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1数据收集整理
第1课时数据收集整理(1)
教学内容:教材第2页例1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在贴近生活的情境中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
2.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3.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合作讨论找到切实可行的解决统计问题的方法。
教学准备:红、黄、蓝、白4种颜色的正方形彩纸各一张,多媒体课件。
学生活动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情境导入根据已有的生
课件出示教材第2页例1。活经验展开思
师:怎么知道选哪种颜色合适呢?(学生讨论交流,指名回答)考,回答问题,
师: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引出新课。
二、预习反馈
点名让学生汇报预习情况。(重点让学生说说通过预习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学到了哪些知识,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有什么问题)
三、探索新知教师根据学生
L讨论收集数据的方法。预习的情况,有
(1)教师提问:刚才我们确定了先要在班级里进行调查,我们班级的人数也不侧重点地调整
少,应该怎样调查呢?你有什么好的办法?(指名学生回答)教学方案。
(2)学生小组讨论收集数据的方法,然后汇报结果:学生说出各种不同的方法。
(如举手调查,每人只能选一种颜色:还有起立调查法,每人只能选择最喜欢
的颜色再起立,然后统计出起立的人数……)
(3)教师提问:你认为以上各种方法中,哪一种方法最方便?
(举手表示是比较简便的方法)学生自由讨论,
(4)出示统计表。咱们要把举手调查收集的数据进行整理用表格的形式呈现出汇报解决问题
来,是不是结果更清晰了呢?这种表格就是简单的统计表。的方法,明确举
(5)“用举手数•数”的方法,师生合作完成统计表。现在由老师发布指令,手的方法最简
每人只能选一种颜色,最喜欢哪种颜色就举手表示。单。
2.从这张统计表中,我们可以知道些什么?(学生自由发言,说出自己的发现)
师:喜欢蓝色的人数最多,那么这个班定做校服,选择该种颜色,那全校选这
种颜色做校服合适吗?为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不合适,要根据所有班级的情况看喜欢什么颜色的人数最多,
那才是校服的颜色)观察统计表,自
四、巩固练习由发言。
1.完成教材第3页“做一做”。提出质疑,使学
师生合作完成调查(强调数据的准确性),学生独立完成表格的填写及(1)~生明白:一个班
(3)题。喜欢的颜色不
2.完成教材练习一第1题。能代表全校同
分小组合作完成调查,学生独立完成表格的填写及(1)~(3)题。学的意见。
五、拓展提升
1.调查本班同学最喜欢的球类情况填在统计表中,你发现了什么?
球类篮球足球羽毛球其他
人数
合理即可。
2.调查本班同学最喜欢看的书籍,你有什么建议?
把图书分成几类进行统计,合理即可。
六、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数据的收集整理,知道了在数据收集的时候要用“调查法”,
统计后的结果用简单的统计表呈现,我们还学会了根据统计表去解决问题。
七、作业布置
教材练习一第2题。
板书设计:
数据收集整理(1)
调查法
颜色红色黄色蓝色白色
人数96158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感悟和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统计知识,让学生感受统计的价值。
不足之处:调查的方法主要强调训练了两种,应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多尝试其他方法。
教学建议:多展示一些生活中关于统计的教学视频。
第2课时数据收集整理(2)
教学内容:教材第3页例2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在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的过程中,会用自己的方式记录数据,并体会用“正”字记录
数据的优点;继续用统计表整理、呈现所收集的数据。
2.在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中了解统计的意义,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
题、分析问题利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进行一些调查,体验实践性和现实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并接受其中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学会用“正”字记录数据。
教学难点:根据统计表提出问题并初步进行简单的预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活动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问题导入
