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苏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_第1页
2019-2020年苏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_第2页
2019-2020年苏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_第3页
2019-2020年苏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_第4页
2019-2020年苏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授课授课六1班2019、9、

1、水滴里的微生物课时1日期

内容班级六2班1

认识微生物是一类个体微小、大多是单细胞的生物;知道微生物、动物、植物

知识与技能

教共同构成生命世界;知道微生物分布广泛,种类繁多。

学能借助显微镜观察水滴里的微生物;能够认真细致观察并描述水滴里的微生

目物;能够用图表现出自己观察到的水滴里的几种常见微生物。

标情感态度

意识到科学技术是不断发展的;体验到探索生命奥秘的快乐与重要意义。

与价值观

重点帮助学生建立微生物概念,而难点则是正确操作和使用显微镜。

难点帮助学生建立微生物概念,而难点则是正确操作和使用显微镜。

教法放大镜、显微镜、水样、玻片、

观察法、讨论法、实验法教学准备

学法抹布等、观察水样

教学勘及

教学设计二次备课

步骤设i博图

、出示一杯河水,问:水里有什么?学生思考

谈话回答。

导入

--、一、活动(1)引导学生观察教师准备的

教学水样学生观察、思

过程考、讨论、汇

报。

(1)学生观察水样

(2)学生汇报:观察烧杯里的水,你观察到

水里有什么?这些结果你是用什么观察

到的?

(引导学生明

(3)讨论:这杯水里是真的只有这些东西白要想观察

呢?还有没有可能有其它的东西?极微小的、肉

眼看不到的

物体要借助

(4)谈话:怎么才能知道这杯水里有没有工具一显

我们刚才说的细菌等这些东西?

微镜)

二、活动(2)引导学生了解显微镜的基

本构造和使用方法(各小组领取)学生小组活

动观察显微

镜结构猜测

(1)了解显微镜的基本构造。

各部件的作

用,互相交流

讨论。

目镜(对着眼睛)

物镜(对着标本)

载物台(放置标本)

反光镜(反射光线、照亮标本)

调节螺旋(调节焦距、看清标本)

镜臂

通光孔

镜座

(2)教师讲解并示范使用方法。强调:

学生练习操

①反光镜不能直接对着太阳,否则会伤害作

眼睛;

②使用时要小心,镜头不要碰着玻片;

③不能用手触摸目镜和物镜。

④轻拿轻放。

三、学生回顾、交流本节课的收获。

课堂学生分享交

小结流收获

作业

制作“小水塘”进行观察

设计

一、水滴里的微生物

板书1、认识显微镜

设计2、正确使用显微镜

教学

授课授课六1班2019、9、

1、水滴里的微生物课时2日期

内容班级六2班4

认识微生物是一类个体微小、大多是单细胞的生物;知道微生物、动物、植物

知识与技能

教共同构成生命世界;知道微生物分布广泛,种类繁多。

学能借助显微镜观察水滴里的微生物;能够认真细致观察并描述水滴里的微生

目物;能够用图表现出自己观察到的水滴里的几种常见微生物。

标情感态度

意识到科学技术是不断发展的;体验到探索生命奥秘的快乐与重要意义。

与价值观

重点帮助学生建立微生物概念,

难点正确操作和使用显微镜。

教法放大镜、显微镜、水样、玻片、

观察法、讨论法、实验法教学准备

学法抹布等、观察水样

教学勘及

教学设计二次备课

步骤设i博图

、出示显微镜,说说它的结构的使用方法学生思考、

复习回答

导入

--、一、组织学生借助显微镜观察水滴里的

教学生物

过程

①小组制作

(1)指导观察教师准备好的水样标本

小组采集水

样观察玻片

①显微镜下,水滴里到底会有什么?看看②自主观察

你能发现什么,把你的发现画在活动记录③汇报交流:

上。说说自己小

组采集的水

(2)认识生活周围水里的微生物样中有什么?

