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育知识与能力》考點梳理与速记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专題一 教育与教育學◆考點:“教育”一詞的由来:“教育”一詞最早見于《孟子·尽心上》。◆考點:教育的概念從广义上說,但凡增進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和品德的活動都称之為教育。它包括社會教育、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狭义的教育重要指學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會规定,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對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他們朝著所期望的方向发展的活動。◆考點:學校教育的三要素.教育者(主导).受教育者(主体).教育影响(中介)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考點:教育的属性.教育的本质属性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會活動。它有如下四方面的特點:()教育是以人的培养為直接目的的社會实践活動。()教育是故意识、有目的地進行。()存在教育的基本三要素。.教育的社會属性()永恒性()历史性()相對独立性◆考點:教育的来源學說主张代表人物神话来源說神(上帝或天)所发明的宗教生物来源說動物界的生存本能利托尔诺、桑代克、沛西·能心理来源說小朋友對成年人的“無意识模仿”孟禄劳動来源說劳動過程中社會生产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米丁斯基、凯洛夫※巧记:“本能生利息(西),心源美梦(孟)”◆考點:原始社會教育的特點無等级性;教育与生产劳動、社會生活融洽在一起紧密集合;教育内容简朴,教育措施單一。◆考點:古代社會的教育奴隶社會學校名称教育内容备注中国夏、商、西周庠序校西周:国學,乡學六艺(礼乐射御書数)政教合一學在官府外国古印度古儒《吠陀》為主的經典、經义宗教教育古埃及文士學校、宫廷學校、职官學校、寺庙學校文字、書写、执政能力以僧為師以吏為師古罗馬希腊語學校、拉丁語學校岁進私立學校,贵族接受家庭教育;中等教育是贵族和富人接受,學文法、拉丁語和修辞古希腊斯巴达軍事体育尚武雅典政治、哲學、文學艺术、体操等崇文封建社會學校名称教育内容备注中国春秋战国私學以儒、墨為主的显學汉代官學私學“独尊儒术”察举制征辟制隋唐六學二馆分科教學(經、史、律、書、数)科举制西方中世纪教會學校七艺(三科、四學)培养教師和僧侣、统治人才骑士學校七技培养封建骑士行會學校手工业和商业技能培养社會所需专业化人才古代學校教育的基本特性是:()古代學校教育与生产劳動相脱离,具有非生产性。()具有阶级性;封建社會的學校還具有等级性。()体現出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和象征性。()古代學校教育初步发展。◆考點:世纪後来的教育.世纪後来教育的新特點()教育的终身化。()教育的全民化。()教育的民主化。()教育的多元化。()教育的現代化。※巧记:“全民多現终”.現代教育发展趋势第一,加强學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學教育的衔接。第二,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長义务教育年限。第三,一般教育与职业教育朝著互相渗透的方向发展。第四,高等教育的类型曰益多样化。第五,學历教育与非學历教育的界线逐渐淡化。第六,教育制度有助于国际交流。.教育各時期发展特點時期特點原始社會的教育無等级性;与生产劳動紧密結合;教法單一古代社會的教育阶级性和等级性;与生产劳動相分离;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和象征性現代社會的教育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行;班级讲課制世纪後来的教育终身化、全民化、民主化、多元化、現代化◆考點:教育學的概念教育學是以教育現象、教育問題為研究對象,不停探索并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社會科學。