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产品追溯体系建设操作指南_第1页
三农产品追溯体系建设操作指南_第2页
三农产品追溯体系建设操作指南_第3页
三农产品追溯体系建设操作指南_第4页
三农产品追溯体系建设操作指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农产品追溯体系建设操作指南TOC\o"1-2"\h\u5492第一章总论 3199051.1三农产品追溯体系概述 314361.2三农产品追溯体系建设意义 3320531.2.1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3134661.2.2增强消费者信心 32071.2.3促进农业产业升级 377311.2.4优化农产品流通渠道 4298061.2.5提高农业信息化水平 423561.3三农产品追溯体系法律法规 4236671.3.1法律层面 4261641.3.2行政法规层面 4219871.3.3地方性法规和部门规章层面 4229591.3.4国际法规和标准 410418第二章系统规划与设计 4296022.1系统架构设计 4218502.2功能模块划分 6269542.3数据库设计 616421第三章产地信息管理 724963.1产地信息采集 7286323.1.1采集内容 7113943.1.2采集方法 7170553.1.3采集要求 743913.2产地信息录入 7213513.2.1录入流程 786543.2.2录入要求 7233123.3产地信息审核与更新 7220373.3.1审核流程 7297193.3.2审核要求 888453.3.3更新流程 873373.3.4更新要求 8264第四章生产过程管理 8292514.1生产过程信息采集 8164454.1.1采集内容 8151694.1.2采集方式 9321404.2生产过程监控 9138454.2.1监控内容 94934.2.2监控方式 989524.3生产过程问题处理 9172334.3.1问题发觉 10256764.3.2问题处理 1056214.3.3问题反馈 1013082第五章质量检测与监管 10136965.1质量检测标准与方法 1041575.1.1检测标准 10194285.1.2检测方法 1082625.2质量检测结果录入 1131515.2.1结果录入流程 11202485.2.2结果录入要求 11273225.3质量问题处理 11168475.3.1问题报告 11319565.3.2问题调查 1142055.3.3问题处理 11141685.3.4问题反馈 1220066第六章市场流通管理 1248866.1市场流通信息采集 12245596.1.1采集内容 12161806.1.2采集方式 12194336.2市场流通监控 12292906.2.1监控目标 12298156.2.2监控手段 12151856.2.3监控流程 13140006.3市场流通问题处理 13286696.3.1问题分类 13123646.3.2处理流程 138047第七章消费者查询与服务 1391587.1查询系统设计 13152777.2消费者服务渠道 14303697.3消费者反馈与投诉处理 1410623第八章信息安全与保密 14252558.1信息安全策略 1428458.1.1制定信息安全策略 14313278.1.2信息安全策略实施与监控 1513698.2数据加密与解密 15251118.2.1加密算法选择 15314968.2.2数据加密与解密流程 15271738.3信息保密措施 15227058.3.1保密制度 16236338.3.2保密措施 166869第九章体系运行与维护 1675659.1系统运行维护 16192719.1.1维护目标 1636819.1.2维护内容 16221249.1.3维护策略 16101629.2人员培训与考核 16244159.2.1培训对象 16324639.2.2培训内容 17128739.2.3培训方式 17294239.2.4考核与评估 17118899.3体系评估与优化 1760139.3.1评估目的 1735349.3.2评估内容 17189219.3.3评估方法 17240979.3.4优化措施 175842第十章法律法规与政策支持 182454210.1法律法规概述 182913510.1.1法律法规的制定背景 182494510.1.2法律法规的主要内容 18719210.2政策支持措施 18861510.2.1引导与扶持 181481610.2.2完善标准体系 192309410.2.3加强监管与执法 192128310.3违法行为处理 192348710.3.1违法行为分类 19926210.3.2处理措施 19第一章总论1.1三农产品追溯体系概述三农产品追溯体系是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农产品从生产、加工、流通到消费的各个环节进行信息记录、跟踪和管理的系统。