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2年北京市初三一模物理试题汇编:声现象_第1页
2020-2022年北京市初三一模物理试题汇编:声现象_第2页
2020-2022年北京市初三一模物理试题汇编:声现象_第3页
2020-2022年北京市初三一模物理试题汇编:声现象_第4页
2020-2022年北京市初三一模物理试题汇编:声现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2020-2022北京初三一模物理汇编声现象一、单选题1.(2022·北京石景山·一模)2021年12月9日,神舟十三号乘组航天员变身“太空教师”在中国空间站精彩授课,我们能辨别出“天宫课堂”中不同航天员的声音,主要是依据声音的()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传播速度2.(2022·北京大兴·一模)关于声现象,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超声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B.无论哪一种声音,都是由发声的物体振动产生的C.在学校和医院附近禁止汽车鸣笛,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D.民乐合奏时能分辨出二胡的声音,是因为二胡的音调跟其他乐器不同3.(2022·北京西城·一模)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校园内植树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B.正在发声的音叉,其叉臂在振动C.声音的响度是由振动频率决定的 D.只要物体振动,人就能听到声音4.(2021·北京平谷·一模)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最大B.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C.根据音调可以辨别出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D.中考期间学校路段禁止鸣笛,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5.(2021·北京东城·一模)图示的四个实验情景中,描述正确的是()音叉音调越高,乒乓球被弹开越远A正在发声的音叉激起水花B钢尺伸出长度变短,音调变低C停止抽气后打开气阀,铃声逐渐变小D6.(2021·北京门头沟·一模)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锣鼓喧天是指声音的音调高B.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真空不能传声C.“闻其声,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D.公路旁安装隔音墙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声7.(2021·北京大兴·一模)关于声现象,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根据声音的音调不同,可以分辨出是什么乐器B.声音既可以在空气中传播,也可以在真空中传播C.改变声源振动的幅度,可以改变声音的响度D.射击运动员戴上耳罩,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8.(2021·北京·一模)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超声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B.“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C.钢尺振动可以发声,空气振动不能发声D.“轻声慢步”一词中,“轻声”是指声音的音调低9.(2021·北京·一模)耳廓有汇集声波的作用,听力不好的人对着声源的方向常把手掌卷曲起来,放在耳廓旁,如图所示。这样做,可以使听到的声音()A.音调升高 B.响度增大 C.音色发生改变 D.频率变大10.(2021·北京海淀·一模)小鹏听到室外饱含深情的歌声“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便判断说:“这是小红在唱歌”。小鹏辨别出是小红的声音,主要是依据声音的()A.响度 B.音色 C.音调 D.振幅11.(2021·北京顺义·一模)古诗《春夜洛阳城闻笛》中有“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诗人辨别出是玉笛的声音,是依据声音的(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速度12.(2020·北京平谷·一模)某同学听到室外高亢的歌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便立即判断出谁在唱歌,他判断的依据是声音特性中的()A.振幅 B.音调 C.音色 D.响度13.(2020·北京大兴·一模)关于声现象,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B.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C.给摩托车安装消音器,是在传播途径上阻断噪声传播D.在民乐合奏时能分辨出二胡的声音,是因为不同乐器的响度不同14.(2020·北京东城·一模)如图描述的四个实验中,能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的实验是()音叉响度越大,乒乓球被弹开越远A正在发声的音叉激起水花B钢尺伸出长度变短,音调变高C抽取罩内的空气,铃声减小D15.(2020·北京延庆·一模)央视《国家宝藏》第二期介绍的“曾侯乙编钟”,在中国科技馆有部分复原模型,如图所示。“曾侯乙编钟”是2400多年前战国早期的文物,由六十五件青铜编钟组成,编钟音域跨越五个半八度,只比现代钢琴少一个八度。编钟按照大小次序排列,钟体呈合瓦形,这种特殊结构,使得敲击钟的正面和侧面可以发出两种不同的声音,称为“一钟双音”。编钟奇妙的双音特性,其主要原因是敲击正面和侧面时振动的频率不同。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敲击体积不同的编钟,响度一定不同B.敲击编钟的正面和侧面可以发出不同音调的声音C.我们听到编钟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D.编钟发出优美的声音是由钟体振动产生的16.(2020·北京丰台·一模)关于声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B.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可以在真空中传播C.在学校和居民区附近禁止鸣笛属于在接收处减弱噪声D.利用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可以传递信息17.(2020·北京西城·一模)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笛子是靠竹管的振动发声 B.频率决定音调的高低C.弹钢琴的声音一定不是噪声 D.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18.