()主线任务:揭示教育规律;()内在動力:教育問題;()属于基础學科◆考點:教育學的萌芽★.萌芽阶段代表人物和代表著作.中国()《學记》乐正克——中国古代、世界上第一本教育學专著观點:“化民成俗,其必由學”:揭示了教育的重要性“道而弗牵强而弗抑開而弗达:阐释了启发式教學“學不躐等”:教學要循序渐進()孔子——《论語》:有教無类、因材施教、启发式教學(“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西方()苏格拉底:“产婆术”(問答法,启发性原则)()柏拉图:《理想国》,寓學习于游戏()亚裏士多德:初次提出“教育遵照自然”的原则()昆体良:《论演說家教育》(也叫《雄辩术原理》),西方第一部教育學专著,世界上最早研究教學法的書◆考點:教育學的创立阶段★人物著作教育观點培根《新工具》科學归纳法初次指出“教育學”应独立夸美纽斯(“教育學之父”)《大教學论》教育要遵照人的自然发展;教學制度:班级讲課制;教學思想:“泛智教育”康德(赫尔巴特的老師)《康德论教育》“人是唯一需要教育的動物”;最早在大學讲授教育。卢梭《愛弥儿》浪漫主义自然教育洛克《教育漫话》.“白板說”;.“绅士教育”裴斯泰洛齐《林哈德与葛笃德》“教育心理學化”赫尔巴特(“科學教育學之父”)《一般教育學》伦理學和心理學;三中心:教師中心、教材中心、課堂中心;四阶段:清晰、联想、系统和措施;教育性教學原则(德育);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新三中心:小朋友中心、經验中心、活動中心;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長、教育即經验的改组或改造;學校即社會;從做中學;斯宾塞《教育论》教育预备說;科學知识最有价值;※巧记:.“培根首提出,纽斯来实現,巴特再规范”;.“级智夸张独立”(夸美纽斯):级:班级讲課制;智:泛智教育;大:《大教學论》;独立:教育學形成一门独立學科。.“五四三民,巴普传教,伦心科规”(赫尔巴特):五四:五段四阶教學法;三:三中心;民:培养公民;普:一般教育學;传:老式教育學之父(現代:杜威);教:教育性教學原则;伦心:伦理學心理學;科:科學教育學之父;规:规范。.“杜子疼—三中—主四即—進五步—实用”(杜威):三中:三中心;主:民主主义教育;四即: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長、教育即經验、學校即社會;進:進步教育學(和赫尔巴特相比);五步:五步教學法;实用:实用主义。◆考點:馬克思主义教育學()馬卡连柯:《教育诗》:集体主义教育;()克鲁普斯卡娅(列宁的老婆):最早以馬克思主义為基础探讨教育問題;()凯洛夫《教育學》:世界上第一部馬克思主义的教育學著作,對我国建国後的教育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杨贤江《新教育大纲》:我国第一部以馬克思主义為指导的教育學著作。◆考點:現代教育理论的发展()赞科夫:发展性教學理论;()布鲁纳:构造主义學說和发現法;()瓦根舍因:范例教學理论;()苏霍姆林斯基:全面友好教育理论;()布鲁姆:掌握學习理论※巧记:木(姆)有掌握,哪(纳)来构造,挖根(瓦根)找范例,高度赞发展,真可谓全面友好斯基。专題二 教育与社會的发展◆考點:教育的功能.按教育功能作用的對象划分——個体发展功能和社會发展功能.按教育作用的性质划分——正向功能与负向功能.按教育功能展現的形式划分——显性功能与隐性功能◆考點:教育与人口发展的关系(一)人口對教育的影响.人口数量影响教育发展的规模与教育投入.人口构造影响教育的构造.人口质量影响教育的质量.人口流動對教育提出挑战(二)教育對人口的作用教育可以控制人口的数量;教育可以提高人口素质;教育可以优化人口构造;教育可以增進人口合理流動。◆考點: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生产力對教育的制约作用()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影响著教育目的确实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著課程设置和教學内容的选择()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生产力的发展制约學校构造()生产力的发展制约著教學措施、手段和教學组织形式.