师:同学们,学校要举办讲故事大赛,二(1)班要从王明明和陈小菲这两位问题质疑,激发
同学中选一位参加比赛,怎样选呢?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学生探究意识。
二、预习反馈
点名让学生汇报预习情况。(重点让学生说说通过预习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学到了哪些知识,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有什么问题)
三、探索新知教师根据学生
(一)收集数据,记录数据。预习的情况,有
1.收集数据,提出投票要求。在纸条上只能写出一名黑板上同学的名字,然后侧重点地调整
扣在桌子上,小组长收上来。教学方案。
2.记录数据,引导学生选择统计数据的方法。
一人读票,让3名同学在黑板上用自己的方法记录数据,全班学生做监督。
3.交流反馈,优化记录方法。
让学生观察黑板上学生收集数据的方法,小组讨论得出:用打对勾、画圆等方
法,数起来有些麻烦,一不小心容易数错:而用画“正”字法,简单明了,一
笔代表一票,一个“正”字代表五票,这样可以五个五个地数,不容易出错。
4.完成统计表。
(二)分析数据,解决问题。
1.根据统计结果,选出参赛代表。(陈小菲当选)
2.有两位同学缺勤没能参加投票,如果他们参加了投票,结果会怎样?为什
么?小组讨论,得出
小组讨论:结果不变。因为这两位学生把票都投给王明明,王明明才有17票,结论:用画“正”
陈小菲的票数还是比王明明多。字的方法既清
四、巩固练习楚又方便。
完成教材练习一第3题。(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五、拓展提升根据统计表中
1.统计2月份的天气情况,把结果记录在统计表中,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解答。的数据独立分
天气晴天阴天雨天雪天析,解答问题。
天数
示例:(1)哪种天气天数最多?哪种天气天数最少?
合理即可。
(2)这个月共有多少天?晴天比阴天多几天?
合理即可。
2.班里重新竞选班长,请你用无记名投票的方式选出班长。
示例:先用画“正”或的方法统计数据,再把数据整理在下面的统计表交流汇报,巩固
中,谁票数多谁是班长。提高。
姓名
票数
六、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统计的另一种收集数据的方法一投票,用“正”字法收集
数据既清楚又简单,并解决了一些生活中的问题。
七、作业布置
教材练习一第5题。
板书设计:
数据收集整理(2)
正字收集法
对勾收集法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创设问题情境,提出问题,由问题的刺激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利用已有
的生活经验去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不足之处:由于时间不够充裕,学生体验收集数据的方法不够完整。
教学建议:让孩子们多提出生活中的问题,学生自己更愿意去解决。
第3课时练习课
复习内容:教材练习一相关内容。
复习目标:
L通过练习,进一步体验如何收集信息,如何分析统计表。
2.学生在收集、整理、分析、决策的过程中,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促进。
教学重点:体验统计过程,能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教学难点:根据统计表分析、提出合理化建议。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活动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系统梳理
1.师生共同回顾整理收集数据的方法。
2.师生共同回顾整理图画“正”字的方法收集数据。
3.引导学生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对数据进行分析。
二、针对练习
1.完成教材练习一第6题。
提问:要完成这项统计,你准备怎么办?
引导学生找出一些易操作的方法:举手或组内报名,小组汇报等。
说出统计的过程:收集整理数据一填写表格一进行分析。小组活动,自由
回答教材上的问题。讨论,自己去发
2.完成教材练习一第4题。现解决问题的
(1)学生独立填写问题(1),指名汇报,教师展示结果。途径。
(2)回答问题(2)。(放手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说出理由)
三、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练习一第7题。(小组讨论,互相说说,再指名回答,集体订正)
小结:如果数据比较大,有时候用一格表示更大的量,因此,我们在读条形统
计图时,先要读懂每格表示多少。
四、拓展延伸।
二(1)班最喜欢看科技书的有6人,最喜欢看故事书的比最喜欢看科技书的多
4人,最喜欢看童话书的比最喜欢看漫画书的少3人,最喜欢看连环画的比最
喜欢看科技书的多6人,最喜欢看漫画的有8人。(每人只选•种课外书)
(1)根据上面的描述填表。
课外书种类科技书连环画故事书漫画童话书学生从条件中
人数6121085收集数据。
(2)最喜欢看(连环画)的人数最多,最喜欢看(童话书)的人数最少。
(3)如果要建立班级图书角,应该多摆放哪种书?为什么?
示例:应该多摆放连环画,因为喜欢看连环画的人最多。
(4)你还能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并解答吗?
示例:二(1)班一共有多少人?