(2020·北京海淀·一模)关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鼓手打鼓用的力越大,鼓声的音调就越高B.声音在真空中可以传播C.小提琴演奏出的优美声音是由琴弦的振动产生的D.在高速路的两旁设置隔音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19.(2020·北京朝阳·一模)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B.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C.在公路两旁植树,可以有效防止噪声的产生D.我们能分辨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是因为音调不同20.(2020·北京房山·一模)如图所示的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用力敲击鼓面,振幅越大响度越大A我们能听到悠扬的琴声,说明固体可以传播声音B宇航员在太空交流,说明真空可以传播声音C用手按压琴弦的不同部位,发出的音调相同D21.(2020·北京延庆·一模)成都市交管局为了监督司机是否遵守限速规定,在机场路上(一段平直的)安装了固定测速仪,此路段限速为100km/h.如图所示,汽车正在向放置在机场路上的测速仪水平匀速驶离,测速仪向汽车发出两次短促的超声波信号;第一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经汽车反射回来的信号用时0.2s,第二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经汽车反射回来的信号用时0.4s,若发出两次信号的时间间隔是0.7s,超声波的速度是340m/s,则A.汽车接收到第一次信号时,距测速仪68mB.汽车接收到第二次信号时,距测速仪34mC.该汽车已超速D.该汽车没有超速二、多选题22.(2020·北京通州·一模)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可在真空中传播B.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做往复运动C.医生可利用超声波来诊断人体的肝脏是否发生病变D.在住宅区和公路之间设置隔离墙是为了减弱噪声对住宅区居民的干扰三、填空题23.(2022·北京延庆·一模)科学工作者为了探测海底某处的深度,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经过4s收到回波信号,海洋中该处的深度为________m(声音在海水中传播的速度是1500m/s)。这种方法不能用来测量月亮和地球之间的距离,其原因是_________。四、综合题24.(2022·北京通州·一模)请阅读《超声波测速》并回答问题。超声波测速能引起人的听觉的声音频率在20Hz~20000Hz范围内,超声波是振动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它具有指向性好、反射能力强、能量集中等特点,可用于测距、测速等。测距是测速的基础,如图1所示,超声波测速仪向静止的汽车发射超声波信号(简称信号),同时开始计时,信号传播过程中遇到汽车会被反射,测速仪接收到返回的信号停止计时,根据记录的时间及其与路程、速度的关系,可计算出汽车与测速仪之间的距离。图2甲是信号传播过程的s-t图像,s表示信号与测速仪之间的距离,t表示信号传播的时间。测速仪测量汽车速度的原理是:测速仪向运动的汽车先后发射两次信号,根据汽车在两次遇到信号之间所通过的路程及所用的时间,由速度公式可得出汽车的速度。测速仪在公路上对运动的汽车进行测速时,向匀速驶来的汽车发射两次信号,两次发射信号的时间间隔是1.0s,第一次发射信号到接收用时0.6s,第二次发射信号到接收用时0.3s,两次信号传播过程的s-t图像如图2乙所示(t从第一次发射信号开始计时)。超声波速度取340m/s。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人耳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听到超声波;(2)如图2甲所示,若t=0.4s,则静止的汽车与测速仪之间的距离为______m;(3)匀速运动的汽车在两次遇到信号之间通过的路程为______m;(4)匀速运动汽车的速度大小为______m/s。

参考答案1.C【详解】声音的特性包括:音调、响度、音色。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频率越高,音调越高;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人们以分贝为单位表示声音的强弱。物体振幅越大,响度越强;听者距发声者越远响度越弱;音色是指声音的特色,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不同的人音色不同。我们能辨别出“天宫课堂”中不同航天员的声音,主要是依据声音的音色。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故选C。2.B【详解】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无法在真空中传播,超声波也是声音,因此无法在真空中传播,故A错误;B.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所以无论哪一种声音,都是由发声的物体振动产生的,故B正确;C.学校、医院附近禁止鸣笛,可以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C错误;D.不同乐器有不同的音色,分辨出二胡的声音,是因为二胡的音色跟其他乐器不同,故D错误。故选B。3.B【详解】A.减弱噪声的方式有三种,分别是从声源处减弱,从传播过程中减弱,从人耳处减弱,在校园内植树,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了噪声,故A错误;B.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所以正在发生的音叉,其叉臂在振动,故B正确;C.响度与振幅有关,音调与频率有关,故C错误;D.人的听觉频率范围是20~20000Hz,所以正在振动发声的物体,人耳不一定能听到声音,故D错误。故选B。4.B【详解】A.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一般来说,声音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最大,气体中最小。故A错误;B.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故B正确;C.各种乐器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我们可以根据音色辨别出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故C错误;D.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D错误。故选B。5.B【详解】A.音叉响度越大,振幅越大,乒乓球被弹起的越远,故A错误;B.正在发声的音叉正在振动,音叉振动可以溅起水花,故B正确;C.钢尺伸出的长度越短,钢尺越容易振动,频率越高,音调越高,故C错误;D.逐渐抽掉玻璃罩内的空气,空气越来越稀薄,空气传声能力越差,铃声越来越小,反之,停止抽气后打开气阀,铃声逐渐变大,故D错误。