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训练:从人地作用看自然灾害(含答案)_第1页
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训练:从人地作用看自然灾害(含答案)_第2页
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训练:从人地作用看自然灾害(含答案)_第3页
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训练:从人地作用看自然灾害(含答案)_第4页
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训练:从人地作用看自然灾害(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训练:从人地作用看自然灾害

一、单选题1.在季风区内,每年对水稻生产威胁最大的因素是()A.地质灾害 B.寒潮侵袭 C.水旱灾害 D.台风侵袭2022年1月2日15时02分在云南省丽江市宁蒗县(北纬27.79度,东经100.65度)发生5.5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据此完成以下各题。2.地震可能引发的自然灾害是()A.滑坡 B.台风 C.潮汐 D.寒潮3.地震发生时,正确的做法是()①尽量用棉被、枕头护住头部②在空旷地带,要避开高大建筑或桥梁③带好贵重物品乘坐电梯逃生④在家可躲在坚固的家具旁、墙角或卫生间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4.下列防灾减灾工作中属于灾害救援与救助的是()A.开展防灾减灾的教育 B.救治伤员,展开心理援助C.监测灾害,发布预警 D.恢复灾区群众的生产生活欧洲南部某山地年降水量超过1700毫米,易发生洪灾。下图为该地区等高线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5.该地区易发生洪灾的时间是(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6.该地区最易发生洪灾的地点是(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7.相较于②支流,①支流(

)A.径流量更大 B.水流更湍急 C.结冰期更长 D.含沙量更大2023年12月18日甘肃省临夏州积石山县发生6.2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左图为四川某市民手机收到的地震预警信息(图中90秒为倒计时时间),右图为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8.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A.①层 B.②层 C.③层 D.④层9.地理信息技术在此次积石山抗震救灾过程中的应用有()①遥感技术——获取灾区道路受损情况②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统计受灾人员的数量③地理信息系统——确定掩埋人员的位置④地理信息系统——提供救灾物资调配的最佳路线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2月18日23时59分,甘肃临夏州积石山县发生6.2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造成巨大损失。地理信息技术在抗震减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完成下面小题。10.地震发生后部分地区通信中断、道路堵塞,救援人员获取被困车辆具体位置的地理信息技术是()A.卫星导航系统 B.遥感 C.地理信息系统 D.数字地球11.可实时监测灾情并及时跟踪和管理救援物资,用到的地理信息技术有()①数字地球②遥感③地理信息系统④卫星导航系统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2021年3月27日,沙尘“大举南下”,影响我国北方超15个省区市。3月28日北京出现3月以来的第二次沙尘暴天气,强沙尘持续时间超过12小时,且于3月29日下午出现沙尘回流现象。下图示意2021年3月27日8时~29日8时沙尘天气预报。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图示地区发生沙尘天气,主要动力源为()

