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2301T 216-2024 黑土地保护利用技术模式的适宜性评价技术规程_第1页
DB2301T 216-2024 黑土地保护利用技术模式的适宜性评价技术规程_第2页
DB2301T 216-2024 黑土地保护利用技术模式的适宜性评价技术规程_第3页
DB2301T 216-2024 黑土地保护利用技术模式的适宜性评价技术规程_第4页
DB2301T 216-2024 黑土地保护利用技术模式的适宜性评价技术规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65.020.01CCSB10

2301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地方标准DB2301/T216—2024黑土地保护利用技术模式的适宜性评价技术规程2024-12-30发布 2025-02-05实施哈尔滨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DB2301/T216DB2301/T216—2024II前 言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哈尔滨市农业农村局提出。本文件由哈尔滨市黑土地保护与利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邹文秀、李华朋、韩晓增、黄钜建、陆欣春、王崇生、陈旭、严君、朱园辰、魏紫薇、秦玉涛。DB2301/T216DB2301/T216—2024PAGEPAGE10黑土地保护利用技术模式的适宜性评价技术规程范围本文件规定了黑土地保护利用技术模式适宜性评价的术语和定义、技术流程和评价结果。本文件适用于黑土地旱田保护利用技术模式适宜性评价。规范性应用文件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适宜性评价评定区域生态环境条件和土壤类型是否适宜及适宜的程度,结合自然与环境因素、社会与经济因素的农业技术适宜性评估方法。技术流程黑土地保护利用技术模式适宜性评价流程如图1所示。图1 黑土地保护利用技术模式适宜性评估流程图黑土地保护利用技术模式分类黑土地保护利用技术模式分为:肥力提升型,是指通过秸秆、有机肥和土壤改良剂施用能够直接提高黑土耕地质量的技术,包括秸秆还田技术、有机肥还田技术、土壤改良剂应用技术。包括坡面蓄水保墒保土技术与坡面防蚀导水技术。病虫草害类型,是指通过农药或种子处理等方法,降低作物病虫草害发生率,从而提高土壤质量的技术。品种提升型,是指通过特异型品种应用,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及土壤质量的技术。基础数据采集利用LandsetMODIS表1 黑土地保护利用技术模式适宜性评价的基础数据集基础数据名称来源或计算方式土壤全氮含量中国高分辨率国家土壤信息格网基本属性数据集土壤有机碳含量土壤类型土壤厚度全年10℃以上积温Modis卫星数据6月~9月平均土壤含水量GLDAS数据集6月~9月平均环境湿度Landset8卫星数据集6月~9月最大连续降雨天数CHIRPS数据集5年内重茬次数作物分类数据集坡度ASTERGDEMV3(30m)数据集7月~8月作物长势Sentinel-2影像计算NDVI值受益作物单位产量人均生产总值文盲率60岁人口以上占比统计年鉴单位化肥施用量统计年鉴,计算公式为:化肥使用总量/耕地总面积单位耕地产值统计年鉴,计算公式为:农业生产总值/耕地总面积人均地方财政收入统计年鉴,计算公式为:地方财政收入/总人口受益作物耕地占比统计年鉴,计算公式为:收益作物种植面积/耕地总面积农业生产总值占比统计年鉴,计算公式为:农业生产总值/全部产业生产总值耕地面积占比统计年鉴,计算公式为:耕地面积/行政区域总面积单位耕地财政支出统计年鉴,计算公式为:耕地财政支出/财政总支出牧业生产总值占比统计年鉴,计算公式为:牧业生产总值/全部产业生产总值黑土地保护利用技术模式适宜性评价标准各项基础数据评价标准和权重见表2~表11。