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语文文言文阅读历年真题题库(含参考答案)_第1页
小升初语文文言文阅读历年真题题库(含参考答案)_第2页
小升初语文文言文阅读历年真题题库(含参考答案)_第3页
小升初语文文言文阅读历年真题题库(含参考答案)_第4页
小升初语文文言文阅读历年真题题库(含参考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升初语文文言文阅读历年真题题库(含参考答案)

学校:姓名:班级:考号: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滥芋充数①

齐宣王使人吹芋,必三百人。南郭处士②请为王吹芋,宣王说③之,原食④以数百

人。宣王死,滔(min)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注】①选自《韩非子》。滥:虚妄不实。芋:古代一种竹制黄管乐器。溢芋,常用来

比喻没有真才实学的人。②南郭:复姓。处上:指没做过官的读书人。③说(yue):同

“悦”,高兴。④原(lin)食:这里是供给粮食的意思。

1.联系上下文,给划线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I齐宣王使人吹竽________①用。②派。③让。

II请为王吹竽①请求。②敬辞。③邀约。

III好一一听之①喜好。②常常。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的句子。

3.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

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问题。

吕布为曹操所缚,将死之际,乃语操曰:“明公之所患,不过于布,今已服矣。令

布将骑,明公将步,天下不足定也。”操竞杀之。

4.解释下列句中加下划线字的意思。

①吕布为曹操所缚_________②将死之际_________

③乃造操曰④明公之所患_________

5.为什么吕布愿意投降并效力于曹操却仍然被杀?请谈谈你的理解,

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杨生之犬

杨生畜一犬,甚爱之,行止与俱。一日,生夜行,堕涸井中,犬吠彻夜。旦日,

有行人过,见犬对井号,怪之。往视,见井中有人焉。生曰:“君若出我,当厚报。”

行人日:“以此大见与,便当出尔。”生日:“此狗尝屡次活我,不得相与,其余均可。”

行人日:“若不相与,便不相出。”其时,犬引颈下视井中。生知其意,遂应之。杨生

出,行人系犬而去,犬时时顾。后五日,犬夜走归杨生家。

6.为下列加下划线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⑴若不相与

A.和B.结交C.给D.赞成

⑵犬引颈下视井中

A.延续B.伸长C.导引

7.用自己的话说说画线的句子的意思。

8.文中“甚爱之"中的"之"指,”生知其意,遂应之〃中的"之”指o

9.杨生答应行人要求的原因是o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匠石之齐,至于曲辕,见栋社树,其大蔽数千牛,紫之百围,其高临山,十仞而后

有枝,其可以为舟者旁十数。观者如市,匠伯①不顾,遂行不辍。第子厌观之,走及匠

石,日:“自吾执斧斤以随夫子,未尝见材如此其美也。先生不肯视,行不辍,何邪?”

日:“已矣,勿言■之矣!散木也,以为舟则沈,以为棺椁则速腐,以为器则速毁,以

为门户则液横,以为柱则蠹,是不材之木也,无所可用,故能若是之寿。”

匠石旧,标社见梦日:“女将恶乎比予哉?若将比予于文木邪?夫粗梨橘柚果菰(音

luo)之属,实熟则剥,剥则辱。大枝折,小枝泄。此以其能苦其生者也。故不终其天

年而中道天,自梧击于世俗者也。物莫不若是。且予求无所可用久矣,几死,乃今得之,

为予大用,使予也而有用,且得有此大也邪?且也若与予也皆物也.奈何哉其相物也?

而几死之散人,又恶如散木!”

南伯子尊游乎商之丘,见大木焉有异,结驷千乘,除将花,其所籁。子蔡日:“此何

木也哉?此必有异材夫!“仰而视其细枝,则拳曲而不可以为栋梁:俯而视其大根,则

轴解而不可以为棺椁;啥其叶,则口烂而为伤;嗅之,则使人狂醒,三日而不已。

子蔡日:“此果不材之木也,以至于此其大也。嗟乎神人,以此不材!”

