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6章生物的进化质量评估检测含答案_第1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6章生物的进化质量评估检测含答案_第2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6章生物的进化质量评估检测含答案_第3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6章生物的进化质量评估检测含答案_第4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6章生物的进化质量评估检测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6章质量评估(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共40分。第1~12小题,每小题2分;第13~16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化石证据表明,有许多物种形成后只存活相当短暂的时期,就逐渐绝灭了。下列最能解释它们短暂生存的原因的是 ()A.生物缺乏产生突变的能力B.生物的繁殖力低C.生物的食量大D.生物缺乏具有适应环境的可遗传变异解析:达尔文认为,任何一种生物在生活过程中都必须为生存而斗争。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而生存下去。反之,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在生存斗争中失败而死亡。这就是说,凡是生存下来的生物都是适应环境的,而被淘汰的生物都是对环境不适应的,这就是适者生存。答案:D2.(2023·广东卷)下列叙述中,能支持将线粒体用于生物进化研究的是()A.线粒体基因遗传时遵循孟德尔定律B.线粒体DNA复制时可能发生突变C.线粒体存在于各地质年代生物细胞中D.线粒体通过有丝分裂的方式进行增殖解析:线粒体基因属于细胞质基因,不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A项错误;线粒体DNA复制时可能会发生基因突变,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可供研究的原材料,B项正确;真核细胞由原核细胞进化而来,在生物进化早期没有真核细胞,即没有线粒体,C项错误;有丝分裂是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线粒体是细胞器,不能进行有丝分裂,D项错误。答案:B3.下列属于拉马克的进化观点的是()A.同种生物不同个体之间在许多性状上存在差异B.生物产生后代的数量往往超过生活条件所能承受的数量C.不适应生存环境的生物会被淘汰D.适应性特征的形成是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的结果解析:拉马克进化学说认为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是生物进化的主要原因。答案:D4.下列关于变异和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A.碱基缺失的基因突变不会导致基因数目减少B.突变既可能改变基因碱基序列,又可能改变基因的数目或排列顺序C.物种的形成可以不经过隔离,但是都要经过漫长的进化过程D.突变产生的变异往往有害,但生物的进化离不开突变解析:碱基缺失的基因突变不会导致基因数目减少,但可改变基因的种类,A项正确;突变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基因突变能改变基因碱基序列,染色体变异能改变基因的数目或排列顺序,B项正确;物种的形成必须经过生殖隔离,可能不需要经过漫长的进化过程,如爆发式的物种形成过程,C项错误;突变产生的变异往往有害,但生物的进化离不开突变,突变为自然选择提供原材料,D项正确。答案:C5.盲鱼常栖息在漆黑的岩洞中,其眼睛退化,却拥有发达的嗅觉和触觉。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若盲鱼和某种浅水鱼种群的基因库存在显著差异,则两者一定不能相互交配B.盲鱼个体间在生存斗争过程中相互选择、协同进化C.原始鱼类进化为盲鱼的根本原因是漆黑的生存环境D.盲鱼和原始鱼类即使再次生活在相同环境中也不能进化为同一物种解析:若盲鱼和某种浅水鱼种群的基因库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则二者存在生殖隔离,二者之间或许能交配,但不能产生可育后代,A项错误;协同进化发生在不同物种之间或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B项错误;原始鱼类进化为盲鱼的根本原因是产生了各种各样的变异,然后由漆黑的生存环境对其进行选择,C项错误;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生物进化过程是不可逆的,盲鱼和原始鱼类即使再次生活在相同环境中也不能进化为同一物种,D项正确。答案:D6.下列有关基因频率和生物进化的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A.只要基因频率发生改变,就会发生生物进化B.