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作业指导书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M03/3F/13/wKhkGWet5jSAQAZ_AAK4yKPuvy8571.jpg)
![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作业指导书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M03/3F/13/wKhkGWet5jSAQAZ_AAK4yKPuvy85712.jpg)
![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作业指导书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M03/3F/13/wKhkGWet5jSAQAZ_AAK4yKPuvy85713.jpg)
![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作业指导书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M03/3F/13/wKhkGWet5jSAQAZ_AAK4yKPuvy85714.jpg)
![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作业指导书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M03/3F/13/wKhkGWet5jSAQAZ_AAK4yKPuvy8571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作业指导书TOC\o"1-2"\h\u11604第一章城市规划概述 3256331.1城市规划的定义与意义 3284271.1.1定义 3101241.1.2意义 3319291.2城市规划的历史发展 386581.2.1古代城市规划 388601.2.2近现代城市规划 4302571.2.3当代城市规划 4181791.3城市规划的基本原则 4188241.3.1科学性原则 471651.3.2可持续性原则 4112021.3.3公平性原则 4264831.3.4创新性原则 4128171.3.5协调性原则 423831第二章城市规划编制与审批 4285672.1城市规划编制流程 484012.1.1确定规划编制任务 4104042.1.2组织编制团队 5321462.1.3收集基础资料 5155552.1.4确定规划范围和期限 5316652.1.5编制规划方案 5261362.1.6征求公众意见 569742.1.7审查和修改规划方案 584272.1.8形成规划成果 5230292.2城市规划审批程序 5256842.2.1提交规划成果 5106742.2.2审查规划成果 5238972.2.3组织专家评审 5254912.2.4审批结果反馈 6102472.2.5批复规划成果 6259072.3城市规划调整与修订 677562.3.1规划调整原因 6124412.3.2规划调整程序 6211452.3.3规划修订 627863第三章城市土地利用规划 6155063.1土地利用规划的概念与作用 6216143.1.1概念 641933.1.2作用 6184093.2土地利用规划的主要内容 7157053.2.1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7118663.2.2土地利用专项规划 7141043.2.3土地利用详细规划 7231843.3土地利用规划编制方法 710913.3.1调查研究法 790323.3.2目标导向法 7103813.3.3空间分析法 835003.3.4多方案比选法 8275763.3.5公众参与法 89419第四章城市空间布局规划 8198674.1城市空间布局原则 8117774.2城市空间布局模式 8142084.3城市空间布局规划实施 910592第五章城市基础设施规划 9157045.1城市基础设施规划概述 9180715.2城市交通规划 1055215.3城市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1031219第六章城市生态环境规划 11257446.1城市生态环境规划原则 11313286.2城市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1184856.3城市生态修复规划 1230884第七章城市经济发展规划 12167547.1城市经济发展规划概述 1284767.2城市产业布局规划 1371847.3城市产业发展规划 1317610第八章城市社会发展规划 1419288.1城市社会发展概述 14111308.2城市人口发展规划 14210738.2.1人口规模预测 14246328.2.2人口结构优化 14163658.2.3人口分布规划 1547368.3城市社会服务设施规划 15235278.3.1公共服务设施配置 15147848.3.2公共服务设施布局 15147788.3.3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标准 15220608.3.4公共服务设施管理与维护 1512518第九章城市历史文化保护规划 15166309.1城市历史文化保护概述 15242579.1.1城市历史文化的内涵 15203169.1.2城市历史文化保护的意义 15173539.2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16264229.2.1历史文化名城的概念 16165109.2.2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原则 16227639.2.3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内容 1656429.3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 16127779.3.1历史文化街区的概念 16290029.3.2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的原则 1751499.3.3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的内容 1731472第十章城市规划实施与监管 171689910.1城市规划实施策略 