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知识点_第1页
高中地理知识点_第2页
高中地理知识点_第3页
高中地理知识点_第4页
高中地理知识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地理

(1)水库大坝建设选择在河流峡谷处,原因:

①地处峡谷处,利于筑坝;②有盆地地形,落水量大。

⑵交通运输线路(铁路、公路)选择某地的理由:

等高线稀疏,地形坡度和缓,建设周期短,投资少,施工容易。

⑶确定某地为盆地,判断理由:

河流向中部汇集,表明地势中间低,四周高。

(4)引水工程选择某地,原因:

该地地势较高,河水可顺地势自流C

⑸选择某地为梯田,理由:

该地地势平缓,坡度较小,在此开垦梯田,既扩大耕地面积,又利于水土保持,达到生

态、经济、社会效益的统一,实现可持续发展。

(6)登山选择某线路,原因:

该地等高线稀疏,地形坡度较小,爬坡容易。

2.海洋资源专题:

⑴渔业资源集中分布在温带沿海大陆架海域,原因:

①大陆架水域,海水较我,阳光充足,光合作用强盛;

②寒暖流交汇或冬季冷海水上泛,将海底营养物质带至表层;

③入海河流带来丰富营养盐类;浮游生物繁盛,鱼类饵料充足,易形成大渔场

⑵海底矿产资源分布规律:

①近岸带的滨海砂矿:砂、贝壳等建筑材料和金属矿产

②大陆架浅海海底:石油、天然气以及煤、硫、磷等矿产资源

161

③海盆:深海镒结核(主要集中于北太平洋)

3.盐度和洋流专题:

⑴盐度最高的是红海,原因:

①地处副热带海区,降水稀少,蒸发旺盛.

②周围是热带沙漠地区,缺少大河注入.

⑵盐度最低的是波罗的海,原因:

①地处较高纬度,气温低,蒸发弱。

②周围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区,有淡水注入.

②⑶巴尔喀什湖东咸西淡的原因:

①东部:地处内陆,降水稀少,蒸发旺盛;缺少河流注入.

②西部:有河流注入,起稀释作用.

③中部窄,不利于两边水体交换,造成两侧盐度差异较大。

(4)世界表层海水盐度的水平分布规律:

从南北半球的副热带海区分别向两侧的低纬度和高纬度递减。

⑸判断某洋流性质为寒(暖)流,判断理由是:

温度方面;洋流流经海区温度较同纬度其他海区低(高),

方向方面:由较高(低)纬度流向较低(高)纬度。

4.河流及交通专题:

⑴中国南流出境河流境内外名称变化:

162

元江红河澜沧江湄公河

怒江-----------萨尔温江雅鲁藏布江------布拉马普特拉河

⑵西欧河流航运价值大的原因:

河流水量充沛,水位稳定,含沙量小,无冰期,航运价值大.

⑶俄罗斯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航运价值不大的原因:

纬度较高,封冻期长,有凌汛现象.

(4)极地航路开辟的重要意义:

缩短航程,节时节能.

⑸我国西南地区水能丰富,主要原因是:

①地处湿润地区,降水丰沛,径流量大;

②地处一、二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

变式:三峡地区水能丰富,主要原因是:

①地处湿润地区,降水丰沛,径流量大;

②地处二、三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

(6)南昆铁路建设的意义:

经济意义:

①有利于资源开发和物资输

②有利于发挥铁路对经济辐射的作用,促进外向型经济发展。

③有利于开发旅游资源,带动第三产业发展。

政治意义:

163

⑸庐山(华山、泰山)的形成:

断块山地

(6)七大洲地形特色:

亚洲:

①地形复杂多样,起伏很大,高原、山地面枳广;

②地势中部高,四周低,平原多分布在河流的中下游;

非洲:

①地形以高原为主,地面地伏不大;

②东部纵贯着巨大的东非裂谷带:

③地势特点:东南高,西北低

欧洲:

①欧洲地形以山地、平原为主,平原面积广大,占总面枳2/3;

②地势低平,为世界地势最低一洲(:3。。出),地势南北高,中部低;

③冰川地形广布

北美洲:

①地势东西高,中部低;

②南北纵列三大地形区,西部是山地,东部是山地、裔原,中部是平原;

③冰川地形在大陆北半部广布

南美洲:

①西部为南北纵贯的安第斯山脉;

②东部为平原、高原相间排列

大洋洲;

165

①地势低平。地表起伏和缓;

②地形为南北三个纵列带,东部为山地,中部为平原,西部为高地

南极洲:

①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一洲(2:350出);

②大陆冰川广布,冰层平均厚度达2。。。米,冰层以下地形多样

⑺西南地区地质灾害严重形成原因:

自然原因:

①山区面积广大,岩石破碎,风化严重;

