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婚姻家庭纠纷”情节影响量刑的相关建议分析目录TOC\o"1-2"\h\u682“婚姻家庭纠纷”情节影响量刑的相关建议分析 1252(一)明确适用范围 220851.限定适用的主体 2149752.限定适用的情节 38541(二)注重轻罪中管制、缓刑的适用 4129771、“婚姻家庭纠纷”犯罪中轻罪的界定 4117462.注重管制刑的适用 6276373.注重缓刑的适用 611063(三)限制死刑的适用 7101611.适用死刑的认定标准 8203332.婚姻家庭纠纷案件不应完全排除死刑的适用 15婚姻家庭纠纷案件渗透着较多的情理和道德因素,尤其是在中国这一注重伦理道德的国家中,《纪要》将婚姻家庭纠纷引发的犯罪案件与其他的犯罪案件区分,原因在于:其一,双方当事人所具有的特殊关系对犯罪行为不法性的影响。在普通的社会犯罪案件中,行为人选择犯罪目标时通常难以预料,与被害人通常无事先的恩怨纠葛。正因为被害人遇害的未知性与随机性,容易在社会上造成群体恐慌,使社会危害性大大增加。而婚姻家庭纠纷案件中,行为人与被害人通常都是冲突的对立面,被害人有时并非是纯粹的受害者,犯罪造成的社会性恐慌远远小于以不特定人为犯罪对象的无差别的犯罪案件,不会因此造成严重的社会动荡,对国家和社会公共秩序没有重大的、严峻的危害。其二,双方当事人所具有的特殊关系对行为人罪责的影响。在婚姻家庭纠纷案件中,双方通常存在着密切的婚姻或者亲情关系,当事人双方为矛盾的对立方,由于矛盾在长期的生活之中逐渐积累,从而在某一时间节点爆发,从而引发犯罪,此时被害人往往也具有一定的责任。由于被害人对犯罪行为的介入和推动,在刑法的不法评价上有别于以不特定人为犯罪对象的无差别犯罪案件。徐然,前注[3],第5页。徐然,前注[3],第5页。这类犯罪并不会对社会秩序产生过大影响,又基于家庭成员内部的密切关系,在发生纠纷时,更易取得被害人谅解。甚至在一些特殊家庭中,行为人受到刑罚可能还会导致婚姻家庭的生活等问题得不到保障,引发更严重的后果。在这类犯罪中,刑事政策更着眼于让双方处理好家庭关系、修复已被破坏的家庭关系,同时还有助于犯罪的改造和预防。因婚姻家庭纠纷引起的犯罪,从宽处罚的刑事政策有利于修复破碎关系,维护社会稳定,但并非所有的情节都可适用,否则达不到刑事政策设定的初衷,甚至还会纵容犯罪的发生。对于确实是事出有因的、加害方谅解的、双方关系仍有修复可能的情形,从惩罚和预防的角度出发,可以对其进行从宽处理;但对于那些屡教不改的、动机卑劣的、情节严重的,不宜一律从宽处理。关于婚姻家庭纠纷案件,司法解释只有量刑上的意见,对于具体主体、范围等应当如何界定,并没有相关的标准。为了更好地贯彻刑事政策的精神,我们应当对婚姻家庭纠纷引发的案件进行限定。(一)明确适用范围1.限定适用的主体(1)双方主体具有婚姻关系或者互为家庭成员婚姻家庭纠纷主要包括家庭成员之间在生活中因情感、财产、继承、赡养、抚养以及日常琐事等问题产生的矛盾纠纷,以及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离婚后因子女抚养等问题产生的矛盾纠纷。张军、赵秉志,前注[6],第247页。张军、赵秉志,前注[6],第247页。那么恋爱关系是否可以参照婚姻关系处理呢?随着现代观念的转变、未婚同居现象的普遍发生,有学者认为具有恋爱关系的双方所具有的感情基础以及矛盾的积累性与具有婚姻关系的双方相似,因而恋爱矛盾可以参照婚姻关系适用相对较轻刑罚。徐然,前注[3],第2页。婚姻家庭纠纷发生在夫妻或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之中,恋爱纠纷的双方具有的是男女朋友关系。虽然二者存在差别,例如,恋爱关系没有登记这一步骤,恋爱关系没有长久而稳定的共同生活状态,并不具备法律赋予的权利义务关系。但是,从司法实践中发生的真实案例来看,婚姻家庭关系与恋爱关系也存在相同点。首先,矛盾的双方都具有亲密关系,矛盾激化产生的犯罪危害结果局限在特定人员和特定范围之内,通常不会引起大范围的社会恐慌,危害结果易受控制。其次,犯罪的引发都与另一方的行为具有密切关系,都属于事出有因的犯罪,被害人行为能否认定为刑法意义上的过错引发关注。第三,引发犯罪的纠纷通常都与情感或经济矛盾的累积有关,与双方日常的生活或者工作相关,因为纠纷没有得到及时调和,致使犯罪发生。恋爱关系的最终目的也是朝着婚姻家庭关系发展。因此可以认定恋爱关系就是一种准婚姻家庭关系。徐然,前注[3],第2页。