宋有荆氏者,宜楸柏桑。其拱把而上者,求狙猴之枚者斩之②;三围四国,求高明

之丽者斩之;七国八围,贵人富商之家求样傍者斩之。故未终其天年,而中道之夭于斧

斤,此材之患也。故解之以牛之白颗者与豚之亢鼻者,与人有痔病者不可以适河。此皆

巫祝以知矣,所以为不祥也。此乃神人之所以为大祥也。

10.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挈之百围紫:丈量B.匠伯不顾,遂行不整到辍:中

C.奈何哉其指物也相:看待D.不可以适河适:适合

试卷第2页,共28页

11.卜一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匠石之齐,至于曲辕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B.以至于此其大也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

C.使予省而有用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D.几死,及今得之而后乃今将图南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石匠人去齐国的曲辕看到了一棵被当作神树的栋树,树冠高大,树身粗壮,看的人

如同起集一样多,而木匠帅徒对此却不屑一顾。

B.木匠认为栋树是百无一用的散木,所以才能长得如此粗大。文宣以寓言的形式阐述

了无用而用的深刻道理,贴切自然,形象生动。

C.许多树木正因为对常人有用而中途夭折,不能成材,世间许多事物都是如此。栋树

因为无用才活得长久,又因为长寿而被世人尊为神树。

D.文章善于运用对比说理。宋国荆氏生产楸树、柏树和桑树,这些树常为人所用而被

砍伐,相反,在祭祀时许多有缺陷的牛、猪和人却得以保全。

根据课文《夸父逐日》内容作答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_,,: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

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13.补充文中空白处。

14.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字。

丈杖仗

手夫打扶而行

15.对于夸父临死时弃其杖,化为邓林(桃林)这个情节,你有何感想?

16.从《夸父逐日》这个古代神话中,你了解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怎样的思想和精神?

17.你认为夸父逐日以至于丧了命,这样做值得吗?请简述理由。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许仲平义不苟取

许衡字仲平,怀之河内人也。尝暑中过河阳,渴甚,道有梨,众争取啖之,衡独危

坐树下自若。或问之,日:“非其有而取之,不可也。”人曰:“世乱,此无主。”日

“梨无主,吾心独无主乎?”

18.解释下面句中划线的词。

①尝暑中过河阳;②遏甚________

③众争取唆之;④或间之________

1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衡独危坐树下自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梨无主,吾心独无主乎?

20.结合本文说说许衡的做法对你有什么启示。

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学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

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鸽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

若与?日:非然也。

21.“海”在文中的意思是o

22.找出两个人学弈时不同表现的句子。

23.选出朗读节奏停顿正确的一项()

A.思/援弓缴/而射之B.思援/弓缴/而射之C.思援弓/缴/而射之

24.本文要说明的道理,正确的一项是()

A.学习要善于观察,实事求是。

B.两个人学习结果不同,是因为智力上有差别。

C.学习应专心,不可三心二意。

根据原文,并完成练习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问O

一儿曰:“____________,而____________O"

一儿以____________,而____________O

一儿曰:“____________,及日中__________此不为______9_〃

一儿日:“_______,及其日中____________,此不为_____9〃

孔子不能O两小儿笑曰:“9"

25.根据原文填空。

26.两个小孩各是根据什么来判断太阳离人的远近的?

试卷第4页,共28页

27.从两小儿的辩论中可以看出什么?

28.“孔子不能决”说明了什么?

29.你感觉下列哪幅图中的太阳大一些?请动手量一量,看哪一幅大,并说说这是怎么

回事?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螳螂捕蝉

(原文)

吴王欲伐荆,告其左右曰:“敢有谏(j讪1)者死!“舍人有少孺子者欲谏不敢,则

怀丸操弹,游于后园,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吴王曰:“子来,何苦沾衣如此?”对日:

“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呜,饮露,不知螳娜在其后也;螳挪委身曲附,欲取

蝉,而不知黄雀在其旁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务欲得

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吴王曰:“善哉!”乃罢其兵。

(译文)

吴王决定去攻打楚国,他对左右的人说:“谁敢劝阻就处死谁!”吴王的侍从官中有

个年轻人想要劝说吴王放弃攻茏的打算,但又不敢直说,就拿着弹弓,带着弹丸,一连

三天早晨,在王宫后面的花园里走来走去,露水打湿了衣服,也全不在意。吴王问他:

“你这是为什么呢?衣服都被露水打湿了。”少年说:“园中有棵树,树上有一只蝉,它

停在高高的树上不停地歌唱,饮着露水,不知道有只螳螂在它身后想吃掉它;螳娜屈着

身子靠近蝉,想捕捉它,却没想到黄雀就在自己身旁:黄雀伸长脖子想要啄食垃哪,却

不知道有人在树下举着弹弓瞄准自己。这三个小动物,都力求得到它们眼前的利益,却

没有考虑它们身后隐伏的祸患。'‘吴王想了想说:“你讲得很好!”于是放弃了攻打楚国

的打算。

30.对照译文,我能写出下列字词的意思。

①谏:________

②三旦:________

③善哉:________

31.年轻人一连三天早晨在花园里走来走去,其目的是()

A.习惯早晨锻炼。B.用弹弓打黄雀。C.观察螳螂

捕蝉。D.引起吴王注意。

32.根据文章内容,补充填写下面的关系图。

蝉4—一4—

文言文阅读

道旁李苦

王戎七岁,堂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

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33.解释下列字的意思。

游:尝:

34.解释句子。

(1)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2)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35.说说王戎是怎么判断李子是苦的呢?

36.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文言文阅读。

自相矛盾

楚人有鬻(yg矛与盾者,善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

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注释】楚:楚国。陷:刺穿。夫:句首语气助词,表示要发表议论。

37.解释加点的字:

鬻:者:誉:之:吾:

莫:其:或:弗:应:

试卷第6页,共28页

38.解释全文。

39.这则寓言讽刺了什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练习

刘羽冲偶得古兵书,伏读经年,自谓可将十万。会有土寇,自练乡兵与之角,全队

溃覆,几为所擒。又得古水利书,伏读经年,自谓可使千里成沃康。州官使试于一村。

沟:血甫成,水大至,顺渠灌入,人几为鱼。由是抑郁不自得,恒独步庭阶,摇首自语日:

“古人岂欺我哉!”如是日千百遍,惟此六字。不久,发病死。

【注释】经年:一年左右土寇:土匪角:战斗湎:沟渠甫:刚

40.解释下列划线的字:

自谓可授十万()自谓可使千里成沃壤()人几为鱼()

41.翻译下面的句子:

恒独步庭阶,摇首自语曰:“古人岂欺我哉!’’

42.这个故事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孟母戒子

孟子少时①,诵②,其母方织。孟子辍然③中止,乃复进。其母知其谖④也,

呼而问之:“何为中止?"对日:“有所失,复得。”其母引刀裂其织,曰:“此织

断,能复续乎?“(以此戒之。)自是之后,孟子不复谖矣。

【注】①少时:小时候。②诵:背诵。③辍(chud)然:突然中止的样子。④谖

(xuan):遗忘,忘记。

43.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①其母左织

②其母引刀裂其织

44.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何为中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自是之后,孟子不及谖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5.孟母通过这件事,告诉孟子这个道理。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翠鸟

翠鸟先高作巢以避患①。及一生子,爱之,恐坠,稍下作巢。子长羽毛.复益遨爱

之,又更下巢,而人遂绘得而取之矣。

【注】①避患:避免灾祸。②及:等到。③益:更加。④遂:于是,就。

46.对下列句子中的“之”字解释正确的两项是()

A.而人遂得而取之矣(它,指小翠鸟)

B.一人虽听之(他,指弈秋的教导)

C.思援弓缴而射之(它,指天上的鸿鹄)

47.画线语句的意思是:,就把巢筑在低一些的地方。

48.翠鸟一开始把巢筑在高处的原因是;而后来把巢一次次筑低的原因是

;结果是o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伯牙绝弦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基,志在高山,钟子篇日:“善哉,峨峨兮若泰

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日:“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

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49.成语“”出自这个故事。这个故事中是的知音,从

“”一句可以看出。

50.选择划线字的正确解释,把序号填入横线上。

绝:①断绝;②穷尽;③走不通的;④独一无二的;⑤极,最。

伯牙组弦斩尽杀绝________绝处逢生________

美妙绝伦绝大多数悬崖绝壁________

善:①擅长、长于;②良好;③善良,慈善;④容易,易于;⑤办好,弄好。

伯牙叠鼓琴叠哉,洋洋兮若江河

心怀不善多愁叠感

叠始善终英勇聋战

51.句子停顿不恰当的一项是­)