②干湿季分明、暴雨集中;

③地壳运动强烈、山体中断层发育。

人为原因:

④对植被的破坏

6.洪涝专题:

⑴孟加拉国涝灾严重的原因:

自然原因:

①西南季风强盛,多暴雨,降水丰沛;

②地势低洼,排水小畅;

③恒河与布拉马普特拉河在此交汇且同时进入汛期;

人为原因:

④人口密度大,上游植被破坏较多,水土流失严重。

⑵印度旱涝灾害频繁的原因:

166

西南季风强盛,或来得早,退得晚,易造成涝灾;反之会造成旱灾。

⑶亚马孙河流量大的原因:

①地处赤道附近,受赤道低压影响,多上升气流,降水丰沛

②平原地形及三面高、向东敞开的地形地势,利于大西洋水汽进入

③水汽进入内陆后,受高原、山地的抬升,多地形雨

④流域面积广,地表水从三面向亚马孙河汇集.

7.干旱专题:

⑴温带沙漠------塔克拉玛干(卡拉库姆)沙漠形成的原因:

深居大陆内部,远离海洋,降水稀少,蒸发旺盛;

变式:南美洲南部巴塔哥尼亚沙漠的成因:

地处温带,盛行西风,在安第斯山脉的东侧,处于背风坡,降水稀少。

(2)热带沙漠------撒哈拉(维多利亚)沙漠形成的原因:

常年受副热带高压或信风控制.终年炎热干燥.

变式:南亚塔尔沙漠的成因:

西南季风不易到达,原始植被遭到破坏,地面缺乏植被保护。

⑶智利沙漠南北狭长的原因:

①安第斯山直逼西海岸,使热带沙漠气候难以向东扩展;

②受秘鲁寒流影响,使热带沙漠气候向北延伸;

(4)东非高原热带草原气候形成的原因:

地势较高,气温低,对流弱,降水少,不具备形成热带雨林气候的条件.

⑸华北春旱原因:

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降水稀少。

167

(6)东北无春旱的原因:

纬度较高,气温较低,春季有积雪融水。

⑺华北地区缺水问题:

产生原因:

①自然原因:

温带季风气候,全年降水少,河流径流量小;降水变率大;春季蒸发旺盛。

②人为原因:

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水污染严重;浪费多,利用率低;春季春种用水量大。

治理措施:

①南水北调;

②修建水库;

③控制人口数量,提高素质;

④减少水污染;减少浪费,提高利用率;

⑤限制高耗水工业的发展;

⑥发展节水农业,采用滴灌、喷灌技术,提高利用率;

⑦实行水价调节,树立节水意识;

⑧海水淡化等。

(8)死(咸)海面积缩小的原因:

①地处热带沙漠气候区(深居内陆),降水稀少,蒸发旺盛.(自然原因)

②工农业引用约旦河水(棉日面积扩大,引阿姆河、锡尔河灌溉)

使汇入死(咸)海的河流径流量减少.(社会经济原因)

168

8.气候与自然带专题:

⑴拉丁美洲气候湿热的原因:

位于赤道两侧,周围海洋广阔.

⑵安第斯山南段东西两侧景观差异原囚:

受安第斯山影响,山地东、西两侧降水差异较大。

⑶非洲缺失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原因:

非洲同纬度是海洋.

(4)南半球缺失苔原带的原因,

南半球同纬度是海洋.

⑸同在北回归线附近,却出现了非洲的热带沙漠气候、南亚的热带季风气候、我国东南部亚热带季风气

候等气候原因是:

北非受副热带高压及来自大陆内部的信风影响,全年炎热干燥。南亚受热带季风影响,我国东南部受亚热

带季风影响。

归纳:

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西岸的气候差异及成因:

-海陆位置与大气环流形势不同.

(6)我国旱涝灾害主要分布于:

东部季风区原因:副高强弱不稳定,夏季风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

⑺我国降水南多北少的主要原因是:

南方雨季来得早,去的晚,雨季时间长:北方雨季较短。

(8)长江中下游地区一般每年都有的天气是:

伏旱(最佳答案)(因行的年份有“空梅”现象,因此梅雨不是最佳答案)

169

⑼为什么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地区热带山地环境与北半球其它地区相比,向北推进了5—6个纬度?

