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01中国古代史
消灭易错专练50题,选择题
涉及考点
易借点。1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易错点02中国古代经济发展历程
易错点03中国古代思想与传统文化
易错点。4历代中央政府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易错点05中国古代军事战役
易错点06古代少数民族政权的建立
易错点07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民族交融
易错点08中国古代科技文化成就
一、选择题
1.从图1到图2的变化体现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从中可以提取到的信息是
图1图2
A.古代中国的地方行政制度从郡县制向行省制演变
B.自秦朝开始分封制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
C.古代中国历代王朝交替使用分封制和郡县制
D.变化反映出古代中国中央集权趋势的加强
【答案】D
【详解】根据材料从分封制到郡县制,可得出变化反映出古代中国中央集权趋势的加强,D项正确;行省
制度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A项;自秦朝开始分封制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古代中
国历代王朝交替使用分封制和郡县制与史实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2.观察下面三幅图片,可以看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趋势是()
帝
皇
交
工
部
部
图一唐朝中央机构图二明朝中央机构图三清代大臣跪受堇录
A.君权的不断强化B.中央集权的趋势
C.中央加强对地方的控制D.封建体制的不断完善
【答案】A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唐朝时期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分别是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下
设六部,三省各司其职,明朝时期加强了君主专制,废除丞相,由皇帝统领六部,清朝时设立军机处,军
政大事完全由皇帝裁决,大臣跪受笔录,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君主专制达到顶峰,经唐至明清,皇
帝与宰相之间的权势此消彼长,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趋势是封建君主专制不断加强,故A正
确:B、C、D在图片中没有体现,与题意不符,排除。综上答案A。
3.下图是某同学整理中国古代地方政治制度发展历程的卡尺。其变化的特点说明中国古代()
郡县制设转运使行省制度地方设“三司”
A.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强B.地方权力不断增大
C.君主专制不断加强D.地方分离运动不断加剧
【答案】A
【详解】根据题干'‘郡县制”“设转运使”“行省制度”“地方设三司''和所学知识可知,从秦汉到明朝的措施都是
中央加强对地方的控制的措施,不断削弱地方权力,是中央集权不断加强的表现,A项正确;地方权力不
断被削弱,排除B项;君主专制主义体现的是君臣关系,材料并未体现,排除C项;地方权力愈发集中于
中央,排除D项。故选A项。
4.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沿革是社会经济发展、变化的结果。观察下图,①和②处应该填写的内容是()
A.奴隶、桀B.郡县、纣C.奴隶、纣D.禅让、启
【答案】D
【详解】传说,尧舜禹时期,部落联盟民主推选首领,我们把这项制度叫禅让制。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
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夏朝。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继承父位,成为夏朝第二代君主。从此,世袭制代
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故排除ABC,D项正确。故选D项.
5.某学者对中国古代两种政治制发的特点进行比较,根据图示中有关文字,你认,这两种制度分别是
供
中
许
分
独
一
一一
央
奉
级
多
立
个
个
个
管
集
天
国
天
天
.国
王
理
权
干
东
下
下
求
权.
A.分封制和城邦制B.科举制和郡县制C.分封制和郡县制D.君主制和郡县制
【答案】C
【详解】根据材料“一个天下,许多国家,独立主权,供奉天子“可知,左图体现了分封制,分封制下诸侯具
有较大的独立性,周天子建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材料“一个天子,一个国家,中央集权”等信息可知,右
图体现了郡县制,郡县制的推行加强了中央集权,皇帝建立了天下“独主”的地位,因此材料图片分别体现了
分封制和郡县制,C项正确;城邦制是古希腊政治制度特点,材料内容没有体现城邦特点,A项错误:科举
制是隋唐时期创立的选官制,以考试为主要标准,材料内容没有体现科举制,B项错误;左图体现了分封制,
而不是君主制,D项错误。
6.据史料记载,中国古代某一农业生产工具“如纺车,以细竹为之,车骨为末,缚以竹筒,旋转时低则舀
水,高则泻水该农业生产工具为()
【答案】C