173221010.1.1政策引导策略 171951710.1.2规划编制策略 183191310.1.3项目带动策略 182990410.1.4资金保障策略 18685610.2城市规划监管机制 181574810.2.1法律法规监管 18604010.2.2行政监管 1849710.2.3社会监管 182325610.2.4技术监管 181721310.3城市规划评估与反馈 191636810.3.1评估指标体系 191501010.3.2评估方法与流程 1922210.3.3反馈与调整 19第一章城市规划概述1.1城市规划的定义与意义1.1.1定义城市规划是指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根据城市社会、经济、文化、环境等发展需求,对城市土地、空间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和利用,以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一种综合性行为。城市规划涉及城市发展战略、空间布局、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生态环境保护等多个方面,旨在为城市居民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和生产条件。1.1.2意义城市规划对于城市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城市规划有助于明确城市发展的目标和方向,提高城市发展的科学性、预见性和可持续性。城市规划有利于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提高土地利用率,保障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合理配置。城市规划还有助于保护城市生态环境,促进城市与自然的和谐共生。1.2城市规划的历史发展1.2.1古代城市规划古代城市规划主要体现在对城市空间和建筑布局的规划。我国古代城市规划以《周礼·考工记》为代表,提出了“九宫格”布局模式,对城市布局、建筑规模、道路宽度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规定。1.2.2近现代城市规划近现代城市规划起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英国城市规划师帕雷克的“花园城市”理念为代表。此后,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规划逐渐形成了以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生态环境保护等为主要内容的发展方向。1.2.3当代城市规划当代城市规划更加注重城市可持续发展,强调以人为本,关注城市生态环境、历史文化保护、社会公平等方面。在此背景下,我国提出了新型城镇化战略,旨在推动城市转型升级,提高城市品质。1.3城市规划的基本原则1.3.1科学性原则城市规划应遵循科学性原则,以实际情况为基础,充分考虑城市发展的客观规律,保证规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1.3.2可持续性原则城市规划应遵循可持续性原则,注重城市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保护生态环境,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1.3.3公平性原则城市规划应遵循公平性原则,关注社会公平,保障城市居民享有平等的生活环境和公共服务。1.3.4创新性原则城市规划应遵循创新性原则,积极引入先进理念和技术,推动城市转型升级,提高城市品质。1.3.5协调性原则城市规划应遵循协调性原则,统筹考虑城市各个方面的关系,实现城市内部各要素的协调发展。第二章城市规划编制与审批2.1城市规划编制流程城市规划编制是城市发展的基础性工作,其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2.1.1确定规划编制任务根据城市发展的需求和上级部门的要求,明确规划编制的任务、目标和内容。2.1.2组织编制团队组建具有相关专业背景和丰富实践经验的规划编制团队,保证规划编制的质量和效率。2.1.3收集基础资料收集城市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历史文化、基础设施等方面的资料,为规划编制提供依据。2.1.4确定规划范围和期限根据城市发展的实际情况,合理确定规划范围和期限,保证规划的可操作性和前瞻性。2.1.5编制规划方案在分析现有问题和未来发展趋势的基础上,编制具有针对性的规划方案,包括城市空间布局、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生态环境保护等内容。2.1.6征求公众意见在规划编制过程中,通过座谈会、听证会等形式,广泛征求公众意见,提高规划的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2.1.7审查和修改规划方案根据公众意见和专家评审意见,对规划方案进行审查和修改,保证规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2.1.8形成规划成果将审查后的规划方案形成正式文件,包括规划文本、图纸、说明书等。2.2城市规划审批程序城市规划审批是规划实施的重要环节,其程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2.2.1提交规划成果将编制完成的规划成果提交给上级部门,申请审批。2.2.2审查规划成果上级部门对规划成果进行审查,主要包括规划编制的合法性、合规性、科学性等方面。2.2.3组织专家评审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对规划成果进行评审,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2.2.4审批结果反馈根据专家评审意见,对规划成果进行修改,并将修改后的成果提交给上级部门审批。2.2.5批复规划成果上级部门对规划成果进行批复,明确规划的实施主体、时间、要求等。2.3城市规划调整与修订城市规划调整与修订是指在规划实施过程中,根据城市发展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对原有规划进行调整和修订的过程。