(2)双方主体与矛盾具有直接关联性婚姻家庭纠纷中的“婚姻家庭”,应该是纠纷产生的直接当事人具有夫妻或者家庭成员关系,即被告人与被害人需要具有婚姻家庭关系,婚姻家庭纠纷中的“纠纷”,来自于具有婚姻家庭关系的当事人。婚姻家庭纠纷应当适用于特定的主体之间,即只有产生纠纷的双方具有婚姻家庭关系,才符合“婚姻家庭纠纷引发的犯罪”。如果在发生纠纷后,对对方的亲友进行报复,此时若仍按照“婚姻家庭纠纷”处理而从轻处罚,无法被被害方以及社会公众接受。例如2014年发生在云南腾冲的特大杀人案,被告人邵宗其得知妻子与两名同村村民存在不正当关系,在沟通无解后,决定采取报复行为,驾驶吉普车先后到两名村民家中持枪扫射,致6人死亡、1人重伤、2人轻伤。遇害的人当中还包括与纠纷毫无关联的无辜孩童和老人,若依照《纪要》对邵宗其进行从轻处罚,不仅不符合公平正义原则,也难以被公众所接受。2.限定适用的情节对婚姻家庭纠纷引起的犯罪,从宽处罚的刑事政策有利于修复破碎关系,维护社会稳定,但并非所有的情节都可适用,否则达不到刑事政策设定的初衷,甚至还会纵容犯罪的发生。因此,在具体案件的适用中,应当根据案件的情节来决定是否从宽,以及根据案件的情节来决定从宽的度。(1)当事人双方具有较为持续性的矛盾婚姻家庭纠纷案件是由当事人纠纷引发的、属于事出有因的案件,与以不特定人为犯罪对象的严重危害国家和社会安全的案件不同,婚姻家庭纠纷案件主观上属于事出有因的激情杀人,客观上以特定的纠纷当事人为犯罪对象。当事人双方具有较为持续性的矛盾将婚姻家庭案件区别于其他案件,由于纠纷双方之间的是非过错并非是可以清楚划界进而归责的,使得被害人的行为影响被告人的刑事责任评价。(2)犯罪动机与双方的矛盾有关联以不特定人为犯罪对象的案件中,当事人双方事先并不认识也无纠纷可言,行为人为了获取钱财或者寻求刺激等,而婚姻家庭纠纷案件的犯罪动机应当与双方间的矛盾有关联性。婚姻家庭纠纷案件中要求当事人双方具有持续性矛盾,就可以推论出引发犯罪的动机应当是与该纠纷本身有联系的。也正是由于动机的不同,才对婚姻家庭纠纷案件中被告人的刑罚进行特殊考虑。与纠纷没有联系的犯罪动机,并不会降低犯罪人的可谴责性,例如,王某和李某为夫妻关系,王某在与李某的婚姻存续关系期间,与刘某有了不正当关系,王某为了能与刘某共同生活下去,就选择杀死妻子。此时王某杀人的行为与婚姻纠纷本身并不相关,若仍按照“婚姻家庭纠纷”处理而从轻处罚,无法被被害方以及社会公众接受,不仅达不到刑事政策设定的初衷,甚至还会纵容犯罪的发生。通过双方是否具有较为持续的矛盾以及犯罪动机是否与矛盾有关联性,可以将并非“事出有因”、“情有可原”的案件排除,进一步明确刑事政策的精神和原则,以客观标准进行认定。对于确实是事出有因的、加害方谅解的、双方关系仍有修复可能的情形,从惩罚和预防的角度出发,可以对其进行从宽处理;但对于那些屡教不改的、动机卑劣的、情节严重的,不宜一律从宽处理。在具体的量刑说理部分,若是将婚姻家庭矛盾等事出有因的情节认定为从轻量刑情节时,应将该情节何以从轻处罚加以说明;若是认定为上述事出有因的情节,但是不作为从轻情节处理时,也应进行说明。(二)注重轻罪中管制、缓刑的适用1、“婚姻家庭纠纷”犯罪中轻罪的界定犯罪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对正常的国家和社会秩序造成一定冲击,导致一定程度的社会恐慌。婚姻家庭纠纷犯罪与严重危害社会安全、社会治安的暴力案件相比,前者属于小范围的较为常态化案件,后者所产生的影响通常范围较大,甚至会波及全市、全省、甚至全国。婚姻家庭纠纷作为民间矛盾的一种,涉及具有婚姻关系或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适用范围广,从宽处罚有助于处理和修复以小家为单位的亲密关系。当前我国仍然处于社会转型和变革时期,社会的热点问题以及突出矛盾都随着社会发展变化而变化,犯罪对社会的危害程度也会有所改变。注重社会危害性的认定,以预防犯罪为宗旨,若行为人造成的影响相对轻微,可以在法定刑内从轻处罚;反之,若行为人造成的危害较大,应当在法定刑内从重处罚。刑罚的轻重反映着行为犯罪社会危害性的大小,也反映着社会公众对犯罪行为的容忍和谴责力度。正是基于这一评价标准,区别于严重危害国家和社会的犯罪案件。对于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严重危害国家和社会的暴力犯罪,要坚持依法从严,重罪重罚,尤其是,要依法从严、从重、从快,增强打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达到惩罚与预防相结合。