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达标测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如图是常用的5号电池的示意图,其型号的另一种表示方法为“14500”,前两
位数是直径,后三位数是高度,则该型号电池的高度为()
A.14mmB.145mmC.500mmD.50.0mm
(第1题)(第4题)
2.某同学测得物理课本长为25.91cm,宽为18.35cm,那么他所用刻度尺的
分度值为()
A.1mmB.1cmC.1dmD.1m
3.我国选手武大靖在2018年平昌冬奥会短道速滑男子500m决赛中,以39.584
s的成绩夺冠,并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他的速度与下面哪个速度最接近?
()
A.中学生正常步行的速度
B.城市中公共汽车正常行驶时的速度
C.高铁列车正常行驶时的速度
D.高速公路上,小汽车正常行驶时的速度
4.某辆汽车启动后,经过20s,速度表的指针指在如图所示的位置,由表可知
()
A.此时汽车的速度是90km/h
B.此时汽车的速度是90m/s
C.启动后20s内汽车的平均速度是90km/h
D.启动后20s内汽车的平均速度是90m/s
5.下列图象中,能正确反映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ABCD
6.如图是两物体做直线运动的s-t图象,分析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物体从同一地点出发
B.两物体往同一方向行驶
C.两物体在f=10s时刻相遇
D.两物体运动速度大小相等,都是5m/s
7.小球从左向右运动,每隔相等时间曝光一次所得到的照片如图,其中小球做匀
速直线运动的是()
ABCD
8.如图所示是代表我们伟大祖国日益强大的三个标志性物体及它们运动的有关数
据,比较它们的速度大小可知()
A.“和谐号”高速列车每小时行驶350km,速度最大
B.正在南海执行任务的军舰每分钟航行780m,速度最大
C.奔月的“嫦娥二号”每秒钟飞行11.2km,速度最大
D.它们的速度一样大
9.小汽车以速度15m/s行驶,货车以速度10m/s行驶;如果小汽车的车长为
4.5m,货车的车长为8m,那么小汽车从货车后面恰好超越货车所需的时间
是()
A.0.83s
B.0.9s
C.1.6s
D.2.5s
10.某学习小组对一辆在平直公路上做直线运动的小车进行观测研究,他们记录
了小车在某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并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了路
程与时间的关系图象,根据图象可以判断()
A.0〜7s内,小车的平均速度是1.5m/s
B.0〜5s内,小车的平均速度是0.4m/s
C.2〜5s内,小车做匀速运动
D.5〜7s内,小车运动了6m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1.如图所示,用甲、乙两刻度尺测量同一木块的长度,甲测量的结果是
乙测量的结果是,使用刻度尺测量较准确。
(第11题)(第12题)
12.如图甲所示的小球的直径为,如图乙所示的秒表的读数为So
13.人坐在橡皮筏上随湍急的河水漂流,人相对河岸是的,相对
是静止的。加油机给战斗机加油,以加油机为参照物,战斗机是的,
以地面为参照物,战斗机是的,战斗机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
的,这说明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的。如果战斗机在2s内
飞行了0.4km,那么它的速度是m/s。
14.如图所示,一只白鹭正平行于水面飞行。若以白鹭为参照物,则它在水中的
倒影是的;若以岸边为参照物,则白鹭是的。(均填“运动”
或“静止”)
15.如图所示,坐在快速行驶的小轿车上的乘客,发现前方行驶的大货车离自己
越来越近,乘客选取的参照物是;由此推断(填“大货车”或
“小轿车”)运动的速度较慢。
16.五一期间,很多外地游客乘坐重庆长江索道,体验重庆的“立体交通”。如图
所示,长江索道全长约1165m,某次单程运行时间为233s,则索道在该次
运行中的平均速度为m/s;驶离站台后,车厢里的游客以对面的建筑
物为参照物,判断自己是(填“运动”或“静止”)的。
(第16题)(第17题)
17.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运动的图象如图所示。
由图象可知,若以乙车为参照物,则甲车,若以甲车为参照物,则
丙车o(均填“静止”“向前运动”或“向后运动”)
三、实验题(每空2分,共28分)
18.学习了刻度尺的使用后,李华同学使用刻度尺测量了粉笔盒的宽度,李华的
测量如图所示。请你对李华的测量做出评估。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19.有甲、乙、丙、丁、戊五位同学测同一支钢笔的长度,测得的结果分别是12.82
cm、12.83cm>12.8cm^14.82cm>12.80cm。
⑴各个同学测量的结果都有一定的差异,是因为测量时存在_______,这个是
(填“可以”或“不可以”)消除的。
(2)其中测量结果显示明显是错误操作的是同学,这个是(填“可
以,,或“不可以”)避免的。
⑶若其他四位同学在测量时都没有出现错误,则结果不同的原因是刻度尺的
____不同。
(4)如果正确测量的四位同学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都是1mm,那么同学
的测量结果又是错误的,其原因是o
(5)用分度值为1mm的刻度尺测得钢笔的长度应该是cm。
20.如图所示,是某同学设计的“测量小车在固定斜面上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
装置图。小车从带有适当刻度的斜面顶端由静止自由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
车到达A、B两处时,电子时钟所显示的两个不同时刻。
(1)由图可知,斜面上的刻度尺的分度值为mm。
(2)该实验的原理是o
(3)在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倾角适当_______(填“大”或“小”)一些。
(4)由图可知,小车在A、B两点间运动的平均速度为m/so
四、综合计算题(21题6分,22题6分,23题10分,共22分)
21.小明一家驾车旅游经过某处时,发现一个交通指示牌,如图所示。
(1)若小明的爸爸驾车从此处到达揭阳市用了0.6h,则车的平均速度为多少?
