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三章北魏孝文帝改革第三节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学案北师大版选修1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M01/3E/0B/wKhkGWewB_OASVuiAAIVgS3EE34730.jpg)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三章北魏孝文帝改革第三节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学案北师大版选修1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M01/3E/0B/wKhkGWewB_OASVuiAAIVgS3EE347302.jpg)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三章北魏孝文帝改革第三节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学案北师大版选修1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M01/3E/0B/wKhkGWewB_OASVuiAAIVgS3EE347303.jpg)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三章北魏孝文帝改革第三节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学案北师大版选修1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M01/3E/0B/wKhkGWewB_OASVuiAAIVgS3EE347304.jpg)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三章北魏孝文帝改革第三节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学案北师大版选修1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M01/3E/0B/wKhkGWewB_OASVuiAAIVgS3EE34730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1-第三节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课程标准学习目标探讨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了解孝文帝改革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理解孝文帝改革在北魏政权封建化进程中的作用。相识孝文帝改革对民族融合和国家统一的历史意义。一、促进了北方封建经济的发展1.农业(1)缘由:均田制促使农业生产在经济生活中占据主导地位,也使农夫具有确定自主性,调动了劳动主动性。(2)表现:生产技术进步,粮食储备丰富,全国户数达500余万。2.手工业:官营手工业有较大发展,民营手工业日趋活跃。纺织业最发达,定州一带的织物优于江东。3.商业:日趋旺盛,平城、洛阳、长安是当时的商业中心。[历史相识]封建化就是鲜卑族奴隶制统治模式向汉族封建制统治模式的转化。主要指政治制度、生产方式、生活习俗、文化等方面的汉化,其中生产方式的汉化又是农业化的过程。所以北魏孝文帝改革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促进了北方各少数民族的封建化;从社会经济的角度来看,促进了北方各少数民族的农业化;从民族关系的角度来看,促进了北方各少数民族的汉化。二、加快了民族融合进程1.缘由:孝文帝迁都洛阳以后,诸多改革政策的推行,变更了鲜卑人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有力地推动着以鲜卑为主体的北方少数民族与汉族的融合。2.表现(1)北方的少数民族从语言、服饰到思想观念,也与汉民族日趋一样,从汉文化中汲取了大量养分。(2)汉族也同时从少数民族文化之中汲取了很多有益的养料,民族之间的差异日渐缩小。3.意义:为北朝末年实现民族的大融合奠定了基础。三、奠定了南北统一的基础1.缘由(1)孝文帝改革使北魏政权全面地继承汉魏以来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制度,与南方的汉族政权在形式上日趋一样。(2)加速了北方民族的融合,缓和了民族冲突,缩小了南北差异。(3)北魏所创立的官秩从品制度和均田制度还为后代所继承。2.意义:为后来隋唐的统一和经济旺盛打算了条件。[深度点拨]孝文帝改革与当时的民族融合潮流是相互作用的,改革加速了各民族的融合,推动了北方各民族封建化的进程;而各民族的融合又巩固了改革的成果,进一步推动了改革的进程。1.孝文帝改革推动了北魏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政治的进步。2.孝文帝改革使鲜卑族全面汉化,消退了民族隔阂,推动了鲜卑族为中心的北方少数民族的大融合,为国家重新统一奠定了基础。3.孝文帝改革是中国历史上少数民族政权的一次改革,它为结束长期分裂局面,重新走向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特点及影响史料一北魏迁都后①“洛阳大市,四周百里”“青槐荫陌,绿树垂庭,天下难得货咸悉在焉”“葱岭以西至于大秦,百国千城,莫不欢附;商胡贩客,日奔塞下。……是以附化之民万有余家”。——《洛阳伽蓝记》史料二闻名史学家黄仁宇认为:孝文帝改革“②不期然地做了中国再统一的工具”。①北魏孝文帝进行改革后,北方的社会经济有了明显发展,商业也日趋活跃。