对于婚姻家庭纠纷这类犯罪性质尚不严重、犯罪情节较为轻微、犯罪人的人身危险性较小以及犯罪行为的社会危害性不大的犯罪,社会公众通常能够冷静分析和宽容应对,有时并不一定追求严厉的刑罚,此时施以宽缓的刑罚反而利于推动社会的稳定发展。在我国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下,刑罚轻缓化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婚姻家庭纠纷引发的犯罪的自身特点,原本和谐的亲密关系被打破,但基于双方当事人之间的特殊关系,大多数仍希望维持原有的关系,此种情形下,区分轻罪与重罪,对轻罪判处管制等非监禁刑罚措施或者适用缓刑,重视加害人与被害人关系的修复,利于双方协商与沟通、缓解矛盾,从而降低犯罪带来的社会影响,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学界上对于刑法中的轻罪概念有不同观点。一是认为,轻罪是法定最高刑为3年有期徒刑的犯罪;许海峰、慕平:《法律监督实践者的理性思考》,北京: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第142页。或是社会危害性较小、行为人的主观恶性不大或者其智力、身体有缺陷或者行为可能判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陈兴良:《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研究》,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292-295页。二是认为包括轻微刑事案件和较轻刑事案件,即行为人的行为违反了刑法,但是情节轻微或具有可以宽恕的理由。马贤兴:“刑罚慎用:轻型刑事案件的处罚与分流——2003年度长沙市基层刑事案件的实证考察与思考”,湘潭大学硕士论文,2004年9月,第2-3页。三是认为轻微刑事案件的行为人已触犯刑罚,但是犯罪性质或情节轻微,可从轻处罚或免于刑事处罚,具体包括告诉才处理的案件以及《刑事诉讼法》中规定的“被害人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王太奇:“论轻微犯罪刑事政策的适用”,郑州大学硕士论文,2004年5月,第1-4页。本文认为,婚姻纠纷引起的犯罪中的轻罪范围为社会危害性较小、人身危险性较低或者行为可能判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许海峰、慕平:《法律监督实践者的理性思考》,北京: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第142页。陈兴良:《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研究》,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292-295页。马贤兴:“刑罚慎用:轻型刑事案件的处罚与分流——2003年度长沙市基层刑事案件的实证考察与思考”,湘潭大学硕士论文,2004年9月,第2-3页。王太奇:“论轻微犯罪刑事政策的适用”,郑州大学硕士论文,2004年5月,第1-4页。2.注重管制刑的适用婚姻家庭纠纷引发的犯罪发生在夫妻、亲属之间,纠纷双方之间的是非过错并非是可以清楚划界进而归责的,因为纠纷没有得到及时调和,致使犯罪发生,大部分被告人事后追悔莫及,有的案件中甚至会引发社会公众的广泛同情。如果处理不当,不仅无法化解双方仇恨,还可能出现由于犯罪人受到刑罚使家庭弱势群体的生活、教育得不到保障的情况。有的案件的双方当事人仍想要继续维护原有的婚姻家庭关系,犯罪人接受处罚后仍和家人生活在一起,此时的刑罚更应注重犯罪人与被害人关系的修复,从宽处罚有助于处理和修复以小家为单位的亲密关系。对于轻罪而言,可以从宽处罚的,应当尽量从宽处罚。一是量刑的从宽。对于情节较轻、社会危害性较小的犯罪,或者主观恶性相对较小的被告人,可以根据犯罪的实际情况,在法定刑内从轻或者减轻、免除处罚。在犯罪人的犯罪事实以及罪名已经确定的基础上,量刑情节是影响刑罚轻重的最主要因素。婚姻家庭纠纷引起的犯罪中,对于情节轻微、社会危害性较小的案件,同时具有多个从轻或者减轻量刑情节时,应当综合衡量和判断,合理适用从宽量刑情节,在法定刑内判处较轻的刑罚。二是刑罚适用的从宽。对于依法可以不判处监禁刑的犯罪人,应当尽量判处管制或者适用缓刑。