(2)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从交通指示牌到揭阳市最快需要多长时间?
I
揭阳市
60km
22.如表是北京南站到上海虹桥站的G11次高铁列车的运行时刻表。
站次站名到达时间开车时间运行时间里程
1北京南始发站08:000分0
2济南西09:3009:361小时30分408千米
3南京南11:4811:543小时48分1013千米
4上海虹桥12:54终点站4小时54分1318千米
根据高铁运行时刻表回答下列问题:
(1)高铁列车由北京南站驶往上海虹桥站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结果保留
整数)
(2)高铁列车在哪个路段运行得最快,在哪个路段运行得最慢?
23.一辆小车以72km/h的速度在平直的路面上匀速行驶。
(1)汽车的速度相当于多少米每秒?行驶5min通过的路程是多少米?
(2)司机发现前方有人横穿公路后,紧急制动至车停止(如图)。若反应时间内通过
的距离是si=22m,刹车距离是S2=38m,从开始刹车至车停止用时1.3s,
则该司机的反应时间是多少秒?从发现情况至汽车停止的过程中,平均速度
是多少米每秒?
反应时间内匀速行驶刹车后减速滑行
S]«2
发现紧急情况开始刹车停止
答案
一、1.D2.A3.B4.A5.B
6.C7.A8.C9.D
10.B点拨:由s-t图象可知,0〜7s内,小车的平均速度丫=9=喂=3m/s,
故A错误。0〜5s内,小车通过的路程为2m,因此小车的平均速度为
=g/=0.4m/s,故B正确。2〜5s内,小车通过的路程为0,小车是静止的,
故C错误。5〜7s内,小车运动了4m,故D错误。
二、11.2.8cm;2.80cm;乙
12.1.31cm;337.5
13.运动;橡皮筏;静止;运动;参照物;相对;200
14.静止;运动
15.小轿车;大货车
16.5;运动
17.向后运动;静止点拨:甲车运动的图象是s-f图象,为一条过原点的直线,
路程和时间成正比,路程和时间的比值是一个定值,即-=乎=霎=
z1甲JS
4m/s;乙车运动的图象是v-t图象,速度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是一个定
值,速度大小u乙=6m/s;丙车运动的图象也是回图象,速度不随时间的变
化而变化,是一个定值,速度大小u内=4m/s;由于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
同地向同一方向运动,且乙的速度大于甲的速度,以乙车为参照物,甲车向
后运动;甲和丙的速度相同,以甲车为参照物,丙车静止。
三、18.(1)刻度尺没有与被测边平行
(2)刻度线没有紧靠被测物的边(或视线没有与刻度面垂直)
19.(1)误差;不可以
(2)T;可以
(3)分度值
(4)丙;没有估读
⑸12.82
20.(1)1
(2)v=y
⑶小
(4)0.03
四、21.解:(1)由交通标志牌知,“揭阳市60km”是指从该标志牌到揭阳市的路
程为60km,小明爸爸驾车从此处到达揭阳市用了0.6h,因此车的平均速度:
v产产苧罂=100km/h。(2)交通标志牌“80”是限速的标志,指的是从标志
牌到揭阳市这段路程,速度不能超过80km/h,因此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
从交通指示牌到揭阳市的最少时间亥=产=黑瞿=0.75ho
V2ouKm/n
22.解:(1)由表格中数据可知,高铁列车由北京南站驶往上海虹桥站的路程5=
1318km;时间f=4小时54分=4.9h,则高铁列车由北京南站驶往上海虹桥
站全程的平均速度-六1:噤2269km/ho
(2)列车在北京南至济南西路段的路程51=408km,
时间力=9:30-8:00=1小时30分=1.5h,
列车在北京南至济南西路段的速度^=^=17^7=272km/h,
i\i.Jn
列车在济南西至南京南路段的路程52=1013km—408km=605km,
时间为=11:48-09:36=2h12min=2.2h,列车在济南西至南京南路段的
速度也=?=嘿誓=275km/h,列车在南京南至上海虹桥路段的路程s3=l
12L.Ln
318km-l013km=305km,
时间为=12:54—11:54=1h,列车在南京南至上海虹桥路段的速度
卫谭=305km/ho比较以上三个路段的平均速度可知,在北京南至济南西
路段运行最慢,在南京南至上海虹桥路段运行最快。
23.解:(l)v=72km/h=72xy^m/s=20m/s,t=5min=300s;
