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考PAGE1试题江苏省2024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地理一、单项选择题:共22题,每题2分,共44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人工智能(AI)广泛应用于场景生成,下图为“AI棱米生成的喀斯特地貌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图中最能体现喀斯特地貌景观特征的是()A.山体格局 B.水系结构 C.农田分布 D.村落布局2.该景观处于()A.石芽为主的时期 B.石林为主的时期 C.峰林为主的时期 D.残丘为主的时期下图为“2024年某月1日地球昼夜状况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据图推断,该日是()A.2月1日 B.3月1日 C.4月1日 D.5月1日4.图示时刻,北京时间大约是()A.6:00 B.12:00 C.18:00 D.24:005.经过6小时,昼夜状况是()A B. C. D.干线是干气团与温度相近的湿气团交汇而形成的天气系统,其形成与特定下垫面有关,常引发强对流天气。下图为“河套地区某日千线位置移动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6.此次天气过程中,20时干线位置向西移动,主要是由于()A.气压降低 B.气温降低 C.风向转变 D.风速减小7.推测此次天气过程引发的对流,在夜晚将()A.稳定不变 B.不断增强 C.逐渐减弱 D.波动变化重庆奉节的小寨天坑是世界最大的喀斯特天坑,底部有堆积体和暗河。下图为“小寨天坑剖面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8.天坑底部堆积体总体上()A.沉积层理清晰 B.砾石大小混杂 C.颗粒形状规整 D.物质分选良好9.天坑底部生境独特,生态价值高,得益于()A.暗河交织 B.地形封闭 C.面积狭小 D.土壤肥沃巴尔喀什湖为中亚大型湖泊、风景宜人,湖泊以乌泽那拉尔水道为界,分为特征差异显著的东西两部分,沿湖中小城市发展各具特色。下图为“巴尔喀什湖周边城市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0.巴尔喀什湖沿湖城市大多分布于西部,主要取决于湖泊的()A.面积大小 B.形态特征 C.容量多少 D.水体性质11.奎甘市位于伊犁河入湖口,该地区农业发展特色是()A.畜牧业 B.园艺业 C.都市农业 D.灌溉农业12.当前沿湖城市宜鼓励发展的产业是()A.金属冶炼 B.生态旅游 C.船舶制造 D.盐湖化工始建于上世纪20年代的泛美公路干线总长26000km,但在巴拿马与哥伦比亚两国交界处的达连隘口段至今尚未连通。下图为“泛美公路达连隘口段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3.泛美公路建设初期,达连隘口段公路未修建的主要自然原因是()A.地震频繁,地质灾害多 B.隘口狭窄,可用土地少C.两侧临海,风暴影响大 D.雨林密布,地势起伏大14.达连隘口段公路至今尚未连通,除生态环境因素外,还受到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建设资金 B.工程技术 C.地缘政治 D.人口数量上世纪90年代以前.普洱景迈山古茶林广泛分布于海拔1000m以上的山地。2023年9月,“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下图为“景迈山土地利用结构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5.农业社会时期,景迈山的经济发展模式属于()A.生态经济 B.规模经济 C.集聚经济 D.轮作经济16.上世纪90年代,景迈山部分古茶林被改为现代茶园的主要原因是古树茶()A.种植成本高 B.生产加工难 C.运输难度大 D.市场需求小17.景迈山文化遗产保护面临的最大困难在于()A.生活方式传承 B.珍稀茶树保护 C.基础设施建设 D.人居环境改善“条田”是法国古代平均分配土地的结果,其目的是为了使每户得到质量大致相当的土地,并能够均衡使用公共资源。