6+12=18(人)18+10=28(人)
28+8=36(人)36+5=41(人)
五、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通过练习,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
据的完整过程,培养了我们的创新意识和思维的开放性。
六、作业布置
请把本班参加兴趣小组的情况进行统计和整理,并说出你的建议。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经历数据收集和整理的过程,注意引导学生发现优化记录数据的
方式,充分给予学生自主发展的空间,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进行方法的优化,从而使学生掌握
方法,促进发展。
不足之处:在小组活动中,有的学生没有充分地参与其中。
教学建议:多准备些动画性质的教学视频课件,学生会更感兴趣。
2表内除法(一)
第1课时平均分(D
教学内容:教材第8页例1、第9页例2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知道平均分就是每一份分得结果同样多。
2.通过亲自动手分一分,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的过程。
3.通过分一分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教学难点: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小棒、6块桶、18个橘子、6个盘子。
学生活动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情境导入
1.课件出示教材第7页情境图:仔细观察画面,从中你能发现哪些信息?
2.抛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他们是怎样分这些食品的?哪种分法才合理呢?观察、思考,明
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一一平均分。确本节课学习
二、预习反馈内容。
点名让学生汇报预习情况。(重点让学生说说通过预习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学到了哪些知识,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有什么问题)
三、探索新知教师根据学生
(一)教学例10预习的情况,有
1.引导学生回忆6的分与合。侧重点地调整
2.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教材第8页例1中的3种分法,只有一种三份都是2块,教学方案。
体会平均分。
114;123;222
3.引导学生思考发现:哪种分法比较合理?为什么?
4.总结得出结论: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5.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述平均分。
(1)鼓励学生独立完成教材第8页“做一做”第1题,4种分法,哪种是平均
分?说一说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
(2)组织学生完成教材第8页“做一做”第2题,用数学语言表述自己对平均观察比较第3种
分的理解。分法都是2块,
(二)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教材第9页例2o最合理。
1.让学生到讲台上来分一分。多叫儿名同学来分。
方法一:1个1个地分,3次正好分完。
方法二:2个2个地分,2次正好分完。
方法三:3个3个地分,1次正好分完。
2.引导学生比较各组不同的分法是不是都是平均分。
3.小组汇报:不论怎么分,每个盘子里的个数都相同,都是平均分。动手操作,加深
四、巩固练习学生对平均分
1.完成教材练习二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的认识。
2.引导学生用圈一圈、画一画的方法完成教材第9页“做一做”。
有几种方法把这些酸奶平均分成2份?小组内交流再汇报。
五、拓展提升
1.8个果冻,平均放在2个盘子里,每个盘子放几个?
4个
2.回家后和爸笛妈妈动手把家里的物品平均分。
合理即可。
六、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知道了什么叫平均分,还学会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可以每次
每份放一个,也可以每次每份放两个……最后,每份分得同样多。
七、作业布置
教材练习二第2~4题。
板书设计:
平均分(1)
例1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例2把18个橘子平均分成6份,每份⑶个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经历平均分的过程,知道什么是平均分,鼓励学生动手操作,注
重引导学生用语言描述平均分。让学生体会平均分的过程与方法的多样化。
不足之处:同学们手里应多准备实物,多操作练习。
教学建议:对于两种平均分的方式,需要学生多加强练习。
第2课时平均分(2)
教学内容,教材第10页例3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巩固“平均分”的概念,知道平均分就是每一份分得结果同样多。
2.掌握平均分包括两种情况,即“等分”和“包含分”。
3.通过分一分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在实践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教学准备:小棒、多媒体课件。
学生活动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复习导入复习旧知,引入
L复习平均分的含义:昨天我们学习了平均分,什么叫平均分?(每份分得同新知,加深对平
样多,叫平均分)均分的理解。
2.复习平均分的方法:有8个果冻,要平均分给4名同学,小组用小棒帮着分
一分,然后说一说每名同学分了几个果冻。
3.导入新课:看来同学们已经掌握了把物品平均分成若干份的方法,现在老师
要把这道题改一改,请同学们动脑思考,帮助老师解决这个问题:(出示教材
第10页例3文字部分)8个果冻,每2个一份,能分成几份?
