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文学红楼梦的评析_第1页
经典文学红楼梦的评析_第2页
经典文学红楼梦的评析_第3页
经典文学红楼梦的评析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经典文学红楼梦的评析TOC\o"1-2"\h\u26969第一章《红楼梦》的时代与文学地位 11393第二章《红楼梦》的主要人物群像 128890第三章家族兴衰:《红楼梦》的核心情节 216192第四章我看《红楼梦》中的爱情悲剧 229470第五章从诗词看《红楼梦》的文化底蕴:“好风频借力,送我上青云” 218304第六章《红楼梦》中的社会百态:原文中的细节体现 321207第七章剖析《红楼梦》的叙事结构 319977第八章《红楼梦》的永恒价值与现代启示 3第一章《红楼梦》的时代与文学地位《红楼梦》诞生于清朝,那是一个封建礼教森严、社会阶层分明的时代。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红楼梦》的出现犹如一颗璀璨的明星照亮了整个文学天空。它以一个贵族家庭的生活为蓝本,展现出当时社会的方方面面。从贵族的奢华生活到平民的困苦境遇,从封建礼教的束缚到人性的挣扎反抗。在文学地位上,《红楼梦》堪称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它不同于之前的小说,以往的小说可能更多侧重于传奇故事或者英雄事迹。例如《三国演义》以三国纷争为背景讲述英雄谋略,《水浒传》聚焦于梁山好汉的侠义之举。而《红楼梦》深入到家庭内部,细致入微地刻画人物的情感、心理和生活细节。书中描写贾府的场景时,“金门玉户神仙府,桂殿兰宫妃子家”,仅这一句就把贾府的奢华展现得淋漓尽致,让读者仿佛置身于那个富丽堂皇却又暗藏危机的封建大家庭之中。第二章《红楼梦》的主要人物群像《红楼梦》塑造了众多令人难以忘怀的人物形象。先来说说贾宝玉,他是一个具有叛逆精神的贵族公子。他不愿走科举仕途之路,对封建传统的男尊女卑观念有着强烈的抵触。“女儿是水作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我见了女儿,我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这一经典言论就体现了他独特的价值观。林黛玉则是一个多愁善感、聪慧过人的女子。她寄人篱下的生活处境使她敏感而脆弱,她的才情在诗社中展露无遗。比如在《咏白海棠》中,“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短短两句诗就把白海棠的神韵刻画得入木三分。薛宝钗则是一个遵循封建礼教的大家闺秀,她端庄稳重,处世圆滑。王熙凤是一个极具管理才能却又心狠手辣的角色。在协理宁国府时,她把自己的管理才能发挥得淋漓尽致,但同时她也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择手段,像设计害死尤二姐等情节都显示出她的狠辣。这些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他们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共同构成了《红楼梦》丰富多彩的人物群像。第三章家族兴衰:《红楼梦》的核心情节《红楼梦》中贾家的兴衰是贯穿全书的核心情节。贾家曾经是一个富贵显赫的大家族,拥有极高的社会地位和无尽的财富。从贾府的建筑规模就可见一斑,“街北蹲着两个大石狮子,三间兽头大门,门前列坐着十来个华冠丽服之人。”这样的描写显示出贾家的威严和奢华。但是故事的发展,贾家内部的矛盾逐渐暴露。子孙们的不肖是家族衰败的一个重要原因。像贾琏偷娶尤二姐,贾珍等人的荒淫无度等行为。经济上的入不敷出也是危机之一。为了维持表面的奢华,贾府不断变卖田产。而且,在封建政治的斗争中,贾家逐渐失去了靠山。元春的去世更是给贾家带来了沉重的打击。最终,贾府被抄家,家族走向衰落。这个家族兴衰的情节反映了封建贵族家庭的命运,也暗示了封建制度的必然灭亡。第四章我看《红楼梦》中的爱情悲剧《红楼梦》中的爱情悲剧是令人心碎的。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是全书的一条重要情感线索。他们二人从小一起长大,彼此相知相爱。但是他们的爱情却受到了封建礼教的重重阻碍。在那个讲究门当户对、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时代,他们的爱情显得那么无力。林黛玉虽然深得贾母喜爱,但她孤苦无依的身世在家族利益面前变得微不足道。宝玉虽然反抗封建礼教,但他也无法完全摆脱家庭的束缚。“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这一曲《终身误》就道出了宝玉内心的无奈。他们的爱情就像一朵美丽的花朵,还未完全绽放就被封建礼教的狂风摧残。而薛宝钗虽然嫁给了宝玉,却也没有得到真正的爱情,这也是一种爱情悲剧。第五章从诗词看《红楼梦》的文化底蕴:“好风频借力,送我上青云”《红楼梦》中的诗词是其文化底蕴的重要体现。以薛宝钗的“好风频借力,送我上青云”为例,这句诗反映出薛宝钗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在封建时代,女子的命运往往受到诸多限制,但薛宝钗却有着高远的志向。从诗词的艺术角度看,这短短七个字用词精准,意境深远。它把薛宝钗渴望借助外力实现自己理想的心境描绘得十分生动。再看林黛玉的诗词,往往充满了哀怨和忧愁。像《葬花吟》中“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把自己比作落花,表达出对自己命运的悲叹。《红楼梦》中的诗词不仅展现了人物的性格特点,还反映了当时的文化氛围。诗社中的活动也体现了贵族子弟的文化素养,他们以诗会友,相互切磋。第六章《红楼梦》中的社会百态:原文中的细节体现《红楼梦》就像一面镜子,映射出当时社会的百态。从贾府中的主仆关系就能看出封建社会的等级森严。主子们高高在上,享受着仆人们的伺候。像袭人,虽然她在丫鬟中地位较高,但仍然要小心翼翼地伺候宝玉。书中描写她的细致周到,“袭人伸手从他项上摘下那通灵玉来,用自己的手帕包好,塞在褥下,次日带时便冰不着脖子。”这一细节体现出她作为丫鬟的尽责。在社会交往方面,贾府与其他贵族之间的往来也尽显世故。比如贾母八十大寿时,各方人物前来祝寿,送礼、寒暄等情节都体现出封建贵族之间复杂的人际关系。还有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像刘姥姥进大观园,她看到贾府的奢华时的惊叹,也从侧面反映出贫富差距之大。第七章剖析《红楼梦》的叙事结构《红楼梦》的叙事结构非常独特。它采用了多线并行的叙事方式。一条线是贾家的家族兴衰,这条线贯穿始终,是全书的主线。另一条线是宝玉、黛玉、宝钗等人的爱情故事。这两条线相互交织,相互影响。例如,贾家的兴衰影响着宝玉的婚姻选择,而宝玉等人的爱情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贾家内部的矛盾和家族的命运。在叙述过程中,作者还运用了插叙、倒叙等手法。像冷子兴演说荣国府,通过冷子兴的讲述,先把贾家的大致情况介绍给读者,为后面的故事发展做了铺垫。而且,《红楼梦》的叙事节奏把握得很好,有舒缓的时候,如描写大观园中的生活趣事;也有紧凑的时候,如抄家等情节。第八章《红楼梦》的永恒价值与现代启示《红楼梦》具有永恒的价值并且能给现代社会带来诸多启示。从文学价值上看,它的人物塑造、叙事结构、诗词艺术等都是后人学习的典范。在人物塑造方面,现代文学作品可以借鉴《红楼梦》如何塑造出有血有肉、个性鲜明的人物。从社会价值来说,它对封建礼教的批判在现代社会仍然有警示意义。现代社会虽然已经没有封建礼教的束缚,但一些传统的观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