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专题1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2汉代儒学练习含解析人民版必修3_第1页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专题1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2汉代儒学练习含解析人民版必修3_第2页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专题1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2汉代儒学练习含解析人民版必修3_第3页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专题1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2汉代儒学练习含解析人民版必修3_第4页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专题1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2汉代儒学练习含解析人民版必修3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5二汉代儒学一、基础巩固1.秦始皇曾下令“焚书”。下列选项中必需上缴政府予以烧毁的是()A.秦国官定史书《秦记》B.博士官负责管理的文献C.医药、卜筮、种树等书D.私人保藏的《诗》《书》答案:D2.秦始皇实行“焚书坑儒”,汉武帝推行罢黜百家、推崇儒术,两者的根本着眼点是()A.压制学问分子 B.区分对待古代文化C.完善法律机制 D.加强君主专制答案:D3.史学界认为,汉武帝时期,国内经济发展、政治统一的新形势,给思想界、学术界提出了新任务。“新任务”应是()A.变更秦始皇焚书造成的文化低潮B.为中心集权制度供应理论依据C.建立适合大一统政治的思想体系D.为确立儒学独尊地位创建条件解析:汉武帝时期,为实现汉朝的长治久安,迫切须要一种适应大一统政治须要的思想体系,用思想上的统一来巩固政治上的统一。故选C项。答案:C4.董仲舒说:“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董仲舒的目的是()A.以法治国B.禁止各家思想传播C.推崇儒学D.以思想统一巩固政治统一解析:依据材料关键信息“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可知董仲舒主见通过思想统一来巩固政治统一。答案:D5.儒家学说到了汉代有了新的发展。“新的发展”是指提出了哪一主见()A.人定胜天 B.贵贱有序C.君权神授 D.君主专制解析:“新”指的是以前没有出现的主见,A项是荀子的思想,B项是孔子的主见,D项是韩非的观点,三项均不符合题意,解除。故选C项。答案:C6.在我国古代,儒学教化起先官方化和制度化的主要标记是()A.董仲舒提倡儒学 B.汉武帝创建太学C.汉昭帝扩充太学 D.太学清议的兴起解析:西汉武帝时期,太学的创建是儒学教化官方化和制度化的标记,故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均与题干中“儒学教化起先官方化和制度化”的信息不符。答案:B7.视察下图,下列相关说明最为恰当的是()古代太学遗址A.太学是汉初起先兴办的古代最高学府B.汉武帝时代太学生员完全来自官僚家庭C.太学生员学习的基本内容是儒家经典D.太学兴办标记着古代教化系统趋于完备解析:汉武帝时代才起先兴办太学,太学生员中也有来自平民家庭者,西汉地方郡国学校的兴办才标记着古代教化系统趋于完备。因此,A、B、D三项的叙述都是不正确的。答案:C8.钱穆在评论中国古代某制度时说,它“可以培植全国人民对政治之兴味……可以团结全国各地域于一个中心之统治”。这一制度是()A.郡县制 B.察举制C.科举制 D.行省制解析:科举制使整个学问阶层成为官僚队伍的后备力气,有益于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的稳固,故C项符合题意。