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台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年级上册1月期末考试物理试题(解析版)_第1页
浙江省台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年级上册1月期末考试物理试题(解析版)_第2页
浙江省台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年级上册1月期末考试物理试题(解析版)_第3页
浙江省台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年级上册1月期末考试物理试题(解析版)_第4页
浙江省台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年级上册1月期末考试物理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台州市2023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质量评估

物理

注意事项:

1.本卷共8页,21小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书写在答题纸上规定区域内:

3.可能用到的相关公式或参数:重力加速度g均取10m/s2.

一、选择题I(本题共U小题,每小题3分,共33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

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以下物理量为矢量且对应的单位属于国际单位制的是()

A.时间sB.位移cmC.加速度m/s2D.质量kg

【答案】C

【解析】

【详解】只有大小无方向的物理量为标量,如时间、质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为矢量,如位移、

加速度;而位移的单位cm是非国际制单位,加速度的单位m/s?为国际制单位,故符合题意的选C。

2.如图为杭州亚运会田径主赛场“莲花碗”,运动场跑道周长400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比赛成绩20.00s是时间间隔

B.运动员跑100m和800m都是指位移大小

C.研究运动员的起跑姿势时,可以把运动员视为质点

D.200m比赛成绩为20.00s,则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10m/s

【答案】A

【解析】

【详解】A.比赛成绩20.00s是时间间隔,故A正确;

B.已知运动场跑道周长400m,则100m是直道,指的是位移,800m要跑两圈指的是路程,故B错误;

C.研究运动员的起跑姿势时,不可以把运动员视为质点,故C错误;

D.200m比赛成绩为20.00s,则运动员的平均速率为10m/s,故D错误。

故选Ao

3.在物理学习过程中,我们总结出很多科学研究方法,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重心、合力、质点等概念都采用等效替代法

B.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采用控制变量法

C.利用激光的平面镜反射来观察桌面的微小形变,采用放大法

D.求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时,将其看成很多小段匀速直线运动位移的累加,采用微元法

【答案】A

【解析】

【详解】A.当一个物体受到几个力的共同作用时,我们常常可以求出这样一个力,这个力产生的效果跟原

来几个力的共同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原来的几个力叫做分力,合力与几个分力之间是

相互替代关系。在不需要考虑物体本身的大小和形状时,用质点来代替物体的方法,重心利用理想模型法。

A错误,符合题意;

B.“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采用控制变量法,先控制滑块的质量不变,研究加速度与力的关

系,再控制重物的总重力不变,研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B正确,不符合题意;

C.利用激光的平面镜反射来观察桌面的微小形变,为了便于观察,采用放大法。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在推导匀变速运动位移公式时,把整个运动过程划分成很多小段,每一小段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然

后把各小段的位移相加,这里采用了微元法。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如图甲所示,在一段封闭的、长约1m的玻璃管内注满清水,水中放着一个小圆柱体红蜡块A,将玻璃管

的开口端用橡胶塞塞紧.把玻璃管倒置(如图乙),蜡块A竖直上升速度大致不变.现将玻璃管放在水平气

垫导轨的滑块上(如图丙),当蜡块A匀速上升的同时,让滑块在恒定拉力的作用下向右匀加速运动,以水

平向右为x轴正方向,竖直向上为y轴正方向,建立坐标系,则蜡块A的运动轨迹大致为()

【解析】

【详解】蜡块参与了竖直方向上的匀速直线运动和水平方向上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合力的方向水平向右,

而轨迹的弯曲大致指向合力的方向,轨迹上每一点的切线方向表示速度的方向,开始的初速度竖直向上,

然后逐渐变成斜向上方向,故符合要求的图像选C。

5.亲子游戏是亲子交往的重要形式之一。如图,在粗糙的水平地面上,父亲双手撑地,双脚离地,儿子静

坐在父亲脖子上,两人保持静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地面对手的支持力是手形变产生的

