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村合作社组织管理作业指导书_第1页
三农村合作社组织管理作业指导书_第2页
三农村合作社组织管理作业指导书_第3页
三农村合作社组织管理作业指导书_第4页
三农村合作社组织管理作业指导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农村合作社组织管理作业指导书TOC\o"1-2"\h\u11741第一章合作社概述 3240721.1合作社的定义与特征 3245731.1.1合作社的定义 313251.1.2合作社的特征 3115531.2合作社的发展历程 3257671.2.1合作社的起源 436161.2.2合作社在中国的发展 4181821.2.3合作社的国际发展 419476第二章合作社组织结构 4324102.1合作社的组织形式 4284532.2合作社的组织架构 4239682.3合作社的决策机制 52182第三章合作社成员管理 5165783.1成员资格与加入程序 5229033.1.1成员资格 5180633.1.2加入程序 6100643.2成员权益与义务 6255713.2.1成员权益 6196753.2.2成员义务 6174873.3成员退出与合作社解散 6234333.3.1成员退出 679413.3.2合作社解散 729512第四章合作社资产管理 7112144.1合作社资产分类 7281574.1.1合作社资产概述 72824.1.2固定资产 792084.1.3流动资产 7110514.1.4无形资产 7309384.2合作社资产评估 835544.2.1合作社资产评估概述 873594.2.2资产评估方法 8280944.2.3资产评估程序 829894.3合作社资产使用与处置 887164.3.1合作社资产使用 8260124.3.2合作社资产处置 8167284.3.3合作社资产保值增值 819341第五章合作社财务管理 8252465.1合作社财务制度 847505.1.1合作社财务制度概述 883965.1.2合作社财务组织架构 9254945.1.3合作社财务管理体制 9152545.1.4合作社财务审批流程 9224405.1.5合作社财务风险控制 9183505.2合作社财务报表 9229385.2.1合作社财务报表概述 10127535.2.2资产负债表 1090645.2.3利润表 10131465.2.4现金流量表 1069305.3合作社财务审计 1031175.3.1合作社财务审计概述 10131255.3.2审计程序 10136245.3.3审计重点 1022107第六章合作社业务管理 1161236.1合作社业务范围 11221516.1.1合作社业务概述 11312956.1.2合作社业务分类 11297276.2合作社业务运营 1131596.2.1业务运营原则 11213396.2.2业务运营流程 11111926.3合作社业务风险管理 11176816.3.1风险识别 11209066.3.2风险评估 1287436.3.3风险应对 123397第七章合作社市场营销 12143017.1市场分析 12120797.2市场定位 12294677.3市场营销策略 1315393第八章合作社人力资源管理 13111028.1合作社人力资源规划 1393818.2合作社员工招聘与培训 14128098.2.1合作社员工招聘 14296098.2.2合作社员工培训 14125628.3合作社员工考核与激励 15294138.3.1合作社员工考核 15318628.3.2合作社员工激励 1531516第九章合作社法律法规 15214529.1合作社法律法规概述 1660849.1.1合作社法律法规的定义 16158579.1.2合作社法律法规的体系 1683519.2合作社法律风险防范 16139939.2.1合作社法律风险的类型 16166999.2.2合作社法律风险防范措施 16262759.3合作社法律事务处理 17259889.3.1合作社法律事务处理的原则 1782619.3.2合作社法律事务处理的程序 17316859.3.3合作社法律事务处理的注意事项 1728712第十章合作社持续发展 171633110.1合作社发展战略 171796710.1.1合作社发展目标 17820110.1.2合作社发展规划 17937310.1.3合作社发展策略 17535310.2合作社品牌建设 182780210.2.1品牌定位 181733710.2.2品牌设计 182354610.2.3品牌推广 182093710.3合作社社会责任与公益事业 181186110.3.1社会责任 181273010.3.2公益事业 18第一章合作社概述1.1合作社的定义与特征1.1.1合作社的定义合作社,是一种基于成员互助合作、民主管理和自主经营的非营利性经济组织。它旨在通过成员的共同参与,提高成员的经济地位、生活质量和社会福祉。