教育對生产力的增進作用()教育是劳動力再生产的手段()教育生产新的科學知识和技术手段补充:()人力资本理论提出者:舒尔茨观點:舒尔茨认為有知识、有技能的人是一切资源中最為重要的,人力资本投资的收益不小于物力资本投资。()社會化理论提出者:鲍尔斯和金蒂斯观點:學校教育的經济和社會价值在于它所具有的“社會化功能”。◆考點:教育与政治經济制度.政治經济制度對教育的制约作用()政治經济制度决定著教育目的的性质()政治經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政治經济制度决定著受教育的权利()政治經济制度影响部分教育内容.教育對政治經济制度的影响作用。()教育培养合格的公民和多种政治人才。()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經济制度的舆论力量。()通過教育制度,实現對受教育者的阶级或阶层的选拔,使原有的社會政治关系得以延续和发展,或者加速变化旧的社會政治关系。◆考點:教育与精神文化的互相关系.文化對教育发展的制约作用()文化影响教育目的确实立。()文化影响教育内容的选择。()文化影响教育教學措施的使用。.教育對文化发展的增進作用()教育具有筛选、整顿、传递和保留文化的作用。()教育具有传播和交流文化的作用。()教育具有更新和发明文化的作用。()教育具有选择、提高文化的作用。.教育与文化关系的特殊性()文化自身是一种教育力量()教育自身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現象◆考點:學校文化校园文化學校文化的缩影。按照不一样的层次和原则,可以再细分為:校园物质文化、校园精神文化、校园制度文化专題三 教育与人的发展◆考點:人的发展概念人的发展是指個体随年龄增長而发生的身心有规律的、持续变化的過程,包括生理和心理两方面的发展。◆考點:個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個体身心发展的次序性(教育启示:循序渐進,不能“拔苗助長”,“不陵节而施”,适应近来发展区).個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教育启示:不一样阶段不一样质,不能搞“一刀切”).個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教育启示:不一样步期不一样速,抓关键期).個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教育启示:扬長避短).個体身心发展的個别差异性(教育启示:因材施教)◆考點:個体身心发展的動因.内发论——内在需要代表人物:孟子(“人之初,性本善”)、弗洛伊德、威尔逊、格塞尔、霍尔(“一两的遗传胜過一吨的教育”)、高尔登(“优生學”)。.外铄论——外在力量代表人物:荀子(“人之初,性本惡”)、洛克(“白板說”)、华生(“給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不管他們祖先状况怎样,我可以任意把他們培养成從领袖到小偷等多种类型的人”)、斯金纳。.多原因互相作用论:人的发展是個体的内在原因与外部环境互相作用的成果◆考點: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原因内部原因遗传——也許性(物质前提)個体主观能動性——决定性原因外部原因环境——現实學校教育——主导作用★.學校教育——主导作用(為何)()學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動。【概念】()學校教育是通過专门训练的教師来進行的,相對而言效果很好。()學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影响學生发展的多种原因。()學校教育給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學校教育起主导作用的体現:()學校教育按社會對個体的基本规定對個体发展方向做出社會性规范。