2.3.1规划调整原因城市规划调整的原因主要包括政策调整、市场需求、资源环境变化等。2.3.2规划调整程序规划调整程序参照规划编制流程进行,包括确定调整任务、组织编制团队、收集资料、编制调整方案、征求公众意见、审查和修改方案等。2.3.3规划修订在规划实施过程中,如遇重大问题或规划目标无法实现,需对规划进行修订。修订程序参照规划编制和审批程序进行。第三章城市土地利用规划3.1土地利用规划的概念与作用3.1.1概念土地利用规划是指在一定的区域内,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对土地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和利用的总体安排。它是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到城市空间布局、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等多个方面。3.1.2作用(1)保障城市可持续发展:土地利用规划通过对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空间保障。(2)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土地利用规划有助于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提高城市土地利用效率,促进城市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3)促进产业发展:土地利用规划根据产业发展需求,合理安排土地资源,为产业发展提供空间支持。(4)保护生态环境:土地利用规划关注生态环境保护,保证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维护生态平衡。3.2土地利用规划的主要内容3.2.1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对一定区域内土地利用的总体安排,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分析区域内的土地利用现状、存在问题及潜力。(2)土地利用目标与战略:明确土地利用目标、战略及发展方向。(3)土地利用结构调整: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利用效率。(4)土地利用布局:合理安排各类用地,实现空间布局的优化。3.2.2土地利用专项规划土地利用专项规划是对特定类型土地的利用进行详细规划,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农业用地规划:保障粮食安全,提高农业用地利用效率。(2)工业用地规划:合理安排工业用地,促进产业发展。(3)居住用地规划:满足居住需求,提高居住环境质量。(4)公共设施用地规划:保障公共设施用地,提高公共服务水平。3.2.3土地利用详细规划土地利用详细规划是对具体地块的利用进行规划,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地块划分:明确地块范围、用途及规划指标。(2)基础设施规划:配置基础设施,提高地块利用价值。(3)景观规划:优化景观布局,提高环境质量。(4)生态环境保护:保证生态环境质量,维护生态平衡。3.3土地利用规划编制方法3.3.1调查研究法调查研究法是通过收集、整理和分析相关资料,对土地利用现状、问题及潜力进行全面研究的方法。3.3.2目标导向法目标导向法是根据城市发展战略和土地利用目标,确定土地利用规划的方向和重点。3.3.3空间分析法空间分析法是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等手段,对土地利用空间分布进行分析和优化。3.3.4多方案比选法多方案比选法是在规划过程中,提出多种土地利用方案,进行比较和选择,以确定最佳方案。3.3.5公众参与法公众参与法是在规划过程中,充分听取公众意见,提高规划方案的公正性和可行性。第四章城市空间布局规划4.1城市空间布局原则城市空间布局规划应遵循以下原则:(1)可持续发展原则:在城市空间布局规划中,要充分考虑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的协调发展。(2)以人为本原则:城市空间布局应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3)功能分区原则:根据城市不同功能区的性质和特点,合理划分城市空间,实现功能互补、协调发展。(4)整体协调原则:城市空间布局规划要充分考虑城市与周边地区的关系,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5)弹性发展原则:城市空间布局规划应具有一定的弹性,适应城市发展的不确定性和变化。4.2城市空间布局模式城市空间布局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集中式布局:城市空间布局以中心区为核心,向外呈圈层状扩展,形成明显的中心外围结构。(2)分散式布局:城市空间布局以多个分散的中心区为核心,形成多中心、分散发展的格局。(3)带状布局:城市空间布局沿主要交通轴线发展,形成带状结构。(4)混合式布局:城市空间布局采用多种模式相结合,形成多元化的空间格局。4.3城市空间布局规划实施城市空间布局规划实施需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明确规划目标:根据城市发展战略和实际情况,制定明确的城市空间布局规划目标。(2)加强规划编制:科学编制城市空间布局规划,明确规划范围、内容、标准等。(3)完善政策法规:制定相关政策法规,为城市空间布局规划实施提供法制保障。(4)加强组织协调:建立健全城市空间布局规划实施的组织协调机制,保证规划顺利实施。(5)加强监测评估:对城市空间布局规划实施情况进行定期监测和评估,及时调整规划内容。(6)注重规划宣传:加大规划宣传力度,提高公众对城市空间布局规划的认识和参与度。第五章城市基础设施规划5.1城市基础设施规划概述城市基础设施是城市发展的基础和支撑,对于保障城市正常运行、提高城市品质具有重要意义。城市基础设施规划旨在合理布局和配置城市基础设施资源,以满足城市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和居民生活质量提升。城市基础设施规划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基础设施布局:根据城市规模、地理环境、人口分布等因素,合理规划基础设施布局,保证基础设施覆盖城市各个区域。