合作社以成员的权益为核心,通过整合资源、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实现成员之间的互帮互助。1.1.2合作社的特征(1)成员互助:合作社的成立初衷是为了满足成员的共同需求,通过互助合作实现共同发展。(2)民主管理:合作社实行民主管理制度,成员享有平等的决策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3)自主经营:合作社在经营活动中,遵循市场规律,自主决策,自负盈亏。(4)非营利性:合作社的宗旨是服务成员,不以盈利为目的,其盈余主要用于成员福利和合作社发展。(5)可持续发展:合作社注重环境保护和社会责任,追求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1.2合作社的发展历程1.2.1合作社的起源合作社起源于19世纪中叶的欧洲,最早的合作实践可以追溯到1844年的英国罗奇代尔公平先锋合作社。此后,合作社运动逐渐在世界范围内发展壮大。1.2.2合作社在中国的发展(1)早期阶段(20世纪初至1950年代初):我国合作社的发展始于20世纪初,主要集中在农村,以农业合作社为主。(2)社会主义改造时期(1950年代初至1970年代末):合作社在我国农村得到迅速发展,形成了以农业生产合作社为核心的合作经济体系。(3)改革开放以来(1978年至今):我国合作社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得到新的发展机遇,逐渐形成了以农村合作社为主体的多元化合作经济格局。1.2.3合作社的国际发展全球经济的发展,合作社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公认的一种有效的经济组织形式。许多国家都积极推动合作社的发展,如印度、日本、韩国等。国际合作社联盟(ICA)作为全球合作社的代表性组织,致力于推动合作社事业的发展,加强各国合作社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第二章合作社组织结构2.1合作社的组织形式农村合作社作为一种特殊的组织形式,旨在促进农业发展、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合作社的组织形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生产合作社:以农业生产为主要业务,通过成员共同投入土地、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实现规模经营和效益最大化。(2)供销合作社:以农产品销售和农业生产资料供应为主要业务,通过成员共同投资、经营,提高农产品销售渠道和降低生产成本。(3)服务合作社:以提供农业生产性服务为主要业务,如农业技术指导、农资配送、农产品加工等,提高农业产业链的附加值。(4)综合合作社:集生产、供销、服务等多种业务于一体的合作社,旨在实现农业全产业链的协同发展。2.2合作社的组织架构农村合作社的组织架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层次:(1)社员大会:合作社的最高权力机构,负责决定合作社的重大事项,如选举理事会、监事会成员,制定和修改合作社章程等。(2)理事会:合作社的执行机构,负责组织实施社员大会的决议,开展合作社的日常经营活动。(3)监事会:合作社的监督机构,负责对理事会的工作进行监督,保障合作社的合法权益。(4)专业委员会:根据合作社的业务特点,设立相应的专业委员会,如生产委员会、供销委员会、服务委员会等,负责具体业务的组织实施。(5)分支机构:根据合作社业务发展的需要,设立相应的分支机构,如销售部、技术部、财务部等,负责具体业务的执行。2.3合作社的决策机制农村合作社的决策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1)议题提出:合作社成员或理事会根据合作社发展的需要,提出议题,如投资决策、经营策略等。(2)议题讨论:理事会组织成员对议题进行充分讨论,分析利弊,形成初步意见。(3)议题表决:社员大会对议题进行表决,根据表决结果决定是否采纳。(4)决策执行:理事会根据社员大会的表决结果,组织执行决策。(5)决策监督:监事会对决策执行过程进行监督,保证决策的顺利进行。(6)决策反馈:理事会定期向社员大会报告决策执行情况,接受成员的监督和评价。第三章合作社成员管理3.1成员资格与加入程序3.1.1成员资格农村合作社成员资格应遵循以下原则:(1)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农村居民;(2)承认并遵守合作社的章程;(3)愿意承担合作社成员的义务;(4)具备合作社业务所需的相关技能和条件。