行驶5min通过的路程:s=vt=20m/sx300s=6000m。
⑵反应时间i=+就=1”,
从发现情况至汽车停止的过程中通过的总路程:
,vs=S2=22m+38m=60m,从发现情况至汽车停止的过程中经历的总
时间:,屈力反十/刹=11s+1.3s=2.4s,从发现情况至汽车停止的过程中平
均速度:v平均=7~~=:4s=25m/So
第二章达标测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
1.“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关于诗句中的声现象,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鸟声是由液体振动发出的B.鸟声是由固体振动发出的
C.风声是由固体振动发出的D.雨声是由气体振动发出的
2.在公共场所“轻声”说话是文明的表现,在课堂上“大声”回答问题才能让老师和
同学们都能听清楚。这里的“轻声”和“大声”是指声音的()
A.音调B.响度C.音色D.声速
3.琴弦H比琴弦L每秒振动次数多,推断此时H比L发出的声音的()
A.音调高B.音调低C.响度大D.响度小
4.“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我们能区分蛙声是根据声音的()
A.音调不同B.响度不同C.音色不同D.频率不同
5.位于山西省永济市普救寺中的莺莺塔如图所示,它是我国现有的四大回音建筑
之一。若游人在塔附近的一定位置以两石相击,便可听到“呱、呱''的回声,
类似青蛙鸣叫,并且声音也变得格外响亮。关于此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以两石相击”主要是空气振动发声B.“类似青蛙鸣叫”是指音色相近
C.“变得格外响亮”是指音调变高D.“呱、呱”的回声一定是噪声
(第5题)(第6题)
6.如图所示,在四个完全相同的玻璃杯内装有质量不等的同种葡萄酒,用大小相
同的力敲击四个玻璃杯,会发出不同的声音。这“不同的声音”主要是指声
音的()
A.音调B.振幅
C.音色D.响度
7.下列实例是利用声传递能量的是()
A.利用超声波给金属工件探伤B.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
C.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D.利用超声波导盲仪帮助盲人出行
8.如图所示,小华在唱《青藏高原》这首歌,老爷爷所说的话是指唱到“高原”
的“高”时,要求声音的()
A.音调高B.音调低
C.响度大D.响度小
9.经超声波探伤仪检测,已建成的三峡大坝坝体无一结构性裂缝,创造了人类水
利建筑史上的奇迹。探伤仪发出的超声波无法为人耳所察觉,原因是超声波
的()
A.速度太快B.响度太小
C.频率太高D.频率太低
10.如图所示,将正在发出声音的音叉放入水中,能观察到音叉周围溅起许多水
花。这说明()
A.发出声音的音叉在振动
B.超声波具有能量
C.声音从空气传入水中,响度会变大
D.声音从空气传入水中,速度会变小
11.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剧院四壁做成凹凸不平或用蜂窝状的材料,是为了增强声音的响度
B.医生用“B超”给病人做检查,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C.利用示波器显示波形的方法来研究声音,应用了转换法
D.学校路段“禁鸣喇叭”,是在传播过程中阻断噪声
12.专家指出,地震发生后缺乏必要的自救知识,是使丧生人数增多的一个原因。
以下是关于被埋在废墟里的人自救的一些措施,你认为其中最有效的方法是
()
A.大声呼救
B.静等营救人员前来营救
C.见缝隙就钻,从废墟中爬出来
D.用硬物敲击废墟板或墙壁,向营救人员求救
二、填空题(每空1.5分,共24分)
13.小明在站台等候公共汽车,突然听到同班同学小红在叫他,但是他没有看到
小红,他是根据声音的来判断的,叫他的声音是小红声带
产生的;此时他看到一辆汽车疾驰向东而去,随后路边的落叶向路中飘去,
如果以汽车为参照物,站台向运动。
14.小明做了如下的实验:如图所示,把正在响铃的电子音乐门铃放在玻璃罩内,
可清楚地听到铃声;当用抽气机逐渐抽去玻璃罩内的空气时,铃声将会
_____直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停止抽气,并且让
空气重新进入玻璃罩内,我们又;这个实验
说明o
(第14题)(第16题)