B.父亲对儿子作用力的方向竖直向上

C.地面对手的支持力与手对地面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D.地面对父亲的作用力与儿子对父亲的作用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答案】B

【解析】

【详解】A.地面对手的支持力是地面变产生的,A错误;

B.父亲对儿子作用力的方向竖直向上,这样才能与儿子的重力平衡,B正确;

C.地面对手的支持力与手对地面的压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C错误;

D.地面对父亲的作用力与父亲对地面的作用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D错误;

故选B。

6.自行车的机械碟刹可以让车辆拥有更好的制动性,碟刹是由碟刹器与碟刹片两者间的摩擦力实现制动的。

在一次缓慢刹车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碟刹器

碟刹片

A.碟刹器受到的是静摩擦力

B.增大碟刹器与碟刹片的正压力可以增大摩擦力

C.增大碟刹器与碟刹片的正对面积可以增大摩擦力

D.碟刹器受到的摩擦力方向一定与碟刹片的运动方向相反

【答案】B

【解析】

【详解】A.碟刹器与碟刹片相对运动,碟刹器受到的是滑动摩擦力,故A错误;

BC.根据

/=〃然

可知,碟刹器与碟刹片之间的滑动摩擦力与动摩擦因数〃以及碟刹器与碟刹片的正压力稣有关,与碟刹器

与碟刹片的正对面积无关,增大碟刹器与碟刹片的正压力可以增大摩擦力,故C错误,B正确;

D.根据滑动摩擦力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可知,碟刹器上受到的摩擦力方向与其相对碟刹片的运动方向

相反,故D错误。

故选B。

7.杭州外卖小哥彭清林“惊人一跳”挽救了一名年轻女子。彭清林在空中可看作自由下落,时间约为1.8s,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下落高度约为32m

B.落水前Is内的位移约为5m

C.落水前的瞬时速度约为32m/s

D.自由下落过程中彭清林处于失重状态

【答案】D

【解析】

1

【详解】A.根据题意,由公式=9可得,下落高度约

1

/z=—xl0xl.829m=16.2m

2

故A错误;

1

B.根据题意,由公式/1=5/29可得,落水前Is内的位移约为

11

A/z=-^2--g(r-l)9=13m

故B错误;

C.根据题意,由公式v=g/可得,落水前的瞬时速度约为

v=10xl.8m/s=18m/s

故C错误;

D.自由下落过程中,彭清林具有向下的加速度,处于失重状态,故D正确。

故选D。

8.如图,水平导轨上安装两个相距为/=0.5m的光电门,小车上装有宽度为d=2cm的遮光条,在槽码的

牵引下,从某一位置开始运动,先后经过光电门1、2,挡光时间分别为△%=0.05s、△%2=0・02S,用色近

一At

似代表小车通过光电门的瞬时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光电

光电门2

・遮光片

疗J

"nTi

槽码Q

A,加速度约为Q84m/s2

B.经过光电门1的瞬时速度约为40m/s

C.小车受到的牵引力大小等于槽码的重力大小

D.要使瞬时速度的测量值更加接近于真实值,可换用更宽的遮光条

【答案】A

【解析】

【详解】AB.经过光电门1的瞬时速度为

d2x10-2

v,=—=---m/s=0.4m/s

10.05

经过光电门2的瞬时速度为

d2x10-2

为一工―0.02m/s=lm/s

根据速度位移的关系式可得

m/s2=0.84m/s2

2L2x0.5

故A正确,B错误;

C,槽码的加速度与小车加速度大小相等,对槽码受力分析可知

Mg—F—Ma

故槽码的重力大于小车受到的牵引力,故C错误;

D.要使瞬时速度的测量值更加接近于真实值,可知需经过的时间较短,故需选择较短的遮光条,故D错

误。

故选Ao

9.如图甲,CT是一种重要的医疗检测手段,启动CT床将人体沿水平直线送入扫描筒中,CT床的速度随

时间变化规律如图乙所示,加速和减速阶段的加速度大小都为4m/s2,测得全程总时间为1.1s,总位移为

0.4m,则该过程中的最大速度为()

