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二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课后课时作业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5/M00/3B/22/wKhkGWewCAGAJ8TuAAHCkeyUw7I161.jpg)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二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课后课时作业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5/M00/3B/22/wKhkGWewCAGAJ8TuAAHCkeyUw7I1612.jpg)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二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课后课时作业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5/M00/3B/22/wKhkGWewCAGAJ8TuAAHCkeyUw7I1613.jpg)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二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课后课时作业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5/M00/3B/22/wKhkGWewCAGAJ8TuAAHCkeyUw7I1614.jpg)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二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课后课时作业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5/M00/3B/22/wKhkGWewCAGAJ8TuAAHCkeyUw7I161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1-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课后课时作业[学业达标]1.下列对三国鼎立局面的评价,哪一项是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A.战乱频繁,破坏了社会经济B.三国鼎立,加剧了国家的分裂C.破坏了民族关系,不利于民族交融D.局部统一,为全国统一创建了条件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学问可知,东汉末年,各地出现很多割据一方的军阀,政局动荡。魏、蜀、吴三国政权不断歼灭割据势力,魏国统一了北方,吴国和蜀国统治着南方。三国鼎立实现了局部统一,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民族交融,为后来的大一统创建了条件。故D项正确。2.据史书记载:“吴平之后,帝诏天下罢军役,示海内大安。”文中的“帝”是指()A.司马昭 B.司马炎C.刘渊 D.符坚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吴平之后,帝诏天下罢军役,示海内大安”可知,材料反映的是西晋灭吴,统一全国的内容。结合所学学问可知,266年,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篡夺皇位取代魏国建立了晋朝,定都洛阳,史称“西晋”,280年,西晋灭掉吴国,结束了分裂的局面,统一全国,故选B项。3.下图是西晋末年形势图,这幅图的名称应是()A.西晋短命而亡 B.十六国的建立C.少数民族内迁 D.匈奴取代西晋答案C解析依据形势图并不能得出西晋短命而亡,故A项错误;图中内容呈现了西晋末年少数民族分布与流民南迁,并不能体现十六国的建立以及匈奴取代西晋,故B、D两项错误;由图中少数民族分布可知,少数民族迁至内地,故C项正确。4.西晋是中国历史上短暂的大一统王朝,导致西晋短命而亡的缘由有()①统治集团的腐朽②“八王之乱”消耗了西晋国力③晋惠帝昏庸④民族压迫政策A.①③④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②③④答案D解析西晋建立之后统治集团快速腐化,其次代皇帝晋惠帝智力低下且昏庸,源于争夺皇位的“八王之乱”耗尽西晋的国力,再加上对内迁的少数民族实行压迫政策导致他们的抗拒,最终西晋短命而亡。①②③④均正确,故选D项。5.某位同学为更好地驾驭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更替,特绘制了下面的年头尺,图中①~⑤分别应当填写的是()A.魏、蜀、吴、西晋、东晋 B.魏、蜀、吴、东晋、西晋C.吴、蜀、魏、西晋、东晋 D.蜀、魏、吴、东晋、西晋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学问可知,220年,曹丕建立魏国;221年刘备建立蜀国;229年,孙权建立吴国;266年,司马炎取代魏国,建立西晋;280年西晋灭吴,完成国家统一;317年东晋建立。所以,①~⑤分别应当填写的是魏、蜀、吴、西晋、东晋,故选A项。6.下列各项中,关于两晋、南朝政权状况表述不正确的是()①东晋和西晋的统治区域相同②结束东晋统治的是前秦③南朝从420年起先④南朝包括前秦A.①②④ B.②④C.②③④ D.①②③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学问可知,西晋是中国历史上三国时期之后的大一统的王朝;西晋灭亡后,镇守长江下游的西晋皇族司马睿建立了东晋,其统治局限于江南;420年,东晋灭亡,宋起先,南朝包括宋、齐、梁、陈四个政权;前秦属于北方十六国时期的政权之一。所以①②④表述不正确,故选A项。7.如图是某同学整理的学习笔记,请你依据笔记内容,概括他的学习主题()eq\x(\a\al(1.麦、菽等北方作物在南方推广,2.南朝时独创了灌钢法,3.番禺广州成为海外贸易的中心))A.江南经济的开发 B.旺盛开放的社会C.经济重心的南移 D.民族关系的发展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信息“北方作物在南方推广”“南朝”“番禺(广州)成为海外贸易的中心”可知,A项正确。“开放”“民族关系”材料不能体现,解除B、D两项;材料并未对南北方经济进行比较,得不出经济重心南移,解除C项。8.下列一组有关北魏的重大事务,依据发生先后依次排列,正确的一项是()①北魏建立②孝文帝推行汉化改革③统一北方④迁都洛阳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C.①③④② D.②④③①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学问可知,北魏是386年鲜卑族拓跋珪建立的北方政权;北魏统一北方的时间是439年;迁都洛阳是494年;孝文帝推行汉化改革是在迁都洛阳之后。由此分析①③④②符合题意,故选C项。9.史料解读是历史学习的基本要求。《资治通鉴》记载:“(魏主)今欲断(禁止)诸北语(鲜卑语等),一从正音(汉语)。……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照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该史料反映了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哪项措施()A.迁都洛阳 B.改用汉姓C.改穿汉服 D.学说汉语答案D解析材料“(魏主)今欲断(禁止)诸北语(鲜卑语等),一从正音(汉语)。……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照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反映的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之一:学说汉语,A、B、C三项不符合题意,均解除,故选D项。