15.弹钢琴时手指按压不同的琴键是为了改变声音的;利用声呐系统向
海底垂直发射声波,经2s后收到回波。已知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
1531m/s,则此处海水的深度为m;利用此种方法不能测量地球和月
球之间的距离,这是因为O
16.如图所示,医生正在用听诊器为病人诊病。听诊器运用了声音(填
“具有能量”或“传递信息”)的道理;来自患者的声音通过橡皮管传送到医生的
耳朵,这样可以提高声音的(填“音调”或"响度
17.声音是由于物体而产生的。当人们在雪山中大声说话时,因为声音
能传递________,所以就有可能诱发雪崩。古筝是通过演奏者拨动琴弦,使
琴弦而发声的,演奏时,分别拨动长度、粗细不同的琴弦,古筝就
能发出_______(填“音调”"响度''或“音色”)不同的声音。
三、实验探究题(每题6分,共18分)
18.科学家曾经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在房间内装上铁丝网,并在铁丝上挂上铃
铛,如图甲所示。
甲乙丙丁
(1)把蝙蝠的双眼蒙住,再用摄像机拍摄下它的飞行过程,发现录像中的蝙蝠飞行
自如,能够灵活地躲过铁丝而捕捉房间内的飞虫,如图乙所示,这说明蝙蝠
飞行时眼睛(填"起''或"不起”)作用O
(2)若用棉球把蝙蝠的耳朵堵上,让它睁着眼睛在房间内飞行,结果蝙蝠就会频繁
触网,铁丝上的铃铛不停地响起来,如图丙所示,这说明蝙蝠飞行时耳朵
(填"起”或“不起”)作用o
(3)再把蝙蝠的眼睛和耳朵全敞开,用棉球堵住它的嘴巴,结果蝙蝠就像无头苍蝇
一样,乱飞乱撞,出现频繁触网的现象,如图丁所示,这说明蝙蝠飞行时嘴
巴____(填"起”或“不起”)作用。
结论:蝙蝠飞行时,嘴巴发出超声波,超声波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传到蝙
蝠耳中,蝙蝠根据接收到的超声波判断障碍物的方位和距离。
19.某研究小组利用一些长短、粗细不同的琴弦,进行了“探究音调和哪些因素有
关”的活动。他们选用的琴弦长度、材料在图中已标出(其中琴弦的直径关系:
a=c=d<b),并且每根琴弦固定在“音箱”上的松紧程度一致。
・■・&(铜)
•------------(棉线)
•------(铜),
(1)若他们想研究“音调的高低与琴弦长度''的关系,则应选择琴弦(填序
号)。
⑵若选择琴弦a和江则是为了研究。
(3)若有同学选择c和d进行研究,并推理得出:琴弦长度越长,振动越慢,音调
就越低,则该同学在探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o
(4)他们还可以选择琴弦(填序号),研究“琴弦音调高低与材料的关系”。
20.李树家装修新房时考虑声学吸音效果,他想比较几种常见装修材料的吸音性
能,他找来相同的三种小块材料(聚酯棉、软木、泡沫),进行了如图所示实验:
桌面上放一个玻璃杯,在玻璃杯下分别放上待测试的小块材料,将悬挂在细
线下的小球拉到同一高度释放去敲击玻璃杯,仔细比较玻璃杯发出的声音大
小。
⑴他找来相同的三种小块材料(聚酯棉、软木、泡沫),这里的相同主要是指
(填“质量”“体积”或“厚度”)O
⑵李树的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你认为表中空格处应填入
材料种类聚酯棉软木泡沫
玻璃杯发声大小最小最大较大
最强最弱较弱
⑶李树实验中的三种材料,仅从吸音性能的角度考虑,最适合隔音墙装修的是
(4)由上述实验可知,影响吸音性能的因素有(写出一个即可)。
四、综合运用题(21、23题各8分,22题6分,共22分)
21.下表是某些介质中的声速v:
介质v/(m-s-1)介质v/(m-s-1)
空气(15℃)340海水Q5℃)1531
空气(25℃)346冰3230
水(5℃)1450软橡胶(常温)40-50
水(15℃)1470软木500
水(20℃)1480铁(棒)5200
⑴分析表格中的信息,推断:
①声速大小可能跟有关,依据:O
②声速大小可能跟有关,依据:O
(2)小南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得出结论: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满足关系式V曲
v波”气。小北认为这个结论不严谨,原因是。
(3)小南爬山的时候,在一个小山坡上看见对面有一座山峰,她想估测出该山峰与
自己的距离,于是她对着山峰大喊了一声,约3s后听到了回声。若此时的温
度为15℃,则该山峰距离小南多少米?