我国当下正对轻微刑事犯罪推行社区矫正,一方面有利于合理配置资源,降低行刑成本,增强刑罚效能,另一方面利于充分动用社会资源,发挥基层作用,帮助犯罪人进行矫正。例如,对于情节轻微的非法拘禁、故意伤害等罪行,被告人真诚悔过、被害人谅解且今后仍具有共同生活意愿的,法官应当积极促成矛盾双方的和解,更多地判处管制刑或者加大缓刑的适用。3.注重缓刑的适用“正义的基本内涵为公正和公平。”谢望原:《刑罚价值论》,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1999年版,第194页。“在报应刑不能实现正义时,往往需要缓刑来弥补。”左坚卫:《缓刑制度的理论与实务》,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27页。在犯罪人的犯罪事实以及罪名已经确定的基础上,量刑情节是影响刑罚轻重的最主要因素。婚姻家庭纠纷引起的犯罪中,对于情节轻微、社会危害性较小的案件,同时具有多个从轻或者减轻量刑情节时,应当综合衡量和判断,合理适用从宽量刑情节,在法定刑内判处较轻的刑罚。对于依法可以不判处监禁刑的犯罪人,应当尽量判处管制或者适用缓刑。缓刑是对犯罪较轻的犯罪人不执行原判刑罚,而是在社会上进行教育改造。我国刑法中的缓刑是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从宽方面的刑罚制度,所以有条件的可以适当多判一些缓刑。马克昌:《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研究》,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103页。管制能够体现行刑社会化与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使罪犯尽可能地在社区中服刑,利于轻微刑事犯罪人重返社会。谢望原:《刑罚价值论》,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1999年版,第194页。左坚卫:《缓刑制度的理论与实务》,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27页。马克昌:《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研究》,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103页。刑法中没有规定缓刑的罪名条件,无论是何种罪行,只要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都符合适用罪名。同时,适用缓刑要求犯罪情节较轻、有悔罪表现、没有再犯罪危险、暂不执行原判刑罚对其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且不是累犯和集团的首要分子。左坚卫,前注[40]左坚卫,前注[40],第47页。因婚姻家庭纠纷引发的犯罪,对于情节轻微、社会危害性较小的案件,同时具有多个从轻或者减轻量刑情节时,应当综合衡量和判断,合理适用从宽量刑情节,在法定刑内判处较轻的刑罚;对于依法可以不判处监禁刑的犯罪人,应当尽量判处管制或者适用缓刑;不需判处刑罚的可以免予处罚。当前我国的缓刑适用率较低,婚姻家庭方面的犯罪,如果犯罪情节轻微、社会危害性较小,适用缓刑有助于被告人悔过,同时非监禁刑的适用有利于被告人继续承担家庭责任,有助于处理和修复以小家为单位的亲密关系。对于情节轻微、社会危害性不大的婚姻家庭纠纷引发的犯罪来说,大量适用监禁刑不仅加大行刑成本,而且不利于矛盾双方的和解。特别是对于今后仍有意愿共同生活的双方,或者不共同生活但仍需共同处理生活事务的,短期的监禁刑可能会带来不利影响。(三)限制死刑的适用我国对婚姻家庭纠纷案件的死刑限制有以下特点:首先,对婚姻家庭纠纷引发的犯罪案件慎用死刑。与以不特定人为犯罪对象的严重危害国家和社会安全的案件不同,婚姻家庭纠纷属于事出有因的案件,其主观上属于事出有因的激情杀人,客观上以特定的纠纷当事人为犯罪对象,除非达到死刑的适用标准,否则应当慎用死刑。其次,如果被告人存在法定从轻情节的,例如有自首和立功表现被告人,除犯罪情节特别恶劣、犯罪后果特别严重的,也应慎重适用死刑。将婚姻家庭纠纷引发的犯罪与其他严重危害社会安全的犯罪区分,是由于前者对国家和社会的公共秩序和集体利益没有重大的、严峻的危害。