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供应与配电作业指导书_第1页
电力供应与配电作业指导书_第2页
电力供应与配电作业指导书_第3页
电力供应与配电作业指导书_第4页
电力供应与配电作业指导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电力供应与配电作业指导书TOC\o"1-2"\h\u8565第一章电力供应概述 4282281.1电力供应基本概念 4296051.1.1电力供应的定义 4279111.1.2电力供应的特点 4157461.1.3电力供应的指标 4191001.1.4电力系统的组成 4190431.1.5电力系统的分类 511709第二章电力供应设备 550701.1.6发电机组的分类与结构 5186051.1.7发电机组的运行与维护 5282981.1.8辅助设备 66351.1.9变压器的分类与结构 6320621.1.10变压器的运行与维护 6214061.1.11配套设施 6320531.1.12输电线路的分类与结构 7143961.1.13输电线路的运行与维护 7261001.1.14附属设备 728117第三章电力供应系统设计 8232361.1.15安全性原则 879851.1.16可靠性原则 895771.1.17经济性原则 8309061.1.18环保性原则 8275331.1.19灵活性原则 8124591.1.20前期调研 873551.1.21方案制定 8106861.1.22设计计算 8176151.1.23设备选型 8195161.1.24施工图设计 939121.1.25设计审查 9206371.1.26施工与验收 9271111.1.27电力系统结构设计 9205051.1.28设备选型 9270031.1.29短路电流计算 9212151.1.30保护配置 9270791.1.31电气设备布置 942911.1.32电力系统自动化 9271101.1.33节能措施 9165第四章电力供应施工与验收 10288351.1.34施工组织 10296711.1施工项目部的组建 10247211.2施工计划的制定 1098901.2.1施工管理 1086852.1施工安全管理 10129302.2施工质量管理 10308662.3施工成本管理 103602.3.1施工工艺 10201001.1基础设施施工 1016081.2电力线路施工 10163501.2.1施工操作 10301812.1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11233372.2施工过程中的操作 11179912.2.1验收标准 11249271.1工程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和规范标准。 11131011.2工程施工资料齐全、完整、真实。 11274421.3工程设备、材料、构配件等符合国家及行业标准。 11140241.3.1验收流程 11177352.1工程预验收 1185702.2工程正式验收 1190902.3验收报告及备案 114214第五章配电系统概述 112979第六章配电设备 12170082.3.1配电柜概述 1265842.3.2配电柜的选用与安装 137062.3.3配套设施 1354272.3.4电缆概述 13262782.3.5电缆的选用与敷设 13173192.3.6电缆附件 13137012.3.7开关设备 1437052.3.8保护装置 14236512.3.9开关设备与保护装置的选用与安装 1431495第七章配电系统设计 1435592.3.10安全性原则 14125602.3.11可靠性原则 14316532.3.12经济性原则 14269852.3.13环保性原则 15149772.3.14需求分析 15120952.3.15设计依据 15131602.3.16系统设计 15287852.3.17设备选型 15191342.3.18施工图设计 15322062.3.19审查与审批 15317802.3.20电源设计 15251512.3.21线路设计 16218952.3.22设备设计 16286962.3.23保护与控制 16214002.3.24节能与环保 167726第八章配电施工与验收 16294712.3.25施工组织 16231381.1施工前准备 1696701.2施工队伍组织 16260491.3施工现场管理 1636591.3.1施工管理 16118832.1施工进度管理 16182392.2施工质量管理 16322182.3安全管理 17206632.3.1施工工艺 17179881.1开挖沟槽 17257601.2模板制作与安装 17287171.3钢筋制安 17119251.4混凝土浇筑 17208341.4.1施工操作 1729092.1设备安装 172452.2线路敷设 