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中学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图片版含答案)_第1页
沁园中学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图片版含答案)_第2页
沁园中学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图片版含答案)_第3页
沁园中学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图片版含答案)_第4页
沁园中学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图片版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沁园中学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图片版,含答案)2024一2025学年第一次质量检测

九年级语文

这份试卷与其说是考试题,不如说是展示自我,发挥特长的舞台,相信你能自主、自信地完成这

份答卷,成功的快乐一定属于你!

一、积累与运用(共23分》

班级拟开展“行走河南,读懂中国"主题活动,旨在促进学生了解河南故事,传承河南文化、河南

精神。你所在的小组搜集整理了一些材料,请你完善。

1.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阅读是一种积淀。读第一单元的诗歌,我们领略到无限江山的妖娆美好;我们感受到那娉婷和

鲜妍的四月天。读第二单元的文章,我们明白做事要心无旁①,不能亵渎职业的神圣;我们懂

得了教养箴言:不是②揉造作、附庸风雅,而是应尊重他人;我们还知道,生活中有太多东西将

精神的小屋挤得满满的,间不容发,让我们精神悲成,形③骨立,我们要记得及时清扫精神垃

圾,让圣洁的阳光重新照进我们的世界。

(1)依次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pindujian

B.pingdǔjian

C.pingdujian

D.pindujian

(2)在语段横线处填人汉字,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A.①骛②矫③销

B.①鹜②骄③消

C.①鹜②矫③消

D.①骛②骄③销

2【行走大河村,读懂陶器文化】大河村遗址挖掘出土了唯一单件国宝酒器一彩陶双连壶,不

禁引发我们对岁月变迁的无限感慨,(8分)

“登斯楼也,①

,②

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酒杯见证着

迁客骚人的欢喜明媚;“③

,④

"(李白《行路难·其一》),再现了朋

友践行时宴会的奢华与热闹;“⑤

”(刘禹锡《酬乐天杨州初逢

席上见赠》),杯酒点明酬答之意,向友人表达感谢之情;“⑦

_____________、,⑧

(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借秋草、斜阳感慨斯人已去,物是人非。

3.小语同学对原始时代彩陶发展很感兴趣,搜集了有关资料。请你帮助他完成时间轴,直观

呈现彩陶工艺的发展。

要求:语言简洁,每处不超过15字。(4分)

彩陶工艺源远流长。在上山文化中晚期,距今约9000年前后出现了跨湖桥彩陶,这是目前我

国年代最早的彩陶,也是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彩陶。三门峡仰韶村发现的《人面鱼纹盆》距今约

6000年,原始社会彩陶发展进入繁盛时期。距今5300年前以河南陕县庙底沟遗址为代表,是仰韶

文化的大发展阶段,在这时出现了庙底沟文化彩陶罐。彩陶双连壶在河南郑州大河村遗址被发现,

这里出土的距今5000年前的大量精美彩陶上的太阳纹、日晕纹、星座纹等天文星象图案,则是目

前我国已知最早的天文学实物资料…原始社会彩陶是解读史前社会经济、文化、思想的无字天

书。

九年级语文第1页(共8页)语文答案

积累与运用

CA

2.①则有心旷神怡②宠辱偕忘

③金樽清酒斗十千④玉盘珍羞直万钱

⑤今日听君歌一曲⑥暂凭杯酒长精神

⑦秋草独寻人去后⑧寒林空见日斜时

3.①距今约6000年前出现了《人面鱼纹盆》

②原始社会彩陶发展进入繁盛时期

③距今5000年前出现的双连壶等彩陶

④我国已知最早的天文学实物资料

(答案写发现了双连壶或《人面鱼纹盆》不给分,要写出现了.....)

4.②③①④

5.示例一:选A图

A图是历史照片,移民赵大娘孤身背着“老伙计"拄着拐杖搬迁的背影,真实反映了南阳淅川移民搬迁这一历史事件,直观地呈现了文字材料中“淅川群众不讲条件、没有怨言、不出难题,抛家舍业、背井离乡”的相关内容,能让人感受到淅川人民的伟大和坚忍。图上的标语“舍小家顾大家为国家建新家"与文字材料中提到的“淅川移民精神”相呼应,有助于讲述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淅川移民的故事。

示例二:选B图。B图是连环画,画面内容是一对夫妻拿着行李、扶着老人前往移民安置点的情景,真实再现了淅川移民安置的场景,能让人感受到淅川人民对家园的不舍,直观地呈现了文字材料中“陆续迁往湖北等省,河南郑州、新乡、许昌等地市"的相关内容,有助于讲述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淅川移民的故事。

