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语文的教案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7/08/10/wKhkGWeqoImAOk16AAFD4g3DGJ4987.jpg)
![2024年语文的教案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7/08/10/wKhkGWeqoImAOk16AAFD4g3DGJ49872.jpg)
![2024年语文的教案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7/08/10/wKhkGWeqoImAOk16AAFD4g3DGJ49873.jpg)
![2024年语文的教案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7/08/10/wKhkGWeqoImAOk16AAFD4g3DGJ49874.jpg)
![2024年语文的教案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7/08/10/wKhkGWeqoImAOk16AAFD4g3DGJ4987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语文的教案
语文的教案
作为一名老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大家知道
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语义的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语文的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学习《诗经》的有关常识,培养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作的能力。
2、反复朗读并掌握文中重点实词虚词的用法。
3、理解女主人公情感的变化,初步培养鉴赏作品中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教学重点:
1、熟背本诗,掌握文中重点实词虚词的用法。
2、比兴手法的运用,及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女主人公情感的变化。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放录音)让学生听歌曲《在水一方》.
提问:谁知道歌词的出处?[明确]《诗经》中的《蓊葭》,
教师:今天我们再来学习《诗经》中的其他作品。
二、简介《诗经》
《诗经》是我国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记录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期的500年间的社会生
活。原本只称《诗》,共305篇,所以又称"诗三百"。
《诗经》按其表现内容可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又称15国风,共160篇,大都是民间的歌谣,最富思想意义和艺术价值,成为我国
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
"雅"分大雅和小雅,共105篇是宫廷乐曲歌词。它是一种正统音乐.
"颂"分周颂、鲁颂、商颂,共40篇,是宗庙祭祀的乐歌。
《诗经》表现手法来分可分为赋、比、兴三类,与风、雅、颂合称为《诗经》六义。
三、引入《氓》
在春秋时期,随着私有财产的形成和父系社会的确立,爱情的不自由和男女的不平等逐渐产
生,《氓》就反映了男女不平等的婚姻给女性造成的巨大创伤。
四、指导诵读
放录音:第一遍,提醒学生注意字音和节奏(二二节拍)
指名两位学生朗读,并让其说明这样读的理由。
集体朗读(要求读出诗歌的语气语调,把握主人公起伏的情感)
五、词汇掌握
1.找出文中的通假字(于一吁无一毋说一脱等等
2.找出文中的古今异义的词语(至于以为泣涕子贿宴)
3.找出文中活用的词语并解释
其黄而陨:黄,名词活用作动词,变黄。
士贰其行:贰,数量词作动词,有二心。
二三其德:二三,数量词作动词,经常改变。
4、匪:f6i愆:qian将:qiang载:zai于:xii说:tu6
徂:cU汤:shang裳:chang靡:mi隰:xi角:jiao
六、小组讨论理清思路(用两个字概括诗歌大意)
明确:恋爱婚变决绝(板书)
七、自主合作探究
《氓》是一首叙事诗。叙事诗有故事情节,在叙事中有抒情,议论。作者用第一人称"我来"
叙事,采用回忆追述和对比手法,请一位同学说说故事情节。
1.学习"恋爱"部分(一二章)
⑴学生集体朗读此部分后,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内容。
明确:相见定情送别约期(布置作业:将这一部分改写成现代文,加入合理想象)
⑵品味"相约送别”场景中的语言,概括两人性情。
明确:氓:急噪任性
姑娘:温柔体贴痴情迁就男子这也预示两人今后的悲剧婚姻生活。
[3]从"子无良媒"到"秋以为期",女子的思想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讨论)
明确:女子先言“子无良媒",是出于对"礼”的一种遵从,古礼认为女子嫁人,须有父母
之命,媒妁之言,如不然则父母国人皆"贱"之,后又言"秋以为期",说明女子冲破了"礼"
的束缚,勇敢地与"氓"私订终身。
[4]朗读第二章,请学生展开想象,女子思念男子的具体表现是什么?让同学用自己的语言表
述出当时女子的心理细微变化。("乘彼垢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
笑载言.”)
提问:从这两章中我们能不能对当时的社会风俗习惯有所了解?
明确:
A、当时的商业活动是物物交换一"抱布贸丝"
B、占卜文化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C、婚姻需要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一"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2.学习"婚变"部分(三四五章)
n朗读第三章,提问:
①本章讲述了什么内容?(明确:劝诫女子不要痴情。)
②既然是劝诫女子不要痴情,为何又要说"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意"
是否多余?以及第四章中"桑之落矣,其黄而陨"也同样提到了桑叶,有何特殊含义?
明确:
不多余。使用的是比兴手法。以桑叶新鲜润泽的自然情状喻女子年轻貌美之情状,也指两人
恋爱时情意浓密;以桑叶枯黄掉落的自然情状比喻女子年老珠黄之情状,也指氓变心感情枯竭。
同时由桑树引发对自己年长色衰,惨遭遗弃的叙述,这是"兴".整体看有以桑叶由鲜嫩而枯黄
来比喻爱情生活由幸福而至痛苦。比兴手法可以激发联想,增强意蕴,产生形象鲜明,诗意盎然
的艺术效果。
⑴请一学生朗读,提问:开头几句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试举例说明。
[明确]比兴,"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⑵文中的比兴有何特点?
[B月确]第三章,前四句"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甚。"又桑叶鲜嫩,不
要贪吃桑意。这与后面六句劝说"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形成对照,诗意是相连的,
n朗读4、5两章,提问:
①女子婚后生活如何?(明确:女子嫁给男子后辛勤劳作,任劳任怨,尽妻子的职责,而
男子却“至于暴矣""二三其德""士式其行",且女子家人"口至其笑矣"。)
②兄弟为何嘲笑她?(学生讨论)
总结:(情景想象,女子回家后会对兄弟说什么话?)
a无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私定终身,违背当时礼节.
b兄弟认为女子不懂得顺从丈夫。
③推测当时社会女子的地位和命运?(由于社会政治历史原因,女子将一生所有的幸福
寄托在爰人身上,这本身就是一个悲剧。联系现实,不要丧失自我个体的独立性.)