3.1.2加入程序农村合作社成员加入程序如下:(1)提交申请:申请人向合作社理事会提交书面申请,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2)审核:理事会收到申请后,应在15个工作日内对申请人的资格进行审核,并将审核结果通知申请人;(3)表决:理事会审核通过后,提交合作社成员大会表决,表决通过即可成为合作社成员;(4)注册:表决通过后,申请人到合作社注册,并缴纳相应的入社费用;(5)公告:合作社将新成员名单予以公告,公告期为15个工作日。3.2成员权益与义务3.2.1成员权益农村合作社成员享有以下权益:(1)参与合作社的民主管理,包括选举权和被选举权;(2)按照合作社章程规定,享有合作社的分配权益;(3)优先享受合作社提供的各类服务和优惠政策;(4)对合作社的财务、经营状况享有查询、监督权;(5)合作社终止时,享有剩余财产的分配权。3.2.2成员义务农村合作社成员应承担以下义务:(1)遵守合作社的章程和各项规章制度;(2)按照合作社的要求,提供真实的个人信息和业务资料;(3)积极参与合作社的各项活动,维护合作社的合法权益;(4)按照合作社的分配方案,承担相应的经济责任;(5)不得从事损害合作社利益的行为。3.3成员退出与合作社解散3.3.1成员退出农村合作社成员退出应遵循以下程序:(1)书面申请:成员向合作社理事会提交书面申请,说明退出原因;(2)审核:理事会收到申请后,应在15个工作日内进行审核,并将审核结果通知申请人;(3)表决:理事会审核通过后,提交合作社成员大会表决,表决通过即可办理退出手续;(4)结算:退出成员按照合作社的财务规定,办理资产结算;(5)公告:合作社将退出成员名单予以公告,公告期为15个工作日。3.3.2合作社解散农村合作社解散应遵循以下程序:(1)理事会提议:理事会提出解散合作社的提议,并提交合作社成员大会表决;(2)表决:合作社成员大会对解散提议进行表决,表决通过后,合作社进入清算程序;(3)清算:合作社进行清算,清算结束后,按照合作社章程规定分配剩余财产;(4)注销:清算结束后,合作社到登记机关办理注销手续,公告合作社解散;(5)档案管理:合作社解散后,相关档案资料应妥善保管,以备后续查询。第四章合作社资产管理4.1合作社资产分类4.1.1合作社资产概述农村合作社资产是指合作社在经营活动中所拥有的、能够带来经济利益的经济资源。合作社资产按照其性质和用途,可分为固定资产、流动资产和无形资产。4.1.2固定资产固定资产是指合作社在经营活动中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单位价值在规定标准以上的资产。主要包括土地、建筑物、机器设备、运输设备等。4.1.3流动资产流动资产是指合作社在经营活动中,预期在一年内变现或消耗的资产。主要包括现金、银行存款、应收账款、存货等。4.1.4无形资产无形资产是指合作社在经营活动中形成的,无法触摸、不具有实物形态的资产。主要包括商标、专利、非专利技术、土地使用权等。4.2合作社资产评估4.2.1合作社资产评估概述合作社资产评估是指对合作社资产的价值进行评定和估算。资产评估的目的是为了合理确定资产价值,保障合作社的合法权益。4.2.2资产评估方法资产评估方法主要包括成本法、市场法和收益法。成本法是根据资产的重置成本减去折旧后的净值确定资产价值;市场法是根据市场上类似资产交易价格来确定资产价值;收益法是根据资产预期收益来估算资产价值。4.2.3资产评估程序资产评估程序包括资产清查、资产分类、资产评估方法选择、资产评估结果确定等环节。4.3合作社资产使用与处置4.3.1合作社资产使用合作社资产使用应遵循合理、节约、有效的原则。合作社应建立健全资产使用管理制度,保证资产安全、完整、有效利用。4.3.2合作社资产处置合作社资产处置是指对合作社资产进行转让、出售、报废等处理。合作社资产处置应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执行,保证资产处置的公开、公平、公正。4.3.3合作社资产保值增值合作社应加强资产经营管理,通过合理配置、有效使用、适时处置等手段,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为合作社的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第五章合作社财务管理5.1合作社财务制度5.1.1合作社财务制度概述合作社财务制度是合作社组织内部财务管理的基本规范,旨在保证合作社财务活动的合规性、真实性和有效性。合作社财务制度包括财务组织架构、财务管理体制、财务审批流程、财务风险控制等方面。5.1.2合作社财务组织架构合作社财务组织架构应包括财务决策层、财务执行层和财务监督层。财务决策层主要负责制定合作社财务战略和政策;财务执行层负责具体实施财务决策;财务监督层负责对财务活动进行监督,保证财务合规。