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工程师:火灾爆炸事故机理、防火防爆安全技术考试题_第1页
安全工程师:火灾爆炸事故机理、防火防爆安全技术考试题_第2页
安全工程师:火灾爆炸事故机理、防火防爆安全技术考试题_第3页
安全工程师:火灾爆炸事故机理、防火防爆安全技术考试题_第4页
安全工程师:火灾爆炸事故机理、防火防爆安全技术考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安全工程师:火灾爆炸事故机理、防火防爆安全技术考试题

1、多选混合爆炸气体的爆炸极限值不是一个物理常数,它随条件

的变化而变化,主要受以下0囚素的影响。

A.温度的影响

B.压力的影响

C.惰性介质的影响

D.爆炸容器的材料和尺寸的影响

E.点火源的影响

本题答案:A,B,C,D,E:爆炸极限值不是一个物理常数,它随条件的变化而

变化。在判断某工艺条件下的爆炸危险性时,需根据危险物品所处的条件来考虑

其爆炸极限,如在火药、起爆药、炸药烘干工房内可燃蒸气的爆炸极限与其他工

房在正常温度下的极限是不一样的,在受压容器和在正常压力下的爆炸极限亦有

所不同;其他因素如点火源的能量,容器的形状、大小,火焰的传播方向,惰性

气体与杂质的含量等均对爆炸极限有影响。

2、多选以下0属于燃烧的三要素。

A.温度

B.氧气

C.氧化剂

D.可燃物

E.点火源

本题答案:C,D,E:燃烧和火灾发生的必要条件:同时具备氧化剂、可燃物、

点火源,即火的三要素。这三个要素中缺少任何一个,燃烧都不能发生或持续。

获得三要素是燃烧的必要条件。在火灾防治中,阻断三要素的任何一个要素就可

以扑灭火灾。

3、单选以下对液态可燃物燃烧过程描述正确的是()。

A.氧化分解---燃烧-----气化

B.燃烧一一气化一一氧化分解

C.气化一一燃烧一一氧化分解

D.气化---氧化分解----燃烧

本题答案:D:可燃物质的藁集状态不同,其受热后所发生的燃烧过程也不同。

除结构简单的可燃气体(如氢气)外,大多数可燃物质的燃烧并非是物质本身在

燃烧,而是物质受热分解出的气体或液体蒸气在气相中的燃烧。由可燃物质燃烧

过程可以看出,可燃气体最容易燃烧,其燃烧所需要的热量只用于本身的氧化分

解,并使其达到自燃点而燃烧。可燃液体首先蒸发成蒸气,其蒸气进行氧化分后

达到自燃点而燃烧。在固体燃烧中,如果是简单物质硫、磷等,受热后首先熔化,

蒸发成蒸气进行燃烧,没有分解过程;如果是复杂物质,在受热时首先分解为气

态或液态产物,其气态和液态产物的蒸气进行氧化分解着火燃烧。有的可燃固体

如焦炭等,不能分解为气态物质,在燃烧时则呈炽热状态,没有火焰产生。

4、多选燃烧的类型有()。

A.自燃

B.着火

C.闪燃

D.阴燃

E.爆燃

本题答案:A,C,D,E:燃烧的类型有4种:L闪燃:可燃物表面或可燃液体

上方在很短时间内重复出现火焰一闪即灭的现象。闪燃往往是持续燃烧的先兆。

2.阴燃:没有火焰和可见光的燃烧。3.爆燃:伴随爆炸的燃烧波,以亚音速传

播。4.自燃:是指可燃物在空气中没有外来火源的作用下,靠自热或外热而发

生燃烧的现象。根据热源的不同,物质自燃分为自热自燃和受热自燃两种。

5、单选一般说来,可燃性混合气体与爆炸性混合气体难以严格区分。燃烧

与化学爆炸的区别在于()的速度不同。

A.自燃

B.燃点

C,氧化反应

D.爆燃

本题答案:C:可燃性混合气体爆炸,一般说来,可燃性混合气体与爆炸性混合

气体难以严格区分。由于条件不同,有时发生燃烧;有时发生爆炸,在一定条

件下两者也可能转化。燃烧反应过程一般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扩散阶段。可

燃气分子和氧气分子分别从释放源通过扩散达到相互接触。所需时间称为扩散时

间;(2)感应阶段。可燃气分子和氧化分子接受点火源能量,离解成自由基或活

