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1-第2课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课程标准]1.了解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2.知道诸子百家,相识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一、孟子、荀子与儒家易混易错1.孟子的“仁政”不等于孔子的“仁”孟子的“仁政”不是对孔子“仁”的简洁重复,而是对孔子“为政以德”思想的继承发展。孔子的“仁”是一种含义极广的伦理道德观念,其最基本的精神是“仁者爱人”;孟子从孔子“仁”的思想动身,把它发展成包括政治、思想、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施政纲领,即“仁政”。2.孟子的“民本”思想与我们现在提倡的“以人为本”的理念有着本质的区分孟子的思想对缓和阶级冲突、维护统治的长治久安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孟子的“仁政”“民本”并不是以维护人民利益为动身点,而是维护封建统治的一种策略。二、墨子与墨家1.地位:墨子是战国时期eq\o(□,\s\up4(01))鲁国人,墨家学派创始人。2.主要学说(1)主见“eq\o(□,\s\up4(02))兼爱”,也称“仁”,是没有等级差别的爱;“非攻”,反对不义的兼并斗争,主见各国和平相处。(2)提倡“eq\o(□,\s\up4(03))尚力”,强调生产劳动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反对统治者铺张奢侈,主见“节用”“eq\o(□,\s\up4(04))节葬”。3.地位:代表下层劳动群众,特殊是eq\o(□,\s\up4(05))手工业者的利益;其思想曾被其他学派广泛汲取,战国以后不受重视。易混易错“兼爱”与“仁爱”的差别孔子的“仁爱”是有等级差别的爱,而墨子的“兼爱”是无等级差别的爱。思索探究墨家思想在战国时期成为显学及战国以后不受重视的缘由(1)墨家思想在战国时期一度成为显学,其根源是当时封建经济初步形成,小生产者的队伍不断壮大。(2)战国之后墨家思想不受重视的缘由①战国之后,由于各国实行重农抑商政策,手工业的发展受到限制。②墨子的主见代表了平民的利益,反映了小生产者即下层群众的愿望,不符合统治者的利益,也就不能被统治者采纳。③墨子的一些主见超越了当时的社会现实,这是其不受重视的内在缘由。三、庄子与道家1.地位:庄子是战国时期eq\o(□,\s\up4(01))道家的主要代表,继承和发展了老子思想。2.主要学说(1)哲学观:提出“eq\o(□,\s\up4(02))齐物”的观点,认为事物无本质区分。(2)天命观:天与人“不相胜”,人必需顺应自然。(3)个人修养论:“eq\o(□,\s\up4(03))逍遥”的人生看法,对事物改变实行旁观、超然的看法。四、韩非与法家1.地位:韩非是法家的集大成者,其思想成为秦治国的指导思想。2.思想(1)政治思想:主见eq\o(□,\s\up4(01))法、术、势相结合,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心集权国家。(2)哲学思想:认为社会不断发展改变,反对儒家“是古非今”的历史观,主见eq\o(□,\s\up4(02))变法革新。3.影响(1)韩非的思想适应建立统一的eq\o(□,\s\up4(03))中心集权政治体制的须要。(2)西汉以后,其思想与儒家思想互为表里,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统治思想的理论基础。学问拓展法家思想产生的社会根源当时正处于奴隶制崩溃、封建制形成时期。随着土地私有制的出现和发展,新兴地主阶级经济实力日益增加。他们要求通过改革建立地主阶级专政,发展封建经济,实现国家统一。在这一过程中,新兴地主阶级须要建立封建君主专制统治。五、孙膑与兵家孙膑,其思想主要受《eq\o(□,\s\up4(01))孙子兵法》影响,并广泛汲取法家和其他各家的思想,是战国时期兵家的代表人物。六、百家争鸣的历史影响1.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志向和eq\o(□,\s\up4(01))道德准则。2.道家学说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eq\o(□,\s\up4(02))哲学基础。3.eq\o(□,\s\up4(03))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和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4.它们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概念阐释百家争鸣春秋战国时期学问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百家”泛指数量多;“争鸣”指争辩和诘难、批驳。学问拓展诸子百家中相对立的观点(1)在治国上,儒家主见“仁政”,反对严刑峻法;法家主见法治,强调严刑峻法。(2)在人性上,孟子主见“性本善”;荀子主见“性本恶”。(3)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上,荀子主见“制天命”,人定胜天;庄子主见“顺应自然”。(4)在人生看法上,儒家主见主动入世,强调社会责任感;道家主见“逍遥”的人生看法,主见避世,强调“超脱”。(5)在看待社会成员的关系上,墨家主见“兼爱”“非攻”;儒家主见尊卑有序。主题一eq\o(\s\up7(孔子、孟子和荀子思想的比较),\s\do5(ZHUTI))材料一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材料二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孟子·离娄上》材料三法者,治之端也;君子者,法之原也。故有君子,则法虽省,足以遍矣……故有社稷者而不能爱民,不能利民,而求民之敬爱己,不行得也。——《荀子·君道》问题探究:(1)依据材料一、二,指出孔子、孟子提出了怎样的主见。两者之间有何关系?提示主见: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仁”,主见以德治民,遵循周礼。孟子主见“仁政”。联系:孟子的“仁政”是对孔子“仁”的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区分:孔子的“仁”即“爱人”,是一种含义极广的伦理道德观念;孟子从孔子的“仁”动身,把它扩充发展成包括思想、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施政纲领,即“仁政”,是一种政治思想。(2)材料三体现了荀子的什么政治主见?其思想与孔孟“仁”“仁政”有何联系?