(3)认识其他的水中微生物:多媒体展示

水中各种常见微生物

小结:在一滴水中,生活着许许多多个体

微小、结构简单、大多是一个细胞构成

的生物,它们非常小,用肉眼根本看不到,

只有借助显微镜才能看到,所以叫微生

物。(板书:微生物)刚才我们看到的那些

不动的微生物中,最常见的是水藻,有蓝

藻、团藻、金藻等。运动的微生物中有

钟形虫、草履虫等。此外,水中还有既不

属于动物也不属于植物的微生物——细

菌,细菌一般也是不动的,有球状的、杆状

的、螺旋状的。

二、阅读列文虎克的故事并认识微生物

学生阅读列

的相关知识

文虎克的故

事。思考并回

利用用多媒体展示在各种环境中存在的答问题

微生物。①微生物是

谁第一个发

现的?

②:通过阅读

列文虎克的

故事,你有什

么想法?

三、学生回顾、交流本节的收获。

课堂学生分享交

小结流收获

作业

搜集阅读更多关于微生物的资料。

设计

二、水滴里的微生物

板书

设计3、认识微生物

4、列文虎克

教学

授课授课

做酸奶课时1六年级日期

内容班级

1.能尝试自己动手做酸奶,知道酸奶是乳酸菌使牛奶发酵变成的。

知识与技

教能2.知道细菌是一类分布极广的微生物,以及其对人类有正反两方面的

作用

过程与方

目知道病毒也是一类微生物,了解减少病毒和细菌传播的方法。

标法

情感态度

能够通过阅读、收集资料和交流认识细菌和病毒。

与价值观

重点做酸奶的过程。

难点理解乳酸菌的作用.

教师材料:PPTo

教法

讲授法、观察法、实验法教学准备学生材料:鲜奶、白糖、

学法

保温杯等。

教学学生活动及

教学设计二次备课

步骤设计意图

1.谈话:你吃过酸奶吗?知道酸奶是怎

导入(让学生提

么做成的吗?

出各种可能

2.学生交流吃酸奶的感受并猜测酸奶是

性,教师不做

怎样做成的。

任何评价;回

——、去观察酸奶

教学一、学习制作酸奶的方法

瓶上的配料

过程1.学生学习动手做酸奶。

表,或许会有

(1)介绍做酸奶的方法:

所发现)

①在锅里放入一些鲜牛奶,再加一些白

糖,煮开几分钟。

②消毒保温杯和勺子。(可用开水烫一

烫)

③待牛奶冷却到35℃—40C的时

候,把鲜牛奶倒入自消过毒的保温杯,

并往里面加入适量的酸奶,仔细搅匀,

并盖上盖子。

④保温8个小时后,酸奶就做成了。

4.强调:制作酸奶时需要注意两个条件:

学生做笔记

一是温度,保持在35℃—40c左右;二

是卫生,所有的器皿要进行消毒处理。

*.、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交流分享

课堂

总结

作业1.制作酸奶,下次带来和大家一起品尝。

设计2.为什么鲜奶会变成酸奶呢?回去查找相关的资料,下次交流。

2.做酸奶

板书

一、制作方法

设计

二、注意事项

教学

反思

授课授课六年

2做酸奶课时2日期

内容班级级

1.能尝试自己动手做酸奶,知道酸奶是乳酸菌使牛奶发酵变成的。

知识与技能

教2.知道细菌是一类分布极广的微生物,以及其对人类有正反两方面的

学作用

目知道病毒也是一类微生物,了解减少病毒和细菌传播的方法。

情感态度

能够通过阅读、收集资料和交流认识细菌和病毒。

与价值观

重点做酸奶活动

在模拟细菌繁殖的实验中计算细菌繁殖个数。

难点

教师材料:PPTo

教法学生材料:鲜奶、白糖、

观察法、实验、讨论法教学准备

学法保温杯等。

教学动及

教学设计二次备课

步骤设1+意图

、一、组织学生开展酸奶品尝会

活动

导入1.谈话:前几天,我们同学们回家后亲

自做了酸奶(板书课题)。

今天,同学们带来了亲自做的酸奶,真

了不起!下面我们就举行一个酸奶品尝

交流会。

要求:在酸奶品尝交流会上,你可以品1.学生分组

尝其他同学做的酸奶,了解他是怎么做进行品尝并

成的,并且要选出你认为最好喝的酸奶。交流。

2.质疑问难:在做酸奶和品尝酸奶的过2.全班汇报

程中,你产生了哪些感兴趣的问题?并交流。

3.学生提出问题。(教师把学生的问题

写在黑板上)

