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讲义)学生版_第1页
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讲义)学生版_第2页
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讲义)学生版_第3页
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讲义)学生版_第4页
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讲义)学生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2章《声现象》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讲义(知识点总结+例题讲解)序号知识点难易程度例题数变式题数合计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3332二声速★★44三回声★★★55四人耳的构造★44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用手按住发音的音叉,发音也停止,该现象说明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①人说话、唱歌靠声带的振动发声;②婉转的鸟鸣靠鸣膜的振动发声;③清脆的蟋蟀叫声靠翅膀摩擦的振动发声。(1)固体、液体、气体振动都可以发声;(2)自然界中凡是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但是不能说振动停止,声音也消失(回声)。因为振动停止,只是不再发声,但是原来所发出的声音还在继续向外传播并存在。2.声源:物理学中把发声的物体叫做。3.介质:能够传播声音的物质叫做介质,气体、液体、固体都是介质。4.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5.声是以声波的形式向外传播的。在空气中,声音以看不见的声波来传播;振动的物体发出声音,声波到达人耳,引起鼓膜振动,人就听到声音。【例题1】如图所示小华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触及面颊,而不直接观察音叉是否振动的原因是。当小华用手捂住正在发声的音叉后,小华(填“能”、或“不能”)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这是因为。【变式1】如右图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被弹开。这个实验是我们在学习《声现象》一章时经常做的实验,它说明了()A.发声的音叉正在振动B.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C.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D.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最快【例题2】如图所示,将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时会激起水花,这现象说明()A.声音能在水中传播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C.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D.频率越高,声音的音调越高【变式2】清晨,一阵闹铃声将你从睡梦中唤醒,提醒你:该起床了!关于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B.物体不振动也可以发声C.声音能在真空中传播D.声速等于光速【例题3】上课铃响了,同学们迅速回到座位,铃声是由物体产生的:课堂上同学们听到老师讲课的声音是通过传入耳朵的。【变式3】如图所示,将播放着蜂鸣声的手机用细线悬挂于封闭的玻璃罩内,当将玻璃罩内的空气抽走的过程中,所听到的手机蜂鸣声越来越小,最后几乎听不到,这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而却不能传播声音。二、声速:1.声速: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一般情况下:v固>v液>v气;(1)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0m/s。(2)影响声速的因素:①介质的种类:一般情况下v固>v液>v气;②温度:同种介质,温度越高,声速越大。【例题4】在15℃的空气中,声音传播的速度约为m/s。打雷时,某人先看到闪电后5s才听到雷声,则打雷处离此人的距离约为m。【变式4】北宋沈括在他的著作《梦溪笔谈》中提到:行军宿营,士兵枕着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可尽早听到来袭敌人的马蹄声。这样做能尽早听到马蹄声的主要原因是()A.声音在土地中传播的速度比在空气中快B.使马蹄声的音调变高了C.改变了马蹄声的音色D.提高了士兵的听力【例题5】在学校秋季运动会上,进行百米赛跑。站在终点的计时员,如果看到冒烟开始计时,运动员到达终点时秒表的读数为10.59秒,如果计时员听到枪声才开始计时,则运动员跑完百米的时间会记为()A.10.88秒 B.10.59秒 C.10.30秒 D.10.18秒【变式5】百米赛跑中,运动员与发令枪员在起点,若终点计时员听到枪声开始计时,他记录的时间比运动员真实运动时间(选填“多”或“少”),通过计算发现相差s。(v声=340m/s)(答案保留到小数点后两位。)【例题6】将耳朵贴在长铁水(管中有水)管的一端,让另外一个人敲击一下铁水管的另一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听到一次敲打的声音B.听到二次敲打的声音C.听到三次敲打的声音D.听到最后一次敲打的声音是水中传播的声音【变式6】已知人耳区分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为0.1s以上。现有一根长为34m的空铁管,如果你将耳朵贴在铁管的一端,让另外一个人敲击一下铁管的另一端,则敲击声由空气传入你的耳朵需要s,你会听到次敲打的声音。(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在铁中传播速度为5200m/s)【例题7】下表记录了敲击大钟时,钟声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和气温的数据,根据表中数据推断正确的是()气温/℃﹣20﹣100102030声音速度/m•s﹣1318324330336342348A.气温为40℃时,空气中声音的速度可能是345m/sB.