22.地震时震源的振动以横波和纵波两种形式向外传播,两种波在地壳中的传播
速度并不一样,首先到达地面的是纵波,这时在震中的人们会感到上下颠簸,
接着横波传来,又会感到左右摇摆。假设在某次地震中纵波在地壳的浅层以
6km/s的速度传播,横波以3.5km/s的速度传播,某个地震观测站测得纵波
到达的时间是14时30分,横波到达的时间是14时31分40秒。
(1)两波到达的时间差是多少秒?
(2)该观测站距地震发生处约多少千米?
23.汽车驶出高速公路后,进入某国道,如图为此国道某直线路段的一处测速仪,
测速仪内有能发射和接收超声波的传感器。在汽车以某一速度v远离测速仪
某段距离L=64m时,测速仪发出超声波经汽车反射后接收到超声波信号的
时间为0.4s。已知此路段限速为80km/h,超声波的速度为340m/s。试计算
并说明汽车在此路段是否超速?
测速仪
答案
一、1.B2.B3.A4.C5.B6.A
7.B8.A9.C10.A11.C12.D
二、13.音色;振动;西
14.减小;听不见;听到的声音逐渐变大;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15.音调;1531;月球上没有空气,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16.传递信息;响度
17.振动;能量;振动;音调
三、18.⑴不起
⑵起
⑶起
19.(l)a、d
(2)音调的高低与琴弦粗细的关系
(3)没有控制发声体的材料相同
(4)。、c
20.(1)厚度(2)吸音效果(3)聚酯棉(4)材料种类
四、21.解:(1)①介质的温度;同一介质中,温度不同,声速不同
②介质的种类;在不同介质中,声速不同
(2)声音在固体软木中的传播速度比在液体水中慢
(3)该山峰距禺小南5=y=---2-----=510m。
22.解:(1)两波到达的时间差加=141131min40s—14h30min=lmin40s=
100s„(2)设该观测点到地震发生处的距离为s,则三就五一彳品="Os,
由此得出s=840km。
r1
23.解:因为所以超声波在/=]x0.4s=0.2s通过的距离s=u声/=
340m/sx0.2s=68m,汽车在0.2s通过的距离:s汽车=68m—64m=4m,
汽车行驶的速度为U=字=M=20m/s=72km/h,因为72km/hV
IU.乙5
80km/h,所以汽车在此路段没有超速。
第三章达标测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
1.摄氏温标规定,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
A.0℃B.10℃C.40℃D.100℃
2.下列物体属于晶体的是()
A.钢铁B.玻璃C.蜡块D.沥青
3.夏天,小明从冰箱冷冻室中取出几个冰块,放入盛有常温矿泉水的杯中,过一
会儿,他用吸管搅动冰块,发现这几个冰块“粘到一起了",如图所示,其主要
成因是()
A.冰的熔化B.水的凝固
C.冰的升华D.水的汽化
4.下列现象中,属于熔化的是(
A.露珠的形成B.壶口冒“白气”C.冰雪消融D.湿手烘干
5.北方的冬天,可以看到户外的人不断呼出“白气”。清晨,人们有时会看到路边
的草或者树叶上结有露珠。这些都是()
A.汽化现象B.液化现象C.升华现象D.凝华现象
6.生长在沙漠中的仙人掌的叶子为针状,有助于减少水分的()
A.蒸发B.升华C.液化D.沸腾
7.缺水已是一个世界性的普遍现象,因此我们要珍惜每一滴水,海水淡化是解决
缺水问题的方法之一。现在所用的海水淡化的方法有很多种,其中一种是蒸
储法,即先将海水中的水汽化而把盐留下,再将水蒸气冷凝为液态的水。关
于以上过程涉及的物态变化和吸(放)热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先升华后凝华,先吸热后放热
B.先汽化后凝固,先放热后吸热
C.先汽化后液化,先吸热后放热
D.先汽化后液化,先放热后吸热
8.生活中我们会看到这样的现象:现象一,剥开棒冰纸时,棒冰周围冒“白气”;
现象二,在寒冷的冬天户外的人不断呼出“白气”,以上两种现象产生的原因
分别是()
A.棒冰局部升华,呼出的水蒸气液化
B.棒冰局部升华,户外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
C.棒冰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呼出的水蒸气液化
D.棒冰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户外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
9.如图所示,甲、乙分别是酒精在标准大气压下熔化和沸腾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
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固态酒精是非晶体
B.在一117°C时,酒精处于液态
C.酒精温度计可以用来测量沸水的温度
D.酒精在沸腾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不变
