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东省揭阳市2024-2025学年中考历史一模模拟测试试卷一、选择题(共30小题,满分60分,每小题2分)1.西安碑林博物馆有一石碑上刻有“皇帝立国……灭六暴强……壹家天下”等字,该内容称颂的是A.武王伐纣 B.秦始皇统一中国C.刘邦建立西汉 D.光武中兴2.商朝实行内外服制度,外服是商族以外的附属国,有很大自主权,甚至还经常与商族处于战争状态。武王伐纣后,西周实行分封制,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这主要反映了西周分封制()A.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B.加强了中央集权C.保障了对地方权力的制衡 D.加强了君主专制3.常德自古以来就是“川黔咽喉,云贵门户,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常德在春秋战国时期属于下列哪个诸侯国管辖()A.齐国 B.秦国 C.楚国 D.燕国4.秦王嬴政即位后,积极筹划统一大计。他用人不分籍贯和出身,只重才能,如李斯原是楚国小吏,尉缭相传原是魏国布衣,都得到重用。据此可知,秦王嬴政()A.废除了贵族的世袭特权 B.具备了统一六国的条件C.为灭亡六国做重要准备 D.采取了远交近攻的策略5.魏晋以来,内迁的各族人民向汉族人民学习农业技艺,汉族人民向北方各族人民学习畜牧经验。此时北方,胡汉合舞已成为普遍的风气。这反映。魏晋时期北方地区()A.民族间经济交往密切 B.民族的大交融C.社会政局的动荡不安 D.生活丰富多彩6.隋唐大运河南段江南河的开通,使运河端点城市杭州成为沟通南北的重要枢纽,呈现出“灯火家家市,笙歌处处楼”的繁华景象。这反映出大运河的开通()A.巩固了全国统治 B.加速了南北交流C.繁荣了沿岸城镇 D.开创了盛世局面7.某班同学制作了学习摘要,请你判断这些摘要与哪一内容有关序号学习摘要1北人南迁,带去先进的技术2南方自然条件优越3南方战乱较少A.社会动荡不安 B.五胡内迁C.丝绸之路开辟 D.江南地区的开发8.明太祖认为,元朝的灭亡是由于地方分权和朝臣的权力过大。因此在地方,他将原来行中书省的权力一分为三、设立()A.三司 B.六部 C.五军都督府 D.锦衣卫9.下列搭配正确的是()①辽——契丹族②西夏——元昊③阿骨打——党项族④南宋——赵构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0.历史学习小组运用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方法,对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作出了如下评价。省略号处应补全的是()论据论点汉武帝实施“推恩令”;唐朝文成公主入藏;元朝实行行省制度;康熙帝册封五世班禅等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战国时期秦国修建都江堰;隋朝修建大运河;明朝修筑长城等有利于……A.强化君权,统一思想 B.各民族经济文化的交流C.监督地方,巩固统治 D.集中力量进行大规模建设11.《南京条约》中开放的“五口”通商口岸,是英国人基于“广州是传统的外贸口岸;福州靠近盛产红茶的武夷山;上海地处长江入海口附近,且临近富饶的江浙”等理由选择的结果。这种选择旨在()A.打开中国市场 B.掠夺中国劳动力C.获得政治特权 D.获取海关管理权12.下面为某同学搜集的一组学习资料。其探究主题是()A.自强求富 B.实业救国 C.民主与科学 D.救亡图存13.五四运动后期,共产党早期组织积极创办《劳动界》等刊物。这说明()A.马克思主义开始与中国工人运动结合起来B.新文化运动口号是民主与科学C.中国共产党正式诞生D.中国工人运动出现第一次高潮14.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人开始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请按照历史发展顺序排列下列事件()①发动秋收起义②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③召开八七会议④发动南昌起义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④③①② D.④①③②15.曾被周恩来赞许为“艺术总理”的音乐家周巍峙在20世纪30年代末创作了《国共合作进行曲》:“国民党和共产党,现在已站在一条线上,我们贡献了全部力量,一齐走上了抗日的战场……”其创作的背景是()A.国共开始第一次合作B.打倒列强,除军阀成为时代强音C.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D.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16.“喜马拉雅山再高也有顶,雅鲁藏布江再长也有源,藏族人民再苦也有边,共产党来了苦变甜……”歌词中西藏人民“苦变甜”的重要转折点是()A.新中国成立 B.西藏和平解放C.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D.一五计划期间17.下列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①西藏和平解放②抗美援朝战争爆发③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④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施A.①②④③ B.①②③④ C.②①④③ D.②①③④18.如图所示,新中国成立后外交史上出现过三次建交高潮,引发第三次高潮的主要原因是()A.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 B.“一国两制”成功实施C.冷战结束,两极格局解体 D.中美关系正常化推动19.位于扬州生态科技新城,以“诗画古城,水韵扬州”为建设理念的铁路车站是()A.扬州东站 B.江都站 C.扬州站 D.仪征站20.小张同学参加学校演讲比赛,他介绍了影片《长空之王》中的空军试飞员群体,他动情地说:试飞员是刀尖上的舞者。