【详解】根据题干''如纺车,以细竹为之,车骨为末,缚以竹筒,旋转时低则舀水,高则泻水”并结合所学知
识可知,唐朝创制了新式灌溉工具筒车。它利用湍急的水流转动车轮,使装在车轮上的水筒,自动用水,
提上岸来进行灌溉,C项正确;楼车是播种工具楼车,排除A项;曲辕犁是唐朝发明的耕地农具,排除B
项;秧马是宋代发明的拔秧和插秧工具,排除D项。故选C项,
7.下面两幅图是中国古代两大水利工程。关于这两大水利工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A.都是为了防洪灌溉而修建的水利工程
B.都是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结晶
C.修建都加重人民负担,政权短命而亡
D.都加强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
【答案】B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它们是中国古代两大水利工程,是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结晶,B项正询;隋朝大运
河不是为了防洪灌溉而修建的水利工程,排除A项;都江堰没加重人民负担,排除C项;都江堰没有加强
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排除D项。故选B项。
8.下面是历史社团研究性学习中出现的一组材料,他们研究的主题应该是()
湖南长沙出土春秋时期铁锄珏田(五代出现)牛转翻车(唐或宋出现))
A.古代农业生产技术的发展B.宋朝商品经济的发展
C.古代经济中心的南移D.古代手工业发展历程
【答案】A
【详解】根据“春秋时期铁锄”“珏田”“翻车”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我国古代农业生产技术的发展,A项正确;
商品经济是指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式,与题意无关,排除B项;图片信息不能体现“经济中心的南移”,
排除C项;“肝田皿翻车”与古代手工业发展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9.某历史合作学习小组选用下列四图及相关知识制作网页,最能反映网页土题的是()
【答案】B
【详解】依据题干中的四副图片可知,从长安城的市坊分开到北宋的交了,再到明朝都市的繁荣,最后明
清闭关锁国,可知四图主要介绍了我国古代商业的发展历程,B项正确;图片信息与农业、手工业发展无关,
排除AC项;只有清“广州十三行”能反映出对外政策是闭关锁国,排除D项。故选B项。
10.史料是认识历史、分析问题的主要依据。产生以下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北宋首都开封店铺林立,“屋宇雄壮,门面广阔,望之森然,每一
《东京梦华录》卷二记载
交易,动即千万,骇人闻见
南宋首都临安“万物所聚,诸行百市”,“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
《梦梁录》卷十三记载
席,连门俱是,即无虚空之屋
A.两宋时期皇权的不断衰败没落B.两宋时期重农冲商观念的改变
C.两宋时期商品经济的繁荣发展D.两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
【答案】C
【详解】据“北宋首都开封店铺林立,’屋宇雄壮,门面广阔,望之森然,每一交易,动即千万,骇人闻见‘'"南
宋首都临安'万物所聚,诸行百市‘,‘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即无虚空之屋可知,北宋都城
和南宋都城商业繁荣,产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两宋时期商品经济的繁荣发展,c项正确;“皇权的不断
衰败没落'’与题干表格内容无关,排除A项:“两宋时期重农抑商观念的改变”说法错误,排除B项;“两宋
时期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与题干表格内容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11.认识课题和时代特征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根据如图的关键词,可以确定的课题名称是()
秦朝焚书坑儒
汉朝罢黜百家独尊儒犬
明朝八股取士
清朝文字狱
A.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B.中国古代的思想控制
C.中国古代的经济发展D.中国古代的人才选拔
【答案】B
【详解】根据''秦朝焚书坑儒、汉朝罢翱百家独尊儒术、明朝八股取上、清朝文字狱”可得出这些都是古代王
朝进行思想控制,实行思想专制的体现,B项正确;材料主要涉及思想方面,没有体现政治、经济与人才选
拔,排除ACD项。故选B项。
12.如表反映了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主要思想派别及作品数量。该时期是()
派别儒家(六艺)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
一
支派103372110161220
篇数31239933692173686107403
A.商周时期B.战国时期C.秦朝时期D.西汉时期
【答案】D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儒家支派最多且篇数最多,说明儒家已经是官方正统思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为r加强思想统治,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尊崇儒术“,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使儒家