二、预习反馈
点名让学生汇报预习情况。(重点让学生说说通过预习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学到了哪些知识,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有什么问题)
三、探索新知教师根据学生
(一)课件出示教材第10页例3,引导学生动手分一分。预习的情况,有
1.动手操作,经历包含分的过程。侧重点地调整
学生分组探讨解决“能分成几份”,一边分一边说说分的过程及结果。然后全教学方案。
班交流反馈,及时评价。
2.探究包含分的含义,和咱们刚学的平均分有什么不同?
小组内总结汇报;等分是把物品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有几个。包含分是知道
每份分几个,求能分成几份。
(二)引导学生进一步区别两种分法。
1.引导学生把教材第10页例3改写成上节课学过的问题。
2.把上节课学的内容改成今天学的内容。
3.引导学生用完整的语言表述结果。
四、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10页“做•做”第1题,让学生独立完成。通过改写、动手
2.完成教材第10页“做•做”第2题,可以动手摆•摆。分,进•步区分
五、拓展提升两种分法。
L把15根小棒平均分,可以怎样分和同桌交流一下各自的分法。
示例:可以画图圈一圈,也可以用实物摆一摆。结果是
(1)15根小棒,一根一份,能分成15份。巩固练习,再次
(2)15根小棒,每3根一份,能分成5份。明确包含分。
(3)15根小棒,每5根一份,能分成3份。
2.教材练习二第6题。
圈一圈,说一说。
14个玉米,每2个装一袋,可以装(7)袋。18个玉米可以装(9)袋。
六、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平均分的另一种含义:包含分。希望同学们加强练习,牢牢
掌握。
七、作业布置
教材练习二第5、7、8题。
板书设计:
平均分(2)
8个果冻,每2个一份,能分成(4)份
表示8里面有4个2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让学生在操作中体会和感悟,理解“等分”和“包含分”的含义,真正认识到“等分”
和“包含分”的区别与联系。
不足之处:学生在进行操作时.,手上的操作较快,但是用语言表达比较混乱,造成表述不清,但
手会操作的情况。
教学建议:让学生交流、展示平均分的结果,促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平均分的表象。在操作过程
中,引导学生进行标准的语言描述。
第3课时除法(1)
教学内容:教材第13页例4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认识除号,懂得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用除法计
算。
2.使学生初步学会除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
3.感受用除法表示的抽象性和概括性,体会所学内容的价值。
教学重点:理解除法算式的含义。
教学难点:理解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可以用除法表示。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12个圆片。
学生活动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这周五我们要去动物园春游,你能告诉大家你最喜欢哪种动物吗?在情境中创设
(学生自由回答)问题,激发学生
师:原来有这么多的同学喜欢大熊猫啊!熊猫馆的饲养员叔叔每天都要给可爱的学习兴趣。
的熊猫宝宝准备新鲜的竹笋。
教师用课件出示4只熊猫和12个竹笋图。
师:如果把这12个竹笋平均分给这4只可爱的熊猫,怎么用算式表示呢?
二、预习反馈
点名让学生汇报预习情况。(重点让学生说说通过预习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学到了哪些知识,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有什么问题)
三、探索新知教师根据学生
(一)动手操作,明确平均分的含义。预习的情况,有
L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用手中的圆片分一分,开展活动,然后汇报结果。侧重点地调整
2.小结:不论怎样分,结果都是一样的,都是每盘放了3个。教学方案。
3.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用语言表述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
(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里,每盘放3个)
(二)引入除法,认识除法算式。
1.师:我们刚才平均分的过程能不能用一个算式表示出来呢?