①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基本上是南北走向,北有大山阻挡,谷口向南,形成巨大的暖湿气流通道;

②夏半年,强大的西南季风从印度洋带来人最暖湿气流,深入大峡谷内部,使峡谷底部等温线与同纬度

相比明显向北推进。

⑩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大的原因有:

我国纬度跨度大,冬季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我国越往南正午太阳高度越大、昼越长,因此越往南得到的

太阳辐射越多,加之冬季风的频频南下,对我国北方的影响大。

QD我国夏季普遍高温的原因有:

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北方虽比南方正午太阳高度小一些,但白昼时间却比南方长,得到的太阳光热并不

比南方少多少。

⑫我国冬季比同纬度其它地区温度低的原因是:

受强大的蒙古-西伯利亚冷高压影响(或受冬季风的影响)。

⑬印度比同纬度我国气温高的原因是:

高山屏障(高大的喜马拉雅山抹阻挡了南下的冷气流)。

00欧洲海洋性气候比北美洲面积大的原因为:

欧洲缺少南北延伸的高大山系,来自海洋的西风能深入大陆内部。受陆地形状及洋流势力的影响欧洲西岸

受暖流影响较大。

⑮巴西东南沿海、澳大利亚东北、马达加斯加岛东部形成热带雨林气候的原因:

主要是地形(山地)的影响,在东南信风的迎风坡,其次沿岸有暖流经过。

⑯气温的年较差纬度越高越高,原因是:

纬度越高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越大,昼夜长短的年变化越大,因而气温的年较差越大;低纬相反。

离海越远气温年较差越大,原因是:

地比海洋的热容量小,夏季升温快,温度比海洋高,冬季降温快,温度比海洋低,因而气温年较差比海洋

大,沿海受海洋的影响较大,比内陆年较差小。

07)气温的日较差:玮度越高越小,原因是:

170

主要是太阳高度的日变化小。气温日较差与天气的关系为:阴天比晴天日较差小。气温日较差与海陆的关

系为:内陆比沿海日较差大,山顶的气温日较差比山下平原小,年较差也小。

⑱青藏高原比我国同纬平原、盆地比较:

气温年较差小,原因:

低纬的大高原,夏季因其海拔高较凉;冬季因纬度低,且受高大地形的影响南下的寒冷气流影响不到,气

温不太低;

日较差大,原因:

海拔高大气密度小,大气的保温作用及削弱作用低,因此白天升温快,夜晚降温快。

⑲天山南坡有无林带,原因为:

背风坡,降水量少。

⑳亚寒带针叶林在大陆东岸南缘偏南的原因:

主要是东岸为寒流,西岸为暖流;其次东岸受来自大陆内部风的影响,西岸相反。

红树林

红树林生长在热带、亚热带海岸潮间带或河流入海口,有“海底森林”“海岸卫士n

的美誉,生态价值巨大C淤泥沉积的海岸和海湾,或河流出口处的冲积盐土或含盐

沙壤土,适于红树林生长。红树林植物往往从枝干上长出众多树根,盘根错节,扎

入泥滩里。左图所示区域沿海有大面积的红树林分布,近年来破坏严重。

171

资源篇02

红朝林奥察

丛典茂声.多玄时段.东育奉南耳•大*二次熊

木缗嬉.♦月府二次大学M城》.算电力理卑木星伏不大.量》可以看HtZMU

的收,“交・,高霸可以■««!■林的■笈.海水大款大蒋余小尊小务.ft

H得不一碑・总需听分.UM樽的也干械奉》»湾笊.只H比徽9的■冠的城多

4.成为打茨的-M±fiU-.那人可■小AX入”3.近

«»«.M^«A.电♦攵tl.・邦・・・依依僵窜.如&ICA,W

■依惠・•«»«.T»fi®.M«*H.w»±.Ani-asn^.饮*、

8M«MFG.下绿林•・w慨.tT・M・快・海■・绘■力一.

又是・仆*力*虑第理三雄花.11苞■整❷祟伶售,药用份值制我

费供•・

东・发■我区如一《1咧种共H多侵齐全的地方.,19143对.tl■峰分♦食

«r.金•费加多样.*穗”裹多.H荒员爱多”.t«n*a«9tcYY.翕・

A««.11海慢。落.日华■«藩、修砧新薄、无■海桑

。嬉舞.

(与分析该地沿海适宜红树林生长的自然条件。

(2)分析红树林根系形态形成的原因。

(4)简述当地为保护红树林可以采取的措施。

【答案】

(1)位于热带季风气候区,水热条件优越;多海湾和河口,形成深厚的含盐土壤,

适宜红树林生长。

172

(2)土壤疏松深厚,适宜根系生长;发达的根系是红树林对海滩淤泥环境的有效适

应,这种根系可减小大风危害,抵御海浪侵袭,成为增强植物体支持力量的辅助,

同时,当被淹没在水中呼吸困难时,发达根系可以帮助植物体进行气体交换。

(为调节局部气候;减缓水流,增加泥沙淤积,巩固堤岸;抵御海浪侵蚀,保护海

岸;净化空气和海水;维持生物多样性。

(4)建立红树林白然保护区;加强管理,禁止砍伐、占用红树林地;加强科研,探

索红树林栽培技术;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人们保护意识。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红树林海岸的区域自然地理特征、成因和、生态功能和保护