忠君守礼的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汉武帝还在长安兴办太学,以儒家的《诗》《书》《礼》《易》
《春秋》作为教材,培养统治阶级需要的儒学人,;儒士也进入各级政权机构。从此,儒学居于主导地位,
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因此儒学成为社会的主导思想是在西汉时期,D项正确;商周时期,还没
有出现百家争鸣的现象,A项不正确,排除A项;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的现象,但是与“儒家支派最多且
篇数最多''这一史实不符,排除B项;秦朝时期,韩非和李斯都是法家的代表,因此秦朝是以法家思想作为
治国思想,与“儒家支派最多且篇数最多”这一史实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13.明朝严格规定科举考试的全部内容必须来自“四书五经",对题FI的解释必须是以朱熹的《四书集注》
为标准,不得随意发挥。明朝统治者对科举考试做出改变的根本目的是
A.选拔真正有才能的人B.保留中国古代的文化遗产
C.禁锢思想,使应试者成为皇帝旨意的顺从者D.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
【答案】C
【详解】明朝提倡尊孔崇儒。规定考试的题目必须来自“四书”“五经”,对题目的解释,必须是以朱熹的《四
书集注》为标准,不得随意发挥。可见,明朝统治者对科举考试做出改变的根本目的禁锢思想,使应试者
成为皇帝旨意的顺从者,C项正确;明朝时期八股取士的根本目口勺并不是选拔真正有才能的人,排除A项:
保留中国占代的文化遗产也不是明朝统治者对科举考试做出改变的根本目,排除B项;提高政府的行政效
率与八股取士的根本目的不符合,排除D项。故选C项。
14.典籍承载中华文脉,思想塑造轴心文明。下图所示典籍记录了中国古代一位教育家的思想。这位教育
家是()
有
率
知
与
干
便
•而
普
而
君F
—
第
上
透
直
曰
一
H叶
方
不
以
来
亦
之
为
不
君4
龙
亦s
以
南
<怪
”
瑞
御4.Y
的
智③
舟
之
目•
而
».,泊
丁
出
附*
飞
咻
以
苗
把
、
给
呼
去
上
学
,
曳
A.老子B.孔子C.墨子D.韩非子
【答案】R
【详解】根据题干图中的信息“论语''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论语》是春秋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弟子
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编成的语录文集,成书于战国前期。所以这位教育家是孔子,B项正确;
排除ACD项。故选B项。
15.小莉同学在整理历史课笔记时,摘抄了下列资料。该资料反映了()
隋朝时期开创: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确立: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唐献时期发展:增加科举考试科目
完善:创立殿试制度
A.中国古代选拔人才制度的变革B.中国古代思想文化领域的发展
C.中国古代王朝政治制度的完善D.中国古代国家统一局面的巩固
【答案】A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材料主要描述的是科举制的发展变革,科举制是中国古代选拔人才的制度,A项
正确;BCD三项与题意无关,排除BCD三项。故选A项。
16.下列叙述中,关于百家争鸣说法错误的是
A.当时各家学派代表人物聚众讲学,研讨学术,著书立说
B.各家学派在思想上、政治上观点互相不同,但同时又互相影响,取长补短
C.百家争鸣是一场学术争端,扰乱世人思想
D.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古代文化发展的基础
【答案】C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家族流派之间争芳斗
艳的局面。在中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是思想和文化最为辉煌灿烂、群星闪烁的时代。当时各家学派代表人
物聚众讲学,研讨学术,著书立说。各家学派在思想上、政治上观点互相不同,但同时乂互相影响,取长
补短。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古代文化发展的基础。故C符合题意,AB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C。
【点睛】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古代文化发展的基础。
17.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诚信、友善”,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它源于中国古代的,“仁、义、
信'’等思想。中国古代的“仁、义,信''思想属于()
A.儒家思想B.墨家思想C.道家思想D.法家思想
【答案】A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仁、义、信'’都属于儒家思想的内涵。B项墨家思想
的核心是“兼爱非攻”;C项道家思想的核心是“无为而治”;D项法家思想的核心是“以法治国'故选A。
18.“冰墩墩”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吉祥物。拟人化的熊猫形象,将现代科技与冰雪运动融为一体,体现
