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十三章检测卷及答案_第1页
1.第十三章检测卷及答案_第2页
1.第十三章检测卷及答案_第3页
1.第十三章检测卷及答案_第4页
1.第十三章检测卷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三章检测卷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题号一二三四总分得分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1.下列常见的自然现象,能用分子热运动知识解释的是()A.春天,柳枝吐芽B.夏天,山涧瀑布C.秋天,菊香满园D.冬天,雪花飘飘2.气体容易被压缩是由于()A.气体分子间无斥力B.气体分子间只有引力C.气体分子间距离大,作用力较小D.以上说法均不对3.关于扩散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温度越高,扩散进行得越快B.扩散现象是由物质分子无规则运动产生的C.扩散现象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都能发生D.在太空中,扩散现象将消失4.对下列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A.湿衣服经晾晒后会变干,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运动B.封闭在容器内的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引力C.用手捏海绵,海绵的体积变小了,说明分子间有间隙D.破碎的镜子靠在一起不能“重圆”,说明分子间有斥力5.当盛油的厚壁钢瓶内压强很大,相当于大气压的1万到2万倍时,虽然瓶壁无裂痕,瓶内的油依然能从里面渗出,这是因为()A.金属原子间有空隙B.油分子被压小了C.油分子之间有引力D.金属原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6.下列物理现象中,属于通过做功途径改变物体内能的是()A.冬天晒太阳人会感到暖和B.饮料放入冰箱冷藏室会变凉C.锯木头时锯条会变热D.烧红的铁块放入水中会变凉7.在热传递过程中,被传递的是()A.质量B.温度C.比热容D.能量8.如图所示,向瓶内打气,当瓶塞跳起时会看到瓶内出现“白气”。下面相关叙述合理的是()A.打气时,瓶内空气内能减小B.打气时,瓶内空气温度降低C.瓶内的“白气”是水蒸气D.瓶塞跳起时,瓶塞机械能增大9.关于温度、内能和热量的说法错误的是()A.0℃的冰也具有内能B.物体放出热量,温度不一定降低C.物体对外做功,内能可能减小D.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一定大10.冰在熔化的过程中,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比热容改变,内能增加,温度不变B.比热容改变,内能和温度都不变C.比热容改变,内能增加,温度升高D.比热容不变,内能和温度都不变11.小明根据下表所提供的几种物质的比热容得出以下结论,其中正确的是()几种物质的比热容c/[J·(kg·℃)-1]水4.2×103冰2.1×103酒精2.4×103铝0.88×103水银0.14×103铜0.39×103A.质量相同的水和冰,降低相同的温度,水放出的热量较多B.液体的比热容一定大于固体的比热容C.质量相等的水和酒精,吸收相等的热量后(均未沸腾),水的温度变化较大D.质量相等的铝块和铜块,吸收相等的热量后,铝块升高的温度一定较高12.两个相同的容器分别装有甲、乙两种液体。用同一热源分别加热,液体温度与加热时间关系如图所示,则()A.若甲、乙两种液体的质量相同,则甲的比热容大于乙的比热容B.若甲、乙为同种液体,则乙液体的质量较大C.若甲、乙两种液体的质量相同,加热相同的时间,甲液体吸收的热量多D.若甲、乙为同种液体,则液体的温度变化与它们的质量成正比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6分)13.过桥米线是云南人爱吃的食物,路过米线馆可以闻见汤的香味,这是________现象;“汤钵烫手”是汤钵和手之间发生了__________。14.“端午浓情,粽叶飘香。”“粽叶飘香”说明分子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将两个表面光滑的铅块相互紧压,它们会粘在一起,说明分子间存在________;若把分子看成一个小球,则一般分子直径的数量级为10-10m,合________nm。15.汽车散热器常用水作为冷却剂,这是利用了水的____________较大的性质;当汽车散热器散热时,通过____________方式改变了水的内能。16.小光同学在操场上练习爬竿,当他从竿的顶端滑下时,感到竿烫手,说明竿的内能__________(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少”),这是通过__________的方法改变竿的内能。17.干泥土的比热容是0.84×103J/(kg·℃),2kg的干泥土从40℃降温至20℃,放出的热量是____________J,干泥土的内能________(选填“增加”“不变”或“减小”)。18.甲、乙两物体质量之比是4∶1,用两个相同的酒精灯分别给它们加热,假设酒精灯放出的热量都被它们吸收,甲、乙两物体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则经过4min,甲、乙升高的温度之比是________;若甲的比热容是0.4×103J/(kg·℃),则乙的比热容是____________J/(kg·℃)。三、实验探究题(共22分)19.(4分)学习分子的有关知识之后,小王等同学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分子的运动快慢和温度之间有没有关系。