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北京重点校高一(上)期中历史汇编: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_第1页
2021北京重点校高一(上)期中历史汇编: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_第2页
2021北京重点校高一(上)期中历史汇编: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_第3页
2021北京重点校高一(上)期中历史汇编: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_第4页
2021北京重点校高一(上)期中历史汇编: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2021北京重点校高一(上)期中历史汇编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一、单选题1.(2021·北京·101中学高一期中)《史记商君列传》中记载:“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这项变法措施的积极意义在于(

)A.承认土地私有 B.革除陈规陋习C.强化社会控制 D.打击旧贵族势力2.(2021·北京师大附中高一期中)下列关于内外服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是①是西周时期出现的政治制度

②是一种松散的联盟关系③形成森严的等级关系

④商王是方国联盟的共主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③④3.(2021·北京师大附中高一期中)以下史实中属于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有①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②将全国划分为13个州,分设刺史③盐铁官营、将铸币权收归中央④实行郡国并行制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4.(2021·北京师大附中高一期中)2019年7月6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位于浙江杭州的“良渚古城遗址”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通过良渚考古发掘,学者们普遍认为当时私有制已经产生,阶级分化日益明显,出现了权贵阶层。以下能作为直接证据的考古发现是A.城中发现20多万公斤的炭化稻堆积B.少数墓葬有精美的玉器和陶器随葬C.古城遗址布局与山形水势充分契合D.碳14测定年代为公元前3000年左右5.(2021·北京·101中学高一期中)汉代学者贾谊曾经评论:“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贾谊认为秦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A.强制迁徙六国豪强 B.丧失了崤函战略要地C.实施残酷暴虐的统治 D.没有采取正确的战术6.(2021·北京·101中学高一期中)秦朝郡县制度之所以能够适应集权政治的需要,最主要是因为A.郡县是地方行政管理机构B.郡县官吏必须对上一级负责C.郡县之下设置乡、里和亭,分别负责管理民众和治安D.郡县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命,其职位不能世袭7.(2021·北京·101中学高一期中)古往今来,有关秦始皇的功过是非,人们莫衷一是。以下对秦始皇的评价不恰当的是A.结束了长期诸侯割据的局面 B.开创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C.深化了中国经济文化的一体性 D.修长城隔断了秦朝与西域的交流8.(2021·北京·101中学高一期中)皇,古为上天、光明之意;帝,生物之主,兴益之宗。秦王嬴政统一全国后,自认为“德兼三皇,功过五帝”,便将“皇帝”作为自己的称号。秦始皇这样做的目的是A.推进统一进程 B.树立专制权威 C.制造暴政依据 D.压制诸侯势力9.(2021·北京·101中学高一期中)老子说:“民之饥,以其上(统治者)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据此,老子的意思是A.事物是相互依存和相互转化的 B.统治者应无为以缓和矛盾C.号召人民反抗残暴的统治者 D.统治者应为民众作出榜样10.(2021·北京·101中学高一期中)《史记·楚世家》记载:“(楚庄王)八年,伐陆浑戎(在洛阳西南),遂至洛,观兵于周郊。周定王使王孙满劳楚王。楚王问鼎大小轻重……”这反映了当时A.列国内乱,诸侯兼并 B.