5.1.3合作社财务管理体制合作社财务管理体制应遵循以下原则:(1)合法性:合作社财务管理制度应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合作社章程和相关政策规定。(2)合理性:合作社财务管理制度应适应合作社业务发展和规模,保证财务管理与业务发展相匹配。(3)有效性:合作社财务管理制度应保证财务活动的有效实施,提高财务管理水平。(4)内部控制:合作社财务管理制度应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防范财务风险。5.1.4合作社财务审批流程合作社财务审批流程应包括以下环节:(1)预算编制:合作社应根据业务计划和财务目标,编制年度财务预算。(2)预算审批:合作社决策层对财务预算进行审批。(3)预算执行:合作社财务部门根据预算进行资金支付和财务核算。(4)预算调整:合作社财务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对预算进行调整。(5)预算监督:合作社监督层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监督。5.1.5合作社财务风险控制合作社财务风险控制应重点关注以下方面:(1)资金风险:加强资金筹集、使用和回收管理,保证资金安全。(2)信用风险:加强应收账款管理,防范信用风险。(3)市场风险:关注市场变化,及时调整经营策略。(4)政策风险:关注政策动态,合规经营,防范政策风险。5.2合作社财务报表5.2.1合作社财务报表概述合作社财务报表是反映合作社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信息的重要文件。合作社财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等。5.2.2资产负债表资产负债表是反映合作社在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的报表。主要包括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等内容。5.2.3利润表利润表是反映合作社在一定时期内经营成果的报表。主要包括收入、成本、费用和利润等指标。5.2.4现金流量表现金流量表是反映合作社在一定时期内现金流入和流出情况的报表。主要包括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现金流量等内容。5.3合作社财务审计5.3.1合作社财务审计概述合作社财务审计是对合作社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合规性和有效性进行审查的过程。财务审计有助于揭示合作社财务风险,提高财务管理水平。5.3.2审计程序合作社财务审计程序主要包括以下环节:(1)审计准备:审计人员了解合作社基本情况,收集相关资料。(2)审计实施:审计人员对合作社财务报表进行详细审查,分析财务数据。(3)审计报告:审计人员撰写审计报告,反映审计发觉的问题和建议。(4)审计结论:审计人员根据审计报告,提出审计结论。5.3.3审计重点合作社财务审计应重点关注以下方面:(1)财务报表真实性:审查财务报表数据是否真实反映合作社财务状况。(2)财务合规性:审查合作社财务活动是否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合作社章程和相关政策规定。(3)财务管理有效性:审查合作社财务管理制度是否有效实施,提高财务管理水平。第六章合作社业务管理6.1合作社业务范围6.1.1合作社业务概述农村合作社作为新型农村经营主体,其业务范围主要包括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销售、农业技术服务、农村金融服务等多个方面。合作社的业务范围应当根据当地资源条件、市场需求和农民意愿来确定,以满足农民生产生活需求,促进农村经济发展。6.1.2合作社业务分类(1)农业生产业务:包括粮食作物、经济作物、蔬菜、果品、畜牧、水产等农业生产活动。(2)农产品加工业务:包括对农产品进行初级加工和深加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3)农产品销售业务:包括农产品产地批发、零售、电子商务等销售渠道。(4)农业技术服务业务:包括农业技术培训、技术指导、病虫害防治等。(5)农村金融服务业务:包括农村信贷、保险、理财等。6.2合作社业务运营6.2.1业务运营原则(1)合法合规:合作社业务运营必须遵守国家法律法规,遵循市场规律。(2)民主决策:合作社业务运营应充分听取成员意见,实行民主决策。(3)效益优先:合作社业务运营应注重经济效益,提高成员收入。(4)社会责任:合作社业务运营应承担社会责任,促进农村社会和谐发展。