表2 五年内重茬次数评价标准和权重指标名称指标单位评估标准权重分数重茬次数次数4033251709表3土壤质量因素评价标准和权重指标名称指标单位评价标准权重分数土壤全氮含量g/kg≤0.7510.75~1(含1)31~1.5(含1.5)51.5~2(含2)7>29土壤有机碳含量g/kg≤10110~20(含20)320~30(含30)530~40(含40)7>409土壤类型/黏土1砂土5壤土9土体厚度cm≤30130~60(含60)360~100(含100)5100~150(含150)7>1509表4 坡度因素评价标准和权重指标名称指标单位评价标准权重分数坡度°≥15110~15(含10)3表4 坡度因素评价标准和权重(续)6~10(含6)52~6(含2)7<29表5 作物长势因素评价标准和权重指标名称指标单位评价标准权重分数7月~8月作物长势/其统计值小于分析区域NDVI均值的85%1其统计值在分析区域85%~95%3其统计值在分析区域95%~105%5其统计值在分析区域均值的105%~115%7其统计值大于分析区域NDVI均值的115%9表6土壤质量因素评价标准和权重指标名称指标单位评价标准权重分数全年10℃以上积温℃≤210012100~2300(含2300)32300~2500(含2500)52500~2700(含2700)7>270096月~9月平均土壤含水量%≤161≥24116~17(含17)323~24(含24)317~18(含18)522~23(含23)518~19(含19)7表6土壤质量因素评价标准和权重(续)21~22(含22)719~21(含21)96月~9月平均环境湿度%≤50150~55(含55)355~60(含60)560~65(含65)7>6596月~9月最大连续有效降雨天数天≥20117~20(含17)313~17(含13)510~13(含10)7<109表7 农民收入因素评价标准和权重指标名称指标单位评价标准权重分数受益作物单位产量/单位耕地产值/其统计值小于全国统计年鉴对应因素的85%1其统计值在全国统计年鉴对应因素的85%~95%3其统计值在全国统计年鉴对应因素的95%~105%5其统计值在全国统计年鉴对应因素的105%~115%7其统计值大于全国统计年鉴对应因素的115%9受益作物耕地占农业生产总值占比农林水财政支出占比其统计值小于全国统计年鉴对应因素的85%1其统计值在全国统计年鉴对应因素的85%~95%3表7 农民收入因素评价标准和权重(续)农林水财政支出占比单位耕地财政支出耕地面积占比其统计值在全国统计年鉴对应因素的95%~105%5其统计值在全国统计年鉴对应因素的105%~115%7其统计值大于全国统计年鉴对应因素的115%9表8 政府经济水平因素评价标准和权重指标名称指标单位评价标准权重分数人均生产总值人均地方财政收入/其统计值小于全国统计年鉴对应因素的85%1其统计值在全国统计年鉴对应因素的85%~95%3其统计值在全国统计年鉴对应因素的95%~105%5其统计值在全国统计年鉴对应因素的105%~115%7其统计值大于全国统计年鉴对应因素的115%9表9指标名称指标单位评价标准权重分数单位化肥使用量(折纯量)kg/667m2≥29.95129.95~27.35(含27.35)327.35~24.74(含24.74)524.74~22.14(含22.14)7≤22.149表10技术推广难度因素评估标准指标名称指标单位评价标准权重分数表10技术推广难度因素评估标准(续)牧业生产总值占比/其统计值小于全国统计年鉴对应因素的85%1其统计值在全国统计年鉴对应因素的85%~95%3其统计值在全国统计年鉴对应因素的95%~105%5其统计值在全国统计年鉴对应因素的105%~115%7其统计值大于全国统计年鉴对应因素的115%9文盲率/其统计值大于全国统计年鉴对应因素的115%1其统计值在全国统计年鉴对应因素的105%~115%3其统计值在全国统计年鉴对应因素的95%~105%5其统计值在全国统计年鉴对应因素的85%~95%7其统计值小于全国统计年鉴对应因素的85%960岁人口以上占比/其统计值大于全国统计年鉴对应因素的115%1其统计值在全国统计年鉴对应因素的105%~115%3其统计值在全国统计年鉴对应因素的95%~105%5其统计值在全国统计年鉴对应因素的85%~95%7其统计值小于全国统计年鉴对应因素的85%9黑土地保护利用技术模式适宜性评估模型图2 黑土地保护利用技术模式适宜性评价各项评估因子分析流程图表11黑土地保护利用技术模式评价使用的基础数据集技术类型基础数据集肥力提升型土壤全氮含量,土壤有机碳含量,土壤类型,土壤厚度,全年10℃以上积温,6月~9月平均土壤含水量,6月~9月平均环境湿度,6月~9月最大连续降雨天数,五年内轮作次数,坡度,7月~8月作物长势,受益作物单位产量,人均生产总值,文盲率,60岁人口以上占比,单位化肥使用量,单位耕地产值,人均地方财政收入,受益作物耕地占比,农业生牧业生产总值占比。坡面治理型土壤类型,土体厚度,6月~9月最大连续降雨天数,坡度,人均生产总值,文盲率,60岁人口以上占比,人均地方财政收入,农业生产总值占比,农林水财政支出占比,耕地面积占比,单位耕地财政支出。病虫草害治理型土壤类型,全年10℃以上积温,6月~9月平均环境湿度,6月~9月最大连续降雨天数,五年内重茬次数,7月~8月作物长势,人均生产总值,文盲率,60岁人口以上占比,单位耕地产值,人均地方财政收入,农业生产总值占比,农林水财政支出占比,单位耕地财政支出。品种提升型土壤全氮含量,土壤有机碳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