该体系以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为核心,通过对农产品生产、流通、消费等环节的信息采集、整合、分析与传递,实现对农产品来源、质量、安全等信息的全程监控。1.2三农产品追溯体系建设意义1.2.1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三农产品追溯体系有助于规范农业生产、加工、流通等环节,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保障人民群众的饮食安全。1.2.2增强消费者信心通过追溯体系,消费者可以了解到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的整个过程,增加消费者对农产品的信任度,提高市场竞争力。1.2.3促进农业产业升级三农产品追溯体系有助于推动农业产业向标准化、规模化、现代化方向发展,提高农业产值和效益。1.2.4优化农产品流通渠道追溯体系的建设有助于规范农产品流通市场,减少中间环节,降低流通成本,提高流通效率。1.2.5提高农业信息化水平三农产品追溯体系需要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推动农业信息化建设,提升农业产业整体竞争力。1.3三农产品追溯体系法律法规1.3.1法律层面《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为三农产品追溯体系建设提供了法律依据。1.3.2行政法规层面《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办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管理办法》等行政法规对三农产品追溯体系的建设和运行进行了具体规定。1.3.3地方性法规和部门规章层面各地方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的相关法规和部门规章,对三农产品追溯体系的建设和实施进行了细化和补充。1.3.4国际法规和标准我国在积极参与国际农产品追溯体系建设的背景下,参照国际法规和标准,制定了一系列与国际接轨的农产品追溯体系规范。第二章系统规划与设计2.1系统架构设计农产品追溯体系建设涉及多个环节,为保证系统的高效运行和信息的准确性,系统架构设计。本节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农产品追溯体系的系统架构设计:(1)总体架构农产品追溯体系总体架构采用分层设计,包括数据采集层、数据处理与分析层、数据存储层、应用服务层和用户界面层。各层次之间通过标准接口进行数据交换,保证系统的高效运行和扩展性。(2)数据采集层数据采集层负责收集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销售等环节的相关数据。主要包括:物联网设备:如传感器、摄像头等,用于实时监测农产品生产环境、生长状况等;信息录入系统:用于手工录入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等环节的信息;数据接口:与其他系统(如气象、土壤、市场等)进行数据交换。(3)数据处理与分析层数据处理与分析层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清洗、转换、分析等操作,以有用的信息。主要包括:数据清洗:去除重复、错误的数据,保证数据质量;数据转换:将采集到的数据转换为统一的格式,便于后续分析;数据分析:对数据进行挖掘,提取有价值的信息,为决策提供支持。(4)数据存储层数据存储层负责存储农产品追溯体系中的各类数据。主要包括:关系型数据库:存储结构化数据,如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等环节的信息;非关系型数据库:存储非结构化数据,如图片、视频等;数据仓库:对数据进行整合,为决策提供支持。(5)应用服务层应用服务层负责为用户提供农产品追溯体系的各项功能。主要包括:用户管理:对用户进行权限管理,保证数据安全;数据查询:提供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等环节的数据查询功能;报表:根据用户需求各类统计报表;预警与提醒: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等问题进行预警,提醒用户关注。(6)用户界面层用户界面层负责展示农产品追溯体系的信息。