他们的使命和职责,就是驾驶这些尚未定型的战机在各种极限条件下进行飞行性能测试,一代代试飞员用青春、热血甚至生命,推动中国航空试飞事业实现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跨越……”这篇演讲稿的题目可能是()A.《走向深蓝,转型发展造梦想之舰》B.《试剑蓝天,科技强军铸国之重器》C.《隐身荒漠,蘑菇云腾护神州疆土》D.《躬耕田畴,稻粱满仓养中华百姓》21.以下古代文明成果的共同主题是()A.古代世界的民主与法制 B.古代民主政治的发展C.两河流域的统一 D.罗马帝国的辉煌22.下图所示关卡数量的变化导致了()A.庄园自然经济的迅速瓦解 B.西欧中世纪教育快速发展C.城市与封建主的经济抗争 D.拜占庭帝国国势日渐衰弱23.“13、14世纪,欧洲土地关系的变化和手工业的发展,推动了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组织逐渐资本主义化……”引文中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组织逐渐资本主义化具体是指()①庄园②租地农场③手工作坊④手工工场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24.下列示意图是欧美近代以来的部分历史事件。根据示意图信息设计主题,最恰当的是()A.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相互作用B.资本主义制度在全球范围内确立C.阶级斗争是推动历史发展的直接动力D.两次工业革命推动国际格局变动25.1870年,英格兰的剧院数量差不多有200家,其中伦敦有44家、利物浦有9家、曼彻斯特有3家。音乐厅的数量也迅猛增长。这反映出当时的英国()A.电力照明已经普及 B.城市化进程显著加快C.贫富差距基本消除 D.工人生活条件迅速改善26.下面是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发展的科学论断,三者之间的关系是()⚫马克思、恩格斯曾预言:无产阶级革命在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取得胜利⚫列宁则提出:社会主义在帝国主义链条中薄弱环节一国首先取得胜利⚫毛泽东时代:创立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取得革命成功的新思想A.实施与巩固 B.继承与发展 C.发展与超越 D.超越与引领27.下图所示历史事件的标志性影响在于()A.日本开始走上侵略扩张道路 B.揭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序幕C.使太平洋战争全面爆发 D.改变了欧洲战场的形势28.1959年,苏联驻东德大使米哈伊·普茹金在描述东德的形势时非常小心翼翼地说,“柏林存在着一个划分社会主义世界和资本主义世界的开放式的、无法控制的分界线,这样的分界线客观上促使柏林人将柏林的两个部分进行比较。”为此,苏联方面()A.建造柏林墙 B.发动朝鲜战争C.成立华约 D.决定在古巴部署导弹29.下图中的历史事件,反映的历史现象是()A.无产阶级斗争 B.民族解放运动C.社会主义革命 D.国际工人运动30.有学者指出,发展中国家利用经济全球化的机遇,为改变不公正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而相互合作,增强集体力量。同时,全球化大潮中的区域经济集团化方兴未艾,这将削弱占有优势国家实行单极秩序的能力。该学者认为()A.经济全球化推动世界多极化进程B.世界多极化促进了世界和平与发展C.区域经济集团化阻碍多极化趋势D.区域经济集团化不利于经济全球化二、材料题(共3小题,满分40分)31.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是先人们留给我们的丰厚遗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一我们辽阔的疆域是各民族共同开拓的,我们悠久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书写的,我们灿烂的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我们伟大的精神是各民族共同培育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是先人们留给我们的丰厚遗产,也是我国发展的巨大优势。——摘自习近平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材料二:清朝十分重视边疆治理制度的建设。根据边疆蛮夷的特点分别施治……在对边疆蛮夷的上层人物加强控制的同时,在待遇、名位和礼遇方面加以厚待;在蒙古草原和青藏高原积极倡导喇嘛教,发挥宗教聚集人心、新化风俗、绥服边地的作用。——摘编自方铁《论元明清三朝的边疆治理制度》材料三:朝代内容北魏①推行汉化改革,鲜卑人穿汉服、说汉语、改汉姓、通汉婚。唐朝唐蕃和亲,选派文成公主入藏,入藏时带去了大量医药、生产技术等方面的书籍,还有谷物和蔬菜的种子,以及精致的手工业产品。元朝来自波斯、阿拉伯的人,同汉、蒙、畏兀儿等族,;长期杂居,互通婚姻,逐渐融合,开始形成一个新的民族——②清朝设置③,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政教事务。平定准噶尔叛乱和大小和卓叛乱,维护了国家的统一。(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华民族发展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概括清政府在处理民族关系方面的主要措施。(3)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材料三中①②③处应填写的内容。(4)根据材料三,归纳中国古代中央政府对边疆地区管理的主要方式。(5)根据材料三,围绕”民族进步”。”民族交融”等主题提炼一个观点,并选取材料中的两个史实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32.