④面对男子的背弃,女子是否是忍声吞气,苦苦哀求男子回心转意?
第四章,前四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叶由嫩绿变为枯黄这与士"信誓旦旦"变为"±
贰其行"相对照,含有隐喻。
第三四章起兴的诗句,用自然现象来对照女主人公恋爱生活的变化,由起兴的诗句引出表达
感情生活的诗句,激发读者联想,增强意蕴,产生形象鲜明、诗意盎然的艺术效果。有人认为,
用桑叶嫩绿而枯黄来比喻恋爱生活由幸福而至痛苦,这种兴兼有比的特点,更富有艺术魅力。
⑶集体朗读这部分。
3.朗读第6章,提问:
①女子面对男子的背奔是什么样的态度?
明确:女子想到了过去要与他偕老的愿望,而这愿望如今让她生怨恨之气。男子的背信弃义
斩断了女子对过去美好生活的回忆,决心、要与之断绝关系,即决绝。
②“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有何含义?(比兴)
A、反衬男子的变化无常
B、女子的痛苦没有尽头
C、女子的忍耐是有限度的
③女主人公最后做出怎样的选择?从中反映出什么性格特征?
明确:"反是不思,亦已焉哉!"反映其清醒刚烈的性格特征。
④从文中可以看出女主人公什么样的性格特点?(教师强调概括人物
性格特点,要从课文出发。学生自由讨论,教师加以总结)
特点:勤劳温柔善良坚强
4、体朗读课文后,利用课堂剩余时间背诵本诗
5、板书氓
(情节)恋爰婚变决绝
(基调)热情、幸福怨恨、沉痛清醒、刚烈
八、布置课堂作业:课后练习2、3题
语文的教案篇2
一、教材简析:
本文是一篇散文,记叙了‘我"在甲板上赏月时,聪明好学、爱幻想的小外甥和"我"比赛
背诵写月亮的诗句以及小外甥对月亮的独特而富有童趣的想象。作者文笔生动活泼,聪明好学、
爱幻想的小外甥跃然纸上。
二、教学目标:
L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给课文分段,并概括大意。
4、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光和小外甥对月光产生想像的句子的意思。
5、通过朗读训练,激发学生主动枳累诗句的兴趣,后发学生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来感
受和反映世界。
三、重点难点:
1、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光和小外甥对月光产生想像的句子的意思。
2、通过朗读训练,启发学生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来感来感受和反映世界。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有关月亮的诗句?请大家背诵。
2、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有关月亮的课文,中间也有不少月亮的诗句,请同学们仔细读课文。
3、出示课题21望月(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自学要求: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2)自由轻声读课文,自学生字词语,结合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部分词语。
⑶再读课文,提出一些自己不懂的问题。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检查词语读音,提示注意点。
3、学生质疑,理解部分词义:对学生提出的一些问题,能解决的当堂解决,不能解决的放
到下节课。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是不是单单写月亮的?除了写赏月外还写了什么?
2、指名回答。
3、指导学生给课文分段?提示:课文哪些段落写赏月,哪些写背诗句?
第一段Q—2):深夜,我在甲板上欣赏月下的江景。
第二段(3-13):小外甥和我比赛背诵写月亮的诗句。
第三段(14—20):小外甥对月亮的独特而富有童趣的想象。
第四段(21——)我独自一人在甲板上展开了幻想的翅膀。
(四)课堂练习
L写字练习,教师进行指导。重点指导:斑、絮、呵欠
2、用钢笔描红。
3、写出近义词。光点()凝望()惊奇()封闭()聚集()幻想()清幽()闪耀()
4、抄写词语.
(五)学习第一段
1、自由朗读课文第一段,注意朗读时的感受。
2、学生交流。引导学生说出:作者描写的月光下江景太美,在我们面前展示了一幅动人的
图画。板书:月下江景美丽如画
3、同学们,想不想把这幅图画画出来?学生思考:作者描绘的图画上有那些景物以及这些
景物是什么样子的?
4、出示图画,请同学们看看,是不是你们脑海中浮现的画面。播放课文第一段录音,学
生边看图,边听录音,感受图画的整体意蕴。
5、让学生回忆课文,尝试背诵。
(六)学习课文第二到三段
1、自读课文,思考:你觉得小外甥是个怎样的孩子?学生交流后板书:聪明好学爱幻想
2、学习第二段
3、学生自由读课文。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外甥的聪明好学、爱幻想的特点?学生自由读
后交流。
4、出示句子:”是月亮寺瞰叫醒了。"小外甥调皮地朝我眨了眨眼睛,又仰起头凝望着天
上的月亮出神了。教师质疑:月亮怎么会把小外甥叫醒呢?
5、出示句子:小外甥聪明好学,爱幻想,和他交谈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
6、分角色朗读课文。
了解诗句的意思.
(1)学生解释。
(2)教师点拨理解。
7、指导读诗,背诵。(出示整首诗读读、背背)
8、你还知道哪些有关月亮的诗句吗?(学生自由背诗后指名回答,师出示搜集的有关诗句进
行补充,学生选择其中的感兴趣的1、2句读读、背背)
9、教师口述,引入情境:诗句是美妙的,月光是美妙的,这两种美妙的东西一起滋润着
我们的心田,使得我们无比畅快,沉醉在美丽而幽静、空旷而辽远的气氛中。
10、出示句子:诗,和月光一起,沐浴着我们,使我们沉醉在清幽旷远的气氛中。
11、学生反复朗读,体会句意,体会意境。
12、小结谈话,激发学生主动积累诗句的兴趣.学习了第二段课文,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
是什么?正是由于小外甥聪明好学,才积累了数不清的美妙诗句,也因为这美妙诗句的熏陶,小
外期变得更加聪明,爱幻想。我国古代优美的诗句多如天上的星星,只要勤于积累,必有千厚的
回报。
(七)学习第三段
L过渡:他的聪明好学还体现在哪里?爱幻想又体现在哪里?让我们来继续学习课文。
2、学生自由读课文。
3、讨论交流。出小句子1:"像眼睛,大的眼睛。”"这是明亮的眼睛。它很喜欢看我们
的大地,所以每一次闭上了,又忍不住偷偷睁开,每个月都要圆圆地睁大一次……"
4、继续读课文,重点读哪写小外甥说话时的动作、神情的句子.
