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梅岭三章》课件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_第1页
第15课《梅岭三章》课件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_第2页
第15课《梅岭三章》课件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_第3页
第15课《梅岭三章》课件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_第4页
第15课《梅岭三章》课件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课导入生与死的抉择,是人面临的最严峻的考验。也正是在这一关头,古往今来无数志士仁人回顾过去、展望未来,以诗歌的形式抒写自己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梅岭三章》正是陈毅同志在生死关头的告白。梅岭简介梅岭,即大庾岭,作为五岭之一,横跨江西与广东两省边境,主要位于赣州市与韶关市之间。其腹地在江西省大庾县(后改称大余县)与广东省南雄市之间。大庾岭山脉沿大余县南的赣粤边境绵亘,经信丰后折向东南行,到全南县境内与九连山衔接。其北方支由崇义县(在大余县之北)、大余向西南延伸,在湘粤边与诸广山斜交。走进作者陈毅(1901—1972),字仲弘,四川乐至人,久经考验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诗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者和领导者之一、新四军老战士,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十大元帅之一)。他酷爱文学,创作了大量革命诗词,有“元帅诗人”的美誉。作品主要采取旧体诗词的形式,但又不为格律所束缚,灵活自由;语言朴实、明快。代表作品有《陈毅诗词选集》等。1934年10月,红军开始长征。当时陈毅同志身负重伤,留在中央苏区坚持斗争,后来中央苏区失陷,便在赣粤边区开展游击战。1936年10月的一天,由于叛徒出卖,陈毅同志在大庾遇险,马上转回梅山,正遇上敌人搜山,就隐蔽在一个山坳里。敌人放火烧山,适逢大雨,山火被雨淋灭。他们天黑时佯装撤走,半夜时又如狼似虎地扑了回来,但还是一无所获。当夜陈毅同志带着伤病,就埋伏在陡坡上丛莽间一块一尺宽、五尺长的地方。创作背景后来敌人从叛徒提供的情报中,得知山上有“大人物”,又兴师动众,日夜搜查,持续了“二十余日”,直到十二月初“西安事变”发生,敌人内部慌乱,才悻悻离去,于是“围解”。《梅岭三章》就是陈毅同志在这种万分危险的情况下写成的。文体知识分析诗人在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重要的是抓住诗中的“意象”。如《梅岭三章》中,诗人以“泉台”“烽烟”“血雨腥风”等意象,形象地概括了革命征程的艰辛,表达了对牺牲者的缅怀,又以“斩阎罗”的十万“旌旗”、纷飞的“捷报”、遍种人间的“自由花”等意象,表达了不屈的战斗意志和对革命必胜的信念。意象意象就是客观事物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即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是被赋予某种特殊含义和文学意味的具体形象。朗读课文一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jīnɡyán二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三投身/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yáxuánjiéxuèfēnɡ梅岭三章