小组讨论,学生大胆尝试,探究表示方法,展示结果。动手操作,用小
2.师:观察同学们的算式,尽管形式不同,但都想表示同样的含义一一平均分,圆片代替竹笋,
我们在数学上统一用一种新的方法——除法来表示。分一分,然后汇
教师板书:12+4=3并介绍除法算式的读法,让学生试读。报。
四、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13页“做一做”第1题。学生用连线的方法分一分,得出结果。
2.完成教材第13页“做•做”第2题。学生独立填写,集体订正。讨论得出把一
3.完成教材练习三第1题第•行。同桌互相读•读,发现问题及时订正。些物体平均分
五、拓展提升可以用除法表
L把12根小棒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6)根。
124-(2)=(6)
2.18+2=9,说说算式的含义。
示例:把18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9。
六、课堂总结独立完成,全班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除法,知道了平均分可以用除法来表示,还知道了除法算式订正。
的读法和写法,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会用到除法来解决问题。
七、作业布置
教材练习三第1题第二行及2、3题。
板书设计:
除法⑴
124-4=3
*
除号
读作:12除以4等于3
表示把12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3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利用生动的生活情境和平均分的实践活动,为建立除法概念做好充足的准备,通过让
每个学生自己用算式表示平均分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加深对除法算式的理解。
不足之处:学生动手操作的时间过多,对于除法算式的含义用语言表达的不够充分。
教学建议:让同学们多说说除法算式的含义。
第4课时除法(2)
教学内容:教材第14页例5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懂得把一个数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成几份,也是用除法
计算。
2.使学生掌握除法的各部分名称。
3.培养自主学习,积极思考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除法各部分名称。
教学难点:除法各部分名称的含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20个圆片。
学生活动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复习导入
教师拿出12个圆片。复习旧知,为学
问:要把这些圆片平均分给6名同学,每名同学分几个?(指名同学说出分法及习新知做铺垫。
结果)
师:如果把这些圆片每3个分给一名同学,一共可以分给几名同学呢?(引入
新课)
二、预习反馈
点名让学生汇报预习情况。(重点让学生说说通过预习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学到了哪些知识,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有什么问题)
三、探索新知教师根据学生
出示课件第14页例5。预习的情况,有
L教师:每4个放一盘是什么意思?(每份是4个竹笋)侧重点地调整
2.用自己的圆片动手摆20个竹笋,按每4个放一盘,可以放几盘?(学生动手教学方案。
操作,教师巡视,对操作错误的同学给予个别指导)
学生分完后,教师请一个同学到黑板前面来演示分的过程。(教师要强调四个
四个地分,每4个放一盘,也就是每4个为一份)
3.让学生回顾分的过程和结果,提问:我们刚才是怎样分的?分的结果是怎样?
小结:我们分竹笋的时候,把4个竹笋放一盘,求能放几盘?实际上就是把一动手操作,用小
个数量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成多少份,这种方法也可以用除法来计算。圆片分一分,然
教师板书:20+4=5后汇报。
(1)让学生说一说除法20彳4=5表示什么意思?(表示有20个,每4个分一
份,分成了5份)
(2)认识除法各部分的名称。
204-4=5
•••
•♦♦•・•
被除数除数商
四、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14页“做一做”第1题。
先让学生动手摆一摆,再填写,最后集体订正。
巩固把•些物体平均分可以用除法表示的知识。让学生明白除法各部分间的意
义和名称。
2.完成教材第14页“做一做”第2题。
同桌互相说,集体订正。
五、拓展提升
1.184-3=6,说说算式的含义及各部分的名称。
把18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6。
18+3=6
••・
•♦♦••♦
被除数除数商
2.猜一猜,()里填多少?
254-5=(5)
(24)+4=6
六、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你还有哪些问题?
七、作业布置
教材练习三第4、5、6题。
板书设计:
除法⑵
204-4=5
•••
•♦♦••♦
被除数除数商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以动手操作和语言表述为基础,理解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与除法算式中各数的对应关
系。
不足之处:同学们展示分的结果较少,在语言表述方面还需要多练习。
教学建议:在教学过程中,注意给学生更多的练习机会,让学生多说多写多练。
第5课时练习课
复习内容:教材第16~17页相关内容。
复习目标,
1.进•步加深对除法意义和除法算式各部分含义的理解,深化除法的概念。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进一步深化对除法的理解。
教学难点:除法意义的理解。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活动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系统梳理
1.师生共同回顾除法的含义及除法算式各部分名称。
2.师生共同回顾乘法和除法的关系。
二、针对练习动手操作,用圆
1.完成教材练习三第7题。片分一分,然后
先让学生摆一摆,再求出商,集体订正。汇报,小组讨
2.完成教材练习三第8题。论。
组织学生读题独立思考,并在小组中讨论交流,集体订正。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练习三第9题。
先让学生确定几个为一组,并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圈?然后再圈。
2.完成教材练习三第10题。
先小组交流你是怎样平均分的,是从哪个角度观察的?再列出除法算式。
四、拓展延伸
1.完成教材练习三第11题。
老师带领学生一起做,有难度的个别指导。
(2)X2=44x(3)=123x(2)=6
(5)X4=202X(4)=8三(四)十二
二(六)十二(五)五二十五(三)三得九
二(五)一十5X(3)=15四(四)十六
2.已知▲+2=6,求▲代表多少。
12
五、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还有哪些新的收获?你还有哪些问题?