某校八年级(1)班同学以“中国共产党的发展”为主题展开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党的诞生】材料一自6月5日起的几天内,上海就有六七万工人举行声援学生的罢工。随后,北京、汉口、南京等地工人相继罢工,工人阶级成为斗争的主力……工人阶级在五四运动中表现出的伟大力量,使一些革命知识分子开始同工人建立联系。这一联系,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简史》【独立斗争】材料二第一个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开始了中国共产党武装夺取全国政权之前在小块红色区域内建设和执掌政权的伟大尝试,毛泽东和边界党组织注重充分调动农民积极参与政治的热情,开创了组织农民参与政治活动的艰辛实践。——摘编自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抗日救国】材料三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创造和运用了麻雀战、地雷战、地道战、破袭战等许多独特的战法,使日寇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中。在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的军队从最初的约4万人,……发展到近百万之众。除了中国共产党战略战术运用的成功之外,中国共产党在敌后能够与农民打成一片,取得其拥护和支持,至为关键。——摘编自杨奎松《抗战期间国共两党的敌后游击战》【解放中国】材料四经过了东北的辽沈战役、华东的淮海战役、华北的平津战役,国民党反动派剩下的最大的军队就是放在长江以南的这一战线上,他们再没有比这更大的有组织的军队。渡江战役歼灭了敌人四十多万,就表示国民党再没有有力的抵抗了。这胜利在政治上表示了反动的南京政府的灭亡。——摘编自邓小平《从渡江到占领上海》(1)中共一大召开于哪一年?根据材料一文字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工人阶级作为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在五四运动中表现出的伟大力量:说明这一伟大力量所产生的影响。(2)毛泽东在八七会议上提出了哪一著名论断?根据材料二文字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个革命根据地”的名称及其意义。(3)根据材料三文字,指出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敌后发展壮大的原因。(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土地改革对解放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根据材料四文字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的最重要成果或意义。33.科技对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发挥了巨大的作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古代中国和世界其他国家科技发明情况表年代科技发明(件)中国世界其他国家(件)(百分比)(件)(百分比)公元1~400年452862%1738%公元401~1000年453271%1329%公元1001~1500年673857%2943%公元1501~1840年472194%45396%——摘编自《自然科学大事年表》材料二:科学开始时对工业没什么影响,纺织、采矿、冶金和运输业方面的种种发明,极少是由科学家们做出的。相反,它们多半是由响应非凡的经济刺激的、有才能的技工完成的。不过,1870年以后,科学开始起了更加重要的作用,渐渐地,它成为所有大工业生产的一个组成部分。——摘编自《全球通史》(1)分析材料一数据,指出我国科技发展的变化情况?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是谁将我国三大发明传播到欧洲的?(2)根据材料三,概括两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有何不同。(3)在两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欧洲主要工业国家凭借强大的军事力量瓜分世界,从而引发了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浩劫,这次“浩劫”中有“绞肉机”“地狱”“屠场”之称的事件是什么?综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的认识。
答案解析部分1.B2.A
据材料“商朝实行内外服制度,外服⋯⋯甚至还经常与商族处于战争状态。武王伐纣后,西周实行分封制,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及所学知识,可得知分封制与内外服制相比,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A正确;
西周时期尚未形成中央集权,B错误;
材料未体现分封制保障了对地方权力的制衡,C错误;
西周时期尚未形成君主专制,D错误。
故答案为:A。