(2)基础设施规模:根据城市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预测基础设施规模,为基础设施建设和维护提供依据。(3)基础设施建设时序:合理安排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保证基础设施建设与城市发展同步。(4)基础设施投资:合理估算基础设施投资,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资金保障。(5)基础设施运营管理:建立健全基础设施运营管理体系,提高基础设施运行效率和服务质量。5.2城市交通规划城市交通规划是城市基础设施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优化城市交通系统,提高交通运行效率,缓解交通拥堵,保障市民出行安全、便捷、舒适。城市交通规划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交通网络布局:合理规划城市道路、轨道交通、公共交通等交通设施布局,构建多层次、高效便捷的城市交通网络。(2)交通需求预测:分析城市人口、经济、土地利用等因素,预测城市交通需求,为交通设施建设提供依据。(3)交通组织与管理:优化交通组织方式,提高交通运行效率,减少交通拥堵。(4)公共交通优先: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提高公共交通服务水平,引导市民绿色出行。(5)交通设施建设时序:合理安排交通设施建设项目,保证交通设施建设与城市发展同步。(6)交通安全与环保:加强交通安全管理,提高交通安全水平,降低交通污染。5.3城市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城市公共服务设施规划是城市基础设施规划的重要内容,旨在满足市民生活需求,提高城市品质,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城市公共服务设施规划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公共服务设施布局:根据城市人口分布、土地利用等因素,合理规划公共服务设施布局,保证公共服务设施覆盖城市各个区域。(2)公共服务设施规模:根据市民生活需求,预测公共服务设施规模,为设施建设和维护提供依据。(3)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时序:合理安排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项目,保证设施建设与城市发展同步。(4)公共服务设施投资:合理估算公共服务设施投资,为设施建设提供资金保障。(5)公共服务设施运营管理:建立健全公共服务设施运营管理体系,提高设施运行效率和服务质量。(6)公共服务设施与社会发展:关注公共服务设施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促进公共服务设施与城市经济、社会、文化等领域的协调发展。第六章城市生态环境规划6.1城市生态环境规划原则城市生态环境规划是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原则如下:(1)整体性原则:城市生态环境规划应综合考虑城市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将自然、社会、经济和文化等多个方面纳入规划范畴,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2)可持续发展原则:城市生态环境规划应遵循可持续发展理念,保证在满足当代人需求的同时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3)综合性原则:城市生态环境规划应充分运用生态学、环境学、规划学等多学科理论,实现规划内容的综合性和完整性。(4)适应性原则:城市生态环境规划应充分考虑城市发展的不确定性和生态环境的动态变化,保证规划具有适应性和灵活性。(5)分区规划原则:城市生态环境规划应根据不同区域的生态环境特点,制定相应的规划策略,实现差异化发展。6.2城市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城市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生态环境质量目标设定:根据国家和地方生态环境保护要求,设定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目标,明确规划期内应达到的环境质量标准。(2)生态环境分区保护:依据生态环境分区原则,将城市划分为不同类型的生态区域,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3)生态廊道建设:规划城市生态廊道,连接各生态区域,提高城市生态环境的整体性。(4)生态环境保护设施规划:合理布局生态环境保护设施,如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场等,保证城市生态环境安全。(5)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估:建立健全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定期开展生态环境评估,为规划调整提供依据。6.3城市生态修复规划城市生态修复规划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受损生态系统识别与评估:通过调查与分析,识别城市受损生态系统,评估其受损程度和恢复潜力。(2)生态修复目标设定:根据受损生态系统的特点和恢复潜力,设定生态修复目标,明确修复期限和效果要求。(3)生态修复策略制定:针对不同类型的受损生态系统,制定相应的生态修复策略,包括生物修复、物理修复和化学修复等。(4)生态修复项目规划:合理布局生态修复项目,保证修复工程与城市生态环境规划相衔接。(5)生态修复监测与评估:建立健全生态修复监测体系,对修复效果进行评估,为规划调整和后续修复工作提供依据。第七章城市经济发展规划7.1城市经济发展规划概述城市经济发展规划是指在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的基础上,根据城市发展的总体目标、战略布局和资源配置,对城市经济发展方向、速度、结构和布局进行系统规划和设计的过程。