王权衰弱,分封瓦解C.尊王攘夷,大国争霸 D.诸侯强大,纷纷称王11.(2021·北京·101中学高一期中)下图为中国旧石器时代重要人类遗址分布图,观察此图,你能获得的历史信息是A.遗址分布星罗棋布 B.社会贫富分化严重C.部落联盟战争频繁 D.早期国家开始出现12.(2021·北京·101中学高一期中)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使纸成为主要书写材料。下列史实与它属于同一朝代的是A.“文景之治” B.设置西域都护 C.“光武中兴” D.百家争鸣13.(2021·北京·北师大实验中学高一期中)在春秋以前,“子”原为天子所属的卿的尊称。到春秋、战国之际,由于士的社会地位提高,著书立说和聚徒讲学之风兴起,“子”便成为著名学者和老师的尊称。以下关于诸“子”的叙述符合史实的是A.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主张“节葬”、“节用”B.孔子主张“仁”与“礼”,“仁政”是其思想的核心C.墨子是战国初期墨家学派创始人,主张和平D.韩非是战国末期法家思想集大成者,主张“顺其自然,无为而治”14.(2021·北京·101中学高一期中)钱穆在《国史大纲》中说:“鲁、齐诸国皆伸展东移,其时燕亦移于河北,大约在齐、卫之间。镐京与曲阜,譬如一椭圆之两极端,洛邑与宋则是其两中心,周人从东北、东南张其两长臂,抱殷宋于肘腋间。”这一格局A.使周王权力高度集中 B.巩固了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C.导致诸侯国不断强大 D.有利于统治集团的内部稳定15.(2021·北京·101中学高一期中)战国时期提倡“仁政”的儒家代表人物是A.孔子 B.荀子 C.孟子 D.老子16.(2021·北京·北师大实验中学高一期中)由下表材料,可以得出的确切结论是A.秦朝高度重视法制建设 B.郡县制度利于中央集权C.强盛的秦朝存在严重的政治危机 D.历代高度评价秦始皇统一和秦制17.(2021·北京·101中学高一期中)如图是1963年出土于陕西宝鸡的西周早期青铜器“何尊”,尊内底铸有铭文122字,“唯武王既克大邑商,则廷告于天,曰:余其宅兹中国,自之乂(yi治理、安定)民”。材料中的“中国”指当时A.统治的地域中心 B.汉文化影响范围C.封建政权的称谓 D.中华民族的总称18.(2021·北京·101中学高一期中)董仲舒建议汉武帝:“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皆绝其道,勿使并进……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这一建议的实施A.加强了地方的监察 B.削弱了丞相权力C.有利于思想的统一 D.增加了政府收入19.(2021·北京·101中学高一期中)下图是某同学绘制的春秋战国时期的知识结构图。空白处应填入的内容是A.华夏族与周边民族关系紧张 B.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及推广C.北方战乱大量汉族士人南迁 D.少数民族政权纷纷入主中原20.(2021·北京·101中学高一期中)《史记·货殖列传》中记载:“汉兴,海内为一,开关梁,驰山择之禁,是以商富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而《汉书·食货志(下)》中记载:“商贾及其子孙不得为官吏;商贾不得衣丝、乘车、骑马、携带武器”据此可知A.西汉统治者没有固定的商业政策 B.西汉政策由重视商人到打压商人C.史书可作探究西汉商业政策依据 D.不可能认知西汉商业的真实情况21.(2021·北京·101中学高一期中)我国原始社会经历了原始人群、母系氏族公社和父系氏族公社三个阶段,其中处于原始人群阶段的是A.北京人 B.河姆渡文化 C.仰韶文化 D.龙山文化22.(2021·北京·101中学高一期中)下图是对中国新石器时代某一文化遗存的描述。该文化遗存是A.河姆渡文化 B.红山文化 C.良渚文化 D.陶寺文化23.(2021·北京·101中学高一期中)“夫严刑者,民之所畏也;重刑者,民之所恶也……吾以是明仁义爱惠之不足用,而严刑重罚之可以治国也。”以上言论出自A.《论语》 B.《韩非子》 C.《孟子》 D.《道德经》24.(2021·北京师大附中高一期中)《左传》记载:“(周)王夺郑伯(郑庄公)政,郑伯不朝。秋,王以诸侯伐郑,郑伯御之……(周)王卒大败,祝聃(郑庄公的臣下)射王(周王)中肩。”这一事件反映出的时代特征是A.民族交融 B.学术下移 C.王室衰微 D.诸侯争霸25.(2021·北京·北师大实验中学高一期中)《史记》为我们了解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提供了重要资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下列史实不能在《史记》中查到的是A.刘秀建汉B.武王伐纣C.陈胜吴广起义D.秦始皇统一度量衡26.(2021·北京·101中学高一期中)示意图能够直观地反映历史现象。