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农业生产管理实践作业指导书TOC\o"1-2"\h\u31783第一章农业生产管理概述 3320721.1农业生产管理的定义与意义 3174931.1.1定义 3124291.1.2意义 314651.2农业生产管理的内容与任务 4242981.2.1内容 458021.2.2任务 432034第二章农业生产环境与资源管理 4229122.1农业生产环境管理 4108272.2农业资源管理 517062.3农业生态环境保护 517405第三章种植业生产管理 663073.1种植业生产计划管理 6104993.1.1计划编制 6287633.1.2计划实施 616873.2种植业生产技术管理 6158833.2.1育种技术管理 6113683.2.2栽培技术管理 7229303.2.3病虫害防治技术管理 715413.3种植业生产质量管理 7201683.3.1质量标准制定 731643.3.2质量监测 7177773.3.3质量改进 7226393.3.4质量认证 727057第四章畜牧业生产管理 721544.1畜牧业生产计划管理 7248794.2畜牧业生产技术管理 8293804.3畜牧业生产质量管理 831307第五章渔业生产管理 9161465.1渔业生产计划管理 9281835.1.1计划编制 9314045.1.2计划执行 948455.2渔业生产技术管理 9121285.2.1技术研发 932845.2.2技术推广与应用 10298865.3渔业生产质量管理 10128335.3.1质量标准制定 10309165.3.2质量监督与检测 10199475.3.3质量改进与提升 108948第六章农业机械化与自动化管理 10305406.1农业机械化发展概述 10197416.1.1起步阶段(20世纪50年代) 11111456.1.2发展阶段(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 11100756.1.3提升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今) 1127066.2农业机械化技术管理 11187116.2.1农业机械化发展规划 11206076.2.2农业机械化技术创新 11161436.2.3农业机械化技术培训与推广 11153486.2.4农业机械化技术服务 1199116.3农业自动化管理 11206196.3.1农业自动化技术概述 11105996.3.2农业自动化系统设计 1276116.3.3农业自动化技术应用 12323086.3.4农业自动化管理与维护 1213785第七章农业市场营销管理 1239497.1农产品市场分析 1277067.1.1市场环境分析 1223137.1.2市场需求分析 1219937.1.3市场竞争分析 13326577.2农产品营销策略 13256157.2.1产品策略 1369847.2.2价格策略 13120197.2.3渠道策略 13208947.3农产品品牌建设 13295787.3.1品牌定位 13182257.3.2品牌传播 13231457.3.3品牌管理 141772第八章农业经济管理 14237618.1农业经济运行分析 14243238.1.1农业生产分析 14190038.1.2农业流通分析 14314488.1.3农业消费分析 14315238.2农业经济政策与管理 14187068.2.1农业经济政策制定 1590258.2.2农业经济政策实施 15305778.2.3农业经济管理 1516918.3农业经济效益评价 15230668.3.1农业经济效益指标体系 15123088.3.2农业经济效益评价方法 156288.3.3农业经济效益评价结果应用 1632088第九章农业安全生产管理 16107079.1农业安全生产概述 16131509.2农业安全生产管理措施 16303319.2.1建立健全农业安全生产责任制 16102039.2.2加强农业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建设 1655739.2.3强化农业安全生产宣传教育 16121169.2.4落实农业安全生产措施 16154739.2.5开展农业安全生产培训 16155369.2.6建立农业安全生产监测预警体系 17262069.3农业安全生产处理 17180489.3.1报告 17146659.3.2调查 17264499.3.3处理 17190109.3.4整改 1765969.3.5总结 1717391第十章农业信息化管理 171389510.1农业信息化概述 17713810.2农业信息技术应用 171833210.2.1物联网技术 171420710.2.2大数据分析 181345810.2.3人工智能技术 18955210.3农业信息化管理实践 182883510.3.1农业信息化管理体系构建 183013410.3.2农业信息化管理策略 19第一章农业生产管理概述1.1农业生产管理的定义与意义1.1.1定义农业生产管理是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对农业生产要素进行合理配置和有效组织,以实现农业生产的高效、优质、安全、环保为目标的一系列管理活动。农业生产管理涉及生产计划、资源配置、生产组织、技术指导、市场开拓等多个方面。1.1.2意义农业生产管理在农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通过科学管理,合理配置资源,提高农业生产要素的利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农民收入。(2)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生产管理有助于规范生产过程,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满足消费者需求。