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美岭中学2022年春高二年段半期考历史科测试卷一、单项选择题1.自秦汉至明清,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经历了由郡县两级制到州郡县三级制再到省道府县四级制的演变,这体现了A.中枢权力体系日趋完备 B.中央对地方控制的加强C.各地经济联系日益密切 D.经济发展区域化程度提高【答案】B【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材料中可以看出中国古代的行政区划从两级制到三级制再到四级制,地方权力不断被分割,从而使地方的权力不断削弱,中央权力不断加强,故B项是正确的;A项中枢权力体系的完备体现了专制主义不断加强;材料主要反映的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与经济联系不大,故CD项不符合题意。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地方行政制度2.下列图片反映了12-14世纪西欧政治制度演变。其中正确的表述的是A.由封建等级制向君主专制转变B.由君主专制向君主立宪制转变C.由中央集权向君主专制转变D.由封建等级制向等级君主制转变【答案】D【解析】【详解】从材料可以看出,两幅图反映的都是等级制度,左边存在公侯伯子男等封建爵位,而右边是教会贵族和世俗贵族,是世袭贵族,体现了由封建等级制度项君主等级制度的演变,故D正确;材料反映的是阶级关系的变化,君主的地位并未发生根本转变,未形成专制制度,故A错误;君主立宪制是近代英国确立的,与材料时间不符,故B错误;中央集权指的是中央与地方间的关系,材料未体现,故C错误。3.下表为民主革命时期中共领导的陕北地区民主代议机关名称的变化。这一变化源于开始时间代议机关名称1934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陕甘边区苏维埃代表大会1936年3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陕北省苏维埃代表大会1937年5月中华民国陕甘宁边区议会1938年11月中华民国陕甘宁边区参议会1945年10月陕甘宁边区下辖县(乡)将参议会改为人民代表大会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B.中国共产党对社会性质认识C.国共两党阶级斗争的推动D.国内社会主要矛盾发展变化【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共领导的陕北地区民主代议机关名称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共根据社会矛盾的变化来调整代议机关的名称,这是中共成熟的表现,1937——1945年处于全民族抗战阶段,民族矛盾是主要矛盾,这一时期代议机关主要叫中华民国陕甘宁边区议会或者参议会,D选项符合题意。材料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无必然关系,主要和当时社会主要矛盾有关,A选项排除。从1840——1949年中国一直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选项排除。1937——1945年期间民族矛盾是主要矛盾,C选项排除。4.建立英国常任文官制度的报告,建议通过公开竞争考试录用各级文职官员,严格文官工作考核,以此作为文官晋升的依据等。报告为以后文官制度改革提供了基本准则。这一做法()A.维护了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 B.有利于建立稳定的经济秩序C.适应了工业资产阶级的需要 D.表明资本主义发展遇到阻力【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建议通过公开竞争考试录用各级文职官员,严格文官工作考核,以此作为文官晋升的依据等。报告为以后文官制度改革提供了基本准则。”可得出英国文官制度的建立,适应了工业革命发展对于国家社会治理职能扩大的需求,适应了工业资产阶级的需要,C项正确;当时并没有垄断资产阶级,排除A项;B项并不是主旨,排除B项;文官制度的建立不能体现阻力,排除D项。故选C项。5.《罗马民法大全》中有记载,裁判官说:“如果船员、客店店员、骡马店伙计未将旅客交给他们保管的物品完整无损地返还给他们,那么,我将赋予这些旅客以诉权对抗船员、客店店员和骡马店伙计。”这反映了罗马法A.关注人身安全 B.强调诉讼程序C.倡导公正公开 D.重视物权保护【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题干“未将旅客交给他们保管的物品完整无损地返还给他们,那么,我将赋予这些旅客以诉权对抗船员、客店店员和骡马店伙计。”