美国南部地区早期的法国移民也沿袭这一做法。下图为“美国南部密西西比河流域农业区遥感影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8.图示区域大部分地块呈条块状垂直于河道,这种布局主要考虑()A.耕作便利 B.节水灌溉 C.河道共享 D.农田管理19图中甲处地块平行于主河道,主要由于()A.河岸侵蚀 B.河道变迁 C.河床抬升 D.河谷加深城镇化主要表现为人口在城乡间的迁移,一般分为集中城市化、郊区化、逆城市化和再城市化4个阶段。下图为“城镇化阶段模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0.城镇化进入郊区化阶段时,郊区的人口()A.增长数量高于城市核心区 B.迁出规模大于城市核心区C主要来自于乡村人口迁入 D.大量向周边乡村地区迁移21.通过再城市化,可判断出()A.城市与乡村的人口数量基本相等 B.乡村人口的数量再次大规模减少C.城市核心区的人口数量恢复增加 D.城市的郊区人口规模进一步扩大22.经历4个阶段后,城镇化带来了()A.社会流动性不断增加 B.乡村生产生活单一化C地域景观多样性增加 D.区域文化逐渐差异化二、非选择题:共3题,共56分。2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莱斯岛位于卡特加特海峡,面积仅118km2。中世纪以来,该岛开采地下卤水煮盐。随着制盐业的发展,人们逐渐利用漂浮来的大量海草替代易朽易燃的木材,传统木屋慢慢演变为独具特色的海草房。材料二图1为“莱斯岛周围海域表层盐度分布及海草房景观图”,图2为“莱斯岛地下卤水形成与储存地质剖面示意图”。图1图2(1)分析莱斯岛所在海域海水盐度较北海低的主要原因。(2)描述莱斯岛地下卤水储存的地质条件。(3)解释莱斯岛地下卤水的形成过程。(4)结合莱斯岛制盐方式和海草特点.说明岛内民居由本屋演变为海草房的原因。2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江苏、安徽两省因区域内部差异,通常分为北、中、南三区域。下图为“江苏、安徽两省略图”。材料二为加强南北联系,安徽修建引江济淮工程,于2023年建成通水通航。材料三都市圈是以特大或大城市为中心,以一定距离为基本范围的城镇化空间形态。2019年,国家印发《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加快都市圈建设。(1)写出将安徽划分为北、中、南三区域参考的自然界线。(2)与安徽相比,从图示信息归纳江苏区域内部差异较小的主要条件。(3)从引江济淮三段工程的命名,分别解读“济巢”、“沟通”、“北送”所指的功能。(4)概述建设跨省的都市圈对江苏和安徽协同发展的作用。25.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人类活动形成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作用。近3000年以来,气候变化对我国北方地区的人类活动产生了深刻影响。第一个1000年时期,气候总体温暖湿润,人类活动促进了以东西向为主的民族交融。第二个1000年时期;气候多次发生暖湿、冷干交替,人类活动推动了以南北向为主的民族交融。第三个1000年时期,人类活动范围扩大,巩固壮大了中华民族。材料二下图为“我国北方地区民族交融的空间示意图”。(1)分析第一个1000年时期我国北方地区人类活动以东西向为主的地理条件。(2)结合主要农业生产方式,简述第二个1000年时期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空间变化的影响。(3)归纳南北交融带长期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4)遵从生态安全思想,列举南北交融带生态环境不受或少受破坏与威胁的措施。江苏省2024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地理一、单项选择题:共22题,每题2分,共44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人工智能(AI)广泛应用于场景生成,下图为“AI棱米生成的喀斯特地貌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图中最能体现喀斯特地貌景观特征的是()A.