措施。

(1)由材料可知红树林主要生长在热带、亚热带海岸潮间带,图示位于广西北部

湾沿岸,因此该地区主要是热带季风气候区,水热条件优越;这些地区海岸线曲折,

多海湾和河流出口,泥沙沉积形成深厚得含盐土壤,生长大量的红树林。

(2)沿海多风,为了扎根立足,红树林的发达的根系扎入深厚松软得泥滩上起到

了较好的抗风作用,抵御海浪侵袭。沿海海潮涨落,发达的根系大部分裸露出地表,

被水淹没时可以有效进行呼吸作用,帮助植物进行气体交换。

(3)红树林是植被,能起到森林的生态作用,如调节气候、净化空气I又位于湿

地地区,又能起到湿地的生态效益,减缓水流增加泥沙淤积、保护生物多样性等;

且位于海岸线上,又能起到促淤保滩、防风固岸等不同于其他植被的作用。

(4)一般保护措施可以从人类不合理的活动方面入手来寻找措施,一般包括工程

措施、技术措施、生物措施、管理措施等。

173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红树林指分布在以赤道为中心,南北回归线之间的高潮线和低潮线之间的潮

间带,以红树植物为主体的常绿灌木或乔木组成的潮滩湿地木本生物群落。红树林

最适合生长温度是最冷月平均气温不低于,当最冷与平均气温低于5c以下

时任何红树植物均不能生存。

沉积物是红树林立足的基础。红树林适合生长在pH值低、高水位、细质的冲积土

上,红树植物的根系十分发达,盘根错节屹立于滩涂中。红树林对海浪和潮汐的冲

积有着很强的适应能力,是守卫海岸的卫士和消浪先锋。如图为澳大利亚沿岸红树

林物种数量的空间分布示意图。

(1)从气候、土壤等方面,分析红树林的生长环境。

(2)与西岸相比,澳大利亚东海岸红树林物种丰富,分析其原因。

(3)结合红树林的生长习性,归纳红树林的环境效益。

(4)近年来,全球许多地方红树林破坏严重,导致环境问题严重,指出保护红树

林的措施。

【答案】

(2)气候:湿热。气温较高的热带或亚热带,热量充足,降水较多;土壤:河流

出口处的冲积土或潮间带,涨潮时接受泥沙堆积的沙壤土,土质疏松

174

(2)原因:东部受东澳大利亚暖流影响,气温较高;东南信风迎风坡,降水较大,

众多河流带来泥沙在河口处堆积,利于红树林的生长

(3)防风消浪,减少风浪侵蚀,固岸护堤;为其他生物提供栖息地,保护生物的

多样性;降解污染物,净化海水;调节气候,稳定大气成分等

(4)加强宣传,提高公众的保护意识;加强管理与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鼓

励保护性开发,如观光、生态旅游等;人工补种,促进红树林的恢复与更新等

【解析】

(1)根据材料,红树林生长在气温较高的热带或亚热带沿海区域,热量充足,降水

较多,气候湿热。位于河流入海口处,土壤是河流堆积的冲积土或潮间带涨潮时泥

沙堆积的沙壤土,土质琉松。

(2)结合上题分析,澳大利亚东部受东澳大利亚暖流影响,气温较高。东部是东南

信风迎风坡,降水较大。气候湿热。众多河流带来泥沙在河口处堆积,土壤利于红

树林的生长。

(力红树林分布在热带沿海,是海防林。主要作用是防风消浪,减少风浪侵蚀,固

岸护堤。红树林能够为其他生物提供栖息地,保护生物的多样性。红树林湿地有降

解污染物,净化海水的功能。能够调节气候,稳定大气成分等。

(4)保护红树林的措施,主要是加强宣传,提高公众的保护意识。建立自然保护区,

停靠法律,对红树林加强管理与保护。进行保护性开发,如观光、生态旅游等,即

保护环境,又增加经济收入。人工补种,促进红树林的恢复与更新等。

175

红树林被称为“海底森林L是海洋生物资源的宝库之一。图12是“中国红树林保

护区分布图不

(工)据图推测红树林的生长环境。(4分)

(2)简述红树林的生态价值。(£分)

【答案】

(1)暖湿(湿热)气候/热带或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配合良好;沿海滩涂/泥

质海滩

(2)抗风消浪,造陆护堤/岸;净化海水水质和大气;提供动物栖息地和保护生物

多样性

【解析】

(1)中国红树林保护区主要分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可知红树林适宜的生长在热

带或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水热条件好。

(2)红树林盘根错节的发达根系能有效地滞留陆地来沙,减少近岸海域的含沙量;