A.蒙古气旋和冷高压的共同作用 B.全球变暖,东南季风势力强盛

C.热带太平洋东侧气温异常升高 D.气温回升,印度低压势力增强13.图示发生沙尘暴地区的沙源主要来自()

A.新疆北部准噶尔盆地 B.蒙古国东南部的戈壁荒漠

C.哈萨克斯坦东部沙漠 D.内蒙古东部呼伦贝尔草原14.3月29日下午北京出现沙尘回流现象的原因最可能是

A.气温降低 B.气压升高 C.降水增加 D.风向变化2024年4月27日下午,受强对流云团影响,广州市局地出现龙卷风,该季节龙卷风很少见。下图示意1961—2022年广东省龙卷风发生地的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5.广东龙卷风主要分布在()A.海岸线地带 B.城市密集区 C.地形平坦区 D.河流密集区16.广东龙卷风主要发生在()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下图为某次台风某时刻风圈范围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7.影响我国的台风主要生成于()A.西北太平洋 B.北印度洋 C.西北大西洋 D.南太平洋18.图示沿海各省采取紧急预警措施主要是预防台风带来的()①狂风②暴雨③风暴潮④严重干旱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19.我国对此次台风灾害的受灾面积和损失统计并合理安排灾后重建工作,需要借助的地理信息技术是()A.遥感技术 B.全球卫星导航系统C.数字电视 D.地理信息系统恩施位于湖北省西南部,地处二、三阶梯交界处,地形以山地为主,人口、农业多沿河分布。2020年7月22日,由于连续的强降雨,恩施清江沙子坝河谷发生了大规模滑坡、石流,形成堰塞湖。如图为清江沙子坝河谷堰塞湖航拍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0.除强降雨外,沙子坝河谷滑坡、泥石流发生的原因还包括()①地表多松散物质②岩石破碎③地形平坦开阔④植被覆盖率高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21.本次灾害中正确运用地理信息技术的是()A.地理信息系统实时监测堰塞湖面积变化B.虚拟现实技术绘制灾害专题地图C.北斗定位系统实时监测堰塞体微小移动D.遥感技术模拟溃堤后洪水淹没面积22.针对堰塞湖可能造成的危害,以下措施中最合理的是()A.及时疏散上游居民 B.下游水库预泄腾库C.炸开堰塞体,快速排水 D.加固堰塞体,防止坍塌四川岷江上游流域位于青藏高原东缘,河谷两侧与支流沟道内存在碎屑物质。这些碎屑物质通常进入河道,部分堵塞河道形成堰塞湖,影响山区河流地貌长期演化。图为岷江干流叠溪古滑坡上、下游各30km距离河段的纵剖面与各地貌参数的相关性关系图,读材料完成下面小题。23.叠溪古滑坡堵塞岷江干流形成古堰塞湖对湖区沉积所产生的影响是()A.湖相沉积物由交错层理向水平层理转变B.粘土、粉质粘土向砂、粉砂沉积转变C.搬运方式由悬移向滚动搬运转变D.粗粒物质滞留湖心,细粒物质沉积在湖尾24.上、下游地区河流参数指标的差异在叠溪古滑坡处开始产生分界,表明()A.叠溪古堰塞湖的发育抬高了上游河流侵蚀基准面B.堰塞湖长期的汇水影响造成上游河谷两岸与河床不断侵蚀C.导致上游河床受到物质沉积,坡度增大D.下游地区在后期溃坝洪水的影响下,加速了下游河道的侧蚀25.下游的地质灾害数量和河流裂点数量均多于上游,原因为()①溯源侵蚀②河谷下切③碎屑物质的快速运移④前期坝体不稳定A.① B.①② C.②③④ D.①②③2023年6月27日汶川县突发山洪泥石流形成堰塞体堵塞河道,短时间内水位上涨形成堰塞湖。面对突发的险情,政府立即组织相关部门进行各种预案和救援。26.险情发生后,监测灾情和确定救灾路线分别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A.