1761302.3接地装置安装 17122212.3.1验收标准 17114931.1工程实体验收 177031.2功能性验收 1821561.2.1验收流程 18215422.1自检 18172502.2初验 1811242.3复验 18172592.4竣工验收 1813723第九章电力供应与配电系统运行维护 18289112.4.1目的与任务 18271922.4.2运行维护人员要求 1965882.4.3设备巡检 1985792.4.4设备维护 19199452.4.5故障处理 19106172.4.6应急措施 2012469第十章电力供应与配电安全管理 20227002.4.7安全理念 20177802.4.8安全制度 20143412.4.9安全措施 20165842.4.10处理 2091032.4.11组织领导 20268052.4.12部门职责 21252812.4.13岗位责任 2187922.4.14安全教育 21317022.4.15安全培训 21第一章电力供应概述1.1电力供应基本概念1.1.1电力供应的定义电力供应是指将电能从发电厂输送到用户的过程。它包括发电、输电、变电、配电和用电等多个环节,是现代工业和民生生活的重要基础。1.1.2电力供应的特点(1)连续性:电力供应要求连续、稳定,保证用户在任何时间都能获得电能。(2)可靠性:电力供应系统应具有高度的可靠性,以保证供电的稳定性。(3)经济性:电力供应应尽量降低成本,提高效益。(4)环保性:电力供应应充分考虑环保要求,减少对环境的影响。(5)安全性:电力供应过程中,要保证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1.1.3电力供应的指标(1)供电可靠性:指电力供应系统在规定时间内,能够满足用户用电需求的概率。(2)供电质量:指电力供应系统输出的电能品质,包括电压、频率、波形等。(3)供电效率:指电力供应过程中,电能的转换和传输效率。第二节电力系统组成及分类1.1.4电力系统的组成电力系统主要由发电设备、输电设备、变电设备、配电设备、用电设备以及相应的控制保护设备组成。(1)发电设备:包括各类发电机组、锅炉、汽轮机、水轮机等。(2)输电设备:包括输电线路、输电塔、输电电缆等。(3)变电设备:包括变压器、断路器、隔离开关、负荷开关等。(4)配电设备:包括配电线路、配电柜、配电箱等。(5)用电设备:包括各类电动机、照明设备、家用电器等。(6)控制保护设备:包括保护继电器、自动装置、监控系统等。1.1.5电力系统的分类(1)按电压等级分类:可分为低压电力系统、中压电力系统、高压电力系统和特高压电力系统。(2)按供电方式分类:可分为直流电力系统、交流电力系统和混合电力系统。(3)按功能分类:可分为发电系统、输电系统、变电系统、配电系统和用电系统。(4)按地理范围分类:可分为局域电力系统、区域电力系统和跨区域电力系统。第二章电力供应设备第一节发电机组及辅助设备1.1.6发电机组的分类与结构发电机组主要包括蒸汽轮机发电机组、水轮机发电机组、内燃机发电机组和燃气轮机发电机组等。各类发电机组在结构和工作原理上存在一定差异,但基本组成部分包括发动机、发电机、控制系统和辅助设备。(1)蒸汽轮机发电机组:主要由蒸汽轮机、发电机、凝汽器、给水泵、加热器等组成。(2)水轮机发电机组:主要由水轮机、发电机、调速器、励磁装置等组成。(3)内燃机发电机组:主要由内燃机、发电机、控制系统、冷却系统、润滑系统等组成。(4)燃气轮机发电机组:主要由燃气轮机、发电机、燃烧室、控制系统等组成。1.1.7发电机组的运行与维护发电机组的运行与维护是保证电力供应稳定的关键环节。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运行前的检查:检查发电机组各部件是否完好,连接是否牢固,控制系统是否正常。(2)启动与调试:按照操作规程启动发电机组,调整控制系统参数,保证发电机组稳定运行。(3)运行中的监控:实时监测发电机组运行参数,发觉异常及时处理。(4)维护保养:定期对发电机组进行保养,包括更换润滑油、检查紧固件、清洗散热器等。1.1.8辅助设备发电机组辅助设备主要包括控制系统、冷却系统、润滑系统、燃料供应系统等。(1)控制系统:负责发电机组启动、停止、运行参数调整等功能。(2)冷却系统:保证发电机组在运行过程中温度稳定,防止过热。(3)润滑系统:为发电机组运动部件提供润滑,降低磨损。(4)燃料供应系统:为发电机组提供燃料,保证正常运行。第二节变压器及其配套设施1.1.9变压器的分类与结构变压器是电力系统中重要的设备之一,主要分为升压变压器和降压变压器。按结构可分为油浸式变压器、干式变压器等。(1)升压变压器:将低电压升高到高电压,用于输电。(2)降压变压器:将高电压降低到低电压,用于配电。(3)油浸式变压器:以油为绝缘介质,具有较高的绝缘功能。(4)干式变压器:以空气为绝缘介质,具有良好的环保功能。