出示句子:
⑴突然,小外援又冒出一个问题来……
⑵他瞪大眼睛等我的回答,两个乌黑的瞳仁里,个又一个亮晶晶的小月亮闪闪发光.
⑶……小外甥几乎不假思索地回答。
(4)他绘声绘色地说着,仿佛在讲一个现成的童话故事。
⑸小外甥打了哈欠,摇摇晃晃走回舱里去了。圈出你认为应该重读的词语,有感情地朗读,
细细品读。学生交流感受。引导学生说出:小外甥活泼可爰,天真好奇,爱幻想,而且善于幻
想,头脑里装满了奇妙有趣的东西。
5、分角色朗读这一段。
五、教学结束:
布置作业
1、摘抄描写月亮的诗句。
2、背诵课文。
3、收集有关山水的诗文,举行赛诗会。
语文的教案篇3
1、通过自学,能正确地拼读注音的生字,学会7个生字;读写"平静”等9个词语,根据
上下问理解"若隐若现”等词语的意思、;会用"逐渐、恢复"造句。
2、初步学会按"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的顺序或参考课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
给课文分段。
3、能背诵课文3、4自然段,积累语言。
4、通过同伴互助的学习,根据所学的课文,用自己的话来介绍钱江潮,发展语言。
5、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钱塘江大潮壮丽奇特的自然现象,激发学生对家乡的自
豪感以及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江山的思想感情。
6、拓展阅读,初步了解对潮的一般写法;让学生学会搜集信息,激起对潮文化的探究。
根据上下文理解词语,感悟句子的意思,感情朗读,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奇特。
能用自己的话介绍$犍江大潮。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通过自学能正确地拼读注音的生字,学会7个生字;读写部分词语;读通课文,理清课
文的顺序,初步学会分段。
2、学习课文第一段,根据上下文理解"若隐若现、平静”等词语的意思;了解观潮胜地的
景物及江面的特点;体会人们等待钱塘江大潮到来时的心情;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根据图片,通过自主选择内容,用自己的话介绍潮来前的观潮胜地的情况。
R教学过程
一、生活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你去过盐官看过潮吗?你能用自己的诂来概括地说说钱江潮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钱江湖是我们海宁人的骄傲,海宁潮壮观天下无已家喻户晓。凡是去看过潮的人都会发出这
样的赞叹。
有一个人,他也看了潮,还写下了一篇文章,今天,我们一起去学习,分享他看了潮后的感
出示:
观潮。
读课题:
说说课题的意思。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
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按怎样的顺序写的?如你在读的过程中发现
了什么问题,清提出来.
2、读后交流:
指名读生字,同桌互相检查生字的读音。
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按怎样的顺序写的?
(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
3、学习分段:
⑴课文可以怎样分段,你的理由是什么?
(2)学习阅读提示,明白分段的方法。
⑶小结方法:
可按"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或时间顺序:早上、午后、宴时。
4、质疑:
你在读课文时,发现了什么问题?
三、学习课文,感悟特点
1、默读课文第一段:
给你留下很深印象的是什么?为什么?
2、交流:
⑴将你读了后留下很深印象的内容与同伴交流一下。
⑵读江面的句子,体会其特点:
宽阔、平静、横卧、笼罩、薄雾。
⑶读人们的句子,体会心情:
人山人海、昂首东望。
(4)理解:
昂首东望
你能演示一下吗?
⑸自由选择句子,有感情地朗读。
3、欣赏课件:
盐官的风光。
4、说话练习:
今年的观潮日又来了,古镇盐观迎了前来观潮的各地朋友,潮还没来,可大堤上已是人山人
海,你是一名中央电视台的播音员,你怎样将眼前的情况介绍给观众朋友呢?
(自由准备。)
(提小:可以利用第一E殳课文内容。)
5、交流:
⑴学生展示。
⑵及时评价。
6、小结:
我们在作介绍时可以充分利用课文内容,将它变为自己的语言。
7、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小结学习,留下问题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已了解了潮来前,江面是__________人们__________
为什么称海宁潮为"天下奇观”呢?下节课学习。
五、练习提高,拓展延伸
1、写一写生字和词语。
书写指导:
盐、昂、震
2、搜集有关潮的资料。
语文的教案篇4
教学目的
1、练习声旁,通过组词t版形声字
2、词语搭配练习
3、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教学重点:练习声旁,通过组词比较形近字
教学方法:练习法、朗读法
学法指导:引导学生目主学习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照样子写一写
1、让学生说出自己组成的字
2、组词
3、延伸:让学生区别每组字
二、词语搭配练习
L练习课文中的内容
2、延伸:让学生换修饰语。
三。照样子说一说
1.让学生读文中的例句。
2.学生说自己造的句子。
3.教师给学生强调造的句子要把一种事物比做另一种事物。
4.学生互评造的句子,教师点评。
第二课时
—o自读
1.让学生臼己认字
2.大声朗读。
3.引导学生下课尝试,闭紧嘴巴,别人怎么诱惑自己都不张嘴的滋味,体会塘鹅xx的心情。
二。夸夸我们的妈妈
1.让学生想xx的优点.