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地理信息系统 B.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技C.遥感技术、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D.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27.下列不是太阳辐射对地球影响的表现的是()A.梅雨季节,江南阴雨连绵 B.东北平原,水稻长势良好C.火山喷发,岩浆不断流淌 D.洞庭湖边,夏季凉爽的风黄河流域的气象、水文干旱事件常年发生,干旱风险及其影响日益加剧。气象干旱是由降水持续减少导致的水分收支不平衡状况,水文干旱是指陆地水储量异常亏缺现象。调查发现,黄河流域的水文干旱明显滞后于气象干旱,存在显著的时滞效应。研究表明,土壤类型是影响黄河流域气象水文干旱时滞月数差异的主要指标。季节上游下游全流域春3343夏4444秋4434冬3323全年433328.黄河流域夏季水文干旱滞后于气象干旱的平均时长最长,其主要原因是()A.降水季节,水源充足 B.植被茂密,需水量多C.气候炎热,蒸发量大 D.生产密集,耗水量大29.下列因素中,对水文干旱滞后于气象干旱影响最大的人类活动是()A.工业生产 B.农业生产 C.矿山开采 D.气候类型30.影响黄河流域气象、水文干旱时滞月数差异的主要土壤指标是()A.直立性 B.分层结构 C.透水性 D.有机质含量2024年4月波斯湾沿岸各国遭遇强对流天气,阿联酋遭遇1949年有记录以来最强降雨;阿曼多地连降暴雨,引发其他灾害,造成至少18人死亡。据此,回答问题。31.自然灾害的发生往往具有关联性,以下与此次强降水无关的自然灾害是()A.海啸 B.山洪 C.滑坡 D.生物疫病32.在防灾减灾中,运用地理信息技术()A.BDS可监测森林火灾的范围开B.RS可监测地震的震源深度C.GNSS可拟定灾区的重建方案D.GIS可模拟灾害发生的过程冰壅是指大量的冰从湖或海中涌上陆地的一种自然灾害,会摧毁沿岸建筑。我国渤海经常受此自然灾害影响。下图为我国渤海海域简图。33.渤海海域最可能发生冰壅灾害的月份是()A.1月 B.4月 C.7月 D.10月34.图中四个地点中最容易发生冰壅现象的是()A.甲 B.乙 C.丙 D.丁二、材料分析题35.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018年7月9日8时-11日15时广元再次遭遇强降雨,广元市地处我国西南川陕交界的低山丘陵地带,部分县区被暴雨和大暴雨袭击,造成嘉陵江、白龙江、南河等江河水位上涨。截至11日16时,全市122个乡镇、58388人受灾,农作物受灾面积6.39万亩,转移人口13707人、倒塌房屋65间,直接经济总损失3.94亿元。灾情还在进一步统计中。(1)广元洪涝灾害多发的原因是?(2)洪涝灾害给广元带来的不利影响有?(3)解决广元的洪涝灾害的措施有?3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阿尔先沟位于中天山山脉,沿线雪峰雄峙、冰川遍布。阿尔先沟段雪崩频繁而集中,多达百起。该段海拔2000—3500m,沟谷西北侧山体地形起伏较东南侧更大,山势更陡峭,年平均温度在-6℃以下,冬半年(10月至次年4月)为主要降雪期,此期间降雪量总计350mm左右,最大降雪总量超过394mm。下图示意阿尔先沟段地理位置和雪崩点的分布。(1)说出可能诱发阿尔先沟段雪崩的主要自然因素。(2)从地形地势角度,分析阿尔先沟段西北侧雪崩点分布较多的主要原因。(3)推测阿尔先沟段雪崩主要发生的季节,并解释其原理。3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冻雨是由冰水混合物组成,与温度低于0℃的物体碰撞立即冻结的降水,是贵州省冬季常见的灾害性天气。云贵高原位于我国西南部,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处云贵高原东部的贵州省,冬季受昆明准静止锋的影响,冻雨多发。如图为2011年1月贵州省最高气温分布图。(1)描述贵州省2011年1月气温的空间分布特征。(2)从降水形成条件分析贵州冻雨的成因。(3)说出贵州冬季冻雨的危害及预防措施。