茂密高大的枝体宛如一道道绿色长城,有效抵御风浪袭击。因而其生态价值强,它

具备防风消浪、促淤保滩、固岸护堤、净化海水和空气的功能。

【点睛】红树林指生长在热带、亚热带低能海岸潮间带上部,受周期性潮水浸淹,

以红树植物为主体的常绿灌木或乔木组成的潮滩湿地木本生物群落。由于红树林生

176

长于亚热带和温带,并拥有丰富的鸟类食物资源,所以红树林区是候鸟的越冬场和

迁徙中转站,更是各种海鸟的觅食栖息,生产繁殖的场所。

水进型三角洲

水进型三角洲是三角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类型,是指当水盆(湖和海)水面不断上升,河

流所携沉积物在河湖(海)交汇地带沉积下来,并逐渐往陆地方向退积,在其有效沉积率小

于水面上升速度的条件下,在原三角洲沿岸平原之上所形成的一套水下沉积的、粒度规律的

沉积体。下图为“我国内陆某湖泊水进型三角洲变化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9.据提供的图文资料推断,水进型三角洲砂体粒度在垂直方向的排列特点为

A.中间粗两端细B.上端粗下端细

177

C.下端粗上端细P.两端粗中间细

w.当图示水进型三角洲面积增大显著时,多发生在

A.春季B.夏季

C.秋季D.冬季

工工.当图示沉积界线由⑤〜①变化时,对河流特征的影响表现为

A.流速增大13.含沙量减小

C.河床增高D.河道多分汉

解题说明

本题组以我国内陆某湖泊水进型三角洲变化图为背景材料,以水进型三角洲砂体粒度在垂直

方向的排列特点、水进型三角洲面积增大显著发生的季节、沉积界线由⑤〜①变化对河流特

征的影响为切入点,考查了流水堆积地貌、沉积物颗粒分布特点、内陆湖的水又特征、区域

自然地理环境特点、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河流特征等相关知识及获取与解读信息的能力、

地理问题的分析能力。题组难度中等,要求解题者要具有一定的地理综合逻辑思维能力,要

把静态的图示信息转化为动态的变化过程。解题时还需要首先去了解什么是水进型三角洲,

根据所给的信息我们知海△或湖水上涨,迫使河流携带的泥沙等颗粒物在原三角洲沿岸平原

上往陆地方向后退并沉积而形成。

第一小题中我们解题时要完知道原三角洲的颗粒物分布状态,颗粒物大的先堆积,颗粒物小

的后堆积,一般说越靠近河口处颗粒越大,自河口越往海湖方向颗粒物越小。而当海或湖水

迫使河水后退时,则河口携带泥沙的堆积物也会呈后退状态,于是就会出现细颗粒物覆盖在

新颗粒物的上面,这样在水进型三角洲的砂在垂直方面上应是上下两端为细砂,中间为粗砂。

(不知道为何原题给出的答案是C,所给的解释是:读图分析可知,三角洲沉积的5■个界面,越向下

沉积越早,多为颗粒较大沉积物,越向匕为后沉积的物质,颗粒较小,因此在垂直方向的排列特点为

下端粗上端细,故答案选《)以上是小蹊的解题思路,希望各位老师和同学来讨论。

178

卜.面有图,可做参考:

浑邓?月必氐J附

第二小题中根据所给材料可知该湖为我国内陆某湖,而我国内陆的湖泊主要靠冰川融水补给,

夏季温度最高,融化量最大,所以湖水的水量最大,此时水进型三角洲面积增大最显著。

第三小题中当沉积界线由⑤向①变化时,说明此时河流的水量逐渐增大,河口三角洲的沉积

向前推进,河流水量大时河流的侵蚀作用也随之加大,所以河流的含沙量增大,泥沙沉积增

大,在河流的入海口,因受泥沙堆放积的影响,河道分汉较多。

179

题组答案:ABD

它住”5)山堰是我国现存的古代著名水利工程之一,位于浙江宁波市邦江镇它山旁,樟溪出口

处。古时的樟溪因为河床较浅,在多雨季节流量大,经常泛滥成灾,而无雨季节时容易干涸,

并且有海水倒灌,危害很大。完成5、6题。

宁后

二边篁;

5.宁波水旱多发的最主要原因是()

A.地势起伏大导致排水快

B.夏季风不稳定

C.全球变暖的影响

D.受台风等热带气旋影响

⑶它山堰仍可以继续发挥的作用有()

①阻咸②蓄淡

③排涝④灌溉和生活供水

A.①④氏①③

C.②④D.①②③④

180

知识拓展

它(口6)山堰是古代中国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水利工程。属于甬江支流邺江上修建的御

