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4讲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构建·时空坐标】【阶段特征】明清时期:(1368—1840年)中华文明的繁荣与危机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更趋稳固。1、政治:专制集权空前强化(废宰相,行内阁,建军机处),严重阻碍新经济、新思想发展;中国封建专制制度渐趋衰落。2、经济:封建经济持续发展,商品经济空前活跃;新的经营方式出现并缓慢发展;传统经济结构和专制体制(重农抑商)、束缚生产力发展,严重阻碍社会进步和转型。3、文化:文化专制(八股取士、文字狱)束缚思想;有反封建色彩的进步思想产生(提倡自由,反对专制);传统科技巨著出现(集大成);文学艺术继续繁荣(小说戏曲反映明清社会的世俗化倾向);西学东渐传播西方科技。对外政策由开放(明朝郑和下西洋)逐渐走向闭关自守,扼杀了中国跟上世界潮流的机会,埋下近代中国落后的伏笔。4、民族: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更趋稳固,现代中国版图基本定型。5、对外:一、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一)明朝政治制度变化(1)明朝建立:______年,朱元璋称帝,定都________(南京),同年,明军攻入大都,结束元朝统治。1368应天府(2)政治制度变化:1、废丞相:_________为加强皇权,废除__________,对以后500余年的政治制度产生深远影响。明太祖宰相制度2、设内阁:_______设立辅佐皇帝处理政务的秘书机构称________;内阁大学士拥有______之权,皇帝的正式批复称______;明朝中后期,有些内阁大学士权力增大。明成祖内阁票拟批红一、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一)明朝政治制度变化4、宦官专权:内廷宦官机构__________获得了协助甚至代理皇帝______的权力,还负责提督______,控制_______,对官民言行进行监视、侦查,有权逮捕、施刑。东厂锦衣卫司礼监批红根本原因?君主专制制度。3、改革科举制
考试内容:考试命题专取“四书”“五经”,考生对题目的解释只能
以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为标准,不得随意发挥。
行文格式:一律固定为“八股文”。明太祖设锦衣卫,明成祖设东厂,明宪宗设西厂,锦衣卫、东厂和西厂都是特务机构,合称“厂卫”。精准突破宰相制与内阁制的比较比较项宰相制内阁制相同点不同点职责任免权力性质影响辅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参与决策国家大事皇帝侍从顾问,无决策权经皇帝及大臣商议,由皇帝决定。直接由皇帝决定拥有一定的决策权、参与政治权;权力来自制度。有票拟权,但由皇帝决定;权力来自皇帝的支持。国家法定中央机构始终不是中央正式行政机构对皇权有一定制约作用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不能制约皇权。
明朝的内阁制与近代西方的内阁制有何区别?
明朝内阁制是封建皇权专制的产物;
近代西方的内阁制是民主政治的产物,目的在于防止专制。
一、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5、中央集权:明初废行中书省,权力由布政使司、__________、都指挥使司分割。
后朝廷向各省派出______、巡按,总揽一省之权。【链接·选择性必修1·P6】6、官员选拔与管理
【链接·选择性必修1·P32—33】 ①选拔:考试分乡试、会试与______三级,从四书五经中命题。
②考核:制度严密,有______
(官员任职期满考核)与______
(京官与外地官员
的定期考核)。
③监察:都察院:__________负责纠察内外百官,代皇帝巡按各省。
___________:负责皇帝制敕与大臣奏疏的封还驳正,稽查六部百司。
特点:御史与给事中品级虽低,但权力大。按察使司巡抚殿试考满考察监察御史六科给事中7、法律与教化
【链接·选择性必修1·P48】①法律:以唐律为蓝本制定《________》,司法实践中特别重视“例”。
重修《问刑条例》,用“律为正文,例为附注”的形式,
开创了_________的体例。②教化:明朝后期,乡约改为宣讲朱元璋的“六谕”,用法律解释“六谕”,
使乡约逐渐带有强制力。大明律律例合编一、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8、户籍制度与基层治理【链接·选择性必修1·P100-101】
①户籍制度:继承元朝以职业定户籍的做法,户籍分民籍、军籍、匠籍等。
户籍册称“______”,以________为基础,每里一册。
②基层组织:实行________,王守仁推行__________。黄册里甲制里甲制十家牌法一、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9、社会救济【链接·选择性必修1·P103】(1)明清时期,慈善组织开始兴起,出现善堂、善会等慈善机构。(3)意义:为民众提供了一定的生活保障,以保证人口繁衍和正常生产活动的
进行,有利于__________。
保证粮食供应维护统治一、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一)明朝政治制度变化(1)明朝建立(2)政治制度变化(3)张居正改革①背景:明朝中后期,政治日益腐败,统治危机不断加深。政治:整肃吏治,加强官吏考核(考成法)②内容:经济:裁减开支,清丈土地,改革税制(一条鞭法)