可知罗马法关注个人物品和财产,重视物权保护,故D选项正确;题干主要内容是关注个人物品和财产,不是关注人身安全,A选项错误;题干重在说明“赋予旅客诉讼的权力”,而不是强调诉讼程序,B选项错误;“倡导公正公开”与题干中物权保护问题无关,C选项错误。6.康熙帝时将理藩院从礼部独立出来。理藩院的主要职责一是管理蒙古、新疆等少数民族地区事务,二是处理与俄国的关系。这反映当时A.蒙古、新疆地区叛乱频繁不易管理B.满族主要依靠少数民族加强统治C.理藩院基本承袭元朝宣政院职能D.清朝统治者的天朝上国观念浓厚【答案】D【解析】【详解】由机构名称“理藩院”可以得出,其处理的是与清王朝有宗藩关系的民族或国家之间的关系,体现了天朝上国的观念比较浓厚,D正确;A与史实不符;B说法本身不正确;元代宣政院主要管理西藏事务,二者职能不同,C不正确。7.如图为1949一2008年中国与外国建交状况曲线图,图中显示了新中国成立后外交史上出现过三次建交高潮,这三次建交高潮A.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上海合作组织 B.一边倒、求同存异、《中美建交公报》C.中苏建交、尼克松访华、两极格局瓦解 D.不结盟运动、重返联合国、两极格局瓦解【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图示结合所学可知,新中国三次建交高潮的时间段分别为1949年、1972年、1991年,1949年新中国建立时正是美苏冷战的时期,新中国初期外交政策为“一边倒”,坚定不移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与大量社会主义国家建交;1972年中美关系出现缓和,随着尼克松访华共同发表《联合公报》,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以美国为马首是瞻的部分资本主义国家纷纷与中国建交;1991年,随着苏联的解体,冷战结束,中国再次掀起外交高潮,故C项符合题意;中国分别于1954年、1955年参加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上海合作组织成立于2001年,排除A项;求同存异为万中国参加万隆会议时期提出,排除B项;中国并未参加不结盟运动,排除D项。8.按照宋朝的户籍制度,客户直接编入户籍,成为国家的正式编户,并承担某些国家赋役,而不再是地主的“私属”。地主与客户的关系主要是土地租佃关系,还有部分雇佣关系。在土地租佃关系下,佃户(即客户)只需按契约向地主交纳地租,而不必承担其它方面的义务,地主也无权再向佃户提供任何形式的荫庇。由此可知当时A.土地租佃关系减轻了农民的赋税负担B.户籍制度把客户进一步固着在土地上C.客户的人身自由得到了法律上的确认D.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在农村已经产生【答案】C【解析】【详解】注意题干“客户直接编入户籍,成为国家的正式编户,并承担某些国家赋役,”并没有反映政府减少赋税,故A错误;根据题干“不再是地主的私属”“佃户只需按契约向地主交纳地租”表明地主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有所松弛,显然政府并不是进一步把佃户束缚在土地上,故B错误;根据题干"不再是地主的私属”“佃户只需按契约向地主交纳地租”表明地主与客户的关系主要是租佃契约关系,佃户只需按契约向地主交纳地租,而不必承担其他方面的义务,可见农民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有所减弱,故C正确;结合所学知识,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的萌芽在明朝中后期产生,与宋朝这一时间不符,故D错误.9.来自异域的糖和咖啡、茶、巧克力一起,不仅改变了欧洲人的饮食和欧洲社会,糖从贵族生活象征,逐渐变为城市劳工的生活元素。源自亚洲的甘蔗种植与蔗糖制造技术被欧洲殖民传播到欧洲,引发了“蔗糖革命”与“人口大迁移”,催生出种植园经济和殖民地奴隶制度。这表明糖A.改变了欧洲人的饮食结构B.推动了奴隶贸易的开展C.促进了世界的文化交流D.促进了世界历史进程的发展【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源自亚洲的甘蔗种植与蔗糖制造技术被欧洲殖民传播到欧洲,引发了“蔗糖革命”与“人口大迁移”,催生出种植园经济和殖民地奴隶制度”体现的是蔗糖的传播发展对人口流动、经济形态和殖民扩张的影响,说明蔗糖对世界历史进程的推动发展,D选项符合题意;改变了欧洲人的饮食结构仅是材料的一部分,A选项排除;推动了奴隶贸易的开展仅是材料的一部分,B选项排除;世界经济文化交流无法体现对种植园经济和殖民地奴隶制度的影响,C选项排除。10.工业革命以前,美国家庭的经济重担一般由男性承担,女性鲜有在外谋职者。工业革命兴起后,女性就业人数开始缓慢增长,1800年就业女性还仅占女性总人口的5%,但到1850年时已增长至10%。这说明,工业化A.