3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独龙江乡位于云南省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西部的高山峡谷之中。该乡是人口较少的独龙族的主要聚居地,当地4300多人分散于峡谷两侧村落。贡独公路是独龙江乡通向外界的唯一公路,长约80千米,却有794道弯,公路附近雪崩、泥石流、塌方等时有发生。2004年10月某通信公司先租用卫星电路为独龙江乡开通移动通信网络,后攻克各种难关,架设基站。通常平原地区两三个月可建成一个基站,在这里却需要两三年,建设成本也直线飙升。2022年7月,5G网络覆盖该乡所有行政村。随着5G网络的开通,“宽带乡村”“智慧医疗和学校”等惠民示范工程不断推进,使得当地人民得以共享信息化发展的成果。材料二:图1示意独龙江乡位置,图2为独龙江乡基站景观图。(1)分别说明该区域多地质灾害和未有明显水土流失的原因。(2)分析独龙江乡架设基站成本高的原因。(3)简述5G网络的开通给当地居民带来的好处。

参考答案1.答案:C解析:在我国季风气候区,由于夏季风的推进时间和强弱的不同导致我国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极易发生水旱灾害;水稻生产大多分布在东部平原地区地质灾害少;它的主要产区在南方地区受寒潮影响小;台风侵袭主要影响沿海地区,对于水稻生产的影响也是台风带来特大暴雨,产生水灾;故答案C正确。故选:C。2.答案:A解析:地震发生时地表遭破坏,导致山坡上岩石破碎,岩体不稳,易引发滑坡,A正确;台风是一种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主要与温暖的洋面、不稳定大气层结、地转偏向力有关,与地震无必然联系,B错误;潮汐是海洋中常年存在的海水运动,不是自然灾害,海底地志容易诱发海啸,C错误;寒潮是强冷空气侵入,与地震无关,D错误。故选A。3.答案:D解析:.地震发生时,会造成供电中断,不能乘坐电梯逃生,③错误,ABC

错误;尽量用棉被、枕头护住头部,可以减少建筑物坍塌时的伤害;在空旷地带,要避开高大建筑或桥梁,防止倒塌造成的伤告:在家可躲在坚固的家具旁、墙角或卫生间,这些地方容易撑起一个求生空间,①②④均是正确的自救做法,D正确。故选D。4.答案:B解析:监测灾害,发布预警,是灾前工作,C错误;开展防灾减灾的教育是灾前灾后都应开展的工作,A错误;救治伤员,展开心理援助,是对受灾人员的直接救援与救助,B正确;恢复灾区群众的生产生活是灾后恢复工作,D错误。故选B。5.答案:A解析:洪灾主要考虑降水或者融雪洪水。该地区位于欧洲南部,为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湿润),因此易发洪灾的时间应是冬季的1月,A正确,BCD错误。故选A。6.答案:A解析:洪灾形成主要与短时来水量大和排水不畅有关,地势平坦地区易发洪灾。甲地位于图示地区河流下游(可通过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弯曲方向相反来判断流向),地势低平,河流径流量大且河道较为弯曲,水流缓慢,易发生洪灾,A正确;乙地位于峡谷,丙地位于山坡,均不易发生洪灾,BC错误;丁地位于河谷,虽然地势低平,但是位于甲地的上游,河流径流量没有甲地大,且河道较为顺直,发生洪灾的概率较甲地小,D错误。故选A。7.答案:B解析:相较于②支流,①支流流程较短,汇水面积较小,径流量较小,A错误;①支流沿线等高线更加密集,水流更加湍急,B正确;当地位于地中海气候区,冬季温和,河流无结冰期,C错误;无法确定两支流的植被状况、土质等,故无法比较两支流的含沙量,D错误。故选B。8.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本次地震发生在积石山县,震源深度为10千米。大陆地壳的平均厚度为39-41千米,故可知此次地震震源位于地壳中,即圈层①中,A正确;②是软流层,③是地幔,④是地核,BCD错误。故选A。9.