对下图所示历史事件的作用解释准确的是A.加速了国家分裂B.加强了中央集权C.增强了诸侯势力D.扩大了王国疆域二、材料分析题27.(2021·北京·北师大实验中学高一期中)制作学习卡片和填写表格是历史学习的方法之一。阅读材料,完成问题。中国古代国家在早期的发展中其形态和结构又经历了什么样的变化?对此笔者曾提出“邦国一王国一帝国”说,认为夏代之前的龙山时代的国家,是单一制的邦国,可称为初始国家或原始国家,夏商周三代王朝国家属于多元一体的统一的复合制国家,是发展了的国家,是王国体系;秦汉以后的国家则属于更加发展了的成熟国家,是一种郡县制下中央集权的结构稳定的国家形态,是帝国体系。中国古代进入文明与国家社会以后的政治实体的演进应更规范地表述为:中国古代最早的国家是小国寡民式的单一制的邦国;邦国的进一步发展是以王国为“天下共主”国的复合制国家结构的王朝国家;王国以后,通过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走向了以郡县制为统治结构的帝国。——王震中《文明与国家起源的“聚落三形态演进”说和“邦国-王国-帝国”说》(1)近代以来通过考古挖掘,发现了大量中国早期文明的文化遗存。请根据示例为良渚文化遗存做一张“名片”。(包含:名称、时期、地址、代表其文明程度的器物或遗址、社会形态。)示例:(2)依据材料,完成中国古代国家演进表。阶段名称时期或朝代国家形态统治结构邦国阶段⑤⑥单一制⑦夏商西周⑧复合制帝国阶段自秦汉以后⑨⑩28.(2021·北京·101中学高一期中)历史中的制度演进材料一

胡适在《中国哲学史大纲》一书中说,春秋时期贵族认为刑律越秘密越好,这样才有利于贵族随意处置老百姓。①郑国的子产于公元前536年“铸刑鼎”——把惩治犯罪的刑律铸在金属鼎上,让老百姓知道犯了法会得到什么样的处罚。②这个做法遭到了很多贵族反对。③子产此举,开启了中国古代公布成文法的先例。春秋时期,宗法贵族减弱了气势,新的地主阶层兴起,各利益集团、社会阶层以及经济条件都在发生变化。④“铸刑鼎”这一重大改革措施符合社会发展的新需求。——摘编自马立诚《子产铸刑鼎》材料二

封泥是一种官印的印迹,古代常用于缄封简牍等往来文书,以防这些文书中途被私自拆看,其主要流行于秦汉时期。20世纪90年代,西安北郊先后出土秦代封泥3000多枚,成为了解秦朝历史的重要资料。文献记载中的官职被发现的封泥丞相左丞相印、右丞相印太尉/御史大夫/太仆车府、中车府丞、上家马丞、下家马丞、骑马丞印、中厩马府、宫厩、右厩丞印…………郡守四川太守郡尉河间尉印县丞美阳丞印、咸阳丞印、新蔡丞印、安邑丞印、蓝田丞印、长平丞印、平城丞印……材料三

匈奴背叛不臣,数为寇暴于边鄙……先帝(武帝)哀边人之久患……边用度不足,故兴盐铁,设酒榷,置均输,蕃货长财,以佐助边费。……县官(政府)鼓铸铁器……民用钝弊,割草不痛……盐铁贾(价)贵,百姓不便。贫民或木耕手耨(除草),土耰(碎土农具)淡食……故百姓疾苦之。——摘编自《盐铁论》材料四

(汉高祖)认为秦亡的原因之一是不分封子弟,孤立无援,故而又重新分封了自己的若干兄弟子侄为同姓王。……诸侯王在自己王国内拥有较大权力,可自行任命大部分官员并征收赋税,大者地跨数郡,其总地盘超出汉朝廷直辖郡县。汉武帝用主父偃之策,于元朔二年(前127年)颁布“推恩令”,允许并鼓励诸侯王“推私恩”将王国土地再行分封给子弟为列侯。此举没有像削藩那样招致反抗,效果异曲同工,“不行黜陟,而藩国自析”。此后,汉武帝又颁行“左官律”“附益法”,前者规定王国官员为“左官”,地位低于朝廷官员,以示歧视;后者限制士人与诸侯王交往。——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1)材料中属于历史史实的序号是哪些,属于历史解释的序号是哪些。结合所学,简要指出春秋时期“铸刑鼎”所反映的政治变化。(2)阅读材料,写出封泥这种类型的史料在了解秦朝政治制度中所起的作用。结合所学说明材料中所体现的秦政治内容及影响。(3)依据上述材料,概括汉武帝实行盐铁专卖政策的其影响。(4)依据材料四,指出汉初中央政府面临的威胁并简述汉武帝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29.(2021·北京·101中学高一期中)儒家学说产生于独特的时代环境,对中国文化有深远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礼崩乐坏的社会大裂变,将原本属于贵族最底层的士阶层从沉重的宗法制羁绊中解放出来,在社会身份上取得了独立的地位。而汲汲于争霸事业的诸侯对人才的渴求,更大地助长了士阶层的声势。士的崛起,意味着一个以“劳心”为务、从事精神性创造的专业文化阶层形成,中华民族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注定要受到他们深刻影响。——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材料二

孔子题材的两枚邮票材料三