A.2.2m/sB.0.72m/sC.0.4m/sD.0.36m/s

【答案】C

【解析】

【详解】设加速与减速时间为r,则最大速度为4才,根据图像与坐标轴所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可得

1x(l.l-2z+l.l)x4z=0.14m

解得

t=0.1s

故该过程中的最大速度为

vmax=4/=0.4m/s

故选C。

10.某校项目研究小组使用轻弹簧、直尺、钢球等制作了一个“加速度计”。如图所示,弹簧上端固定,

在弹簧旁沿弹簧长度方向固定一直尺.不挂钢球时,弹簧下端指针位于直尺10cm刻度处;下端悬挂钢

球,静止时指针位于直尺20cm刻度处。将直尺不同刻度对应的加速度标在直尺上,就可用此装置直接测

量竖直方向的加速度,则当指针指在刻度尺的25cm处,应标记的加速度大小和方向为()

〃〃〃〃〃〃

I20-二

-

A.lOm/s2竖直向上B.5m/s2竖直向上

C.10m/s2竖直向下D.5m/s2竖直向下

【答案】B

【解析】

【详解】设钢球质量为力,弹簧的劲度系数为九则挂钢球时有

mg=kAx1

弹力大于重力,则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ma=k^x2—mg

解得

a=5m/s2

方向竖直向上。

故选B。

11.如图所示,足够长的光滑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8,质量为加的滑块以初速度%垂直于底边沿斜面向

上滑,同时对滑块施加大小为产(歹=公,左为常数),方向总是与速度方向相反的拉力。若滑块上滑到最

高点视为过程I,滑块从最高点返回到初始位置视为过程II,最终回到初始位置的速度为%,则滑块速度大

小与时间的图像描述正确的是()

【答案】D

【解析】

【详解】对过程I分析,有

mssmO+kv.八kv

a=---------------=gsm,+—

mm

加速度方向沿斜面向下,所以滑块先向上做减速运动,并且加速度逐渐减小,所以对应的图像的斜率的绝

对值逐渐减小;对过程n分析,有

mgsin9-m.kv

a=-------------------=gsm〃-------

mm

加速度方向沿斜面向下,所以滑块会向下做加速运动,并且加速度逐渐减小,对应的图像斜率的绝对值逐

渐减小。

故选D。

二、选择题II(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一

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12.关于力与运动的认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牛顿第一定律能通过现代的实验手段直接验证

B.伽利略首先建立了平均速度、瞬时速度和加速度等概念

C.伽利略首先提出了力的概念,并指出力不是维持运动的原因

D.伽利略通过实验和逻辑推理相结合的方法得到自由落体运动的性质

【答案】BD

【解析】

【详解】A.牛顿第一定律是理想的实验定律,不能通过现代的实验手段直接验证,故A错误;

BD.伽利略首先建立了平均速度、瞬时速度和加速度等概念用来描述物体运动,并首先采用了实验检验

猜想和假设的科学方法,把实验和逻辑推理和谐地结合起来,通过斜面实验间接证实了自由落体运动是初

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故BD正确;

C.伽利略通过理想斜面实验得到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力”的概念是由牛顿提出的,故C错

误。

故选BD。

13.关于惯性,以下描述正确的是()

甲乙丙丁

A.图甲,从地面带到太空中,冰墩墩的惯性变小

B.图乙,急转弯时,行李箱向汽车转弯轨迹内侧运动

C.图丙,迅速向右抽拉白纸,小钢球相对白纸向左运动

D.图丁,匀速运动的小车上装有弹射管,弹出的钢球将会落回弹射管

【答案】CD

【解析】

【详解】A.惯性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有关,故从地面带到太空中,冰墩墩的惯性不变,故A错误;

B.惯性指的是物体能够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的一种性质,故急转弯时,行李箱向汽车转弯轨迹的切线方

向运动,故B错误;

C.速向右抽拉白纸,小钢球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则小钢球相对白纸向左运动,故C正确;

