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整治项目管理作业指导书_第1页
土地整治项目管理作业指导书_第2页
土地整治项目管理作业指导书_第3页
土地整治项目管理作业指导书_第4页
土地整治项目管理作业指导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土地整治项目管理作业指导书TOC\o"1-2"\h\u2597第一章总论 3126551.1项目概述 3322251.2管理目标与原则 3124961.2.1管理目标 3290891.2.2管理原则 331490第二章项目前期准备 4126242.1项目可行性研究 4136342.1.1研究目的 467312.1.2研究内容 4103052.1.3研究方法 5225612.2项目立项与审批 5185382.2.1立项程序 541582.2.2审批要求 5259602.3项目规划设计 5153362.3.1规划设计原则 5252492.3.2规划设计内容 5110692.3.3规划设计流程 610435第三章项目实施与管理 6166623.1施工组织与管理 6165413.1.1施工组织 6140683.1.2施工管理 6189043.2质量控制与监督 7290283.2.1质量控制 7215743.2.2质量监督 7288003.3安全生产与环境保护 763713.3.1安全生产 713973.3.2环境保护 714276第四章质量检验与验收 8320504.1检验标准与方法 826904.1.1检验标准 8127264.1.2检验方法 8222374.2验收程序与流程 8160164.2.1验收程序 8193784.2.2验收流程 8149864.3验收结果处理 9170224.3.1验收合格 9101414.3.2验收不合格 920986第五章项目进度管理 950285.1进度计划编制 9252395.1.1目的与要求 9305555.1.2编制内容与方法 10153345.2进度控制与调整 1037635.2.1控制原则 10312765.2.2控制方法 10318855.3进度监测与评估 1155595.3.1监测内容 11238775.3.2评估方法 11127145.3.3评估结果处理 1118113第六章费用控制与核算 11221056.1预算编制与审批 11271096.1.1预算编制 1170316.1.2预算审批 12267666.2费用控制与分析 12103896.2.1费用控制 12195916.2.2费用分析 12263166.3费用核算与支付 13120596.3.1费用核算 13216406.3.2费用支付 1324103第七章项目合同管理 13135117.1合同签订与履行 13294087.1.1合同签订 13238927.1.2合同履行 14122047.2合同变更与解除 14173407.2.1合同变更 14260337.2.2合同解除 14100057.3合同纠纷处理 15266427.3.1纠纷预防 15258057.3.2纠纷处理 15504第八章项目组织协调 15146158.1协调机制建立 15199128.1.1目的与意义 15286028.1.2协调机制内容 15325788.1.3协调机制实施 16287428.2协调工作实施 16325998.2.1协调会议 16104908.2.2信息交流 16286698.2.3问题解决 16137978.3协调效果评价 1680058.3.1评价内容 16199788.3.2评价方法 1627775第九章项目后期管理 1737159.1项目总结与评价 17305219.1.1概述 17153659.1.2总结内容 17284919.1.3评价方法 1754199.1.4评价周期 17221119.2项目成果归档 17257179.2.1概述 17180649.2.2归档内容 17140449.2.3归档要求 18120469.2.4归档流程 1811289.3项目后续服务 18161159.3.1概述 18169529.3.2服务内容 18142499.3.3服务要求 18209359.3.4服务流程 1827534第十章管理制度与政策法规 19806410.1土地整治相关法规 19480310.2管理制度制定与实施 19483610.2.1管理制度制定 191208910.2.2管理制度实施 191760010.3政策法规宣传与培训 191703010.3.1政策法规宣传 192158610.3.2培训工作 19第一章总论1.1项目概述土地整治项目是指在一定的区域内,通过对土地资源进行整理、改良、开发、复垦等活动,以提高土地质量、增加有效耕地面积、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改善生态环境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项目。