孔子而后,儒分为八。以后有更多的发展和变迁。由于对孔子思想的某因素的偏重,便可形成一些新的观念体系或派生结构……后代的人们,由其现实的利益和要求出发,各取所需,或夸扬其(孔子)保守的方面,或强调其合理的因素,来重新解说、建造和评价它们,以服务于当时阶级的、时代的需要。于是,有董仲舒的孔子,有朱熹的孔子……——摘编自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说一说春秋战国时代思想文化繁荣的时代背景。(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简要介绍孔子的思想主张。(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举例说明,从战国至汉代的学者如何基于时代需要“重新解说”儒家思想。

参考答案1.D【详解】材料是对军功爵制的描述,该措施打击了贵族的特权,D项正确;A项与“废井田,开阡陌”有关,排除A项;革除陈规陋习属于社会风俗上革新措施,与材料无关,排除B项;C项与什伍制度有关,排除。故选D项。2.C【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内外服制度是商朝的地方政治制度,其中商王是方国联盟的共主,是一种松散的联盟关系,②④符合题意,①错误;形成森严的等级关系是在西周,非商朝,③错误。结合上述分析可知C项正确,排除ABD项。故选C项。3.A【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郡国并行制是西汉初年推行的地方政治制度,威胁了中央集权,④错误,排除BCD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刺史制度及盐铁官营、将铸币权收归中央均是汉武帝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①②③符合题意,A项正确。故选A项。4.B【详解】少数墓葬有精美的玉器和陶器随葬证明贫富分化和社会阶级差别的出现,B项正确;A、C、D都不能证明当时私有制已经产生,阶级分化日益明显,出现了权贵阶层,排除。故选B项。5.C【详解】材料“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强调的是秦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暴政,C项正确;强制迁徙六国豪强有利于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排除A项;BD项说法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C项。6.D【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郡县制下的官吏由中央政府任命,起到强化中央集权的作用,D项正确;ABC项说法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故选D项。7.D【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修筑长城并未阻断同西域的交流,D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ABC项均与秦始皇有关,排除。故选D项。8.B【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确立皇帝制度的目的是为了树立专制权威,B项正确;皇帝制度是在秦朝统一完成后,排除A项;材料与制造暴政及压制诸侯势力的说法无关,排除CD项。故选B项。9.B【详解】材料“民之饥,以其上(统治者)食税之多,是以饥”体现的是老子认为民众遭受饥荒的主要原因是统治者赋税过重,说明的是老子主张统治者应该无为而治缓和社会矛盾,B项正确;材料与辩证法说法无关,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反抗统治者保障的信息,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统治者应该为民众作出榜样的说法,排除D项。故选B项。10.B【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楚庄王问鼎中原说明的是王室衰微,分封制走向瓦解,B项正确;材料与诸侯兼并无关,排除A项;材料与尊王攘夷的说法无关,排除C项;材料与诸侯纷纷称王的说法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11.A【详解】从材料中的旧石器时代的人类遗址分布来看,遗址在全国大部分地区都有分布,体现的是星罗棋布的特点,A项正确;BCD项与材料无关,且不符合旧石器时代的特征,排除。故选A项。12.C【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光武中兴是东汉光武帝统治时期的盛世,C项符合题意;AB是在西汉时期出现的,排除;百家争鸣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排除D项。