山体格局 B.水系结构 C.农田分布 D.村落布局2.该景观处于()A.石芽为主的时期 B.石林为主的时期 C.峰林为主的时期 D.残丘为主的时期【答案】1A2.D【解析】【1题详解】喀斯特地貌区奇峰林立,有峰丛、峰林、孤峰、残丘等,读图可知,图中较多孤峰和残丘分布,因此最能体现喀斯特地貌景观特征的是山体格局,A正确;景观图片的水系结构、农田分布和村落布局并无明显特殊之处,BCD错误。故选A。【2题详解】石芽指可溶性岩石表面沟壑状溶蚀部分和沟间突起部分;高大石芽常高达数十米,成为石林;峰林是喀斯特地貌中高耸林立的碳酸盐岩石峰群;残丘是指准平原上残留的孤立山丘。读图可知,图中有较大面积的平地,平地上有孤立的小山丘,因此该景观处于残丘为主的时期,D正确,ABC错误。故选D。【点睛】喀斯特地貌,又称岩溶地貌,是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大多为石灰岩)进行溶蚀作用等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下图为“2024年某月1日地球昼夜状况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据图推断,该日是()A.2月1日 B.3月1日 C.4月1日 D.5月1日4.图示时刻,北京时间大约是()A.6:00 B.12:00 C.18:00 D.24:005.经过6小时,昼夜状况是()A. B. C. D.【答案】3.D4.C5.A【解析】【3题详解】据图示信息可知图中的北极点附近以极昼为主,判断该日太阳直射点应在北半球,应为北半球的夏半年,2月1日和3月1日在北半球的冬半年,AB错误;4月1日与春分日3月21日前后相差11天左右,北极点附近应刚刚出现极昼现象,北极圈内极昼范围很小,与图示北极点附近昼夜分布图不符合,C错误;由春分日到夏至日大致三个月90天左右太阳直射点纬度位置向北移动了23.5°,从3月21日到5月1日大约40天,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大约向北移动了10°,也就是说5月1日这一天太阳直射点在10°N附近,对应北极圈内极昼的范围应是80°N-90°N之间,以图中的纽约纬度位置结合北美洲轮廓图可知此时图中晨昏线纬度最高点(极昼出现的最低纬度)的纬度位置约为80°N,D正确。故选D。【4题详解】据图示信息可知此时的纽约(74°W)位于晨线处附近,说明纽约正处于5月1日日出时刻,由于纽约在40°N,位于北半球夏半年的5月1日日出时刻应在6时之前。当北京时间6:00时,74°W地方时20:56,这是当地的上半夜,不会在日出时刻附近,A错误;当北京时间12:00时,74°W地方时2:56,纽约当地正值深夜,不会在日出时刻附近,B错误;当北京时间18:00时,74°W地方时4:56,应在日出时刻附近,C正确;当北京时间24:00时,74°W地方时10:56,纽约当地已经临近中午,D错误。故选C。【5题详解】据上题分析得知此时纽约地方时在4:56附近,经过6小时之后纽约地方时在10:56附近,纽约应该已经是完全白昼,A选项图符合,A正确;B图中纽约虽然在白天,但其位置十分接近其偏东侧的昏线,说明B图时纽约是在正午12时之后,不符合题意,B错误;CD两图中纽约在黑夜,不符合题意,CD错误。故选A。【点睛】极昼又称永昼或午夜太阳,是在地球的极圈范围内,一日之内太阳都在地平线以上的现象,即昼长等于24小时。由地球公转和黄赤交角而形成。干线是干气团与温度相近的湿气团交汇而形成的天气系统,其形成与特定下垫面有关,常引发强对流天气。下图为“河套地区某日千线位置移动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6.此次天气过程中,20时干线位置向西移动,主要是由于()A.气压降低 B.气温降低 C.风向转变 D.风速减小7.推测此次天气过程引发的对流,在夜晚将()A.稳定不变 B.不断增强 C.逐渐减弱 D.波动变化【答案】6.C7.C【解析】【分析】【6题详解】干线是干气团与温度相近的湿气团交汇形成的,其移动与气团的运动有关。气压降低一般不会直接导致干线位置向西移动,A错误;气温降低在短时间内通常不会使干线位置向西移动,B错误;风向转变,气流的运动方向改变,就可能带动干线位置的移动,如果风向由东向西吹,就会推动干线向西移动,C正确;风速减小通常不会使干线的位置有明显的向西移动,D错误;故选C。