主要包括:Web端:提供浏览器访问的界面,便于用户随时查看追溯信息;移动端:提供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的访问界面,便于用户随时查看追溯信息;大屏幕:用于展示农产品追溯体系的整体运行状况。2.2功能模块划分农产品追溯体系功能模块划分如下:(1)数据采集模块:负责收集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销售等环节的数据;(2)数据处理与分析模块: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清洗、转换、分析等操作;(3)数据存储模块:存储农产品追溯体系中的各类数据;(4)应用服务模块:为用户提供农产品追溯体系的各项功能;(5)用户界面模块:展示农产品追溯体系的信息。2.3数据库设计农产品追溯体系数据库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数据表结构设计数据表结构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实体完整性:保证数据表中每个实体的唯一性;参照完整性:保证数据表之间关联的一致性;数据一致性:保证数据表中的数据准确无误。(2)数据表关系设计数据表关系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保证数据表之间的关系清晰明了;减少数据冗余,提高数据存储效率;便于数据查询和统计。(3)索引设计索引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提高数据查询速度;减少数据存储空间;便于数据维护。(4)数据安全与备份数据安全与备份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保证数据安全,防止数据泄露;定期备份数据,防止数据丢失;建立数据恢复机制,便于数据恢复。第三章产地信息管理3.1产地信息采集3.1.1采集内容产地信息采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产地名称、地理位置、土壤类型、气候条件、种植面积、种植历史、种植品种、种植技术、农药化肥使用情况、农产品检测报告等。3.1.2采集方法(1)现场调查:组织专业人员对产地进行现场调查,收集相关数据和信息。(2)资料收集:搜集当地农业部门、企业等单位的现有资料,包括统计报表、技术档案、检测报告等。(3)遥感技术:利用遥感技术对产地进行监测,获取土壤、气候、植被等数据。3.1.3采集要求(1)保证信息真实、准确、完整。(2)遵循相关法律法规,保护农民利益。(3)及时更新信息,反映产地实际情况。3.2产地信息录入3.2.1录入流程(1)整理采集到的产地信息,保证信息格式统一、规范。(2)将整理好的信息录入追溯系统数据库。(3)对录入的信息进行审核,保证数据质量。3.2.2录入要求(1)遵循追溯系统数据库录入规范,保证数据录入的准确性。(2)录入过程中,对信息进行加密处理,保证信息安全。(3)对录入信息进行备份,防止数据丢失。3.3产地信息审核与更新3.3.1审核流程(1)对录入的产地信息进行初步审核,保证信息真实、准确、完整。(2)组织专业人员对产地信息进行复审核,对有疑问的信息进行核实。(3)对审核通过的信息进行发布,对审核未通过的信息进行修改或补充。3.3.2审核要求(1)保证审核人员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经验。(2)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保证审核结果客观、准确。(3)对审核过程中发觉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保证产地信息质量。3.3.3更新流程(1)定期对产地信息进行更新,反映产地实际情况。(2)对产地信息进行动态监测,发觉异常情况及时进行调整。(3)对更新后的信息进行审核,保证信息准确、完整。3.3.4更新要求(1)及时掌握产地相关信息,保证信息更新及时、准确。(2)加强信息更新过程中的数据安全管理,防止信息泄露。(3)对更新信息进行备份,保证数据安全。第四章生产过程管理4.1生产过程信息采集生产过程信息采集是农产品追溯体系建设的重要环节。其主要任务是对生产过程中的各项信息进行实时、准确地记录和采集,以保证农产品质量的可追溯性。4.1.1采集内容生产过程信息采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生产批次:按照农产品生产批次进行信息采集,保证追溯系统中每个批次农产品信息的唯一性。(2)生产日期:记录农产品生产的具体日期,以便在追溯过程中确定产品生产时间。(3)生产地点:记录农产品生产的具体地点,包括地块、养殖场等。(4)生产者信息:记录生产者的基本信息,如姓名、联系方式等。