故选C项。13.C【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墨子是战国初期墨家学派创始人,主张“兼爱”“非攻”,反对战争,故C正确;墨子主张“节葬”、“节用”,故不选A;“仁政”是孟子的主张,故不选B;老子主张“顺其自然,无为而治”,故不选D。14.B【详解】题干“北绕而与鲁、齐,以及于卫、晋,而宋人自在大包围之中”“周人从东北、东南张其两长臂,抱殷宋于肘腋间”显示西周通过同姓诸侯加强对“殷宋”的控制,明显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有效统治,巩固了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B正确;分封制的背景下,周天子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排除A;C与材料无关,排除;D是宗法制的意义,排除。故选B。15.C【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提出了“仁政”主张,故选C;孔子、老子是春秋时期人物,故排除AD;荀子提出“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等主张,故排除B。16.D【详解】根据表格“明法度”、“海内为一”、“其为制,公之大者也。”等信息可知其高度评价秦朝的统一及郡县制度、皇帝制度、法律制度,故选D项;仅《史记·李斯列传》涉及秦朝制定法律,未全面表述材料,排除A项;《封建论》“秦之所以革之者,其为制,公之大者也”,肯定秦建立的郡县制度,与材料中“明法度”、“海内为一”等关键词无关,排除B项;成立强调的是秦的统一与秦制的历史地位,不是秦朝的暴政,排除C项。17.A【详解】题干中铭文的意思是,周武王灭商后,就公告天下说:我从“中国”开始,治理天下的万民,结合所学知识,“中国”是指西周的统治中心,所以A正确;西周时期,“汉文化”还没有形成,排除B;西周属于奴隶制社会,排除C;西周时期,“中华民族”没有形成,排除D。18.C【详解】材料“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皆绝其道,勿使并进”体现的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有利于思想的统一,故C正确;ABD项与题意明显不符合。19.B【详解】根据所学,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及推广,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渐确立,分封制宗法制逐渐瓦解,诸侯争霸。故B项正确;ACD项都不是春秋时期社会变革的根源,故不能填入空白处,排除ACD项。20.C【详解】《史记》中记录了西汉曾经放宽过抑制工商业的政策,《汉书》中则介绍了西汉时期抑商政策的具体规定,两书从不同角度记录了西汉的抑商政策,可作为研究西汉商业政策的依据,C正确;A项不符合史实,排除;材料未体现西汉政策重视商人,排除B项;两本书记述了汉朝不同时期的商业变化,并不矛盾,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真实情况,D项错误。21.A【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原始人群指的是旧石器的早期和中期,元谋人、北京人是代表;母系氏族公社产生于旧石器时代晚期,到新石器时代达到繁荣,磁山文化、仰韶文化、河姆渡文化是代表;父系氏族公社是在新石器时代晚期,龙山文化、大汶口文化和良渚文化等是代表。由此可知,其中处于原始人群阶段的是北京人,故A正确;河姆渡文化、仰韶文化是母系氏族公社时代,龙山文化是父系氏族公社时代,故BCD错误。22.C【详解】良渚文化代表遗址为杭州良渚遗址,距今5000年。良渚文化分布的最密集的地区则在钱塘江流域的东北部、东部。该文化遗址最大特色是所出土的玉器。故C正确;河姆渡文化,是中国长江流域下游以南地区古老而多姿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即距今约7000年前),黑陶是河姆渡陶器的一大特色,与题干“出土了精美的玉器”不符,故排除A;红山文化,发源于内蒙古中南部至东北西部带,起始于五六千年前,是华夏文明最早的文化痕迹之一,不符合“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故排除B;陶寺遗址是中国黄河中游地区以龙山文化陶寺类型为主的遗址,不符合“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故排除D。23.B【详解】材料“严刑重罚之可以治国也”体现的是治理国家需要严刑峻法,这是符合法家思想主张的,其中韩非子是法家的代表,B选项符合题意;《论语》和《孟子》属于儒家的经典著作,强调的是仁爱思想,AC选项排除;《道德经》是道家的经典著作,强调的是无为而治,D选项排除。