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课时作业27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1页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课时作业27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2页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课时作业27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3页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课时作业27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1-课时作业27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究中曲折发展一、选择题1.中国共产党在某次会议上宣布:我国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冲突已经基本上解决,国内的主要冲突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快速发展的须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意人民须要的状况之间的冲突。据此可知,该会议指的是()A.中共七大B.中共八大C.中共九大D.中共十大解析:由材料中对中国社会主要冲突的正确分析可知,这次会议应是1956年召开的中共八大,故B项正确。答案:B2.20世纪50年头中后期到60年头中期,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特征是()A.国民经济的曲折发展B.国民经济的复原与发展C.国民经济停滞D.国民经济高速增长解析:1957~1965年是我国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进行探究的时期,是在探究中前进,有失误,也有成果,A项正确;B项是在1949~1952年底,C项是在“文革”期间,D项是在1978年之后,B、C、D三项与题干时间不符,解除。答案:A3.下图是某一时期经济建设的宣扬画,上面有“社社亩产万斤粮”“人人共庆丰收年”等标语。它反映了当时()A.农业生产的真实状况B.不切实际的浮夸之风C.农业科技的巨大进步D.经济建设的重大成就解析:“社社亩产万斤粮”这种状况是不行能存在的,是违反客观实际的,因此这一时期应是“大跃进”时期,浮夸风现象严峻,B项正确;亩产万斤在当时根本做不到,A项错误;这是严峻与事实不符的,不行能是科技进步造成的,C项错误;D项没有理解此时期的真实状况是“浮夸风”,解除。答案:B4.有人这样描述他们当时的结婚证:除了双方姓名、年龄外,正中心是毛主席像,下面写有“大海航行靠舵手”几个大字。这体现出()A.婚姻受阶级斗争的影响B.国家政治确定婚姻C.意识形态制约人们的生活D.个人崇拜已影响人们的生活解析:材料无法体现婚姻受阶级斗争的影响,故A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国家政治确定婚姻,故B项错误;材料信息不能说明意识形态制约人们的生活,故C项错误;据材料“正中心是毛主席像,下面写有‘大海航行靠舵手’”可知个人崇拜已影响人们的生活,故D项正确。答案:D5.中国在1965~1976年间出现了三次经济复苏回升,分别是在1965年、1973年、1975年。其出现的共同缘由是()A.订正“左”的错误B.坚持八大路途C.“大跃进”的推动D.贯彻“八字”方针解析:1959~1961年,出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峻的经济困难,中心起先订正农村工作中“左”的错误,1960年,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溢、提高”方针。到1965年,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国民经济受到严峻影响。1971年周恩来调整国民经济,到1973年国民经济出现复苏局面。1975年邓小平提出全面整顿的思想,使国民经济快速回升。这三次经济复苏回升都是因为订正“左”的错误。故选A项。答案:A6.1971年10月25日,美国驻联合国代表布什说:“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反西方国家在美国威信动摇时第一次击败了美国。”布什这段话所针对的历史事务是()A.中美关系起先正常化B.中国复原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C.中日邦交正常化D.美国在《日内瓦协议》上签字解析:材料“1971年10月25日”“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并结合所学学问可知,这指的是1971年中国复原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故B项正确;A、C两项是1972年;D项是1954年。答案:B7.毛泽东说:“两霸,我们总要争取一霸,不能两面作战。”周恩来说:“这一突破使世界上的国家都情愿跟我们来往了……收获就在这里。”两人话题的核心是指()A.中苏建立同盟关系B.中国重返联合国C.中美关系缓和D.中日邦交正常化解析:依据“这一突破使世界上的国家都情愿跟我们来往了”可以推断应指资本主义国家,故A项错误;依据“两霸,我们总要争取一霸”可见其突出与大国的关系,故B项错误;依据“两霸,我们总要争取一霸,不能两面作战”,周恩来说“这一突破使世界上的国家都情愿跟我们来往了”可以推断主要得益于中美关系缓和,故C项正确;日本不是资本主义的头号霸主,故D项错误。答案:C二、非选择题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56年,我国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在生产资料私有制方面的社会主义改造。……我国的工业总产值(不包括手工业产值,下同),在五年安排的前三年共增加了177亿元,而1956年这一年就增加了139亿元。正是由于这种快速的发展,1956年的工业总产值达到了586亿元,超过了五年安排所要求的1957年的指标。从主要工业产品看,钢产量前三年共增加了150万吨,而1956年就增加了161万吨。……此外,如电力、煤炭、石油、化学肥料、水泥等重工业产品,1956年的产量比前三年的年产量都有较多的增加。喷气式飞机、载重汽车、大型发电设备和单轴自动车床等重要新产品也都是在这一年制造胜利的。——《1957年政府工作报告》(周恩来)材料二农村人民公社化的实现,为生产力的更大发绽开拓了广袤的道路,使我们在1958年和1959年取得了农业生产的连续“大跃进”,粮食两年增长46%,棉花两年增长47%。……充分发挥农村人民公社这种社会组织形式的优越性,动员全国农夫和全国人民从各方面进行坚持不懈的斗争,我们就完全有可能接着保持农业生产和建设的跃进速度,也就完全有可能提早两年或者三年实现原定在十二年内实现的农业发展纲要。——《1960年政府工作报告》(谭震林)(1)依据材料一,归纳这一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特点。(2)材料二所制定的目标是否达到?缘由何在?(3)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经济工作基本原则的相识。解析:第(1)问,考查“一五”安排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分析依据:“1956年,我国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在生产资料私有制方面的社会主义改造”、五年安排、“喷气式飞机、载重汽车、大型发电设备和单轴自动车床等重要新产品也都是在这一年制造胜利的。”第(2)问,考查人民公社、“大跃进”等学问点,题干反映了《196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早两年或者三年实现原定在十二年内实现的农业发展纲要的目标,明显这是不行能的,其缘由则应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分析,以及“左”的影响和自然灾难,恶劣的国际环境,特殊是中苏关系恶化。第(3)问,材料一反映的是我国经济建设中正确的探究,而材料二则是错误的探究,从正反两个方面来分析和吸取阅历教训,从国情动身,实事求是,经济建设就取得硕果,而过于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违反客观规律,未能处理好农、轻、重的关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