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第5课书愤学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1页
2024-2025学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第5课书愤学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2页
2024-2025学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第5课书愤学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3页
2024-2025学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第5课书愤学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4-第5课书愤导学目标理解陆游爱国壮志难酬、年华空老的悲愤情怀。课内自主学习一文化常识1.背景解读陆游生活在金兵大举入侵,中原沦陷的时代,当时南宋当局偏安江南一隅,不思北伐。陆游主见抗金,触犯了倒戈派的利益,所以多次被罢官。此诗作于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春,这时陆游退居于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家中,已是六十二岁的老人。从淳熙七年起,他罢官已六年,挂着一个空衔在家乡蛰居。直到作此诗时,才以朝奉大夫、权知严州军州事起用。因此,诗的内容兼有追怀往事和重新立誓报国两重感情。2.古文学问积累(考点)(1)“殓”又叫“入殓”,指把尸体装入棺材,“殡”指停放灵柩或把灵柩送到墓地,“葬”指安葬死者。(2)“省闼”又叫“宫中”“禁中”“禁闼”,因古代中心政府诸省设于禁中,后以其作中心政府的代称。(3)“学田”指古时朝廷或地方政府拨给学校的公田,是我国封建社会学校教化的经济支柱。(4)古文中的“教授”指古时设置在地方官学中的学官,是讲解经义、掌管学校课试的文职官员。(5)“榷茶”指政府对茶叶所实施的课税、管制等措施,是我国古代的一种茶叶专卖制度。二古诗文基础1.字音识记①大散关(sǎn) ②塞上长城(sài)③千载(zǎi) ④伯仲(zhòng)2.词语说明(1)中原北望气如山北:名词,用作状语,向北气:豪情(2)楼船夜雪瓜洲渡渡:渡口(3)出师一表真名世名世:名传后世(4)千载谁堪伯仲间伯仲:原是兄弟长幼的次序,引申为才能相当,不前不后3.词类活用(1)中原北望气如山(名词作状语,向北)(2)出师一表真名世(名词作动词,出名,闻名)4.特别句式(1)倒装句塞上长城空自许(宾语前置,应为“空自许塞上长城”)(2)省略句楼船夜雪瓜洲渡(“楼船”前省略动词“乘”,“夜雪”和“瓜洲”前都省略介词“于”)5.默写填空(1)《书愤》中杜甫用今昔对比的手法,抒发了岁月蹉跎、壮志难酬情怀的诗句是:,。(2)《书愤》中采纳蒙太奇手法构成一幅浩浩荡荡的军容画面的句子是:,。答案(1)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2)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课内文本探究一|文脉梳理书愤eq\b\lc\{\rc\}(\a\vs4\al\co1(\a\vs4\al(追忆过去,豪气冲天)\b\lc\{\rc\(\a\vs4\al\co1(雄心壮志豪迈气概,成功战事奋勇杀敌)),\a\vs4\al(回到现实,满腔悲愤)\b\lc\{\rc\(\a\vs4\al\co1(自比长城壮志未酬,赞美孔明矢志北伐))))对比:愤二|文本探究1.尾联化用了诸葛亮的典故,诗人内心的情感与杜甫《蜀相》“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有何不同?[考点: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我的答案:提示:《书愤》中的陆游以诸葛亮自况,借诸葛亮坚持北伐,虽“出师未捷”,但名满天下;反衬了诗人至死不悔的北伐之志和报国无门的愤懑。而《蜀相》则表现出对诸葛亮的献身精神的景仰和对自己壮志难酬的痛惜心情,抒发报国无门的感伤。2.[技法探微]这首诗运用了虚实相生的表现手法,试简要分析。[考点: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我的答案:提示:首联上句写实,回忆年轻时候的天真单纯;下句以实衬虚,用有形的“山”来形容无形的“气”,突出“气”的坚毅、豪迈。