二、认识细菌及酸奶形成的原因学生针对问

1.教师指导并帮助学生确定研究问题:题讨论并猜

为什么牛奶会变成酸奶?测。

2.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整理通过网

络、书本收集有关细菌的资料

3.学生进行组内交流,然后每组选出代

表进行全班交流。

4.教师小结:

(1)细菌的基本形态特点及分布;

(2)细菌的繁殖;

(3)细菌与人和自然界的关系。

5.讨论并交流:你还能举出哪些有用或

有害的细菌?

三、了解没有细胞结构的病毒

1.讲述:下面老师再告诉大家一个秘密,

动物、植物和我们前面所研究过的微生

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你知道吗?在微

生物大家族中,还有一种没有细胞结构

的成员,它就是病毒。

学生看教材

2.谈话:你听说过“非典”和艾滋病吗?

插图认识形

它们都是由病毒引起的。

形色色的病

毒。

4.提问:你对哪种病毒比较熟悉?不妨

向同学介绍介绍。学生交流。

5.教师小结:病毒个头很小,有的病毒,

几千个拼接起来才有一个细菌那么大。

病毒单独存在时,不会生长、繁殖,像

一个没有生命的非生命体。然而,一但

侵入其他生物的活细胞中,就能够生长

繁殖,对生物体产生很大的影响。比如,

麻疹病毒等。病毒比细菌小得多,有的

病毒,几千个拼接起来才有一个杆菌那

么大,所以,一般只有用电子显微镜才

能看到它。

6.你还知道哪些危害人类健康的病毒?

四、了解细菌的功与过

1.学生阅读资料,并结合课外查找的资

学生阅读资

料,谈一谈细菌的有功之处。

料,并结合课

2.教师小结细菌的有功之处,并伺机出

外查找的资

示有关的图片资料或视频资料。

料,谈一谈细

3.教师小结细菌的过,并伺机出示有关

菌的过。

的图片资料或视频资料。

4.小节:对待细菌,我们要一分为二地

看待。

五、认识病菌的传播途径及预防措施

1.提问:病菌是通过什么途径侵入人体学生猜测。

的呢?

2.模拟病菌通过皮肤接触传染的活动:

一位同学用沾粉笔灰的手和第二位同学

握手,依次传递下去,粉笔灰就传给了

握过手的同学。其实有些病菌的传播也

是这个道理。

3.讨论:还有什么其他途径会使病菌沾

到你的手上?我们应该怎么预防?

学生交流。

4.谈话:除了皮肤接触以外,还有哪些

途径会使病菌侵入人体?

5.教师补充介绍有关病菌传播途径的资

料。

学生交流分

课堂享

总结说一说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作业举行一次减少致病细菌传播的小型宣传活动。

设计

2.做酸奶

板书一、认识细菌及酸奶形成的原因

设计二、了解细菌的功过

三、细菌的传播途径与抑制方法

教学

反思

授课授课六年

3.馒头发霉了课时1日期

内容班级级

知识与技能能利用显微镜观察物品上的霉菌。

学能够用图或文字表示显微镜下霉菌的特点。

标能够设计有控制变量的探究性实验,研究物体发霉的条件。

情感态度

培养科学探究的兴趣。

与价值观

重点探究在什么情况下物体容易发霉。

难点设计有控制变量的探究性实验。

一次性手套、镶子、培养

教法

讲授法、试验法、讨论法教学准备皿、放大镜、显微镜,发

学法

霉的食物和新鲜食物。

教学活动及

教学设计二次备课

步骤设计意图

1.同学们请看,我这有一块馒头,它怎

导入

么了?(长毛了)

在科学上,这种现象我们称作发霉了。

2.今天我们就来讨论这个话题。(板书

课题)

二、认识霉菌

二、

新授(-)初步观察

过程1.这块馒头还能吃吗?

