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高中语文第1单元3囚绿记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_第1页
2024-2025学年高中语文第1单元3囚绿记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_第2页
2024-2025学年高中语文第1单元3囚绿记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_第3页
2024-2025学年高中语文第1单元3囚绿记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_第4页
2024-2025学年高中语文第1单元3囚绿记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10-3囚绿记[语言建构]一、读准字音(一)单音字淅沥()拔苗助长()猗郁()蕈菌()瞥见()移徙()涸辙()急不暇择()葱郁()婆娑()脉络()[答案]xīlìyàyīxùnpiēxǐhéxiácōnglóngsuōluò(二)多音字1.组词辨析法(1)度eq\b\lc\{(\a\vs4\al\co1(度假(),度德量力())) (2)朝eq\b\lc\{(\a\vs4\al\co1(朝拜(),朝霞()))(3)禁eq\b\lc\{(\a\vs4\al\co1(弱不禁风(),令行禁止())) (4)纤eq\b\lc\{(\a\vs4\al\co1(纤细(),纤绳()))(5)卷eq\b\lc\{(\a\vs4\al\co1(卷须(),书卷())) (6)系eq\b\lc\{(\a\vs4\al\co1(囚系(),系围裙()))2.语境辨析法(7)王老师经常提()醒我要提()防坏人。(8)在广袤的绿()洲上我邂逅了一位绿()林英雄。[答案](1)dùduó(2)cháozhāo(3)jīnjìn(4)xiānqiàn(5)juǎnjuàn(6)xìjì(7)tídī(8)lǜlù二、写对字形(1)eq\b\lc\{(\a\vs4\al\co1(迁xǐ(),tú()弟,dǒu()峭)) (2)eq\b\lc\{(\a\vs4\al\co1(xiá()疵,闲xiá(),xiá()想))(3)eq\b\lc\{(\a\vs4\al\co1(yī()郁,yǐ()靠,qǐ()丽)) (4)eq\b\lc\{(\a\vs4\al\co1(yǎn()旗息鼓,yà()苗助长,都江yàn()))(5)eq\b\lc\{(\a\vs4\al\co1(yuán()分,大笔如chuán(),不容置huì())) (6)eq\b\lc\{(\a\vs4\al\co1(piē()见,bié()脚,作bì()))[答案](1)徙徒陡(2)瑕暇遐(3)猗倚绮(4)偃揠堰(5)缘椽喙(6)瞥蹩弊三、积累词语1.理解辨析(1)固执·顽固二者都含有“不接受簇新事物”的意思。“固执”侧重指坚持自己原有的东西,多用来形容性格、性情、作风等,另“固执”还有动词的用法,后面带宾语。“顽固”侧重指不愿接受外界的簇新事物,多用来形容思想、立场、看法等,只有形容词用法。(2)留恋·流连二者都有舍不得离去的意思。“留恋”是动词,不忍舍弃或离开。“流连”是动词,留恋不止,舍不得离去。也写作“留连”。但两者词义的侧重点和适用对象不一样。“留恋”侧重指不忍舍弃或不愿中断某种联系,其对象多为祖国、家乡、亲人及珍贵的时间、生命等。“流连”多指玩乐时留恋不止,因而其对象多为名胜古迹、风景区或其他值得欣赏的地方。从语法讲,“留恋”可以受程度副词(很、非常等)修饰,可以带宾语(如留恋故土);而“流连”就没有这些用法。(3)装饰·妆饰二者都可表示有所修饰。作动词时,“装饰”是指在身体或物体的表面加些附属的东西,使美观,既可指人又可指物;“妆饰”是装扮的意思,侧重指人。作名词时,“装饰”是指装饰品,而“妆饰”是装扮出来的样子。2.明确词义(1)了截爽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急不暇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拔苗助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爽快、干脆。(2)在紧急的状况下来不及选择。(3)比方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语言运用]1.推断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和词语运用的正误,并改正。