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此理念源于我国古代的()
A.儒家思想B.墨家思想C.道家思想D.法家思想
【答案】C
【详解】据题干“拟人化的熊猫形象,将现代科技与冰雪运动融为一体,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和所学知识可知,道家创始人老子认为,万物运行有其自然的法则,人们应顺应自然,可得出此理念源于
我国古代的道家思想,C项正确;儒家创始人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他提出仁者爱人,即要有爱心和同情
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将“仁”作为处理人与人关系的最高行为准则和
道德规范,排除A项;墨家的创始人墨子主张“兼爱”“非攻”,要求人们互爱互利,反对各国相互攻伐兼并、
残害生命,排除B项;法家主张君主:治国要靠法令、权术和威势,以使臣民慑服,战国末期的韩非是法家
的集大成者,他反对空谈仁义,强调以法治国,树立君主的权威,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排除D项。故
选C项。
19.历史事实指的是历史的真实情况,历史观点是观察、分析历史事实时所处的立场和看法。下列对春秋
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叙述中属于历史观点的是()
A.各家学派代表人物聚众讲学,研讨学术,著书立说。
B.孔子是春秋后期鲁国人,年轻时做过小吏,后收徒办学,成为知名学者。
C.墨子是墨家的创始人,主张“兼爱”“非攻”。
D.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学术的繁荣,是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
【答案】D
【详解】根据材料“历史观点是观察、分析历史事实时所处的立场和看法。卬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分析题
干,D项是对百家争鸣的评价,属于历史观点,D项正确;A项是百家争鸣的含义,B项是孔子的生平,C
项是墨子的主张,这三项都属于客观存在,是历史事实,排除ABC项。故选D项。
20.抓周方俗,由来己久。《颜氏家训•风操》记载:“江南风俗,儿牛一期(一周岁),为制新衣,黑浴装
饰,男则用弓、矢、纸、笔”而唐宋之后,新生儿抓到纸笔,则最为满意。它反映了()
A.平民百姓生活丰富多彩B.古代迷信思想深入民间
C.纸的发明促进教育发展D.科举使民间读书风气盛行
【答案】D
【详解】根据材料“江南风俗,儿生一期(一周岁),为制新衣,盥浴装饰,男则用弓、矢、纸、笔”“唐宋
之后,新生儿抓到纸笔,则最为满意“可知,材料反映了南北朝时期文武并重,而唐宋之后重文,结合所学
知识可知,隋朝创立科举制,唐朝完善科举制,宋朝发展了科举制,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使民间读书风
气盛行,因此,材料反映了科举使民间读书风气盛行,D项正确;“抓周之俗”不能反映平民百姓生活丰富多
彩、古代迷信思想深入民间,排除AB项:“新生儿抓到纸笔,则最为满意“不能反映纸的发明促进教育发展,
排除C项。故选D项。
21.历代中央政府都注重加强对逅疆地区的管辖。将下列管理措施的序号与相关朝代前的字母连接,正确
的一组是()
①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管辖西域的天山南北地区。
②在西藏地区设立: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由宣政院直接管辖西藏的军民各项事务。
③1684年,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加强了中央政府对台湾的管辖,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
a清朝b元朝c唐朝
A.CD—b②—c(3)—aB.(D—c②—b③—a
C.①—c②—a③—bD.(T)—a②—b③—c
【答案】B
【详解】据所学可知,唐朝还先后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管辖西域的天山南北地区;元朝政府在
西藏地区设立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由宣政院直接管辖西藏的军民各项事务;清朝康熙帝时期,1684年,设
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加强了中央政府对台湾的管辖,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故题干所述对边疆的管
理措施与朝代对应正确的是:①一c、②一b、@-a,B项正确:A项、C项、D项均出现了管理措施与朝
代对应错误的情况,排除ACD项。故选B项。
22.清初,清政府通过满蒙联婚加强对漠南地区的控制;通过军事斗争平定了漠西蒙古准喝尔叛乱以及回
部贵族叛乱,妥善安置回迁的土尔扈特族;分别册封五世达赖喇嘛与五世班禅,并在西藏地区设办事大臣:
在台湾地区设台湾府。据此可知,清朝管理边疆的特点是
A.建立中央政府对边疆地区的严密管辖B.对各民族一律平等
C.因地制宜、尊重各民族习俗与信仰D.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答案】C
【详解】据材料可知,请政府通过联婚、军事斗争、册封、设机构等方式加强对边疆的管理,体现了“因地
制宜、尊重各民族习俗与信仰“,c正确;材料中“通过满蒙联婚加强对漠南地区的控制”,不属于严密管辖