(3)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生产管理强调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有利于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4)提高农业产业竞争力。通过农业生产管理,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农业产业链水平,增强农业产业竞争力。1.2农业生产管理的内容与任务1.2.1内容农业生产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生产计划管理。根据市场需求、资源状况和农业技术发展,制定合理的农业生产计划。(2)资源配置管理。合理配置土地、劳动力、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提高资源利用效率。(3)生产组织管理。建立健全农业生产组织体系,提高生产组织化程度。(4)技术指导管理。推广农业新技术,提高农民技术素质,提升农业生产技术水平。(5)市场开拓管理。加强农产品市场研究,拓展市场渠道,提高农产品市场占有率。(6)质量管理。加强农产品质量检测和监管,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1.2.2任务农业生产管理的主要任务包括:(1)优化农业生产结构。根据市场需求和资源条件,调整和优化农业生产布局。(2)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通过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3)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加强农产品质量检测和监管,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4)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加强环境保护,推广绿色生产技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5)提升农业产业竞争力。加强农业产业链建设,提高农业产业整体竞争力。第二章农业生产环境与资源管理2.1农业生产环境管理农业生产环境管理是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对自然环境、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环境等因素进行有效调控与治理的活动。农业生产环境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自然环境管理:对气候、土壤、水资源等自然因素进行科学调控,以适应农业生产的需求。例如,通过调整种植结构、改进栽培技术等措施,降低自然灾害对农业的影响。(2)生态环境管理: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提高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具体措施包括植树造林、退耕还林、水土保持、防治农业面源污染等。(3)社会经济环境管理:优化农业产业布局,调整农村经济结构,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如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民素质,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等。2.2农业资源管理农业资源管理是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对土地、水资源、生物资源、农业废弃物等资源进行合理开发、利用、保护和恢复的活动。农业资源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土地资源管理: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土地生产力,保障粮食安全。具体措施包括实施耕地保护制度、推进土地整理、开展土地整治等。(2)水资源管理: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水资源,提高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如实施节水灌溉、推广节水技术、加强水资源保护等。(3)生物资源管理:保护生物多样性,合理利用生物资源,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如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实施物种保护、推广生物防治等。(4)农业废弃物管理:加强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减少环境污染。如推广农作物秸秆还田、实施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项目等。2.3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是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采取一系列措施保护生态环境,防止农业污染,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防治农业污染:加强农业污染防治,减少化肥、农药等化学物质对环境的污染。如推广绿色防控技术、实施化肥农药减量行动等。(2)保护农村生态环境:维护农村生态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如加强农村生态环境监测、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等。