1.1.10变压器的运行与维护变压器的运行与维护是保证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关键环节。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运行前的检查:检查变压器各部件是否完好,连接是否牢固,绝缘是否良好。(2)启动与调试:按照操作规程启动变压器,调整控制系统参数,保证变压器稳定运行。(3)运行中的监控:实时监测变压器运行参数,发觉异常及时处理。(4)维护保养:定期对变压器进行保养,包括检查绝缘、更换油、清洗散热器等。1.1.11配套设施变压器配套设施主要包括断路器、隔离开关、接地开关、电流互感器、电压互感器等。(1)断路器:用于切断或接通电路,保护变压器免受短路等故障影响。(2)隔离开关:用于隔离变压器,保证维修人员安全。(3)接地开关:用于将变压器与大地连接,防止绝缘故障。(4)电流互感器、电压互感器:用于测量变压器运行参数,为控制系统提供信号。第三节输电线路及附属设备1.1.12输电线路的分类与结构输电线路是电力系统中连接发电厂和变电站、变电站与变电站、变电站与配电线路的电力传输通道。根据电压等级可分为高压输电线路、超高压输电线路和特高压输电线路。(1)高压输电线路:电压等级为220kV及以下。(2)超高压输电线路:电压等级为330kV~750kV。(3)特高压输电线路:电压等级为1000kV及以上。输电线路主要由导线、杆塔、绝缘子、金具等组成。1.1.13输电线路的运行与维护输电线路的运行与维护是保证电力系统安全稳定传输的关键环节。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运行前的检查:检查输电线路各部件是否完好,连接是否牢固,绝缘是否良好。(2)运行中的监控:实时监测输电线路运行参数,发觉异常及时处理。(3)维护保养:定期对输电线路进行保养,包括检查绝缘子、更换导线、修剪树木等。1.1.14附属设备输电线路附属设备主要包括避雷线、接地装置、线路保护装置等。(1)避雷线:用于防止雷击输电线路,保护线路安全。(2)接地装置:用于将输电线路与大地连接,降低雷击影响。(3)线路保护装置:用于检测输电线路故障,及时切断故障电路,保护线路安全。第三章电力供应系统设计第一节电力系统设计原则1.1.15安全性原则在电力系统设计中,安全性是首要考虑的原则。设计应保证电力系统在正常运行和故障情况下,均能保证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防止电力系统的发生。1.1.16可靠性原则电力系统的可靠性是电力供应的关键。设计过程中,应充分考虑电力系统的稳定性、连续性和可恢复性,保证电力系统在遇到故障时能够快速恢复供电。1.1.17经济性原则在满足安全、可靠的前提下,电力系统设计应注重经济性。合理选择设备、优化设计,降低投资成本,提高电力系统的经济效益。1.1.18环保性原则电力系统设计应遵循环保原则,充分考虑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选用环保型设备,降低电力系统对环境的影响。1.1.19灵活性原则电力系统设计应具备一定的灵活性,以适应未来电力系统发展的需要。在设计中,应充分考虑电力系统的扩展性和升级改造能力。第二节电力系统设计流程1.1.20前期调研对电力系统的需求、现场条件、设备选型等进行详细调研,为电力系统设计提供基础数据。1.1.21方案制定根据前期调研结果,制定电力系统设计方案,包括系统结构、设备选型、参数配置等。1.1.22设计计算根据设计方案,进行电力系统的设计计算,包括短路电流计算、稳定计算、负荷计算等。1.1.23设备选型根据设计计算结果,选择合适的电力设备,保证设备满足系统设计要求。1.1.24施工图设计根据设备选型和设计计算结果,绘制电力系统的施工图,包括电气设备布置图、线路图等。1.1.25设计审查对电力系统设计方案进行审查,保证设计符合相关规范和标准。1.1.26施工与验收根据设计图纸进行电力系统的施工,完成后进行验收,保证电力系统满足设计要求。第三节电力系统设计要点1.1.27电力系统结构设计根据电力系统的规模、负荷特性和现场条件,合理选择电力系统的结构,保证系统运行稳定、可靠。1.1.28设备选型根据电力系统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设备,包括变压器、断路器、电缆等,保证设备功能满足系统需求。1.1.29短路电流计算对电力系统进行短路电流计算,确定设备参数和系统保护配置,保障电力系统安全运行。1.1.30保护配置根据电力系统设计要求,合理配置保护装置,保证电力系统在发生故障时能够及时切除故障,防止扩大。1.1.31电气设备布置合理布置电气设备,考虑设备的安装、维护、检修等因素,保证电力系统运行安全、可靠。1.1.32电力系统自动化采用先进的自动化技术,实现电力系统的远程监控、自动控制等功能,提高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和可靠性。