2.让学生夸夸自己的妈妈。
三。给妈妈过节
1.了解三八节的常识。
2.为妈妈做件事。
3.练习写留言条,写祝词。
语文的教案篇5
学习目标
1能根据拼音读准"很、有、名、本、领、以、为、然、识、结、永"11个字的音,尤其
是注意读准"本领”一词的音;并在语言环境中正确认读这些生字。
2认识新笔画"横折提",能认真描摹"识、本、为"三个字。
3能在语言环境中理解"不以为然、不耐烦”的意思。
4朗读课文,做到不加字,不漏字;重点朗读蝉说的话,能根据提示语读出一定语气;在理
解课文的基础上,初步感受不认真学习是学不到真本领的道理。
学习重点和难点
根据提示语读出蝉说话时的语气,并在语境中理解"不以为然、不耐烦”的意思。
学习准备
1收集有关蝉、黄莺、画眉、云雀的资料(图片、文字)
2将蝉的叫声录下来。
学习过程
一导入课文,启发设疑
1听录音(蝉的叫声),引入相关的学习内容。
(1)渗透学习"蝉"字音、形。
(2)蝉也叫知了,指导读好"知了"一词"了"的轻声。
(3)教提示简介(要求学生认真听,努力记):在炎热的夏天,我们常常能在大树的枝干
上看到蝉。但只有雄蝉能鸣叫,因为雄蝉的腹部有个音箱似的鸣叫器官。蝉以吮吸植物的汁液为
生。
揭示课题53蝉,齐读。
3朗读出示的句子,做到读准字音,不加字,不漏字.
提示:这篇课文讲了有许多有名的歌唱家想要教蝉学本领,
(出示句子)一许多有名的歌唱家想要教蝉学本领。
(1)自由读句,借助拼音读准句中3个生字的字音:名、本、领(前后鼻音)
(2)同桌互读句子。
(3)交流朗读。
4引导学生设疑。
提示:在没读课文前,你有些什么问题想通过读文来解决?
交流的基础上梳理板书:
课文中写了哪几位有名的歌唱家想要教婵学本领?
蝉是怎么学的?II结果,蝉学会了吗?
说明:
结合了解蝉,渗透随机学习“蝉",扩大学生的识字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分散学习“名、
本、领"。在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时候将本课生字学习的重点(读准前后鼻音)加以落实,识
字的有效性会增强。
对于一年级的学生而言,除了读通课文,正确识记生字,还要注重引导他们逐步掌握阅读课
文的方法。在这一环节中,就是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信息,提出合理的问题,然后以解决自设的
问题为线索展开学习,学习的方向性明确,学习的主动性就会增强。
二整体感知学习生字
1借助拼音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不加字,不漏字,并标上小节号。
2小组交流认读生字的情况。
3反馈交流对内容的了解:哪些歌唱家想要教蝉学本领?
交流板书:
黄莺
画眉
云雀
(1)读准"黄莺”一词的字音。
说明:
虽不是本课生字,但两个后臭音在一起比较难读,应随机正音。
(2)用一句完整的句子说说"谁想教蝉学本领?”。
(3)变换句式说一说。(想要教蝉学本领的歌唱家有......)
(4)看图认识三位有名的歌唱家。
教提示简单介绍(学生用心倾听):黄莺、画眉和云雀天生就有一幅歌唱家的嗓子。黄莺又
叫黄鹏,因羽毛金黄而得名,它的鸣叫声就像活泼响亮的笛声;画眉鸟,注意它的眼睛,眼圈是
白色的。它不仅歌声委婉动听,还善于模仿其它鸟鸣声,虫叫声;云雀,别看它长得不起眼,羽
毛的颜色和泥土差不多,可是它的鸣叫声非常高昂悦耳。
说明:
此学习环节围绕着“哪几位有名的歌唱家想要教蝉学本领?”这个问题,将字音的校正
——"莺",掌握规范句式的训练——"想要教蝉学本领的歌唱家有・・・・・・”以及科普知识的传授
——简介黄莺、画眉、云雀三种鸟的习性和叫声,融合一体。这样设计的原因之一是从学生已
有的知识结构出发,简介黄莺、画眉、云雀三种鸟的习性和叫声用以弥补学生知识点上的空白;
二是从课文学习的需要出发,只有充分励口黄莺、画眉、云雀歌声的优美,才能使学生体会到为
什么称它们为“歌唱家",从而帮助学生读懂蝉学本领时不耐烦、自以为是的态度是错误的。
4自由轻声读第二小节,思考三位歌唱家各自想教蝉什么本领?用直线划出黄莺、画眉、云
雀说的话。
说明:
阅读课文能带着问题,边读边想,动动笔墨圈圈画画是一种良好的阅读习惯,这种习惯应从
小培养。教提示应注意指导学生怎样使用直尺端正清楚地画线,保持书面的整洁,这些细小的习
惯都不容忽视,从小处着手抓。
交流:
(1)提示生配合朗读课文的第二小节。
(2)补充板书:黄莺教蝉(发音),画眉教蝉(识谱),云雀教蝉(唱歌)。
(3)指导朗读板书的短句。
5看板书思考,要成为歌唱家先得学会哪些本领?
说明:
问题意识的培养是课堂学习的一个重要任务,现阶段的学习不能仅仅停留在内容的疏通,生
字的学习上,而应结合课文内容的了解,提出一些有思考价值的,能引发学生的思维由:戋表走向
深入的问题来促使学生思考,并从中学习怎样边读边想问题。
发音、识谱是名歌唱家的基本功,成为歌唱家必须要具备正确发音,认识曲谱的能力。而这
些学生往往不会关注,教提示应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思考,发现。
6带着先前的设疑一"蝉是怎样学的?"这个问题读课文,并找到有关的句子,读给同桌听
听。
交流、出示:(不以为然)
(一摇头)
(很不耐烦)
要求读准字音:"不以为然"、"不耐烦"。
7观察模仿朗读好蝉说的话。
(1)提示:每当歌唱家想教蝉本领,蝉都说:"知了,知了!",可每次说话的语气不同。
一边看老提示的.表情,一边听老提示朗读蝉三次说的话,仔细观察,想想你理解"不以为
然"和"不耐烦”的意思吗?
(2)自由练读,争取熟读成诵。
(3)同桌配合表演,把蝉不愿意学本领的样子演出来,把"不以为然"和"不耐烦”的意
思通过朗读和表演表现出来。
说明:
模仿学习是小学生一种很重要的学习方式。教提示的声情并茂范读,即可以直接使学生模仿
感情朗读,又可以从教提示的表情中体会出"不以为然、不耐烦”两个词语的意思。同时又能激
发起学生朗读的积极性,促使学生在读中体会蝉学习的态度是很不端正的,从而有效提高学习效
益。
8交流表演并适当评价。
三交流读文感受,开展语言实践活动。
1读最后一节,了解事情结果。提示:蝉学会了吗?