的内容,A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对边疆的管辖,而不是民族关系,B错误;民族区域自治是1946年开始实
行的,D错误。
23.清朝前期,中央政府采取J'一系列措施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理。清朝政府对如图①区域采取的措施是
至黑龙江以北
至巴勒喀
的外兴安岭和
什池
摩页岛
A.册封宗教首领B.设置西域都护
C.派遣公主和亲D.由宣政院管辖
【答案】A
【详解】根据图片,可知图①区域“喜马拉雅山脉”,与西藏相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朝政府对如图①区
域采取册封达赖、班禅,设驻藏大臣,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加强对西藏地区的管理选项A符合
题意;西汉时期,设置西域都护管辖西域,B排除:唐朝派遣公主入藏和亲,C排除;元朝时期,由宣政院
管辖西藏,D排除。故选A。
24.运用时间轴培养时空观是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之一。下列时间轴所示内容体现的主题是()
行省制地方三司制
郡县制郡国并行制州郎归制道州总三级制路州以两级制路府(州)2省路府(州)以省制等
秦西汉东汉唐宋元明清
A.历代中央政府对地方的管理B.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统•的多民族国家
C.君主专制统治的进一步强化D.历代中央政府对边疆地区的统一管理
【答案】A
【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可知,秦朝统一后在全国推行郡县制,加强中央集权;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元代在
地方推行行省制等,这些都是历代中央对地方的管理,A项正确;材料主旨反映的是中央对地方的管理,
而不是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排除B项;材料强调中央与地方的关系,而不是君主专制,
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对全国管理,而不是针对边疆,排除D项。故选A项。
25.如下图反映的是我国占代某一历史时期的地图。为了加强对边疆地区的有效管辖,这一时期采取措施
有()
①北方边境地区修筑长城②由宣政院管理西藏地区
③设置西域都护府管理西域④设立澎湖巡检司管理琉球
A.①②C.②④D.③④
【答案】C
【详解】由地图中的“行省”可知,这是元朝的地图,元朝为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设立澎湖巡检司管理琉球,
由宣政院管理西藏地区,C项正确:元朝没有修筑长城;排除A项;西汉设置西域都护府管理西域,排除B
项;西汉为管理西域地区设立西域都护,排除D项。故选C项.
26.与如图图片有关的史实的共同话题是()
一
匚
亭
理
s-胞
猗
汹
人
始
之
纸
府
中
x外
l
巾
之
上t
岸
火
Jri门
3取
?
成
浅
大
南
必
防
文
行ffl
也
H-地
西域都护府遗址宣政院印《台湾府志》
A.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管辖B.维护了祖国领土完整
C.实现了清朝对全国的统治D.推行了闭关锁国政策
【答案】A
【详解】据材料及所学可知,“西域都护府遗址''反映的是汉代中原王朝管辖西域地区的历史信息,“宣政院
印”反映的是元朝中央政府加强对西藏地区管理的信息,”《台湾府志》“反映的是清朝加强对台湾地区管理
的信息,它们都反映r古代中原王朝对边疆地区的治理,A项正确;题干材料主要强调加强/对边调地区
的管辖,材料并不是强调维护祖国领土的完整,排除B项;题干材料主要强调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材料并不是强调清朝对全国统治,排除C项。题干材料主要强调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管辖,材料未涉及闭
关锁国政策的信息,排除D项。故选A项。
27.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都是中国古代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课堂上同学们讨论官渡之战与赤壁之战胜败
的主要因素,其中结论不正确的是()
①赤壁之战中孙刘联军将士一心,计课得当
②官渡之战中曹操政治上占据主动
③两场战役中曹操都制定J'正确得当的战略战术
④都巧妙的运用火攻
A.①B.②C.③D.©
【答案】C
【详解】本题是逆向选择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官渡之战曹操战术上运用恰当,取得胜利,赤壁之战普
操自负轻敌,指挥失误,导致失败,③结论不正确,C项符合题意,选择c项;赤壁之战中孙权、刘备在
强敌面前,冷静分析形势,结盟抗战,孙刘联军将士一心,计谋得当,取得胜利,①结论正确,A项不符
合题意,排除A项;官渡之战中曹操政治上占据主动,战术上运用恰当,取得胜利,②结论正确,B项不
符合题意,排除B项;官渡之战中曹操烧了袁绍的粮草,在战术上占优势,赤壁之战中孙刘联军巧用火攻,
战术恰当,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都巧妙的运用了火攻,④结论正确,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D顶。故选C
项。
28.这是中国古代又•次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此战以后,前秦很快土崩瓦解,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战