【7题详解】在夜晚,由于地面辐射冷却,近地面温度下降,大气稳定度增加,不利于对流的发展,所以对流通常会逐渐减弱。稳定不变不符合夜晚温度变化的情况,A错误;不断增强与夜晚温度降低的实际情况不符,B错误;逐渐减弱,符合夜晚温度降低导致对流减弱的规律,C正确;波动变化不太符合夜晚温度持续降低对对流的影响,D错误。故选C。【点睛】干线,原指美国来自墨西哥海湾的暖湿空气西进和来自西南沙漠地区的干热空气之间的地面边界,故而以露点温度梯度显著为标志。后来把不同地区形成露点锋的不同性质的气团的地面界线都认为是干线。在中国夏季暴雨过程中,由于南方的暖湿空气与北方的干冷空气相遇形成明显的湿度不连续带,在中尺度场上表现为露点锋,中国的露点锋与美国的干线相比有所不同,前者常引起降水天气,后者引起降水的同时,还常伴随较大的风暴或龙卷天气。重庆奉节的小寨天坑是世界最大的喀斯特天坑,底部有堆积体和暗河。下图为“小寨天坑剖面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8.天坑底部的堆积体总体上()A.沉积层理清晰 B.砾石大小混杂 C.颗粒形状规整 D.物质分选良好9.天坑底部生境独特,生态价值高,得益于()A.暗河交织 B.地形封闭 C.面积狭小 D.土壤肥沃【答案】8.B9.B【解析】【8题详解】天坑底部的堆积体是由多种物质在复杂的地质作用下堆积而成的。沉积层理清晰通常出现在较为稳定和有序的沉积环境中,而天坑底部的堆积体形成过程较为复杂和混乱,所以沉积层理不太可能清晰,A错误;由于堆积体的形成是多种物质在重力、水流等作用下混合堆积,所以砾石大小混杂是常见的现象,B正确;颗粒形状规整一般需要特定的沉积条件和过程,天坑底部的堆积体形成条件复杂,颗粒形状难以规整,C错误;物质分选良好通常出现在有规律的水流搬运和沉积环境中,天坑底部的堆积体形成环境复杂,物质分选通常不好,D错误;故选B。【9题详解】暗河交织虽然能提供一定的水源,但不是天坑底部生境独特和生态价值高的主要原因,A错误;地形封闭使得天坑底部与外界环境相对隔离,形成了独特的小气候和生态系统,外界干扰较少,有利于独特生态环境的形成和保护,生态价值高,B正确;面积狭小不利于生物多样性的发展和生态系统的稳定,不是生态价值高的原因,C错误;天坑底部的土壤通常并不肥沃,这不是其生态价值高的主要原因,D错误;故选B。【点睛】天坑是指具有巨大容积,陡峭而圈闭的岩壁,呈深陷的井状或者桶状轮廓。发育在厚度特别巨大、地下水位特别深的可溶性岩层中,从地下通往地面,平均宽度与深度均大于100米,底部与地下河相连接(或者有证据证明地下河道已迁移)的一种特大型喀斯特负地形。巴尔喀什湖为中亚大型湖泊、风景宜人,湖泊以乌泽那拉尔水道为界,分为特征差异显著的东西两部分,沿湖中小城市发展各具特色。下图为“巴尔喀什湖周边城市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0.巴尔喀什湖沿湖城市大多分布于西部,主要取决于湖泊的()A.面积大小 B.形态特征 C.容量多少 D.水体性质11.奎甘市位于伊犁河入湖口,该地区农业发展特色是()A.畜牧业 B.园艺业 C.都市农业 D.灌溉农业12.当前沿湖城市宜鼓励发展的产业是()A.金属冶炼 B.生态旅游 C.船舶制造 D.盐湖化工【答案】10.D11.D12.B【解析】【10题详解】结合材料信息可知,湖泊东西特征差异显著。东部地处内陆,降水稀少,蒸发旺盛,缺少河流注入;而西部有伊犁河等河流注入,稀释了湖水的盐度。此外,湖中部狭窄,不利于两边水体交换,造成两侧盐度差异较大,东部湖水盐度高,不利于人们使用,而西部湖水盐度低,能为人类生产生活供水,因此城市大多分布在西部,D正确;该湖泊为一狭长的湖泊,湖泊面积大小、形态特征和容量大小在东西两侧没有明显差异,不是导致城市分布差异的最主要因素,ABC错误。故选D。【11题详解】奎甘市位于伊犁河入湖口有河流流经提供灌溉水源,且有河口三角洲形成深厚肥沃的土壤,适合发展灌溉农业,D正确;而该地水源缺乏的其他大部分地区适合畜牧业发展,故畜牧业不是奎甘市的发展特色,A错误;该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低,消费水平低,不适合发展园艺业和都市农业,BC错误。故选D。