考成法:六部和都察院把所属官员应办的事情定立期限,并分别登记在三本账簿上,一本由六部和都察院留作底册,另一本送六科,最后一本呈内阁。六部和都察院按账簿登记,逐月进行检查。对所属官员承办的事情,每完成一件须登出一件,反之必须如实申报,否则以违罪处罚;六科亦可根据账簿登记,要求六部每半年上报一次执行情况,违者限事例进行议处;最后内阁同样亦依账簿登记,对六科的稽查工作进行查实。一条鞭法:把各州县的田赋、徭役以及其他杂征总为一条,合并征收银两,按亩折算缴纳,简化了税制,方便征收税款,同时使地方官员难于作弊,进而增加财政收入。一、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一)明朝政治制度的变化明朝中后期,政治日益腐败,统治危机不断加深。政治:整肃吏治,加强官吏考核(考成法)经济:裁减开支,清丈土地,改革税制(一条鞭法)③影响:国家财政收入增加,社会矛盾相对缓和,严重的封建统治危机得到暂时缓和。除一条鞭法外,其他改革几乎全部废止。(1)明朝的建立(2)明朝政治制度的变化(3)张居正改革①背景:②内容:一、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一)明朝政治制度的变化(二)明朝的对外关系明朝的对外关系(新问题)郑和下西洋平倭斗争(东南沿海)欧洲殖民者的入侵背景概况结果①明前期(15C)国力强盛。②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先后七次远航,访问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①是世界上规模空前的远洋
航行;②给明朝带来较大的财政负担,后来未能持续。明前期,禁止海外贸易,东南沿海一些海盗、奸商与倭寇勾结戚继光率领戚家军在浙江台州九战九捷;与俞大猷合作,连续重创倭寇。①东南沿海形势稳定;②朝廷放松了对私人
海外贸易的限制。随着新航路的开辟,欧洲殖民者在中国沿海活动频繁。①16C中期,葡萄牙人获得在澳门居住权②明末,西班牙和荷兰侵略台湾。西班牙被荷兰击败,退出台湾。隆庆开关明朝由支持“下西洋”转向采取“海禁”。如何认识这种政策转向?朝贡贸易是中国政府与海外诸国官方的朝贡和赏赐关系。特点:由官府控制,私人和民间组织禁止参与;通过朝贡与赏赐完成交易。
(厚往薄来)目的: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满足统治者对异域珍宝特产的
需求,不是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
朝贡贸易不计经济成本,难以长期持续;明朝内部政治腐败和斗争;面临倭寇及欧洲殖民者的侵扰。
【素养提升】1.家国情怀——郑和下西洋的意义(1)郑和下西洋代表了一种和平交往的航海模式。在郑和船队历时28年的航海
活动中,只出现过自卫性质的三次短暂战事,没有占据海外国家的一寸土地,
体现了中华民族“协和万邦”的人文传统。(2)郑和下西洋的另一个重要内容是官方贸易,贸易采取议价成交方式,体现
了平等、自愿、公平的贸易原则和精神。(3)郑和下西洋是一种象征,它代表了中华民族的一种敢于探险、不畏艰险、
开放包容的人文精神,也代表了中国历史上与邻为善、世界大同、共享太平
的社会意识。2.历史解释——明朝对外交往呈现的历史特征发展趋势整体上看,明朝初期,实行相对开放的外交政策,后因倭寇之患,实行“海禁”政策,逐渐走向“闭关”,清朝延续了这一趋势新旧交替明朝统治时期,世界经历了从古代到近代的演化。中国传统的朝贡体系依然存在,同时,西方列强已经开始侵扰中国,西学传入中国,明朝对外交往出现了新的特点和平外交郑和下西洋体现了明朝友好往来、和平相处的对外交往理念,这一外交政策与中国的文化与经济基础有着一定的联系政治优先郑和下西洋和朝贡贸易更多地体现了宣扬天朝大国的政治目的,这是明朝对外交往的显著特点,但是,对外交往中缺乏深层的经济动力,阻碍了中国融入世界的进程,是导致中国逐渐落伍的重要原因优势明显明朝在与西方国家的贸易中,占据着绝对优势,处于出超地位,瓷器、丝绸、茶叶等商品输往世界,白银大量流入中国。这一局面一直延续到工业革命前。2.历史解释——明朝对外交往呈现的历史特征一、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一)明朝政治制度的变化(二)明朝的对外关系(三)内陆边疆与明清易代1、内陆边疆地区措施(史实)影响蒙古(鞑靼、瓦剌)藏族地区东北地区①重新修筑长城,筑“九边”重镇;②瓦剌在“土木堡之变”中俘虏明英宗;③1571年鞑靼首领俺答汗与明订立和议
接受册封,恢复贸易。①封授当地的僧俗首领法王、王等称号;②设立羁縻性质的行都指挥使司等机构管理
西藏军民事务;任用藏族上层人士进行管理。③通过贡赐、茶马贸易进行经济交流。①设立奴儿干都司;②对东北女真各部首领封授官号。①对统一多民族
国家版图的奠
定发挥了积极
作用;②为清朝中国疆
域的最终形成
奠定基础。一、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一)明朝政治制度的变化(二)明朝的对外关系(三)内陆边疆与明清易代1、内陆边疆2、明清易代(1)清朝崛起:①16、17世纪,女真建州部首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合作发展伙伴行动协议合同模板
- 砂石场管理人员雇佣合同(2025年)
- 2025年个人车位租赁合同
- 2025年专业养鸽场租赁合同范文
- 2025年全球劳动力配置合同指南
- 2025年建筑行业招投标与合同管控概述
- 2025年物品物流合同标准格式
- 2025年先进相机器材订购合同
- 2025年严格监管与确保合理签订家装合同
- 2025年度专利使用权转授权合同
- 2025年02月贵州省司法厅所属事业单位公开招聘2人笔试历年典型考题(历年真题考点)解题思路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01月福建省福利彩票发行中心片区管理员招考笔试历年典型考题(历年真题考点)解题思路附带答案详解
- 2025至2030年中国单板电磁制动器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4年07月国新国证期货有限责任公司(海南)2024年招考2名工作人员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 第17章 勾股定理 单元测试(含答案)
- 国网标书制作流程
- 健身新人直播流程
- 六年级语文教学学情分析提高六语文质量的措施
- 中医药临床适宜技术
- 工业厂房水电安装施工方案
- 城乡规划管理与法规系列讲座课件-城市规划依法行政案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