②“不期然”表明主观目的和客观效果的不一样性。(1)据史料一概括北魏孝文帝改革之后的社会状况,并结合所学学问分析这种状况出现的缘由。提示社会状况:社会经济发展,都市繁华;民族融合;各民族间经济文化沟通加强。缘由:迁都洛阳,洛阳成为政治、经济中心;实行汉制与移风易俗等改革措施;各地商人往来的促进作用。(2)据史料二和所学学问,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理解。提示改革的主观目的是缓和社会冲突,变更北魏落后局面,巩固统治。改革的客观效果是促进了民族融合,为隋唐大一统奠定基础。eq\a\vs4\al()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作用(1)北方社会经济有了明显发展:农业生产工具得到改进,兴修水利、开垦荒地,粮食产量增加,畜牧业得到发展。手工业生产日益活跃,商业活动也日趋活跃。(2)政权封建化加速:迁都洛阳以后,鲜卑统治者接受了汉族先进文化制度,大大加速了北魏政权的封建化进程,对北魏社会政治生活乃至整个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3)促进了民族的沟通和融合:北魏孝文帝改革不仅缓和了民族冲突,巩固了封建统治,更促进了北方民族的大融合,为结束长期分裂局面,重新走向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北魏孝文帝改革与民族融合的关系史料一①图一北魏文官汉服俑图二汉人胡食图史料二就在孝文帝要求本族改穿汉服的同时,胡服却在汉人中流传开来。以致②汉族年轻女子“褰裙逐马如卷蓬,左射右射必叠双”。——《飘逝的岁月——中国社会史》①图一:少数民族服饰汉化;图二:汉人受到少数民族饮食的影响。②说明在民族融合过程中,汉族从少数民族文化中吸取了优秀成分,促进自身发展。(1)史料一图中所示的现象出现于北魏时期,它出现的缘由是什么?图中哪一现象最能体现民族融合?提示北魏孝文帝实行的移风易俗的改革。汉人运用叉子吃肉。(2)据史料二,结合所学,分析北魏孝文帝改革对北方社会的影响和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提示孝文帝改革使北方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局面(“北方民族的大融合”或“中华民族的大融合”),为国家重新走向统一(或“为隋唐大一统”)奠定了基础。eq\a\vs4\al()正确相识北魏孝文帝改革与民族融合的关系(1)北魏孝文帝改革是在民族融合的基础上进行的。北魏统一黄河流域时,北方已经出现了民族融合的趋势。要稳固北魏的统治,就必需进行社会改革,顺应民族融合的潮流。(2)北魏孝文帝改革中实行了一系列汉化措施。接受汉族先进的封建生产方式;接受封建国家的俸禄制;迁都洛阳,改革社会习俗,接受中原先进的文化和生活方式。(3)北魏孝文帝改革中的汉化措施促进了鲜卑族的封建化进程,将北方民族的融合推向高潮。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目的与性质、特点及胜利缘由1.目的与性质(1)目的:缓和社会冲突,顺应民族融合的潮流,巩固鲜卑贵族的统治。(2)性质:少数民族的封建化改革。2.特点(1)是少数民族统治者自上而下推行的,措施全面,是一次影响深远的封建化改革。(2)分前后两个阶段进行,前期改革重点是建立各种新制度。后期改革重点是改革鲜卑族原有的风俗习惯,接受汉族的典章制度和生活方式。3.胜利缘由(1)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这是变法胜利的根本缘由。(2)内容全面,措施得力。(3)冯太后的支持和孝文帝本人以身作则、信念坚决。(4)民族融合趋势的推动。扫一扫进入91导学网(91daoxue)北魏孝文帝改革一、选择题1.汉族是中华民族的主体之一,她是历史上多民族融合的结果。古代的鲜卑族在经验了一次主动的改革后,渐渐融入了汉民族。这场改革是()A.秦国商鞅变法 B.北魏孝文帝改革C.北宋王安石变法 D.明朝张居正改革解析:选B。A、C、D三项都是汉族统治者的改革,只有孝文帝改革是鲜卑族的改革。2.下列历史现象与北魏孝文帝改革互为因果关系的是()A.黄河流域的统一 B.北方政权的更迭C.少数民族封建化 D.北方民族大融合解析:选D。北魏孝文帝改革是在黄河流域民族融合潮流的推动下进行的,其改革加速了北方各族的封建化进程,又促进了民族融合的发展。3.北魏时期,北方各族的封建化主要表现在()A.生产方式上 B.生活习惯上C.言行举止上 D.饮食穿着上解析:选A。没有封建的生产方式,就无法有封建化的社会生活。4.北魏孝文帝时期,有诗歌描写汉族年轻女子“褰裙逐马如卷蓬,左射右射必叠双”,这实质反映了()A.汉族年轻女子能征善战 B.当时战乱不断C.妇女地位的提高 D.民族融合的加强解析:选D。北魏时期,北方出现了民族融合的高潮,汉族女子骑射现象本身就是受少数民族影响的反映。5.魏碑体产生的干脆缘由是()A.儒学教化兴起B.孝文帝改革C.孝文帝大力提倡佛教,广建寺院,刻石立碑D.复原汉族礼乐制度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实力。“魏碑体”源于刻石立碑,因此产生的干脆缘由是C项,A、B、D三项是条件。6.下图反映的历史信息是()A.尊儒崇经B.学习汉族礼乐制度C.仿照汉族制度D.学说汉话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实力。要抓住图片的中心内容“乐俑”,联系孝文帝改革的措施可知B项正确。7.北魏孝文帝改革后,鲜卑族生产和生活方式变更主要体现在()①迁居洛阳的鲜卑族变更了其落后的游牧生活,成为定居农夫②鲜卑贵族渐渐演化为中原的封建地主和商人③汉族的风俗习惯成为整个社会风俗习惯的主体④大批鲜卑贵族深谙汉族文化并渐渐成为汉族政权中的官员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①②③④解析:选A。