A.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试卷第8页,共28页

B.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C.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D.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阅读下列两则文言文,完成下列问题。

伤仲永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

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

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

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日:“泯然众人矣。”

李贺作诗

(李贺)七岁能辞章,韩愈、皇甫混(当时著名文人)始闻未信,过其家,使贺赋诗,

援笆辄就如素构(早就构思好的),自目曰《高轩过》,二人大惊,自是有名。

每旦日出,崎弱马,从小奚奴(带着小僮仆。奚,x。,背古锦囊,遇所得,书投囊

中。未始先立题然后为诗,如他人奉合(牵强符合)程课(固定的格式)者。及暮归,足成

之……(母)见所书多,即怒日:“是儿要呕心乃已耳!”

52.从这两则文言文中可以看田仲永与李贺的共同点是

53.仲永的最后结局是“泯然众人矣”,而李贺则成了我国唐代著名的诗人。他们童年时

的相同点和成年后的不同结果,给你的启发是

54.解释下列划横线的字

(1)世妻耕()(2)邑人蜜之()

(3)父异直()(4)自悬有名()

55.将下列文言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稍稍宾客其父:

(2)是儿要呕心乃已耳: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斗,问其故。

一儿日:“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日:“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日:“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敦为汝多知乎?”

56.解释下列字词的意思。

①故:________

②去人近:

③及日中:

57.联系课文,把下面句子的意思写出来。

①孔子不能决也。

②孰为汝多知乎?

58.两小孩辩斗的原因。

一儿认为“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的原因是:o

一儿认为“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的原因是:o

59.有关《两小儿辩日》中的知识:我知道早晨和中午的太阳与地球的距离是,

早晨的太阳之所以看起来比中午的大,这是视觉的O造成中午的气温比早晨高

的主要原因是早晨太阳射大地,中午太阳射大地。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国中有金

有父子二人,居小村,营①果园。父病后,子不勤耕作,园渐荒芜。一日,父病危,

谓②子日:“园中有金。”言讫③而逝。子翻地寻金,无所得,甚帐然。而是年秋,园中

葡萄、苹果之属④皆大丰收。子始悟父言之理。

【注】①营:经营,管理。②谓:告诉,说。③讫:完结,终了。④属:类,类别。

60.翻译句子。

①子不勤耕作,园渐荒芜。

②子始悟父言之理。

试卷第10页,共28页

61.园中真有儿子想找的金子吗?父亲为什么对儿子说“园中有金”?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文侯与虞人期猎

魏文侯①与虞人②期③猎。是日④,饮酒乐,天雨⑤。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

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⑥之⑦?”文侯日:“吾与虞人期猎,虽⑥乐,岂⑨可不一会期哉?”

乃⑩往,身自罢之⑪。

(节选自《资治通鉴•魏文侯书》)

【注】①魏文侯:战国时魏国匡君,在诸侯中有美誉。②虞人:管理山林的小官员。③

期:约定。④是日:这天。⑤雨:下雨。⑥焉:何,哪里。⑦之:至“,往。⑧虽:即使。

⑨岂:难道。⑩乃:于是,就。⑪身自罢之:亲自取消了这次活动。

62.用现代汉语写出“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的意思。

63.用原文中的六个字概括左右阻止文侯出猎的理由.

64.从这则小故事中,你看出J'魏文侯具有怎样的美德?

铁杵磨成针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之

磨铁杵,问之,日:“继作针。”太白感其意,迳卒业。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

《注释》:①媪(ao):年老的妇人。②杵(chu):棒槌。③卒业:完成学业。

65.解释文中划线字的意思。

去:。方:。欲:。还:。

66.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②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67.用•个成语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并且说说本文给你的启示。

阅读古文,回答问题。

学弈孟子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

虽听之,一心以为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

与?日:非然也。

68.翻译句子: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69.用线给下面句子断句。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70.第一句中“善”字说明什么问题?