()學校教育具有加速個体发展的特殊功能。()學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對個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時和延時的价值。()學校教育具有開发個体特殊才能和发展個性的功能。专題四 教育制度◆考點:教育制度的概念广义:指国民教育制度狭义:學校教育制度,简称學制,是一种国家各级各类學校的總体系,详细规定各级各类學校的兴致、人物、目的、入學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們之间互相衔接关系。它处在国民教育的关键和主体地位。◆考點:學制在形式上的发展.前制度化教育——实体化教育.制度化教育——正规教育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標志是清朝末年的“废科举、兴學堂”。.非制度化教育——“教育不应再限于學校的围墙之内”◆考點:西方現代學制的类型.双轨制——英国;.單轨制——美国;.分支制——前苏联发展趋势:双轨學制在向分支性學制和單轨學制方向发展。◆考點:我国現代學制的沿革學制名称颁布時间特點地位壬寅學制只颁布没有实行初次颁布癸卯學制规定男女不許同校初次实行壬子癸丑學制第一次规定男女同校第一种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學制壬戌學制以美国學制為藍本沿用至解放初期※巧记:壬颁布,癸执行,長期戌美国◆考點:我国現代學制确实立和发展.從形态上看,我国現行學制是從單轨制发展而来的分支型學制。.《国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年)》工作方针:优先发展(战略地位)、育人為本(主线规定)、改革创新(强大動力)、增進公平(基本教育政策)、提高质量(关键任务)。◆考點:义务教育制度.概念:义务教育是根据法律规定,适龄小朋友和少年必须接受的,国家、社會、學校、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特點:强制性、普及性、免费性。.产生:始于近代,发源于德国。.我国的发展:义务教育法,年颁布,年修订。學制年限:多种形式并存——“六三制”、“五四制”和“九年一贯制”专題五 教育目的◆考點:教育目的作用:导向作用、鼓励作用、评价作用。◆考點:教育目的的有关理论.社會本位论代表人物:赫尔巴特、柏拉图、孔德、涂尔干观點:社會价值;培养合格公民和社會组员※巧记:有位公民拨(柏拉图)打恐(孔德)吓(赫尔巴特)電话,涂(涂尔干)害社會.個人本位论代表人物:卢梭、罗杰斯、福禄贝尔、裴斯泰洛齐等观點:個人价值;培养“自然人”。※巧记:有一种人,一路(福禄贝尔)啰(罗杰斯)嗦(卢梭),自然無人陪(裴斯泰洛齐).能力本位论(能力培养).知识本位论(传授).宗教本位论.教育無目的论(杜威——“教育的過程,在它自身以外没有目的,它就是它自已的目的”).社會需要与人的自身发展的辩证统一论◆考點:确立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据.特定的社會政治、經济、文化背景.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人們的教育思想.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根据是馬克思有关人的全面发展學說内容:()人的全面发展。全面发展的人是指精神和身体、個体性和社會性得到普遍、充足而自由发展的人;()教育与生产劳動相結合是实現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措施。◆考點:全面发展教育的构成.德育——灵魂与统帅作用.智育——前提和支持作用.体育——物质基础.美育——動力作用.劳動技术教育——综合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的作用专題六 教育科學研究措施◆考點:教育科學研究的含义教育科學研究就是以教育現象或問題為對象,运用多种科學措施,遵照科學的认识過程,根据對搜集到的事实材料的分析,對假设或理论進行检查,以揭示教育現象的本质及其客观规律的活動。教育科學研究是教育科學自身发展的基本途径。