在观察研究的基础上,他们提出了以下的猜想:猜想一:分子运动快慢与温度没有关系;猜想二:分子运动快慢与温度有关系,并且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为了研究猜想一是否正确,小王等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如图所示,取来相同的两只烧杯,在其中放质量相同的冷水和热水,各滴入一滴红墨水。小王他们发现温度高的那杯水中的颜色变化得快一些。小王他们通过分析归纳,总结得出分子的运动快慢和温度之间的关系。【问题】(1)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实验过程中,用相同的烧杯,放质量相同的冷水和热水,各滴入一滴红墨水。所运用的一种研究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法。(3)实验过程中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用玻璃棒搅动杯中的水。20.(8分)某同学在做“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的实验时,使用相同的电加热器给水和煤油加热,得到的实验数据如下表:物质次数质量m/kg升高的温度Δt/℃加热时间t/min水10.110220.2104煤油30.110140.2102(1)实验中,记录加热时间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析第1、2次或第3、4次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同种物质升高相同温度时,吸收热量的多少与物质的________有关;分析第1、3次或第2、4次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升高相同的温度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吸收的热量不同。(3)如果加热相同的时间,质量相同的水和煤油,________温度升高得多。21.(10分)为了比较水和沙子吸热本领的大小,小明在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装入水和沙子,用两个相同的酒精灯对其加热,如图所示。(1)在实验前要控制水和沙子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相同。(2)比较水和沙子吸热升温快慢的方法有两种:方法一:加热相同时间比较它们各自升高的温度。方法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用两个相同的酒精灯对其加热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如果加热相同的时间,质量相同的水和沙子,________(选填“沙子”或“水”)升高的温度更高。四、简答与计算题(共16分)22.(4分)用双手分别握住一段铁丝的两端,然后快速地弯折十余次,再用手触摸一下弯折处,你会有什么感觉?请用物理知识解释产生此现象的原因。23.(5分)将质量为250g温度为20℃的袋装牛奶(袋的质量不计)放入热水中,使牛奶的温度升到40℃,则牛奶在此过程中吸收的热量为多少?[c牛奶=2.5×103J/(kg·℃)]24.(7分)在冬天为了使房间里保持一定的温度,每小时需要供给4.2×106J的热量,若进入散热器的水的温度是80℃,从散热器流出的水的温度是72℃,问每小时要供给散热器多少80℃的水?[c水=4.2×103J/(kg·℃)]

第十三章检测卷答案1.C2.C3.D点拨:温度越高,分子运动得越快,则扩散进行得越快,故A叙述正确;扩散现象是由物质分子无规则运动产生的,故B叙述正确;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所以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都能发生扩散运动,故C叙述正确;在太空中,物质的分子仍做无规则运动,所以扩散现象不会消失,故D叙述错误。故选D。4.A5.A6.C7.D8.D9.D点拨: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即一切物体都有内能,则0℃的冰也具有内能,故A正确;物体放出热量,温度不一定降低,如晶体凝固过程中,放出热量,内能减小,温度不变,故B正确;做功和热传递都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物体对外做功,内能可能减小,故C正确;因为影响内能的因素有质量、温度和状态,因此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不一定大,故D错误。故选D。10.A11.A12.B13.扩散热传递14.做无规则运动引力0.115.比热容热传递16.增大做功17.3.36×104减小18.1∶20.8×103点拨:由题意可知:m甲∶m乙=4∶1,Q甲=Q乙,c甲=0.4×103J/(kg·℃),由图可知:经过4min,Δt甲=60℃-40℃=20℃,Δt乙=60℃-20℃=40℃。∴Δt甲∶Δt乙=20℃∶40℃=1∶2。由Q=cmΔt可得:c甲m甲Δt甲=c乙m乙Δt乙,c乙=eq\f(c甲m甲Δt甲,m乙Δt乙)=eq\f(0.4×103J/(kg·℃)×4×20℃,1×40℃)=0.8×103J/(kg·℃)。19.(1)分子运动快慢与温度有关系,且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2分)(2)控制变量(1分)(3)不能(1分)20.(1)比较吸收热量的多少(2分)(2)质量(2分)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2分)(3)煤油(2分)21.(1)初温(2分)质量(2分)(2)升高相同的温度比较所用的时间(2分)(3)相同时间供给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