只有在新物种形成时,才会发生基因频率的改变C.地理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D.生物进化了就一定有新物种形成解析: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即只要基因频率发生改变,生物就会发生进化,A项正确;只要生物进化,就会发生基因频率的改变,B项错误;生殖隔离的产生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C项错误;生物发生进化,不一定形成新物种,D项错误。答案:A7.“基因突变对绝大多数个体是不利的,但却是生物进化的重要因素之一。”你认为这一说法()A.对,基因突变虽然对多数个体不利,但它为定向的自然选择奠定了基础B.对,基因突变虽然对多数个体不利,但基因突变的方向与生物进化的方向是一致的C.不对,因为基因突变不利于个体的繁殖,易绝种D.不对,因为基因突变易导致个体死亡,不会产生进化解析:基因突变虽然大多数是有害的,但它为定向的自然选择奠定了基础,A项正确;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B项错误;基因突变有利于生物更好地适应环境,C项错误;基因突变虽然导致某些个体的死亡,但是对种群来说能更好地适应环境,D项错误。答案:A8.(2022·浙江6月选考)由欧洲传入北美的耧斗菜已进化出数十个物种。分布于低海拔潮湿地区的甲物种和高海拔干燥地区的乙物种的花结构和开花期均有显著差异。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甲、乙两种耧斗菜的全部基因构成了一个基因库B.生长环境的不同有利于耧斗菜进化出不同的物种C.甲、乙两种耧斗菜花结构的显著差异是自然选择的结果D.若将甲、乙两种耧斗菜种植在一起,也不易发生基因交流解析:同一物种的全部基因构成一个基因库,甲、乙两种耧斗菜是两个物种,A项错误;不同生长环境有利于进行不同的自然选择,从而进化出不同的物种,B项正确;自然选择导致物种朝不同的方向进化,甲、乙两种耧斗菜花结构的显著差异是自然选择的结果,C项正确;不同物种之间存在生殖隔离,不能发生基因交流,D项正确。答案:A9.下列关于在自然条件下,某随机交配种群中等位基因A、a频率的叙述,错误的是()A.在某种条件下两种基因的频率可以相等B.该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只与环境的选择作用有关C.一般来说,频率高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更适应环境D.持续选择条件下,一种基因的频率可以降为0解析:A和a的基因频率之和等于1,因此A和a的基因频率可以各为50%,A项正确;引起种群基因频率改变的因素有突变、自然选择、迁入和迁出等因素,B项错误;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因此适应环境的性状所对应的基因的基因频率较高,C项正确;若环境对显性个体持续地淘汰,则能让显性基因的基因频率降为0,D项正确。答案:B10.(2024·广东卷)EDAR基因的一个碱基替换与东亚人有更多汗腺等典型体征有关。用M、m分别表示突变前后的EDAR基因,研究发现,m的频率从末次盛冰期后开始明显升高。下列推测合理的是()A.m的出现是自然选择的结果B.m不存在于现代非洲和欧洲人群中C.m的频率升高是末次盛冰期后环境选择的结果D.MM、Mm和mm个体的汗腺密度依次下降解析:m的出现是基因突变的结果,A项不符合题意;从题干信息无法判断m不存在于现代非洲和欧洲人群中,B项不符合题意;m的频率升高是环境定向选择的结果,C项符合题意;末次盛冰期后气温逐渐升高,m的频率升高、M的频率下降,据此推测MM、Mm和mm个体的汗腺密度依次上升,D项不符合题意。答案:C11.(2023·湖北卷)现有甲、乙两种牵牛花,花冠的颜色由基因A、a控制。含A基因的牵牛花开紫花,不含A基因的牵牛花开白花。甲开白花,释放的挥发物质多,主要靠蛾类传粉;乙开紫花,释放的挥发物质少,主要靠蜂类传粉。若将A基因转入甲,其花颜色由白变紫,其他性状不变,但对蛾类的吸引下降,对蜂类的吸引增强。根据上述材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乙两种牵牛花传粉昆虫的差异,对维持两物种生殖隔离具有重要作用B.在蛾类多而蜂类少的环境下,甲有选择优势,A基因突变加快C.将A基因引入甲植物种群后,甲植物种群的基因库未发生改变D.甲释放挥发物是吸引蛾类传粉的决定性因素解析:甲、乙两种牵牛花传粉昆虫的差异,阻碍了两种牵牛花之间的基因交流,对维持两物种生殖隔离具有重要作用,A项正确;由题干信息“甲开白花,释放的挥发物质多,主要靠蛾类传粉,乙开紫花,释放的挥发物质少,主要靠蜂类传粉”可知,在蛾类多而蜂类少的环境下,甲有选择优势,白花后代数量会增多,但不会改变基因突变的速率,B项错误;含A基因的牵牛花开紫花,甲不含A基因,开白花,若将A基因引入甲植物种群后,甲植物种群的基因库增加了A基因而发生改变,C项错误;由题干知“若将A基因转入甲,其花颜色由白变紫,其他性状不变,但对蛾类的吸引下降,对蜂类的吸引增强”,引起蛾类吸引力下降唯一改变的性状是花的颜色由白变紫,所以推测吸引蛾类传粉的决定性因素是花的颜色,D项错误。答案:A12.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和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A.