提示:刚才老提示介绍了黄莺、画眉、云雀,我们来听听这些鸟的歌唱声(放录音),用一
个词来说说他们的歌声怎么样?
交流板韦:悦耳动听(读好词语)
提示:不愿意认真学的蝉,它的歌声又是怎样的?(再放录音)在文中找一个词说明。
交流板书:单调
说明:
运用媒体通过对比让学生直观感受理解"单调”的意思同时渗透积累"悦耳动听"一词。
从而也使学生感受到蝉不认真学习是学不到真本领的。
2把句子说完整:蝉的叫声,黄莺、画眉、云雀的叫声。
3读了课文后,你喜欢文中的这只蝉吗?说说你的理由。
4根据板书引读课文。
5读了蝉的故事你明白了什么?把你明白的道理说给大家听。
说明:
在对课文整体感知的基础上进一步梳理课文的内容理清文章的条理。将课文学习分成”有
名的歌唱家分别教蝉学什么?"明白要成为歌唱家必须掌握的本领和"蝉是怎样学的?"两条
线索。而文中蝉三次说话时不同的语言、神态和动作把蝉不愿意学本领的样子描写得淋漓尽致。
这一环节是学生理解上的难点,也是感悟课文——"不认真学习是学不到真本领”的关键。学
习设计中,找出关键词语,并充分发挥老提示的引导示范作用,让学生模仿学习,在模仿表演中
揣摩、理解有些词语的意思,并在理解的基础上主动积累。
四指导描摹
1提示:出示"识、本、为",读一读。
2借助拼音认识新笔画"横折提"。
3观察老提示在田字格内书写"本、为"。
说明:
写字指导重在指导学生观察汉字在出字格中的位置,尤其指导学生找到关键笔回在出字格中
的位置,学会看"贴"摹字是学生练习写好字的很要重要的途径。写字学习除了要继续关注写字
习惯的培养,复习笔画笔顺知识外,现阶段还应在如何临摹字贴上多作指导,使学生能把字炼写
好。
五复习巩固练习生字.
游戏:看谁反应快.
1出示:"一天到晚、叫声、有名、本领、不以为然、摇头、结果、识谱。”
2以小组为单位在组内练习字字过目读。
3全班竞赛读。
(媒体演示,气球上有这些词语,飘动的热片球出现,学生强读气球上的词语。)
语文的教案篇6
教学目的:
1、学会9个字,认识7个字。
2、分角色朗读课文。理解晏子出使楚国时表现出的聪明才智以及维护国家尊严时的凛然正
教学重、难点:
明白楚王为难晏子的原因,领略他的聪明才智,并初步了解剧本的特点。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资料导入:
1、同学们都收集了有关晏子的负料,谁来和我们交流交流?
2、全班交流资料。
3、今天我们来看看晏子出使到楚国时发生了什么?
二、学生自读课文:
1、思考:这篇课文和以前学过的课文有哪些不同?
2、画出楚王为什么要侮辱晏子,怎样侮辱,和晏子怎样反驳的相关语句。
三、学习课文第一幕:
1、同学们发现这篇课文和以前的课文有什么不同了吗?
2、小结:这篇课文的形式很特别,是剧本。剧本首先要交代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
并根据事情的发展把故事分成几幕;有场景的介绍;故事的发展主要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来推
进;今天我们来学习这个剧本的一、二幕布。
3、同学们读了课文,你6透得楚王是一个怎样的人?
4、全班交流,教师相机指导学生读出楚王的傲慢无礼,目空一切.
5、练习分角色朗读。
6、楚王为什么要为难晏子?
四、学习课文第二幕:
1、过渡:楚王想好了要让晏子好好出丑,他如愿了吗?
请同学们在小组里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提示语言。
2、通过朗读课文,同学6岗得晏子具有怎样的品质?
3、全班交流,领略晏子的沉着和论辩的机智。
4、指名分角色朗读。
五、拓展延伸:
在小组里演一演这两帮
语文的教案篇7
R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巩固练习
写一写,填一填,画一画.(针对课文内容画一画)然后写出青蛙讲的故事的名字.
二、表演
1.说一说小鱼心情的变化。(板书:好奇一着急一高兴)
2.说一说青蛙的表情。(板书:大眼睛转了一下大眼睛转了两下)
(教师如果随学生的回答板画,更能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的热情,)
3.全班推荐4个小评委,组成评委团。
4•分小组排练。(教师要提醒学生分工合作一小导演、小解说、小演员。注意加上动作,表
情的变化,如果能加上合理的想像,语言表达完整,就被评选为表演优胜小组。还可以设立多种
奖励的名称如最佳小鱼、最佳青蛙、最佳导演……激发学生的表演欲。)
5.小组展示。
三、作业设计
自己试着画一幅画,然后编一个有趣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一听。
第二课时
R教学目标】
1.认真读词读句,完成练习。
2.指导学生将学过的知识遂行积累,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R教学过程1
一、完成选字填空
1.出示"再、也、又"。指名读。教师讲解:这三个词都有重复的意思,但在运用时也有差
别,让我们看看他们怎样用在句子中。
2.学生独立做。
3.订正。
二、完成"看一看,填一填”
1.说说这些偏旁的名字。
2.仔细想一想,他们都和什么有关?
