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商丘市名校协作体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含答案)_第1页
河南省商丘市名校协作体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含答案)_第2页
河南省商丘市名校协作体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含答案)_第3页
河南省商丘市名校协作体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含答案)_第4页
河南省商丘市名校协作体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试卷(B)八年级地理(XJ)测试范围:全册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6页,两大题,满分50分,测试时间50分钟。2.请用蓝、黑色钢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卷上或答题卡上。3.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泼水节是我国某民族的重大传统节日,下图是泼水节景观和四个省级行政区轮廓(各图比例尺不同)。据此完成下面1-2题。1.结合所学知识,推测左图民族主要聚居在右图省区中的()A.① B.② C.③ D.④2.下列有关我国民族的说法,正确的是()①民族分布的特点是“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②各民族不论人口多少,具有平等的地位③有56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东南④汉族主要集中分布在东部和中部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3.铁水联运是指铁路和水路高效联合运输,通过将铁路引入码头平台,集装箱采用车船直取的交接模式,打通铁水运输“最后一公里”。下图为这种交接模式的示意图,铁水联运适合的货物和距离特点是()A.大宗货物长距离 B.大宗货物短距离 C.易变质鲜活长距离 D.易变质鲜活短距离读“中国地形类型构成图”,结合所学知识,据此完成下面4-5题。4.关于我国的地形特征,叙述正确的是()①从地形类型数量看,呈现出复杂多样的特点②从地形类型构成看,具有山地、高原面积广大的特点③从地形类型分布看,西部以山地、高原和平原为主④从地形类型分布看,平原和丘陵集中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5.我国地形特征产生的影响有()①对气候的影响:西部高原和高山形成了独特的高原高山气候②对河流的影响:使许多大河滚滚东流,沟通了东西交通,加强了沿海与内地的联系③对地质灾害的影响:西南地区地形崎邮,地表起伏大,多滑坡,泥石流,崩塌等地质灾害④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复杂多样的地形,有利于农业的多种经营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我国是资源大国,更是人口大国。读我国自然资源统计表,据此完成下面6-7题。自然资源已探明的矿产资源耕地面积河流年径流量森林面积总量居世界位次3466人均量与世界平均量比值1/21/31/41/56.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是()A.自然资源种类少,品种齐全 B.多是非可再生资源,目前不宜开采C.矿产资源丰富,可无限制地开发利用 D.总量丰富,人均占有量少7.下图能合理的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之间的关系为()A.B.C.D.农业用地类型与降水量密切相关,读甘肃省简图(图中不同阴影代表干湿地区)。据此完成下面8-9题。8.对甲、乙、丙三地的干湿地区及主要土地利用类型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地属于半旱区,难以利用土地 B.乙地属于半湿润区,林地C.丙地属于湿润区,耕地 D.乙地降水量多在200mm-400mm之间,草地9.针对甘肃省的土地利用现状,下列措施合理的是()A.大力开发难利用土地 B.优先发展节水农业,因地制宜培育特色产业C.大力开垦草地为耕地 D.科技兴农,大量使用农药化肥增加作物产量如图为我国重点缺水地区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10-12题。10.我国重点缺水地区集中分布在()A.华北地区和西北地区 B.西北地区和西南地区C.西南地区和东南地区 D.东北地区和华北地区11.甲地区缺水的主要自然原因是()A.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 B.降水较少,分配不均C.人口稠密,经济发达 D.水污染、水浪费严重12.目前,缓解甲地区缺水的主要工程措施是()A.大规模海水淡化 B.增加人工降雨C.大量开采地下水 D.跨流域调水2024年2月27日,百度“萝卜快跑”全无人自动驾驶汽车驶过武汉杨泗港长江大桥和武汉白沙洲大桥,武汉成为全国首个实现智能网联汽车横跨长江贯通示范运行的城市。下图武为“萝卜快跑”汽车,据此完下面13-14题。13.下列信息对“萝卜快跑”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无人驾驶正在成为武汉的“新名片”,而这背后是一座“老牌汽车城”的创新雄心。