答案:B解析:遥感在远离目标和非接触目标物体条件下探测目标地物,获取其反射、辐射或散射的电磁波信息(如电场、磁场、电磁波、地震波等信息),并进行提取、判定、加工处理、分析与应用的技术,利用遥感技术可以获取灾区道路受损情况;①正确;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可以定位,但不能统计受灾人员的数量,②错误;地理信息系统对整个或部分地球表层空间中的有关地理分布数据进行采集、储存、管理、运算、分析、显示和描述的技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可以提供救灾物资调配的最佳路线,但地理信息系统不能确定掩埋人员的位置,④正确,③错误。①④正确,B正确,ACD错误。故选B。10.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卫星导航系统具有定位导航的功能,可以确定被困车辆的地理位置,A正确;遥感主要是监测功能,地理信息系统是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数字地球是将地球进行数字化处理,都没有定位的功能,排除BCD。故选A。11.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实时监测灾情需要利用遥感技术,及时跟踪和管理救援物资,对信息进行处理,需要利用地理信息系统,②③正确;卫星导航系统主要功能为定位导航,数字地球是将地球进行数字化处理,不能实时监测灾情并及时跟踪和管理救援物资,排除①④。故选B。12.答案:A解析:春季冷、暖空气活动频繁,蒙古中部和东部处于冬季风的背风坡,易生成蒙古气旋,此时地表植被尚未返青,在蒙古气旋和冷高压共同影响下,大风天气多,易起沙,导致图示地区发生沙尘天气。13.答案:B解析:由图可知,河北北部、北京、天津、辽宁西部、内蒙古中部等地发生沙尘暴或强沙尘暴,3月我国西北地区、北方地区盛行西北风,发生沙尘暴地区的沙源主要来自蒙古国东南部的戈壁荒漠。14.答案:D解析:由图可知,北京沙尘天气主要受偏北风(西北风)影响,北京出现沙尘回流现象最可能是因为北京强北风减弱转为偏南风,由于沙尘暴下游地区的沙尘还没有完全沉降,空气中仍然悬浮有一些沙尘,此时偏南风会把这些沙尘再次向北输送。15.答案:C解析:由图可知,广东龙卷风主要集中分布在雷州半岛、珠江三角洲平原、和粤东平原地区,三地的共同特征是地形平坦开阔,有利于龙卷风的发育,C正确,不完全分布在海岸地带,A错误;图中未给出城市分布和河流分布,BD错误。故选C。16.答案:B解析:广东龙卷风主要发生在夏季,龙卷风属于气旋,夏季气温较高,蒸发旺盛,盛行上升气流有利于气旋的发育,B正确。4月27日,处于春季,该季节龙卷风很少见,A错误;秋冬季气温较低,难以生成龙卷风,CD错误.故选B。17.答案:A解析:影响我国的台风主要生成于西北太平洋的气旋,A正确,北印度洋、西北大西洋、南太平洋的生成的台风(飓风)对我国没有影响。BCD错误,故选A。18.答案:C解析:台风带来狂风、暴雨、风暴潮,台风还会带来丰富的雨水,缓解干旱,①②③正确,④错误。故选C。19.答案:D解析:遥感技术只能获取受灾的情况,但不能统计,A错误。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有定位功能,但不能统计,B错误。数字电视不属地理信息技术系统,C错误。地理信息系统具有信息管理、查询和分析功能,可以实行灾情的统计与评估。D正确。故选D。20.答案:A解析:由材料可知,恩施位于湖北省西南部,地处二、三阶梯交界处,地质不稳定,地形以山地为主,故地表多松散物质多,岩石破碎,为沙子坝河谷滑坡、泥石流发生提供物质条件,①②正确;地形平坦开阔与植被覆盖率高不易发生滑坡与泥石流,③④错误。故选A。21.答案:C解析:由材料可知,图为清江沙子坝河谷堰塞湖航拍图,遥感实时监测堰塞湖面积变化,A错误;地理信息系统绘制灾害专题地图,B错误;北斗定位系统可以定位,实时监测堰塞体微小移动,C正确;地理信息系统可以模拟溃堤后洪水淹没面积,D错误。故选C。22.答案:B解析:堰塞湖可能淹没下游区域,应及时疏散下游居民,A错误;下游水库预泄腾库,以防止堰塞湖突然垮塌流水下泄,B正确;炸开堰塞体,会淹没下游地区,造成损失,C错误;加固堰塞体,堰塞湖依然存在,险情并未排除,D错误。故选B。23.答案:A解析:上游河流进入古湖范围后水动力条件被极大地减缓,降低了水流的流速和侵蚀能力,交错层理→水平层理,砂、粉砂→粘土、粉质粘土,滚动搬运→悬浮变化,伴随河流搬运而来的物质在古湖内得到大量沉积,粗颗粒物质多滞留湖尾,细粒物质逐渐悬浮至湖心,排除BCD,故选A。24.