咸蓄淡引水灌溉枢纽工程。位于浙江宁波市海曙区郅江镇它山旁,樟溪出口处。位于浙江省

宁波市西南,唐代大和七年(公元833年)由县令王元玮创建。它与国内的郑国渠、灵渠、

都江堰合称为中国古代四大水利工程,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在筑

堰以前,海潮可沿甬江上领到章溪,由于海水倒灌使耕田卤化,城市用水困难。在在郸江上

游出山处的四明山与它山之间,用条石砌筑一座上下各级的拦河溢流坝。它山堰是阻咸

引淡的渠首工程。

答案

5、宁波位于亚热带季风区,由于夏季风的不稳定性易形成旱涝频发现象,所以题中设问水旱多发的

最主要原因是13。

6、获取题中资料信息一一它山堰位于樟溪的出口处,古时的樟溪因为河床较浅,在多雨季节流量大,

经常泛滥成灾,而无雨季节时容易干涸,并且有海水倒灌,危害很大。再根据图中信息一一它山堰是

181

拦河溢流坝,水面升高时可以从坝上漫出。所以它的作用:阻咸、蓄淡、排涝、灌溉和生活供水都有,

选D。

下图为2016年冬季拍摄的我国东部地区某城市路边绿化带照片。绿化带内栽种了常绿灌木,

入冬前园艺工人对灌木浇透水,并用无纺布从外围围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绿化带入冬前要浇透水,其主要目的是

A.增加夜晚温度,防止灌木冻害

B.降低夜晚温度,消减越冬害虫

C.降低白昼温度,减缓灌木生长

D.降低白昼温度,消除内部杂草

2.照片中的常绿灌木作为绿化树种在我国很多城市都有栽种,但在青藏高原却很少露天栽种,

制约其在青藏高原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热量B.水分

C.光照D.土壤

3.城市中的这种绿化带往往修剪整齐,其原因是

A.发挥最高生态效益

B.防止长势过快、耗肥严重

C.行政管理过于严格

D.使城市景观更美观、整洁

182

题组说明

本题组以冬季拍摄的我国东部地区某城市路边绿化带照片为背景材料,以绿化昔入冬前要浇

透水、照片中的常绿灌木在青藏高原却很少露天栽种、绿化带修剪整齐的原因为切入点,考

查了自然带、人类活动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特征、自然地理环境的整

体性等相关知识及获取与解读信息的能力、地理问题的分析能力。题组与17年高考1卷第一

题组类似,难度中等,对解题者综合分析能力要求较高,同时本题组也可以练习解题者能对

地理景观的判读能力。

题组第一小题中考查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水与其它地理环境要素之间的关系。入冬前浇

透水,第一冬季较为干旱,浇透水利于土壤保墙、减轻春旱的影响;第二冬季气温低,通过

增加土壤水分防止灌木冻害;原因是冬季水的蒸发量较少,所以由于水蒸发而致使的降温作

用较小,另外水与土相比,其热容量大,所以当在冬季气温下降时,水可以起到保温作用,

可以减小昼夜温差。同时浇透水还能起到消减害虫的作用,但不能消除绿化内部的杂草。(另

在本题图中也可以看到绿化带外围围了一圈无纺布,其作用主要是为了挡风御寒,这样可以

减少冷空气的影响,代表当地可能会达到气温较低的状况,所以在解本题浇水时应该第一个

去考虑气温保暖御寒这个功能目的。)

第二小题考查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性、自然带及影响因素,各种不同的林木植被因受热量影响

而呈现沿纬度由赤道向两极的不同变化。常绿灌木因生长受热量的限制而主要分布在亚热带

地区。青藏高原地区因海拔同气温低,热量条件不能满足常绿灌木类植物的生长,所以在青

藏地区很少露天栽种。水分不是制约其分布的主要因素,光照充足只能是光合作用强,不代

表热量充足,并不能决定不同自然带植被的分布,土壤也并不是制约常绿林分布的主要因素。

第三小题中考查植被的生态环境效应及人类活动对其的影响,要想知道修剪的原因,先从绿

化带的功能作用入手。城有绿化带的作用除了美化环境,还可以净化空气、吸烟除尘、涵养

水源、调节径流等功能。而绿化带修剪整齐会使其枝叶减少,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其生态效