10.异丁烷和甲基丙烷作为新的制冷剂,已经代替氟利昂成为电冰箱中新的热量
“搬运工”(较多的氟利昂会破坏大气中的臭氧层),当液态制冷剂进入电冰箱的
冷冻室后,吸走热量,此时制冷剂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汽化B.液化
C.凝固D.熔化
11.在冬季,某地的地下水管破裂,水喷射出来形成了“冰花”。虽然气温没有回
升,过一段时间,发现“冰花”还是变小了。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冰花”是由空气中水蒸气凝华而形成的
B.“冰花”是由喷出来的水凝固而形成的
C.“冰花”形成时的气温为0℃
D.“冰花”变小过程中要放热
12.如图是某网友在四月拍摄的某地雪景:积雪初融后,在某停车场上出现了一
个个“雪馒头,,,甚为奇特。雪堆正下方是方形地砖,每块方形地砖周围是条
形砖。气象专家调研发现:四周条形砖比中间方形地砖具有更好的导热性和
渗水性。关于形成“雪馒头”景观的解释肯定不合理的是()
A.空气温度较低是“雪馒头”得以保留的原因之一
B.方形地砖导热性差是形成“雪馒头”景观的原因之一
C.太阳辐射导致条形砖上方的雪比方形地砖上方的雪更易熔化
D.地表热量易通过条形砖及四周缝隙传递,使条形砖上的雪更易熔化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6分)
13.如图所示,是体温计和寒暑表的一部分,其中图是寒暑表,在甲、乙
两图中分度值较小(精确度较高)的是,甲的示数是℃,乙的
拆
示
是co
QXc
三-
一O=
=b1o=1o
三=-
三-=
三6-=
三o-o
三^_
三
—w
三^81o^1o
三f
=^l
=2w
=1o^2O
一
乙
甲
14.2017年春节,小明去北方看雾淞,在公园看到温度计如图所示,其量程为
℃,当时气温为℃,温度计内测温液体是表格中的
(标准大气压下)
物质
15050
沸点/℃凝固点/℃l4040
l3030
t2020
酒精78-117ll0010
ll010
水1000t2020
l3030
t4040
水银357-39
15.从冰箱中取出的冻鱼在空气中放置一会儿,冻鱼身上出现一层白霜,又过一
段时间冻鱼身上的霜变成了水。此过程经历的物态变化是先后
16.六月初,琼岛连日持续高温,局部最高气温达到42.1℃,此温度(填
“高于”或“低于”)人的正常体温。在地面上洒水降温,是利用水吸热。
17.如图所示的是加热固体碘的实验。在加热过程中,我们会看见杯内产生紫色
的气体,这是因为固体碘吸热发生了(填物态变化名称)。停止加热待
冷却后,在干净的玻璃片上出现了紫黑色颗粒,这是因为气态碘又发生了
(填物态变化名称)的原因,生活中(填“露”“冰”或“霜”)的形
成与这一物态变化相同。
(第17题)(第19题)(第20题)
18.毛泽东同志曾用诗词“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
莽……”描述我国北方的冬天。北方冬天气温下降至0℃以下时,水会凝固成
冰,水在凝固过程中热量,温度O
三、实验与探究题(21题6分,其余每空2分,共40分)
19.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水在凝固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将盛
有适量水的试管放入装有含盐冰的烧杯中,温度计测试管中水的温度。小明
发现水凝固过程中温度(填“保持不变”“逐渐升高”或“逐渐降
低”);烧杯内含盐冰的温度必须低于试管内水凝固时的温度,这说明水在凝
固过程中需要(填“吸热”或“放热”)。
20.在探究海波熔化过程的实验中,某实验小组讨论了以下问题:
⑴实验中需要的测量工具是温度计和,加热时需要不断观察海波的
_____变化。
(2)本实验成功的关键是保证海波,为此需要采用水浴法加热。
(3)实验结束后,他们绘制了海波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如图所示,由图可
知:海波的熔点是℃,海波熔化的特点是o
21.小亮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中:
温度/e
1020304050时间/min
乙
(1)如图甲所示,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是°C。
(2)图乙是小亮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温度一时间图象。由图象可知:水的沸点是
℃,分析图象还可以获得的信息有(写出
一条即可)。
(3)结合图象提供的信息分析:在同样环境条件下,给一大碗滚烫的热水降温,现
有两种方法供你选择:
①先让滚烫的热水冷却5min,然后加一小杯冷水。
②先在滚烫的热水中加入一小杯冷水,然后冷却5min。
你认为冷却效果较好的是方法(填“①”或"②”)。
22.请参与以下实验探究过程:
【探究名称】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
【提出问题】液体蒸发快慢跟哪些因素有关?