3.学生独立填写,可以多写几个。
4.补充填写书后的偏旁表。
三、完成"想一想,填一填“
1.学生独立填写。
2指名读句子,检查填写情况。
3.延伸练习,拓展思维:青蛙和小鱼都有(针对学生的不同意见展开讨论)
四、作业设计
1.从学过的课文中选择20个生字,练习书写。
2.查找有关李白的资料并收集两首李白写的诗。
第三课时
R教学目标】
1.通过制作朋友卡,加深对朋友的了解。
2.积累李白的诗,加深对李白的了解。
3.掌握一把"金钥匙":"多比比的学习方法”。
R教学过程1
一、学习古诗《赠汪伦》
1.谈话导入:课下每个同学都收集了李白的资料,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李白吧。(交流收集的
资料)
2.学生借助拼音将古诗读通。
3》旨名读。看字音是否读准确。
4.教师讲诗意。
5.学生练习背诵。
6.交流收集到的李白写的其他的诗。
二、"金钥匙”
1.自由读。对"金钥匙"的内容有大概的了解。
2.说说你拿到了一把什么样的金钥匙。
3.你打算怎样"多比比"呢?(引导学生从自检的角度来谈,可以跟自己以前比,看到进步,
激励自己;可以跟同学比,看到差8巨,继续努力,通过比较,激励学生不断进步。)
三、制作朋友卡片
1.让学生看看书中提供的朋友卡片的内容,然后让学生说一说还可以补充上什么内容?
2.学生填写朋友卡片。(可以写在书上,也可以写在本子上进行装饰,保存。)
四、作业设计
1.已经掌握了哆比比"这把金钥匙,就将自己的情况写在本子上。
2.认真填写朋友卡片,经常翻看运用。
语文的教案篇8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注意生活中的语文现象,认识语文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2、通过学生收集,口头交流,引导学生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语文世界丰富多彩的表现形
式,写出自己对社会生活中语文的运用的独特感受和体验。
3、引导学生收集家庭、学校和社会中常见的、最新鲜的和最活泼的语言现象,初步树立汉
民族共同语言的规范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学生收集、口头交流,引导学生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语文世界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
写出自己对社会生活中语文运用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教学用具:
洗衣粉包装袋、"美乐多"瓶、胡豆简介、广告语、警示语等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如果让你去背诵圆周率,你们会背吗?可是,有f故事里的主人公就会背。你们想知道他
是怎么样学会背诵的吗?
故事:很久以前,有位教书先生,整天不物正业,就喜欢到山上去找庙里的和尚喝酒。他每
次临行前都给学生留下一道作业:背诵圆周率。开始的时候,每个学生都苦不堪言。后来,一位
聪明的学生想出妙法,把圆周率的内容与眼前的情景联系起来,编了一段顺口溜:
山颠一寺一壶酒(3。14159)
尔乐哭煞吾(26535)
把酒吃(897)
酒杀尔(932)
杀不死(384)
乐尔乐(626)
先生一回来,大家都会背诵了。
由此,可见语文学得好,对数学也大有帮助的。不单如此,在生活当中,处处可见语文的影
子。
二、收集,观察生活中的语文。
例如,电视、广告、校园横幅、对联。包括家里的一些食品的简介等等都体现了语文知识。
广告:某石灰广告白手起家
某化装品广告——趁早下"斑",请勿"痘"留
耐克-----切皆有可能。
对联:
苏轼和佛印的谑联:苏轼见一条狗在河边啃骨头,遂出:狗啃河上(和尚)骨。佛印从容把
写有苏轼诗句的扇子往河上一扔,曰:水流东坡诗(尸).
生活用品的名字和广告、食品简介和姓名等:
名字:自己家人对自己的期望。
飘柔、立白、美乐多、雪碧等熟悉的生活用品的名称和它们的广告语。
横幅:学校挂的、街道写的等等
但是,在现实中,这些广告语或者是横幅或者简介语等也有出错的时候,字词用得不当,词
语用得不好,句子不通顺这都关乎语文的知识问题。例如我曾见到有人将"公厕"写成"公则”;
有一则重庆出的胡豆简介有一段写到:
本品是以优质蚕豆、芝麻、川白糖、液体、葡萄糖、植物油、辣椒、甜酱、精盐等多种天然
香料精制而成,具有酥、脆、香、甜、辣、咸鲜诸味融为一体,人口化渣,怪味无穷。
让学生修改这则简介。
三、交流介绍收集到的生活用的语文现象。
你们收集到生活中的语文现象,你们能举其他的在生活当中遇到的语文现象吗?你可以说说
你对这些现象的感悟不瞬验。或者,你能说说语文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也是可以的。大家可以相
互交流,相互说一说。
四、布置作文。
范文讲解,写得好的地方,可以相互讨论.看到别人这么写,自己想一想自己该怎么写继续
收集资料,以"生活处处有语文"为题,写一篇至少500字的作文。要求写出自己的感悟和体
验。
语文的教案篇9
知识与能力:
1.了解写好开头和结尾的方法及好处。
2.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
3.学习外貌和神态描写在文章中所起的作用。
4.积累名言。
过程与方法:自学、交流、汇报、点拨、拓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养成热爱积累的好习惯。
1.了解写好开头和结尾的方法及好处。
2.学习外貌和神态描写在文章中所起的作用。
了解写好开头和结尾的方法及好处并能用到习作中去。
多媒体课件
1课时
一、交流平台。
1.读读下面的开头,看看有什么新发现。
Q)《十六年前的回忆》采用倒叙的方法,能增强文章的生动性,使文章产生悬念,更能引
人入胜,同时也可以避免叙述的平板和结构的单调。
(2)《藏戏》开头运用了三个排比反问句,它的作用是强调藏戏的三个特点,强烈表达作者
对藏戏艺术魅力的惊叹。
(3)《草原》开头直抒胸臆,开门见山,只用一个简洁的短句“这次,我看到了草原",就
抒发了老舍先生为终于能看到美丽草原的奇景而感到自豪。通过景物描写,融情于景,生动形象
地写出了草原一碧千里、明朗宽广的特点,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读读文章的结尾,看看有什么新发现.