本题考点是分封制和内外服制。解题方法:结合分封制和内外服制对比的影响分析题干内容,然后与选项对比即可。3.C根据所学可知,常德位于今湖南境内,在战国时期湖南属于楚国管辖,C符合题意;综合上述分析可知ABD项排除。故答案为:C。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战国时期有关知识的识记。战国时期楚国的疆域大致为现在的湖北全部、湖南、重庆、广东、安徽、江苏、河南、江西部分地方.湖南常德在战国时期属于楚国。4.C从题干中我们可以看到,秦王嬴政在用人上并不受籍贯和出身的限制,而是更加看重个人的才能。他重用了李斯和尉缭,这两位分别来自楚国和魏国的非贵族背景的人才。这种用人方式打破了传统的以血缘和门第为基础的世官制,使得更多有才能但出身较低的人才得以进入秦国的管理层。C选项“为灭亡六国做重要准备”更为贴切。通过打破传统的用人方式,秦王嬴政吸引了更多有才能的人才,这无疑为秦国的强大和日后的统一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C正确;A选项提到“废除了贵族的世袭特权”,但题干中并没有明确提到秦王嬴政废除了贵族的世袭特权,只是他在用人上不再受这一限制,排除A;B选项说“具备了统一六国的条件”,虽然秦王嬴政确实在为统一六国做准备,但题干中主要强调的是他的用人策略,而不是他已经具备了统一的条件,排除B;“远交近攻的策略”在题干中并没有提及,排除D。故答案为:C。本题主要考查秦灭六国,侧重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考生平时应加强相关习题的练习,不断总结相关知识点,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和解题能力。5.B根据题干信息“魏晋以来,内迁的各族人民向汉族学习农业技艺,而汉族人民向北方各族人民学习畜牧经验。此时北方,胡汉合舞已成为普遍的风气”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可知,魏晋以来,各民族之间逐渐的民族隔阂趋于缓解,民族关系趋于和缓,我国北方出现各民族大交融的历史现象,B项正确;
材料体现北方地区各族互相学习,体现的是民族交融,不仅仅是民族间经济交往,排除A项;
材料体现北方的民族交融,没有涉及社会政局怎样,排除C项;
材料表明北方出现各民族大交融的现象,不是表达北方生活丰富多彩,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魏晋以来民族交融的认识。6.C7.D8.A9.B依据课本知识分析选项可知,辽朝是中国历史上由契丹族建立的朝代,①搭配正确;1038年,李元昊对辽宋称帝,建立西夏,②搭配正确;女真族杰出首领完颜阿骨打统一了女真族各部,在会宁称帝,建立金,③搭配错误;1127年,赵构登上皇位,定都临安,史称南宋,④搭配正确,B是正确的选项,ACD分析错误。故答案为B。解答本题要正确理解题意,明确考查了宋、辽、西夏的并立与和战、契丹族与党项族的兴起、南宋的建立和岳飞抗金,在此基础上,结合分析各个选项,选出正确答案。10.D11.A12.D13.A14.C结合所学可知,①1927年9月,毛泽东在湘赣边界领导秋收起义。②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到达井冈山地区,到1928年春,初步建立起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③1927年8月7日,中共在汉口召开会议,会议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决定在秋收时节发动武装起义。④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人领导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综上所述,按照历史发展顺序排序正确的是④③①②,C符合题意。排除ABD。
故答案为:C。
本题考查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八七会议、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知识。难度较低,掌握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八七会议、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基本史实,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15.D16.B17.C依据课本所学,1951年西藏获得和平解放,祖国大陆获得统一;1950年10月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进行抗美援朝,保家卫国;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制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国政府编制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年开始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按时间顺序为②①④③,C项符合题意。由此可知ABD三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本题考查中国现代史的内容,需要学生对选项进行排列,要求学生知道事件发生的时间。18.D19.A20.B21.A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中显示的是汉谟拉比法典、雅典公民大会和十二铜表法,它们都属于古代世界的民主法制,故选项A符合题意;
B.古代民主政治的发展,题干中只有雅典公民大会显示了古代民主政治发展,不符合题意;
C.两河流域的统一,题干中没有显示两河流域的统一,不符合题意;
D.罗马帝国的辉煌,题干中没有显示罗马帝国的辉煌,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即图片,看懂图片含义,再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理解回答;也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回答,注意所选择的选项要把所给的信息全部包括在内,一个都不能少,切记。22.C23.DD:根据题干“13、14世纪,欧洲土地关系的变化和手工业的发展,推动了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组织逐渐资本主义化”和结合所学可知,租地农场的特点是农场主自己只有部分土地或没有土地,主要靠租入农场、雇用农业工人进行耕作,并按照契约规定向土地所有者交纳地租的农业资本家,是农业生产资本主义化的表现,②正确;手工工场是资本主义生产发展早期阶段,劳动社会化的一种基本形式,它的出现,标志着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④正确,D项符合题意;