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 B.引起了大规模人口流动C.促进了男女平等实现 D.改变了家庭的经济结构【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工业革命兴起后,女性就业人数开始缓慢增长……到1850年时已增长至10%”可知,工业革命后,妇女也承担了部分家庭责任,反映出工业化对家庭经济结构的影响,故选D;材料信息与城市化无关,排除A;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大规模人口流动,排除B;C不符合史实,材料也无法体现,排除。【点睛】11.下表是《英国工业制成品出口市场的地域分布》(单位:%)地区年份1699—17011702—17741804—18061834—18361854—1856欧洲83.645.037.336.328.9美国、加拿大和西印度群岛13.346.949.434.728.1非洲、近东、亚洲、澳洲和拉美3.18.113.329.043.0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英国逐渐失去了工业垄断的地位B.国际工业品市场的竞争尚不激烈C.殖民地对英国经济发展作用重大D.欧洲不再是英国出口的主要市场【答案】C【解析】【详解】从表格中的数据变化来看,英国工业制成品出口到欧洲以外地区的比例越来越大,增速明显,说明英国越来越依赖于殖民地市场来销售工业品,即殖民地对英国经济发展作用重大。故答案为C项。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开展,确立了英国的工业垄断地位,排除A项;材料没有反映国际市场的竞争状况,排除B项;欧洲仍然占有较大份额,排除D项。【点睛】本题的解答主要是根据表格中数据的变化,并联系所学英国在世界各地的殖民扩张情况,比例的变化说明英国越来越依赖于欧洲以外的市场,而这些地方大多是英国的殖民地,据此确定答案。12.对下图解读正确的是明朝中期对外贸易图A.围绕白银输入中国的贸易网络形成 B.世界各地的封闭状态被打破C.以中国为中心的世界市场逐渐形成 D.新航路开辟的条件已经具备【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明朝中期对外贸易图可知,中国向澳门地区、日本、菲律宾出售丝绸、瓷器等产品,欧洲、日本、菲律宾的白银流入中国,故体现围绕白银输入中国的贸易网络形成,A项正确;新航路开辟使世界各地的封闭状态被打破,与图示不符,排除B;明朝时,中国并不是世界市场中心,排除C;图示体现围绕白银输入中国的贸易网络形成,与新航路开辟的条件无关,排除D。13.曼彻斯特是世界上最早的工业化城市之一,也是英国的第二大城市。下表两则材料反映了曼彻斯特城市发展进程,对此解读准确的是材料一“曼彻斯特在17世纪时人口不超过1万人,1801年已发展到9.5万人,1841年有35万人,成为当时英国第二大城市。”材料二“曼彻斯特在1794年至1811年,19岁以下的财产犯罪人数占总犯罪人数的26%,到了1820年至1822年,这一数字则上升为48%。”A.工业革命加速了城市化进程 B.经济发展导致财产犯罪猛增C.城市化进程与社会问题并行 D.曼彻斯特城市管理严重滞后【答案】C【解析】【详解】综合材料一和材料二信息可知,随着曼彻斯特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财产犯罪猛增,出现严重的社会问题。综上可知,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城市化进程与社会问题并行,故C项正确;ABD项不符合题意。14.2020年11月,中国国家博物馆策划的“舟楫千里——大运河文化展”向公众开放。下图分别为隋唐时期和元朝时期的大运河示意图。它们所起的共同历史作用是A.有利于保障都城物资供应 B.促进了关中与江南的交流C.推动了政治经济中心南移 D.减轻了南方人民赋税负担【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隋唐时期都城在长安,大运河中心在洛阳,便于东南物资供应长安,元朝时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南方,大运河沟通了南北,有利于南方的物资供应都城北京,故选A;B项是隋唐大运河的作用,不符合元朝,排除;元朝时期政治中心在北方,排除C;大运河的开通,便利了对南方的赋税征收,不利于减轻南方人民的赋税负担,排除D。【点睛】15.西周时期,“和”与“序”是两种重要的价值追求,《礼记》中说:“和,故百物皆化;序,故群物皆别。”由此可见,西周时期对“和”“序”的追求A.推动了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B.促成了家国一体的政治架构C.有助于秩序构建和社会和谐D.反映出官僚政治的基本特点【答案】C【解析】【详解】由材料“和,故百物皆化;序,故群物皆别”可知,西周时期对“和”“序”的追求有助于秩序构建和社会和谐,C项正确。