71.文中刻画的两个学下棋的人,表现有什么不同?

72.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怎样一个道理?

学弈

弈秋,通过之善弈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

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微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

与?吾曰:“非然也。”

73.解释字义,填序号。

使弈秋,二人弈()

A.后悔B.教导,教诲C.教训

74.思裁弓缴而射之()

A.引,拉B.救援C.帮助

75.下列各句与“弈秋,通过之善弈也”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A.夫战,勇气也B.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C.甚矣,汝之不

惠D.莲,花之君子者也

76.本文通过学弈这件事意在说明一个什么道理?()

A.要懂得合作B.阐明了学习必须专心致志,才能有所

收获的道理。

C.只能听一个人的教导

岳飞年少有志

岳飞,宇鹏举,相州汤阴人。少负气节,沉厚寡言。天资敏悟,强①记书传,尤好

试卷第12页,共28页

《左氏春秋》及孙吴兵法。家贫,拾薪为烛,诵习达旦,不寐。生有神力,未笈,能挽

引三百斤②。学射于周同③。同射三矢,皆中的,以示飞。飞引弓一发,破其箸④;再

发,又中。同大惊,以所爱良弓赠之。飞由得益自练习,尽得回术。

【注释】强:擅长于。②斤:表示弓的强度的单位。③周同:人名,擅长射箭。④

<(kud):箭的尾部。

77.解释下列语句中的加点词。

(1)少复气节()(2)未旗()

(3)同射三关()(4)飞引弓一发()

78.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飞由是益自练习,尽得同术。

79.选文是从哪两个方面来表现岳飞少年有志的?

文言文阅读

动筒问难

(选自《太平广记》)

动筒(1)尝于国学⑵中看博士论难⑶云:“孔子弟子达者有七十二人。"动筒因问

日:“达者七十二人,几人已着冠(4)?几人未着经?"博士日:“经传无文。”动筒日:

“先生读书,岂合(5)不解孔子弟子着冠有三十人,未着冠者有四十二人?”博士曰“据

何文,以知之?”动筒曰“《论语》云:'冠者五六人',五六三十也,,童子六七人',

六七四十二也,岂非七十二人?”坐(6)中大笑。博士无以对。

注释:①动筒:人名。②国学:国子监。本句后面的“博士”指的是国子监的学生。

③论难:针对对方的论点进行辩论。④着冠:成年。⑤岂合:怎么能。⑥坐:通“座”。

80.解释下列加点词

①蒙于国学中看博士论难:②整者七十二人:

③经传无义:④博士无以利:

81.将下列文言文语句翻译为现代汉语

(1)动筒尝于国学中看博士论难

(2)坐中大笑。博士无以对。

82.本文后面说“坐中大笑”,人们大笑的原因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

83.请举动筒或博士(任选)角度,谈谈给你的启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内阅读,回答问题。

伯牙善鼓率,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率,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栽,峨峨兮

!”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裁,洋洋兮!”伯牙所念,钟子

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乃破率绝弦,终生不复鼓。

84.将课文内容补充完整。

85.请找出伯牙善鼓琴的句子:,钟子期善听的句子:。

师旷论学

晋平公问于师旷日:“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师旷日:“何不炳烛乎?”

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师旷日:“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

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平公曰:“善哉!”

【注释】

①师旷:春秋时代晋国乐师。他双目失明,仍热爱学习,对音乐有极高的造诣。

②炳烛:点烛,当时的烛,只是火把,还不是后来的烛。

③孰与:相当于“……跟(与)……哪个(谁)怎么样?”。

④昧,黑暗。

86.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家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A.安全B.哪C.平安

87.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吾年七十——年方十八

B.臣闻之——如日出之阳

试卷第14页,共28页

C.善哉——积德行善

88.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译文:少年好学,好像初升的太阳

B.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译文:壮年好学,好像正午的阳光

C.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译文:老年好学,好比举着蜡烛走路。

89.翻译句子“炳烛之明,孰与味行乎?”正确的是()

A.点卜烛火照明比起在黑暗中走路.究竟哪个好呢?

B.点上蜡烛照明不比在黑暗中走路好吗?