我细细欣赏它纤细的脉络,嫩芽,我以急功近利的心情,巴不得它长得快,长得茂绿。下雨的时候,我爱它晰枥的声音,婆娑(shā)的摆舞。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急功近利—拔苗助长晰枥—淅沥娑(suō)2.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1)这房间靠南的墙壁上,有一个小圆窗,直径一尺左右。________,却嵌着一块六角形的玻璃,并且左下角是打碎了,留下一个大孔隙,手可以随意伸进伸出。圆窗外面长着常春藤。(2)我每天望着窗口常春藤的生长。看它怎样伸开松软的卷须,攀住一根缘引它的绳索,或一茎枯枝;________。A.①窗是圆的②看它怎样舒开折叠着的嫩叶,慢慢变青,慢慢变老B.①圆形的窗②它舒开折叠着的嫩叶,慢慢变青,慢慢变老C.①窗是圆的②它舒开折叠着的嫩叶,慢慢变青,慢慢变老D.①圆形的窗②看它怎样舒开折叠着的嫩叶,慢慢变青,慢慢变老A[①后面是“却嵌着一块六角形的玻璃,并且左下角是打碎了,留下一个大孔隙,手可以随意伸进伸出”,主语应保持一样,所以主语应当是“窗”。②前面是“看它怎样伸开松软的卷须,攀住一根缘引它的绳索,或一茎枯枝”,两句之间用分号,所以,句子结构应保持一样,“看它怎样舒开折叠着的嫩叶,慢慢变青,慢慢变老”比较恰当。]3.指出下列句子中的语病并改正。陆蠡的散文“得到了读书界的重视”(巴金语),《囚绿记》更为人们所称道,缘由是它不仅在思想上,而且在艺术上也闪耀着自己特有的光彩的原因。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句式杂糅,“缘由是”与“……的原因”不能同时运用,可删掉“的原因”。[资料链接]陆蠡(1908—1942),原名圣泉,浙江天台人。现代散文家、翻译家。1931年毕业于上海国立劳动高校,后与友人创办泉州语文学社。1933年至1934年在泉州中学教书,同时起先写作散文。太平洋斗争爆发后,日军进驻上海租界,由于在沦陷后的上海坚守文化工作岗位,他于1942年4月13日被捕,刑审数月,惨遭杀害,时年34岁。陆蠡是现代文学史上卓有成就的散文作家。他以散文诗集《海星》步入文坛,崭露头角。后来又出版了散文集《竹刀》和《囚绿记》。1937年11月上海沦陷后,一部分文艺工作者利用上海租界的特别环境,在日本侵略势力的四面包围中,坚持抗日文学活动,至1941年12月珍宝港事务,日军入侵租界为止,历时四年零一个月,这一时期的文学被称为“孤岛文学”。作者就是当时自告奋勇留在上海的文艺工作者之一。作者写的是“囚绿”的故事,事实上是赞美“永不屈服于黑暗”的精神,歌颂忠贞不渝的民族气节,期望沦陷的祖国山河早日摆脱日寇的黑暗统治,重获光明自由。孤岛文学“孤岛”指1937年11月至1941年12月被沦陷区包围的上海租界。1937年11月上海沦陷后,一部分文艺工作者利用上海租界的特别环境,在日本侵略势力的四面包围中,坚持抗日文学活动。这段时间里,存在于上海租界的文学,我们称之为“孤岛文学”。孤岛文学成就最突出的是杂文和戏剧。杂文以唐弢为代表,带有剧烈的“鲁迅风”;戏剧以《夜上海》为代表,反映现实、民族等主题。另外还有报告文学等流行文学样式以及黄裳、柯灵等代表作家。[文本鉴赏]本文是一篇咏物言志的散文,作者借一枝被“幽囚”的常春藤“恒久向着阳光生长”的习性,象征中华民族不畏强暴、不屈不挠、执着追求自由光明的民族精神,歌颂了“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寄予了自己对祖国自由、光明、复兴的热切期盼。这对于当时沦陷区的读者具有启迪、激励的意义。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③__________[答案]①囚绿②怀绿③诚意的祝愿[文本深读]一、阅读课文第3自然段,回答下面的问题。1.在本段中,作者说:“我原有选择的自由的。”为什么还是“了截爽直”地选择了这个窗朝东的房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缘由是可以欣赏窗外的绿色。从侧面写“绿”,表达了作者对“绿”的痴迷和宠爱。二、阅读课文第5~6自然段,回答下面的问题。2.指出下列句子在文章中表达的思想内涵。(1)我了解自然无声的语言,正如它了解我的语言一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人是在自然中生长的,绿是自然的颜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表现出作者和绿的心灵相通。这里主要是表达作者对绿的酷爱,对安静、平和的环境的追求。