◆考點:教育科學研究的基本措施★(一)观测法观测法是進行教育科學研究中广泛使用的、最基本的研究措施。分类:()自然情境下的观测和试验室中的观测;()直接观测和间接观测;()参与性观测和非参与性观测;()构造式观测和非构造式观测(二)调查法——問卷、访談、作品分析、测量分类:()按调查對象的选择范围,可以分為普遍调查、抽样调查和個案调查;()根据调查内容,可以分為現实状况调查、有关调查、发展调查和预测调查;()根据调查的措施和手段,可以将调查分為問卷调查、访談调查、测量调查和调查表法(三)历史法历史法是通過搜集某种教育現象发生、发展和演变的历史事实,加以系统客观的分析研究,從而揭示其发展规律的一种研究措施。环节:搜集资料、史料的鉴别和史料的分析。(四)试验法分类:()根据试验進行的場所,可分為试验室试验和自然试验()根据试验的目的可以分為确认性试验、探索性试验和验证性试验()根据同一试验中自变量原因的多少,可分為單原因试验和多原因试验(五)行動研究法(教師研究者)亦称“教師行動研究”,是指教師在現实教育教學情境中自主進行反思性探索,并以处理工作情境中特定的实际問題為重要目的,强调研究与活動一体化,使教師從工作過程中學习、思索、尝试和处理問題。第二章中學課程专題七 中學課程◆考點:課程的概念广义的課程:為实現學校教育目的而选择的教育内容的總和及進程安排。狭义的課程:特指某一门學科。把課程用于教育科學的专门术語,始于英国教育家斯宾塞(《什么知识最有价值》)。◆考點:課程的分类分类原则課程課程特點组织方式分科課程(赫尔巴特、斯宾塞)强调一门學科的逻辑体系的完整性。综合課程學科整合,它强调學科之间的关联性、统一性和内在联络。活動課程(杜威)又称經验課程,從小朋友的愛好和需要出发,一活動為中心组织的課程。实行规定必修課程培养和发展學生的共性。选修課程培养和发展學生的個性。设计開发主体国家課程体現国家的教育意志,保证所有国民的共同基本素质。地方課程满足地方社會发展的現实需要。校本課程學校教師主导開发,家長、學生、社會参与。展現方式显性課程以直接的、明显的方式展現的課程隐性課程亦称潜在課程、自发課程,是學校情境中以间接的、内隐的方式展現的課程。◆考點:課程理论流派課程理论代表人物基本观點學科中心課程论夸美纽斯、赫尔巴特、斯宾塞主张教學内容应以學科為中心,与不一样學科對应设置課程,通過度科教學,使學生掌握各科教學的基本知识、技能、思想措施,從而形成學生的知识构造。活動中心課程论(經验課程)杜威、克伯屈第一,學习就是經验的改造或改组;第二,教學必须從學习者已經有的經验開始;第三,强调在活動中學习,而教師從中发挥协助作用。社會中心課程论布拉梅尔德、金蒂斯、布厄迪认為教育學校应當致力于社會的改造而不是個人的发展。社會中心課程理论强调課程建设要关注社會焦點問題。◆考點:制约課程開发的原因制约課程的三大原因:.學生的年龄特性、知识、能力基础及其可接受性.社會政治經济制度和文化发展水平對課程開发的影响.學科特性影响課程的编制◆考點:課程目的的内涵广义上的課程目的:即教育意图教育方针教育目的培养目的課程教學目的教學目的。狭义上的課程目的:重要指教育目的教育目的培养目的課程教學目的教學目的。◆考點:課程目的的特性:整体性、阶段性、持续性、层次性、递進性、時间性。◆考點:課程内容(一)課程计划——指向學校課程计划的构成:課程设置(首要問題)、學科次序、課時分派及年编制和學周安排(二)課程原则——指向學科.課程原则的构造序言課程目的(关键部分)課程内容及实行提议。(三)教材——指向教師教科書和讲义是教材的主体部分。教材的编写:直线式教科書构造:均不反复的编排形式。螺旋式教科書构造:反复出現三者关系:課程计划是制定課程原则的根据;課程原则是教材编写、教學、评价和考试命題的根据。◆考點:課程评价.目的评价模式——泰勒【以目的為中心】.目的游离评价模式——斯克裏文(美)()主张把评价的重點從“課程计划预期的成果”转向“課程计划实际的成果”上来。()主张评价除了要关注预期的成果之外,還应关注非预期的成果。()评价的指向不应當只是課程计划满足目的的程度,并且更应當考虑課程计划满足实际需要的程度。评价模式评价模式◆考點:基础教育課程改革.基本理念:三维目的观、综合課程观、内容联络观、學习方式观、发展评价观、校本发展观。.关键理念:教育以人為本,即:“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发展”。第三章中學教學专題八 教學◆考點:教學的内涵.教學的含义教學是指在教育目的规范下的、教師的教与學生的學共同构成的一种活動。地位:教學是學校教育的中心工作。.