益的发挥;长势快虽然会对土壤肥力消耗大,但绿化带的常绿灌木植物对土壤肥力要求与农

作物相比来说并不高,所以不需要大量施肥;行政管理严格可能会促进灌木修剪的机率,严

格的行政管理会保证绿化苗的定期修剪,但这并不是其主要原因;而绿化带的修剪则可以城

市景观更美观、整洁。

题组答案:AAD

拓展知识

183

自然带

自然带是有一定宽度呈带状分布的由不同植被和土壤所代表的不同的陆地区域,它是由于各

区域所处的纬度位置与海陆位置不同而致使水热组合条件不同而形成的。其中植被是自然带

最明显的标志。其中雨林/季雨林、常绿林(硬叶、阔叶)、落叶阔叶林、针叶林等在不同区

域的分布是因为太阳辐射在不同的分布不均而形成的,即受热量因素影响。

气候类型陆地自然带典型植被典型动物典型土壤

热M・雨林'"义热带雨林带热带雨林弁狸、河胃的红娘

热带手雨林气候热带季的林带热带季附林彖、孔.穆红壤性红壤

热带草原自候热带草原带、热带草原长颈鹿、羚羊燥红土

热带荒漠气候热带淀漠带热带荒漠袋鼠、单.峰鸵荒漠上

地中海气似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阿尔卑斯山箕褐土

亚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常绿懈叶林带亚热带常绿梅叶林琳猴、灵猫红壤

湍带季风和海洋气候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松龈、黑熊粽填、褐I:

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草原带温带草原黄杨、早猴黑钙土

温带荒漠带温带荒漠双峰驼、沙破荒漠土

死塞带针叶林气候亚骞带针叶林带亚寒带针叶林驼鹿、紫貂灰化上

苔原气倏苔原带苔原驯鹿、北极狐「冰泌.%"

_•T网^—

冰原气候冰原带冰雪裸地北极微、海貂..未及有

植被和土壤反映自然地理环境的两面“镜子

184

气候类型分布规律成因气候特征

热带雨林气候南北纬10。之间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全年高温多雨

赤道低压、信风带交瞽终年高温,逐季、干季

热带草原气候南北纬10°〜20°之间

热控制交善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冬工

北纬10°〜北纬25。大陆雨季集中,单雨季分

热带季风气候

带东岸季风交替控制明

南北纬20。〜30。大陆内

热带沙漠气候题高或信风带控制全年干里少雨

部和大陆西岸

海陆热力性廉差异,我冬季低温少雨,夏季高

亚热带季风气候南北纬25。〜35。大陆东

亚季风交替控制温多雨

热»

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

带地中海”侯南」邱次陆西岸明高和西风带交体控制

CMO热干燥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冬夏冬寒冷干燥,夏高温

温带季风气候北纬35。〜500大陆东岸

季风交替控制多雨

南北纬40。~60。大陆冬温夏凉,全年漫润,

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受西风带影响

带西岸冬雨稍多

温带大陆性气候南北纬大陆内部大陆生团控制冬寒夏热,干旱少雨

亚寒带针叶林极地大陆(海洋)气团控冬季寒冷漫长,夏季温

北纬50。~70。

1气候制暖短促

寒苔原气候北半球极地附近临海极地气团控制长冬无夏

带冰原气候南北半球极地附近内陆极地气团控制母年酷寒

高山

高山气候商大的山地和南原地区气温fit高度变化气温陋高工而渊洪

高原

气候区分布、成因、特征

2

常绿树

常绿植物在植物学中指的是一种全年保持叶片的植物,叶子可以在枝干上存在12个月或更

多时间。常绿树是指一年四季都有绿叶的多年生木本植物。常绿树的叶子并非永不凋落,只

不过叶子寿命比落叶树的叶子寿命长一些,如冬青叶可活1年〜3年,松树叶可活3年〜5

年,罗汉松的叶子可活2年〜8年。常绿树每年春天都有新叶长出,同时也有部分老叶脱落,

但茎上一年四季都保持有绿叶,所以称作常绿树。

常绿树有硬叶、阔叶和针叶三类(也有资料上分为两类即阔叶与针叶):

185

常绿阔叶树多半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一般不耐寒,如棕柳、香樟、柑橘、珊瑚树等。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分布在西北纬25。〜35。之间的大陆东部,如我国的长江流域、日本的南