1.1.33节能措施在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节能措施,降低电力系统的运行成本,提高能源利用率。第四章电力供应施工与验收第一节施工组织与管理1.1.34施工组织1.1施工项目部的组建施工项目部应按照电力供应工程的特点和要求,合理配置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施工队伍,明确各岗位职责,保证施工过程的顺利进行。1.2施工计划的制定施工计划应包括工程进度计划、人力资源计划、材料设备供应计划、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等,保证施工过程有序、高效。1.2.1施工管理2.1施工安全管理施工安全管理应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严格执行国家及行业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保证施工安全。2.2施工质量管理施工质量管理应遵循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严格控制施工过程,保证施工质量符合设计要求和规范标准。2.3施工成本管理施工成本管理应遵循成本控制原则,合理控制成本支出,保证项目经济效益。第二节施工工艺与操作2.3.1施工工艺1.1基础设施施工基础设施施工包括土建、桩基、设备安装等,应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和规范要求进行。1.2电力线路施工电力线路施工包括电缆敷设、塔架组立、绝缘子安装等,应遵循相关规范和标准,保证线路安全可靠。1.2.1施工操作2.1施工前的准备工作施工前应做好现场踏勘、技术交底、施工方案制定等准备工作,保证施工顺利进行。2.2施工过程中的操作施工过程中,操作人员应严格按照施工方案和操作规程进行,保证施工质量。第三节工程验收标准与流程2.2.1验收标准1.1工程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和规范标准。1.2工程施工资料齐全、完整、真实。1.3工程设备、材料、构配件等符合国家及行业标准。1.3.1验收流程2.1工程预验收工程预验收应在施工完成后进行,由施工项目部组织相关人员进行。2.2工程正式验收工程正式验收应由项目业主组织,相关部门参与,按照验收标准对工程进行全面检查。2.3验收报告及备案验收合格后,应编写验收报告,并将相关资料报备相关部门。验收报告应包括工程概况、验收情况、验收结论等内容。第五章配电系统概述第一节配电系统基本概念配电系统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功能是接收上级输电系统的电能,通过配电网进行合理分配和传输,最终供应至各类用户。配电系统涉及范围广泛,包括中压配电网、低压配电网、配电线路、配电设备等。配电系统的运行状态直接影响着电力供应的稳定性和质量。配电系统的基本概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配电电压:配电系统中,电能传输的电压等级。我国常用的配电电压等级有10kV、35kV、110kV等。(2)配电线路:配电系统中,连接电源和负荷的线路。配电线路包括架空线路和电缆线路两种形式。(3)配电设备:配电系统中,用于分配、控制、保护电能的设备。主要包括配电变压器、配电柜、断路器、负荷开关、隔离开关等。(4)配电自动化:通过计算机、通信、自动控制等技术,实现配电系统的实时监控、自动控制和故障处理,提高配电系统的运行效率和可靠性。第二节配电系统组成及分类配电系统由以下几部分组成:(1)电源:配电系统的电源主要来自上级输电系统,包括变电站和发电厂。(2)配电线路:配电线路是连接电源和负荷的通道,包括架空线路和电缆线路。(3)配电设备:配电设备用于分配、控制、保护电能,包括配电变压器、配电柜、断路器、负荷开关、隔离开关等。(4)用户:配电系统的用户包括各类企事业单位、居民家庭等。配电系统根据电压等级和用途可分为以下几类:(1)中压配电网:电压等级在10kV至35kV之间的配电网,主要承担中压供电任务。(2)低压配电网:电压等级在220V至380V之间的配电网,主要承担低压供电任务。(3)特种配电网:电压等级在110kV及以上,用于特殊场合的配电网,如大型工厂、矿井等。(4)城市配电网:城市范围内的配电网,包括高压配电网和低压配电网。(5)农村配电网:农村地区的配电网,主要承担农村供电任务。(6)工业配电网:为工业用户提供电能的配电网,电压等级较高,供电可靠性要求较高。(7)居民配电网:为居民用户提供电能的配电网,电压等级较低,供电可靠性要求相对较高。