6.2.2业务运营流程(1)市场调查:了解市场需求,确定业务发展方向。(2)项目策划:根据市场需求和合作社实际情况,策划具体业务项目。(3)项目实施:按照项目策划方案,组织人员实施业务项目。(4)项目评估:对业务项目进行定期评估,调整运营策略。6.3合作社业务风险管理6.3.1风险识别合作社业务风险管理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风险识别:(1)市场风险:包括市场波动、价格风险等。(2)技术风险:包括技术更新、技术失误等。(3)财务风险:包括资金筹集、资金使用、收益分配等。(4)政策风险:包括政策变动、法律法规调整等。6.3.2风险评估合作社应对识别出的风险进行评估,确定风险程度和影响范围,为制定风险应对策略提供依据。6.3.3风险应对(1)风险预防:通过加强市场调查、提高技术水平、完善财务制度等措施,预防风险发生。(2)风险分散:通过多元化经营、合作联盟等方式,分散风险。(3)风险转移:通过购买保险、签订合作协议等手段,将风险转移给其他主体。(4)风险控制:通过制定应急预案、加强内部管理等措施,控制风险损失。第七章合作社市场营销7.1市场分析合作社在进行市场营销活动之前,必须对市场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以了解市场的现状、趋势及潜力。市场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市场环境分析:了解宏观经济、政策、行业竞争态势等对市场的影响。(2)市场需求分析:研究消费者需求特点、消费心理、消费行为,为产品设计、定价和促销策略提供依据。(3)市场竞争分析:分析竞争对手的市场地位、产品特点、营销策略等,为合作社制定有针对性的市场策略提供参考。(4)市场细分:根据消费者需求和偏好,将市场划分为若干个子市场,为合作社选择目标市场提供依据。7.2市场定位合作社在进行市场定位时,应充分考虑以下因素:(1)合作社资源及优势:根据合作社的实际情况,明确其在市场中的竞争优势。(2)消费者需求:了解消费者对合作社产品的期望和需求,以满足其需求。(3)市场竞争对手:分析竞争对手的市场定位,避免与竞争对手发生直接竞争。(4)市场趋势:关注市场动态,把握市场发展方向。在此基础上,合作社可采取以下市场定位策略:(1)差异化定位:突出合作社产品的独特性,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2)优质定位:以高品质产品和服务为特点,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3)价格定位:根据产品成本、市场接受程度等因素,制定合理的产品价格。7.3市场营销策略合作社在市场营销过程中,应采取以下策略:(1)产品策略:注重产品创新,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需求;提高产品质量,提升品牌形象。(2)价格策略:根据市场定位,制定合理的价格体系;灵活运用价格手段,调整产品结构。(3)促销策略:开展形式多样的促销活动,提高产品知名度和市场份额;加强与其他企业的合作,共同推广产品。(4)渠道策略:建立完善的销售网络,拓宽销售渠道;优化物流配送体系,提高产品竞争力。(5)服务策略:提供优质的售前、售中、售后服务,增强消费者忠诚度。(6)品牌策略:加强品牌建设,提高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注重品牌传播,扩大市场影响力。第八章合作社人力资源管理8.1合作社人力资源规划合作社人力资源规划是合作社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它旨在根据合作社的业务发展需要,对人力资源进行合理配置,保证合作社的人力资源满足业务发展需求。合作社人力资源规划应遵循以下原则:(1)以满足业务发展需求为出发点,保证人力资源与业务发展相适应。(2)充分考虑合作社内部与外部环境,保证人力资源规划的可行性和适应性。(3)注重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人力资源利用效率。(4)强化人力资源规划与合作社战略发展的协同性。合作社人力资源规划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确定合作社人力资源需求,包括岗位设置、人员编制等。(2)制定人力资源招聘与选拔策略,保证招聘到合适的人才。(3)制定人力资源培训与发展计划,提升员工素质。(4)建立健全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保证人力资源规划的顺利实施。8.2合作社员工招聘与培训8.2.1合作社员工招聘合作社员工招聘是合作社发展的重要环节,应遵循以下原则:(1)公平竞争原则,保证招聘过程的公正性。