在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下,婚姻家庭纠纷引起的犯罪案件的死刑适用要与以不特定人为犯罪对象的无差别犯罪相区分,当被告人具有法定从轻情节的,通常情况可以考虑排除死刑的适用。在“婚姻家庭纠纷”从宽处理以及严格控制死刑的刑事政策之下,因婚姻家庭纠纷引起的故意伤害、杀人案中,在死刑适用上应当谨慎应对。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指导案例里对于死刑的判决和执行方式的选择等判决理由较为模糊,在司法裁量中缺乏明确的标准,不利于刑法规范的统一适用。在司法实践中,根据犯罪人的不同犯罪情节,根据犯罪人所具备从轻或者从重处罚等量刑情节,确定统一的死刑适用标准。1.适用死刑的认定标准(1)犯罪情节特别恶劣、犯罪后果特别严重、人身危险性极大的认定一方面,婚姻家庭纠纷引发的故意伤害、杀人案件的死刑适用应符合刑法对死刑适用条件的规定:死刑只适用于罪行极其严重的犯罪分子。《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17修正)》第四十八条:死刑只适用于罪行极其严重的犯罪分子。“罪行极其严重”需要从主观恶性以及危害结果进行考量,当犯罪情节特别恶劣、犯罪后果特别严重、人身危险性极大时,应当考虑死刑的适用。另一方面,婚姻家庭纠纷引发的故意伤害、杀人案件的死刑适用应符合量刑规范。量刑以犯罪行为为具体限制周芸野,前注[17],第119页。,全面评价主观恶性和社会危害性等。若罪行相对轻微,可以在法定刑内从轻处罚;反之,应当在法定刑内从重处罚。刑罚的轻重反映着社会危害性的大小,也反映着社会公众对犯罪行为的容忍和谴责力度。司法机关对被告人的定罪量刑不仅影响被告人本人的财产、自由甚至生命,而且影响着社会公众对量刑结果的态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17修正)》第四十八条:死刑只适用于罪行极其严重的犯罪分子。周芸野,前注[17],第119页。婚姻家庭纠纷案件,除非社会危害性极大、被告人人身危险性极大以外,可以排除死刑适用。首先,犯罪情节特别恶劣,通常包括犯罪的手段和方法、侵害的对象、犯罪的时间和地点等。例如如多次捅刺、用热水浇灌伤口等手段杀人的,在公共场所、或者当着幼儿的面行凶杀人的。以特别残忍手段杀人的,不仅侵犯了被害人的生命权,也是对善良风俗和底线伦理的严重践踏。认定手段是否残忍要基于民众的普遍道德观念,站在一般民众的角度上进行衡量。车浩:“从李昌奎案看‘邻里纠纷’与‘手段残忍’的涵义”,《法学》,2011年第8期,第42页。车浩:“从李昌奎案看‘邻里纠纷’与‘手段残忍’的涵义”,《法学》,2011年第8期,第42页。其次,婚姻家庭纠纷案件适用死刑要求犯罪后果极其严重。故意杀人犯罪的直接后果是致人死亡,同时考虑对社会造成的影响等,在实际中一般认为故意杀人、故意伤害案件中,致一人死亡的为后果严重,致二人以上死亡的为后果特别严重。《在审理故意杀人、伤害及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案件中切实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最高人民法院刑三庭2010年4月14日)》:……犯罪后果也可以分为一般、严重和特别严重几档。在实际中一般认为故意杀人、故意伤害一人死亡的为后果严重,致二人以上死亡的为犯罪后果特别严重……《在审理故意杀人、伤害及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案件中切实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最高人民法院刑三庭2010年4月14日)》:……犯罪后果也可以分为一般、严重和特别严重几档。在实际中一般认为故意杀人、故意伤害一人死亡的为后果严重,致二人以上死亡的为犯罪后果特别严重……第三,主观恶性和人身危险性是对被告人进行量刑时需要纳入考量的因素之一。在可能判处死刑的案件中,我们要综合考虑罪前、罪中及罪后因素。动机极其卑劣的、事前有预谋以及实施犯罪过程中意志坚决、不顾及被害人求救的,犯罪后潜逃的、到案后拒不悔罪等行为,反映出行为人的严重人身危险性和改造的难度。人身危险性大的,在量刑时应考虑从严处理;对于人身危险性小的,在量刑时应考虑从宽处理,例如犯罪后自动归案的、悔罪坦白的,积极赔偿,取得谅解的,平时表现良好属于初犯偶犯的等等,一般可不判处死刑立即执行。但不能单独以此作为适用死刑的标准,还应该结合上述的犯罪情节、犯罪后果等,综合全案进行判断,最终决定是否适用死刑。