教學与教育的关系——部分与整体教學是學校進行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教學与智育的关系智育不仅可通過教學实現;教學是智育的途径之一。◆考點:形势教育与实质教育.形势教育(世纪)——代表人物:洛克、裴斯泰洛齐主张:发展學生的智力;理论基础:官能心理學.实质教育(世纪末和世纪初)——代表人物:赫尔巴特、斯宾塞主张:传授對生活有用的知识;理论基础:联想主义心理學◆考點:我国現阶段的教學任务——传授系统的科學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首要任务)。(其他略)◆考點:教學的意义——教學是學校工作的中心环节。(其他略)◆考點:教學過程的概念——教學過程是一种认知過程◆考點:教學過程的基本规律★.间接經验与直接經验相统一;.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教師的主导与學生的主体相统一;.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考點:教學過程的基本阶段.激发學习動机;.领會知识(中心环节);.巩固知识;.运用知识;.检查知识。◆考點:教學工作的基本环节★(一)备課——教好課的前提(二)上課————教學工作的中心环节(三)課外作业的布置与反馈(四)課外辅导——個别辅导、小组辅导和集体辅导(五)學业成绩的检查与评价措施:测验法、观测法、调查法、自我评价法。质量指標:信度、效度、难度和辨别度◆考點:教學原则★.启发性教學原则——教師的主导与學生的主体相统一.理论联络实际教學原则(乡土教材)——间接經验与直接經验相统一.科學性与教育性相結合的原则——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循序渐進教學原则——次序性.量力性原则(可接受性原则)——阶段性.因材施教教學原则——個别差异性.直观性教學原则(实物直观、模象直观和言語直观).巩固性教學原则著作教育思想《學记》“道而弗牵,强而弗抑,開而弗达。”启发性原则“君子之教,喻也。”“學不躐等。”循序渐進原则“杂施而不孙,则壞乱而不修。”“不陵节而施之谓孙”《论語》“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启发性原则◆考點:教學措施★含义:包括教師教的措施和學生學的措施。(一)国外常用的教學措施.探究—研讨法——兰本达(美).纲要图式教學法——沙塔洛夫.暗示教學法(启发教學法)——洛扎诺夫激发潜力,無意识.非指导教學法——罗杰斯以學生為中心;移情性理解;尊重;真诚.发現法——布鲁纳以探究為主的教學措施(二)国内常用的教學措施维度内容以語言传递為主讲授法、談话法、讨论法、讀書指导法以直观感知為主演示法、参观法以实际训练為主练习法、试验法、实习作业法、实践活動法以情感陶冶為主欣赏教學法、情境教學法◆考點:教學组织形式.分类:個别指导、班级讲課制、分组教學、设计教學法和道尔顿制、特朗普制、复式教學(班级讲課制的特殊形式)。.班级讲課制:課堂教學的重要形式。把學生按年龄和文化程度提成固定人数的班级,教師根据課程计划和规定的時间表進行教學的一种组织形式。特點:班、課、時。产生发展:年夸美纽斯《大教學论》;我国最早采用班级讲課制:年京師同文馆(現北京大學)优越性:提高教學效率;局限性:不利于因材施教◆考點:教學评价.概念:是指以教學目的為根据,通過一定的原则和手段,對教學活動及其成果予以价值上的判断。.教學评价的种类维度详细分类根据试试功能的不一样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總結性评价根据运用的原则不一样相對性评价、绝對性评价、個体内差异评价根据评价主张外部评价、内部评价第四章中學生學习心理专題九 认知過程认知過程:感覺、知覺、记忆、思维、想象伴随:注意◆考點:注意.概念:心理活動對一定對象的指向和集中。特點:指向性和集中性.注意的分类种类目的性意志努力产生的条件或者规律無意注意無不需要主客观条件故意注意有需要目的、间接愛好、组织和意志力故意後注意有不需要直接愛好、纯熟和系统化.注意的品质及影响原因注意的范围(广度)、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转移、注意的分派◆考點:感覺.感覺的特性()感覺适应:暗适应和明适应()感覺後象:正後象、负後象()感覺對比:同步對比和继時對比()感覺的互相赔偿()联覺◆考點:知覺.