本项目旨在遵循国家土地整治政策和法律法规,充分发挥土地资源的潜力,实现可持续发展。1.2管理目标与原则1.2.1管理目标土地整治项目管理的主要目标如下:(1)保证项目按照规划设计要求、合同约定和法律法规的规定顺利进行,实现项目目标。(2)提高项目实施效率,降低项目成本,保证项目投资效益最大化。(3)加强项目质量、安全、环保等方面的监管,保证项目达到预期效果。(4)建立健全项目管理制度,提高项目管理水平和能力。1.2.2管理原则土地整治项目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1)合法性原则:项目实施过程中,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保证项目合规合法。(2)科学性原则:以科学的态度和方法开展项目管理工作,保证项目决策和实施的科学性。(3)效益性原则:注重项目投资效益,实现项目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协调统一。(4)参与性原则:充分调动和发挥项目各参与方的积极性,形成合力,共同推进项目实施。(5)动态性原则:根据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调整项目管理策略和方法。(6)保密性原则:对项目相关信息严格保密,保证项目顺利进行。(7)持续改进原则: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持续改进项目管理,提高项目实施效果。第二章项目前期准备2.1项目可行性研究2.1.1研究目的项目可行性研究旨在全面评估土地整治项目的可行性,包括技术可行性、经济合理性、环境效益、社会影响等方面,为项目决策提供科学依据。2.1.2研究内容(1)项目背景及目标:分析项目提出的背景、目的和预期目标,明确项目实施的意义。(2)项目实施条件:分析项目实施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政策法规环境等。(3)技术可行性分析:评估项目采用的技术路线、工艺流程、设备选型等是否成熟可靠。(4)经济合理性分析:计算项目投资成本、运营成本、收益等,评估项目经济效益。(5)环境效益分析:评估项目实施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包括土壤改良、水资源保护、生态修复等。(6)社会影响分析:评估项目实施对社会就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的影响。2.1.3研究方法项目可行性研究采用现场调查、资料收集、专家咨询、数据分析等方法,保证研究结果的准确性。2.2项目立项与审批2.2.1立项程序(1)项目建议书:编制项目建议书,明确项目名称、实施主体、投资规模、建设内容等。(2)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根据项目可行性研究结论,编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3)项目申报:将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提交至相关部门进行申报。(4)项目评审:相关部门对项目进行评审,提出评审意见。(5)项目批复:根据评审意见,对项目进行批复。2.2.2审批要求(1)符合国家政策法规:项目申报需符合国家相关政策法规要求。(2)项目可行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需经得起实际检验。(3)项目效益:项目实施需具备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2.3项目规划设计2.3.1规划设计原则(1)科学性:项目规划设计应遵循科学性原则,保证项目实施的技术路线和方案合理。(2)前瞻性:项目规划设计应考虑长远发展,适应未来发展趋势。(3)实用性:项目规划设计应注重实用性,充分考虑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2.3.2规划设计内容(1)项目概况:包括项目名称、实施主体、建设地点、投资规模等。(2)项目目标:明确项目实施的目标,包括技术目标、经济目标、环境目标等。(3)项目布局:根据项目实施条件,合理布局项目区域。(4)技术方案:制定项目实施的技术路线、工艺流程、设备选型等。(5)投资预算:编制项目投资预算,包括建设投资、运营投资等。(6)项目实施计划:制定项目实施的时间表、进度安排等。2.3.3规划设计流程(1)项目调研:收集项目实施相关资料,了解项目背景和需求。