西周时期并没有形成中央集权制度,A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家国一体与官僚政治,B、D两项错误。16.下图是腓尼基人发明的腓尼基字母,成为字母文字的源头,腓尼基人能够发明腓尼基字母的原因是()A.腓尼基人建立了庞大的帝国B.腓尼基地处埃及和西亚文明的交汇点,商业发达C.腓尼基字母书写简单,易于记忆D.腓尼基地处丝绸之路的核心位置【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腓尼基地处埃及和西亚文明的交汇点,商业发达,为了方便记录,人们发明了22个字母组成的文字,故选B;腓尼基人在地中海世界东岸地区建立一系列小城邦,没有建立庞大的帝国,A错误;腓尼基字母书写简单,易于记忆是腓尼基字母的特点,不是发明的原因,C错误;腓尼基字母文字产生于公元前1500年左右,陆上丝绸之路从汉朝开始出现,D错误。17.俄罗斯所接受的东正教有别于西方的天主教,它是从拜占庭引进并且自上而下推行的,而且拜占庭文化本身就具有浓厚的东方色彩。这表明俄罗斯文化()A.与西方基督教文化截然不同 B.具有东西方文化二重性色彩C.使西方基督教文化发生变异 D.蕴含着古斯拉夫民族的风情【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俄罗斯所接受的东正教有别于西方的天主教,但它也属于基督教文化范畴,因此具有西方文化色彩,又引进具有东方色彩的拜占庭文化,所以说俄罗斯文化具有东西方文化二重性色彩,故选B,排除A;C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D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18.印欧人被看做现代西方人最初的祖先,游牧和迁徙是印欧人最显著的特征。以印欧人为主体的游牧部落大迁徙中,持续数百年甚至上千年,形成了赫梯人、波斯人。印欧人能够实现大迁徙的主要原因是()A.原始农业畜牧业最早产生 B.经济发达物资储备丰富C.铁器牛耕的发明和使用 D.驯化马、使用马拉战车【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印欧人最早驯化了马,并使用马拉战车,提升了其战斗力,因此能够进行大迁徙,D项正确;原始农业畜牧业最早产生在西亚等地区,排除A项;经济发达物资储备丰富不是印欧人的特点,排除B项;铁器最早是西亚发明的,排除C项。故选D项。
19.针对出国华工“如在地狱,惨不忍睹”的状况,为保护华工的合法权益,清政府驻英公使郭嵩焘主张政府应列席万国公法会议,与各国详定章程,在海外广设领事,以达到“捷声息而通隔阂,收权利而销外侮”的效果。这反映出A.国际协商能够保障华工权益B.近代国际外交意识已产生C.清政府注重保护华侨的利益D.清政府积极参与国际外交【答案】B【解析】【详解】从材料中的“郭嵩焘主张政府应列席万国公法会议,与各国详定章程,在海外广设领事”等信息来看,说明郭嵩焘主张通过国际通行的惯例和国际法的规定,来处理保护本国公民在外权利等相关事宜,说明郭嵩焘的近代国际外交意识已经产生。故答案为B项。材料没有反映通过这种方式保护华工权益的结果,排除A项;郭嵩焘提出解决这一问题的主张,并非表明清政府注重保护华侨利益,排除C项;材料没有反映清政府积极参与国际外交,排除D项。【点睛】郭嵩焘反对“严夷夏之大防”,主张开放;反对视西方诸国为“夷狄”,主张把它们当作一个个独立的文明国家来看待。针对封建士大夫的“虚骄”习气,郭嵩焘认为:中国除“取法”西洋外,别无他法。为了帮助人们打开眼界,了解、取法西方,郭嵩焘还把出使英国途中的见闻,参以自己的感想,逐日详记下来,写成《使西纪程》寄回总理衙门。在郭嵩焘的思想中,近代国际外交意识已经产生。20.在印尼海域打捞上来的千年沉船“黑石号”的众多文物中,有一件烧有“湖南道草市石渚盂子有明(名)樊家记”题记的瓷器。结合对他处出土器物的考证,有专家认为“黑石号”是海上丝绸之路开通的可靠证据之一。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宋元时期海外商运发展迅速B.“黑石号”的沉船年代不早于唐朝C.题记这样的广告词表明政府放松对商业的直接监管D.由“湖南道”可知“樊家”生活在少数民族聚居地【答案】B【解析】【详解】通过材料“湖南道”“印尼海域”可以看出,海上丝绸之路到达印尼,同时道这一地方高级行政单位最早出现于唐朝,故选B;宋元时期并没有道这一地方行政区划,排除A;题记实际上说明政府对商业管理的强化,排除C;湖南道并不一定是少数民族聚居地,排除D。21.19世纪,下午茶在英国成为一种风尚。无论是达官贵人还是普通大众,当午后钟声敲响四下,大家都放下手中的活计,在家中或走进茶室喝一杯茶。这一风尚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中国茶叶的产量大增 B.民主政治完善的需要C.英国城市化进程加快 D.世界贸易的较大发展【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19世纪,下午茶在英国成为一种风尚。”