概念:知覺是直接作用于感覺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在人脑中的反应。.知覺的特性:选择性、整体性、理解性、恒常性。◆考點:记忆.概念:记忆是在頭脑中积累和保持個体經验的心理過程,是人脑對外界输入的信息進行编码、储存和提取的過程。.记忆的分类按内容分為:形象记忆、情绪记忆、逻辑记忆、動作记忆;按保持時间分為:瞬時记忆(秒以内)、短時记忆(分钟左右,±)、長時记忆(分钟以上);按信息加工和存储内容的不一样:陈說性记忆、程序性记忆。.记忆的過程:识记、保持与遗忘、回忆或再认。()识记:無意识记和故意识记、机械记忆和意义记忆;()遗忘的原因:消退說、干扰說(前摄克制和倒摄克制)、压抑說(弗洛伊德)、提取失败說(舌尖現象);()遗忘的规律由艾宾浩斯提出;()回忆:不在眼前;再认:再度出現◆考點:思维.概念:思维是借助語言、表象或動作实現的,對客观現实间接的、概括的反应。.特性:间接性、概括性。.分类维度内容思维的凭借物直观動作思维、详细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思维的逻辑性直覺思维、分析思维思维的指向性聚合思维、发散思维思维的创新性程度再造性思维、发明性思维.发明性思维的特性:流畅性(数量)、变通性(类型)、独创性(新奇独特)。◆考點:想象:故意想象和無意想象;再造想象和发明想象;幻想、理想和空想◆考點:影响問題处理的重要原因(简答題备考)問題的特性——难易迁移——正负思维定势——积极与消极功能固著原型启发動机的强度——中等强度专題拾 學习心理◆考點:學习動机★.概念:學习動机是指激发和维持個体學习活動,并将學习活動指向一定學习目的的動力机制。.构造:學习需要和學习期待(诱因).功能:激活功能、指向功能、维持功能.學习動机的分类分类原则分类名称注释動机产生的诱因来源内部學习動机個体内在需要引起的外部學习動机往往由外部诱因引起學习動机内容的社會意义崇高動机关键是利他主义低级動机关键是利已的、自我中心的學习動机起作用的時间長短遠景性動机与長遠目的相联络近景性動机与短期目的相联络學习動机与學习活動的关系直接動机与學习活動直接相连间接動机与社會意义相联络.學习動机与學习效果互相作用()動机强度与工作效率之间呈倒型曲线关系()中等强度的動机最有助于任务的完毕()耶克斯多得森定律:動机的最佳水平随任务性质的不一样而不一样较复杂的問題,動机强度的最佳水品點低些任务比较简朴,動机强度的最佳水平點高些.學习動机理论理论名称代表人物重要观點行為主义强化理论巴普洛夫、斯金纳强化可以增進學习動机人本主义需要层次理论馬斯洛种需要: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愛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現需要认知主义成就動机理论麦克裏兰、阿特金森追求成功者()和防止失败者成败归因理论韦纳三维度六原因自我效能感理论班杜拉自我效能感——主观判断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原因有:成败經验(最重要);;替代性經验;言語信息;情感状态等韦纳的成败归因理论★维度原因成败归因维度原因来源稳定性可控制性内部外部稳定不稳定可控不可控能力√√√努力程度√√√工作难度√√√运气√√√身心状况√√√外界环境√√√.學习動机的培养与激发(一)學习動机的培养.理解和满足學生的需要.重视立志教育——成就動机.协助學生确立對的的自我概念.培养學生努力导致成功的归因观(二)學习動机的激发.创设問題情境,实行启发式教學.根据作业难度,恰當控制動机水平.充足运用反馈信息,妥善進行奖惩.對的指导成果归因,促使學生继续努力◆考點:學习迁移.概念:學习迁移指一种學习對另一种學习的影响。.分类分类原则分类含义例迁移性质正迁移积极的增進作用英語→德語负迁移消极的增進作用英語→曰語迁移的抽象水平的不一样水平迁移(横向迁移)同一抽象和概括水平水果→蔬菜垂直迁移(纵向迁移)不一样抽象和概括水平水果→苹果迁移方向顺向迁移先前→後继前摄克制逆向迁移後继→先前倒摄克制迁移内容不一样一般迁移(非特殊迁移、普遍迁移)一般原理、措施、方略和态度→详细内容勾股定理→计算直角三角形边長详细迁移(特殊迁移)详细→详细石→磊迁移范围不一样近迁移相似的學习情境遠迁移极不相似的情境小鳥→飞机.