性分子。所需时间称为感应时问;(3)化学反应阶段自由基与反应物分子相互作

用。生成新的分子和新的自由基,完成燃烧反应。所需时间称为化学反应时间。

三段时间相比,扩散阶段时间远远大于其余两阶段时间,因此是否需要经历扩散

过程,就成了决定可燃气体燃烧或爆炸的主要条件。

6、单选经计算,求出乙烷在空气中的爆炸下限浓度是()。

A.2.38%

B.3.38%

C.10.7%

D.10.38%

本题答案:B:计算得出,乙烷在空气中的爆炸下限浓度为3.38%,爆炸上限浓

度为10.7%o

7、单选一般来说,粉尘粒度越细,分散度越高,可燃气体和氧的含量越大,

火源强度、初始温度越高,湿度越低,惰性粉尘及灰分(),爆炸极限范围(),粉

尘爆炸危险性也就越大。正确答案为()。

A,越多;越小

B.越多;越大

C.越少;越大

D.越少;越小

本题答案:C:一般来说,粉尘粒度越细,分散度越高,可燃气体和氧的含量越

大,火源强度、初始温度越高,湿度越低,惰性粉尘及灰分越少,爆炸极限范围

越大,粉尘爆炸危险性也就越大。

8、多选按照爆炸反应相的不同,爆炸可分为()。

A.气相爆炸

B.液相爆炸

C.固相爆炸

D.混合相爆炸

E.单一和爆炸

本题答案:A,B,C:按照爆炸反应相的不同,爆炸可分为以下3类。1.气相爆

炸包括可燃性气体和助燃性气体混合物的爆炸;气体的分解爆炸;液体被喷成雾

状物在剧烈燃烧时引起的爆炸,称喷雾爆炸;飞扬悬浮于空气中的可燃粉尘引起

的爆炸等。2.液相爆炸包括聚合爆炸、蒸发爆炸以及由不同液体混合所引起的

爆炸。例如硝酸和油脂,液氧和煤粉等混合时引起的爆炸;熔融的矿渣与水接触

或钢水包与水接触时,由于过热发生快速蒸发引起的蒸汽爆炸等。3.固相爆炸

包括爆炸性化合物及其他爆炸性物质的爆炸(如乙块铜的爆炸);导线因电流过

载,由于过热,金属迅速气化而引起的爆炸等。

9、单选()对粉尘爆炸压力上升速率的影响比粉尘爆炸压力大得多。

A.粒度

B.初始压力

C.粉尘爆炸容器

D.湍流速

本题答案:A:粉尘爆炸压力及玉力上升速率(dP/dt)主要受粉尘粒度、初始压力、

粉尘爆炸容器、湍流度等因素的影响。粒度对粉尘爆炸压力上升速率的影响比粉

尘爆炸压力大得多。

10、多选影响粉尘爆炸的因素有()。

A.粉尘粒度、分散度和湿度

B.点火源的性质

C.可燃气含量和氧含量

D.压力

E.惰性粉尘和灰分温度

本题答案:A,B,C,E:粉尘爆炸极限不是固定不变的,它的影响因素主要有粉

尘粒度、分散度、湿度、点火源的性质、可燃气含量、氧含量、惰性粉尘和灰分

温度等。一般来说,粉尘粒度越细,分散度越高,可燃气体和氧的含量越大,火

源强度、初始温度越高,湿度越低,惰性粉尘及灰分越少,爆炸极限范围越大,

粉尘爆炸危险性也就越大。

11、单选分解爆炸性气体爆炸的敏感性与()有关。

A.压力

B.温度

C.湿度

D.氧气浓度

本题答案:A:分解爆炸性气体爆炸的敏感性与压力有关。分解爆炸所需的能量,

随压力升高而降低。在意乐下较小的点火能量就能引起分解爆炸,而压力较低时

则需要较高的点火能量才能弓起分解爆,当压力低于某值时,就不再产生分解爆

炸,此压力值称为分解爆炸的极限压力(临界压力)。

12、单项选择题液体火灾和可熔化的固体物质火灾属于()火灾。

A.A类

B.B类

C.C类

D.D类

本题答案:B:1.《火灾分类》(GB/T4968-2008)按物质的燃烧特性将火灾分为6

类:A类火灾:指固体物质火灾,这种物质通常具有有机物质,一般在燃烧时能

产生灼热灰烬,如木材、棉、毛、麻、纸张火灾等;B类火灾:指液体火灾和可

熔化的固体物质火灾,如汽油、煤油、柴油、原油、甲醇、乙醇、沥青、石蜡火

灾等;C类火灾:指气体火灾,如煤气、天然气、甲烷、乙烷、丙烷、氢气火灾

等;D类火灾:指金属火灾,如钾、钠、镁,钦、错、铿、铝镁合金火灾等;E

类火灾:指带电火灾,是物体带电燃烧的火灾,如发电机、电缆、家用电器等;