法院在对被告人追究刑事责任时,综合分析各项情节决定是否适用死刑。婚姻家庭纠纷的量刑不能违背刑法,婚姻家庭纠纷案件之所以一般不适用死刑立即执行,根本原因是被告人不符合死刑立即执行的适用条件。所以,司法机关应当对影响量刑结果的实际原因阐明,否则容易使公众产生误导,认为婚姻及家庭纠纷引发的故意伤害、杀人案件理应网开一面,使得刑事政策的良好初衷和内在价值得不到彰显。(2)被害人有明显过错、对矛盾激化负有直接责任的认定婚姻家庭纠纷引发的犯罪案件中,经常会出现被害人存在过错的情形。被害人过错影响量刑的观点认为,此类案件大多是由于长期的婚姻家庭纠纷激化所致,被害人与被告人之间的对错认定常常无法厘清,当存在被害人过错时,其责任认定直接影响着犯罪人所应承担的责任程度,评判被害人过错是法官在刑罚裁量时不可忽视的因素。当存在被害人过错情节时,例如被害人具有暴力倾向,长期对被告人打骂,在某次被侵害过程中被告人实施了反抗行为,此时被告人的主观恶性减轻,人身危险性的程度也相应降低。在婚姻家庭纠纷引发案件中,如果被害人有明显过错或对矛盾激化负有直接责任的,可以依法不适用死刑立即执行。在婚姻家庭纠纷引发的可能判处死刑的案件中,过错的判定直接影响着被告人的刑事责任,进而影响司法机关最终的量刑幅度。如果没有具体详细的标准,可能会造成罪刑不均衡,出现同罪异罚的现象。婚姻家庭纠纷引发的犯罪,双方存在的纠纷通常都经过长期的积累形成,纠纷双方之间的是非过错并非是可以清楚划界进而归责的,因为纠纷没有得到及时调和,被害人的行为对犯罪起到一定的促进,区别在于促进的高低,作用的大小影响着被告人实施犯罪的可能性高低,也影响着被告人最终承担刑罚的轻重。“有明显过错”与“对矛盾激化负有直接责任”均属于被害人过错的表现形式,前者包括被害人有罪错或者重大过错,后者是指被害人对矛盾的激化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并直接促成犯罪的发生。在婚姻家庭纠纷引发的故意杀人案件中,纠纷双方之间的是非过错并非是可以清楚划界进而归责的,除了涉及刑法中的因果关系以外,还要考虑伦理道德影响。司法机关应当以客观标准判断被害人的行为是否可以降低犯罪人的刑事责任,以社会普通大众为基准,在被害人同等强度的过错行为下,社会普通大众是否会失去控制从而实施犯罪行为。采取社会普通民众的基准更加符合社会大众心目中的公平公正理念,最终的判决结果更容易被接受。被害人有罪错或者重大过错的,一般应排除死刑的适用;有轻微过错的,虽不足以单独对死刑的适用产生影响,但可以与其他从轻情节一起考虑,综合判断是否可以影响死刑适用。准确把握被害人过错及其程度,对于因婚姻家庭纠纷引发的犯罪案件的量刑具有重要的影响,当事人双方责任的区分、被害人过错的认定都直接影响案件的裁判结果。认定被害人过错的深层目的在于考量被害人的行为对引发犯罪所应承担的责任,被告人的刑罚轻重直接取决于被害人过错的程度。被害人过错影响着对被告人刑事责任有无和大小的认定,因此被害人过错是司法机关在刑罚裁量时不可忽视的重要量刑情节,只有正确评判责任才能实现公正量刑。将被害人过错纳入量刑情节考量,可以改变只注重被害人死亡的观念,从而促进社会民众树立自觉守法意识、形成法律信仰观。(3)多个量刑情节共存对死刑适用的影响为了总结实践中裁判规律,笔者从上述文章统计的案件中,选取部分因婚姻家庭纠纷引发的故意杀人致人死亡的案件,对案件中法官采纳的量刑情节以及最终的量刑结果进行统计。案号量刑情节评价判决结果(2014)内刑二终字第40号1、婚姻家庭矛盾2、罪行极其严重,一死两伤3、自首死刑缓期二年执行,限制减刑(2018)赣01刑初26号1、婚姻家庭纠纷引发(一死一伤)2、坦白3、有犯罪前科4、犯罪情节恶劣,手段残忍(勒死一人后继续砍杀另一人)死刑缓期二年执行(2018)云06刑初31号1、婚姻家庭纠纷引发(一死)2、自首3、积极赔偿4、有预谋死刑缓期二年执行(2017)浙02刑初73号1、婚姻家庭纠纷引发(一死)2、杀人后抛尸,情节恶劣,后果严重,属罪行极其严重3、如实供述4积极赔偿被害人近亲属经济损失死刑缓期二年执行(2014)昌中刑初字第39号1、婚姻家庭纠纷引发(一死)2、被害人亲属谅解无期徒刑(2014)渝一中法刑初字第00021号1、婚姻家庭纠纷引发(一死)2、自首、悔罪无期徒刑(2013)黔东刑初字第57号1、婚姻家庭纠纷引发(一死)2、初犯、坦白、悔罪无期徒刑(2017)川01刑初111号1、婚姻家庭纠纷引发(一死)2、初犯偶犯、悔罪坦白3、被害人近亲属谅解无期徒刑(2015)锡刑初字第00019号1、婚姻家庭纠纷引发(一死)2、被害人较大的过错(与他人长期保持不正当男女关系)3、自首4、被害人家属谅解有期徒刑12年(2017)吉刑终214号1、婚姻家庭纠纷引发(一死)2、被害人在案件起因上有过错3、积极赔偿4、取得被害人家属谅解5、自首、悔罪有期徒刑11年笔者从上述统计的案件中得出以下结论:第一,以不特定人为犯罪对象的无差别犯罪中被告人在案发后多有躲避追捕情节,由于犯罪的随机性和不可觉察性,被告人与被害人不具有社会关系,短时间内难以锁定;而婚姻家庭纠纷案件的被告人由于纠纷双方的特定性,案发后容易锁定且大多存在自首、坦白情节,反映出较低的人身危险性。