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七单元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第22课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学案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1_第1页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七单元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第22课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学案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1_第2页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七单元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第22课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学案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1_第3页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七单元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第22课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学案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1_第4页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七单元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第22课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学案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1-第22课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拓革命新道路课程标准学习重点核心素养了解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分析宁汉合流、东北改旗易帜的意义。梳理民国时期民族工业和官僚资本发展的史实,探究其发展的缘由和条件时空观念、历史说明、史料实证、唯物史观相识中国共产党开拓革命新道路的意义识记南昌起义、八七会议及秋收起义的基本史实,分析中共探究开拓井冈山道路的过程及意义。归纳概述工农武装割据的影响历史说明、史料实证、唯物史观、家国情怀相识红军长征的意义归纳分析红军被迫长征的背景、经过、结果。概括遵义会议的主要内容,分析相识其意义。理解红军长征的意义,感悟相识长征精神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唯物史观、家国情怀学问点一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一)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全国1.宁汉合流:1927年秋,武汉国民政府与南京国民政府合并,史称“宁汉合流”。它标记着国民党一党专制统治的确立。2.东北易帜(1)背景①接着北伐:1928年,国民政府接着北伐,讨伐张作霖。日本帝国主义为阻挠北伐,制造了“济南惨案”。②皇姑屯事务:日本见张作霖不能满意他们的侵略要求,在皇姑屯将他炸死。(2)标记:1928年年底,张学良通电,宣告东北三省听从国民政府,改旗易帜。(3)影响:国民政府在形式上基本统一了全国。(二)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经济1.民族工业获得发展(1)条件①国民政府建立以后,民族资产阶级兴办实业的热忱有所提高。②中国人民的反帝爱国运动蓬勃开展,抵制洋货、提倡国货的行动,为民族工业的发展创建了机遇。【概念补充】国民经济建设运动1935年12月,国民党五届一中全会通过了《确定国民经济建设实施安排大纲案》。其内容有八条,即提倡征工、振兴农业、激励垦牧、调整消费、振兴工业、开发矿产、流畅货运、调整金融。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在肯定程度上使中国经济得到了发展,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2)概况:除纺织、面粉等行业外,民族工业中的新兴部门如化学、橡胶、搪瓷等,都有了肯定程度的发展。2.官僚资本:凭借国家权力,快速聚敛巨额财宝,四大银行成为他们巧取豪夺的重要工具。【微点拓展】民族工业发展的影响1936年民族资本在国民生产总值中已经占据主导地位,不仅超过了官僚资本,而且超过了外国资本。1935-1936年国民生产总值年增长率创历史最高纪录,在肯定程度上抵挡了列强的经济侵略,为抗日斗争成功奠定了肯定的物质基础。K【史料实证】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民族工业的发展史料官僚资本与民族资本的产值增长及比重改变(1920年、1936年)货币单位:亿元(1936年币值)1920年1936年平均增长(%)产值比重(%)产值比重(%)官僚资本1.8442.22.22121.18民族资本2.1557.816.328812.41合计3.99100.018.54100.0-[研读]留意表格中民族资本和官僚资本的比重在1920年和1936年的改变,这一改变反映了民族工业的发展。[思索]依据史料,简要指出1920-1936年中国民族资本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结合所学学问,分析概括其发展的缘由。提示地位:民族资本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超过官僚资本。缘由:民族资产阶级兴办实业的热忱;爱国反帝运动与提倡国货运动的推动;国民政府的经济政策,在肯定程度上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等。eq\a\vs4\al()影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阻碍因素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确定了近代民族工业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束缚,这是阻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自身因素民族工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气薄弱,因而投资和发展方向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领域,重工业基础薄弱,且主要分布在沿海和通商口岸。