2.对,发霉的食物有可能会危害人的健

康。所以,我们在观察时,要带上手套,学生观察。

用镒子夹取,不要轻易品尝。(教师演示)

明白吗?说一说你的

3.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比较发霉的食物发现。

与新鲜的食物有哪些不同?

(二)细致观察

1.放大镜观察

A.其实,食物发霉是霉菌在作怪。因

为霉菌,新鲜的食物与发霉食物有了这

么多不同。那么霉菌到底什么样呢,我

们借助放大镜再次观察,这次要仔细观

察霉菌,用准确的语言描述你看到的。

B.学生观察。

C.放大镜下的霉菌是什么样的?

D.看来霉菌有很多种,形状各异。

2.显微镜观察

(1)同学们观察得很细致,但还是有看

得不够真切。因为霉菌实在太小了。不

过,把它们放在显微镜下看得就可清楚

了。想看吗?

(2)老师在课前已经把霉菌切片做好并

放到了显微镜下。同学们只要仔细观察

就好。

(3)我们来看用显微镜观察的注意事

小组观察、汇

项:(课件出示)

报。

观察要求:1.不要随意调整显微镜,光

线暗时只能调整最下面的反光镜。2.观同学们通过

察霉菌时要闭上另一只眼睛。肉眼、放大

(4)老师收集了一些显微镜下的霉菌,镜、显微镜逐

大家一起欣赏一下。(课件出示视频)步、详细的观

察了霉菌。那

三、设计实验么你认为霉

1.你认为食物的发霉与什么有关?举例菌有生命

说明理由哟。吗?说出理

2.说出你的猜测。(时间、水分、温度、由。怎样才能

空气)证明?(学生

3.同学们的猜测是否正确呢?我们要用提出想法)

实验来验证。

4.请同学们根据猜测的环境来设计一个

有关食物发霉的实验。食物任选,在小

组内研究一下,并记录实验方案。再次汇报,确

5.说一说你们小组的实验设计。定实验方案。

说一说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学生交流分

课堂享

总结

作业同学们课后可以按照实验方案完成实验,也可以自行再设计实验并完成。

设计

板书3.馒头发霉了

设计

适宜环境:温暖、潮湿(?)

教学

反思

授课授课六年

4.搭建生命的“积木”课时1日期

内容班级级

知道构成生命体的基本单位是细胞。

知识与技能

教知道细胞有不同的形态、结构和功能。

目能用调试好的显微镜观察洋葱、人体表皮细胞.

情感态度

体验到探索生命奥秘的快乐与重要意义。

与价值观

重点观察洋葱表皮和人体表皮的细胞,并进行比较。

难点理解细胞是构成生命体的基本单位。

显微镜、洋葱与动物表皮

教法

观察法、讲授法、讨论法教学准备

学法细胞切片等。

教学动及

教学设计二次备课

步骤设计意图

一、调动学生已有经验,导入新课

导入

1.谈话:在小时候,我们或许都玩过积学生自由交

木,你们用它搭过什么呢?流

2.提问:如果把我们把自己的身体或其

他有生命的物体比做房子,那么搭建生

命体的“积木”又是什么?

学生思考、推

测。

新授二、认识细胞的形状、结构特点

1.学生观察教材第11页的细胞图,可

学生观察

以补充一些其他细胞的图片。

2.交流、汇报:这些细胞的形状、结构

有什么特点。

3.小结,并激发学生兴趣:细胞是构成

生命体的“积木”;大多数细胞都很小,

要借助显微镜才能看清,但个别细胞却

很大,如鸡蛋中的蛋黄。

三、指导学生观察洋葱表皮和人体表皮

1.教师提供洋葱表皮和人体表皮的切

片。

学生借助显

2.汇报:你们发现了什么?是否看到了

微镜来观察,

一个神秘的生命世界?