在南北对峙的局面下,鲜卑贵族不行能成为汉族政权的官员。8.时人描写孝文帝改革后,“国家殷富,库藏盈溢,钱绢露积于廊者,不行较数”。对此理解正确的有()①财政收入大大增加②社会生产获得发展③商业也有较大发展④丝织业比较发达A.①②③④ B.①②④C.②③④ D.①③④解析:选A。本题考查阅读、分析实力。“国家殷富,库藏盈溢”说明①②,“钱”“绢”说明③④。9.读下图,能获知北魏孝文帝时期()①手工铸造业发达②商品交易活跃③城市经济旺盛④统治者重视和支持商业发展A.①②③④ B.①②③C.①② D.②④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实力。北魏孝文帝铸造铜钱,这本身反映出北魏孝文帝时手工铸造业发达,铜钱的出现是商业贸易发展的产物,是城市经济旺盛的表现,这也说明孝文帝重视商业。10.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都获得胜利的主要缘由是()A.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B.符合封建统治阶级的利益C.代表广阔人民的利益D.得到最高统治者的支持解析:选A。任何一场改革,要想获得胜利,必需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商鞅变法顺应了封建制取代奴隶制的潮流,孝文帝改革顺应了民族大融合的历史潮流。二、非选择题11.“迁都洛阳”是北魏孝文帝推行“汉化”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朕(孝文帝)以恒、代无运漕之路,故京邑民贫;今移都伊、洛,欲通运四方。——《魏书·成淹传》材料二孝文慨慕华风,力变夷俗,始迁洛邑,根本既虚,随即崩溃,亦不过数十年,天下复还中国之旧矣。——《魏书·习学记言序目》材料三今日之行,诚知不易。但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魏书·列传第七中》材料四若南徙,则种人不满诸州之地,参居榛林之下,不服水土,疾疫死伤,情见事露,四方闻之,有轻侮之意,则声实俱损矣!——《廿二史札记·崔浩传》(1)在北魏政权是否应迁都洛阳的问题上,学术界历来存在着两派不同的看法,即赞成派与反对派,为论证这两派看法应分别运用上述哪些材料?除迁都外,北魏政权“汉化”的举措还有哪些?(2)赵翼在《廿二史札记》中这样评论北魏的“汉化”行为“盖帝优于文学,恶本俗之陋,欲以华风变之,故不惮为此举也。然国力之衰,实始于此”。请指出赵翼对北魏“汉化”政策的观点,并结合上述材料以及所学学问对此观点进行评价。解析(1)在回答时留意不要脱离材料;(2)则考查了辩证看待历史问题的实力,不管同意哪种观点,关键在于能够自圆其说。答案(1)赞成派:材料一、三;反对派:材料二、四。举措:颁行均田制、俸禄制、革除旧俗等。(2)观点:北魏政权的灭亡缘于“汉化”政策。评价:(以下两种观点任选其一)观点一,该观点正确。北魏推行“汉化”政策放弃了本民族的历史传统,失去统治的根基,盲目照搬汉族的做法使鲜卑族无法适应新的生活环境,招致人民的抗拒,政权灭亡。观点二,该观点错误。该观点全盘否定了北魏“汉化”举措的主动作用,北魏政权的败亡与“汉化”措施无关。“汉化”政策有利于北魏交通的改善和经济、文化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的进步(或风气的改进、社会的封建化),促进了民族融合(或经济文化沟通),促进了洛阳城(或中原地区)的开发,有利于隋唐大一统等。12.阅读下列材料:北魏孝文帝变法尚文明,魏国以治,此变而得者也。商鞅变法,废孝弟(悌)仁义,秦先强而后促。——张之洞《劝学篇·变法第七》请回答:(1)张之洞对北魏孝文帝改革持怎样的看法?结合史实说明张之洞的观点。(2)商鞅变法、孝文帝改革各顺应了什么历史潮流?两次改革从社会转型角度又有何相同之处?(3)历史上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鲜卑民族消逝了,鲜卑文明是不是也彻底消逝在历史的烟雾中?为什么?解析(1)张之洞对孝文帝改革持确定看法,指出孝文帝改革的作用以证明。(2)从两次改革的时代背景入手,分析各自的历史潮流,理解社会转型的含义。(3)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届河北省高职单招数学等差专项练习
- 2024-2025学年广东省平远县实验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段考历史试卷
- 2025年预付商业装修工程合同范文样式
- 2025年光伏组件市场策划购销合同
- 2025年热量表项目提案报告模板
- 2025年专业红娘服务合同文本
- 2025年策划版集体土地征收补偿协议范本
- 2025年住宅翻新管理协议书
- 2025年健身导师聘请合同模板
- 2025年自动酸雨采样器及测定仪项目规划申请报告模范
-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第八版 课件 第四章 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与政治
- 2024-2030年中国汽车安全气囊行业发展形势分析及投资规划分析报告
- DZ∕T 0289-2015 区域生态地球化学评价规范(正式版)
- 译林版六年级下册英语Unit-1《The-lion-and-the-mouse》教学课件
- 睡眠中心管理系统技术要求
- 少儿美术教育知识讲座
- 外科学教学课件:颈、腰椎退行性疾病
- 2023年12月东莞市樟木头镇下属事业单位2024年公开招考4名特聘工程师笔试历年高频考题(难、易错点荟萃)答案带详解附后
- 【课件】和爸爸骑马遇野兔读后续写讲评课课件
- 深交所证券法讲义课件
- 河南文旅行业分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