【猜想与假设】通过观察图甲和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猜想。
猜想一:液体蒸发快慢可能跟液体的高低、液体
的大小和液体表面有关。
猜想二:相同条件下,将水和酒精同时擦在手臂上,酒精更容易干,猜想液
体蒸发快慢可能还与有关。
晾
通风处比无风处干得快
下
处
乙
【设计与进行实验】小明同学对其中的一个猜想进行了如下实验:
如图乙所示,在两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分别滴一滴质量相等的酒精,通过观
察图中情景可知,他探究的是酒精蒸发快慢与是否有关。
此实验过程中需控制酒精和其表面上方空气流动快慢相同。
【交流与评估】我们知道液体蒸发时要吸热,请你举一个应用蒸发吸热的事
例:O
23.在晴朗的冬日,突然,气温骤降,雪花飘飞,公路上水泥桥面结冰了,道路
维护者迅速行动,“撒盐除冰”,这种除冰的原理是降低o
某同学上网百度“盐水浓度与凝固点的关系”(见表):
盐水浓度/%小于0.12.94.311152323.8252636.3
凝固点/'C0-1.8—2.6-7.5-11-21-17-9.4-1.80
分析数据得出简要结论:o
电影《泰坦尼克号》较真实地还原了游轮在大海上撞到冰山后沉没的场景,
该海域的海水可以看成4.3%的盐水,难怪许多落水者无法忍受寒冷,因为那
里的海水温度约为。
四、综合应用题(每题4分,共8分)
24.欣赏如图所示的漫画,回答后面的问题:
(1)小朋友误认为冒烟的冰棒就像冒着“白气”的开水一样很烫,故不要“冒烟”的。
其实这种看法是错误的,请解释冰棒为什么会“冒烟”。
⑵小朋友要结霜的,冰柜中为什么会出现霜呢?请运用学过的物理知识进行解
释。
25.有一支温度计,刻度均匀但刻度线不准。用它测量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时,读
数为5C,用它测量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时,读数为95
(1)如果实际气温为20°C时,这支温度计的读数是多少?
(2)当外界实际温度为多少时,温度计的示数等于实际温度?
答案
~1、1.A
2.A
3.B点拨:从冰箱冷冻室取出的冰块温度低于0C,放到水中后,冰吸热升
温,水放热降温;当冰块附近的水的温度降到0℃时,冰的温度还低于
0°C;冰块继续吸热,冰块附近0℃的水继续放热,凝固成冰,所以冰块会
“粘到一起了”。
4.C点拨:露珠和壶口的“白气”是液化现象,湿手烘干是汽化现象。
5.B点拨:户外的人不断呼出的“白气”以及露珠是液态的,是由人呼出的水
蒸气或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而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
6.A点拨:生活在沙漠中的仙人掌针状的叶子是通过减小液体的表面积来减
缓水分的蒸发。
7.C点拨:海水中的水蒸发由液态变成气态,属于汽化现象,水蒸气冷凝为
液态的水是气态变成液态,属于液化现象。其中汽化吸收热量,液化放出热
量。
8.C点拨:剥开棒冰纸时,棒冰周围冒“白气”,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
化而成的;在寒冷的冬天户外的人不断呼出“白气”,这是呼出的水蒸气遇冷
液化而形成的。
9.D点拨:读图甲可知,在一117℃时酒精吸热,但温度不再升高,说明此
时物质达到了熔点,正在熔化,因此固态酒精属于晶体,故A错误;在一
117℃时,酒精处于熔点,可能处于固态,可能处于液态,可能处于固液共
存状态,故B错误;由图乙可知,酒精的沸点为78°C,低于标准大气压下
水的沸点,不能用酒精温度计来测量沸水的温度,故C错误;酒精在沸腾过
程中吸热但温度不变,故D正确。
10.A
11.B点拨:“冰花”是由喷射出来的水遇冷凝固形成的,故A错误,B正确;
水的凝固点为0℃,“冰花”形成时的气温可能低于0℃,故c错误;“冰花”
变小是升华的缘故,而升华要吸热,故D错误。
12.C点拨:“雪馒头”是固态积雪,空气温度较低,低于雪的熔点,积雪长时
间不能熔化,才会出现这一现象,故A正确;方形地砖导热性差,使得地面
温度不同,温度较高处积雪熔化,形成“雪馒头”景观,故B正确;太阳对条
形砖和方形地砖的辐射相同,故C错误;地表热量易通过条形砖及四周缝隙
传递,使条形砖温度较高,积雪更易熔化,故D正确。
二、13.乙;甲;38.5;-7
14.-40-50;-16;酒精
15.凝华;熔化点拨:刚取出的冻鱼温度很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冻鱼
直接凝华为固态小冰晶;冻鱼身上的霜变成水,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是熔
化过程。
16.高于;蒸发(或汽化)17.升华;凝华;霜
18.放出;不变点拨:冰是晶体,水凝固成冰的过程是晶体凝固过程,晶体凝
固过程需要放出热量,但是温度保持不变。
三、19.保持不变;放热点拨:冰是晶体,水在凝固的过程中,温度保持不
变;水在凝固的过程中放热。
20.(1)停表;状态(2)均匀受热(3)48;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点拨:(1)实验中需要用温度计测量温度,用停表测量所用的时间,加热时还
要观察海波的状态变化情况。(2)水浴法能使物质均匀受热,且使海波缓慢升
温,利于观察状态的变化和记录测量数据。(3)由图可知,海波在熔化的过程
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熔点为48℃。