六、作业布置
练习中的相关题目。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本节课是表内除法的练习课,教学中练习方式多种多样,促进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
力的提高。
不足之处:本节课的动手操作过程占用时间过多,造成练习不充分。
教学建议:让同学们多练习除法算式的含义。
第6课时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1)
教学内容:教材第18页例1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探索求商的过程,初步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
2.了解用乘法口诀想商的思路,初步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3.经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体验探究的乐趣。
教学重点: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用乘法口诀求商的道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小棒。
学生活动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复习导入复习旧知,为学
填出()里的数,并说一说是用哪句乘法口诀想出来的?习新知做铺垫。
2X()=42X()=64X()=8
()X3=12()X4=203X()=15
二、预习反馈
点名让学生汇报预习情况。(重点让学生说说通过预习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学到了哪些知识,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有什么问题)
三、探索新知教师根据学生
呈现例1情境图,讲述猴妈妈给小猴分桃的事。预习的情况,有
提出问题(1):12个桃,每只小猴分3个,可以分给几只小猴?侧重点地调整
L指导学生弄清题意,列出除法算式:12+3。教学方案。
2.探讨计算方法。
(1)引导:我们会用动手分一分的方法解决“可以分给几只小猴”的问题。如
果我们以后每做一题都要动手分一分,你有什么感想。(太麻烦了,如果被除
数很大,分起来很浪费时间)
那你们有什么好方法吗?今天我们就•起研究出求除法算式的商的方法。
(2)学生自主探究,教师巡视。
(3)交流展示学生探讨出的计算方法。
①用减法求商。列式:12-3-3-3-3=0。
②用加法求商。列式:3+3+3+3=12。
③用乘法口诀求商。想:3和几相乘得12,三(四)十二,商是四。
(4)你喜欢哪种方法?突出强调:用乘法口诀求商比较简便。以后我们在计算
除法的时候可以请乘法口诀来帮忙。小组交流,发现
3.尝试用乘法口诀求商。解决问题的策
提出问题(2):12个桃,要平均分给4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几个桃子?略。
(1)学生独立列式,尝试用乘法口诀求商。
(2)交流。请学生说一说想商的过程和使用了哪句口诀。
四、巩固练习
L完成教材第18页“做一做”。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求商。
2.完成教材练习四第3题。学生独立完成,并说一说是用什么方法计算的。
五、拓展提升
1.六一儿童节到了,美术小组的同学要在展示墙上做展览,一共有12幅作品,
如果每排贴4幅,可以贴几排?如果每排贴3幅,可以贴几排?
124-4=3(排)124-3=4(排)
2.回家让家长出除法算式,练习用乘法口诀求商。举一反三,让学
合理即可。生巩固用乘法
六、课堂总结口诀求商。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你还有哪些问题?