Q)《十六年前的回忆》内容前后照应,文章结构严谨,加深了读者对课文的理解,从而使
读者得到更深刻的印象并受到感染。
(2)《匆匆》一课,作者是以问句开篇,又以问句结尾,这在写作方法上是前后呼应,引发
读者思考,让我们学会珍惜时间,不能让时间白白溜走;好好地抓紧时间,利用时间学习,长大
为祖国多作贡献,让自己活得更有价值。
(3)《那个星期天》结尾意味深长,引人深思。
设计意图:
学习与好开头和结尾的方法,对同学们的习作很有帮助。
二、词句段运用。
(一)联系读过的古诗,说说哪些事物在古诗中被赋予人的品格和志向。
1.先读读这些诗句,教师正音。
2.学生读通、读顺。
3.学生交流理解这些诗句的意思.
4.教师进一步点拨:
Q)干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①选自哪里?郑燮的《竹石》。
②经历狂风千万次的吹打折磨依旧坚硬如铁,任凭你东西南北的狂风。
③作者以物喻人,实写竹子,赞颂的却是人。借助竹石来表现自己不畏磨难,坚韧不拔的乐
观人生态度。
(2)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①选自王冕的《墨梅》。
②不需要别人夸它的颜色好看,只需要梅花的清香之气弥漫在天地之间。
③字面上在赞誉梅花,实际上是借梅自喻,表明了自己的人生态度和高尚情操。
(3)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①出臼宋代苏轼的《赠刘景文》。
②荷叶败尽,像一把遮雨的伞似的叶子和根茎再也不像夏天那样亭亭玉立;菊花也已枯萎,
但那傲霜挺拔的菊枝在寒风中依然显得生机勃勃。
③这首诗写的是初冬的景色,虽然秋去冬来,荷尽菊残,但仍是橙黄橘绿的美好时光,用"傲
霜枝"作比,歌颂了刘景文孤高傲世的高洁品格。
5.学生冉读,并试着背诵。
设计意图:
理解诗句的意思,并了解托物言志的手法。
(二)外貌和神态描写的作用。
1.学生先自读,并交流这些句子中的外貌和神态描写有什么作用,删去是否影响文章的表达
效果。
2.学生汇报,教师点拨:
Q)父亲仍旧穿着他羽由牛……平静而慈祥的脸。
"没戴眼镜""乱蓬蓬的长头发"一李大钊经受敌人的残酷折磨。
"平静而慈祥的脸"一说明父亲对敌人的无所畏惧^口对亲人的爱。
如果删去这些内容就体会不到李大钊忠于革命的精神。
(2)扁星子军官的目光立刻变得凶恶可怕……向两边拉。
"目光凶恶可怕""双手就像鹰的爪子",体现了扁鼻子军官的凶恶、可恶。如果删除就体
现不出这些内容。
(3)他没有什么模样……头上永远剃得发亮……脖子可是几乎与头一边1网。
从"脸上的精神”和外貌描写可以看出祥子精神、健壮、朴实的性格特点.
3.教师总结:外貌和神态描写能体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对塑造人物的性格和形象起烘托作用,
大家在习作时可适时加入外貌和神态描写,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
设计意图:
通过对这几句话的学习,学生了解了外貌和神态描写在文章中的表达效果,引导学生把这种
方法运用到习作中去。
三、日积月累。
1.抽学生读句子,教帅帮助正音。
2.小组讨论,大致了解这几句话的意思。
3.学生汇报。教师点拨。
(1)有意栽花花不发,无陲柳柳成荫。
意思是:用心地栽花,施肥、灌溉等,花却总是不开,最后逐是枯萎了;而将折
下来的一枝柳条随意插在地里,从来没有照料它,几年过去,却成了郁郁葱葱的柳树。
⑵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意思是:好药大多是苦的,却有利于治病;而教人从善的语言多数是不太动听的,但有利于
人们改正自身的缺点。含义这句话在教育人们要勇于接受批评。因为一个人有了过错并不可怕,
只要能够及时改正就无大碍。
(3)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意思是:树想要静下来,可是风却不停止,而子女想要去赡养父母,可是父母却不在了。这
句话是在教育子女,应该好好对待自己的亲人,珍惜身边的人,珍惜身边的每一个机会,活在当
下。
(4)常将有日思无日,莫把无时当有时。
将:介词,在。有:富有,衣物粮食充足。无:贫乏,缺衣少食。
意思是:常常在富有的日子里就要想到贫困日子的艰难;不要到了一无所有时再来回想以前
的美好生活。
(5)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意思是:知识总是在运用时才让人感到太不够了,许多事情如果没有亲身经历过,就不知道
它做起来有多难。
4.学生再读,读通,并背诵。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养成积累的好习惯。
语文的教案篇10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8个字。
2、能正确、流^地朗读成语,体会其中的韵律感。
3、初步感知成语的特点并有收集成语的兴趣。
教学重点:词语的收集
教学准备:卡片、挂图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时间:月日
教学程序:
一、故事引入,激发兴趣。
1、听老师或同学讲《拔苗助长》的故事,揭示课题。
2、教师简介成语的特点。如,汉语的成语大多由四个字组成,一般都有出处。有的成语从
字面上不难理解像"后来居上”。有些成语必须知道来源或典故才能懂得意思像“杯弓蛇影"。
二、初步朗读课文。
1、边读边想想成语的意思
2、出示"识字"中的成语。
3、听示范朗读。
4、学生自己朗读,读准字音。
三、资料交流
1、课前布置预习,查找分斗或请教父母,了解成语大意或故事内容。
2、学生自愿上台交流。璐口道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我能讲这个故事......
