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J41T 171-2017 建筑垃圾清运车辆技术要求_第1页
DBJ41T 171-2017 建筑垃圾清运车辆技术要求_第2页
DBJ41T 171-2017 建筑垃圾清运车辆技术要求_第3页
DBJ41T 171-2017 建筑垃圾清运车辆技术要求_第4页
DBJ41T 171-2017 建筑垃圾清运车辆技术要求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南省工程建设标准TechnicalRequirementsforTranspor2017-06-19发布2017-08-01实施建筑垃圾清运车辆技术要求ofConstructionandDemolitio主编单位:河南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黄河水利出版社河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各省辖市、省直管县(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委),郑州航空港经为DBJ41/T171-2017,自2017年8月1日起在我省施行。河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2017年6月19日根据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城市建筑垃圾管理促进资源化利用的意见》(豫政〔2015〕39号)和河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印发<2016年度河南省第二批工程建设标准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豫建设标〔2016〕81号)的要求,河南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组织相关单位,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国内外有关标准,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编制了本标准。本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基本规定,外观标本标准在执行过程中,请各相关单位注意总结经验,积累资料,随时将有关意见和建议反馈给河南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郑州市金水区丰乐路4号,邮编:450053),以供今后修订时参考。主编单位:河南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参编单位:河南省建筑工程质量检验测试中心站有限公司郑州市工程质量监督站开封市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站郑州市市政工程总公司河南省郑州地质工程勘察院河南裕华建设安装工程有限公司安阳市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中心站主要审查人员:胡伦坚刘立新季三荣张利萍张维 2 3 4 55.1车厢规格 5 5 7 7 7 8 9 1.0.1为贯彻执行国家环境保护政策,规范建筑垃圾清运行为,促进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利用,为建筑垃圾清运车辆外观标识、车厢规格与密闭装置和监控系统的技术要求提供统一依据,制定本标1.0.2本标准适用于河南省行政区域内清运建筑垃圾的车辆外观标识、车厢规格与密闭装置和监控系统的技术要求。1.0.3建筑垃圾清运车辆,除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2.0.1建筑垃圾constructionanddemolitionwaste物和城市道路、公路施工等以及居民装饰装修房屋过程中所产生2.0.2建筑垃圾清运车辆transportvehicleofconstructionand专用于收集和运输建筑垃圾的车厢密闭式自卸汽车。2.0.3密闭装置sealingdevice由机械传动系统、独立液压系统和电气控制系统等组成,可对车厢进行密闭的装置。2.0.4车载卫星定位终端vehiclepositioningterminal由卫星定位、无线通信传输和车辆状态信息采集等模块组成,可提供道路清运车辆实时位置和状态等信息的装置。3.0.1建筑垃圾清运车辆应采用列入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内的产品,车辆的特征应与产品公告、出厂合格证相符。3.0.2建筑垃圾清运车辆应符合国家、行业相关的机动车安全技术标准要求。3.0.3建筑垃圾清运车辆应符合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标准要求。