(3)恢复受损生态环境:对受损的农业生态环境进行修复和恢复,提高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如实施水土保持工程、开展生态修复项目等。(4)推广生态农业:发展生态农业,提高农业生态环境质量。如推广生态种植、生态养殖、循环农业等模式。第三章种植业生产管理3.1种植业生产计划管理3.1.1计划编制种植业生产计划是农业生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计划编制应遵循科学性、合理性和前瞻性原则,保证种植任务的顺利完成。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种植面积及作物布局:根据土壤条件、气候特点、市场需求等因素,合理确定种植面积及作物布局,保证作物生长环境的适应性。(2)生产周期:明确各类作物的生产周期,包括播种、移栽、施肥、防治病虫害、收获等环节,以保证生产顺利进行。(3)生产任务:制定具体的种植任务,包括作物种类、品种、产量、质量等指标。3.1.2计划实施计划实施是保证种植业生产顺利进行的关键环节。其主要内容包括:(1)组织协调:加强农业生产各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作,保证生产计划的有效执行。(2)技术指导:为种植户提供技术培训、咨询服务,保证种植技术得到有效落实。(3)生产进度监控:定期对种植进度进行跟踪、检查,及时发觉并解决问题。3.2种植业生产技术管理3.2.1育种技术管理育种技术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品种选育:根据市场需求和种植条件,选育具有高产、优质、抗病、适应性强等特点的品种。(2)种子生产:加强种子生产基地建设,保证种子质量。(3)种子检测:对种子进行质量检测,保证种子合格。3.2.2栽培技术管理栽培技术管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土壤管理:对土壤进行改良、施肥,提高土壤肥力。(2)播种技术:根据作物生长特性,选择适宜的播种时间、方式和密度。(3)田间管理:加强田间管理,保证作物生长过程中的光照、水分、养分等条件得到满足。3.2.3病虫害防治技术管理病虫害防治技术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病虫害监测:建立健全病虫害监测体系,及时发觉并掌握病虫害发生动态。(2)防治措施:采取生物、化学、物理等手段,有效防治病虫害。(3)防治效果评价:对防治效果进行评价,调整防治策略。3.3种植业生产质量管理3.3.1质量标准制定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制定种植业生产质量标准,包括作物质量、土壤质量、环境质量等方面。3.3.2质量监测建立健全质量监测体系,对种植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监测,保证生产质量符合标准。3.3.3质量改进针对监测中发觉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质量改进,提高种植业生产水平。3.3.4质量认证对达到质量标准的种植产品进行认证,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同时加强对认证产品的监管,保证认证的有效性。第四章畜牧业生产管理4.1畜牧业生产计划管理畜牧业生产计划管理是农业生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任务是合理组织生产要素,保证畜牧业生产的顺利进行。以下是畜牧业生产计划管理的主要内容:(1)生产目标设定:根据市场需求、资源条件和发展趋势,明确畜牧业生产目标,包括产量、品质、效益等。(2)生产结构调整:根据市场需求和资源优势,优化畜牧业生产结构,合理配置生产要素,提高生产效率。(3)生产计划编制:依据生产目标和生产结构,制定具体的生产计划,包括年度计划、季度计划和月度计划。(4)生产计划执行与监督:保证生产计划的有效实施,对生产过程进行监督,及时调整计划,保证生产目标的实现。4.2畜牧业生产技术管理畜牧业生产技术管理是对生产过程中的技术环节进行有效组织和控制,以提高畜牧业生产水平。以下是畜牧业生产技术管理的主要内容:(1)良种选育与推广:加强良种选育,推广优质、高产、抗病性强的品种,提高畜牧业生产水平。(2)饲料资源开发与利用:合理开发饲料资源,提高饲料转化效率,降低生产成本。(3)饲养管理:制定科学的饲养管理规程,保证畜禽生长发育良好,提高生产功能。(4)疫病防控:建立健全疫病防控体系,加强疫苗接种和疫病监测,降低疫病风险。(5)环境保护与治理:加强畜牧业生产过程中的环境保护,减少污染排放,促进可持续发展。4.3畜牧业生产质量管理畜牧业生产质量管理旨在提高产品质量,满足市场需求,增强竞争力。以下是畜牧业生产质量管理的主要内容:(1)产品质量标准制定:根据市场需求,制定产品质量标准,保证产品符合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2)生产过程质量控制:加强生产过程中的质量监控,保证生产环节符合质量要求。(3)产品质量检验与检测:建立健全产品质量检验与检测体系,对产品进行定期抽检,保证产品质量安全。(4)质量改进与技术创新:不断改进生产工艺,提高生产技术水平,推动质量提升。(5)售后服务与质量追踪:加强售后服务,对产品质量进行追踪,及时解决产品质量问题,提高用户满意度。第五章渔业生产管理5.1渔业生产计划管理5.1.1计划编制渔业生产计划是渔业生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保证渔业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渔业生产的有序进行。