钟声在空气中的速度与气温成正比C.气温越低,大钟自身振动得越慢D.气温越高,钟声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越大【变式7】在探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否与空气温度有关的实验中,科学家记录的数据如表所示。(1)由表中数据可知,空气温度越高,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填“越快”或“越慢”)。空气温度t/℃﹣30152025100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v/(m•s﹣1)313340344346386(2)如果利用回声测高山与我们的距离,那么站在同一地点发出声音后到听到回声的时间间隔,冬天比夏天(填“长”或“短”)。三、回声:1.声音的反射: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而形成的;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以上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来,此时障碍物到听者的距离至少为;2.回声的利用:利用回声可以测定海底深度、冰山距离、敌方潜水艇的远近;(1)测量中要先知道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2)测量方法是:测出发出声音到受到反射回来的声音讯号的时间t,查出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v,则发声点距物体S=vt/2。【例题8】如图所示是天坛公园的回音壁,它是我国建筑上的一大奇迹。回音壁应用的声学原理是()A.声音能够在空气中传播B.声音的反射C.利用回声增加原声的现象D.声音能够在墙壁中传播【变式8】录音棚的墙壁通常装有皮质材料的软包,如图所示,这样做的最主要目的是()A.减弱声音的反射B.增强声音的反射C.增大声音的响度D.提高装饰的效果【例题9】在屋子里说话,比在旷野里听起来响亮,这是由于。【变式9】人耳听到回声的条件是:听到原声和听到回声的时间差在0.1秒以上。测人站在大楼前至少m拍手能听到回声。【例题10】利用声呐系统,人们可以探知海洋的深度。某海域海水深3000m,用超声测位仪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则经过s后才收到回波(已知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500m/s)。【变式10】用超声测位仪向海底垂直发射声波,经过4s后收到回波。如果海水中声音的平均传播速度为1500m/s,则此处海水的深度约为()A.6km B.6000km C.3km D.3000km【例题11】一汽车以10m/s的速度匀速直线向一山崖驶去,司机鸣笛后5s听到山崖反射回来的回声,则司机听到回声时,声音所走的路程是米;司机鸣笛的时候距离山崖的距离是米。(假设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变式11】一人站在平行的峡谷之内,当他击掌时,分别在0.3秒和0.7秒后听到回声,若声音传播的速度为330米/秒,则此峡谷的宽度是()A.165米 B.198米 C.221米 D.330米【例题12】一列匀速行驶的火车,在距前方峭壁547.5m处鸣笛,经过3s司机听到声音,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求:(1)声音在3s内传播的距离?(2)火车的行驶速度是多少?【变式12】如图所示,长度为200m的火车在笔直的轨道上匀速行驶,在从山崖驶向大桥的过程中,火车头距离桥头300m处鸣笛,鸣笛10s后,火车头到达桥头,此时车头的司机听到来自山崖的回声,空气中的声速为340m/s。求:(1)火车的速度;(2)听到鸣笛回声时,火车车头到山崖的距离;(3)若车头上桥后30s车尾离开大桥,大桥的长度。四、人耳的构造:1.人耳的构造与作用:(1)外耳:包括耳廓、外耳道、耳垂,作用:接受声波,传递与感觉声音的振动。(2)中耳:包括鼓膜、听小骨,作用:传播声音。(3)内耳:包括耳蜗、三条半规管,作用:感受声音信息;重要的平衡器。2.人耳听到声音的过程:发声体发出声音→介质传声→耳朵听声;其中任何一个阶段被阻断,都将听不到声音。人耳听觉障碍如果是传导障碍,一般可用骨传导来帮助听到声音。如果是神经性耳聋,不易治愈。3.骨传导:声音可以通过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物理学中把这种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一些失去听觉的人可以通过骨传导来听声音。骨传导的原理是固体可以传声。【例题13】有关人的耳郭的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人没有耳郭很难看,所以主要作用是美观B.耳郭是为人遮风挡雨的C.耳郭主要防止杂物进入耳道中D.耳郭主要是收集外界声波,使人听声音更加清楚【变式13】如图为耳的结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听小骨上有听觉感受器,可以传递声波B.②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可接受刺激产生神经冲动C.③是听神经,与口腔相连,使儿童易患中耳炎D.④鼓膜有听觉感受器,可以感受声波【例题14】在飞机起飞和降落的过程中,机上人员要张口做吞咽动作或咀嚼口香糖;在遇到巨大声响时,要迅速张口,使咽喉管张开或闭嘴同时堵住双耳,以保持鼓膜内外气压的平衡,以防止()A.听小骨损坏 B.听觉神经损坏C.鼓膜被震破 D.以上都不对【变式14】有些人晕车,与耳的什么构造有关()A.耳郭和前庭 B.外耳道和半规管C.鼓膜和外耳道 D.半规管和前庭【例题15】如图是一种骨传导耳机,配戴时将它紧贴骨头即可听到耳机里的声音。这一现象说明()A.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B.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音质很好C.声音在固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快D.骨传导耳机对防外界噪声干扰的效果很好【变式15】手拿正在发声的音叉与牙齿轻轻接触,就能清楚地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这是因为()A.音叉的振动变强了B.利用牙齿的骨传导C.声音的响度变大了D.利用空气进行传播【例题16】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