七、作业布置
教材练习四第1、2题。
板书设计:
用2%的乘法口诀求商(1)
124-3=4
三(四)十二
可以用乘法口诀直接求商。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本行课利用直观模型建立乘、除法之间的联系,理解算理,形成算法。借助情境图培
养学生收集信息、提出问题的能力。
不足之处:在探究除法求商的各种算法时,时间上不太充裕。
教学建议:多加强练习,课下加强乘法口诀的背诵。
第7课时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2)
教学内容:教材第19页例2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L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并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2.体会乘法与除法之间的联系,会运用乘法或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重点:用2飞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活动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复习导入
1.说出得数,并说出利用哪句口诀。复习旧知,为学
6X2=3X3=2X5=习新知做铺垫。
4X3=2X4=4X4=
2.把12个圆片平均分一分,并写出相应的除法算式。
出示主题图:从图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说给小组的同学听听。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从图中了解到的信息,指名汇报。
二、预习反馈
点名让学生汇报预习情况。(重点让学生说说通过预习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学到了哪些知识,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有什么问题)
三、探索新知教师根据学生
1.引导学生根据图上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教师板书。预习的情况,有
(1)每屉4个,有6屉,一共有多少个包子?侧重点地调整
(2)一共有24个包子,每屉4个,可以分多少屉?教学方案。
(3)一共有24个包子,有6屉,平均每屉有多少个?
2.列式计算。
小组合作讨论交流计算方法,指名回答,教师板书。
比较两道除法与乘法算式会发现:除法算式中的除数和商是乘法算式中的乘
数,除法算式中的被除数是乘法算式中的积。
四、巩固练习
1.引导学生完成教材第19页“做一做”第1题。小组交流,发现
要求学生口述对题意的理解以及求商的方法。解决问题的策
2.引导学生完成教材第19页“做一做”第2题。略。
要求学生读懂题意,理解题意,独立完成。
五、拓展提升
将除法算式和有联系的乘法算式连•连。
六、课堂总结通过练习,进一
这节课我们进一步学习了用2飞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通过对情境图的观步巩固用2~6的
察,我们知道通过一个乘法口诀可以解决多个乘除法问题。乘法口诀求商。
七、作业布置
L教材练习四第5题,继续巩固乘除法的联系。拓展应用,加深
2.教材练习四第8题。理解。
板书设计:
用2%的乘法口诀求商(2)
4X6=24
244-4=6244-6=4
想:四(六)二十四想:(四)六二十四
商是6商是4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本节课通过观察交流,利用多种形式的练习,突出乘法与除法之间的关系,巩固求商
的方法,使学生逐步形成运算能力。
不足之处:个别学生口诀还有混淆情况。
教学建议:多给学生创设一些生活情境,便于学生理解除法的意义。
第8课时练习课
复习内容,教材第20~22页相关内容。
复习目标:
1.复习巩固所学表内乘除法知识。通过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加强乘除认知结构的系统化,培养学生综合、沟通知识的能力。
3.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查漏补缺,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难点:加强乘除法认知结构的系统化,培养学生综合理解知识的能力。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活动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系统梳理
1.师生共同回顾用2%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2.引导学生回顾并整理用除法运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步骤。
二、针对练习
1.完成教材练习四第4题。
(1)学生独立计算,同桌交流发现,再指名说一说,教师补充完善。
(2)学生自己再写出几道像上面的算式,同桌交流订正。
2.完成教材练习四第9题。学生独立填写,集体订正。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练习四第10题。
全班学生分成四组,每组5个小题,先做完且全对者获胜。
2.完成教材练习四第11题。
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交流订正后再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Y银行职能部门绩效管理体系改进研究
- 五原县农村电商发展对策研究
- 2025年证券市场管理服务项目合作计划书
- 基于分块编码的中文流式语音识别研究与系统实现
- Ni3Al基合金热变形行为及高温CO2腐蚀渗碳研究
- 物流企业数据资产评估问题研究
- 文物企业数字化转型与智慧升级战略研究报告
- 橱柜配件企业数字化转型与智慧升级战略研究报告
- 可降解缝合线企业制定与实施新质生产力战略研究报告
- 196例心悸(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临床特点的回顾性研究
- 生猪屠宰兽医卫生检验人员理论考试题库及答案
- 台州事业单位笔试真题2024
- 父母房产继承协议书范本
- 51个行业领域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和重点检查事项汇编
- 2024年高二化学教案 选择性必修2(配人教版)第1课时原子结构与性质
- 2024-2030年中国空气阀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分析报告
- 人工智能(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相关专业)全套教学课件
- 小学数学主题活动设计一年级《欢乐购物街》
- 一年级口算天天练1(打印版)
- 高考作文标准方格纸-A4-可直接打印
- 护理分级标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