计划编制应遵循以下原则:(1)符合国家渔业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2)充分考虑市场需求和渔业资源状况;(3)科学合理地安排渔业生产任务和布局;(4)注重渔业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5.1.2计划执行渔业生产计划执行应遵循以下要求:(1)明确责任,加强协调,保证计划顺利实施;(2)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计划,保证计划适应市场需求和资源变化;(3)加强渔业统计监测,及时掌握渔业生产动态;(4)加强渔业技术培训和推广,提高渔业生产水平。5.2渔业生产技术管理5.2.1技术研发渔业生产技术管理应注重技术研发,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渔业资源调查与评估技术;(2)渔业捕捞与养殖技术;(3)渔业病害防治技术;(4)渔业生态环境保护技术。5.2.2技术推广与应用渔业生产技术管理应加强技术普及与推广,具体措施如下:(1)建立健全渔业技术推广体系;(2)加强渔业技术培训,提高渔民技术素质;(3)推广渔业新技术、新品种,提高渔业产量和质量;(4)加强渔业技术交流与合作,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5.3渔业生产质量管理5.3.1质量标准制定渔业生产质量管理应制定严格的质量标准,包括:(1)渔业产品质量标准;(2)渔业生产环境质量标准;(3)渔业生产过程质量标准;(4)渔业服务质量管理标准。5.3.2质量监督与检测渔业生产质量管理应加强质量监督与检测,具体措施如下:(1)建立健全渔业质量监督体系;(2)加强渔业产品质量监测,保证产品质量安全;(3)加强渔业生产环境监测,保障渔业生态安全;(4)加强渔业服务质量管理,提高服务水平。5.3.3质量改进与提升渔业生产质量管理应不断改进与提升,具体措施如下:(1)加强渔业生产技术创新,提高产品质量;(2)推广绿色渔业生产方式,减少环境污染;(3)加强渔业质量培训,提高质量管理水平;(4)建立健全渔业质量激励机制,鼓励优秀渔业生产者。第六章农业机械化与自动化管理6.1农业机械化发展概述农业机械化是指利用机械设备代替人力、畜力进行农业生产的过程。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6.1.1起步阶段(20世纪50年代)在这一阶段,我国农业机械化以引进国外先进农业机械和技术为主,逐步开展机械化试验示范。这一时期的主要任务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减轻农民劳动强度。6.1.2发展阶段(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这一阶段,我国农业机械化事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在政策扶持、资金投入、技术创新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得到进一步提升。6.1.3提升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今)这一阶段,我国农业机械化进入了全面提升阶段。在政策、技术、市场等多方面因素推动下,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逐步实现了农业生产全过程机械化。6.2农业机械化技术管理农业机械化技术管理是指对农业机械化过程中的技术活动进行有效组织和协调,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以下是农业机械化技术管理的主要内容:6.2.1农业机械化发展规划制定农业机械化发展规划,明确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政策措施,为农业机械化发展提供指导。6.2.2农业机械化技术创新加强农业机械化技术创新,推动先进适用技术的研发与推广,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6.2.3农业机械化技术培训与推广开展农业机械化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的技术素质,促进农业机械化技术的普及与推广。6.2.4农业机械化技术服务建立健全农业机械化技术服务体系,为农民提供及时、高效的技术服务。6.3农业自动化管理农业自动化管理是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等手段,实现农业生产过程自动化。以下是农业自动化管理的主要内容:6.3.1农业自动化技术概述农业自动化技术包括农业传感器、自动控制系统、农业等。这些技术的应用可以大大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减轻农民劳动强度。6.3.2农业自动化系统设计农业自动化系统设计要充分考虑农业生产的特点和需求,实现农业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控制。6.3.3农业自动化技术应用农业自动化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包括智能灌溉、精准施肥、病虫害监测与防治等,为农业生产提供智能化支持。6.3.4农业自动化管理与维护加强农业自动化管理与维护,保证农业自动化系统的正常运行,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第七章农业市场营销管理7.1农产品市场分析7.1.1市场环境分析农业市场营销管理的首要任务是深入了解农产品市场环境。市场环境包括政治、经济、社会、技术等多方面因素。对市场环境的分析有助于把握市场动态,预测市场趋势,为农产品营销决策提供依据。(1)政治环境:分析国家政策、法律法规对农产品市场的影响,如农业补贴、农产品贸易政策等。(2)经济环境:分析国内生产总值、居民消费水平、物价指数等经济指标对农产品市场的影响。(3)社会环境:分析人口结构、消费观念、生活习惯等社会因素对农产品市场的影响。(4)技术环境:分析农业科技创新、信息技术发展等对农产品市场的影响。