提示主见:治国以礼教为主,礼法并施。联系:荀子继承了孔子的“仁”“礼”与孟子的“仁政”思想,把“礼”的内容作了新的发展,即在“礼”的基础上又给予了“法”的内容。【要点剖析】孔子、孟子和荀子思想的异同主题二eq\o(\s\up7(诸子百家的思想),\s\do5(ZHUTI))材料一某历史学家写道:“中国第一个黄金时代是从春秋末期到西汉王朝。在此期间,中国的社会发生了巨变,土地全部权从国君和贵族手中滑出,重新安排。新兴的地主阶级,向世袭的贵族阶级挑战……一个人的权力,确定于他的思想和实力,不完全确定于他的祖先成分……中国全部的古代哲学思想和文化创建,在这个时代纷纷出现,使华夏人的思想学术进入空前辉煌时代。”材料二儒者博而寡要,劳而少功,是以其事难尽从;然其序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幼之别,不行易也。墨者俭而难遵,是以其事不行遍循;然其强本节用,不行废也。法家严而少恩;然其正君臣上下之分,不行改矣。——《史记·太史公自序》问题探究:(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学问,说明这个“黄金时代”的社会巨变有哪些。提示巨变:①经济上,井田制趋于瓦解,土地私有制初步形成,社会经济快速发展。②政治上,分封制和宗法制起先瓦解,周王室衰微,诸侯进行争霸兼并斗争。③思想上,战国时期士阶层的活跃,促进了文化的觉醒。④私学兴起,学术渐渐下移。(2)依据材料二,指出作者对儒家、墨家、法家的社会价值有着怎样的相识。提示儒家思想维护君臣、长幼秩序,墨家思想提倡“强本节用”,法家思想强调法治,都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要点剖析】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缘由(1)时代背景: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正经验着社会大变革,奴隶制逐步崩溃,封建制逐步确立。(2)经济:铁器的运用和牛耕的推广推动了生产力的快速发展,井田制渐渐瓦解,社会经济快速发展。(3)政治:分封制和宗法制起先瓦解,周王室衰微,诸侯进行争霸兼并斗争。各诸侯国竞相进行富国强兵的变法改革,为此主动招纳贤才。(4)阶级关系:春秋战国时期,原来社会地位较低的“士”,在社会生活中活跃起来,受到各诸侯国统治者的重视。战国时期士阶层的活跃,促进了文化的觉醒。(5)思想文化:私学兴起,学术渐渐下移,形成了一些思想流派。本课小结学问点一孟子、荀子与儒家1.孟子曰:“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文王发政施仁,必先斯四者。”材料所体现的政治思想是()A.礼治B.无为而治C.仁政D.兼爱答案C解析从材料“文王发政施仁,必先斯四者”可知,体现了“仁政”思想,故选C项。A项是孔子的思想主见,B项是道家老子的主见,D项是墨家墨子的主见,均解除。2.战国时期,在治国方略上主见“明礼义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罚以禁之,使天下皆出于治,合于善也”的闻名思想家是()A.孟子B.韩非C.墨子D.荀子答案D解析材料“明礼义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意即申明礼仪,对百姓施以教化,制定法律,对违反礼仪教化的人予以制裁。这体现了礼法并用,是荀子的思想主见,故D项正确。学问点二墨子与墨家3.“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这一主见属于()A.儒家“仁爱”思想B.墨家“兼爱”思想C.儒家“礼治”思想D.墨家“非攻”思想答案B解析材料意思是说,要视他国为自己的国家;视其他人的家为自己的家;对待他人像对待自己一样。这反映的本质是要无等级差别地相亲相爱,体现了墨家“兼爱”的思想主见。学问点三庄子与道家4.庄子说:“有天道,有人道。无为而尊者,天道也;有为而累者,人道也。……天道之与人道也,相去远矣,不行不察也。”与此意相符的是()A.万物齐一B.超然旁观C.鄙视权威D.顺应自然答案D解析庄子继承了老子的天道自然无为思想,他认为“无为而尊者,天道也﹔有为而累者,人道也”,因而人必需顺应自然,遵行无为的天道,故D项正确。学问点四韩非与法家5.下列主见与“圣王者,不贵义而贵法,法必明,令必行”属于同一流派的是()A.“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B.“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C.“地不改辟矣,民不改聚矣,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D.“万乘之主,千乘之君,所以制天下而征诸侯者,以其威势也”答案D解析题干中的主见属于法家思想,法家主见“法”“术”“势”,D项“以其威势也”说明权威重要性,符合法家思想,正确。A、B两项均属于道家思想;C项是儒家思想。学问点五百家争鸣的历史影响6.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学说广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环保行业废弃物处理风险协议
- 高级化妆品行业售后免责协议
- 建设工程施工协议(32篇)
- 上海手房买卖协议
- 临时租车协议书
- 班班通设备管理和使用协议
- 物流配送中心建设委托代理合同
- 建筑工地安全施工责任与免责合同
- 房地产项目销售居间合同
- 教练与学员合同协议
- 光伏电站小EPC规定合同范本
- 2024年01月江苏2024年昆山鹿城村镇银行第三期校园招考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中国人口研究专题报告-中国2025-2100年人口预测与政策建议-西南财经大学x清华大学-202501
- 建筑工程安全与管理
- 2025年内蒙古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职业技能测试近5年常考版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4年05月齐鲁银行总行2024年社会招考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浙江省绍兴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调测英语试题(无答案)
- 幼儿园开学教师安全知识培训
- 2024年医疗器械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培训课件
- 中华人民共和国学前教育法-知识培训
- 2023年新高考(新课标)全国2卷数学试题真题(含答案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