细菌在接触青霉素后会产生具有耐药性的突变个体,青霉素的选择作用使其生存B.蜂鸟细长的喙与倒挂金钟的筒状花萼是它们长期协同进化形成的相互适应特征C.新物种的形成通常要经过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三个基本环节D.自然选择能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解析:细菌在接触青霉素之前已经存在耐药的变异,A项错误;蜂鸟细长的喙与倒挂金钟的筒状花萼是协同进化的结果,B项正确;新物种的形成通常要经过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三个基本环节,C项正确;生物进化的标志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自然选择能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D项正确。答案:A13.一个全部由基因型为Aa的豌豆植株组成的种群,经过连续n次自交获得的子代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Aa的基因型频率为12nB.AA的基因型频率为121-12nC.aa的基因型频率为121-12nD.种群发生了进化答案:D14.有一个随机交配的种群,在没有迁移等条件下,该种群2年内基因型频率的变化如下表所示,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在这2年中,下列与这对基因有关的推断,正确的是()时间AA/%Aa/%aa/%第1年304030第2年255025A.该种群将朝着Aa增多的方向进化B.该种群没有表现出生物的进化C.该种群的生活环境发生了较大的变化D.该种群较容易发生基因突变解析:由分析可知,第1年内A基因频率=30%+402×100%=50%,a基因频率=50%,第2年内A基因频率=25%+502×100%=50%,a基因频率=50%,2年内种群的基因频率没有发生变化,说明生物没有发生进化,A项错误、B项正确;该种群基因频率不变,可推测该种群的生活环境没有发生较大变化,C项错误;该种群没有产生新的基因,即没有发生基因突变答案:B15.(2022·湖南卷)稻蝗属的三个近缘物种①日本稻蝗、②中华稻蝗台湾亚种和③小翅稻蝗中,①与②、①与③的分布区域有重叠,②与③的分布区域不重叠。为探究它们之间的生殖隔离机制,进行了种间交配实验,结果如表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交配/♀×♂①×②②×①①×③③×①②×③③×②交配率/%081624618精子传送率/%0000100100注:精子传送率是指受精囊中有精子的雌虫占确认交配雌虫的百分比A.实验结果表明近缘物种之间也可进行交配B.生殖隔离与物种的分布区域是否重叠无关C.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D.②和③之间可进行基因交流解析:表中的交配率的结果表明近缘物种之间也可进行交配,A项正确;已知①与②、①与③的分布区域有重叠,②与③的分布区域不重叠,但从交配率和精子传送率来看,说明生殖隔离与物种的分布区域是否重叠无关,B项正确;隔离包括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C项正确;②与③的分布区域不重叠,故存在地理隔离,二者属于两个近缘物种,表中②×③交配精子传送率100%,即使交配成功,由于存在生殖隔离,也不能进行基因交流,D项错误。答案:D16.(2022·广东卷)白车轴草中有毒物质氢氰酸(HCN)的产生由H、h和D、d两对等位基因决定,H和D同时存在时,个体产HCN能抵御食草动物的采食。如图所示某地不同区域白车轴草种群中有毒个体比例,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食草动物是白车轴草种群进化的选择压力B.城市化进程会影响白车轴草种群的进化C.与乡村相比,市中心种群中h的基因频率更高D.基因重组会影响种群中H、D的基因频率解析:食草动物间接淘汰了不能产HCN的白车轴草,故食草动物是白车轴草种群进化的选择压力,A正确;由图可知,从市中心到乡村产HCN个体比例(基因型为H_D_)逐渐增大,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说明白车轴草朝着产HCN的方向进化,而市中心的白车轴草产HCN的比例仍然很低,所以城市化进程影响了白车轴草种群的进化,B正确;由图可知,乡村环境下产HCN个体比例更高,而H和D同时存在的个体才能产HCN,可知乡村环境下H的基因频率比市中心高,所以市中心种群中的h的基因频率比乡村更高,C正确;基因重组只会增加基因型种类,不会影响基因频率,D错误。答案:D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60分)17.(12分)下图为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概念图,请据图回答相关问题。(1)②导致①改变的内因是生物的和,它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图中③指,③的观点没有提出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隔离是指不同群体的个体在自然条件下基因不能自由交流的现象,也就是物种形成必须要有隔离。