从下文“囚绿”以后“我”的一些心理活动看,这时“我”对“绿”的理解并不是很深化的。(2)作者认为,人是不能脱离自然环境的,而绿就是自然环境中最好的代表,因此人是不能生活在缺少绿的环境之中的。三、阅读课文第8~12自然段,回答下面的问题。3.第8自然段“我要借绿色来比方葱郁的爱和华蜜,我要借绿色来比方猗郁的年华”中“葱郁”“猗郁”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葱郁”“猗郁”属于词语移用,本形容植物茂密,这里用来形容爱、华蜜和年华,点明白绿色的象征意义,赞颂之情蕴含其中,形象生动,极富感染力。4.第10自然段中,常春藤的“固执”表现了它怎样的精神品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常春藤的尖端总朝着窗外的方向,或者说“向着阳光”,则表现了它对光明的憧憬与执着追求,也表现了它不屈不挠的精神。四、阅读课文第13自然段,回答下面的问题。5.本段中,“临行时我珍重地开释了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这句话应如何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开释”是“我”对常春藤枝条坚毅品质的确定和默认,“珍重”隐含了对坚韧抗争精神的敬重,和对光明与自由的珍惜与憧憬。“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是对“绿”的形象的高度概括,是对绿的崇高精神的礼赞。这句话既是作者内心的写照,也是民族精神的体现。五、总览全文,思索并完成下面的问题。6.文章对于窗前的常春藤的称呼是怎样不断改变的?其中有何深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首先称其为“绿色”,然后称其为“绿友”,最终称其为“绿囚”。这种称呼的改变隐含着作者思想感情的改变。“绿色”是对一般自然物的色调的称呼;“绿友”隐含着作者的密切、宠爱之情;“绿囚”则饱含着作者对常春藤坚韧抗争精神的敬重之情。7.常春藤究竟是象征自己呢,还是象征整个中华民族?文章是表达自己的“不畏强暴、追求光明”呢,还是“渴求民族解放的信念和执着的爱国主义情怀”?对本文主题的理解,有不完全一样的说法,你认为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观点一:以常春藤来象征作家以至整个中华民族的不畏强暴、追求光明的形象,从而表达自己渴求民族解放的信念和执着的爱国主义情怀。观点二:因为爱一样东西至于极点,便想把它牢牢占据,置于自己的限制之下,这是人类的共性,可爱而愚蠢。对于那些有生命的东西来说,让它生活在最适合的环境中,才是一种真爱、最爱,这或许就是作者想要告知读者的吧。观点三:借赞美常春藤“永不屈服于黑暗”的精神,颂扬忠贞不屈的民族气节,抒发自己忠于祖国的情怀;并借“有一天”重见常春藤的期望,祈祝沦亡的祖国河山早日获得解放。[写法借鉴]1.写作特色托物言志手法的运用陆蠡的《囚绿记》一文没有故事,只是撷取了作者旅居古都北平常“囚绿”“放绿”等几个很小的生活细微环节,通过深化挖掘,于平淡中包藏意蕴和哲理,在常见的绿色中寄予了自己的情感和民族的精神。满怀爱国激情的作者,正是从忧虑祖国大好河山的沦亡,联想到那被“幽囚”的常春藤。他的眷恋,他的感叹,他的祈祝,完全寄寓在对常春藤的深情怀念里,熔铸在层次分明、波澜起伏的记述当中。2.写法指导如何运用托物言志手法托物言志,是间接表现主题思想的方式之一,是通过对客观事物的描写或刻画,间接表现出作者的志向、意愿。托物言志属于作文的整体手法,是以物写人,通过给予意象某种人格化特征,来寄予作者的某种情感。运用托物言志三原则:(1)依托于物,描“形”传“神”托物言志,须将个人之“志”依托在某个详细之“物”上。于是,这个“物”便具有了某种象征意义,成为作者的志趣、意愿或志向的寄予者。作者的个人之“志”,借助于这个详细之“物”,充分奇妙地表达出来。所以“物”是材料,是作者寄情托意的载体。写“物”是为了写“志”,描“形”是为了传“神”。写作中既要捕获住“物”的外在的“形”,更要挖掘出“物”的内在的“神”。如“松、竹、梅”岁寒三友,常用于表示高洁的志向,“泥土”常用于抒发谦逊的情怀,“蜡烛”常用于颂扬无私奉献的精神。(2)找准“相像”,使“物”达“意”“物”与“志”要水到渠成,采纳托物言志手法,关键是志与物要有某种相同点或相像点,使物能达意,而志为物核。在选材上,或取不知名、不起眼的花草木石,人格化地表现一般人的精神品质;或取日月星辰、山川河流、雨雪雷电,象征性地寄寓某种哲理;或取用品什物、家具器皿,形象化地反映一种思想感情;或取家畜、飞禽、走兽,拟人化地蕴含某种思想。(3)多种手法,综合运用托物言志常借用比拟、象征等手法。