城市经济发展规划旨在优化城市经济结构,提高城市经济效益,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城市经济发展规划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城市经济发展战略:明确城市经济发展的总体目标、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2)城市经济发展速度:预测和规划城市经济增长速度,保证城市经济稳定增长。(3)城市经济结构调整:优化城市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提高城市经济效益。(4)城市产业布局:合理规划城市产业空间布局,促进城市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5)城市基础设施规划: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承载能力和服务水平。7.2城市产业布局规划城市产业布局规划是城市经济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任务是合理配置城市产业资源,优化产业空间布局,促进城市经济协调发展。城市产业布局规划应遵循以下原则:(1)区域一体化原则:充分考虑城市与周边地区的产业联系,实现区域产业一体化发展。(2)产业链发展原则:以产业链为核心,加强产业上下游企业的协同发展,提高产业集聚效应。(3)优势互补原则:发挥城市优势产业的作用,推动产业间优势互补,实现共同发展。(4)可持续发展原则:注重生态环境保护,促进产业布局与城市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城市产业布局规划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产业集聚区规划:合理规划产业集聚区,引导产业向集聚区集中,形成产业集群。(2)产业园区规划:加强产业园区建设,提升园区基础设施和服务水平,促进产业升级。(3)城市新区规划:合理规划城市新区,发挥新区对城市产业发展的引领和带动作用。(4)城市更新区规划:对城市更新区域进行产业规划,实现产业转型升级。7.3城市产业发展规划城市产业发展规划是城市经济发展规划的核心内容,其主要任务是明确城市产业发展方向、目标和任务,推动城市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城市产业发展规划应遵循以下原则:(1)产业发展与城市功能相结合:紧密结合城市功能定位,发挥城市在产业发展中的优势。(2)产业创新与转型升级:推动产业技术创新,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3)产业融合发展:加强产业间融合发展,提高产业协同效应。(4)产业绿色发展:注重产业绿色发展,降低环境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城市产业发展规划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产业发展方向:明确城市产业发展方向,引导企业投资和产业布局。(2)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城市产业结构,推动产业转型升级。(3)产业技术创新:加强产业技术创新,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4)产业政策制定:制定有利于产业发展的政策,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5)产业服务平台建设:加强产业服务平台建设,提高为企业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第八章城市社会发展规划8.1城市社会发展概述城市社会发展是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标在于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城市社会发展涉及经济、社会、环境等多个方面,旨在协调城市内部各种资源,优化城市空间布局,促进城市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城市社会发展规划应遵循以下原则:以人为本,注重社会公平,保障基本公共服务,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8.2城市人口发展规划城市人口发展规划是城市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其核心任务是根据城市发展趋势和人口增长规律,合理预测城市人口规模和结构,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提供依据。城市人口发展规划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8.2.1人口规模预测根据城市发展趋势、人口增长规律以及相关政策,对城市未来人口规模进行预测。预测方法可选用时间序列法、回归分析法、灰色预测法等。8.2.2人口结构优化分析城市人口年龄、性别、职业等结构,提出优化措施,促进人口结构的合理化。优化措施包括:调整生育政策、引导人口流动、改善劳动力结构等。8.2.3人口分布规划根据城市空间布局和人口规模,合理规划人口分布,提高城市居住环境质量。人口分布规划应考虑以下因素:交通便利性、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生态环境容量等。8.3城市社会服务设施规划城市社会服务设施规划是城市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其目标是为居民提供优质、高效、公平的公共服务。城市社会服务设施规划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8.3.1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根据城市人口规模、结构和服务需求,合理配置公共服务设施。主要包括: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社会福利等设施。公共服务设施配置应遵循以下原则:均衡布局、就近服务、适度集中、弹性适应。8.3.2公共服务设施布局根据城市空间布局、人口分布和服务半径,优化公共服务设施布局。