的状态。这场战役是()
A.长平之战
C.官渡之战D.巨鹿之战
【答案】B
【详解】根据题干“前秦很快土崩瓦解,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战的状态''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383年在观
水之战中,东晋以少胜多大败前秦,前秦很快土崩瓦解,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战的状态,B项正确;长平
之战,是秦昭襄王四十七年(公元前260年)5月至10月秦国盅军在赵国的长平(今山西省晋城高平市西
北)一带同赵国军队发生的战争,排除A项;官渡之战为曹操以后统一北方打下基础,排除C项;巨鹿之
战,是秦末大起义中项羽率领数万楚军(后期各诸侯义军也参战)同秦名将章邯、王离所率四十万秦军主
力在巨鹿进行的一场重大决战性战役,排除D项。故选B项。
29.“它是中国古代的著名战役,它终止了六百年的商王朝,确立了西周王朝的统治,为西周时期礼乐文明
的全面兴盛开辟了道路。大战中所体现的谋略和作战艺术,也对中国占代军事思想的发展具有不可低估的
意义。”材料所评价的重要战役是()
A.涿鹿之战B.牧野之战C.国人暴动D.长平之战
【答案】B
【详解】根据材料“它终止了六百年的商王朝,确立了西周王朝H勺统治”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1046
年周武王通过牧野之战,灭掉商朝,建立西周,B项正确;涿鹿之战与黄帝、炎帝联合战胜蚩尤相关,与“武
王伐纣”不符,排除A项;国人暴动发生在西周周厉王时期,与“武王伐纣”不符,排除C项;长平之战发生
在战国时期,与“武王伐纣”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30.俗话说“胜负乃兵家之常事”,以下中国古代史上发生的战役中属于以少胜多的战役是()
①桂陵之战②沈水之战③官渡之战④赤壁之战
A.①②③B.®®®C.①②④D.①③④
【答案】B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观水之战中东晋仅以八万军力大胜八十余万(实则仅二十多万)前秦军,官
渡之战中曹操奇袭袁军在乌巢的粮仓继而以少于袁军的兵力击溃袁军主力取得胜利,赤壁之战是东汉末年
孙权、刘备联军于建安十三年(208年)在长江赤壁一带大破曹操大军的战役。②③④属于以少胜多的战役,
B项正确;桂陵之战是历史上一次著名截击战,公元前354年,魏围攻赵都邯郸,次年赵向齐求救,这时,
魏国、齐国国力相当,齐王命田忌、孙膑率军援救,孙膑却在桂陵伏袭,打败魏军,并生擒庞涓,孙膑在
此战中避实击虚、攻其必救,创造了“围魏救赵”战法,成为两千多年来军事上诱敌就范的常用手段,①不是
以少胜多的战役,排除ACD项。故选B项。
31.中国古代历史上涌现出很多优秀的少数民族首领。卜.列少数民族首领与其建立政权的对应关系,正确
的有()
①耶律阿保机——辽②铁木真------元③元昊一西夏④阿骨打——金
A.①②③B.①©④C.①③④D.②③④
【答案】C
【详解】根据题干“少数民族首领与其建立政权的对应关系''和所学可知,916年,耶律阿保机建“契丹国(辽
朝),即辽太祖。公元II世纪前期,党项族首领元昊称大夏皇帝,定都兴庆(今宁夏银川),史称西夏。
公元II15年,完颜阿骨打建立金国。因此①③④正确,C项正确:1206年铁木真建立蒙古汗国.②不正确,
排除ABD项。故选C项。
32.下面地图(局部)反映出“中国古代少数民族开创的全国性统一政权”的是
A.宋B.元C.明D.清
【答案】B
【详解】根据图中“中书省”“甘肃行省”“陕西行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反映的是元朝时设立的行省制度,“大
都”是元朝的都城。由此可见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至2030年中国对讲机主机壳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十七氟辛烷磺酸胺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制动阀总成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不锈钢风口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鸡蛋蛋卷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门式手动液压机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通风座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绿玉兰茶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直接毛蓝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粉煤灰环保填埋运输协议
- 施工作业申请表
- 浸出液的净化与沉积
- 银行间本币市场交易员资格考试真题模拟汇编(共586题)
- 苯乙酸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 幼儿园大班《防欺凌》教案5篇,幼儿园大班防欺凌活动教案
- 卫生管理初中级职称大纲
- 《当代网络文学作品发展研究6300字(论文)》
- 孟氏骨折与盖氏骨折讲解学习
- GB/T 9386-2008计算机软件测试文档编制规范
- GB/T 25137-2010钛及钛合金锻件
- 第2课《说和做》课件(共30张ppt)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