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第2课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课后课时作业人民版必修2_第1页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第2课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课后课时作业人民版必修2_第2页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第2课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课后课时作业人民版必修2_第3页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第2课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课后课时作业人民版必修2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1-第2课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时间:30分钟一、选择题1.1928年,苏联依据国家安排在乌拉尔地区建设两个钾矿矿井,一个由苏联自主建设,另一个由德国公司负责。这反映出苏联在工业化初期()A.缺少基本的技术基础B.突破了安排经济指令的制约C.依靠外资建设重工业D.采纳新经济政策的某些做法答案D解析苏联在工业化初期具有肯定的技术基础,没有突破安排经济指令的制约,A、B两项说法不符合史实,解除;C项说法夸大了材料中的内容,解除;新经济政策允许外国资本家经营部分国有企业,符合材料中“另一个由德国公司负责”,选D项。2.1929年10月美国纽约华尔街股市急跌,引发严峻的经济危机,但苏联得以避开经济危机的波及,主要缘由是()A.工商业基础落后 B.实行无产阶级专政C.实施“中立法案” D.实施安排经济政策答案D解析工商业基础落后能够在肯定程度上减轻经济危机带来的创伤,但这不是主要的方面,A项错误;无产阶级专政与是否受到经济危机的波及并无必定联系,B项错误;实施“中立法案”是苏联国家在外交层面的表现,C项错误;斯大林执政时期苏联渐渐走上高度集中的安排经济发展道路,政府对生产、资源安排以及产品消费事先进行安排,这能够有效的避开生产的盲目性,故D项正确。3.1931年,斯大林说:“我们比先进国家落后了50~100年,我们应当在10年内跑完这段距离。”这一思想()A.完全符合当时的苏联国情B.推动了苏联经济模式的形成C.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一样D.持续了新经济政策的精神答案B解析提炼材料关键信息可知,斯大林认为苏联应当在10年内完成工业化,再结合1931年苏联经济建设的相关史实予以推断:这一思想急于求成,超越了苏联的国情,但推动了1936年苏联经济模式的形成。故B项符合题意;其他三项均表述错误。4.下图反映的是某一时期各国工业总产值占世界工业总产值比例的状况。据图中数据推断,当时苏联正处于()A.新经济政策实施时期B.“一五”安排实行时期C.“二五”安排完成时期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时期答案C解析从题目所给图例中可以看出苏联的工业总产值已经居于世界其次,仅次于美国。新经济政策实施虽然取得不错的效果,但苏联远没有超越欧洲传统工业强国,故A项错误;“一五”安排虽然也取得不错的效果,但也只是打下了坚实的工业基础,还未能超越传统工业强国,B项错误;“二五”安排取得巨大成果,使苏联最终成为欧洲第一、世界其次的工业强国,故C项正确;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后期,苏联经济几乎崩溃,D项错误。5.斯大林认为:“富农是吸血者、蜘蛛和恶魔,是最残忍、最粗暴、最野蛮的剥削者”,“是苏维埃的敌人”。为此,苏联起先()A.实现工业化 B.完成农业全盘集体化C.歼灭富农阶级 D.确立苏联模式答案C解析从题干材料中的“剥削者”“敌人”可知,斯大林将与富农阶级的冲突视为敌我冲突,为此苏联起先了歼灭富农阶级的斗争。故C项正确。6.“国家半无偿或近乎无偿地占有集体农庄的大量农产品,方法是通过不等价的交换,带有课税性质。”苏联这一做法的目的是()A.保证国内斗争的成功 B.为国家工业化积累资金C.促进国民经济的复原 D.调动农夫的生产主动性答案B解析从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半无偿或近乎无偿地占有集体农庄的大量农产品”可推断是苏联模式,其为解决社会主义工业化所需资金而实行掠夺农业的政策,故B项正确;A项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项是新经济政策,解除;该做法挫伤了农夫的生产主动性,解除D项。7.以下是苏联时期的政治笑话,该笑话讽刺了苏联()eq\x(\a\al(“爸,您能给我把车钥匙吗?”,“好,别丢了,儿子,七年之后我们就会领到车!”))A.片面发展重工业B.忽视轻工业的生产C.安排经济体制的弊端D.农夫生产主动性不高答案C解析汽车工业属于重工业,而“七年之后我们就会领到车”,不能说片面发展重工业,A项错误;材料没有说到轻工业,B项解除;材料说的是工业,不是农业,D项错误;该笑话讽刺了安排经济体制下的消费品奇缺,故C项正确。8.有学者认为:苏联模式是一种不成熟的或不完善的社会主义模式,它是在社会主义国家处于帝国主义包围的这样一种国际环境中,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的这样一个国度里,无社会主义建设先例的条件下形成的。苏联模式不成熟或不完善,主要是因为其()A.基本上持续和发展了新经济政策B.是在特别的国际环境下形成的体制C.在安排经济体制下局部实行市场经济D.受特别的国情和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影响答案D解析由材料中“社会主义国家处于帝国主义包围的这样一种国际环境中”“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的这样一个国度里”可推断出D项正确;苏联模式中止了新经济政策,A项错误;B项表述不全面,没有涉及国内状况;C项表述错误,解除。二、非选择题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20世纪20年头初至30年头中期,资本主义各国进步人士,或者以朝觐式的拜谒,或者以记者式的评述,或者以文人式的寻味,奏响了一曲访苏交响曲。他们赞扬新生的苏联是“一块让人类再次得救的新大陆”,“代表着人类精神的新方向”。但也有一些西方进步人士对苏联国内政策进行了坦率的指责。1935年访问苏联的法国作家罗曼·罗兰写道:苏联显示了“无比高涨的管理生命力和青春活力,正在为全人类更美妙更绚丽的将来而工作”。另一方面苏联“正在不人道地形成贱民阶级,……青年人不行能自由地将自己的智力成就和思想与他们的西方挚友相比较,真担忧有朝一日突然发生社会动荡”。——摘编自《苏联这面镜子》材料二“我们必需考虑积累的界限问题,投资的最大界限问题,在这里我们弦绷得太紧了,把它绷得太紧,使商品荒更加尖锐化,已经不行了……”从供求关系平衡角度作详尽的分析,这自然不是“表面的缺点,不是形式上的疏忽,而是一个深刻内在的错误”。——布哈林《一个经济学家的札记》(1928年)(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学问,分析20世纪20年头初至30年头中期西方进步人士赞扬苏联的主要缘由。(2)材料一、二指责了苏联社会中的哪些不健康现象?这些现象反映了苏联工业化中存在什么严峻问题?答案(1)主要缘由:①十月革命成功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使西方进步人士看到人类解放的希望;②十月革命后的苏联支持西方各国人民的正义斗争,赢得西方各国进步人士的好感;③苏联工业化取得辉煌成就,赢得西方各国进步人士的敬佩;④20世纪30年头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严峻的经济政治危机,法西斯势力猖獗,西方各国进步人士对资本主义制度更加悲观。(2)不健康现象:①出现新的贫困群体——农夫;②社会上缺乏自由氛围;③用于建设的投资过大;④商品供应惊慌,供求关系失衡。严峻问题:①经济发展不平衡,严峻忽视农业生产,损害了农夫的利益;②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在肯定程度上压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