(结合画面内容,2分;简要说明理由,2分。共4分)

二、现代文阅读

6.甲:父亲骑马出场,伙伴羡慕欢呼;乙:父亲托付战马,伙伴拉马耙地

丙:父亲用自行车搭我去考场,并告诉我黄金不如乌金贵(很看重读书)

丁:父亲老家没有房子,他把东西都分给兄弟姐妹。(每点1分,共4分。)

7.(1)加点词多用口语,表示程度深,突出了这匹战马适应力超强、身体素质非凡的特点(在战争年代中练就的令人钦佩的力量和风骨);表达了九伯公对这匹马从外形到品格上的由衷喜爱和赞叹。(2分)

(2)这部分环境描写了村庄夕阳西下的美好景色,与开头段清晨洒落到村头的情境前后照应;写出了时间的转移及家乡景色的美好,衬托了年少时父亲和伙伴的青春的美好向上、纯粹快乐。(2分)

8.(1)以战马的勇猛、奇伟衬托父亲的刚劲雄健、意气风发;

(2)以九伯公没有当兵的经历以及同伴回乡种地的选择对比反衬父亲的意志坚定,无私远大的家国情怀;

(3)以我回忆的父亲的几件典型事件刻画了父亲的慈爱、注重读书和为人宽厚;

(4)以九伯公的讲述中父亲骑在马背上的特写镜头来展现父亲的英雄刚劲的。

(任答2点即为满分,一点两分,包含方法和人物形象特点)

9.(1)对于国于家积极奉献、正直无私,于己悉心教导不失慈爱的父亲深切的怀念和赞美;

(2)对于盛放着美好的景色、温馨的回忆、淳朴的人情的家乡的深深眷恋;

(3)对于火红年代里年轻人热情洋溢、毫无私心的纯粹心性予以热切的赞美。

(一点2分,共4分。只答对象,没有内涵分析最高得2分)

(二)10.A

11.首先提出本段论点“涵养自强不息的青春气质需要我们志存高远”;接着指出“志"的内涵及作用,并用司马迁在高远志向的指引下忍辱负重写成《史记》的例子加以证明;最后强调唯有高远的志向才能引领人们突破自我,创造有意义的人生。

12.文本一侧重论述青年如何才能涵养自强不息的青春气质,从志存高远、持之以恒、迎难而上三个方面展开论述。文本二侧重论述当代青年自信自强,为社会发展持续注入青春动能,并列举大量实例来证明。

三、古诗文阅读

13.D

14.(他们)看到我,非常高兴地说:“这湖中哪能还有这样(有闲情雅趣)的人呢!”

15.运用白描\巧用量词\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任一点得1分)极写人、物的渺小;勾勒出素洁淡雅、悠远脱俗的画面;营造出天人合一的意境;流露出作者人生之微、人生渺茫的感慨。(任两点得2分)

16.甲文写的是大雪三日之后的西湖雪景,天地浑茫一片,空旷、寂寥、清冷(1分);在写景中寄托了作者高雅脱俗的情趣及故国之思(1分);乙文写西湖香市春和景明、游人如织、热闹非凡的景象(1分)。但结合材料可知,这一切最终荒废,在一盛一衰中,寄寓了作者对物是人非、兴衰变化的感慨(1分)。

17.(1)反问或拟人(2)责怪月亮为何在人们离别时圆满,表达对离别之人的

同情、对亲人的思念。

18.不合适;词句写的是希望人们即便相隔千里,也可览一轮明月,一般用于表达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和美好祝愿,送给同班同学不合适。

四、整本书阅读:

19.(1)答案:第一个片段是第一百回,宋江为了防止李逵谋反,让李逵喝毒酒。宋江所主张的“忠义"是“对皇帝尽忠”。在宋江的观念中,朝廷是社会的正统,即便朝堂上昏君奸臣当道,也只能坚定地维护“宁可朝廷负我,我忠心不负朝廷”这条准则。因此他和李逵的兄弟情义,李逵的生死不应由他决断的社会正义都让位于对朝廷的忠诚。

第二个片段是三十九回,李逵为了营救宋江,不顾个人生命安危,拼死救宋江的场面,在营救中他嗜血残忍,伤及大量无辜百姓的性命。在李逵的观念中,他与宋江的兄弟情义超过社会正义,更超过对皇帝的效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