可知,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茶叶大量进入英国市场,茶叶价格大幅度下降,茶叶进入广大英国民众的生活之中,这是世界贸易发展的结果,D项正确;材料中所给信息无法确定中国茶叶产量是否增加,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民主政治完善的问题,排除B项;材料所给信息,关于英国城市化进程加快的原因不足,排除C项。故选D项。22.亚历山大在向东扩张过程中,带了许多随军学者,他们沿途采集动植物标本,测量地理,研究学术,与当地人交往。亚历山大还接见过古印学者,与他们交流学问。这些行动A.推动了波斯帝国的文化发展 B.表明文明发展的趋同化C.扩大了古代知识的传播范围 D.有利于印度佛教的产生【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带了许多随军学者,他们沿途采集动植物标本,测量地理,研究学术,与当地人交往”体现的是亚历山大在东征的过程中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与传播,C正确;亚历山大东征时间是公元前334~公元前324年,波斯帝国时间是公元前550年—公元前330年,因此推动了波斯帝国的文化发展说法错误,A排除;文明发展是多样化,并非是趋同化,B排除;材料与佛教的产生无关,D排除。故选C。23.19世纪,英国为加强对印度的控制,修建了英式标准的铁路、电报和邮政设施,普及了英语教育,将西方文学和政治思想的主要部分引入。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措施客观上A.加大英国对印度的经济掠夺 B.导致印度民族意识增强C.使印度在经济上从属于西方 D.同化当地的经济与文化【答案】B【解析】【详解】19世纪英国铁路、电报、邮局、教育等传播到了印度,客观上促进了印度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的发展,增强了印度的民族意识,B正确;材料反映的是英国对印度殖民扩张的客观效果,A反映的是主观上要达到的目的,排除;印度在经济上从属于西方,是在英国开始侵略印度的时候就已经有了,不是工业革命以后才开始,排除C;结合所学知识,英国对印度的侵略并没有同化印度当地的经济文化,印度仍然保持自己的民族特色,D错误。24.纵贯北京城的中轴线可以说是“中”字的“|”,而方方正正的紫禁城就是“中”字的“口”,中轴线穿过紫禁城就组成了中国的“中”字。美国首都华盛顿的正中也有一条中心线,连接林肯纪念堂、华盛顿纪念碑、国会山,而与其相交的是一小横,即杰弗逊纪念堂到白宫,组成的是“十”字架。这两种建筑A.隐含了以统一为中心的意识B.体现了各自的历史文化信仰C.反映了专制至上的设计理念D.说明了东西文化的相互融合【答案】B【解析】【详解】中国传统文化讲究大一统,所以北京组成的是“中”字;西方文化中信仰基督教,所以华盛顿组成了“十”字架,由此可知这两种建筑体现的是各自的历史文化信仰,故选B项;美国的建筑没有体现以统一为中心的意识和专制之上的设计理念,排除AC项;北京和华盛顿的建设理念没有体现东西文化的相互融合,排除D项。二、非选择题25.图一、图二、图三是三个历史时期(14世纪前后、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的世界贸易图,观察三幅地图,完成下列要求。
根据图一、图二、图三反映的信息,判断与此对应的时期,并说明理由。(要求:判断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答案】图1:18世纪60年代理由:①新航路开辟后,大西洋贸易(黑奴贸易)兴盛;②欧亚之间绕过非洲南端,建立直接的海上贸易,欧洲商人推动了印度洋贸易的兴盛。③西班牙、葡萄牙、荷兰、英国、法国等国在亚洲、非洲、美洲建立了不少殖民地,并且大多在沿海地区。
图2:14世纪前后理由:①贸易中心在地中海沿岸;②欧亚贸易经过传统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进行贸易;③阿拉伯商人与意大利商人主导者欧亚之间的贸易
图3:19世纪中期理由:①工业革命后,英国成为世界第一个工业国家;②工业革命促使英国生产力大发展,生产出大量工业品并且对外大量输出商品;③英国工业品流向世界各地,很多国家和地区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解析】【详解】时期与理由:通过观察图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中展示的欧洲殖民者从非洲掠卖奴隶到美洲,西班牙、葡萄牙、英国、荷兰和法国等欧洲国家殖民地分布在亚、非、美等大洲的沿海地带,欧洲与美洲、非洲、印度洋的海外贸易已经建立等,说明其为新航路开辟后工业革命之前,即18世纪60年代的世界贸易图;通过观察图