故选B。6.B【详解】A.锣鼓喧天是指声音的响度大小,故A错误;B.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声音传播需要介质,故真空不能传播声音,故B正确;C.“闻其声,知其人”是根据音色来判断的,故C错误;D.公路旁安装隔音墙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D错误。故选B。7.C【详解】A.各种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根据声音的音色不同,可以分辨出是什么乐器,故A错误;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但真空不能传声,故B错误;C.声音的响度由振幅决定,发声体的振动幅度越大,发出的声音就越大,即改变声源振动的幅度,可以改变声音的响度,故C正确;D.减弱噪声的方法有:声源处减弱、传播过程中减弱、人耳处减弱。射击运动员戴上耳罩,这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D错误。故选C。8.B【详解】A.超声波是声波,不可以在真空中传播,故A错误;B.“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故B正确;C.钢尺振动可以发声,空气振动也可以发声,故C错误;D.“轻声慢步”一词中,“轻声”是指声音的响度低,故D错误。故选B。9.B【详解】耳廓有汇集声波的作用,把手掌卷曲起来放在耳廓旁,可以汇集更多的声波进入耳道,这样可以使听到的声音响度增大。故选B。10.B【详解】每个人发出声音的音色是不同的,小鹏辨别出是小红唱歌的声音,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辨别的。故选B。11.C【详解】由于物体的材料和结构不同,物体振动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所以诗人辨别出是玉笛的声音,是依据声音的音色。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故选C。12.C【详解】每个人的声带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就不同,所以该同学判断的依据是声音特性中的音色来判断谁在唱歌。故ABC错误,D正确。故选D。13.B【详解】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传播,故A错误;B.声音都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故B正确;C.摩托车安装有消音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C错误;D.在民乐合奏时能分辨出二胡的声音,是因为不同乐器的音色不同,故D错误。故选B。14.D【详解】A.音叉发出的声音越响,乒乓球被弹开的越远,说明声音的响度和振动的幅度有关,故A不合题意;B.发声的音叉激起水花,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B不合题意;C.钢尺伸出桌边越短,振动越快,频率越高,音调越高,说明音调与振动的快慢有关,故C不合题意;D.抽取玻璃罩内的空气,听到罩内的音乐声减小,进一步推论得: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故D符合题意。故选D。15.A【分析】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是由振动频率决定的;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既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详解】A.敲击体积不同的编钟,编钟振动的频率不同,则发出的声音音调不同;响度是由发声体的振幅决定的,敲击体积不同的编钟,响度可能相同,故A错误,符合题意;B.敲击编钟的正面和侧面,编钟振动的频率不同,可以发出不同音调的声音,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我们听到编钟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编钟发出优美的声音是由钟体振动产生的,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A。16.A【详解】A.由概念性知识可知,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液气都能充当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故B错误;C.在学校和居民区附近禁止鸣笛,是不让声音产生,属于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C错误;D.利用超声波可除去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可以传递能量,故D错误。故选A。17.B【详解】A.笛子是靠竹管空气柱的振动发声的,故A错误;B.音调是由频率决定的,故B正确;C.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凡是对人们要做的事情造成干扰的声都属于噪声,例如,一个同学在学习,另一个同学弹钢琴,此时,钢琴声就是噪声,故C错误;D.声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中不能传声,故D错误。故选B。18.C【详解】A.鼓手打鼓用的力越大,鼓声的响度越大,故A项错误;B.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B项错误;C.小提琴演奏出的优美声音是由琴弦的振动产生的,故C项正确;D.在高速路的两旁设置隔音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D项错误。故选C。19.A【分析】本题考查声现象的相关知识,根据声现象的相关知识求解。【详解】A.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故A项正确;B.声音不可以在真空中传播,故B项错误;C.在公路两旁植树,可以减弱噪声的传播,它不能有效防止噪声的产生,故C项错误;

D.我们能分辨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是因为音色不同,故D项错误。故选A。20.A【详解】A.用力敲击鼓面,鼓面振动,因此是鼓面振幅越大,响度就越大。故A正确;B.我们能听到悠扬的琴声,声音是通过空气传入人的耳朵的,说明空气能够传播声音。故B错误;C.宇航员在太空中是利用电磁波进行交流的,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C错误;D.用手按压琴弦的不同部位,发出的音调不同,故D错误。故选A。21.C【详解】由v=得:汽车接收到第一次信号时,汽车距测速仪:s1=v声t1=340m/s×0.1s=34m,故A错;汽车接收到第二次信号时,汽车距测速仪:s2=v声t2=340m/s×0.2s=68m,故B错;汽车在两次信号的间隔过程中行驶了:s′=s2−s1=68m−34m=34m;这34m共用了:t′=△t−t1+t2=0.7s−0.1s+0.2s=0.8s,所以汽车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