语言上,多诗化语言,浓淡适宜,饱含感情,含蓄深刻。描物状形的语言是全文重点,要占多半篇幅,而争论、抒情性的点题语言宜少,适可而止。3.迁移运用从松、竹、梅、河流、清风、明月中选择一例,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写一段文字,不少于150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作示例】“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锤百炼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这千古流传的佳句,可以说把竹子忠贞不屈的精神品质写得淋漓尽致。竹在荒山野岭中静默生长,无论是峰峰岭岭,还是沟沟壑壑,她都能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在逆境中坚韧生存。尽管长年累月守着无边的孤独与凄凉,一年四季经受着风霜雪雨的熬煎,但她始终“咬定青山”、用心致志、无怨无悔。千百年来,竹子清峻不阿、高风亮节的品行形象堪为人师表,令人崇拜。竹子刚劲,朝气盎然,蓬勃向上。当春风还没有融尽残冬的余寒,新笋就静静在地上萌发了,一场春雨过后,竹笋破土而出,直指云天,所谓“清明一尺,谷雨一丈”,便是对她青春活力和勃勃朝气的写照。当春风拂去层层笋衣,她便像个活泼的小姑娘,亭亭玉立在明媚的春光里。到了盛夏,她伸展长臂,抖起一片浓郁的青纱,临风起舞,婀娜多姿。暑尽寒来,她仍绿荫葱葱,笑迎风霜雪雨。难怪白居易在《题李次云窗竹》中留下这样的佳句:“千花百草凋零后,留向纷纷雪里看。”竹,拥有永不消逝的春天。[素材采撷]1.素材积累信念是命运的主宰酷爱自由,追求光明的陆蠡,奇妙地借爱恋绿色——这生命的象征,颂扬了忠贞不屈的民族气节,抒写了自己忠于祖国的情怀。陆蠡在散文诗《黑夜》中曾表示要“怀着无限的希望,从心灵一点的光辉中起先进取”。他的确是这样做的。在长夜漫漫的旧中国,肃穆、踏实、乐观地前进着,正如他笔下的这“绿”,有着永不屈服于黑暗的骨气和剧烈追求光明的坚决信念。海伦·凯勒说:“信念是命运的主宰。”青春之程坎坷,命运之路坎坷,愿我们全部的青年人都坚决自己的信念,收获青春的幻想。【应用角度】“坚贞不屈的精神”“酷爱生命”“走出自我”“酷爱自然”“坚守”等。2.素材应用执着是坚守,在纷至沓来的诱惑面前,如锚碇般坚毅稳定,稳住瞻前顾后,游离不定的心思;执着是专注,是紧盯目标、聚精会神地奔跑;执着是追求,是锲而不舍、孜孜不倦地探究。“可是每天在早晨,我起来观看这被幽囚的‘绿友’时,它的尖端总朝着窗外的方向。甚至于一枚绿叶,一茎卷须,都朝原来的方向。”陆蠡在《囚绿记》中是这样赞美常春藤恒久憧憬光明、不屈不挠的执着精神的。植物犹此,人当何如?[群文阅读]导读:生命是多么深邃的话题,它包含着人世间一切最极致的体验,生命可以是能够被毁灭,但不能够被战胜那般坚韧;也可以是“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那般博大。生命假如有颜色,会不会看上去就像梵高的《向日葵》和《星空》?生命假如有看法,是不是听上去就是贝多芬的《田园》和《英雄》?生命的意义是如此厚重,无论我们怎样全力以赴都不为过,因为我们生而为人,生而为众生。还生命以过程⊙余秋雨不能设想,古罗马的角斗场须要重建,庞贝古城须要重建,柬埔寨的吴哥窟须要重建,玛雅文化遗址须要重建。这就像不能设想,远年的古铜器须要抛光,出土的断戟须要镀镍,宋版图书须要上塑、马王堆的汉代老太须要植皮丰胸、重施浓妆。只要历史不阻断,时间不倒退,一切都会苍老。老就老了吧,安详地交给世界一副慈爱美。假饰天真是最残酷的自我糟践。没有皱纹的祖母是可怕的,没有白发的老者是让人缺憾的;没有废墟的人生太累了,没有废墟的大地太挤了,掩盖废墟的举动太伪诈了。还历史以真实,还生命以过程。——这就是人类的大明智。当然,并非全部的废墟都值得留存,否则地球将会伤痕斑斑。废墟是古代派往现代的使节,经过历史的挑剔和筛选。废墟是祖辈曾经发动过的壮举,会聚着当时的力气和精粹。废墟是一个磁场,一极古代,一极现代,心灵的罗盘在这里感应剧烈。失去了磁力就失去了废墟的生命,它很快就会被人们淘汰。有所敬畏⊙周国平在这个世界上,有的人信神,有的人不信,由此而区分为有神论者和无神论者、宗教徒和俗人。不过,这个区分并非很重要。还有一个比这重要得多的区分,便是有的人信任神圣,有的人不信任,人由此而分出了高尚和卑鄙。一个人可以不信神,但不行以不信任神圣。是否信任上帝、佛、真主或别的什么主宰宇宙的神奇力气,往往取决于个人所隶属的民族传统、文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