【12题详解】该湖泊深居内陆,为一内流湖,生态环境脆弱,金属冶炼和盐湖化工对环境污染较大,不是宜鼓励发展的产业,AD错误;湖泊附近并无丰富的铁矿等资源,不利于船舶制造业的发展,且船舶制造业处于重工业,对环境业有较大污染,C错误;巴尔喀什湖为中亚大型湖泊,风景宜人,对游客有较大吸引力,且生态旅游不会对环境产生较大的破坏,可以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是当前沿湖城市宜鼓励发展的产业,B正确。故选B。【点睛】巴尔喀什湖是世界第四长湖,位于亚洲中部,面积1.82万平方千米,平均水深6米。中国新疆的伊犁河注入巴尔喀什湖西部,占总入水量的75%至80%。湖东部因缺少河流注入,形成了西淡东咸的一湖两水现象。始建于上世纪20年代的泛美公路干线总长26000km,但在巴拿马与哥伦比亚两国交界处的达连隘口段至今尚未连通。下图为“泛美公路达连隘口段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3.泛美公路建设初期,达连隘口段公路未修建的主要自然原因是()A.地震频繁,地质灾害多 B.隘口狭窄,可用土地少C.两侧临海,风暴影响大 D.雨林密布,地势起伏大14.达连隘口段公路至今尚未连通,除生态环境因素外,还受到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建设资金 B.工程技术 C.地缘政治 D.人口数量【答案】13.D14.C【解析】【分析】【13题详解】A选项“地震频繁,地质灾害多”,虽然该地区可能存在地震等地质灾害,但这不是建设初期未修建的主要自然原因,A错误;B选项“隘口狭窄,可用土地少”,土地面积不是公路修建初期面临的主要自然障碍,B错误;C选项“两侧临海,风暴影响大”,风暴影响相对来说不是最关键的自然因素,C错误;D选项“雨林密布,地势起伏大”,该地区位于热带雨林气候区,雨林地区植被茂密,砍伐和清理难度大,地势起伏大增加了施工难度和成本,这一段有87公里(54英里),这是建设初期未修建该段公路的主要自然原因,D正确;故选D。【14题详解】A选项“建设资金”,对于这样重要的公路干线,资金通常可以通过多种途径筹集,不是至今未连通的主要因素,A错误;B选项“工程技术”,现代工程技术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技术问题一般可以通过创新和合作来解决,B错误;C选项“地缘政治”,巴拿马和哥伦比亚两国交界处的政治关系、领土争端等地缘政治因素可能导致在该段公路的修建上难以达成一致,从而阻碍了公路的连通,C正确;D选项“人口数量”,人口数量对公路是否连通的影响相对较小,D错误;故选C。【点睛】交通运输线建设的区位因素分析:(1)自然因素(限制因素):长期以来,自然因素是交通运输线区位选择的最重要的因素,虽然现在的影响已经减弱,但仍是基础因素。(2)社会经济条件(决定性因素):合理布局交通线,促进沿线地区经济发展。铁路和公路国道线基本方向以直达为主,并适当照顾沿线重要经济点,其通过城市时多从城市边缘通过;省道等地方性公路,则以满足地方经济发展和居民需要为主,可以通过当地的居民点、车站、码头等;巩固国防,加强民族团结,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的经济发展;(3)科学技术条件(保障因素):科技水平比较低的时代或地区,自然因素的影响往往是最主要的;科技水平比较高的时代或地区,自然因素的影响程度逐渐下降,社会经济因素成为最主要的因素。上世纪90年代以前.普洱景迈山古茶林广泛分布于海拔1000m以上的山地。2023年9月,“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下图为“景迈山土地利用结构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5.农业社会时期,景迈山的经济发展模式属于()A.生态经济 B.规模经济 C.集聚经济 D.轮作经济16.上世纪90年代,景迈山部分古茶林被改为现代茶园的主要原因是古树茶()A种植成本高 B.生产加工难 C.运输难度大 D.市场需求小17.景迈山文化遗产保护面临的最大困难在于()A.生活方式传承 B.珍稀茶树保护 C.基础设施建设 D.人居环境改善【答案】15.A16.B17.A【解析】【15题详解】读图可知,传统村落位于较高海拔,被古茶林和森林包围,海拔更高处也有森林分布,山麓更为低平的地区有耕地分布,形成了与茶相伴,依茶为生,形成了林茶互生、人地共荣的经济发展模式,兼顾了生产、生活、生态效益,体现了与因地制宜的思想,属于生态农业,A正确;农业社会时期人口较少,经济发展不属于规模经济和集聚经济,BC错误;图中信息没有体现土地有进行轮作,D错误。