答案:A解析:上、下游地区河流参数指标的差异在叠溪古滑坡处开始产生分界,一方面说明叠溪古堰塞湖的发育,抬高了上游河流侵蚀基准面,降低河流水速与侵蚀能力,堰塞湖长期的汇水影响也造成河谷两岸与河床不断淤积,导致河床受到物质沉积不断抬升,坡度减缓,所以BC错,A对;另一方面,后期下游地区在溃坝洪水的影响下,大量水流和碎屑物质的涌出,加速了下游河道的下蚀,导致滑坡坝体下游区域河道纵坡降增大,D错。故选A。25.答案:D解析:下游因堵塞岷江减少了水流补给,导致下游形成溯源侵蚀的环境,河谷不断下切,形成了深切峡谷的地形.加上后期溃坝洪水加剧对岸边斜坡的侵蚀,加快碎屑物质的运移,因此造成在古滑坡上下游几十公里内上游的地质灾害数量和河流裂点数量均小于下游。同时,前期因为滑坡坝体堆积中较大且稳定的碎屑物质需要的启动临界能量高,在未受到极端外部地质事件时,坝体物质很难被河流侵蚀搬运,使得坝体自身具有较高的稳定性,不仅延长了古堰塞湖的寿命,还在缓解或阻碍下游移动型裂点的溯源侵蚀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①②③对④错,故选D。26.答案:D解析:由所学知识可知,遥感技术的主要功能是监测,监测灾情用到了遥感技术;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功能是导航和定位,确定灾害发生地点用到了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主要是对地理数据进行管理、分析,确定救灾路线;VR是虚拟现实技术,其基本实现方式是计算机模拟虚拟环境从而给人以环境沉浸感,不属于地理信息技术。因此,险情发生后,监测灾情和确定救灾路线分别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D正确,ABC错误。故选D。27.答案:C解析:火山喷发,岩浆不断流淌的能量来源于地球内部,与太阳辐射无关,C符合题意。28.答案:A解析:据表可知,夏季,黄河流域上游、中游和下游的水文干旱滞后时长均为4个月,全流域整体的滞后时长也是4个月,比其它季节都长。水文干旱取决于陆地储水量的变化,主要受降水量、慈发量和下渗量以及人类活动的影响,其中降水量起着决定性作用。结合黄河流域的气候特征,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夏季降水多,陆地储水量大,水文干旱滞后时间长,故选项A正确;植被茂密,会增加下渗,增加陆地储水量,一定程度上也能增加水文干旱的滞后时长,但植被夏季需水量多不是缩短水文干旱滞后时长的原因,故选项B错误:“气候炎热,蒸发量大”“生产密集,耗水量大”的主要作用是加速陆地储水量减少,缩短水文干旱滞后时长,故选项C和D错误。29.答案:B解析:主要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在影响水文干旱的主要因素中,人类活动在生产生活中消耗水资源,减少陆地储水量,是产生水文干旱的重要因素之一。在人类生产方式中,消耗水资源数量最多的是农业生产,故选项B正确,其余选项错误。30.答案:C解析:土壤类型在影响水文干旱发生的过程中,主要表现为不同土壤类型在储水和保水功能方面的差异土壤的透水性强,陆地储水会较快减少,促进水文工早发生,故选顶C正确“直立性”“分层结构”“有机质含量”都与土壤的储水和保水功能没有直接关系或者影响不大,故选项A、B、D错误。31.答案:A解析:海啸是海底地震、火山喷发等导致的,与强降水无关,A正确;强降水可引发山洪爆发、生物疫病蔓延,也饿可能诱发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BCD不符题意。故选A32.答案:D解析:

BDS主要功能是定位和导航,不能监测森林火灾的范围,A错误;RS主要用于获取面状信息,不能监测地震的震源深度,B错误;GNSS主要功能是定位和导航,不能拟定灾区的重建方案,C错误;GIS主要用于分析、处理地理信息,可以模拟灾害发生的过程,D正确。故选D。33.答案:B解析:1月冰层尚未融化,7、10月无冰,4月冰融化才能为冰壅现象提供物质来源。34.答案:B解析:冬春季节该地盛行西北风,向岸风才会将大量冰块推到岸边,故乙地最容易发生冰壅现象。西北风会将甲、丙、丁处海冰吹离海岸,不会发生冰壅现象,ACD错误。35.答案:(1)季风气候,降水量大且集中;嘉陵江在广元的支流众多,汇水量大;广元市多山地丘陵,人口城市多集中在河谷地带,损失大。