A:根据题干“13、14世纪,欧洲土地关系的变化和手工业的发展,推动了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组织逐渐资本主义化”和结合所学可知,欧洲庄园是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独立经济政治单位,与材料不符,①错误,A项不符合题意;
B:欧洲庄园是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独立经济政治单位,与材料不符,①错误;手工作坊是封建社会城市中的手工业生产的基本单位,③错误,B项不符合题意;
C:欧洲庄园是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独立经济政治单位,与材料不符,①错误,C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本题考查资本主义萌芽,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24.A25.B“英格兰的剧院数量差不多有200家,其中伦敦有44家、利物浦有9家、曼彻斯特3家。音乐厅的数量也迅猛增长”反映的是英国城市化进展显著加快。工业革命加速了城市化进程,19世纪中期以后,城市的环境开始得到改善,一些基础设施建立起来。随着城市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在发生着变化。题干中英格兰剧院数量、音乐厅数量的迅猛增长,反映了英国城市化进展显著加快。B项符合题意;
电力照明已经普及题干材料不能体现,A项不符合题意;
贫富差距基本消除题干材料不能体现,C项不符合题意;
工人生活条件迅速改善不符合史实,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英国城市化的进程,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26.B27.C28.A29.B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玻利瓦尔是南美民族解放运动的领袖,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是甘地领导的反抗英国殖民统治的运动,阿尔及利亚等国相继独立体现了非洲反抗殖民统治的胜利,所以,这三个事件反映的主题应该是亚非拉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B项正确;
题干中的三个历史事件不完全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排除A项;
三个事件都没有建立社会主义政权,不属于社会主义革命,排除C项;
三个事件不是工人阶级为主领导的运动,不符合国际工人运动,排除D项。
故选B项。
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亚非拉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的相关史实及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亚非拉的民族解放运动的相关史实。30.A根据题干“发展中国家利用经济全球化的机遇,为改变不公正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而相互合作,增强集体力量。同时,全球化大潮中的区域经济集团化方兴未艾,这将削弱占有优势国家实行单极秩序的能力”可知,这说明该学者认为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集团化削弱占有优势国家实行单极秩序的能力,即经济全球化推动世界多极化进程,A项正确;
题干材料不能说明世界多极化促进了世界和平与发展,排除B项;区域经济集团化阻碍多极化趋势与区域经济集团化不利于经济全球化,违背材料“全球化大潮中的区域经济集团化方兴未艾”的意思,排除CD项;
故选A项。
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经济全球化的影响,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
31.(1)答案:特点:共同开阔共同书写悠久历史;共同创造灿烂文化;共同培育民族精神;中华民族多元一体。(2)答案:措施:因地制宜,分别施治;加强和笼络边塞民族的上层人物;利用宗教来加以对边疆地区的控制。(3)答案:内容:①孝文帝;②回族;③驻藏大臣。(4)答案:主要方式:和亲;册封;设置机构;武力征服。(5)答案:【示例一】
观点:适当的政策能够促进民族交流。
论述:北魏孝文帝改革推行穿汉服、改汉姓、说汉语等汉化措施,促进了民族交流;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
综上所述,适当的政策能够促进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与交融,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示例二】
观点:民族交融促进国家与民族的进步。
论述: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推行汉化措施等,促进了民族交融,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得到周边各民族的尊重,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的交融进一步发展;(或:唐朝以来,不少来自波斯、阿拉伯的人,同汉、蒙、畏兀儿等族长期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交融,开始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发展,