故选A。【16题详解】读图可知,古茶林位于较高海拔,属于高山茶,茶叶生长周期更长,品质好,市场需求大,D错误;古茶树和现代茶树种植成本和运输难度差异不大,AC错误;图中显示古茶林与村落和森林交错分布,不利于规模化的管理,生产加工难,改造后的现代茶园集中成片,便于集中管理,生产加工更加方便,B正确。故选B。【17题详解】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人口流动越发频繁,不同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使当地的传统生活方式难以传承,是景迈山文化遗产保护面临的最大困难,A正确;珍稀茶树的保护、技术设施的建设和人居环境的改善通过投入更多的资金和人力,均较容易实现,不是景迈山文化遗产保护面临的最大困难,BCD错误。故选A。【点睛】景迈山位于云南省普洱市,地处滇西南的群山之中,三面被澜沧江及其支流环绕。景迈山世居先民在原始森林中发现了古茶树,通过人工驯化、栽培,以及漫长的生活实践,逐渐形成了林下茶种植技术。茶林空间结构分为三层:最下面是草,中间是茶,最上层的是大树。景迈山地区先民在漫长的历史生活中,与茶相伴,依茶为生,形成了林茶互生、人地共荣的独特人文景观。“条田”是法国古代平均分配土地的结果,其目的是为了使每户得到质量大致相当的土地,并能够均衡使用公共资源。美国南部地区早期的法国移民也沿袭这一做法。下图为“美国南部密西西比河流域农业区遥感影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8.图示区域大部分地块呈条块状垂直于河道,这种布局主要考虑()A.耕作便利 B.节水灌溉 C.河道共享 D.农田管理19.图中甲处地块平行于主河道,主要由于()A.河岸侵蚀 B.河道变迁 C.河床抬升 D.河谷加深【答案】18.C19.B【解析】【18题详解】结合所学知识,阅读图文材料可知,“条田”主要考虑的是均分质量相当土地,且可以均衡使用公共资源,因此图示区域布局垂直于河道,主要是将水源合理用到所有的田里,因此主要是共享河道,故C正确;图示垂直于河道的方式耕作起来并没有太大的便利,故A错误;美国南部密西西比河流域属于丰富水源区,主要考虑不是节水灌溉,故B错误;“条田”的方式目的不是为了农田管理,故D错误。答案选择C。【19题详解】结合图文材料和所学知识,观察图中信息可知,出现牛轭湖,说明区域内河流侵蚀作用导致河道变迁,形成牛轭湖,进而促使甲处区域地块平行于河道,故B正确;河岸侵蚀会导致河道逐渐变宽,而不是导致条田与之平行,故A错误;河床抬升将导致河流淹没土地,或提高堤坝,但不会平行,故C错误;河谷加深也不会导致条田与河道平行,故D错误。答案选择B。【点睛】牛轭湖,在平原地区流淌的河流,河曲发育,随着流水对河面的冲刷与侵蚀,河流愈来愈曲,最后导致河流自然截弯取直,河水由取直部位径直流去,原来弯曲的河道被废弃,形成湖泊,因这种湖泊的形状恰似牛轭,故称之为牛轭湖。城镇化主要表现为人口在城乡间的迁移,一般分为集中城市化、郊区化、逆城市化和再城市化4个阶段。下图为“城镇化阶段模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0.城镇化进入郊区化阶段时,郊区的人口()A.增长数量高于城市核心区 B.迁出规模大于城市核心区C.主要来自于乡村人口迁入 D.大量向周边乡村地区迁移21.通过再城市化,可判断出()A.城市与乡村的人口数量基本相等 B.乡村人口的数量再次大规模减少C.城市核心区的人口数量恢复增加 D.城市的郊区人口规模进一步扩大22.经历4个阶段后,城镇化带来了()A.社会流动性不断增加 B.乡村生产生活单一化C.地域景观多样性增加 D.区域文化逐渐差异化【答案】20.A21.C22.A【解析】【20题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和图文材料可知,图示城镇化进入郊区化阶段,大量乡村人口和城市核心区人口迁入郊区,虽然大量乡村人口也迁入城市核心区,但是数量没有郊区数量大,因此郊区增长的人口数量高于城市核心区,故A正确;郊区化阶段郊区内迁出人口数量较少,故B错误;图中显示郊区人口主要来自城市核心区,故C错误;郊区人口少量迁入城市核心区,但没有向周边乡村迁移,故D错误。