这种工业结构和地区分布的失衡使民族工业畸形发展,未能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政局动荡近代中国政局长期动荡,使民族工业的发展缺乏稳定的社会环境促进因素列强侵略瓦解着中国封建经济,客观上为民族工业的兴起和发展供应了条件政府激励由于时代潮流的冲击和巩固统治的须要,清末“新政”至民国历届政府都激励兴办实业实业救国中国人民反帝爱国热忱不断高涨,使“实业救国”具有日益广泛的社会基础,特殊是抵制洋货、提倡国货运动不断兴起,有力地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民族精神实业家们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是支撑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动力和力气源泉与时俱进一些民族工业自身技术的不断革新、合理的经营策略也是促进其坚韧发展的因素学问点二工农武装割据开拓革命新道路1.发动武装起义(1)缘由: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起先相识到驾驭武装力气的重要性;挽救革命。(2)南昌起义: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等领导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抗拒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3)八七会议: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心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会议确定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抗拒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会上,毛泽东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重要思想。(4)秋收起义: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爆发。2.开拓井冈山道路(1)井冈山依据地的建立: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开展游击斗争,进行土地革命,建立红色政权,创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依据地。(2)井冈山会师:1928年,朱德、陈毅率领的革命队伍到达井冈山,和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会师。(3)影响:井冈山革命依据地的建立,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从今,中国革命走上了建立农村革命依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思维点拨】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是从城市到农村,中国革命的道路是农村包围城市,这是两国不同的国情确定的,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把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实事求是的思想。3.工农武装割据的实践(1)依据地建设和武装斗争:到1930年夏,全国已经建立起大小十几块农村革命依据地,分布在十多个省,革命武装力气达十万人。(2)人民革命政权建设: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召开,宣布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选举毛泽东为临时中心政府主席。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心政府的建立是中国共产党人创建人民革命政权的珍贵探究与尝试。(3)开展土地革命:各农村革命依据地逐步开展土地革命,“打土豪,分田地”,受到广阔农夫的欢迎。【微点拓展】如何理解井冈山道路(1)井冈山道路是“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实践。(2)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前提,土地革命是基本内容,武装斗争是主要形式,依据地建设是阵地,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终夺取全国政权的道路。【史料实证】人民革命道路的探究及成果史料一史料二朱德毛泽东式、方志敏式之有依据地的,有安排地建设政权的,深化土地革命的,扩大人民武装的路途……无疑义地是正确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研读](1)史料一中三幅图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大革命失败后探究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的历程。(2)史料二从理论上论证了“工农武装割据”革命道路的正确性。[思索](1)据史料一图片及所学学问,分析归纳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共是怎样探究中国革命道路的。提示①国民革命的惨痛教训告知共产党,要取得革命的成功就要有自己的革命武装,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抗拒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②中共召开了八七会议,确定了武装抗拒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③在起义军攻打长沙受挫后,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创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依据地,毛泽东写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对其革命实践进行理论性的总结。(2)依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学问,说明“工农武装割据”的内容。提示“工农武装割据”是指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把土地革命、武装斗争、依据地建设三者结合起来。eq\a\vs4\al()“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历史意义(1)“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奠定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道路的理论基础,开拓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中国革命就是坚持了这条道路,取得了最终成功。(2)“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发展了马列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是马列主义暴力革命原则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典范,是对中国人民革命实践阅历的概括和总结。