(5)生产过程:详细记录生产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如种植、养殖、加工等。(6)投入品使用:记录生产过程中使用的种子、种苗、饲料、肥料、农药等投入品信息。(7)生产环境:记录生产过程中的环境条件,如气温、湿度、光照等。4.1.2采集方式生产过程信息采集可采用以下方式:(1)手工记录:生产者通过纸质记录或电子表格记录生产过程信息。(2)信息化设备:利用信息化设备,如手机、平板电脑等,实时记录生产过程信息。(3)物联网技术:利用物联网技术,如传感器、远程监控等,自动采集生产过程信息。4.2生产过程监控生产过程监控是对农产品生产过程进行实时监控,以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生产过程的合规性。4.2.1监控内容生产过程监控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生产环境:监控生产环境条件,如气温、湿度、光照等,保证农产品生长环境的稳定。(2)投入品使用:监控投入品使用情况,保证投入品符合国家标准和规定。(3)生产过程:监控生产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如种植、养殖、加工等,保证农产品质量。(4)生产记录:监控生产记录的真实性、完整性,保证追溯系统的有效性。4.2.2监控方式生产过程监控可采用以下方式:(1)人工巡查:定期对生产现场进行巡查,检查生产环境和过程是否符合要求。(2)信息化设备:利用信息化设备,如视频监控、物联网技术等,实时监控生产过程。(3)第三方监管:邀请第三方机构对生产过程进行监督和检查,保证农产品质量。4.3生产过程问题处理生产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各种问题,对农产品质量产生影响。针对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应采取以下措施进行处理:4.3.1问题发觉生产者应加强对生产过程的监控,及时发觉生产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发觉问题时,应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整改。4.3.2问题处理针对生产过程中发觉的问题,应采取以下措施进行处理:(1)停止使用问题投入品:对发觉问题的投入品,应立即停止使用,并查找原因。(2)改进生产过程:针对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调整生产方案,优化生产过程。(3)加强监管:加强对生产现场的监管,保证生产过程符合要求。(4)及时记录:对问题处理情况进行详细记录,为追溯系统提供有效信息。4.3.3问题反馈生产者应及时将问题处理情况反馈给相关部门,以便对农产品质量进行监控和评估。同时生产者应不断总结经验,提高生产管理水平,防止类似问题再次发生。第五章质量检测与监管5.1质量检测标准与方法农产品质量检测是农产品追溯体系中的重要环节。为保证农产品质量检测的科学性、准确性和公正性,必须依据国家及地方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和方法进行。5.1.1检测标准农产品质量检测标准主要包括国家强制性标准、推荐性标准以及地方标准。其中,国家强制性标准是农产品质量检测的基本依据。各类农产品质量检测标准应涵盖农产品生产、加工、包装、运输、储存等各个环节。5.1.2检测方法农产品质量检测方法包括物理检测、化学检测、生物检测等。物理检测主要包括农产品外观、色泽、形状、质地等指标的检测;化学检测主要包括农产品中有害物质、重金属、农药残留等指标的检测;生物检测主要包括农产品病原微生物、转基因成分等指标的检测。5.2质量检测结果录入农产品质量检测结果录入是农产品追溯体系中的关键环节。为保证农产品质量信息的真实性和可追溯性,质量检测结果应及时、准确录入追溯系统。5.2.1结果录入流程农产品质量检测机构完成检测后,应按照以下流程录入质量检测结果:(1)检测机构工作人员将检测报告录入追溯系统;(2)系统对检测报告进行审核,保证数据真实、准确;(3)审核通过后,系统自动农产品质量追溯码;(4)将追溯码打印或张贴在农产品包装上。5.2.2结果录入要求农产品质量检测结果录入应遵循以下要求:(1)数据真实、准确,不得篡改;(2)检测报告格式规范,信息完整;(3)录入系统的时间不得晚于检测报告出具时间。5.3质量问题处理农产品质量检测过程中,如发觉质量问题,应按照以下流程进行处理:5.3.1问题报告检测机构发觉农产品质量问题时,应及时向当地农业农村部门报告,并告知农产品生产者或经营者。5.3.2问题调查农业农村部门接到报告后,应立即组织调查,了解问题原因,采取有效措施防止问题扩大。