答案选择A。【21题详解】结合所学知识,阅读图文材料可知,再城市化后,城市核心区得到充分改造,将吸引大量人口回迁进入核心区,因此城市核心区人口数量回复增加,城市和乡村人口数量再次拉开差距,故A错误,C正确;经历再城市化后,乡村的基础设施更加完善,经济条件也较好,因此不会出现大规模减少,故B错误;再城市化现象主要影响的是核心区和乡村,郊区的人口规模变化不大,故D错误。答案选择C。【22题详解】阅读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城市经历四个阶段以后,区域内城市布局更加合理,乡村基础设施更加完善,整体经济水平得到提升,导致人口的流动性增加,乡村生产生活逐渐复杂化,故A正确,B错误;城镇化阶段内区域内景观差异和文化差异都不会太大,故CD错误。答案选择A。【点睛】城市化的四个阶段及特点:集中趋向的城市化阶段,该阶段的特点是中心城市人口和经济迅速增长;郊区城市化阶段,特征是工商业继续向城市中心集中;逆城市化阶段,中心市区显现衰落景象;再城市化阶段,中心市区经济复兴,人口出现重新回升。二、非选择题:共3题,共56分。2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莱斯岛位于卡特加特海峡,面积仅118km2。中世纪以来,该岛开采地下卤水煮盐。随着制盐业的发展,人们逐渐利用漂浮来的大量海草替代易朽易燃的木材,传统木屋慢慢演变为独具特色的海草房。材料二图1为“莱斯岛周围海域表层盐度分布及海草房景观图”,图2为“莱斯岛地下卤水形成与储存地质剖面示意图”。图1图2(1)分析莱斯岛所在海域海水盐度较北海低的主要原因。(2)描述莱斯岛地下卤水储存的地质条件。(3)解释莱斯岛地下卤水的形成过程。(4)结合莱斯岛制盐方式和海草特点.说明岛内民居由本屋演变为海草房原因。【答案】(1)莱斯岛入海径流量较多,注入海水可稀释海水盐度;该海域是波罗的海低盐度海水流入北海的通道。(2)上砂砾层有利于海水入侵,卤水下渗;下黏土层有利于阻断下渗,形成卤水层(3)海水入侵增加卤水来源;水分蒸发以及植物蒸腾,盐度升高;卤水下渗经过砂土过滤,堆积在黏土层上,形成卤水层。(4)常年受盛行西风控制,降水多,木材易腐,海草不易腐;制盐在高温条件下,木材易燃,海草不易燃;岛屿面积狭小,木材资源少,海峡处,海草漂浮量大,便于取材。【解析】【分析】本题以莱斯岛周围海域表层盐度分布及海草房景观图和莱斯岛地下卤水形成与储存地质剖面示意图为材料设置题目,涉及海水盐度的影响因素、水循环的环节以及应用、地域文化对地理景观的影响等知识,考查学生对相关内容的掌握程度,体现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等学科素养。【小问1详解】海水盐度受降水量、蒸发量、河流淡水汇入、洋流、海域封闭度影响。据图示信息可知北海与莱斯岛所在海域地理位置临近,大的气候方面应形似,降水量与蒸发量应相似。而据图中的河流信息可知莱斯岛入海径流量较多,河流注入的淡水进入海水可稀释海水盐度;如图示莱斯岛海域是连接北海与波罗的海的通道,而波罗的海是世界上盐度最低的海区,波罗的海低盐度海水经莱斯岛海域流入北海,使该海域盐度降低。【小问2详解】据图示莱斯岛上层岩层易砂砾层为主,砂砾沉积物颗粒大,彼此之间的缝隙大,有利于海水入侵,也能促进卤水下渗;下层黏土层质地致密,透水性差,有利于阻断下渗,形成卤水层。【小问3详解】地下卤水的来源是海水,当地临海,易受海水入侵影响,海水入侵增加卤水来源;受蒸发作用的影响,还有地表植被的蒸腾作用使得地下卤水盐度不断升高;卤水在下渗过程中经过砂砾层的过滤,逐渐堆积在黏土层上,形成卤水层。【小问4详解】该岛常年受盛行西风影响,降水较多,若建筑使用木材,则木材易腐,不利于建筑稳固,而海草原来就是在海水环境中生长,所以以海草为建筑材料不易腐;随着制盐业的发展,而制盐需要在高温条件下,建筑物中的木材容易被点燃,但海草不易燃,有利于建筑的安全;岛屿面积狭小,森林资源少,木材资源来源少,而该岛附近海域海草漂浮量大,便于取材,用材成本低。2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江苏、安徽两省因区域内部差异,通常分为北、中、南三区域。下图为“江苏、安徽两省略图”。材料二为加强南北联系,安徽修建引江济淮工程,于2023年建成通水通航。材料三都市圈是以特大或大城市为中心,以一定距离为基本范围的城镇化空间形态。