答案:C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一国则受命于君……受命之君,天意之所予也。故号为天子者,宜视天为父,事天以孝道也。——董仲舒《春秋繁露》材料二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班固《汉书·董仲舒传》(1)材料一反映了董仲舒怎样的观点?这一观点的实质目的是什么?(2)材料二体现了董仲舒的什么思想主见?其重大影响主要有哪些?参考答案:(1)观点:“君主受命于天”。实质目的:神化君主专制统治,巩固封建统治秩序。(2)思想主见:罢黜百家、推崇儒学。重大影响:结束了各派学术思想同等竞争的局面,扼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使儒学的地位起先提升,促使汉王朝起先重视思想、文化和教化的发展,对民族历史文化的进步具有主动意义。二、实力提升1.汉代前的君王从祖先承受君位,至汉朝立国,刘邦出身布衣而君临天下,这就须要某种理论的支撑。后来,适应这一“须要”的是()A.“民贵君轻”说 B.五德始终说C.“知行合一”论 D.“天人感应”说解析:“民贵君轻”说认为民是基础,民比君更加重要,这不能支撑“刘邦出身布衣而君临天下”,故A项错误;五德始终说认为“五德”周而复始循环运转,这个学说一般用来为历史变迁、王朝兴衰作说明,不能支撑“刘邦出身布衣而君临天下”,故B项错误;“知行合一”论强调的是道德意识和道德践履的关系,也不能支撑“刘邦出身布衣而君临天下”,故C项错误;“天人感应”说认为天和人同类相通,相互感应,天能干预人事,人亦能感应上天,因而能支撑“刘邦出身布衣而君临天下”,故D项正确。答案:D2.据传东汉年间,丁兰“少丧考妣(母),不及供给,乃刻木为人,仿佛亲形,事之若生”,因邻人张叔“酣骂木人,杖敲其头”,丁兰“即奋剑杀张叔”,郡县官员“嘉其至孝通于神明”,赐予表彰。这一民间传闻能够反映出当时()A.地方豪强地主势力膨胀B.百姓深受天人感应论的影响C.儒学正统地位日趋巩固D.郡县官员法律观念非常淡漠解析:本题以二十四孝故事中的丁兰刻木为切入点,考查儒家思想对社会的影响。材料表明东汉时期,丁兰因邻人羞辱代表母亲的木人,便将其杀死,是“孝道”的体现。这一行为不仅未受惩处,反而受到地方官员的表彰,表明儒家的忠孝观念得到统治者的支持与宣扬。A、B两项材料没有体现,D项与材料含义不符。故选C项。答案:C3.公元前140年,董仲舒在《对策》中建议设置太学,“渐民以仁,摩民以谊,节民以礼”,达到“刑罚甚轻而禁不犯者,教化行而习俗美也”的效果。这反映出其建议的目的在于通过太学教化()A.提高臣民文化素养以稳定社会秩序B.传播儒家思想以维护封建统治C.抬高儒学社会地位以歼灭诸子百家D.教化儒家主见以取代封建刑罚解析:“仁”“谊”“礼”都是儒家的思想。董仲舒建议设置太学,传授儒家思想,达到一种和谐的社会秩序,以维护封建统治。故选B项。答案:B4.下表为汉代统治者实行的统治措施。据此可知汉代统治者()皇帝举措汉高祖在关中择举“有修行,能帅众为善者”为乡三老汉文帝下诏嘉奖孝悌、力田常员、三老、廉吏,派遣谒者赐帛慰问汉武帝下诏“令礼官劝学,讲议洽闻,举遗兴礼,以为天下先”A.始终把儒家思想作为治国思想B.通过教化提倡良好的社会风尚C.建立了严格的封建等级秩序D.以实际行动否定了法家思想解析:汉高祖推举“有修行,能帅众为善者”为乡三老,汉文帝对各方面表现优异的人进行“嘉奖”,汉武帝通过“劝学”“举遗兴礼”统一人们的思想。这些措施有利于造就忠于封建皇朝、恪守封建纲纪伦常的社会风气。故选B项。答案:B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臣愿陛下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数考问以尽其材,则英俊宜可得矣。今之郡守、县令,民之师帅,所使承流而宣化也。故师帅不贤,则主德不宣,恩泽不流。——《汉书·董仲舒传》材料二熹平四年,东汉灵帝令蔡邕(官拜郎中)等以隶书书写《易》《书》《诗》《仪礼》《春秋》《公羊传》和《论语》,刻于碑石上,作为官方教材,立于太学,史称“熹平石经”。——摘编自《中国古代史简编》(1)结合材料一,指出董仲舒建议汉武帝兴办太学的目的,并联系所学学问说明其背景。(2)依据材料二,概括说明汉代教化的特点,并分析汉代教化发展在当时的社会作用。参考答案:(1)目的:培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