學习迁移理论()初期迁移理论:形式训练說沃尔夫(最早);共同要素說桑代克、伍德沃斯;經验类化說贾德;关系转化說苛勒()現代迁移理论:认知构造迁移理论奥苏贝尔、布鲁纳◆考點:學习方略分类:认知方略:复述方略、精加工方略、组织方略元认知方略:计划方略、监视方略、调整方略资源管理方略:時间管理方略、环境管理方略、努力管理方略、资源运用方略专題拾一 學习理论◆考點:桑代克的联結主义理论试误說——通過盲目尝试,逐渐減少錯误學习定律: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最重要)◆考點:巴甫洛夫經典性条件作用理论經典性条件反射的基本规律:.获得与消退;.刺激泛化与分化。泛化:對相似刺激作出相似反应;分化:對相似刺激作出不一样反应。◆考點:斯金纳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基本观點应答性行為:刺激→反应(被動)操作性行為:反应→刺激(积极).强化原理条件行為发生频率例子强化正强化予以一种快乐刺激增長行為发生的频率奖励负强化挣脱厌惡刺激增長行為发生的频率學生進步明显,教師撤销处分惩罚展現一种厌惡刺激減少行為发生的频率如体罚、训斥等消退無任何强化物減少行為发生的频率如不予理會.逃避条件作用和回避条件作用逃避条件作用:厌惡刺激出現回避条件作用:预示厌惡刺激即将出現◆考點:班杜拉的社會學习理论.观测學习的四個子過程:注意、保持、再現和動机.强化的分类:直接强化、替代强化、自我强化◆考點:苛勒的完形——顿悟說.學习是通過顿悟過程实現的.學习的实质是在主体内部构造完形◆考點:布鲁纳的认知构造學习理论()學习观:學习的实质是积极的形成认知构造,學习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個過程。()教學观:(原则)動机原则、构造原则、程序原则、强化原则第五章中學生发展心理专題拾二中學生发展心理◆考點:中學生的认知发展.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阶段年龄特性感知运動阶段岁仅靠感覺和動作适应外部环境,应付外界事物。获得了課題的永恒性(個月)前运算阶段岁.“萬物有灵论”;.一切以自我為中心;.思维具有不可逆性、刻板性详细运算阶段岁這個阶段的標志是守恒观念的形成(守恒性);思维具有可逆性(小朋友思维发展的最重要特性)形式运算阶段岁可以根据逻辑推理,归纳或演绎方式来处理問題;.思维具有可逆性,赔偿性和灵活性.维果斯基的心剪发展观与教育教育和发展的关系——“近来发展区”启示:“教學应當走在发展的前面”◆考點:中學生的情绪发展.情绪的基本分类:快乐、愤怒、恐惊和悲伤。.情绪状态分类:心境、激情、应激和热情。.情感的分类:道德感、理智感(智力活動)和美感。◆考點:中學生人格发展.气质类型气质类型高级神經活動過程高级神經活動类型气质类型特點胆汁质强、不平衡不可遏止型(兴奋型)精力旺盛,好冲動(张飞)多血质强、平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合租公寓租赁与环保节能改造合同
- 2025年度牲畜代养与国际贸易代理合同
- 2025年电子锌片软件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分析报告
- 展览馆装饰设计居间合同
- 恒星英语学习计划
- 2025年情侣杯行业深度研究分析报告
- 企业委托代采购合同范本
- 电商平台的数据安全保障与隐私保护策略
- 农村种植购销合同范本
- 个人合法借钱合同范本
- ESAP法律英语教程全册配套优质教学课件
- 水资源保护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
- 道路清扫保洁-组织机构框架图、内部分工
- PCB制程涨缩系数操作指引
- 标准 DB37T 3690.1-2019 液体菌种制备技术规程 第1部分:香菇规范
- 2021五年级道德与法治培优辅差计划3篇
-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课件
- 最新2022年减肥食品市场现状与发展趋势预测
- 发展汉语初级综合1:第30课PPT课件[通用]
- 马工程西方经济学(第二版)教学课件-(4)
- 医疗废物管理组织机构架构图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