布局原则如下:充分考虑居民出行便利性、保障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高设施利用效率。8.3.3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标准制定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标准,保证设施质量和规模满足实际需求。建设标准包括:设施面积、服务能力、设施配套等。8.3.4公共服务设施管理与维护建立健全公共服务设施管理和维护机制,保证设施正常运行和可持续发展。主要包括:设施维护、服务监督、政策支持等。第九章城市历史文化保护规划9.1城市历史文化保护概述9.1.1城市历史文化的内涵城市历史文化是指城市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具有独特地域特色、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的文化现象。城市历史文化体现了城市的灵魂和品格,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础。9.1.2城市历史文化保护的意义城市历史文化保护对于维护城市特色、传承历史文化、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维护城市特色:城市历史文化是城市个性的体现,保护历史文化可以增强城市的独特性和吸引力。(2)传承历史文化:城市历史文化承载着民族、地域和时代的精神,保护历史文化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3)促进可持续发展:城市历史文化保护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环境保护相结合,有助于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9.2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9.2.1历史文化名城的概念历史文化名城是指具有悠久历史、丰富文化遗产、鲜明地域特色和文化价值的城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是对这些城市的历史、文化、风貌等进行整体保护的规划。9.2.2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原则(1)保持历史真实性:保护规划应尊重历史原貌,维护历史信息的真实性。(2)保持风貌完整性:保护规划应注重城市风貌的整体性,保持城市历史格局、风貌特色和传统风貌。(3)保持功能延续性:保护规划应考虑城市功能的延续,实现历史文化名城的可持续发展。(4)保持社区活力:保护规划应注重社区建设,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保持社区活力。9.2.3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内容(1)保护区划划分:明确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范围,制定保护区划。(2)保护措施制定:针对不同保护区划,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3)保护项目规划:确定历史文化名城保护项目,包括历史建筑、历史街区、历史园林等。(4)保护设施规划:规划保护设施,如博物馆、展览馆、文化遗址公园等。9.3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9.3.1历史文化街区的概念历史文化街区是指具有历史、文化、风貌特色的街区,是城市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9.3.2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的原则(1)保持历史真实性:保护规划应尊重历史原貌,维护街区历史信息的真实性。(2)保持风貌完整性:保护规划应注重街区风貌的整体性,保持传统风貌和特色。(3)保持功能延续性:保护规划应考虑街区功能的延续,实现历史文化街区的可持续发展。(4)保持社区活力:保护规划应注重社区建设,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保持社区活力。9.3.3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的内容(1)保护范围划分:明确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范围,制定保护规划。(2)保护措施制定:针对不同保护范围,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3)保护项目规划:确定历史文化街区保护项目,包括历史建筑、历史遗迹、传统风貌等。(4)保护设施规划:规划保护设施,如文化展览馆、博物馆、历史文化主题公园等。(5)建筑设计导则:制定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大学生创业培训项目汇报表
- 2024幼儿中班父亲节活动方案
- 法律行业的展望
- 湖北省武汉市东西湖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
- 考研自习室申请书
- 护校队申请书范文
- 初级银行管理-银行专业初级《银行管理》押题密卷9
- 白瓷餐具项目风险评估报告
- 初级公司信贷-初级银行从业资格考试《公司信贷》高分通关卷1
- 医学院校考试题库 基础知识
-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十六章二次根式》专题复习附带答案
- MotionView-MotionSolve应用技巧与实例分析
- 碳纳米管应用研究
- 投标声明书模板
- 幼儿园幼儿园小班社会《兔奶奶生病了》
- 设备管理试题库含答案
- 2023年《反电信网络诈骗法》专题普法宣传
- 2024届武汉武昌区五校联考数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经典试题含解析
- 诈骗控告书模板
- 热应激的防与控
- 外墙瓷砖翻新真石漆施工解决方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