C.点上蜡烛照明比在黑暗中走路好。

90.这则短文告诉人们的道理是()

A.少而好学B.老当益壮C.学无止境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4讲论文义。俄而雪豚,公欣然目:,•白雪纷纷何所似?”

兄子胡儿日:“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

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91.选择句子中带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

A.谢太傅寒雪日内零(聚集)B.公欣然曰(样子)

C.白雪纷纷何所似(为什么)D.未茬柳絮因风起(如)

92.下面句子翻译正确的一句是()

A.与儿女讲论文义翻译:跟儿子、女儿在一起谈论诗文。

B.撒盐空中差可拟翻译:比作在空中撒盐差不多。

C.俄而雪骤翻译:不一会雪突然停了。

D.公大笑乐翻译:谢太傅大笑起来,觉得很有意思。

93.关于“兄女”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她的伯伯就是谢太傅;

B.她的父亲叫谢无奕;

C.她的丈夫是左将军王凝之。

94.这篇小古文主要告诉我们〔)

A.谢太傅教学有方,善于引导儿女们从生活中学习。

B.谢太傅的兄女才思敏捷,想象力丰富。

C.我们要善于运用比喻,恰当的比喻可以使句子更加生动形象。

文言文阅读

一人留客饭,只豆腐一味,自言:“豆腐是我性命,觉他味不及也。”异日至客家,

客记其食性所好,乃于鱼肉中各和豆腐,其人只择鱼肉大啖,客问曰:“汝日豆腐是性

命,今日如何不吃?”客曰:“今见鱼肉,何及性命?”

9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客记多食性所好:()

乃于鱼肉中和豆腐:()

其人只择鱼肉大吸:()

96.用“/”划分句子的朗读节奏。

乃于鱼肉中各和豆腐

97.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今见鱼肉,何及性命?

98.这则笑话讽刺了一个怎样的人?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园中有榆,其上有蝉。蝉方奋翼悲鸣,欲饮清露,不知螳螂之在后,曲其颈,欲攫

①而食之也。螳螂方欲食蝉,而不知黄雀在后,举其颈,欲啄而食之也。黄雀方欲食螳

娜,不知童子挟弹丸在下,迎而欲弹之。童子方欲弹黄衣,不知前有深坑,后有掘株②

也。

【注】①攫:抓。②掘株:截断的树桩。

99.解释字义八

园中有榆,甚上有蝉。其:

曲其颈,欲攫而食之也。其:

举其颈,欲啄而食之也。举:其:

100.翻译下面的句子。

童子方欲弹黄雀,不知前有深坑,后有掘株也。

试卷第16页,共28页

101.请你用一个成语概括上文的大意。

102.你从这个故事中获得了哪些启示?

请认真阅读下列短文,完成小题。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日:“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日:“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吊近者大乎?”

一儿日:“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103.“孔子东游”,看见两小儿在争论一个问题。这个问题是什么?

104.划线句子是一个比喻句,句中把比作了、。

105.下列句子中,划线字的意思与“及其日中如拯汤”中的“探”一样的是()

A.我们抓住了敌人的密探。

B.在考试中拿第一太容易了,简宜如接囊取物一般。

C.暑假里,妈妈特地带我去北京扬望外婆。

106.用自己的话,翻译一下“孔子不能决也

107.读了短文,你觉得两小儿和孔子各有什么品质?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伯牙善鼓琴,钟乎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口:“善残,峨城兮!”

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

谓,乃破琴绝弦,终生不复鼓。

108.将课文内容补充完整。

109.伯牙鼓琴()

A.乐器B.弹奏C.发动

110.洋洋乎益江河()

A.如果B.好像C.你

111.志在流水()

A.志向B.记住C.记号

112.伯牙绝弦的原因是什么?从文中找出原句写下来。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盂母戒子

孟子少时,诵,其母方织。孟子辍然①中止,乃复进。其母知其喧②也。呼而问之:

“何为中止?”对日:“有所失,复复。”其母引刀裂③其织,以此戒之。自是之后,

孟子不复喧矣。

【注释】①辍然:突然终止的样子。辍,停止,废止。如“辍学”。②喧:遗忘。

③裂:割断。

113.下列画线字解科有误的一项是()

A.其母友织(正在)B.孟子辍然为U(……的样子)

C.其母五刀裂其织(拿来)D.以此戒之(戒备)

114.下面“之”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呼而问之B.自是之后C.或以钱币

乞之D.余闻之也久

115.故事告诉我们:.