3.0.4建筑垃圾清运车辆应符合噪声控制标准要求。3.0.5建筑垃圾清运车辆应符合燃料消耗量限值标准要求。3.0.6建筑垃圾清运车辆应符合《自卸汽车通用技术条件》QC/T222的要求。采用黑体,字体颜色宜采用《漆膜颜色标准》GB/T3181规定的R03大红色,颜色编号为7.5R3.9/14.8,主要字体外廓尺寸宜为150mm×150mm,具体可参见附录A。6灯箱应固定牢固。1车身及车厢主体颜色宜采用蓝色或绿色。应不大于车身高度的10%,字体宜为黑体,采用颜色醒目。样式5.1.1新购置的建筑垃圾清运车辆应使用带顶盖及防撒漏装置效尺寸最大限值为长度5.6m、宽度2.3m、高度1.2m。5.2.2车厢主体不宜采用外表面易残留建筑垃圾的外露加强筋5.2.5改装车辆车厢顶部宜采用纵向开闭柔性结构篷布覆盖密压元件应符合相关国家标准要求。3密闭装置闭合状态时,距离车厢的间隙应不大于30mm。车厢密闭装置高度不应超过600mm。4密闭装置应开闭自如,平稳无冲击,开启或关闭时间应不大于35s。5密闭装置在-20~40℃,相对湿度≤95%(25℃时)环境条件下应能正常工作。6密闭装置应有良好的密封性,当承载车辆直线行驶、转弯、7密闭装置整体应美观、合理,篷布物理机械性能应符合《双面涂覆聚氯乙烯阻燃防水布和篷布》BB/TO037篷布物理性能中F类的有关规定。5.2.6新购车辆车厢顶部宜采用刚性密闭装置,且宜安装闭合限位传感器,并与车载终端连接,当车载终端接收到密闭装置闭合信6.1一般要求6.1.1建筑垃圾清运车辆应安装监控系统。监控系统由车载卫星定位系统和车载影像系统等组成,并应能接入城市建筑垃圾监管平台。6.1.2建筑垃圾清运车辆安装的卫星系统车载终端应符合《道路运输车辆卫星定位系统车载终端技术要求》JT/T794、《道路运输车辆卫星定位系统北斗兼容车载终端技术规范》的有关规定,行车记录仪应符合《汽车行驶记录仪》GB/T19056的有关规定。6.2主要功能6.2.1线路控制。监管中心可实时查询每台车辆的精确位置、运控制。6.2.2车辆超速报警。当车辆超过预设的速度时,可发出声光警告信号并将情况反馈至监管中心。6.2.3车辆应安装至少3路摄像头和行车记录仪,分别用于监控应具有红外夜视及防水功能:还应安装可显示监控视频输出的车载显示屏;视频监控系统应可存储及传输影像数据。7.0.1新购置及改装完成的建筑垃圾清运车辆在投入运行前应7.0.2用钢卷尺测量顶灯灯箱外廓尺寸;用目测法检测顶灯灯7.0.3车厢底部密封性能采用清水试验:在车辆水平静止状态第5.2.4条要求。7.0.4厢体尺寸参数的测量应按《汽车主要尺寸测量方法》7.0.6用秒表测量车厢密闭装置的完全开启时间和完全关闭时7.0.8篷布材料相关物理性能检验按《双面涂覆聚氯乙烯阻燃7.0.9实车操作,考察监管平台运行情况,应符合本标准第6章附录A图A.1顶灯示意图附录B车身外观样式示例某菜渣运某菜渣运豫XxXXXX本标准用词说明1为了便于在执行本标准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1)表示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可”。2条文中指明应按照其他有关标准执行的写法为“应符合……的规定”或“应按……执行”。引用标准目录3《汽车主要尺寸测量方法》GB/T126734《汽车行驶记录仪》GB/T190567《道路运输车辆卫星定位系统车载终端技术要求》JT/9《道路运输车辆卫星定位系统北斗兼容车载终端技术规范》交通运输部公告2013年第21号建筑垃圾清运车辆技术要求 4外观标识 5.1车厢规格 6监控系统 6.1一般要求 6.2主要功能 1.0.1目前建筑垃圾的主要处理方式是由清运公司集中运送至消纳场堆放或处置。在建筑垃圾运输过程中出现有非封闭式运输车超高装载、超速运输、随意倾倒、抛撒遗漏等现象。建筑垃圾在清运过程中存在的遗撒和粉尘、灰砂飞扬等问题进一步造成了大“多拉快跑”同样存在重大的安全隐患。因此,本标准参考了北建筑垃圾清运车辆新车或对现有车辆进行改装时,车辆外观标识、车厢规格与密闭装置、监控系统三方面的技术要求。2.0.4车载卫星定位系统主要包括北斗卫星定位系统及GPS定建筑垃圾清运车辆应符合公安部、交通运输部等管理部门对用技术条件等方面的要求,包括《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件》GB/T26774等标准。另外,新购置的车辆及原有车辆应列入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进行建筑垃圾清运车辆生产及对现有车辆改装的企业应获得相关部门的许可。4.0.1车辆顶灯可参考本标准要求自行设计,应做到区域内统长度(m)长度(m)宽度(m)宽度(m)高度(m)5.2.1对现有车辆进行改装时应注意不得破坏车辆原车厢结构,另外目前改装时采用的拱架结构其最高点不得超出原车厢高度5.2.2采用外露加强筋结构的车厢容易附着弃土类的建筑垃圾,的开闭时间在25~35s,本标准取了最大值。6.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