(2)初步设计:根据项目调研结果,编制项目初步设计方案。(3)方案评审:组织专家对初步设计方案进行评审,提出修改意见。(4)方案完善:根据评审意见,完善项目设计方案。(5)规划设计报告:编制项目规划设计报告,提交至相关部门审批。第三章项目实施与管理3.1施工组织与管理3.1.1施工组织为保证土地整治项目施工的顺利进行,应建立健全施工组织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成立项目施工指挥部,负责项目施工的总体协调、指挥和管理工作。(2)设立施工管理部门,负责施工过程的组织、协调、监督和检查。(3)明确施工任务分工,将施工任务分解到各施工班组,保证各项工作有序进行。(4)制定施工计划,明确施工进度、工程量和施工方法,保证施工进度与质量。3.1.2施工管理(1)施工人员管理①对施工人员进行严格筛选,保证其具备相应的技能和素质。②对施工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③建立施工人员档案,对施工人员进行考核和评价。(2)施工材料管理①对施工材料进行严格筛选,保证材料质量符合国家标准。②建立材料采购、验收、储存、发放等管理制度,保证材料供应及时、质量可靠。③对施工材料进行现场检查,防止不合格材料进入施工现场。(3)施工设备管理①对施工设备进行定期检查、维修,保证设备正常运行。②建立设备管理制度,明确设备使用、维修、保养等责任。③提高设备使用效率,降低设备故障率。3.2质量控制与监督3.2.1质量控制(1)制定质量控制计划,明确质量控制目标、方法和措施。(2)建立质量管理体系,保证施工过程质量符合国家标准。(3)对施工过程进行全程监控,及时发觉和纠正质量问题。(4)开展质量检查,对施工成果进行评估,保证项目质量达到预期目标。3.2.2质量监督(1)设立质量监督机构,对施工过程进行监督。(2)对施工过程进行定期检查,保证施工质量符合国家标准。(3)对施工成果进行验收,对不合格工程进行整改。(4)建立质量投诉和处理机制,及时解决质量问题。3.3安全生产与环境保护3.3.1安全生产(1)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度,明确安全生产责任。(2)制定安全生产措施,保证施工过程安全。(3)开展安全生产培训,提高施工人员安全意识。(4)对施工现场进行定期检查,消除安全隐患。3.3.2环境保护(1)制定环境保护措施,保证施工过程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2)加强施工现场环境监测,及时发觉和解决环境问题。(3)对施工废弃物进行分类处理,保证废弃物处理符合国家标准。(4)开展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提高施工人员环保意识。第四章质量检验与验收4.1检验标准与方法4.1.1检验标准土地整治项目管理作业指导书规定,质量检验应依据以下标准进行:(1)国家和地方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文件及标准规范;(2)项目设计文件、施工图纸及施工方案;(3)施工合同及质量保证书;(4)施工过程中形成的各类检测报告、验收报告等。4.1.2检验方法质量检验应采取以下方法:(1)现场检查:对施工现场进行全面、细致的检查,观察施工质量、进度、安全等情况;(2)抽样检测:对施工过程中的关键工序、重要部位进行抽样检测,以验证施工质量;(3)试验检测:对施工材料、构件进行试验检测,保证其符合设计要求;(4)第三方检测:邀请具备资质的第三方检测机构对施工质量进行评估;(5)数据分析:收集施工过程中的各类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评估施工质量。4.2验收程序与流程4.2.1验收程序土地整治项目验收应遵循以下程序:(1)施工前验收:对施工方案、施工图纸、施工材料等进行验收;(2)施工过程验收:对施工过程中的关键工序、重要部位进行验收;(3)施工后验收:对施工成果进行全面验收;(4)验收报告编制:根据验收结果,编制验收报告;(5)验收资料归档:将验收报告及相关资料归档保存。4.2.2验收流程土地整治项目验收流程如下:(1)验收准备:成立验收小组,明确验收标准、方法、流程;(2)现场验收:验收小组对施工现场进行全面检查,对关键工序、重要部位进行验收;(3)资料审查:验收小组对施工资料进行审查,保证资料完整、真实、有效;(4)第三方检测:如有必要,邀请第三方检测机构对施工质量进行评估;(5)验收结论:根据验收结果,提出验收结论;(6)问题整改:针对验收中发觉的问题,督促施工方进行整改;(7)验收报告编制:编制验收报告,报上级主管部门备案。