D.把小车与小球看做一个整体,当小车向前运动时,它们拥有相同的速度。小球弹起后,因为惯性的作

用,它仍然有着与小车相同的速度,而不是静止的。这样小球虽然被弹起,但仍然会向前运动,最后落回

到车内,故D正确。

故选CD。

14.如图所示,一倾角为30°的大坝横截面示意图,水面与大坝的交点为。。在A点以速度%水平扔出小石

子,已知49=40m,不计空气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15m/s,则石子不能直接落入水中

B.若石子落在大坝上,下落的时间与初速度的平方成正比

C,若石子落入水中,则%越大,落水时速度方向与水平面的夹角越小

D,若石子落在大坝上,则%越大,落到大坝上时速度方向与大坝的夹角越大

【答案】AC

【解析】

【详解】根据题意,由几何关系可得,AO间的竖直高度为

h=AC?sin30°=20m

AO间的水平位移为

x=AOcos30°=206m

AC.若石子落入水中,则石子下落高度一定,则飞行时间为

水平方向上有

vot>x=20Gm

解得

%>10V3m/s

可知,若/<15m/s,则石子不能直接落入水中,石子落入水中的竖直分速度为

vy=gt=20m/s

保持不变,则落水时速度方向与水平面的夹角的正切值为

tan=—

%

可知,%越大,。越小,即落水时速度方向与水平面的夹角越小,故AC正确;

BD.若石子落在大坝上,由平抛运动规律有

j_2

tan30°=三—=旦

vot2%

整理可得

2tan30°

-----------%

g

可知,下落的时间与初速度成正比,设落到大坝上时速度方向与大坝的夹角为戊,则有

tan(«+30°)=2tan30°

可知,落到大坝上时,速度方向与大坝的夹角保持不变,与初速度%无关,故BD错误。

故选AC。

15.如图所示,图线OP是某质点做直线运动的位移一时间图像,OP作为开口向下抛物线的一部分,P为

图像上一点。已知为过P点的切线,与纵轴交于x=6m的。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4s末的速度大小为Im/s

C,加速度大小为Im/s?D.0〜4s内,质点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答案】BD

【解析】

【详解】B.根据X—/图像中斜率表示速度,由图像可得,4s末的速度大小为

6mzs=lm/s

丫4

故B正确;

ACD.根据题意,由公式有

12

x=vQt+—at

结合图像有

10=4%+8«

由公式v=%+R有

1=%+4a

联立解得

3

2

v0=4m/s,«=--m/s

即0〜4s内,质点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故AC错误,D正确。

故选BD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51分)

16.利用图甲所示装置可以完成力学中的许多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B.

(2)利用此装置可以做A.“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和B.“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实验。

①以上两个实验中需要平衡阻力的是(填写"A”、"B”或者“A和B”);

②下面几组图是平衡阻力过程中的某一瞬间,操作正确的是;

③关于以上两个实验的操作正确的是;

A.实验前都需要调整牵引小车的细线水平

B.实验都要求先接通打点计时器,后释放小车

C.实验都需要槽码的质量远小于小车的质量

D.打出的一条纸带都能获得多组实验数据

(3)经正确操作后打出一条纸带,截取其中一段如图乙所示。点0、1、2、3、4、5为计数点,则计数点

2

4的读数为cm,小车的加速度为m/s(计算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

345

叫呼明»叩叩明,邺|甲哪叩,I删1叩口1用,叩,防甲删甲将甲1即F删I删干暇甲w/w啊"甲w,删"那

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

图乙

【答案】①.c②.B③.B@.B⑤.26.601.20

【解析】

【详解】(1)[1]由图甲所示可知实验装置用电火花打点计时器,所需电源为220V交流电。故选C。

(2)[2]“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时需要把长木板不带定滑轮的一侧垫高,以平衡小车受到

的阻力。故选B。

⑶“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时需要调节木板的倾斜度,使小车在不受牵引力时能拖动纸带沿