10.某历史爱好小组的同学搜集到“三国鼎立”“人口南迁”“孝文帝改革”等资料,这些资料反映的共同主题是()A.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C.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D.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学问可知,“三国鼎立”指的是魏、蜀、吴三国;“人口南迁”发生在东汉末年、魏晋南北朝时期;“孝文帝改革”发生在南北朝时期,促进了民族交融。所以“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时代特征,故C项正确。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指的是原始人类和黄帝、尧舜禹时期,故A项不符合题意;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指的是秦汉时期,故B项不符合题意;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指的是夏商周时期,故D项不符合题意。[等级提升]11.下面是北魏时期的“汉人胡食”画像砖,描绘的是汉人在吃烧烤的情形。这种状况反映出()①当时社会动荡,人们不讲卫生②少数民族汲取了汉文化③汉族人汲取了少数民族的文化④当时民族交融的成果A.①② B.③④C.①③ D.②④答案B解析材料信息体现不出社会动荡,①错误;“汉人胡食”说明是汉人汲取少数民族文化,故②错误,③正确;图片中“汉人胡食”反映出汉人的饮食发生改变,胡食已融入汉人的生活中,这是民族交融的结果,故④正确。所以选B项。12.对比同类历史事务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关于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相同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都顺应了当时历史发展的潮流B.都促进了本国封建生产力发展C.都侧重于制度更新和移风易俗D.都遇到了守旧势力的剧烈反对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学问可知,商鞅变法主要集中在政治、经济、军事、司法等方面,对风俗文化方面的改革甚少;而孝文帝改革的措施则更多地表现为移风易俗和实行汉制等内容。故C项错误,符合题意。A、B、D三项均是二者的共同点,故解除。13.历史说明是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之一。下面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朝代更迭示意图,从图中能够得出的结论是()①国家分裂是这一时期的主要特征②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总体趋势③民族交融是这一时期的主要内容④江南地区得到开发但北方优势明显A.①②③④ B.①②③C.①③④ D.①②答案D解析从图中总体形势可以看出是国家分裂占这一时期多数时间,故①正确;西晋是统一的王朝,北魏和南朝是局部统一,最终隋朝统一,故总体趋势是统一,②正确;民族交融和江南开发图示中没有体现,故③④错误。故选D项。14.中国古代民族迁移有两个大的流向:一是由北方草原迁入黄河流域,一是由黄河流域迁入江南(见图),这两大迁移最主要的后果是()①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②加剧了民族冲突③促进了民族交融④使人口分布趋于平衡A.①③ B.②④C.①② D.③④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学问可知,中国古代少数民族由北方草原迁入黄河流域,与汉族杂居相处,促进了民族交融,故③符合题意;中原汉族由黄河流域迁入江南,为江南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故①符合题意;加剧了民族冲突和使人口分布趋于平衡不属于两大迁移最主要的后果,故②④不符合题意。故选A项。15.下面是中国古代某一时期的形势图。它体现的是()A.汉代的王国制 B.三国时期的分裂C.十六国时期局部 D.南北朝时期对峙答案D解析北齐、北周是北朝的最终两个政权,陈是南朝的最终一个朝代,故材料中形势图体现的是南北朝对峙,D项正确。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吾今所遣斗兵,尽非我国人(鲜卑人)。城东北是丁零与胡,南是氐、羌。设使丁零死,正可减常山、赵郡贼;胡死,减并州贼;氐、羌死,减关中贼。——北魏太武帝与南朝交战的战书材料二公元之初,我国天气有趋于寒冷的趋势……这种寒冷气候接着下来……到第四世纪前半期达到顶点,以致阴历四月降雪……那时年平均温度比现在低1~2度。——竺可桢《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探讨》材料三魏主曰:“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北史》(1)依据上述材料,概括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缘由。(2)依据材料三和所学学问,推想孝文帝改革的内容。(3)结合所学学问,分析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4)通过对“魏主”改革的分析,谈谈你对中华文明的相识。答案(1)多民族政权下,民族冲突威逼北魏的统治;北方天气寒冷;少数民族文化落后,改革阻力大;北方统一;偏居平城不利于统治中原地区。(2)移风易俗(改汉姓、说汉话、穿汉服、与汉人通婚等),迁都洛阳。(3)促进了民族大交融,增加了北魏的实力,加速了北魏政权的封建化进程。(4)中华文明是由中国境内各民族共同创建的;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中华文明丰富多彩;等等。(言之有理即可)解析第(1)问,依据材料一“吾今所遣斗兵,尽非我国人(鲜卑人)”“设使丁零死,正可减……”可知是多民族政权,且存在冲突;依据材料二“寒冷气候接着下来……到第四世纪前半期达到顶点”可知北方寒冷;依据材料三“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可知文化落后;“移风易俗,信为甚难”说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瓦屋面施工合同(9篇)
- 2025年保险经纪公司经纪人合同协议
- 2025年信阳土地租赁合同规定
- 2025年住宅购置合同代理人职责
- 2025年农村资源互助共享协议书
- 2025年激光合作目标项目提案报告模板
- 2025年毛毯项目规划申请报告
- 2025年猫爬架项目申请报告
- 2025年矿用电气设备项目申请报告模范
- 2025年优化法律咨询服务协议的
- 2025年大庆职业学院高职单招语文2018-2024历年参考题库频考点含答案解析
- 山东省济南市2024-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 地理 含答案
- 【课件】液体的压强(课件)-2024-2025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 实施弹性退休制度暂行办法解读课件
- 冷冻食品配送售后服务体系方案
- 2024-2030年中国自动光学检测仪(AOI)市场竞争格局与前景发展策略分析报告
- 2024-2025学年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期末模拟试卷
- 销售培训合同范例
- 财务工作总结与计划-财务经理总结与计划
- 四川省成都市2023年中考道德与法治真题试卷(含答案)
- 【初中生物】病毒课件2024-2025学年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