第六章配电设备第一节配电柜及其配套设施2.3.1配电柜概述配电柜是电力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主要用于分配和控制电能。它通常包括开关设备、保护装置、测量仪表、控制设备等。配电柜根据其用途和安装方式,可分为低压配电柜、高压配电柜和组合式配电柜等。2.3.2配电柜的选用与安装(1)选用原则:根据电力系统的设计要求、负荷特性、现场条件等因素,合理选用配电柜的型号和规格。(2)安装要求:配电柜的安装应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和规范进行,保证安全、可靠、美观。2.3.3配套设施(1)配电柜配套设施包括电缆支架、接地装置、照明设备、通风设备等。(2)电缆支架:用于固定和支撑电缆,保证电缆安全、整齐地敷设。(3)接地装置:用于降低配电柜及其配套设施的接地电阻,提高安全功能。(4)照明设备:为操作人员提供良好的照明条件,保证配电柜的正常运行。(5)通风设备:用于降低配电柜内部温度,防止设备过热。第二节电缆及其附件2.3.4电缆概述电缆是电力系统中传输电能的主要载体,具有结构简单、敷设方便、可靠性高等特点。电缆按电压等级可分为低压电缆、中压电缆和高压电缆等。2.3.5电缆的选用与敷设(1)选用原则:根据电力系统的设计要求、敷设环境、负荷特性等因素,合理选用电缆的型号和规格。(2)敷设要求:电缆的敷设应遵循安全、经济、美观的原则,保证电缆在运行过程中不受损害。2.3.6电缆附件(1)电缆附件包括电缆终端头、电缆接头、电缆保护管、电缆支架等。(2)电缆终端头:用于连接电缆与设备,实现电缆的连接和绝缘。(3)电缆接头:用于连接两根电缆,实现电缆的连续传输。(4)电缆保护管:用于保护电缆,防止电缆受到机械损伤和腐蚀。(5)电缆支架:用于固定和支撑电缆,保证电缆安全、整齐地敷设。第三节开关设备与保护装置2.3.7开关设备(1)开关设备包括断路器、隔离开关、负荷开关、接触器等。(2)断路器:用于在短路或过负荷情况下自动切断电路,保护电力系统。(3)隔离开关:用于隔离电路,实现安全操作。(4)负荷开关:用于控制电路的通断,实现负载的切换。(5)接触器:用于控制电路的通断,实现电路的控制。2.3.8保护装置(1)保护装置包括熔断器、继电器、避雷器等。(2)熔断器:用于在电路中发生过负荷或短路时自动切断电路,保护电力系统。(3)继电器:用于自动检测电路的故障,发出信号,实现保护功能。(4)避雷器:用于保护电力系统免受雷电侵害,降低设备损坏风险。2.3.9开关设备与保护装置的选用与安装(1)选用原则:根据电力系统的设计要求、负荷特性、现场条件等因素,合理选用开关设备与保护装置的型号和规格。(2)安装要求:开关设备与保护装置的安装应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和规范进行,保证安全、可靠、美观。第七章配电系统设计第一节配电系统设计原则配电系统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以保证系统安全、可靠、经济、环保:2.3.10安全性原则(1)配电系统设计应满足国家及行业相关安全标准,保证人身和设备安全。(2)设计应考虑系统在各种运行工况下的安全性,包括短路、过电压、接地故障等。2.3.11可靠性原则(1)配电系统设计应保证电力供应的连续性和稳定性,降低系统故障率。(2)设计应考虑设备的冗余配置,提高系统可靠性。2.3.12经济性原则(1)配电系统设计应充分考虑投资成本和运行维护成本,实现经济合理。(2)设计应采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降低能耗,提高系统效率。2.3.13环保性原则(1)配电系统设计应考虑环保要求,降低对环境的影响。(2)设计应采用环保型设备,减少废弃物排放。第二节配电系统设计流程配电系统设计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2.3.14需求分析(1)收集项目背景资料,明确配电系统设计目标。(2)分析项目用电负荷特性,确定配电系统规模。2.3.15设计依据(1)参照国家及行业相关标准,制定配电系统设计规范。(2)收集设计所需的基础资料,包括地形、地质、气象等。2.3.16系统设计(1)确定配电系统结构,包括电源、线路、设备等。(2)设计配电系统主要参数,如电压、电流、容量等。2.3.17设备选型(1)根据系统设计参数,选择合适的设备。(2)考虑设备的技术功能、安全功能、经济功能等因素。2.3.18施工图设计(1)绘制配电系统施工图,包括平面图、剖面图等。(2)编制施工说明书,明确施工要求。2.3.19审查与审批(1)对设计文件进行审查,保证设计符合相关标准。(2)提交审批,获得项目批准。第三节配电系统设计要点2.3.20电源设计(1)保证电源质量,满足系统运行需求。(2)合理选择电源类型,如交流电源、直流电源等。