(3)“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孕育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思想。工农夫主专政,事实上是在土地革命斗争时期人民民主专政的详细尝试,为在中国建立一个真正统一的人民共和国积累了阅历。学问点三红军长征1.背景(1)国民党的“围剿”:蒋介石从1930年10月至1933年9月五次“围剿”革命依据地。(2)中共党内“左”倾:由于共产国际的指导脱离中国革命实际,中共中心犯了“左”倾错误,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利。2.经过(1)起先:1934年10月,中心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起先长征。这时,“左”倾错误领导人又犯了退却中的逃跑主义错误。(2)进军湘贵:中心红军在突破国民党军队的四道封锁线后,军队数量锐减,毛泽东建议中心红军向敌人力气较薄弱的贵州挺进。(3)遵义会议:1935年1月,红军攻克贵州北部重镇遵义,中共中心召开了遵义会议,革命形势起先转危为安。(4)川康地区:遵义会议后,经过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1935年10月,中心红军到达陕北吴起镇,与陕北红军会师。 (5)成功: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地区会师,红军长征成功结束。3.遵义会议(1)召开:1935年1月,中共中心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集中全力解决军事和组织问题。(2)主要决议①改组中心领导机构,增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②会后不久,政治局常委确定由张闻天负总责,并成立由周恩来、毛泽东、王稼祥组成的三人小组,负责全军的军事行动。(3)意义①遵义会议起先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途在党中心的领导地位。②在极其紧急的状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4.红军长征的意义(1)实现了红军的战略大转移,宣扬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见,在沿途播下了革命种子。(2)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史料实证】红军长征的意义和影响史料一雄伟的遵义城,矗立在乌江边。云消雾散霞光闪,捧出红日照山川。毛泽东,宏大的领袖,英明的舵手,拨正船头,升起风帆,引导我们成功向前,向前。拨正船头,升起风帆,引导我们成功向前,向前。——《遵义城头霞光闪》史料二《长征·七律》毛泽东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研读](1)据“雄伟的遵义城”可知,史料一指的是遵义会议的召开,阐释了遵义会议的影响。(2)史料二长征路途图和《长征》诗歌体现了长征的艰苦过程和“长征精神”。[思索](1)史料一中“云消雾散”指什么?毛泽东成为“舵手”指什么?“拨正船头,成功向前”又指什么?提示订正错误的军事路途。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心的正确领导。扭转了长征初期被动挨打的局面,革命形势起先转危为安。eq\a\vs4\al((2)史料二中体现了红军的哪些精神?)提示坚决的信念、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等。eq\a\vs4\al()理解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无趣走向成熟的标记(1)从背景看:遵义会议是在广阔党员干部相识到毛泽东军事指挥正确性的基础上召开的。(2)从结果看:遵义会议结束了“左”倾错误在党中心的统治,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心的正确领导。(3)从意义看: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自己的路途、方针和政策问题的会议,妥当处理了党内长期存在的分歧和冲突,是中国共产党从无趣走向成熟的标记。南京国民政府建立至七七事变爆发之前,是中国民族工业较快发展时期,这一时期纺织业、面粉业等轻工业快速发展,重工业也有肯定发展。八七会议是中共历史上的转折性会议,总结了国民革命失败的阅历教训,确定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抗拒国民党反动派的基本方针。工农武装割据道路是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道路,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并且被后来的革命实践证明的唯一正确的革命道路。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解决自己的路途、方针和政策问题的会议,标记着中国共产党从无趣走向成熟。1.南京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全国的标记是()A.“宁汉合流”B.“东北易帜”C.蒋介石建立南京国民政府D.皇姑屯事务解析:选B。1928年张学良宣布改旗易帜,标记着南京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了全国,故B项正确。2.1927年全国华商纱厂拥有纱锭数为209.90万枚,1936年达到274.60万枚;华商纱厂布机由1927年的1.35万台增加到1936年的2.55万台。从1931年到1936年,华商电厂发电量平均增长率都在13%以上。出现上述状况的缘由是()A.南京国民政府的支持 B.列强忙于一战C.日本对华侵略的加深 D.外国资本的排挤解析:选A。题干材料主要讲解并描述了国民政府统治前期全国华商的纱锭数、布机、发电量均大幅增长,这与国民政府的支持休戚相关,故A项正确。3.1934年4月,国民政府规定对“应用机器或改良手工制造货物,在国外市场有国际竞争力者,减低或免除出口税,减低或免除原料税”。这一规定()A.有利于促进民族工业的发展B.是为了抵制美国的商品倾销C.便于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D.服务于全面抗日战略的须要解析:选A。据材料“应用机器或改良手工制造货物,在国外市场有国际竞争力者,减低或免除出口税,减低或免除原料税”可知,国民政府施行减税措施,这可以减轻民族企业的负担,有利于促进民族工业的发展,故A项正确;美国向中国大量倾销商品是在解放斗争时期,与材料供应的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减税不利于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故C项错误;1934年全面抗战还未爆发,故D项错误。4.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何去何从是摆在中国共产党面前急需解决的问题。毛泽东用自己的实践进行了大胆的尝试。毛泽东的这种“大胆尝试”()A.指导了中国共产党起先独立领导人民军队B.标记着中国共产党已从无趣走向成熟C.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心的核心地位D.探究了中国民主革命的新道路解析:选D。