并将观察到

3.教师提问:在显微镜下看到的洋葱表

的情况画下

皮和人体表皮结构有什么不同?

来。

4.教师小结:你们做的真好,个个都像

学生汇报、交

小科学家一样,知道了洋葱表皮是由许

流。

多个近似于长方形的格子组成,每个格

子实际上是一个近似的长方体,这就是

一个细胞。人体表皮也是由许多不规则

的细胞构成的,细胞之间的界限不是很

清晰。两种细胞的形状、大小不完全一

样,不同的细胞有不同的形状和功能。

四、指导学生认识细胞的有关知识

1.教师谈话:关于细胞的发现,还有一

段故事呢!

(学生观看多媒体课件或者阅读教材

12页的资料一一胡克发现了细胞)

2.教师小结:生命体大都是由细胞构成

的,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生

物体的生长发育过程就是细胞的生长发

育过程;生物体的衰老、死亡也是由细

胞的衰老、死亡引起的。

五、拓展活动:模拟白细胞杀死入侵的

病菌

阅读,说说病

1.分组模拟白细胞消灭病菌的游戏。

菌是怎样入

(选定几个学生扮演“病菌”,三四个同

侵人体的。

学为一组手牵着手扮演“白细胞”,然后

“捕捉”病菌,把它包围起来)

相关链接:观察洋葱表皮

(1)方法:取一个载玻片,滴几滴清水,

然后用刀片在洋葱表面轻轻地划个“井”

字,用镶子将“井”字中间的薄膜撕下

来,放在载玻片上的水中,展平,用镶

子夹住盖玻片盖上,用碘酒染色,从左

边滴一滴稀释的碘酒,用吸水纸在右边

将碘酒液吸过来,放到显微镜的载物台

上,夹好。

(2)现象:显微镜下的洋葱表皮没有肉

眼看到的那么简单,它是由一个个的小

格子构成。这些小格子细长细长的,两

头有的较尖,它们排成排,紧挨着,整

齐得就像砖块垒成的墙。

(3)结论:科学家给这些小格子取名叫

“细胞”。每一个小格子就是一个细胞,

每个表皮细胞的结构都是基本相同的。

注意:洋葱表皮不能用手拿,只能用镶

子轻轻地夹住。

学生交流分

课堂

说说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享

总结

作业搜集阅读更多关于细胞的知识。

设计

4.搭建生命体的“积木”

细胞:大小

形状

板书

设计功能

教学

反思

授课授课六年

2.1地球的形状课时1日期

内容班级级

教知识与技能知道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目知道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过程。

情感态度

感受到大自然和祖国河山的秀美壮丽

与价值观

重点知道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曲折过程。

难点比较观察船体在球面和平面上航行的差异。

有关地球形状的资料,地

教法

导入法、观察法、欣赏法、讨论法教学准备球仪或伞、小纸船或火柴

学法

棍、纸、笔等。

教学舌动及

教学设计二次备课

步骤设1+意图

导入一、谈话引疑,导入新课

学生讨论,交

1.谈话:提问:“人类是怎样认识地球

流。汇报。

的形状的呢?”激发学生的兴趣。

新授二、探讨人类认识地球的过程

1.介绍古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

(1)谈话:古时候的人们对我们周围的

世界还不了解,但是他们也在不断地观

察,不断地研究学习,所以人们慢慢地

学生讨论,展

掌握了很多的本领,比如学会用火,炼

示自己搜集

铁等等。在这个过程中,很多人肯定也

的资料。汇报

在想我们脚下的这片大地到底有多大

补充。

呢?它是什么样的呢?你们知道他们对

地球形状最初的解释是什么吗?