B.无人驾驶汽车促进了武汉向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快步发展C.无人驾驶汽车从一种未来概念,渐渐落地为更多人生活中的日常D.无人驾驶汽车的推广会导致就业机会减少。14.武汉成为全国首个实现智能网联汽车横跨长江贯通示范运行的城市,下列最重要的因素是()A.灵活的商机 B.科技力量雄厚 C.便利的交通运输 D.敢为人先的精神蜂农为了“追花夺蜜”,往往要不停地迁徙放蜂。读我国东部地区蜂农的放蜂线路图,据此完成下面15-16题。15.蜂农为了充分利用外地蜜源,需要频繁转场放蜂,影响图示蜂农迁徙时间的主要因素是()A.降水 B.气温 C.地形 D.市场16.蜂农放蜂线路经过的区域()A.位于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 B.地形以盆地、高原为主C.主要位于我国季风区 D.经过高原山地气候区读中国农业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17-18题17.图中①②③④四种图例分别表示四种农作物,其中对应正确的是()A.①—甜菜②—甘蔗③—花生④—油菜B.①—甜菜②—花生③—油菜④—甘蔗C.①—花生②—甜菜③—甘蔗④—油菜D.①—花生②—油菜③—甜菜④—甘蔗18.关于图中内容的叙述,正确的是()A.曲线A是农耕区与畜牧区的界线,接近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B.山脉B是地势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C.牧区C的优良畜种是三河马、三河牛,牧区D的优良畜种是牦牛D.在我国畜产品生产中占主要地位的是农耕区畜牧业继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之后,我国又一工业密集区——环渤海经济圈已形成,它将带动我国北方地区经济迅速发展,这里人口占全国的17.5%,国内生产总值占全国的26.25%,水资源占全国的3.54%。读“环渤海经济圈简图”和材料,据此完成下面19-20题。19.环渤海经济圈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有()①海陆交通便利 ②水资源丰富 ③科技力量雄厚④矿产资源丰富 ⑤自然条件优越 ⑥人口稀少,劳动力资源不足A.①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⑤ D.②④⑤⑥20.关于图示内容,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①处山脉为太行山,其西侧是华北平原B.②处城市为郑州,陇海线与京广线交汇于此C.③铁路线为京沪线,途经山东省、浙江省D.一千吨钢材从大连运往烟台,铁路运输是最佳选择二、综合题(共4小题,共计30分)21.读长江水系图和荆江河段图及相关材料,回答下列问题。(7分)【源流概况】(1)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A山脉_________,向东入海,全长6300千米,是我国第一大河。(1分)【长江的开发】2022年12月随着白鹤滩水电站全面投产发电。至此金沙江下游的乌东德、白鹤滩、溪洛渡、向家坝四座大型水电站,与葛洲坝、三峡工程“连串成珠”,共同构成了世界最大的清洁能源走廊,实现了“一滴水发6次电”的中国奇迹。(2)①处是白鹤滩水电站,它所在的金沙江河段水电站非常密集的原因(提示:分别从地形和气候两个方面回答)。(2分)地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气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古以来,长江就是我国东西运输的大动脉,干流横贯东西,宜宾以下四季通航。(3)请说出长江发展航运的有利的自然条件(回答两条即可)。(2分)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长江的治理】荆江是指枝城—城陵矶河段,河道蜿蜒蛇行,多浅滩和沙洲,水位高出北岸平原,河道弯曲,地势低洼,水流不畅,容易积水。(4)“万里长江险在荆江”,荆江的“险”体现在河道特别弯曲,在“九曲回肠”之称,新中国成立后对其进行了综合治理,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2021年3月起,我国正式实施《长江保护法》,这是我国第一部流域法律。该法的实施充分体现党和国家对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高度重视。(5)长期以来,长江中下游地区人们大量围湖造田,你是否赞成,并说明理由。(回答出观点和理由得1分)22.“海洋牧场”是指利用海洋生态环境,对海洋生物资源进行有计划和有目的的海上放养。海洋牧场主要分为以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养护珍稀濒危物种为主要目的的养护型海洋牧场、以产出渔获物为主要目的的增殖型海洋牧场和以渔业观光为主要目的的休闲型海洋牧场。阅读图文资料,据此完成下列问题。(7分)探究一海洋牧场的分布(1)请写出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分布数量最多和最少的海域名称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2分)探究二海洋牧场的意义海洋牧场建成后,海区渔业资源量大幅增长,尤其之前资源量已经减少到近乎绝迹的一些海洋鱼类,数量也明显回升。