颔联写虚,回忆过去的战斗经验,表现诗人奋勇杀敌的志向。颈联上句“塞上长城”,从大处远处写,写志向,是虚写;下句“镜中衰鬓”写现实,是实写,从近处、细处描写。在虚实的衬托中,表现作者的悲愤。3.[创新表达]如何理解“书愤”之“愤”?它包含哪些感情?我的答案:提示:①义愤。首联写诗人早年激愤于金兵南侵,立志收复失地。颔联追述25年前的两次抗金胜仗。愤中有豪言壮志,有民族大义。②悲愤。颈联“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由于倒戈派的误国,国家依旧蒙受大难,诗人壮志未酬,却年事已高。这一联抒发了诗人的沉痛、感伤之情。③悲怆中抱有期盼。尾联“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事实上是诗人以诸葛亮自况。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曾说过“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话,诗人正是以此自勉。由此可见,《书愤》的基调虽然是壮志未酬所带来的悲愤,然而诗人并不无望,其中还蕴含着诗人豪壮的感情。教材迁移讲练诗歌中塑造形象的方法诗歌塑造形象的手法许多,可以对形象干脆描写,也可以间接描写;可以粗线条白描,也可以浓墨重彩,精雕细刻;可以铺垫、衬托,也可以借助想象、联想。1.比兴手法。如《氓》第四章用“桑之落矣,其黄而陨”来比方女主子公由年轻貌美到人老珠黄的改变。2.铺陈手法。多见于叙事诗中。如杜甫的《兵车行》:“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这里用铺陈手法,直叙其事,勾画出显明生动的艺术形象。3.语言、动作等描写手法。通过描写语言、动作、神态等来刻画人物的形象。4.细微环节刻画。塑造人物形象大多着力于人物的语言、行动等细微环节的描写。如《邶风·静女》中“爱而不见”这一生活细微环节表现了姑娘的天真、活泼和淘气,“贻我彤管”则表现了姑娘对爱情的真挚和执着。5.烘托渲染。杜甫《登高》中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用落叶纷纷来渲染一种清冷肃杀的悲秋气氛,从而衬托诗人穷困潦倒、飘泊无依的形象。6.对比衬托。如《氓》中,女主子公婚前婚后的不同看法形成显明的对比,男主子公婚前忠厚与婚后变心也形成对比。通过对比,刻画了女主子公的和善刚毅,反衬出男主子公的无情。7.侧面描写形象。最闻名的就是《陌上桑》中通过侧面描写众人看到罗敷后的反应,写出罗敷惊人的美。8.借多种感觉综合描写形象。如柳宗元的《渔翁》:“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诗的其次句,写渔翁清早从清清的湘江汲起水来又点燃起江边的竹子,其中就包孕了手漾在绿水中的触觉、视觉意象和人处在烟火中的嗅觉、视觉形象。9.交代背景,刻画形象。如《书愤》中的“早岁那知世事艰”,就交代出了当时的政治背景,很好地衬托了主子公的形象。10.直抒胸臆,刻画形象。通过抒情主子公直抒胸臆,展示自己的形象。比如李白《行路难》就是。<典型例题>(2024·全国卷Ⅱ)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丹青引赠曹将军霸①(节选)杜甫先帝天马玉花骢②,画工如山貌不同。是日牵来赤墀下③,迥立阊阖生长风④。诏谓将军拂绢素,意匠惨淡经营中。斯须九重真龙出⑤,一洗万古凡马空。[注]①曹将军霸:即曹霸,唐代闻名画家,官至左武卫将军。②玉花骢:唐玄宗御马名。③赤墀:宫殿前的红色台阶。④阊阖:传闻中的天门,这里指宫门。⑤斯须:一会儿。(1)为了突出曹霸的超群画技,诗人作了哪些铺垫?请简要分析。答:剖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结构技巧的实力。首先,考生对全诗进行整体理解把握,精确翻译诗歌语言,然后思索“作了哪些铺垫”。如“画工如山貌不同”写多少画家画唐玄宗的御马玉花骢,都与原貌不同,不能做到与其神似。用“生长风”形容玉花骢的奇妙雄俊。答案①画工如山貌不同:写曹霸要画的马已有众多画工画过,但画得都不成功。强调此马的雄俊非凡手可得,造成此马难画的印象;②迥立阊阖生长风:写真马昂头站立,给人万里生风之感,进一步点出画家要捕获住此马飞动的神采尤其不易。(2)如何理解曹霸画的马“一洗万古凡马空”?曹霸是怎样做到的?请简要分析。答:剖析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分析诗人观点的实力。第一问,“一洗万古凡马空”可翻译为“一下比得万代凡马皆成了平凡”,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