3、请听的同学说说,听了同学的介绍,自己知道了什么。
四、读词识字
1、自由朗读,不会的字看书上的注音拼读。
2、自愿读,师生正音。提示:寸,平舌音;彰、障,分清声调。
3、出示字卡,学生认读。
4、小组合作识记生字。
5、指导读全文,读出韵味,巩固认字。
五、课外阅读指导
L读本组后面的课文,想一想,课文与本课哪个词语的意思相同或相近。
2、找成语故事读一读,积累几个你喜欢的成语。
六、指导写字:
本课八个要写的字中,有六个是左右结构的字。书写时,要重点指导左右结构的字。要引导
学生利用已有知识观察、分析字形,运用左右结构的字的书写规徨把字写规范,写美观。
补:第四、五两笔要短,右边不过竖中线,左边不要写成。
拔:左窄右宽,捺要舒展,右边不要写成"发"。
所:左边的笔顺是。助、功:右边都是"力"字,"横折钩"的"折"笔要往左斜,不能写
垂直。
板书(成语):
教学后记:
语文的教案篇11
1、会认课文中"宋"等7个生字。会与"涛"、"陈‘、"丹"、"艺"4个字。
2、能正确、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体会赵小艺、陈丹、宋涛画风的意图。
1、会认课文中"宋"等7个生字。会写"涛"、"陈"、"丹"、"艺"4个字。
2、能正确、湖人有感触朗读课文。
能体会赵小艺、陈丹、宋涛画风的意图。
课件、小黑板、风婆婆卡片。
一、激趣导入
1、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一段声音,想听吗?清仔细听。
2、你知道这是什么声音吗?
3、对,这是风的声音。你喜欢风吗?说说理由。
4、是啊,风看不见,摸不着。今天有3个小朋友,想用自己的画笔,把风画下来,他们会
怎么画风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画风》去看一看吧。
5、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教学生字
1、提出自学要求,请学生根据自学要求,自读课文:
自学要求:
⑴我能把课文读通顺。
⑵我能认识课文中的生字。
2、今天,这三位画风的小朋友来到了我们的课堂里,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他们。
⑴出示三个小朋友的名字,请学生跟他们打招呼.
⑵去掉拼音请学生读一读。
⑶打乱名字中的字的顺序,请学生同桌互读。
⑷教师抽个别学生读生字。
⑸请小朋友仔细想想,我们班哪些小朋友的名字中也有这几个字?
3、根据学生的回答,书写“涛"、"陈"、"丹"、"艺"4个字。
三、读顺课文
L小朋友们都知道风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可宋涛、陈丹、赵小艺却非常聪明、能干,用
自己的方法把风画了下来。那么他们究竟是怎样画风的呢?请你再来读读课文,从课文中划出他
们画风的句子,并多读几遍。
2、刚才在小朋友读课文的时候,三个小朋友已经完成了他们的大作,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
下。(出示四幅画)
3、这四幅画的作者分别是谁?
4、让我们一起先去看一看赵小艺的画。
课件出示:赵小艺眨眨眼睛,想了想,说:"我能!”只见她在房子前面画了一根旗杆,旗
子在空中飘着。
⑴谁来读一读这句话?什么地方让你感觉到风来了?
板书:风来了旗子飘了
⑵风来了,还有什么东西也会飘起来?
⑶学生自己试读。
(4)抽个别学生读。
⑸齐读。
5、在赵小艺的带领下,其他小朋友也画出了不同的风,让我便看看他们又是怎样画风的?(出
示三段话)请学生自由读一读,读出有风的感觉。
课件出小:
(1)陈丹说:"我也会画风了。"说着,她在大树旁边画了几棵弯弯的小树。
⑵宋涛想了想,他把画上的太阳擦去,画了几片乌云,又画了几条斜斜的雨丝,说:"小
雨了,风把雨丝吹斜了。”
(3)赵小艺笑着说:"我还能画!”她画了个拿风车的小男孩,风车在呼呼地转:
①个别学生读,说说,从哪个地方感觉到有风?
②齐读。
6、现在老师想请几个小朋友和我合作读。请四个小朋友分别扮演赵小艺、陈丹、宋涛。
师:风来了,赵小艺你画了什么?
生:我在房子前。
师:风来了,陈丹你画了什么?
生:我。
师:风来了,宋涛你画了什么?
生:我。
7、老师和全班小朋友合作。
四、诗歌结课
L小朋友,你们发现没有,老师把刚才你们说的写成板书,如果我们把这个板书穿起来,
就变成了一首小诗。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首小诗。
2、我们班的小朋友真棒,通过目己的智慧,在这节课里不仅交到了几个好朋友,认识了很
多字,还学会了编诗。老师要在诗的下面写上我们班的大名,这可是我们这节课的劳动成果。
3、会编诗了高兴吗?今天老师还给小朋友带来了另一首描写风的诗,在结束我们这节课之
前,老师把这首诗送给每一个小朋友,希望你们能永远记住这节课。齐读这首诗。
R板书
画风
风来了一旗子弱了
风来了一小树弯了
风来了一雨丝斜了
风来了一风车转了
语文的教案篇12
一、检杳预习情况
匪:同愆:qian将:qiang载:z排于:xii说:tub
徂:cU汤:shang裳:ch2ng靡:mi隰:xi角:jiao
二、播放录音,同学梳理字词
三、齐读,请四位同学分别讲述本首诗的内容
全诗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感情基调?
恋爱(第一、二章)一热情、幸福
婚变(第三、四、五章)——怨恨、沉痛
决绝(第六章)一清醒、刚烈
四、提问教读
1、在第一节中,诗作的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二手房交易保障资金协议
- 2025年双方自愿解除劳动合同书范例
- 2025年信用卡还款授权服务合同
- 2025年中国物流服务提供商战略合作协议
- 海运客运合同法律体系2025年分析
- 2025年企业债评级担保合同标准格式
- 2025年创新知识产权合资企业协议
- 2025年房产遗产继承人与遗嘱执行人策划协议
- 2025年伙伴间的房产共有合同规范
- 2025年企业股权交易合同样本(官方版)
- (中职)Dreamweaver-CC网页设计与制作(3版)电子课件(完整版)
- 新部编版四年级下册小学语文全册课件PPT
- 高中人教物理选择性必修一第3章第5节多普勒效应课件
- 行政人事助理岗位月度KPI绩效考核表
- 主动脉夹层的护理-ppt课件
- 纪检监察机关派驻机构工作规则全文详解PPT
- BP-2C 微机母线保护装置技术说明书 (3)
- 数据结构英文教学课件:chapter6 Tree
- 硫酸分公司30万吨硫磺制酸试车方案
- 电子电路基础习题解答
- 食品生物化学习题谢达平(动态)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