(2)人员伤亡;财产损失(3)提高洪涝灾害检测预警水平,提前做好防洪准备工作;加固加高河堤;清空水库拦截洪水;疏通河道,提高泄洪能力;退耕还湖,扩大分洪蓄洪区;政府完善救灾政策体系,准备好救灾人员和物资。解析:(1)本题涉及洪水的形成原因,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方面思考—自然原因:强降水、大量冰雪快速融化、冰凌堵塞河道、滑坡泥石流堵塞河道;流域的汇水速度(地面坡度、土壤含水率、植被覆盖率),河道的排水速度(河道顺直程度、河道通畅程度、纵向坡度)。人为原因破坏流域内植被、围湖造田、建筑物占据河道、占用分洪区等。结合广元的实际情况,分析其洪涝灾害多发的原因:广元地处川陕立交界,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降水量大且集中;嘉陵江在广元的支流众多,流域面积广,汇水量大;广元市多山地丘陵,而人口城市多集中在河谷地带,上游来水快,一旦发生洪水,往往损失大。(2)根据材料“截至11日10时,全市122个乡镇、58388人受灾,农作物受灾面积6.39万亩,转移人日13707人、倒塌房屋65间,直接经济总损失3.94亿元”可知,洪水可能淹没房屋、农田等,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3)洪涝灾害的防治措施有工程措施、生物措施、组织管理措施—①工程措施:上游修建水库;中游兴修水利工程,加固大堤,建立分洪、蓄洪区,河道裁弯取直;加固大堤、疏浚河道。②生物措施:上中游地区植树造林;调整农业结构;有计划地退耕还林、还湖。③组织管理:加强监测预报,建立洪水预警系统:提高公民防灾减灾意识;实行防洪保险等。结合广元的情况,其防治洪涝灾害的措施有:提高洪涝灾害检测预警水平,提前做好防洪准备工作;广元河流众多,要加固加高河堤,清空水库拦截洪水,疏通河道,提高泄洪能力;由于农业的开垦,湖泊面积萎缩,调蓄能力降低,导致洪灾发生,因此要退耕还湖,扩大分洪蓄洪区;针对洪灾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政府完善救灾政策体系,准备好救灾人员和物资。2336.答案:(1)地形;气温;山谷风;积雪厚度。(2)冬季来自大西洋和北冰洋的水汽受西北侧地形阻挡,产生大量降雪;西北侧山地海拔更高,地势更陡峭,积雪稳定性较差;山地海拔更高,山谷风效应更强,山谷风对积雪的搬运作用更强。(3)春季。原理:冬半年降雪量大,经过长时间的降雪积累,积雪厚度大;春季气温回升,积雪内部融化进而变得松散,积雪失稳,雪崩发生频率提高。解析:(1)诱发雪崩的主要自然因素有气温、风力大小、地形、积雪厚度。具体原因,气温持续升高,积雪融化,容易造成雪崩;陡峭的河谷,坡度较陡,积雪容易崩塌;山谷风较大,容易使积雪被吹到,形成雪崩;积雪厚度大,受重力作用,容易出现雪崩。(2)本题主要从地形对降雪影响、坡度、地形对山谷风的影响等角度分析。冬季来自大西洋和北冰洋的水汽受西北侧地形阻挡,产生大量降雪,积雪厚度大;西北侧地势更陡峭,坡度更大,积雪稳定性较差;山地海拔更高,山谷风效应更强,山谷风对积雪的搬运作用更强,容易造成积雪崩塌。(3)春季雪崩最多。原因:该地冬季降雪量大,积雪厚度大,容易出现雪崩;春季气温回升,积雪融解量大,导致积雪内部变得松散,积雪失去支撑雪崩发生频率提高。37.答案:(1)西部有一个气温低值区,中心温度低于4.0℃;南北各有一个低值中心;中部大部分区域大于5.2℃。(2)贵州位于中低纬度地区,来自南方海洋的水汽充足;较东南地区地势抬升,多地形雨;冬季气温低于0℃,空气中的水汽达到过饱和,过饱和水汽在大气中缺少冻结时必需的凝结核,降落遇到近地面低温物体结冰。(3)危害:造成通信和输电中断;交通事故增多;农作物受冻害。预防措施:提前发布冻雨的预报和警报;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作物覆盖等);及时清除通信或电力设施上的隐患。解析:(1)由图可知,西部低值中心温度低于4.0℃,南北各有一个低值中心,中部气温较高,中心气温高于5.4℃。(2)冻雨是过冷水滴在降落过程中遇到温度低于0℃的物体,迅速冻结成冰的降水现象。贵州位于中低纬度地区,来自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