4.3验收结果处理4.3.1验收合格验收合格的项目,应按照以下要求处理:(1)颁发验收合格证书;(2)将验收报告及相关资料归档保存;(3)对施工方进行表扬,鼓励其继续保持施工质量;(4)对施工过程中发觉的问题进行总结,为后续项目提供经验。4.3.2验收不合格验收不合格的项目,应按照以下要求处理:(1)下达整改通知,督促施工方进行整改;(2)对整改情况进行跟踪检查,保证整改到位;(3)重新组织验收,直至项目合格;(4)对施工方进行约谈,提醒其加强质量管理;(5)对验收不合格的原因进行分析,为后续项目提供教训。第五章项目进度管理5.1进度计划编制5.1.1目的与要求项目进度计划编制旨在明确项目实施的具体时间节点和任务分配,保证项目按照预定的目标和计划有序推进。进度计划编制应遵循以下要求:(1)符合国家及行业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2)充分考虑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各种影响因素;(3)明确项目各阶段的关键节点和任务;(4)保证项目资源的合理配置;(5)具有可操作性和灵活性。5.1.2编制内容与方法项目进度计划编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项目总体进度计划:明确项目从启动到竣工的总体时间节点,包括项目前期、设计、施工、验收等阶段;(2)项目阶段进度计划:根据总体进度计划,细化各阶段的进度安排;(3)项目任务分解:将项目分解为若干个子任务,明确各任务的负责人和完成时间;(4)项目资源需求计划:根据项目任务分解,预测项目各阶段所需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5)项目风险分析及应对措施:分析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编制方法包括:(1)运用项目管理软件进行进度计划编制;(2)根据项目特点和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进度计划;(3)借鉴类似项目的进度计划经验;(4)专家评审和论证。5.2进度控制与调整5.2.1控制原则项目进度控制应遵循以下原则:(1)动态控制:根据项目实施情况,及时调整进度计划;(2)闭环控制:保证项目进度计划与实际执行相符;(3)关键节点控制:重点关注项目关键节点的进度,保证项目整体进度受控;(4)资源保障:保证项目所需资源的合理配置,为项目进度提供保障。5.2.2控制方法项目进度控制主要包括以下方法:(1)定期检查:对项目进度计划执行情况进行定期检查,了解项目实施情况;(2)进度报告:项目各阶段完成后,及时提交进度报告,反映项目实际进度;(3)协调沟通:加强与项目各参与方的沟通,协调解决进度问题;(4)动态调整:根据项目实施情况,及时调整进度计划,保证项目进度受控。5.3进度监测与评估5.3.1监测内容项目进度监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项目总体进度:监测项目整体进度是否按照计划推进;(2)项目阶段进度:监测各阶段进度是否达到预期目标;(3)项目任务进度:监测各任务完成情况,保证项目进度受控;(4)项目资源利用:监测项目资源使用情况,保证资源合理配置;(5)项目风险应对:监测项目风险应对措施的实施情况。5.3.2评估方法项目进度评估主要包括以下方法:(1)定量评估:通过数据指标对项目进度进行量化评估;(2)定性评估:根据项目实施情况,对项目进度进行定性分析;(3)专家评审:邀请专家对项目进度进行评估;(4)项目后评价:在项目完成后,对项目进度进行总结和评价。5.3.3评估结果处理项目进度评估结果应作为项目进度控制和调整的重要依据。对评估中发觉的问题,应及时采取措施予以解决,保证项目进度受控。同时对评估结果进行分析,为今后类似项目提供借鉴。第六章费用控制与核算6.1预算编制与审批6.1.1预算编制土地整治项目管理过程中,预算编制是关键环节。预算编制应当遵循以下原则:(1)科学合理:预算编制应结合项目实际需求,充分考虑各种因素,保证预算的准确性和可行性。(2)细化分解:预算编制应将项目费用分解到各个子项目、工序和环节,保证预算的详细性和可操作性。(3)合规合法:预算编制应遵循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财务制度,保证预算的合规性。预算编制的具体步骤如下:(1)收集项目资料:包括项目设计文件、施工方案、设备材料价格等。(2)分析项目需求:对项目所需的人工、材料、设备、技术服务等费用进行预测。(3)编制预算草案:根据项目需求,编制项目预算草案,包括直接费用、间接费用、税费等。(4)审查预算草案:对预算草案进行审查,保证预算编制的准确性。6.1.2预算审批预算审批应按照以下程序进行:(1)项目管理部门对预算草案进行初步审查,提出修改意见。