毛泽东在实践中大胆尝试的革命道路是1927年井冈山革命依据地的创建,这一尝试开拓了中国民主革命的新道路,故D项正确;中国共产党起先独立领导人民军队是南昌起义,跟毛泽东无关,故A项错误;中国共产党从无趣走向成熟的标记是1935年召开的遵义会议,故B项错误;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心核心地位的也是中共七大,故C项错误。5.不同历史时期党员构成的改变反映了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不断发展。对下表中党员构成改变的缘由理解精确的是()中国共产党党员构成表时间工人农夫其他1927年4月51%19%30%1928年10%76%14%A.工作重心由城市转向农村B.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C.国民大革命运动蓬勃绽开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解析:选A。依据题目中的时间“1927-1928年”可知,此时中国共产党开拓了井冈山道路,工作重心由城市转向农村,故A项正确;B项表述属于南昌起义的作用,不能说明表格中党员构成的改变,故B项错误;结合所学学问可知,国民大革命的时间是1924-1927年,与题目中的时间不相符,故C项错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是在1937年,与题目中的时间不相符,故D项错误。6.20世纪30年头,中国的革命中心从长江流域向黄河流域转移。完成转移的干脆因素是()A.红军长征 B.北伐斗争C.抗日斗争 D.解放斗争解析:选A。依据材料“20世纪30年头,中国的革命中心从长江流域向黄河流域转移”并结合所学学问可知,这一转移是指红军长征,中国的革命中心由江西瑞金转移到陕西延安,故选A项;北伐斗争将中国的革命中心从珠江流域发展到长江流域,解除B项;C、D项与题干主旨不符,解除C、D项。教材答疑·名师指津1.教材P126“思索点”南京国民政府发动的“北伐”与国民革命时期的“北伐”有何不同?提示革命的领导力气不同,国民革命时期国共合作创立革命统一战线,国共两党共同领导;1928年“北伐”由南京国民政府领导。革命的目的不同,国民革命时期的“北伐”是为了打倒列强,除军阀;而国民政府的“北伐”是为了建立全国统一政权。结果和影响不同,国民革命时期的“北伐”冲击了北洋军阀统治,但国民革命最终失败;1928年,张学良“改旗易帜”,南京国民政府形式上完成了对全国的统治。2.教材P129“学思之窗”读图,结合相关史实,思索中国共产党开展土地革命的意义。提示(1)歼灭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实行农夫土地私有制,使广阔农夫在政治上得到翻身,农村生产力得到解放和发展。(2)壮大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力气,为民主革命的成功奠定了基础。3.教材P131“问题探究”学习以上材料,结合史实,说说长征精神的内涵和意义。提示内涵: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二万五千里长征中创建的革命精神。表现出对革命志向和事业无比的忠诚、坚决的信念,表现出不怕牺牲、敢于成功的无产阶级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表现出顾全大局、严守纪律、密切团结的高尚品德,创建了宏大的长征精神。集中体现为:坚韧不拔,自强不息,勇往直前。最显著特点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意义: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表现,是保证我们革命和建设事业从成功走向成功的强大精神力气。4.教材P131“学习拓展”提示略。一、选择题1.宁汉合流得以实现的基础是()A.都属国民党右派建立的政权B.都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C.两派之间的冲突和分歧消退D.蒋介石的下野解析:选B。宁汉合流实现的基础应从双方共同的利益、共同的主见、共同的目标和追求等方面考虑,共同的阶级利益成为宁汉合流的基础,故B项正确。A项从“建立”的角度而言是不正确的。因为武汉国民政府是从广州迁来,而广州国民政府是孙中山先生亲自创建的陆海军大元帅府改组而来。C项两派之间的冲突和分歧只是短暂缓和,在肯定程度上达成一样,而不是消退。D项是宁汉合流双方的前提条件。2.1920年到1936年,中国关内各省进口的棉纱及棉制品由占进口净值的32.4%锐减为1.7%,钢铁、机械、交通器材由14.1%增长为25.2%。这种改变说明白()A.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B.政府重视轻工业的发展C.民族工业有较大发展D.近代工业布局明显改善解析:选C。由题目中“中国关内各省进口的棉纱及棉制品由占进口净值的32.4%锐减为1.7%”得出近代中国民族轻工业的发展;由“钢铁、机械、交通器材由14.1%增长为25.2%”得出近代中国民族重工业的发展。所以这种改变说明民族工业有较大发展,故C项正确。3.1931年,南京国民政府“废厘改税”,设置“统税”对国内工业品依据一物一税的原则进行一次性征税后,该工业品便可在全国流通,不再征收额外捐税。这一调整()A.为抗战奠定了经济基础B.加重了百姓经济负担C.刺激了国内市场的流通D.加快了国内市场形成解析:选C。材料“不再征收额外捐税”说明商品流通过程中税负减轻,这一调整有利于刺激国内市场的发展,故选C项。材料未提及税收政策调整与抗战的关系,解除A项;税负减轻说明百姓经济负担减轻,解除B项;国内市场早已形成,D项不符合史实,解除。4.美国一位历史学家说:“……有些人逃进了华南山区。他们的领导人之一是毛泽东,这时无视莫斯科的第三国际,制定出新的革命策略。”在“新的革命策略”指引下,中国共产党()A.开展武装起义B.建立农村革命依据地C.组织城市暴动D.建立敌后抗日依据地解析:选B。依据材料中的“华南山区”和“毛泽东”等信息可知,“新的革命策略”指的是创建井冈山革命依据地,故选B项。5.下图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在这一时期所取得的最大成果是()A.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了城市B.确定武装抗拒国民党反动派的方针C.探究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D.确立毛泽东在党内的核心领导地位解析:选C。抓住图中“井冈山”这一信息可知,中国共产党在这一时期取得的最大成就是建立了农村革命依据地,探究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故选C项;A项是1949年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内容,解除A项;八七会议确定武装抗拒国民党反动派的方针,其后才有秋收起义、井冈山的实践,解除B项;中共七大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内的核心领导地位,解除D项。6.“因为有了白色政权间的长期的分裂和斗争,便给了一种条件,使一小块或若干小块的共产党领导的红色区域,能够在四周白色政权包围的中间发生和坚持下来。”毛泽东的这句话()A.说明白国共合作面临的逆境B.说明白国民政府迁都重庆的缘由C.阐述了农村革命依据地得以存在的条件D.强调了抗日依据地得以存在的缘由解析:选C。材料中“白色政权”指国民党政权,“共产党领导的红色区域”指中共领导的农村革命依据地,由“能够在四周白色政权包围的中间发生和坚持下来”可知,毛泽东指出了农村革命依据地得以存在的条件。7.下图邮票纪念的历史事务()A.确立了武装抗拒反动派的总方针B.标记着红军战略转移的成功完成C.红军从今摆脱了国民党军队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