综上所述,民族交往、交流和交融可以使民族进步,国家发展。(1)根据材料一“我们辽阔的疆域是各民族共同开拓的,我们悠久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书写的”可知中华民族发展的特点是共同开阔共同书写悠久历史;根据“我们灿烂的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可知中华民族发展的特点是共同创造灿烂文化;“我们伟大的精神是各民族共同培育的”可知中华民族发展的特点是共同培育民族精神;“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是先人们留给我们的丰厚遗产,也是我国发展的巨大优势”可知中华民族发展的特点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
(2)根据材料二“根据边疆蛮夷的特点分别施治……在对边疆蛮夷的上层人物加强控制的同时,在待遇、名位和礼遇方面加以厚待;在蒙古草原和青藏高原积极倡导喇嘛教,发挥宗教聚集人心、新化风俗、绥服边地的作用。”可知清政府在处理民族关系方面的主要措施:因地制宜,分别施治;加强和笼络边蛋民族的上层人物;利用宗教来加以对边疆地区的控制。
(3)结合所学知识,439年北魏统一了黄河流域,结束了十六国分裂的局面。各民族共同生活,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趋势,为了顺应这一趋势,北魏孝文帝进行改革。用文治移风易俗,迁都洛阳,把百余万北方各族人民迁到中原;他学习汉族的先进制度和文化,推行汉化措施,如学汉语、穿汉服、改汉姓、用汉制等;这些措施促进了鲜卑族的发展,增强了北魏的实力,促进了民族交融,推动了社会发展,①是孝文帝;
元朝时来自波斯、阿拉伯的人,同汉、蒙、畏兀儿等族,长期杂居,互通婚姻,逐渐融合,开始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②是回族;
清朝时设置驻藏大臣,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政教事务,③是驻藏大臣。
(4)根据材料三唐朝文成公主入藏可知,对边疆地区管理的方式是和亲;根据材料三“清朝设置驻藏大臣,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政教事务”可知,对边疆地区管理的方式是册封、设置机构;根据材料三“平定准噶尔叛乱和大小和卓叛乱”可知对边疆地区管理的方式是武力征服。
(5)根据材料三可知,适当的政策能够促进民族交流,民族交融促进国家与民族的进步。
【示例一】
观点:适当的政策能够促进民族交流。
论述:北魏孝文帝改革推行穿汉服、改汉姓、说汉语等汉化措施,促进了民族交流:(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
综上所述,适当的政策能够促进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与交融,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示例二】
观点:民族交融促进国家与民族的进步。
论述: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推行汉化措施等,促进了民族交融,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得到周边各民族的尊重,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的交融进一步发展;(或:唐朝以来,不少来自波斯、阿拉伯的人,同汉、蒙、畏兀儿等族长期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交融,开始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发展,
综上所述,民族交往、交流和交融可以使民族进步,国家发展。
故答案为:
(1)特点:共同开阔共同书写悠久历史;共同创造灿烂文化;共同培育民族精神;中华民族多元一体。
(2)措施:因地制宜,分别施治;加强和笼络边塞民族的上层人物;利用宗教来加以对边疆地区的控制。
(3)内容;①孝文帝;②回族;③驻藏大臣。
(4)主要方式:和亲;册封;设置机构;武力征服。
(5)评分标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总结提升。
(1)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归纳总结;
(2)本题主要考查清政府在处理民族关系方面的主要措施,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理解并识记清政府在处理民族关系方面的主要措施的相关历史知识。
(3)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需要学生准确记忆;
(4)本题为历史小论文试题,题目设计既注重基础性,又注重概括性和开放性,对学生答题能力要求较高,主要考查学生的历史知识积累、材料分析解读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解题要注意理解题意,选取相互关关联的事件,提炼主题,做到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本题考查学生归纳总结问题的能力。解题时要开放思维。32.(1)年份:1921年。表现:成为五四运动后期的主力(或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影响:促进马克思主义同工人运动相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基础。(2)论断:“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意义:拉开了中国革命从城市转入农村、建立根据地的序幕;有利于“工农武装割据”局面的形成;推动党的执政水平和民主政治建设的发展。(3)原因:广泛开展人民游击战争:战略战术运用的成功:取得农民的拥护和支持。(4)意义:翻身农民踊跃参军参战,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成果:三大战役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渡江战役占领南京,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或反动的南京政府灭亡)。(1)年份:根据所学可知,1921年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