(2)曼彻斯特地区的桦尺蛾有黑色类型和浅色类型,经过若干年自然选择后,黑色类型桦尺蛾占多数,说明自然选择是(填“定向的”或“不定向的”),自然选择过程中,直接选择的是(填“基因型”或“表型”)。

(3)④指。

(4)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进化的实质是,决定生物进化方向。物种形成的三个环节是突变和基因重组、和。

解析:(1)②表示可遗传的变异,来源包括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图中③是指自然选择学说,③的观点没有提出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隔离是指不同群体的个体在自然条件下基因不能自由交流的现象,也就是物种形成必须要有生殖隔离。(2)生物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自然选择过程中,直接选择的是表型。(3)④表示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4)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物种形成的三个基本环节是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和隔离。答案:(1)突变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学说生殖(2)定向的表型(3)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4)种群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自然选择自然选择隔离18.(12分)某昆虫的翅可按长度分为残翅、中翅和长翅,且残翅昆虫不能飞行,翅越长运动能力越强。下图表示某地区该种昆虫的翅长与个体数量的关系,请回答下列问题。(1)该种昆虫翅长变异的根本来源是。

(2)如果有两个较小的此种昆虫的种群迁入了甲、乙两个岛屿,其中甲岛屿食物匮乏,运动能力强的生物更容易获得食物;乙岛屿经常有大风,飞行的昆虫容易被吹入大海淹死。从这一事实得到的结论是。

(3)请参照上图画出昆虫在甲岛屿繁殖数代以后翅长与个体数量关系的柱状图。(4)若干年后,甲岛屿形成的昆虫种群A与乙岛屿形成的昆虫种群B再次相遇,但它们已不能进行交配,遗传学上把这种现象叫作。

解析:(1)该种昆虫翅长变异的根本来源是基因突变。(2)如果有两个较小的此种昆虫的种群迁入了甲、乙两个岛屿,其中甲岛屿食物匮乏,运动能力强的生物更容易获得食物;乙岛屿经常有大风,飞行的昆虫容易被吹入大海淹死。从这一事实得到的结论是变异的有利和有害往往取决于生物的生存环境。(3)由于甲岛屿食物少,翅长的昆虫运动能力强,存活的概率大。昆虫在甲岛屿繁殖数代以后翅长与个体数量关系的柱状图见答案。(4)生殖隔离是指不同物种之间一般是不能相互交配的,即使交配成功,也不能产生可育的后代。因此若干年后,甲岛屿形成的昆虫种群A与乙岛屿形成的昆虫种群B再次相遇,但它们已不能进行交配,遗传学上把这种现象叫作生殖隔离。答案:(1)基因突变(2)变异的有利和有害往往取决于生物的生存环境(3)(4)生殖隔离19.(10分)分析回答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问题。(1)大自然中,猎物可通过快速奔跑来逃脱被捕食,而捕食者则通过更快速地奔跑来获得捕食猎物的机会,这种现象属于。

(2)下图所示为一段时间内某种群中A基因频率变化情况。在时间段内该种群中aa的基因型频率为1%。在时间段内该种群发生了进化,原因是。

(3)为判断生活在不同地区的两个种群的鸟是否属于同一物种,请写出实验思路:

解析:(1)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这是协同进化。猎物和捕食者的每一点进步都会促进对方发生改变,这种现象是协同进化。(2)种群中aa的基因型频率为1%,那么a基因的频率为0.1,所以A基因的频率为1-0.1=0.9,对应曲线图中时间段为Y3Y4。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在Y1Y3时间段内A基因频率不断增大,因此Y1Y3时间段内生物发生了进化。(3)不同物种之间存在生殖隔离,要想判断生活在不同地区的两个种群的鸟是否属于同一物种,可以让这两个种群的鸟相互交配,观察能否交配并产生可育后代。答案:(1)协同进化(2)Y3Y4Y1Y3种群基因频率发生了改变(3)让两个种群的鸟相互交配,观察能否交配并产生可育后代20.(16分)某时期,在一条大河的南岸的大块农田中发生某种甲虫的虫害,承包土地的农民起初在农田里喷洒某种杀虫剂R,取得较好的效果,但几年后又不得不以放养青蛙来代替喷洒杀虫剂。下图为在此时期内这种甲虫种群密度变化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从A点到B点,在施用杀虫剂的初期,甲虫种群密度急剧下降,但仍有极少数个体得以生存,原因是。

(2)从B点到C点曲线回升的原因是这种耐药性的变异是可以的,通过一代代的积累,使甲虫种群的耐药性增强了,在这个过程中,杀虫剂对甲虫起作用,这是通过杀虫剂与甲虫之间的实现的,杀虫剂对甲虫所起作用的实质就是定向地改变害虫种群中的,向更易产生耐药性的方向进化。

(3)如果A点到D点都为杀虫剂防治期,这说明在C点时,农民在使用杀虫剂时可能采取了某种措施,这种措施最可能是。

(4)若在这条大河的北岸也发现了与南岸的甲虫外形很相似的甲虫种群,将两岸甲虫放在一起饲养,发现这两个种群的甲虫可以交配并产生小甲虫,但小甲虫不育,这说明两个种群之间存在。

(5)大河南岸的马铃薯地和玉米地里分别都有这种甲虫种群,经检测发现它们的基因型共有5种,这反映了生物多样性中的多样性。

解析:(1)从A点到B点,在施用杀虫剂的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