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物质和水课件_第1页
矿物质和水课件_第2页
矿物质和水课件_第3页
矿物质和水课件_第4页
矿物质和水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矿物质与健康中南民族大学药学院洪宗国矿物质和水

矿物质的种类人体中95%有碳氢氧氮四中元素组成。剩下4%为矿物质。地球上存在的元素在人体中都存在,并且比例相近。矿物质1、常量元素:身体需要量大,大于体重0.01%。有钙、镁、钠、钾、磷、硫、氯七种。2、微量元素:身体需要量较小,小于体重0.01%,但必不可少。有铬、铜、碘、铁、钼、硒、钴、锌八种等。可能必需的有锰、硅、硼、钒、镍五种。具有潜在毒性,但低剂量时可能具有生理功能的有铅、氟、镉、汞、砷、铝、锂、锡八种。矿物质和水矿物质的生理功能构成人体组织的重要成分。存在于细胞内外液中。构成酶的成分或激活酶的活性。构成激素或参与激素作用。参与核酸代谢。矿物质和水钙人体中含量最丰富。占体重1.5~2.0%,约1000~1200克。生理功能:构成机体骨骼与牙齿的结构。99%

维持多项生理功能。1%

细胞外钙0.1%

细胞内钙0.7%

调节神经、肌肉的兴奋性,影响毛细血管通透性,调节生物膜的完整性和质膜通透性与转换过程。调节多种激素与神经递质的释放,作为细胞内第二信使,介导激素的调节,参与脂肪酶、ATP酶的活性调节。激活多种酶。调节代谢过程,与细胞的吞噬、分泌、分裂等活动有关。是血液凝固过程的凝血因子。矿物质和水哪些人群注意补钙?

1、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婴儿、儿童

缺乏:骨骼钙化不良、变形、佝偻病等2、女性(特别是孕妇、乳母)

适量补钙及维生素D3、中老年男、女

缺乏:骨质疏松、易骨折

20岁以前是骨的主要生长阶段,30-40岁骨质达到颠峰,以后骨质流失矿物质和水钙吸收的影响因素影响钙吸收的因素:1、蔬菜中的植酸、草酸影响钙的吸收

菠菜豆腐汤2、脂肪摄入过多或脂肪吸收不良3、体内维生素D不足4、酒精、尼古丁

矿物质和水高钙食物1、乳品及乳制品2、小鱼小虾(连骨带壳吃)3、豆类、绿色蔬菜类日常食物举例:虾皮、虾米、海带、花生仁、荠菜、紫菜、河虾、苜蓿、木耳、蘑菇、小白菜、马铃薯、茼蒿、芋头等矿物质和水生活中补钙注意的问题

空腹不宜喝牛奶睡前喝牛奶有助于睡眠钙剂不宜与牛奶同服补钙过量会中毒

1、导致肾结石

2、影响其它矿物质的吸收矿物质和水钠人体每千克1.4克。44%~50%在细胞外液,9%~10%在细胞内液,40%~47%在骨骼中。生理功能:构成细胞外液渗透压,保持细胞外液容量。维持体液的酸碱平衡增强神经、肌肉的兴奋性。与ATP的生成与利用、肌肉运动、心血管功能、能量代谢有关。矿物质和水食盐与健康

高钠饮食易引发高血压

少食盐可预防治疗高血压高钠饮食易引发骨质疏松食盐与寿命建议:若条件允许,最好食用低钠盐,低钠盐中钠离子的含量比普通食盐低1/3,并增加了预防控制心血管疾病的钾、镁离子。矿物质和水世界卫生组织推荐每日食盐摄入量

一般人群应控制在6-8克轻度高血压患者应控制4-5克生活中钠的来源:食盐、腌菜、酱油、味精、食物中的天然钠矿物质和水铁成人体内含铁3~5克,占体重0.004%,其中功能铁70%,储备铁30%。生理功能:作为血红蛋白、肌红蛋白的组成成分参与O2、CO2的运输。细胞色素、过氧化氢酶和过氧化物酶的组成部分,参与呼吸与生物氧化过程。与杀菌有关的酶的活性、淋巴细胞的转化、中性粒细胞吞噬功能有关。矿物质和水铁的生理作用及缺乏后果1、贫血

严重贫血会导致儿童和母亲的死亡2、行为和智力方面3、体温调节方面4、铅中毒方面5、有害的妊娠后果矿物质和水补铁人群1、女性(尤其是孕妇)2、婴、幼儿高铁食物:肝脏、肾脏、蛋黄、豆浆、蔬菜果等矿物质和水锌成人含锌2~3克,存在于所有的组织中。肝、肾、骨骼肌、毛发、胰、脑中含量高。发锌含量125~250微克/克,可以测定儿童发锌含量了解发育情况。生理功能:1、缺锌儿童生长发育受阻,矮小,易患侏儒症。2、缺锌导致味觉系统迟钝,食欲减退。3、缺锌导致性成熟迟缓,性功能发育不全

男性:精子减少,睾丸萎缩女性:青春期月经不正常,妊娠停滞婴儿:发育畸形,生长迟钝4、缺锌时皮肤干燥、粗糙等5、缺锌时淋巴细胞受损矿物质和水含锌丰富的食物动物性食物含锌丰富且吸收率高

鲱鱼、肉类、肝脏、蛋类、禽类、蛤蛎、牡蛎、鱼、香肠等植物性食物

麦麸、花生、爆玉米花、豆类、芝麻、香菇等矿物质和水碘与生活碘是甲状腺的主要组成成分

碘与疾病:甲状腺肿、甲抗高碘食物:

海产品:海带、紫菜、海鲜鱼、贝类、蚌类等碘盐与烹调碘易挥发,为了提高食盐中的碘的利用率,

建议:碘盐要尽可能后放,最好起锅前放对于富含VC的食物,尽量不加或少加醋烹调时应加盖,防止碘蒸汽的逸散尽量避免炒或煎的烹调方式矿物质和水酸性食品与碱性食品碱性食品:含钠、钾、镁等金属阳离子较多的食品。例如:蔬菜、瓜果酸性食品:含硫、磷较多的食品。例如:米、面、肉、鱼、蛋等矿物质和水日常饮食搭配

1、要酸碱平衡,否则会引起酸中毒或碱中毒

2、日常生活中较易患的是酸中毒

症状:容易倦怠、手足发凉、易感冒、皮肤粗糙、抵抗力下降、记忆力下降、衰老加快等。建议:平衡饮食,维持机体正常的酸碱平衡矿物质和水酸性皮肤和碱性皮肤(一)以pH7为中性,高于7为碱性,低于7为酸性。健康的皮肤pH值以6为佳,超过pH6.5,皮肤变得粗糙,容易过敏,或长湿疹等。酸性体质的人,皮肤会碱化,会对皮肤造成极大的威胁。矿物质和水酸性皮肤和碱性皮肤(二)干性皮肤pH值大于7,呈碱性,清洁面部时宜选用微酸的香皂或洗面奶,同时在饮食上注意控制酸性食物的进食量。油性皮肤分泌油脂多,易阻塞毛孔,引起毛囊症,应选用中性或偏碱性的洗涤用品,最好用温水或热水洗脸,洗脸次数也应多一些。矿物质和水水土不服的奥秘人体内的矿物质来源与食物和水。人体所含化学元素与岩石中的不谋而合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土生土长硬水(含镁、钙较高)与软水硬水有益健康矿物质和水剧烈运动后的饮食保健剧烈运动后,常有肌肉酸胀、关节酸痛、精神疲乏,是乳酸积累所致。

应食用下列食品利于恢复:蔬菜、甘薯、柑橘、苹果等之类的水果

不宜大量食用:鸡、肉、鱼、蛋等酸性食品矿物质和水饮料多喝无益多数饮料含酸性物质,如:碳酸(调味剂)、苯甲酸、山梨酸(防腐剂)饮用过多酸性饮品的危害:

1、直接增加机体的酸度

2、导致人体内的铁、钙、碘等物质的流失,造成营养不良

3、过量消耗体内的维生素,加剧营养不良

4、酸性食物摄入过多,导致胃病、胃溃疡等疾病矿物质和水水与我们矿物质和水水与我们(一)水是人体含量最大和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胎儿体内水分含量为98%;婴儿体内水分含量为75-80%;成人体内水分含量60%左右;矿物质和水人体离不开水失水10%,生理功能发生紊乱失水20%,人很快就会死亡矿物质和水水与我们(二)——

水的需要量

每人每天饮水量,与人的年龄、体重、活动量、环境温度等因素有关每日饮水量:婴幼儿:每1kg体重,每天饮水110ml

少年儿:每1kg体重,每天饮水40ml

成年人:每1kg体重,每天饮水40ml矿物质和水饮水不当的后果

饮水过少的后果:容易造成肾结石饮水过多的后果:增加肝脏和肾脏的负担,甚至出现浮肿等疾病。矿物质和水水与我们(三)——

喝水的时间“口渴了才喝水”,是不科学的,应该养成提前喝水的习惯在高温环境中工作,失水更多,更应提前喝水清晨喝一杯温开水每日三餐前半小时至1小时之间进餐时喝一定量的汤水矿物质和水最佳饮水时间

早晨起床后上午10时左右下午3时左右晚上8时左右睡前饮水矿物质和水晨起喝一杯温开水,美容保健,延年益寿有助于预防感冒、咽喉炎、脑溢血、动脉硬化、防治结石1、利尿作用2、排毒作用3、可防治高血压、动脉硬化的发生4、通便作用5、防治泌尿系统结石和泌尿系统感染水与我们(四)——

晨起喝水有益健康矿物质和水水与我们(五)——矿泉水矿泉水与补钙—不划算

1、等体积的矿泉水中钙含量不比牛奶高

2、二者价格相当

3、牛奶中钙吸收率高,且富含其它矿物质矿物质和水水与我们(六)——纯净水纯净水与健康1、纯净水与矿物质流失

严重后果:纯净水除掉了人体必须的微量元素,特别是锌、镁、碘这三种与生殖发育和智力发育直接有关的元素。危害自身,央及后代。2、纯净水已不再是水严重后果:纯净水由于失去了矿物质,性能发生改变,不能穿过细胞膜,无法为各个细胞运送营养物质。长期喝纯净水会感到浑身无力。矿物质和水水与我们(七)——

水营养新概念融水保健康

融水:是指冰融化后不超过35℃

的水或带冰粒水

1、融水进入生物体后不会破坏体内各种生物大分子,即使被破坏也易被修复,利于机体抗衰老。

2、融水是使生物体降温的最安全的办法,体温降低有利于抗衰老。矿物质和水融水保健康融水制作:充分搅拌凉开水,用搅拌器搅拌5min或用筷子搅拌15min,放入冰箱,结冰后再融即可。如果每天能喝25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