F类火灾:指烹饪器具内烹饪物火灾,如动植物油脂等。

13、多选粉尘爆炸压力及压力上升速率(dP/dt)主要受()等因素的影响。

A.粉尘粒度

B.环境湿度

C.初始压力

D.粉尘爆炸容器

E.湍流度

本题答案:A,C,D,E:粉尘爆炸压力及压力上升速率(dP/dt)主要受粉尘粒度、

初始压力、粉尘爆炸容器、湍流度等因素的影响。粒度对粉尘爆炸压力上升速率

的影响比粉尘爆炸压力大得多。当粉尘粒度越细,比表面越大,反应速度越快,

爆炸上升速率就越大。随初始压力的增大,对密闭容器的粉尘爆炸压力及压力上

升速率也增大,当初始压力低于压力极限时(如数十毫巴),粉尘则不再可能发

生爆炸。与可燃气爆炸一样,容器尺寸会对粉尘爆炸压力及压力上升速率有很大

的影响。粉尘爆炸在管道中传播碰到障碍片时,因湍流的影响,粉尘呈漩涡状态,

使爆炸派波阵面不断加速。当管道长度足够长时,甚至会转化为爆轰。

14、多选根据可燃物质的聚集状态不同,燃烧可分为以下()形式。

A.扩散燃烧

B.混合燃烧

C.蒸发燃烧

D.分解燃烧

E.氧化燃烧

本题答案:A,B,C,D:根据可燃物质的聚集状态不同,燃烧可分为以下4种形

式:(1)扩散燃烧。可燃气体(氢、甲烷、乙烘以及苯、酒精、汽油蒸气等)从

管道、容器的裂缝流向空气时,可燃气体分子与空气分子互相扩散、混合,混合

浓度达到爆炸极限范围内的不燃气体遇到火源即着火并能形成稳定火焰的燃烧,

称为扩散燃烧。(2)混合燃烧。可燃气体和助燃气体在管道、容器和空间扩散混

合,混合气体的浓度在爆炸范围内,遇到火源即发生燃烧,混合燃烧是在混合气

体分布的空间快速进行的,为混合燃烧。煤气、液化石油气泄漏后遇到明火发生

的燃烧爆炸即是混合燃烧,失去控的混合燃烧往往能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

伤亡。(3)蒸发燃烧。可燃液体在火源和热源的作用下,蒸发出的蒸气发生氧化

分解而进行的燃烧,称为蒸发燃烧。(4)分解燃烧。可燃物质在燃烧过程中首先

遇热分解出可燃性气体,分解出的可燃性气体再与氧进行的燃烧,称为分解燃烧。

15、多选评价粉尘爆炸危险性的主要特征参数有()。

A.爆炸极限

B.粉尘粒度大小

C.最小点火能量

D.最低着火温度

E.粉尘爆炸压力及压力上升速率

本题答案:A,C,D,E:评价粉尘爆炸危险性的主要特征参数是爆炸极限、最小

点火能量、最低着火温度、粉尘爆炸压力及压力上升速率。

16、单选按照能量的来源,爆炸可分为()。

A.物理爆炸、化学爆炸、炸药爆炸

B.物理爆炸、化学爆炸、锅炉爆炸

C.物理爆炸、化学爆炸、核爆炸

D.化学爆炸、核爆炸、分解爆炸

本题答案:C:爆炸最主要的特征是爆炸点及其周围压力急剧升高。爆炸可以由

不同的原因引起,但不管是何种原因引起的爆炸,归根结底必须有一定能量。按

照能量的来源,爆炸可分为三类:物理爆炸、化学爆炸和核爆炸。

17、单选某肉鸡养殖场发生火灾事故,6000余只出栏肉鸡被烧死,厂房被