24.C【详解】材料反映的事件是周郑交恶,体现了周王室衰微,分封制被破坏,故C正确;材料无法体现民族融合、学术下移、诸侯争霸,排除ABD。25.A【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史记》为西汉司马迁所著,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实,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故它不可能记载东汉初年刘秀建汉的历史,A项正确。BCD均在《史记》记述历史范围之内,但均不符合题意,排除。26.B【详解】根据材料的信息“汉武帝规定诸侯王死后嫡长子继承王位,其余子弟分封为列候,归所在的郡管辖”可知是推恩令,推恩令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B选项符合题意。容易导致国家分裂的是郡国并行制而非推恩令,A选项错误。推恩令使王国越分越小,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C选项错误。推恩令实施后,王国实际控制面积变小,D选项错误。【点睛】推恩令是汉武帝为了巩固中央集权而颁布的一项重要政令。这项政令要求诸侯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自己的子弟。后来根据这项政令,诸侯国被越分越小,汉武帝再趁机削弱其势力。27.(1)名片:(2)阶段名称时期或朝代国家形态统治结构邦国阶段⑤龙山文化⑥小国寡民式的邦国,是原始国家单一制⑦王国阶段夏商西周⑧多元—体的王朝国家,是发展了的国家复合制帝国阶段自秦汉以后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帝国,是成熟国家⑩郡县制【详解】(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良渚文化是北方新石器时代中期的代表,当时社会形态处于母系氏族公社,主要以彩绘陶器为主。(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龙山文化处于邦国阶段,属于小国寡民式的邦国,是原始国家;夏商周处于王国阶段,国家形态是多元一体的王朝国家,是发展了的国家;自秦汉以后,处于帝国阶段,属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帝国,是成熟国家,地方推行的制度是郡县制。28.(1)①②,③④。变化:宗法制、分封制瓦解,世袭贵族衰落;新兴地主阶级兴起,各国纷纷进行变法。(2)封泥作为实物史料可印证文献史料所载内容,更直观地了解秦朝政治制度。材料体现了秦朝实行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度,这两项制度的建立加强了秦朝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并奠定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3)影响:盐铁专卖,增加了政府收入。但官府垄断盐铁,造成民用产品质劣价高,不利于百姓的生产生活。(4)威胁:诸侯王控制了全国较大的地盘,自己任命官吏,收取赋税,在政治、经济等方面威胁汉朝皇帝的统治地位。对策:颁布“推恩令”,削弱王国实力;颁布法律,歧视王国的官吏,限制读书人与诸侯王交往。【详解】(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历史史实指对历史人物或事件的客观叙述,不带任何功能性(或作用)定位,即“是什么”的问题;历史解释准确的说应该是史料解释,注重的是对史料的解读,要求不加入个人的观点,不能有预先的设定,必须从史料本身以及史料发生时候的社会背景等方面分析。因此根据材料信息可以判断出历史史实是①②,历史解释是③④。变化:根据材料“宗法贵族减弱了气势,新的地主阶层兴起,各利益集团、社会阶层以及经济条件都在发生变化”和所学知识可知,可从宗法分封制走向崩溃、阶级结构变动等角度进行分析即可。(2)作用: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封泥作为实物史料可印证文献史料所载内容,更直观地了解秦朝政治制度。内容及影响:材料体现了秦朝实行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度,这两项制度的建立加强了秦朝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并奠定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3)影响:根据材料“边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