21.(1)96(2)100;水在沸腾的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3)①点拨:(1)
由图知,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温度计的液面在90C以上,示数是
96℃o(2)水沸腾时,不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这个不变的温度是水的沸
点,可见水的沸点是100℃。分析图象还可以获得的信息有:水在沸腾的过
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3)结合图象提供的信息,发现液体降温的特点是
先快后慢,故在同样环境条件下,让一大碗滚烫的热水降温,应选择方法
①。
22.温度;表面积;空气流动快慢;物质的种类;液体的表面积;温度;夏天在
地上洒水来降温
23.熔点;当盐水浓度低于23%时,浓度越大,凝固点越低,当盐水浓度高于
23%时,浓度越大,凝固点越高;一2.6°C
点拨:(1)在道路上撒盐,让冰在更低的温度下熔化,是利用“冰上撒盐后使
冰的熔点降低”来除冰。(2)分析数据得出:当盐水浓度低于23%时,浓度越
大,凝固点越低;当盐水浓度高于23%时,浓度越大,凝固点越高。(3)由表
格中数据可知,当盐水浓度为4.3%时盐水的凝固点为-2.6℃,则那里的海
水温度约为-2.6℃。
四、24.解:(1)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冰棒,温度降低而液化成小水珠。(2)
冰柜中的水蒸气,在温度降得非常低的情况下,直接凝华成霜。
25.解:(1)温度计一个小格表示的温度o=器^℃=当℃o
20
实际气温为20℃时,这支温度计的读数桢=讪℃+5℃=23
~9
(2)设外界的实际温度为t,温度计的示数等于实际温度。则¥x(7—5C)+
0℃=/,解得f=50℃o
第四章达标测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根据你对生活的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个拳头的宽度为10dm
B.使人感觉到舒适的温度为40°C
C.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D.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x108mzs
2.如图所示的现象或应用中,不能利用光的直线传播的原理解释的是()
A.小孔成像B.激光引导推进方向
C.手影D.演员对着镜子画脸谱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太阳光射到粗糙的棉布上不耀眼,因为棉布没有反射光
B.树木在阳光下的黑影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C.光路可逆是指光可以任意来回传播
D.小华能从镜中看到小红的眼睛,小红一定能看到小华的眼睛
4.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A.放大的“金鱼”B.墙上的手影C.斑马在水中的倒影D.雨后的彩虹
5.以下描述中与光的折射现象有关的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上海市安全员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5-2030年中国金卤灯行业十三五规划与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辣椒红色素市场运营状况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软包装复合膜行业运行动态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超高频RFID市场发展现状规划研究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船用液压舵机行业运行状况及发展趋势分析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聚氯乙烯用阻燃剂行业运行态势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纳米二氧化钛市场运行现状及投资发展前景预测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硫酸镍市场运营状况与发展潜力分析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男士化妆品市场规模分析及发展建议研究报告
- 全国水资源保护规划技术大纲
- 企业员工培训PPT课件:职务犯罪培训
- 蛋白质分离技术全PPT课件
- 汪小兰有机化学课件(第四版)9醛酮醌
- 磷酸铁锂电池工商业储能项目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 场地租赁安全管理协议书
- 震旦ad188维修手册
- 五金英语词汇盘点
- 内容讲义说明案例nxt pop trainning
- 工业自动化设备项目用地申请报告(模板)
- 2021年羽毛球比赛规则及裁判手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