7.1.2市场需求分析市场需求分析是农产品市场分析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消费者需求:分析消费者对农产品的品质、价格、安全性等方面的需求。(2)市场规模:分析农产品市场的总体规模,包括消费量、销售额等指标。(3)市场潜力:分析农产品市场的潜在消费需求和发展空间。7.1.3市场竞争分析市场竞争分析有助于了解农产品市场的竞争格局,为制定营销策略提供依据。(1)竞争对手:分析竞争对手的数量、实力、市场份额等。(2)竞争策略:分析竞争对手的营销策略、价格策略、渠道策略等。(3)市场壁垒:分析农产品市场的进入壁垒和退出壁垒。7.2农产品营销策略7.2.1产品策略(1)产品定位:根据市场需求和竞争优势,为农产品定位合适的市场地位。(2)产品组合:优化农产品组合,提高产品竞争力。(3)产品创新:加大农业科技创新力度,提高农产品品质。7.2.2价格策略(1)定价目标:根据农产品成本、市场需求和竞争对手定价。(2)定价方法:采用成本加成法、市场比较法等定价方法。(3)价格调整:根据市场变化调整农产品价格。7.2.3渠道策略(1)渠道选择:选择适合农产品销售的渠道,如农产品批发市场、电商平台等。(2)渠道管理:加强渠道建设,提高渠道效率。(3)渠道拓展:积极拓展国内外市场,提高农产品市场份额。7.3农产品品牌建设7.3.1品牌定位(1)品牌理念:明确农产品品牌的核心价值观和品牌形象。(2)品牌目标:确定农产品品牌的发展目标和市场地位。(3)品牌策略:制定农产品品牌的营销策略和传播策略。7.3.2品牌传播(1)传播渠道:选择适合农产品品牌传播的渠道,如广告、公关、网络等。(2)传播内容:制定有针对性的品牌传播内容,展示农产品品牌的独特价值。(3)传播效果:评估品牌传播效果,持续优化传播策略。7.3.3品牌管理(1)品牌保护:加强农产品品牌的知识产权保护,维护品牌形象。(2)品牌维护:持续提升农产品品质,满足消费者需求。(3)品牌创新:不断优化农产品品牌,适应市场需求变化。第八章农业经济管理8.1农业经济运行分析农业经济运行分析是农业生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通过对农业生产、流通、消费等环节的经济活动进行系统分析,揭示农业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为农业经济政策制定和农业生产管理提供科学依据。8.1.1农业生产分析农业生产分析主要包括农业生产条件、农业生产布局、农业生产结构等方面的分析。农业生产条件分析主要关注土地、水资源、气候等自然条件以及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农村劳动力等社会经济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农业生产布局分析主要研究农业生产的空间分布规律,优化农业生产布局,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农业生产结构分析主要研究农业内部各产业之间的比例关系,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8.1.2农业流通分析农业流通分析主要研究农产品流通渠道、流通组织、流通成本等方面的问题。农产品流通渠道分析旨在优化农产品流通体系,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流通组织分析关注农业流通组织的类型、功能及其对农业流通的影响。流通成本分析主要研究农产品流通成本构成及其对农产品价格的影响。8.1.3农业消费分析农业消费分析主要关注农产品消费需求、消费结构、消费水平等方面的问题。农产品消费需求分析旨在了解农产品市场需求状况,为农业生产结构调整提供依据。消费结构分析关注农产品消费结构的变化趋势,指导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消费水平分析主要研究农产品消费水平与居民收入、消费观念等因素的关系。8.2农业经济政策与管理农业经济政策与管理是保障农业经济稳定发展的关键环节,主要包括农业经济政策制定、农业经济政策实施和农业经济管理等方面。8.2.1农业经济政策制定农业经济政策制定要遵循科学性、前瞻性、可操作性的原则。科学性要求政策制定要以农业经济运行分析为基础,充分考虑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前瞻性要求政策制定要关注农业经济发展的长远目标,适应农业发展的新趋势。可操作性要求政策制定要具备实施条件,保证政策能够落地生根。8.2.2农业经济政策实施农业经济政策实施要注重政策传导、政策执行和政策监督。政策传导要保证政策信息准确、及时地传递给农业生产者和经营者。政策执行要加强对政策落实情况的跟踪管理,保证政策效果。政策监督要建立完善的政策评估体系,对政策实施效果进行评价,为政策调整提供依据。8.2.3农业经济管理农业经济管理主要包括农业行政管理、农业产业管理、农业技术管理等方面。农业行政管理要加强对农业经济活动的监管,维护农业市场秩序。农业产业管理要关注农业产业链的优化,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农业技术管理要推动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水平。8.3农业经济效益评价农业经济效益评价是衡量农业生产管理水平和农业经济政策效果的重要手段,主要包括农业经济效益指标体系、农业经济效益评价方法和农业经济效益评价结果应用等方面。8.3.1农业经济效益指标体系农业经济效益指标体系要全面反映农业生产、流通、消费等环节的经济效益,包括产量效益、产值效益、成本效益、技术效益等多个方面。指标体系要具备科学性、完整性和可操作性,为农业经济效益评价提供准确、全面的依据。8.3.2农业经济效益评价方法农业经济效益评价方法要结合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采用多种评价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定量分析主要采用统计方法、计量经济模型等手段,对农业经济效益进行量化分析。