(2)财务部门对预算草案进行详细审查,保证预算合规合法。(3)项目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共同对预算草案进行修改完善。(4)项目管理部门将修改后的预算草案提交至公司领导审批。6.2费用控制与分析6.2.1费用控制费用控制是保证项目顺利进行的关键环节,具体措施如下:(1)明确费用控制目标:根据预算,设定项目费用控制目标。(2)建立健全费用控制制度:制定费用控制制度,明确费用开支范围、标准、审批程序等。(3)加强费用审批:对项目费用进行严格审批,保证费用合规合法。(4)定期进行费用检查:对项目费用进行检查,发觉问题及时整改。6.2.2费用分析费用分析是评价项目费用控制效果的重要手段,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实际费用与预算对比分析:分析实际费用与预算的差异,找出原因。(2)费用构成分析:分析项目费用的构成,了解费用分布情况。(3)费用变动分析:分析项目费用随时间的变化趋势,预测未来费用情况。(4)费用效益分析:评价项目费用的投入产出效益。6.3费用核算与支付6.3.1费用核算费用核算是对项目实际发生的费用进行归集、计算和分配的过程,具体要求如下:(1)准确归集费用:按照费用性质和用途,将实际发生的费用归集到相应的科目。(2)合理分配费用:根据项目实际进度,合理分配费用,保证费用核算的准确性。(3)及时核算费用:对项目费用进行及时核算,为项目管理和决策提供依据。6.3.2费用支付费用支付应遵循以下原则:(1)合规合法:费用支付应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财务制度。(2)及时支付:按照合同约定,及时支付项目费用。(3)保证安全:保证费用支付过程中的资金安全。费用支付的具体步骤如下:(1)项目管理部门根据合同约定,向财务部门提交费用支付申请。(2)财务部门对费用支付申请进行审查,保证合规合法。(3)财务部门按照审查结果,进行费用支付。(4)项目管理部门对费用支付情况进行跟踪管理,保证费用支付到位。第七章项目合同管理7.1合同签订与履行7.1.1合同签订(1)项目合同应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政策规定及本项目管理办法的要求进行签订。(2)合同签订前,项目管理部门应组织相关专家对合同草案进行审查,保证合同内容符合项目实际需求,权利义务明确,风险可控。(3)合同签订双方应具备合法资格,具备履行合同的能力。合同签订时,应提交相关资质证明文件。(4)合同签订应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保证合同内容的合法性、合规性。(5)合同签订后,项目管理部门应将合同副本报备相关部门,以便对合同履行情况进行监督。7.1.2合同履行(1)合同履行过程中,各方应严格按照合同约定履行义务,保证项目顺利进行。(2)项目管理部门应加强对合同履行情况的跟踪管理,对合同履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协调解决。(3)合同履行过程中,如遇特殊情况,项目管理部门应按照合同约定及时调整合同内容,保证项目按期完成。(4)合同履行完毕后,项目管理部门应组织验收,对合同履行情况进行评价,为后续项目提供参考。7.2合同变更与解除7.2.1合同变更(1)合同变更应遵循合法、合规、公平、公正的原则。(2)合同变更需经过双方协商一致,并签订书面协议。(3)合同变更内容应明确具体,不影响合同其他部分的履行。(4)合同变更后,项目管理部门应及时报备相关部门,以便对变更后的合同履行情况进行监督。7.2.2合同解除(1)合同解除应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及本项目管理办法的规定。(2)合同解除需经过双方协商一致,并签订书面协议。(3)合同解除后,项目管理部门应妥善处理合同履行过程中的遗留问题,保证项目顺利进行。(4)合同解除后,项目管理部门应及时报备相关部门,以便对解除后的合同情况进行了解。7.3合同纠纷处理7.3.1纠纷预防(1)项目管理部门应加强合同管理,保证合同内容合法、合规,预防纠纷的发生。(2)合同签订前,项目管理部门应充分了解对方的信誉状况,选择具备良好信誉的合作伙伴。(3)合同履行过程中,项目管理部门应加强沟通协调,及时处理合同履行中出现的问题。7.3.2纠纷处理(1)合同纠纷发生后,项目管理部门应积极采取措施,及时解决问题,降低纠纷对项目的影响。(2)项目管理部门应与对方保持良好沟通,争取通过友好协商解决纠纷。(3)如协商不成,项目管理部门可根据合同约定选择仲裁或诉讼等途径解决纠纷。(4)纠纷处理过程中,项目管理部门应充分收集证据,保证自身合法权益。