116.你如何评价“孟母戒子”这件事?写出你的看法,字数不少于100字。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拔树凿井

伊犁城中无井,皆出汲于河。一佐领曰:“戈壁皆积沙无水,故草木不生。今城中

多老树,苟其下无水,树安得活?”乃拔木就根下凿井,果皆得来。

117.下列“故”的意思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西出阳关无故人(《送元二使安西》)B.低头思故乡(《静夜思》)

C.故草木不生D.依然如故

118.根据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你认为下面正确的一项是()

A.伊犁城中无井是因为地下缺水,根本打不出水来。

B.伊犁城的位置在沙漠当中.

试卷第18页,共28页

C.伊犁城中的人开始的时候,只知道到城外的河中打水。

D.佐领聪明多端,领导人们在沙漠中探出了水井。

119.翻译句子。

戈壁皆积沙无水,故草木不生。今城中多老树,苟其下无水,树安得活?

120.请谈谈这篇文章给你的启示。

文言文阅读。

杨布打狗

杨朱①之弟曰布,衣素衣而出。天雨,解素衣,衣缁②衣而反。其狗不知,迎而吠

之。杨布怒,将扑③之,杨朱曰:“子无④扑矣,子亦犹是也。向者⑤使⑥汝狗白而往

黑而来,岂能无怪哉?”

[注释]①杨朱:战国初期哲学家。②缁:黑色。③扑:打。④无:不要。⑤向者:

刚才。⑥使:假使。

121.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o

A.衣素衣而出(衣服)

B.衣缁衣而反(返回)

C.迎而吠之(叫)

D.向者使次狗白而往黑而来(你)

12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杨布怒,将扑之。

(2)子无扑矣,子亦犹是也。

123.这则古文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请简要概括一下。

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邻人卖犬

艾子晨饭毕,逍遥于门,见其邻肩两犬而西。艾子呼而问之曰:“子担犬安之①?

人曰:“鬻诸②屠。"艾子曰:“是吠犬也,乌③屠?”邻人指犬而斥曰:“此畜生,

昨夜盗贼横行•,惧而噤不敢出一声。今日启门,不能择人而吠,妄啮而伤及佳客,是以

欲杀之。"艾子曰:“善!”

【注释】①安之:即“之安”,到哪去。之,到。②诸:相当于“之于”。③鸟:

为什么。

124.解释字词。

西:斥:启:

啮:是以:善:

125.翻译下列句子八

(1)子担犬安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鬻诸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6.主人要把犬卖掉,原因是什么?(用原句回答)

文言文阅读。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

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

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

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日:“泯然众人矣。”

127.解释下列加线的词。

①即3诗四句()②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③丛先人还家()④还宣扬州()

128.用“尸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12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130.作者通过方仲永5岁到20岁才能发展变化的故事,意在说明什么道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顾荣施炙

试卷第20页,共28页

顾荣在洛阳,尝应人请①。觉行炙人有欲炙②之色,因辍③己之炙而施焉④。同坐

嗤之。日:“其仆也,焉施之?荣曰:“岂有终日执之而不知其味者乎?”后遭乱渡江,

每经危急,常有一人相济。问其所以⑤,乃受人也。

【注释】①应人请:赴宴。②炙:烤肉。③辍:让出,施舍。④施焉:施,给;兼

词“于之”。⑤所以:这样做的原因。

13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字。

(1)觉行炙人有欲炙之自()(2)同坐唾之()

(3)因辍己之炙而施焉()(4)常有一人相疥()

132.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岂有终日执之而不知其味者乎?