(2)岗位匹配原则,选拔适合岗位需求的人才。(3)注重能力与潜力,选拔具备发展潜力的员工。(4)关注综合素质,选拔具备良好职业道德和团队协作能力的员工。合作社员工招聘流程如下:(1)制定招聘计划,明确招聘人数、岗位、要求等。(2)发布招聘信息,通过线上线下渠道进行宣传。(3)筛选简历,组织面试,评估应聘者综合素质。(4)确定录用人员,签订劳动合同。8.2.2合作社员工培训合作社员工培训是提高员工素质、提升合作社整体竞争力的关键措施。合作社员工培训应遵循以下原则:(1)针对性原则,根据员工岗位需求进行培训。(2)实用性原则,注重培训内容的实际应用。(3)系统性原则,构建完整的培训体系。(4)持续发展原则,关注员工职业生涯发展。合作社员工培训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岗前培训,使新员工尽快熟悉岗位工作。(2)在岗培训,提升员工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3)离职培训,为员工提供发展机会。(4)专项培训,针对特定项目或任务进行培训。8.3合作社员工考核与激励8.3.1合作社员工考核合作社员工考核是评价员工工作表现、激励员工积极性的重要手段。考核应遵循以下原则:(1)公平公正原则,保证考核过程的透明性和公正性。(2)客观性原则,以实际工作表现为依据进行评价。(3)激励与发展原则,关注员工成长和激励。(4)定期与动态相结合原则,定期进行考核,关注员工动态表现。合作社员工考核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包括工作效率、质量等。(2)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评估员工在团队中的表现。(3)创新能力与解决问题能力,关注员工在解决问题中的表现。(4)职业道德与操守,评价员工的职业素养。8.3.2合作社员工激励合作社员工激励是激发员工积极性、提升工作效率的重要措施。激励措施应遵循以下原则:(1)多样性原则,采用多种激励手段,满足员工不同需求。(2)公平性原则,保证激励措施的公平性。(3)可持续性原则,关注员工长期发展。(4)实际效果原则,注重激励措施的实际效果。合作社员工激励主要包括以下措施:(1)薪酬激励,提高员工收入水平。(2)晋升激励,为员工提供晋升机会。(3)荣誉激励,表彰优秀员工。(4)培训激励,提供学习和发展机会。第九章合作社法律法规9.1合作社法律法规概述9.1.1合作社法律法规的定义合作社法律法规是指国家为规范合作社的组织、运行、管理和业务活动,保障合作社及其成员的合法权益,维护合作社市场秩序,促进合作社健康发展而制定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9.1.2合作社法律法规的体系我国合作社法律法规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宪法及相关法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关于合作社的规定,以及其他相关法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等。(2)行政法规:如《农民专业合作社登记管理条例》等。(3)地方性法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的关于合作社的地方性法规。(4)部门规章:如农业农村部等部门制定的关于合作社的规章。(5)政策性文件:国家及地方发布的关于合作社的政策性文件。9.2合作社法律风险防范9.2.1合作社法律风险的类型合作社法律风险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组织风险:合作社组织结构不规范、内部管理混乱等。(2)合同风险:合作社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法律风险。(3)经营风险:合作社在经营活动中可能遇到的法律法规限制、违规经营等。(4)税务风险:合作社税务申报、纳税等方面可能存在的法律风险。(5)知识产权风险:合作社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可能遇到的侵权、纠纷等。9.2.2合作社法律风险防范措施(1)建立健全合作社组织结构,明确内部管理制度。(2)加强合同管理,保证合同合法、合规。(3)遵守法律法规,规范经营活动。(4)加强税务管理,保证依法纳税。(5)重视知识产权保护,防范侵权风险。9.3合作社法律事务处理9.3.1合作社法律事务处理的原则(1)合法性原则:合作社处理法律事务时,必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