(5)纠纷处理结束后,项目管理部门应总结经验教训,完善合同管理制度,预防类似纠纷的再次发生。第八章项目组织协调8.1协调机制建立8.1.1目的与意义项目组织协调机制的建立旨在保证土地整治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各参与方能够高效、协同地开展工作,提高项目管理效率,降低项目风险。8.1.2协调机制内容(1)建立项目协调领导小组,负责项目协调工作的组织、领导与监督;(2)明确各参与方的职责和任务,保证项目实施过程中各项工作有序进行;(3)制定项目协调工作计划,包括协调会议、信息交流、问题解决等;(4)建立健全项目协调制度,包括协调会议制度、信息报告制度、问题反馈制度等;(5)加强项目协调人员的培训与考核,提高协调能力。8.1.3协调机制实施项目协调领导小组应定期召开协调会议,研究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对各项工作进行督促、检查和指导。8.2协调工作实施8.2.1协调会议(1)项目协调会议分为定期会议和临时会议;(2)定期会议主要研究项目进度、质量、安全等方面的问题;(3)临时会议主要用于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突发问题;(4)会议纪要应详细记录会议内容,明确各项工作的责任人及完成时间。8.2.2信息交流(1)项目协调人员应及时收集、整理和传递项目相关信息;(2)建立项目信息交流平台,保证各参与方能够及时了解项目进展情况;(3)加强项目协调人员与各参与方的沟通,保证信息畅通。8.2.3问题解决(1)对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项目协调人员应及时了解情况,分析原因;(2)针对问题制定解决方案,明确责任人和完成时间;(3)对问题解决情况进行跟踪,保证问题得到有效解决。8.3协调效果评价8.3.1评价内容(1)项目协调工作的有效性;(2)项目协调工作的及时性;(3)项目协调工作的满意度;(4)项目协调工作的改进措施。8.3.2评价方法(1)采用问卷调查、访谈、实地考察等方法收集评价数据;(2)对评价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评价结果;(3)根据评价结果,提出改进措施,不断完善项目协调工作。第九章项目后期管理9.1项目总结与评价9.1.1概述项目总结与评价是土地整治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全面回顾项目实施过程,总结项目经验教训,评估项目成效,为今后类似项目提供参考。9.1.2总结内容(1)项目实施过程:梳理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关键节点、重要任务及完成情况。(2)项目管理:分析项目管理过程中的优点与不足,提出改进措施。(3)项目成果:评价项目成果的质量、效益及社会影响。(4)项目团队:评价项目团队成员的绩效,总结团队协作经验。9.1.3评价方法(1)定量评价:通过对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各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评估项目成效。(2)定性评价:通过专家评审、现场考察等方式,对项目实施过程及成果进行评价。9.1.4评价周期项目总结与评价应在项目实施完成后进行,可根据项目规模及复杂程度设定评价周期。9.2项目成果归档9.2.1概述项目成果归档是对项目实施过程中产生的各类文件、资料进行整理、归档,以便于项目成果的查询、利用和传承。9.2.2归档内容(1)项目策划阶段: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实施方案等。(2)项目实施阶段:设计文件、施工图纸、施工记录、验收报告等。(3)项目验收阶段:验收报告、验收合格证明等。(4)项目总结与评价阶段:总结报告、评价报告等。9.2.3归档要求(1)完整性:保证归档资料的完整性,不得遗漏重要文件。(2)准确性:归档资料应真实、准确,反映项目实际情况。(3)系统性:按照项目实施阶段对归档资料进行分类、编码,便于管理和查询。9.2.4归档流程(1)收集资料:项目实施过程中,及时收集相关文件、资料。(2)整理归档: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按照归档要求进行分类、编码。(3)审核验收:对归档资料进行审核,保证资料真实、完整、准确。(4)归档保存:将审核通过的归档资料存放于指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