海洋牧场所需的人工鱼礁对生态系统的恢复和保护起到非常好的作用,鱼类的种类和数量是之前的10倍以上。当地渔民收入也在不断增加,提高了渔民的生活水平。(2)根据图文材料,归纳海洋牧场建设的意义。(答出两条即可2分)(3)有人建议,在海洋牧场中尽可能多地投放海洋濒危物种,你是否赞成,请说明理由。(答出观点和理由得1分)探究三海洋牧场的保护生态系统保护是海洋牧场建设中最容易忽视的一环,可能会因为盲目追求某一鱼类品种种群数量的增长而严重破坏区域水生生态,造成难以挽回的影响。(4)为尽可能减少区域水生生态破坏,请提出两条合理的措施。(2分)23.读材料及“我国四大工业基地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8分)材料: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是中国工业领域面向世界的一个重要窗口和经贸交流合作平台。自1999年创办以来,历经多年的发展创新,通过专业化、市场化、国际化、品牌化运作,已发展成为通过国际展览联盟UFI认证、中国装备制造业最具影响力的国际工业品牌展。(1)我国四大工业基地集中分布在_________。其中,数字③代表的是_________工业基地,该工业基地是我国重要的_________(填“重”或“轻”)工业基地。(3分)(2)我国首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中关村位于_________工业基地(填数字代码),影响其发展的主要因素_________。(2分)A.科学技术 B.交通 C.劳动力 D.矿产资源(3)连接①④两大工业基地之间的铁路干线是_________线。(1分)(4)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离不开工业基地的合理布局和发展壮大。你认为我国四大工业基地发展的共同优势有哪些?(提示: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两方面分析,各回答任意一点即可。)(2分)自然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社会经济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4.“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我们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8分)材料一图1为我国主要高标准农田分布示意图,图2为黄淮海区某地气温曲线与降水量柱状图。材料二农业是百业之基,粮食是立足之本。我国扎实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农业数字化,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高标准农田是指土地平整、集中连片、设施完善、农电配套、土壤肥沃、生态良好、抗灾能力强、高产稳产的耕地。 图1 图2(1)读图1可知,我国高标准农田主要分布在_________等降水量线以东的区_________(干湿地区)地区,这里地形平坦,土壤肥沃,粮食产量高。(2分)(2)读图1和图2可知,黄淮海区为我国小麦主产区,该地气候类型为_________,降水季节变化大,灌溉水源不足,易发_________(气象灾害),对当地农业生产有较大影响。应对这种气象灾害的措施主要有_________。(3分)①改播春小麦 ②加快节水农业发展 ③缩减农田面积④修建跨流域调水工程 ⑤多打井抽地下水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④⑤(3)“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是国家战略举措。下列对“藏粮于地”理解正确的是()(1分)A.所有土地都种植粮食作物 B.把粮食储存于地下粮仓C.牢牢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 D.围湖造田,增加耕地面积材料三“不负春日好时节,智慧春耕促丰收”(4)“智慧春耕”体现了我国()(1分)①农业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②农业人口素质不断提高③农业地域差异逐渐缩小 ④作物生长过程逐步缩短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5)有人建议在我国广大的西北地区建设更多高标准农田,你是否赞同?请表明观点并说明理由。(1分)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试卷(B)参考答案八年级地理(XJ)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5BCACD6-10DCDBA11-15BDDBB16-20CBDAB选择题5和13是CD都对二、综合题(共4小题,共计30分)21.(7分)(1)唐古拉山(1分)(2)地形:流经地势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气候:流经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多,水量丰富/流域面积广,支流多,水量丰富(2分)(3)①流经地区降水多,河流流量大(气候)②流经地区冬季温高于0℃,无结冰期(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