5.3.3问题处理根据调查结果,对存在质量问题的农产品采取以下处理措施:(1)对轻微质量问题,督促生产者或经营者进行整改,加强质量监管;(2)对严重质量问题,依法进行查处,追究相关责任;(3)对涉及人身安全的农产品,立即启动应急响应机制,保证人民群众生命安全。5.3.4问题反馈问题处理结束后,农业农村部门应将处理结果反馈给检测机构,由检测机构在追溯系统中更新相关信息。同时对问题农产品进行跟踪检测,保证整改措施落实到位。第六章市场流通管理6.1市场流通信息采集6.1.1采集内容市场流通信息采集主要包括农产品批次信息、流通环节信息、流通主体信息、流通时间信息等。具体内容包括:(1)农产品批次信息:包括农产品品种、产地、生产日期、生产批次等。(2)流通环节信息:包括农产品从产地到市场的运输、储存、销售等环节。(3)流通主体信息:包括农产品生产者、运输企业、仓储企业、销售商等。(4)流通时间信息:包括农产品在各个流通环节的停留时间。6.1.2采集方式(1)人工采集: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向农产品流通主体收集相关信息。(2)技术采集:利用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对农产品流通环节进行实时监控,自动采集信息。(3)数据共享:与其他相关部门和平台进行数据共享,获取农产品流通信息。6.2市场流通监控6.2.1监控目标市场流通监控的目标是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和流通效率,防止农产品在流通环节中出现质量问题。6.2.2监控手段(1)信息化手段:通过建立农产品流通信息管理系统,实时监控农产品流通情况。(2)现场检查:对农产品流通环节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现场检查,保证农产品质量。(3)质量检测:对农产品进行质量检测,保证农产品符合国家标准。6.2.3监控流程(1)数据收集:通过信息化手段和现场检查,收集农产品流通信息。(2)数据分析: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评估农产品流通安全状况。(3)预警发布:发觉农产品流通环节存在问题时,及时发布预警信息。(4)问题处理:对发觉的问题进行整改,保证农产品流通安全。6.3市场流通问题处理6.3.1问题分类市场流通问题主要分为以下几类:(1)农产品质量安全隐患:如农药残留、重金属污染等。(2)流通环节不规范:如运输条件不达标、储存条件不当等。(3)流通主体违规行为:如虚假宣传、销售假冒伪劣农产品等。6.3.2处理流程(1)问题发觉:通过市场流通监控,发觉农产品流通环节存在的问题。(2)问题上报:将问题及时上报至相关部门。(3)调查处理:相关部门对问题进行深入调查,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4)整改落实:对问题进行整改,保证农产品流通安全。(5)责任追究:对涉及违规行为的流通主体进行责任追究,依法进行处理。第七章消费者查询与服务7.1查询系统设计为保证消费者能够方便快捷地查询农产品追溯信息,查询系统的设计。以下是查询系统设计的主要要点:(1)用户界面设计:查询系统应具备简洁、直观的用户界面,便于消费者快速理解和使用。界面布局合理,操作流程清晰,减少用户的学习成本。(2)查询功能设计:查询系统应提供多维度查询功能,包括按照农产品种类、生产日期、生产地点等条件进行查询。同时支持模糊查询,提高查询准确性。(3)数据展示设计:查询结果以图表、文字等形式清晰展示,便于消费者了解农产品的基本信息、质量检测结果、追溯码等关键信息。(4)系统安全性设计:查询系统需具备较高的安全性,保证消费者查询数据的安全性。对系统进行定期维护和更新,防止数据泄露和恶意攻击。7.2消费者服务渠道为方便消费者查询农产品追溯信息,以下服务渠道可供选择:(1)线上服务渠道:通过官方网站、手机APP、公众号等线上平台,为消费者提供便捷的查询服务。(2)线下服务渠道:在超市、农贸市场等农产品销售场所设置查询终端,方便消费者现场查询。(3)客服:设立专门客服,解答消费者关于农产品追溯的疑问,提供查询指导。(4)社区宣传活动:通过举办社区宣传活动,向消费者普及农产品追溯知识,提高消费者对查询系统的认知和使用率。7.3消费者反馈与投诉处理为保证消费者权益,建立健全消费者反馈与投诉处理机制。(1)消费者反馈渠道:消费者可通过线上服务渠道、客服、邮件等方式提交反馈意见。(2)投诉处理流程:收到消费者投诉后,相关部门应在规定时间内进行核实、处理,并将处理结果及时反馈给消费者。(3)投诉处理标准: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对消费者投诉进行分类处理,明确处理时限、处理结果公示等要求。