其次,婚姻家庭纠纷作为民间矛盾的一种,涉及具有婚姻关系或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相对较易谅解行为人,被害方亲属的谅解占有重要地位。还有一些案件中,被告人是家里的主要经济来源,此时被害人家属也会请求法院从轻处罚。第三,被害人存在过错情节虽然在量刑情节中所占比重不大,但对量刑结果能产生举足轻重的作用。被害人过错是被告人得以在无期徒刑以下量刑的决定性因素,被告人的刑期会因为被害人过错从无期徒刑降为有期徒刑。婚姻家庭纠纷引发的犯罪通常存在多种量刑情节,共同作用下影响最终的量刑幅度。首先,有的案件可能仅存在单一从轻或者多个从轻情节。婚姻家庭纠纷案件,司法解释规定,“除犯罪情节特别恶劣、犯罪后果特别严重、被告人人身危险性极大外,一般不应当判处死刑”《在审理故意杀人、伤害及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案件中切实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最高人民法院刑三庭2010年4月14日):.……对于后者处理时应注意体现从严的精神,在判处重刑尤其是适用死刑时应特别慎重,除犯罪情节特别恶劣、犯罪后果特别严重、人身危险性极大的被告人外,一般不应当判处死刑……,当不满足上述条件且仅存在婚姻家庭纠纷这一酌定从轻量刑情节时,就可以限制死刑的适用。当婚姻家庭纠纷与酌定或者法定从轻情节竞合时,也可以排除死刑立即执行的适用。《在审理故意杀人、伤害及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案件中切实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最高人民法院刑三庭2010年4月14日)》:……对同时有法定从轻、减轻处罚情节的,应考虑在无期徒刑以下裁量刑罚。其次,在被告人的犯罪事实以及罪名已经确定的基础上,既有从轻情节,又有从重情节的情形时,量刑情节是影响刑罚轻重的最主要因素。婚姻家庭纠纷引起的犯罪中,对于情节轻微、社会危害性较小的案件,同时具有多个从轻或者减轻量刑情节时,应当综合衡量和判断,合理适用从宽量刑情节,在法定刑内判处适当的刑罚,对于依法可以不判处监禁刑的犯罪人,应当尽量判处管制或者适用缓刑。在量刑过程中,每个量刑情节都发挥其自身的作用,对于同时具有从轻和从重情节的时,不能片面强调某一情节使之成为决定性因素,而是应当综合各个情节做出总体从宽或者总体从严的判断。如果被告人的从轻情节更加突出的,则总体从宽;如果从重情节更加突出的,那么总体从严。《在审理故意杀人、伤害及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案件中切实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最高人民法院刑三庭2010年4月14日):.……对于后者处理时应注意体现从严的精神,在判处重刑尤其是适用死刑时应特别慎重,除犯罪情节特别恶劣、犯罪后果特别严重、人身危险性极大的被告人外,一般不应当判处死刑……《在审理故意杀人、伤害及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案件中切实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最高人民法院刑三庭2010年4月14日)》:……对同时有法定从轻、减轻处罚情节的,应考虑在无期徒刑以下裁量刑罚。在司法实践中,基于“婚姻家庭纠纷”情节从宽处理以及“少杀慎杀”的死刑政策,量刑时越来越多地考虑从宽情节。婚姻家庭纠纷案件数量庞大,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发生的案件情节涉及公众的情感和伦理道德观念,无论是从宽还是从轻情节,在采纳时都需要针对性地说明裁判理由。