2.3.21线路设计(1)确定线路走向,考虑地形、地质等因素。(2)合理选择线路材料,降低损耗。2.3.22设备设计(1)选择合适的设备类型,满足系统运行需求。(2)考虑设备安装、检修、维护等因素。2.3.23保护与控制(1)设计配电系统保护装置,保证系统安全运行。(2)设计配电系统控制策略,提高系统运行效率。2.3.24节能与环保(1)采用节能型设备,降低系统运行能耗。(2)设计环保型配电系统,减少废弃物排放。第八章配电施工与验收第一节施工组织与管理2.3.25施工组织1.1施工前准备在配电施工前,应充分了解施工图纸、施工方案及施工标准,明确施工任务、工程量、施工期限等要求,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1.2施工队伍组织根据工程规模和施工任务,合理配置施工队伍,明确各岗位职责,保证施工人员具备相应的技能和资质。1.3施工现场管理建立健全施工现场管理制度,保证施工现场的安全、环保、文明施工,对施工现场进行合理布局,提高施工效率。1.3.1施工管理2.1施工进度管理按照施工计划,合理分配施工任务,保证施工进度符合工程要求。对施工进度进行实时监控,及时调整施工计划。2.2施工质量管理严格按照施工标准进行施工,对施工过程进行质量控制,保证配电工程质量符合国家标准。2.3安全管理加强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提高施工人员安全意识,预防安全的发生。第二节施工工艺与操作2.3.1施工工艺1.1开挖沟槽根据设计要求,采用人工或机械开挖沟槽,保证沟槽尺寸、深度、坡度等符合要求。1.2模板制作与安装根据施工图纸,制作并安装模板,保证模板尺寸、形状、强度等符合要求。1.3钢筋制安按照施工图纸,制作并安装钢筋,保证钢筋规格、数量、焊接质量等符合要求。1.4混凝土浇筑采用泵送或人工浇筑混凝土,保证混凝土强度、浇筑质量等符合要求。1.4.1施工操作2.1设备安装按照施工图纸,安装配电设备,保证设备安装位置、方向、高度等符合要求。2.2线路敷设根据设计要求,敷设电缆、导线等,保证线路敷设规范、美观、安全。2.3接地装置安装按照施工图纸,安装接地装置,保证接地电阻符合国家标准。第三节工程验收标准与流程2.3.1验收标准1.1工程实体验收配电工程实体应满足以下要求:(1)设备安装牢固、美观;(2)线路敷设规范、美观;(3)接地装置符合国家标准;(4)施工工艺符合施工标准。1.2功能性验收配电工程应满足以下要求:(1)设备运行正常;(2)线路连接正确;(3)保护装置可靠;(4)接地系统有效。1.2.1验收流程2.1自检施工完成后,施工队伍应进行自检,保证工程质量符合验收标准。2.2初验工程监理单位对施工队伍提交的自检报告进行审查,对工程进行初验。2.3复验初验合格后,工程监理单位组织相关单位进行复验,对工程质量进行综合评价。2.4竣工验收复验合格后,工程监理单位组织竣工验收,对工程进行全面验收,出具验收报告。第九章电力供应与配电系统运行维护第一节运行维护基本要求2.4.1目的与任务电力供应与配电系统的运行维护工作,旨在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高效运行,提高供电质量,降低运行成本,满足用户需求。运行维护基本要求如下:(1)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行业标准及企业规章制度;(2)强化运行维护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安全意识;(3)实施定期检查、维修,保证设备处于良好工作状态;(4)建立健全运行维护档案,记录设备运行情况及维修保养信息;(5)制定应急预案,保证电力系统在紧急情况下的安全运行。2.4.2运行维护人员要求运行维护人员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1)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2)持有有效的电工操作证;(3)具备较强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4)掌握电力系统运行维护的基本原理和方法;(5)熟悉电力设备的工作原理和操作规程。第二节设备巡检与维护2.4.3设备巡检设备巡检是保证电力供应与配电系统安全运行的重要环节。巡检工作应按照以下要求进行:(1)制定巡检计划,明确巡检周期、巡检项目和巡检标准;(2)按照巡检计划对设备进行检查,发觉问题及时处理;(3)对关键设备进行重点巡检,保证其安全运行;(4)做好巡检记录,及时反馈设备运行状况;(5)对巡检中发觉的问题进行跟踪管理,保证问题得到及时解决。2.4.4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