(2)课件播放“神话中的地球”。

(3)谈话:神话故事其实也反映了古时

候的人对大自然的一种认识,因为条件

限制,他们不可能弄清楚地球的真实面

貌,那时人类对地球的认识是一种没有

依据的“猜想”,是对地球不科学的解释。

后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接触到

的事实越来越多,比如古希腊学者亚里

土多德看到了月食的情况后认为地球是

球体或近似于球体的,下面我们也来看

一看。

(5)课件播放“月食过程”,提问:你学生讨论交

看到了什么?你觉得可以推想出地球是流。汇报补

球形的结论吗?你有什么疑问?充。

(6)教师又补充说明东汉张衡对地球形

状的猜测。

(7)提问:既然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

我国古代的张衡都在很早以前就认为地

球是球形的,人们为什么不相信呢?学

生讨论交流。说明人们对地球的认识越

来越接近科学,不断用来修正猜想和探

究。

2.介绍当人们看到船身逐渐消失在海平

面下的事实以后,对地球形状又有了新

的认识和猜想。

(1)课件出示“海边归帆”,提问:为

什么总是先看到船的桅杆顶部,再逐渐

看到船的上半部,最后才能看到船的全

部?

(2)利用地球仪和染色的粉笔头演示,

学生讨论交

模拟海边帆船归来的情景并讲解其中的

流。汇报补

科学道理,

充。

课件播放“麦哲伦航海探险”,介绍麦哲

伦为了证明地球是球形而进行环球航行

的故事。

(3)理解地球可能是圆的猜测产生的基

础。

小结:麦哲伦的环球航行实际上就是一

次科学实验,他在证明地球是不是真的

是圆的,这次实验的成功证明了地球是

圆的,在事实面前人们信服了,开始逐

渐接受这个观点。

3、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宇航员在

空中亲眼看到地球是什么样子了。

(1)介绍前苏联,美国和中国的航天事

业。(课件出示宇航员拍摄的地球照片),

现在人们已经可以进入太空,从宇宙中

观察地球,再次证明''地球是圆球形的”

学生讨论交

观点确实是对的。

流。汇报补

(2)提问:麦哲伦环球航行的船队为什

充。

么要一直向西航行?麦哲伦环球航行的

成功证明了什么?

(3)谈话:不过,人们对地球的认识也

并没有停留在原地不动,科学家还在不

停地研究,使我们的认识越来越深刻。

(4)课件介绍地球的形状资料。(赤道

略鼓,两极略扁的不规则球形)

三、认识地球有多大

学生回答,猜

1.谈话:大家都知道地球是很大的,你测地球多大。

知道地球有多大吗?

2.提问:你知道我们这里到无锡有多远

吗?坐汽车大约要多久?无锡到南京有

多远?坐汽车大约要多久?出示中国地

图观察图上的无锡到南京有多长。再观

察地球仪上的中国有多大?想象地球有

多大。

3.教师补充: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课堂学生交流讨

总结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论

1.看教材第16页资料,了解地球的有关数据。

作业2.算一算:如果你以每小时4千米的速度,每天行走8小时,当你绕赤道一周后,

设计

你的年龄该有多大?

1.地球的形状

人类对地球形状的猜想、探索与实践

教学

反思

授课授课六年

2.2地球的表面课时1日期

内容班级级

教知识与技能知道地球表面的基本情况;知道地球表面多种多样的地形。

目能够制作地貌模型并交流地貌特点。

情感态度

体验建立模型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意义;

与价值观

重点知道典型地形地貌的特点

难点能正确区分平原与高原、山地与丘陵等地形的区别

教法水槽、泥土、树枝、砂石、

讲授法、观察法、欣赏法教学准备

学法透明纸等

教学学姗动及

教学设计二次备课

步骤削意图

一、谈话导入

导入

1.师提问:同学们喜欢旅游吗?老师也

请学生分别

有个爱好,喜欢旅游,老师利用暑假也

说说两副图

出去玩了一趟,想不想看看老师去哪

的地形特点。

了?

2.课件出示黄山和青岛海滩图片。

让学生说说

3.一起欣赏了祖国的美景,提问家乡高

自己去过的

邮有没有这样的地形?