定性分析主要采用专家评估、实地调查等方法,对农业经济效益进行主观评价。8.3.3农业经济效益评价结果应用农业经济效益评价结果要应用于农业生产管理、农业经济政策制定和农业经济发展战略规划等方面。农业生产管理要根据评价结果调整农业生产结构、优化农业生产布局。农业经济政策制定要依据评价结果调整政策方向、优化政策体系。农业经济发展战略规划要参考评价结果,确定农业发展的总体目标和重点领域。第九章农业安全生产管理9.1农业安全生产概述农业安全生产是指在生产过程中,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农业生产活动在符合安全生产标准的前提下进行,以减少农业生产的发生,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农业安全生产是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护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9.2农业安全生产管理措施9.2.1建立健全农业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各级部门、企业和农民的安全生产职责,将安全生产纳入绩效考核体系,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9.2.2加强农业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建设完善农业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制定相关规章制度,保证农业安全生产有法可依、有章可循。9.2.3强化农业安全生产宣传教育通过多种形式,加大对农业安全生产知识的宣传力度,提高农民安全生产意识,营造全社会关注农业安全生产的良好氛围。9.2.4落实农业安全生产措施(1)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维护,提高农业生产抗灾能力。(2)推广农业新技术、新设备,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安全生产风险。(3)加强农业病虫害防治,减少农业生产损失。(4)严格农业投入品管理,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9.2.5开展农业安全生产培训加强对农民、农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安全生产培训,提高其安全生产素质。9.2.6建立农业安全生产监测预警体系建立健全农业安全生产监测预警机制,及时发觉和消除安全隐患,防止发生。9.3农业安全生产处理9.3.1报告农业安全生产发生后,单位应当在第一时间内向当地及有关部门报告,报告内容包括发生时间、地点、原因、损失、救治情况等。9.3.2调查调查组应当依法及时成立,对原因、性质、损失等进行调查,明确责任。9.3.3处理根据调查结果,依法对责任人进行处理,包括行政处罚、经济赔偿等。9.3.4整改单位应当根据调查结果,制定整改措施,加强安全生产管理,防止类似再次发生。9.3.5总结单位应当对进行总结,分析原因,总结经验教训,提高安全生产水平。第十章农业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16 《大家排好队》(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2024)小学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
- 云南科技信息职业学院《文学作品与影视改编》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临沂职业学院《交通大数据分析与处理》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河南2025年河南省委党校省直分校招聘博士研究生2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辽宁装备制造职业技术学院《水质监测与实验》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洛阳师范学院《运动技能学习与控制》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2025年度文化活动场地租赁合同规范文本
- 监理机构职责
- 小数的意义二(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
- 2025年度文化产业反担保保证合同及文化产业发展规划
- 《电力建设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导则》(NB∕T 10096-2018)
- 2024-2025学年广东省部分学校高一(上)第一次联合考试物理试卷(含答案)
- 《黄色新闻的泛滥》课件
- 2024年山东省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及答案解析
- 化工原理Ⅱ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 2024-2025学年初中体育与健康九年级全一册人教版(2024)教学设计合集
- 环保产业政策及市场发展趋势分析研究
- 2024年河南省高考对口升学语文英语试题
- 学习白求恩精神,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洁的人
- 《中医药学概论》期末考试复习题库(含答案)
- 2024年秋季新外研版三年级上册英语课件 Unit 1 第1课时(Get ready)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