表现:根据材料“工人阶级成为斗争的主力”可知,工人阶级成为五四运动后期的主力,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
影响:根据材料“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和结合所学可知,促进马克思主义同工人运动相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基础。
(2)论断:根据题干“八七会议上提出”和结合所学可知,毛泽东在八七会议上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
名称:根据材料“第一个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和结合所学可知,1927年毛泽东带领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地区,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意义:根据材料“开始了中国共产党武装夺取全国政权之前在小块红色区域内建设和执掌政权的伟大尝试”和结合所学可知,推动党的执政水平和民主政治建设的发展;根据所学可知,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拉开了中国革命从城市转入农村、建立根据地的序幕,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有利于“工农武装割据”局面的形成。
(3)原因:根据材料“创造和运用了麻雀战、地雷战、地道战、破袭战等许多独特的战法”可知,广泛开展人民游击战争;根据材料“中国共产党战略战术运用的成功”可知,战略战术运用的成功;根据材料“中国共产党在敌后能够与农民打成一片,取得其拥护和支持”可知,取得农民的拥护和支持。
(4)历史意义:根据材料“翻身农民丈量分配土地”和结合所学可知,中国共产党进行了土地改革,农民分到了土地,翻身农民踊跃参军参战,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
成果:根据材料“东北的辽沈战役、华东的淮海战役、华北的平津战役,国民党反动派剩下的最大的军队就是放在长江以南的这一战线上,他们再没有比这更大的有组织的军队”可知,三大战役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根据材料“反动的南京政府的灭亡”可知,渡江战役胜利后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故答案为:
(1)年份:1921年。表现:成为五四运动后期的主力(或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影响:促进马克思主义同工人运动相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基础。
(2)论断:“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意义:拉开了中国革命从城市转入农村、建立根据地的序幕;有利于“工农武装割据”局面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16 《大家排好队》(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2024)小学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
- 云南科技信息职业学院《文学作品与影视改编》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临沂职业学院《交通大数据分析与处理》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河南2025年河南省委党校省直分校招聘博士研究生2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辽宁装备制造职业技术学院《水质监测与实验》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洛阳师范学院《运动技能学习与控制》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2025年度文化活动场地租赁合同规范文本
- 监理机构职责
- 小数的意义二(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
- 2025年度文化产业反担保保证合同及文化产业发展规划
- 《电力建设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导则》(NB∕T 10096-2018)
- 2024-2025学年广东省部分学校高一(上)第一次联合考试物理试卷(含答案)
- 《黄色新闻的泛滥》课件
- 2024年山东省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及答案解析
- 化工原理Ⅱ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 2024-2025学年初中体育与健康九年级全一册人教版(2024)教学设计合集
- 环保产业政策及市场发展趋势分析研究
- 2024年河南省高考对口升学语文英语试题
- 学习白求恩精神,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洁的人
- 《中医药学概论》期末考试复习题库(含答案)
- 2024年秋季新外研版三年级上册英语课件 Unit 1 第1课时(Get ready)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