对于社会公众来说,裁判文书是司法机关阐述审判过程及其结果的重要载体,将从宽或从严的理由和结果注明,才有利于促使被告人认罪悔罪,获得社会的认同与支持。(4)被害人亲属不谅解情节的考量当婚姻家庭纠纷引发的案件造成被害人死亡的结果时,被害人亲属在悲痛之下,即便是考虑到双方之前所具有的亲密关系,也并非一定会选择宽容,可能选择谅解或者要求严惩。在可能判处死刑的婚姻家庭案件中是否应考虑被害方的态度,有人认为,定罪量刑的事实依据应当全部来自于案件事实,在刑事法律法规的框架下进行专业性认定,不能受利害关系人或者社会公众的态度影响,否则影响司法独立,进而影响判决的公正性。有人认为,无论被害人亲属主张对被告人从重还是从轻处罚,都应予以考虑,充分尊重被害人亲属的主观意愿。还有人认为,只有被害人亲属的谅解意见能够影响被告人死刑的适用,即司法机关仅应考虑考虑被害人亲属主张的从轻处罚态度,其要求严惩的态度是被害人死亡带来的必然冲击,被害方亲属因为情感道德原因难以原谅行凶者,此时已经无法影响被告人的人身危险性,其要求严惩的态度不应被纳入考虑。中国人民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编:《刑事法学的当代展开》,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2008年版,第697页。中国人民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编:《刑事法学的当代展开》,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2008年版,第697页。由于婚姻家庭纠纷案件的特殊性,如果被告人主动认错、真诚道歉,通常都会得到谅解。从另一个角度说,被害人亲属的谅解能够体现被告人人身危险性的降低。在被害人死亡的案件中,被害方的谅解所发挥的量刑作用十分重要。尤其是被害人存在过错时,例如被害人具有暴力倾向、长期对被告人打骂等,被害人亲属知情的情况下,更容易体谅和原谅被告人,此时被告人的主观恶性减轻,人身危险性的程度也相应降低。还有的案件中还有共同的孩子需要抚养或者老人需要赡养,为了孩子日后的成长教育以及老人的生活保障,被害人家属往往选择对被告人予以宽恕。被害人亲属谅解可以作为量刑情节从轻处罚,那若是被害人亲属不予谅解甚至要求严惩呢?从指导性案例以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上海市安全员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5-2030年中国金卤灯行业十三五规划与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辣椒红色素市场运营状况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软包装复合膜行业运行动态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超高频RFID市场发展现状规划研究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船用液压舵机行业运行状况及发展趋势分析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聚氯乙烯用阻燃剂行业运行态势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纳米二氧化钛市场运行现状及投资发展前景预测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硫酸镍市场运营状况与发展潜力分析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男士化妆品市场规模分析及发展建议研究报告
- 寰枢椎脱位的护理课件
- 反面典型案例剖析材料范文(通用6篇)
- 社区养老驿站运营方案模版
- 铁道概论(高职)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 一年级体育课教案下册
- 轮状病毒性肠炎
- 正大集团大猪场开发流程
- 高中政治必修四知识体系每单元的总体框架
- GB/T 41255-2022智能工厂通用技术要求
- GB/T 41029-2021石油天然气钻井海洋弃井作业规程
- 深入推进依法行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