新授地方,分享下

二、认识地形

地形特点。

1.说说本地的地形特点引出平原。(板

书课题:地球的表面)

2.教师讲解。

3.出示典型地形地貌图片

4.讲解各种地形地貌的特点。

平原:低平而宽广。(课件)

盆地:周围山地、高原环绕,中间地势

较低。(课件)

山地:地势高而崎岖,峰峦高耸。(课件)

丘陵:海拔不高、山顶浑圆。(课件)

高原:海拔较高,地面开阔或有丘陵起

伏。(课件)

5.电子白板出示地形、特点和简图,让

完成练习

学生把相应的特点和简图与地形连起

来。

6.出示杨利伟乘坐“神州5号”飞船在

太空拍摄的照片同,提问与地面看到的

图片是不是一样吗

学生各抒己

7.观察世界地形图,说说有什么特点。见

8.小结:在地形图上,绿色表示平原,

蓝色表示河流、湖泊和大海,黄色表示

高原,白色表示雪山、冰川。

三、制作地模

1.出示活动要求。

2.拿出一盒像皮泥、一张白纸、一些小学生操作,教

树小草等实验器材。师巡视。

3.教师讲解什么是地形。

4.出示航空拍摄和卫星拍摄图片,讲解汇报交流典

如何在卫星图像查找。型地形模型。

四、当堂反馈

出示图形,指名说说地形

学生分享交

流。

课堂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小结

作业

书翻到19页,你能把书上的地形用地图画出来吗?

设计

2.地球的表面

地形颜色

海洋、湖泊等蓝色航空拍摄

板书

设计平原绿色匚二>地形图《二

高原、山地黄色卫星拍摄

雪峰、冰川白色

教学

授课2.3地球的内部授课六年

课时1日期

内容班级级

能够通过选择、制作地球构造的模型表述对地球构造的探究结果,能够

教知识与技能

学查找有关地球内部构造的资料。

目知道地球内部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知道地球内部有炽热的岩浆,知

标道科学研究中可以用模型来解释问题。

情感态度

体会探究地球的乐趣以及在科学研究中建立地球模型的意义。

与价值观

重点了解地球内部的构造。

难点能推测科学家如何获得有关地球内部的信息。

教法

讲授、观察法、讨论法教学准备暗盒、橡皮泥、尺、小刀

学法

教学活动及

教学设计二次备课

步骤设1+意图

一、游戏导入一一猜物体

导入1.提问:(出示装有不同物体的盒子)

同学们面前的课桌上有一些暗盒,分别

放有不同的物品,不打开盒子,你用什

学生回答。

么方法能够猜出盒子里装有什么?

2.你是通过什么方式知道的?

3.谈话:同学们通过看、摸、摇、听、

敲、掂等多种方法来推测盒子里的物品

是什么,那在我们脚底下的“大盒子”

——地球里面有装了些什么呢?你想了

解吗?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地球的内

部”。(板书课题)

新授二、学生交流已知的地球内部的信息

1.提问:我们每天都“脚踏实地”地站

在这个地球上,那么地球里面到底是什学生交流、汇

报。

么样的呢?

2.提问:你们这些对地球内部的认识学生回答。

又是从哪里来的?

4.讲述:确实,在我们身边,书籍、

电视、广播、网络等都是我们的老师,

我们可以从它们身上获得知识。书籍、

电视、广播、网络上的这些知识又是谁

提供的?(科学家)

三、认识地球的内部构造

1.要想知道地球内部相关的信息,科学生:挖,钻,

家是如何知道的?打开……

科学家的确想到了这个办法,可是到目

前为止,在最先进的技术下人们所能达

到最深的距离只有18千米,若把鸡蛋比

作地球,他们连蛋壳还没钻破呢!显然

这个方法行不通。

学生讨论、汇

2.提问:你刚才研究暗盒的方法对研究报。(通过收

地球的内部构造有什么启发吗?集地球内部

的信息来猜

3.提问:你认为科学家会从哪儿收集有测地球内部

关地球内部信息的证据?的构造)

学生讨论。

火山喷发、地震、地热

4.从这些方面可以了解到哪些信息?学生汇报、交

流。(火山喷

5.科学家正式通过这些途径对地球有了出来,说明地

一些认识,但这些不够全面。后来经过球内部有巨

科学家的不懈努力,发现借助地震波特大压力;熔融

征可以更有效的了解地球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