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中展示的商路为传统的陆上、海上丝绸之路,贸易活动的主导者是阿拉伯和意大利商人,罗马、君士坦丁堡等贸易中心主要分布在地中海沿岸等,反映的是14世纪前后即新航路开辟前的欧亚贸易图;通过观察图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中英国为世界贸易中心,俨然世界工厂,即最先进行并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成为了世界第一个工业国家,在炮舰政策的掩护下,大力发展商品输出,其工业品流向世界各地,很多国家和地区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反映的是19世纪中期即工业革命后世界贸易形势图;确定三幅图的准确时间后,将分析过程作为理由,一一展开说明。26.医疗与公共卫生体系关乎国计民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古代中国是一个多疫灾的国家。古代各级政府在与疫病做斗争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一套较为得力的防治措施。唐代政府通过普及医学知识设立传染病医院等手段,防控疾病,同时公共卫生也受到重视,如饮食卫生,设置城市排污系统。宋代建立了以政府为主导,社会民众为辅的疾病防治体系,加强对药物的统一管理,设立了官药局。清代以乡贤为主导的地方绅士集团和民间社会慈善机构为主的社会力量,在促进官府实行救疗的同时,自身也开展一些救疗活动。——据石涛《我国古代政府的疫病控制措施》等材料二19世纪的英国新兴工业化城市的出现,吸引了大量的人口向城市转移。当时英国城市的特点是:遍布天空的烟尘,随处可见的垃圾,污水随意排放,卫生状况极差。19世纪初期城市工人的平均寿命仅为40岁,诸如伤寒、天花、肺结核和白喉等传染,并每年要夺走20000的生命。印度发生的疫情传入英国,引发了英国1831年的霍乱,疫病共肆虐了437个城市。卫生改革家艾德文·查德威克等指出当时瘟疫造成大量人口死亡,归因为城镇人口的急速增长和肮脏的公共卫生状况。英国政府开始采纳其观点,开始了公共卫生立法和改革活动。——摘编自陈超《工业化时期英国城市的公共卫生问题》等材料三新中国成立初期,公共卫生体系十分薄弱。从1953年起,在国家的统一领导和部署下,通过行政、立法等手段,到21世纪初形成了中央、省、地市和县四级疾病预防控制体系。中国卫生工作采用了以预防为主的低投入高产出的公共卫生和食物,面向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提供了最基本的公共卫生保障,这种“中国模式”取得了巨大成果。通过60年的不懈努力,中国传染病大规模的爆发、流行减少。进入21世纪,我国新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取得重要成就,已经基本形成了医疗保障体系的全覆盖。——摘编自李立明《新中国公共卫生60年的思考》(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应对疫病的主要措施。(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英国公共卫生立法的背景。(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分析新中国公共卫生建设意义。【答案】(1)措施:政府设立医疗机构;普及医学知识;注重公共卫生;建立疫病防控体系;社会力量积极参与。(任答3点)(2)背景:工业革命的开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环境污染问题的加重;疫病随着全球化的进程蔓延;卫生专家的呼吁引起政府的重视。(任答4点)(3)意义:改变了旧中国卫生事业落后的局面;保障了广大人民的身体健康,提高了国民的身体素质;有利于社会稳定和经济持续发展。【解析】【小问1详解】措施:根据“宋代建立了以政府为主导,社会民众为辅的疾病防治体系,加强对药物的统一管理,设立了官药局。”得出政府设立医疗机构;根据“唐代政府通过普及医学知识设立传染病医院等手段,防控疾病”得出普及医学知识;根据“同时公共卫生也受到重视,如饮食卫生,设置城市排污系统。”得出注重公共卫生;根据“逐渐形成一套较为得力的防治措施。”得出建立疫病防控体系;根据“清代以乡贤为主导的地方绅士集团和民间社会慈善机构为主的社会力量,在促进官府实行救疗的同时,自身也开展一些救疗活动。”得出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小问2详解】背景:根据“19世纪的英国新兴工业化城市的出现,吸引了大量的人口向城市转移”得出工业革命的开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根据“遍布天空的烟尘,随处可见的垃圾,污水随意排放,卫生状况极差。”