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2301T 200-2024大豆疫霉种群动态监测技术规程_第1页
DB2301T 200-2024大豆疫霉种群动态监测技术规程_第2页
DB2301T 200-2024大豆疫霉种群动态监测技术规程_第3页
DB2301T 200-2024大豆疫霉种群动态监测技术规程_第4页
DB2301T 200-2024大豆疫霉种群动态监测技术规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65.020.202301IDB2301/T200—2024前言 II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田间样本采集 4.1取样地点 4.2取样时期 4.3取样方法 4.4样本记录 5室内检测 5.1大豆疫霉分离及鉴定 5.2菌株的纯化 5.3菌株的保存 6生理小种鉴定 6.1大豆植株的培养 6.3病情调查 6.4生理小种确定 7种群动态监测 7.1监测内容 7.2监测时间 7.3数据分析与汇总 7.4监测结果 9档案管理 IIDB2301/T200—2024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哈尔滨市农业农村局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哈尔滨市农业科学院。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陈秋明、田甜、于松涛、王杰、李慧、张金凤、李亮、郑凯、丁爽、刘志洋、张卓群、曹广禄、张琰。1DB2301/T200—2024大豆疫霉种群动态监测技术规程本文件规定了大豆疫霉种群动态监测的田间样本采集、室内检测、生理小种鉴定、种群动态监测、灭活和档案管理。本文件适用于大豆疫霉生理小种的种群动态监测。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NY/T2114—2012大豆疫霉病菌检疫检测与鉴定方法DB2301/T151大豆疫霉根腐病菌生理小种鉴定技术规程3术语和定义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4田间样本采集4.1取样地点在大豆主栽区生产田和品种试验田的长期定位点调查和采集大豆疫霉根腐病病样(病株和病土)。4.2取样时期取样时期为每年的6月~8月。4.3取样方法4.3.1病株取样采集定位点具有典型病症的大豆疫霉根腐病病株,每个地块取样5株~10株,用灭菌牛皮纸袋带回实验室。4.3.2病土取样每个定位点随机取样10份,每份取根际土为200g,混匀后带回实验室,自然阴干。4.4样本记录2DB2301/T200—2024每个样本需记录样本数量、样本来源、品种名称、取样部位、采集日期和采集人信息。5室内检测5.1大豆疫霉分离及鉴定大豆疫霉分离及鉴定应按NY/T2114中的7.1和7.3的规定执行。5.2菌株的纯化筛选出的目标菌落转移至V8培养基上纯化4次~6次,转移至V8培养基试管斜面上注明菌株编号、培养日期。5.3菌株的保存待菌丝长满斜面后至于8℃恒温箱中保存用于后续生理小种检测,菌株需每隔6个月~8个月继代活化一次。6生理小种鉴定6.1大豆植株的培养将8个鉴别寄主和感病品种分别挑选15粒饱满种子播种于以无菌蛭石的培养钵中,出苗前温度控制6.2接种大豆苗长至真叶期,将25℃黑暗培养8d含有大豆疫霉菌菌丝的培养基,用灭菌解剖刀切成3mm×3mm的方块菌碟,应用下胚轴伤口接种法进行接种。6.3病情调查6.3.1调查时间接种后5d~7d对大豆苗下胚轴进行病情调查。6.3.2致病性测定大豆植株病斑反应型分为3种,≥70%植株死亡记为感病(S)、≤30%植株死亡记为抗病(R)、30%~70%植株死亡记为中间类型(IRT),试验重复3次。6.3.3有效性判别当设置的感病对照材料鉴定为感病,该批次鉴定视为有效。6.4生理小种确定调查各菌株与8个鉴别寄主互作反应结果,列出感病互作中Rps基因,即为该菌株致病型。生理小7种群动态监测3DB2301/T200—20247.1监测内容主要监测种群的数量与分布,包括生理小种类别、生理小种数量、地理位置、分离频率等。7.2监测时间监测工作每年进行1次。7.3数据分析与汇总7.3.1统计种群分布根据长期定位点每年监测内容,记录大豆疫霉种群在不同时空的范围与数量分布情况。7.3.2种群动态分析比较各年度大豆疫霉种群动态监测结果,包括大豆疫霉种群生理小种多样性、毒性结构演变、群体致病力,分析大豆疫霉种群在时空上的动态变化。7.4监测结果每年编制大豆疫霉种群监测报告,构建监测数据库,明确区域内大豆疫霉生理小种及毒性结构在时空上的变化更迭。8灭活8.1将分离后的田间采集样本、接种鉴定的接种体、基质等集中到容器中用高压蒸汽灭菌锅12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