(2)问其所以,乃受人也。

133.读完本文,说说顾荣是个什么样的人?“行炙人”报恩的行为可以用哪一句俗语来

概括。

课内阅读。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日:“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日:“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日:“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134.“探汤”的意思是:决''的意思是

135.“孰为汝多知乎?”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6.文中两小儿在争论什么问题?请用简洁的语言回答。

文言文阅读。

愚人食盐

昔有愚人,至于他家,主人与食,嫌淡无味。主人闻已,更为益盐。既得盐美,便

自念言:“所以美者,缘有盐故。少有尚尔,况复多也?“愚人无穹,便空食盐。盐已

口灵,反为其患。

13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

(1)主人与食()

(2)更为军盐()

(3)缘有盐敢()

(4)区为其患()

138.愚人发现食物因盐而好吃之后,做了什么事?

139.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总结出这则文言文蕴含的道理。

阅读文言文。完成习题。

扁鹤见蔡桓公,立有间,扃鹊日:“君有疾在膝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日:“寡人

无疾。”扃鹄出,桓侯日:“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140.文中“桓侯”指,“寡人”指o

141.“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这句话的意思是:。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道旁李苦

王戎七岁,尝①与诸②小儿游③,看道边李树多子④,折枝⑤。诸儿竟⑥走⑦

取之⑧,唯⑨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⑩。

【注】①尝:曾经。②诸:众。③游:游玩,玩耍。④子:指果实。⑤折枝:把树枝压

弯了。折:弯曲。⑥竞:争逐,争着。⑦走:跑。⑧之:它,这里指李子。⑨唯:只,

仅。⑩信然:确实这样。

142.结合注释,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②取之信然。

试卷第22页,共28页

143.说说王戎是如何判断李子是苦的。

144.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铁杵磨成针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之

磨铁杵,问之,曰:“笆作针。”太白感其意,迳卒业。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

【注】①媪&o):年老的妇人。②杵(chO):棒槌。③卒业:完成学业。

145.解释文中划线字的意思。

①去:②方:

③欲:④还:

146.给多音字注音、组词。

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7.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②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148.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并且说说本文给你的启示。

阅读与理解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日:“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日:“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日:“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149.解释古诗文中加点的词。

①辩斗:②去:O

150.用斜线画出下列语句的停顿。

一儿日:“日初出大如车盖,巨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

者大乎?”

151.写出下列古文的意思。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152.判断下列语句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y”错的打“X”。

①这则故事选自《列子•汤问》,是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编写的。

()

②文中两小儿争辩的问题是太阳何时距离人远、何时距离人近。()

153.《两小儿辩日》的故事体现了两小儿和孔子的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孙休好射雉

孙休①好射雉②,至其时,则晨去夕反。群臣莫不止谏:此为小物,何是甚耽③!

休日:虽为小物,耿介④过人,朕所以好之。

【注释】①孙休:是吴国君主孙权的儿子,后继位。②般:野鸣。③耽:沉溺,贪

恋。④耿介:正直有节操。

154.解释下列语句划线词的意思。

①孙休好射雉

②则晨去夕反________

③此为小物

④何足甚耽

155.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试卷第24页,共28页

156.孙休在位期间,颁布良制,嘉惠百姓,促进了东吴的繁荣。从文中看,孙休是个

________的人。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铁杵磨成针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左

磨铁杵,问之,日:“隹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

【注】①媪Go):年老的妇人。②杵(chu):棒槌。③卒业:完成学业。

157.解释文中划线字的意思。

①去:________

②方:________

③欲:________

④还:________

158.给多音字注音、组词。

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9.判断下面句子的划线字意思是否相同。

①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第媪?

②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

160.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②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161.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并且说说本文给你的启示。

文言文阅读:完成习题。

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jian)于郊衢

(qii),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遇(。)行云。

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162.根据释义在文中找出相应的字词。

①________:自以为

②:于是就

③:没有阻止

④:于是

⑤:返回

163.这篇文言文的题目是《》,选自°

164.根据短文内容,尝试用原文回答问题。

①薛谭为什么辞别老师回家?因为他“”。

②薛谭听了秦青老师送行的歌后是怎么做的?,O

③文中哪些语句写出了秦青歌唱得好?,,O

165.从这篇短文中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选出最合适的一项()

A.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B.一个人有了成绩不能骄傲,要谦虚。

C.只有有才智的人才有骄傲的本钱。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晋平公问于师旷日:“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师旷日:“何不炳烛①乎?”

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