(4)消费者满意度调查:定期开展消费者满意度调查,了解消费者对农产品追溯查询系统及服务渠道的满意度,持续优化服务质量。第八章信息安全与保密8.1信息安全策略8.1.1制定信息安全策略为保证农产品追溯体系的信息安全,需制定一套全面的信息安全策略。该策略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物理安全:对追溯体系的硬件设备进行严格管理,保证设备安全可靠,防止设备被盗、损坏等风险。(2)网络安全:建立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等网络安全设施,保障追溯体系网络不受非法侵入。(3)数据安全:对农产品追溯数据进行加密存储,保证数据在传输、存储过程中不被窃取、篡改。(4)系统安全:定期对追溯体系软件进行升级、修复漏洞,提高系统抗攻击能力。(5)人员安全:加强员工信息安全意识培训,保证员工在操作过程中遵循信息安全规定。8.1.2信息安全策略实施与监控在制定信息安全策略后,需对其实施情况进行监控,保证策略的有效性。具体措施如下:(1)定期检查硬件设备,保证设备安全。(2)实时监控网络,发觉异常情况及时处理。(3)对数据进行定期备份,保证数据安全。(4)对系统进行安全审计,评估系统安全功能。(5)对员工进行定期培训,提高信息安全意识。8.2数据加密与解密8.2.1加密算法选择为保证农产品追溯数据的安全性,应选择合适的加密算法。常见的加密算法有对称加密算法和非对称加密算法。对称加密算法如AES、DES等,非对称加密算法如RSA、ECC等。在实际应用中,可根据数据安全性需求选择合适的加密算法。8.2.2数据加密与解密流程(1)数据加密:在数据传输、存储过程中,对数据进行加密处理,保证数据安全。(2)数据解密:在数据使用过程中,对加密数据进行解密,以便进行数据处理。(3)密钥管理:对加密和解密过程中使用的密钥进行严格管理,保证密钥安全。8.3信息保密措施8.3.1保密制度建立完善的保密制度,明保证密范围、保密级别、保密期限等,保证农产品追溯信息的保密性。8.3.2保密措施(1)对敏感数据进行加密存储,保证数据在传输、存储过程中不被泄露。(2)对涉密人员进行保密培训,提高保密意识。(3)建立保密检查制度,定期对保密情况进行检查。(4)对涉密场所进行严格管理,保证场所安全。(5)加强对外部合作单位的保密管理,保证合作过程中信息保密。第九章体系运行与维护9.1系统运行维护9.1.1维护目标系统运行维护的目标是保证农产品追溯体系的高效、稳定运行,为用户提供准确、及时的数据支持。9.1.2维护内容(1)硬件设备维护:定期检查服务器、网络设备、电脑等硬件设施,保证其正常运行。(2)软件维护:对系统软件进行定期升级、更新,修复已知漏洞,提高系统安全性。(3)数据维护:定期备份重要数据,防止数据丢失;对异常数据进行清洗、整理,保证数据质量。(4)系统监控:实时监控系统的运行状态,发觉异常情况及时处理。9.1.3维护策略(1)预防性维护:根据系统运行情况,制定预防性维护计划,降低故障发生的概率。(2)响应性维护:对突发故障进行及时响应,尽快恢复正常运行。(3)定期评估:定期对系统运行情况进行评估,发觉问题及时整改。9.2人员培训与考核9.2.1培训对象农产品追溯体系涉及的人员,包括系统管理员、数据录入员、审核员等。9.2.2培训内容(1)农产品追溯体系相关政策法规及标准;(2)系统操作流程;(3)数据录入、审核、查询等基本操作;(4)系统安全与维护知识。9.2.3培训方式(1)集中培训:组织集中培训,邀请专家授课,提高人员素质;(2)线上培训:利用网络平台,开展线上培训,方便人员自主学习;(3)实践操作:安排实际操作,让人员熟悉系统运行情况。9.2.4考核与评估(1)定期考核:对培训人员进行定期考核,检验培训效果;(2)绩效评估:根据工作表现,对人员进行绩效评估,激励优秀员工。9.3体系评估与优化9.3.1评估目的对农产品追溯体系进行评估,旨在了解体系运行现状,发觉存在的问题,为优化体系提供依据。9.3.2评估内容(1)系统运行状况:评估系统稳定性、安全性、响应速度等;(2)数据质量:评估数据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等;(3)用户体验:评估用户在使用过程中的满意度、易用性等;(4)体系效果:评估体系在农产品质量监管、追溯等方面的实际效果。9.3.3评估方法(1)问卷调查:通过问卷调查收集用户反馈,了解体系运行情况;(2)实地考察:对相关企业、部门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实际操作情况;(3)数据分析:对系统运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发觉潜在问题。9.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