烧毁,共损失80余万元,该火灾为()。

A.重特大火灾

B.特大火灾

C.重大火灾

D.一般火灾

本题答案:C:按照一次火灾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受灾户数和财产直接损失金

额,火灾划分为3类:(1)具有以下情况之一的为特大火灾:死亡10人以上(含

本数,下同);重伤20人以上;死亡、重伤20人以上;受灾户数50户以上;烧

毁财物损失100万元以上。⑵具有以下情况之•的为重大火灾:死亡3人以上;

重伤10人以上;死亡、重伤10人以上;受灾户30户以上;烧毁财产损失30

万元以上。(3)不具有前两项情形的燃烧事故,为一般火灾。

18、单选以下()属于D类火灾物质。

A.钠

B,铜

C.磷

D.木材

本题答案:A:D类火灾:指金属火灾,如钾、钠、镁,钦、错、锲、铝镁合金

火灾等。

19、单选可燃性混合物的爆炸极限范围越宽,则发生爆炸的危险性0。

A.越小

B.越大

C.无关

D.无规律

本题答案:B:爆炸极限越宽,可燃物(可燃气体.蒸气或粉尘)发生爆炸的概率

就越高,爆炸的危险性越大,如乙烘与空气混合的爆炸极限为2.2%〜81%,氨

和空气混合的爆炸极限为15%〜28%,显然乙烘的爆炸危险性比氨的爆炸危险

性大。

20、多选火灾的初期阶段,其主要特征有()。

A.冒烟

B.阴燃

C.温度

D.亮度

E.氧气浓度

本题答案:A,B:通过对大量的火灾事故的研究分析得出,典型火灾事故的发展

分为初起期、发展期、最盛期、减弱期和熄灭期。初起期是火灾开始发生的阶段,

这一阶段可燃物的热解过程至关重要,主要特征是冒烟、阴燃。

下,

压力

Pa的

在()M

响,但

有影

极限

爆炸

力对

始压

的初

气体

混合

单选

21、

较大

影响

上限

爆炸

,对

不大

影响

下限

爆炸

1.0

.1~

A.0

.0

.1-2

B.0

.0

.1~3

C.0

.0

.1-4

D.0

2.0MP

0.1〜

。在

复杂

响较

的影

极限

爆炸

力对

始压

的初

气体

混合

:B:

答案

本题

MPa

于2.O

力大

当压

大;

响较

限影

炸上

对爆

大,

响不

限影

炸下

对爆

下,

压力

只的

,

力增大

初始压

言,

般而

。一

扩大

范围

爆炸

大,

限变

炸上

,爆

变小

下限

爆炸

时,

子浓

的分

气体

混合

压下

,在高

因为

这是

加。

性增

危险

爆炸

大,

也变

极限

爆炸

气体

性好,

热传导

分子间

气体

下,

气压

在高

,且

增加

热量

,放

加快

速度

反应

大,

度增

爆炸

烧或

的燃

气体

可燃

利于

,有

失小

热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