2019年,国家印发《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加快都市圈建设。(1)写出将安徽划分为北、中、南三区域参考的自然界线。(2)与安徽相比,从图示信息归纳江苏区域内部差异较小的主要条件。(3)从引江济淮三段工程的命名,分别解读“济巢”、“沟通”、“北送”所指的功能。(4)概述建设跨省的都市圈对江苏和安徽协同发展的作用。【答案】(1)长江、淮河(2)安徽多山地,江苏多平原;安徽水系多以东西方向为主,江苏水网密布,南北有京杭大运河贯通。(3)北运:跨流域调水,增加华北地区农业、工业水源供给;济巢:调节水量平衡,缓解巢湖流域水量不足,改善水环境。沟通:完善水运交通网,促进航运发展。(4)把安徽的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促进当地就业;通过产业分工协作促进江苏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调整产业布局,实现城市功能互补,避免同质化竞争。完善交通等基础设施,加快经济要素流动。【解析】【分析】本题以江苏、安徽两省略图为材料设置题目,涉及区域类型、区域类内部差异、水资源跨区域调配、区域协调发展等知识,考查学生对相关内容的掌握程度,对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有一定要求。【小问1详解】安徽与江苏都是我国地跨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省份,而我国南北方的地理分界线是秦岭-淮河,淮河自西向东穿过安徽,淮河以北为北方地区,俗称为皖北地区;淮河以南地区又被长江一分为二,其中淮河以南长江以北是皖中地区,长江以南是皖南地区。【小问2详解】江苏地处沿海平原地区,地形多以平原为主,地形上差异不大,而安徽南部和西南部多山地,地形类型更加多样;安徽主要的河流是淮河和长江,但两条大河之间没有联系沟通,而江苏气候更加湿润,地形更为平坦,所以水网密布,且有南北京杭运河共同,在江苏内部南北水系差异较安徽小。【小问3详解】北送是指调长江之水进入我国华北地区,通过南水北调工程(跨区域调水),增加华北地区农业、工业水源供给,缓解我国北方水资源紧张;济巢:巢湖水域面积有限,水体流动性差,易出现水体富营养化问题,为此引长江水增加巢湖的水体流动性,缓解巢湖流域水量不足,以改善其水体自净能力,缓解水体环境问题;沟通:淮河与长江的流向都是大致自西向东,缺少像京杭运河一样的南北向河流运输,而引长江水北调能沟通两大水系,完善水运交通网,促进航运发展。【小问4详解】安徽相对于江苏资源更丰富,建设跨省的都市圈有利于发挥安徽的资源优势,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安徽通过资源的开发以及积极接受江苏的产业转移,能整体调整产业布局,密切产业分工协作,有利于安徽和江苏两地的产业升级;同时安徽接受产业转移之后能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促进当地就业率提升,提高居民收入;两省区产业明确分工,协同发展,能有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基金从业资格证之基金法律法规、职业道德与业务规范题库检测试卷B卷附答案
- 2025独家代理合同范本版
- 关于铝合金合同样本
- 2025工程承包合同协议模板
- 南平钢结构安装施工方案
- 仓库代管物资合同样本
- 农田整治施工合同标准文本
- 沙石地基处理方案范本
- 个人装修吊顶合同样本
- 组织架构重构方案范本
- 2025年山东省东营市广饶县一中中考一模英语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 DL-T 1476-2023 电力安全工器具预防性试验规程
- 劳务分包队伍考核评价管理办法
- 不负食光 拒绝浪费-主题班会课件
- wagner假体专题知识培训
- 太原市修缮土建工程预算定额
- 市政工程质量标准化实施指南(61页)
- 北大中国通史课件之——从大蒙古国到元朝
- 市政工程安全工作手册(全套)(共44页)
- 湖北环境监测服务收费标准
- GB3469-83《文献类型与文献载体代码》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