木板匀速运动。故选B。

[4]A.A、B实验都需要纸带、细绳要和长木板平行。A错误;

B.A、B实验都需要实验时应先接通电源,后释放小车;一次实验结束时先断开电源,后取下纸带。B正

确;

C.A实验不需要槽码的质量远小于小车的质量,B实验需要槽码的质量远小于小车的质量。C错误;

D.纸带上计数点间距测量有偶然误差,故A、B实验都需要多测几组数据,以尽量减小误差。D错误;

故选B。

(3)[5]由图乙可知,则计数点4的读数为26.60cm

[6]由逐差法知

Ax=aT~

解得

_Ax_(36.9-26.60)x102-(26.60-17.50)xW2向$2_]zOm/s2

”尹一a?ss

17.I.某小组做“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实验.

,6

s0

s0

s0

0

.0

7

0

G

(1)如图甲为实验操作过程中记录的画面,请指出该小组操作过程存在的两处错误:

①②;

(2)在该实验中,下列操作或思考可行的是;

A.同一次实验,不允许结点。的位置变动

B.确定力的方向时,可以用铅笔沿着细绳画线

C.若只有一个弹簧秤也能完成探究

D.可以用细绳代替橡皮筋

II.如图乙所示,在铁架台的水平横杆上等间距的悬挂五根完全相同的弹簧,依次在弹簧下端悬挂1、2、

3、4、5个钩码,发现弹簧末端近似在一条倾斜直线上.以下结论正确的是.

A.弹簧弹力与弹簧长度成正比

B.倾斜直线越陡表示该弹簧抗拒形变的“本领”越小

C.换一组更“硬”的弹簧,直线的倾斜程度更平缓

D.按照上述规律不断增加弹簧和钩码,各弹簧末端一定都在此倾斜直线附近

【答案】①.细线未与弹簧中心轴共线②.白纸未固定③.AC##CA®.BC##CB

【解析】

【详解】I.(1)口]⑵由图甲可知,该小组操作过程存在的两处错误:细线未与弹簧中心轴共线和白纸未

固定。

(2)[3]A.为了保证效果相同,同一次实验过程中。点位置不允许变动,故A正确;

B.确定力的方向时,采用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的方法,不能沿细线划线,故B错误;

C.若只有一只弹簧秤,为了完成该实验,需用手拉住一条细绳,用弹簧秤拉另一条细绳,互成角度的拉橡

皮条,使结点到达。点,且至少需要3次把橡皮条结点拉到。点,第一次用细线代替拉力瓦,用弹簧秤测

量工;第二次用细线代替拉力B,用弹簧秤测量耳;第三次弹簧秤直接拉橡皮筋,测量尸,故c正确;

D.两个弹簧秤共同作用时,与一个弹簧秤作用效果相同,必须使作用效果相同,若用细绳代替橡皮筋,不

能保证效果相同,故D错误。

故选ACo

II.[4]根据题意,以不挂钩码的弹簧为原点,建立坐标系,如图所示

on

.oQ、d

sl昌s

产A

X

可知,y表示弹簧的形变量,设等间距为%,倾斜直线与x轴夹角为9,由图可知,当挂1个钩码时,形变

量为xtan。,当挂2个钩码时,形变量为2%tan8,........,当挂5个钩码时,形变量为5%tan。,

A.综上所述可知,弹簧弹力与弹簧形变量成正比,故A错误;

BC.综上所述有

nmg=knxtanO

可得

tan(八9=qmg

k

可知,倾斜直线越陡,劲度系数上越小,表示该弹簧抗拒形变的“本领”越小,换一组更“硬”的弹簧,即

k大,则e越小,直线的倾斜程度更平缓,故BC正确;

D.按照上述规律不断增加弹簧和钩码,当超过弹簧的弹性限度时,弹簧末端不在此倾斜直线附近,故D错

误。

故选BC。

18.为了提升游客的游览体验,台州神仙居于2020年增加了“南天梯”。如图甲,电梯全长L=104m,高

度8=52m,梯阶宽度d=0.6m,侧面图可简化为图乙。电梯启动稳定后,游客乘坐电梯上行且始终相对

电梯静止,全程只需要q=208s,不计空气阻力。

ci)求电梯稳定运行时的速度大小:

(2)电梯待机时可视作静止状态,当游客进入电梯时,电梯以a=0.125m/s2的加速度匀加速启动并达到

稳定状态,求游客在电梯上运动的总时间t;

(3)因某种原因电梯紧急制动,制动过程中游客总共被抬升高度/z=Q125m,把制动过程视为匀减速,求

电梯紧急制动时的加速度大小。

【答案】(1)0.5m/s;(2)210s;(3)0.5m/s2

【解析】

【详解】(1)根据题意可知,电梯稳定的速度

v=—=0.5m/s

0

(2)根据题意可知,匀加速阶段的时间为

V

4=—=4As

a

运动的位移为

v1

玉=”=lm

匀速阶段时间为

t=1=206s

2V

所以总时间

t=tx+t2=210s

(3)根据题意,设斜面倾角为由几何关系有

.cH1

sin〃=——=—

L2

可知斜面倾角

6=30°

游客移动的位移为

x=h=0.25m

sin。

由公式

2

0-v=2axx

可得

%=-0.5m/s2

故加速度大小为0.5m/s2。

19.如图所示,处于竖直平面内的平衡装置由水平地面、竖直杆、轻弹簧和定滑轮。组成,轻弹簧左端固定

在杆上.现将物块甲、乙分别通过轻绳系在弹簧8端,调节装置使两物块均处于静止状态,此时甲物块恰不

滑动,弹簧处于水平,OA.05与竖直方向夹角分别为a=37。,〃=30。。己知甲、乙的质量分别为

叫=1.6kg和m2=|后电,弹簧的劲度系数为100N/m,设物块甲与地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

擦力,其他阻力不计,sin37°=0.6,cos37°=0.8o

(1)求弹簧的形变量;

(2)求物块甲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

(3)若撤去物块乙,改用拉力产作用于8点,为保持B点不动,求拉力产的最小值.

B

【答案】(1)0.04m;(2)0.5;(3)26N

【解析】

详解】(1)对8点分析,由关系式

ckx

tan/?=----

m2g

x=0.04m

(2)对3点分析,绳子拉力为

FT=S=8N

cos/?

对物块甲分析

耳sina=Ff

FN+耳cosa=m^g

耳=〃氏

〃=0.5

(3)对/点分析,弹簧弹力为

F^=kx=4N

由分析得,当拉力/与绳子垂直时,其值最小

^n=^cos^=2V3N

20.如图所示,滑草场的滑道由A3段和段组成,A3段倾角,i=53。,BC段倾角%=37。,3c段高

〃=36m,滑草车与滑道A3段、段的动摩擦因数都为〃=。8,滑草车经过滑道交接处(B点)的能

量损失忽略不计,载人滑草车(可视为质点)从A点由静止下滑,最终恰好停在。点,不计空气阻力,

sin37°=0.6,cos37°=0.8。

(1)求滑草车在段的加速度大小;

(2)求AB段G的长度;

(3)若A、。两点位置不变,即4、。两点竖直高度差〃和水平距离S均不变,调节斜面倾角和长度,使

8点竖直向下移动一小段距离,试判断滑草车从A点由静止下滑后能否仍停在。点,并说明理由.

2

【答案】(1)a2=0.4m/s;(2)lAB=7.5m;(3)能停在。点

【解析】

【详解】(1)根据题意,滑草车在段,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7gcos6(2-“zgsin%=tna2

解得

2

a2=0.4m/s

(2)根据题意,设到B点的速度为唳,由运动学公式有

解得

vB=4Gm/s

滑草车在A3段,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mgsm6}-〃mgcosg=m%

解得

%=3.2m/s2

VB=

可得

IAB=7.5m

(3)根据题意,由前面两问可知

h

VB=2a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