陈毅1936年冬,梅山被围。余伤病伏丛莽间20余日。虑不得脱,得诗三首留衣底。旋围解。字词清单yánjiéxuèmǎnɡjīnɡ阎罗旌旗捷报丛莽血雨腥风

泉台:指人死后埋葬的地方,也指“阴间”。旌旗:旗帜的总称。诗中借指军士。血雨腥风:血溅得像下雨一样,风里带有腥气,形容残酷屠杀

的景象。取义成仁:即“舍生取义”“杀身成仁”。为了成全仁义,不

惜牺牲生命。诗中指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而勇于牺

牲。取,选取。成,成全、实现。字词清单yánjiéxuèmǎnɡjīnɡ阎罗旌旗捷报丛莽血雨腥风

泉台:指人死后埋葬的地方,也指“阴间”。旌旗:旗帜的总称。诗中借指军士。血雨腥风:血溅得像下雨一样,风里带有腥气,形容残酷屠杀

的景象。取义成仁:即“舍生取义”“杀身成仁”。为了成全仁义,不

惜牺牲生命。诗中指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而勇于牺

牲。取,选取。成,成全、实现。疏通文意一九三六年冬,梅山被围。余伤病伏丛莽间二十余日,虑不得脱,得诗三首留衣底。旋围解。指出处境的艰难估计不能脱险,说明情况危急。显出诗人的镇定自若。不久,随即。“旋围解”,指出这段小序是作者后来补记的。1936年冬天,梅山被包围。我受伤生病,潜伏在丛生的草木间二十多天,估计不能脱险,写成三首诗留在衣服最里面。不久围困解除了。疏通文意小序在这组诗中起着什么样的作用?小序不单介绍了创作此诗的时间、地点、事件的缘起,尤为重要的是介绍了诗歌的写作背景。小序告诉我们,这三首诗是在作者“梅山被围”,面临“断头”的考验,又“虑不得脱”的情况下写的。“得诗”说明作者从容、镇定。将诗“留衣底”以明志,表明了作者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决心。疏通文意今天要被砍头了心里想些什么呢?身经百战,创业艰难。这次到阴间去招集牺牲的同志,用十万大军杀死凶恶残暴的人。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今日慷慨赴死,心里想些什么呢?设问,总领全篇。这里借指军士。指人死后埋葬的地方,也指阴间。这里借代凶残的敌人。疏通文意南方已经打了十年仗,我死后头颅要挂在城门上。(我)死后活着的同志要多多努力,用胜利的消息来祭奠和安慰我。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代指1927年以后的国内革命战争。各位同志,各位战友。“冥币”。用胜利的消息来祭奠和安慰我。借用春秋时期伍子胥的“悬昭东门”的典故,表达了诗人不畏牺牲、据城门高处以观革命胜利的坚定信念。dāng当作。疏通文意参加革命后就以革命队伍为家,含有血腥味的风雨应当有停止的时候。今天为人民的解放事业牺牲生命,反动派必将失败,自由幸福的美好理想必将实现。投身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这里指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而勇于牺牲。取,选取。成,成全、实现。借喻:革命成功、人民解放的美好前景。表达了作者的欢欣、豪迈之情。借喻:战争。对应“百战多”“烽烟正十年”。即“舍生取义”“杀身成仁”。为了成全仁义,不惜牺牲生命。品味意象·圈出诗歌中的意象,并思考它的含义。泉台——旧部——旌旗——阎罗——烽烟——捷报——血雨腥风——自由花——指阴间,象征诗人将为革命献身指代为革命牺牲的同志借指军队或武装力量象征着凶恶残暴的敌人指国内革命战争指革命取得胜利的消息指国民党反动派对革命人民的残酷镇压借喻革命成功、人民解放的美好愿景品味意象·请把上述意象按照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划分为两类。(提示:视死如归;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泉台、旧部、旌旗、阎罗、烽烟、血雨腥风,这组意象写出了革命事业的艰难,诗人为了革命事业,视死如归,至死不渝的坚贞气节。捷报、自由花写出了诗人坚信革命必胜的乐观主义精神。诗歌赏析1.概括这三首诗的内容,并说说它们之间的关联。关联:这三首诗共用诗题,形式上相对完整独立;内容上相互关联,围绕“断头”构想,扣住“意如何”展开,从眼前写到过去、未来,从自己写到战友,诗意层层深化、拓展,组成了相对独立又互相关联、浑然一体的组诗。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身陷绝境,死而不已死不瞑目,激励战友展望未来,革命必胜诗歌赏析2.“断头今日意如何”的起笔有什么特点?怎么理解其在全诗中的作用?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总领全篇,奠定了诗的感情基调——慷慨悲壮。“断头今日”即“今日断头”的倒装,此处前置意在强调“断头”,表现出诗人觉察到必死的险恶处境并英勇地面对。这个设问句式的开头句,总起这一首诗乃至这一组诗的抒写情怀,慷慨壮烈。诗歌赏析“旌旗”旗帜的总称。这里借指军士。“泉台”“阎罗”运用旧词,把一定要革命到底的思想形象化了,表现出继续战斗、虽死不渝的革命精神。4.“旌旗”借代什么?运用“泉台”“阎罗”这样旧时的词语有何作用?诗歌赏析第二章中运用了春秋时吴国大夫伍子胥“悬目东门”的典故,表示死不瞑目,于城门高处观革命胜利的坚定信念。5.第二章中运用了什么典故?有什么作用?诗歌赏析《论语》有“杀身以成仁”,《孟子》曰“舍生而取义”,意思都是为信仰献出生命。诗人赋予“取义成仁”崭新的内容:决心为共产主义事业献身,共产主义理想必将在全世界实现。这两句是全诗思想感情发展的顶点,也是对第一章首句自问的圆满回答。6.品析“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诗歌赏析7.这三首诗各自着重写什么?表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怎样的革命精神?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身在必死险境,回顾艰难创业的征途,申明此生不见革命胜利,死后必招集旧部英魂,继续战斗,表现了至死不渝、誓与反动统治者血战到底的革命精神。十年征战,大业未成,诗人死不瞑目,勉励幸存者努力作战,以捷报告慰死者,表现了关心国家命运、企盼人民解放的革命精神。诗人投身革命,以革命为家,预言反动派必将失败,自由之花必将盛开,表现了乐观坚定的革命信念和甘为信仰牺牲的革命精神。总结归纳结构梳理梅岭三章回首征程展望未来勉励战友招旧部(继续战斗)斩阎罗(至死不渝)视死如归乐观坚定头悬国门(死不瞑目)诸君努力(激励战友)事业必胜(信念坚定)未来可期(充满信心)个人战友事业总结归纳主旨归纳这三首诗中,诗人追怀往昔,将牺牲视作“移师新战区”,豪情满怀;勉励战友,激励幸存者继续努力作战,以捷报告慰死者;展望未来,革命信念乐观坚定。全诗表现了诗人献身革命的崇高精神和对革命必胜、共产主义理想必将实现的坚定信念。写作特色❶引经据典。典故运用是这组诗章引人注目的最大特点。借用伍子胥“悬眼东门”的典故,不仅表现了他不亲耳听到国民党反动派彻底灭亡的消息便死不瞑目的精神,而且表现了他坚信革命必胜,希望在胜利之日能够亲耳听到捷报、分享胜利喜悦的心愿。写作特色❷虚实结合。如第一首中一、二句写了创业艰难的现实。三、四句便借助想象,用“去泉台”“招旧部”“斩阎罗”抒发豪迈的革命胸襟。第二首、第三首想象“捷报飞来当纸钱”、“人间遍种自由花”,都是在写实基础上的浪漫主义写法,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加强了诗的艺术感染力。写作特色❸巧用修辞,语言形象精练诗中巧妙运用设问、借代、比喻等多种修辞手法,彰显厚重的文化积淀,增强了表达效果。例如,第一章首句设问,总领全篇;三章中多次运用“借代”“比喻”的修辞手法。例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