得出环境污染问题的加重;根据“19世纪初期城市工人的平均寿命仅为40岁,诸如伤寒、天花、肺结核和白喉等传染,并每年要夺走20000的生命。”得出疫病随着全球化的进程蔓延;根据“卫生改革家艾德文·查德威克等指出当时瘟疫造成大量人口死亡,归因为城镇人口的急速增长和肮脏的公共卫生状况。”得出卫生专家的呼吁引起政府的重视。【小问3详解】意义:根据“通过60年的不懈努力,中国传染病大规模的爆发、流行减少。”“进入21世纪,我国新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取得重要成就,已经基本形成了医疗保障体系的全覆盖。”得出改变了旧中国卫生事业落后的局面;保障了广大人民的身体健康,提高了国民的身体素质;有利于社会稳定和经济持续发展。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中国古代饮食文化的变化(节选)时期饮食文化特色先秦时期贵族饮食有“八珍”之说,对用料、烹饪、数量、餐具等都有严格的规定,士大夫之下“不以鼎食”。秦汉时期外来食物黄瓜、菠菜、胡萝卜、茴香、芹菜、扁豆、大葱、大蒜登上国人餐桌,炸油饼、芝麻糊、烧饼等受到热捧。隋唐时期士人任官或升迁举办“烧尾宴”招待亲朋同僚,意指“鲤鱼跃龙门,烧鱼尾高升”。唐诗中还大量提到西域胡家酒店和胡姬。两宋时期“北麦南稻”的饮食结构发生变化,烧饼、饺子、包子、刀削面等散布于江南市镇,通宵达旦沿街叫卖。元明清时期忽必烈力主的“涮羊内”火锅风行全国,“乳扇”也由蒙古大军带到大理:朱棣迁都后,实现了“南京板鸭”与“北京烤鸭”的混搭。美洲马铃薯、玉米成为底层国人充饥的主食。顺治、康熙时代的“满汉全席”则将中华饮食文化推向新高度。——摘编自王学奏《中国饮食文化史》材料蕴含了中国古代饮食文化的诸多信息,自拟一个论题,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知识予以阐述。(要求:所拟论题明确,阐述史论结合,言之成理。)【答案】示例:论题:中国古代饮食文化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阐述:先秦时期,中国饮食文化注重社会等级观念。折射出宗法制与分封制的政治特征。秦汉时期,伴随丝绸之路的开通,西域外来食物和烹饪技术丰富中华饮食文化,隋唐实行科举制,饮食文化反映社会阶层的流动,并体现交流频繁的时代特色。两宋时期,经济重心完成南移,商品经济发展。推动传统饮食结构的变化。元明清时期,中华饮食文化吸收了蒙满民族气息并打上了新航路开辟后全球物种交流的时代烙印。综上所述,中国古代饮食文化凝聚了时代气息,体现了开放性和包容性,丰富了中国的传统文化。【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拟出论题:中国古代饮食文化具有鲜明的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消防执业资格考试题库:应急救援装备操作与维护技巧试题集
- 2025年个人理财投资策略真题解析-银行从业资格考试试卷
- 河北劳动关系职业学院《体育三》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伊犁职业技术学院《资讯科技》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玉溪师范学院《语言技能实训III》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哈尔滨剑桥学院《临床科研设计》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文山学院《信息技术与网络营销》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上海东海职业技术学院《化学工程实验》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吕梁职业技术学院《儿童歌曲演唱与指挥》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河南应用技术职业学院《阿拉伯语语言学概论》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药品行业新员工合规培训
- 腹膜透析护理查房
- 2025-2030中国风能风电行业发展前景及发展策略与投资风险研究报告
- 九江市电梯安全管理人员会考练习卷以及答案
- 2025年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应知应会知识试题及答案
- (安全生产)安全体验馆
- 2024年档案管理实务重点试题及答案
- 五四红旗团支部
- 影视剧组聘请工作人员合同二零二五年
- 2025年审厂检验总结报告
- 2024年中国联通延安市分公司招聘笔试真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