部和美国的东南部、澳大利亚的东南部、非洲东南部以及南美洲的东南部。终年常绿,一般

呈暗绿色,林相整齐,林冠呈微波状起伏。叶片椭圆形,革质,具光泽,没有茸毛,叶面向

着太阳光,能反射光线,所以这类森林乂称为“照叶林H林内最上层的乔木树种枝端的冬芽

有芽鳞保护,而林下植物则没有芽鳞保护。此外,在常绿阔叶林中,没力热带雨林中常见的

板根、老茎生花、叶尖滴水和附生现象。

常绿硬叶林亦称硬叶常绿林、硬叶林,是属于地中海气候区的典型植被。为常绿乔木或灌木

群落。乔,灌木的叶子具有典型的旱生结构,常绿硬叶林林叶片常绿坚硬,叶片不大,多有

蜡质膜,机械组织发达,营披茸毛或退化成刺,以适应夏季炎热干燥的气候。地中海沿岸及

各大陆西部(加利福尼亚沿岸及其一部分内陆地区、智利中部、非洲的西南角以及澳大利亚大

陆的东南和西南海岸)。由于夏季气候干燥,硬叶常绿林的上层乔木生长稀疏,林木也不高大,

林内不仅没有附生植物,就是藤本植物也很少。但林下常绿植物很多,生长茂密。

常绿针叶树广泛分布于温带和寒带地区,具备耐寒的特性,多半是裸子植物,如松树、柏树

等。

农作物的光合有效辐射

光合有效辐射为特定波段的太阳辐射,是植物光合作用的重要能源。华北一农户在冬小麦之

间预留一定行宽种植两行春玉米(下左图),经观测冬小麦对春玉米苗期的遮阴较严重,下右图

186

为预留行内东、西侧春玉米获得的光合有效辐射日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东、西侧春玉米获得最大光合有效辐射的时间差异及根本原因是()

A.西侧早于东侧,地球的自转

B.东侧早于西侧,地球的自转

C.西侧早于东侧,地球的公转

D.东侧早于西侧,地球的公转

6.为改善春玉米苗期的光照状况,下列措施正确的是()

A.早播冬小麦

B.早播春玉米

C.减小冬小麦之间的预留行

D.选择植株更高的冬小麦品种

题组说明

本题组以冬小麦中套种春玉米为背景材料,以东西侧春玉米获得最大光合有效辐射的时间差

异及根木原因,改善春玉米苗期的光照状况方法为切入点,考查了太阳方位,地球运动,自

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等相关知识及获取与解读信息的能力、地理问题的分析能力。题组

难度中等,对解题者综合分析能力要求较高。(在解题时个人认为图中东、西侧春玉米获得

的光合有效辐射曲线似乎在解题时作用不大。)

题组第一小题中,光合有效辐射需要能接受到太阳光照方可进行,所以我们首冗需要根据太

阳升落方向,判断出哪一侧玉米先能接受到太阳照射。受太阳东升西落(不管偏东还是正东)

的影响,上午太阳位于东侧,垄内东侧的玉米受到小麦影子的遮挡时间长,西侧的先接受光

照,先达到最大光合有效辐射;而下午则是西侧先被遮挡,东侧的玉米获得最大光合有效辐

射。而太阳东升西落则是受地球自转的影响。

第二小题中春玉米苗期的无照情况既受冬小米植株高低的影响,也受冬小麦行间距的影响。

所以改善春玉米苗期的光照状况,需要扩大冬小麦的预留行间距或减小冬小麦与春玉米植株

间的高差。早播冬小麦会导致冬小麦的植株更高,这样遮挡会更多;选择植株更高的冬小麦

187

品种,同样阳光也被遮挡更多;而早播春玉米可以使玉米长得高些,可以减少与冬玉米之间

高差,可以减少遮挡时间。

题组答案:AB

拓展知识

1

冬小麦

冬小麦,在我国一般以长城为界,以北大体为春小麦,以南则为冬小麦,我国以冬小麦为主。

冬小麦是稍暖的地方种的,一般在9月中下旬至10月上旬播种,翌年5月底至6月中下旬成

熟。

冬、春小麦的主要区别:

种植时间不同,收获时间K同。

春小麦是指春节过后播种的,8、9月份收获的,主要分布在长城以北。

冬小麦:是指在9、10月份播种,次年4、5月份收获的,主要分布在长城以南。

我国小麦三大产区

1.北方冬小麦区,主要分布在秦岭、淮河以北,长城以南。其中主要分布于河

南、河北、山东、陕西、山西诸省区;

2.南方冬小麦区,主要分布在秦岭淮河以南。这里是我国水稻主产区,种植冬

小麦有利提高复种指数,增加粮食产量。其特点是商品率高。土产区集中在江

苏、四川、安徽、湖北各省。

3.春小麦区,主要分布在长城以北。该区气温普遍较低,生产季节短,故以一

年一熟为主,主产省区有黑龙江、新疆、甘肃和内蒙古。

国外主要的冬小麦

美国中部农业区,有小麦带和玉米带,中间为玉米棒(玉米带),类似于我国

的长城,两旁即为小麦带,北为春小麦,南是冬小麦;

澳大利亚的小麦一牧羊带,因其分布区所处纬度较低,气候较为温暖,因此种

植的只能是与我国色北地区类似的冬小麦。

188

有机质含量高低是土壤肥刀的重要标志,一般土壤有机质含量为5%。左图为我国东部某地土

壤剖面图,右图为该土壤有机质分布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02040_GOrforto1"土填二代(e)

26.关于该地表层土壤的描述,正确的是()

A.地表枯枝落叶多,有机质含量高

B.人工增施有机肥,有机质含量较高

C.受流水侵蚀作用,有机质含量较低

D.气候干旱植被稀少,有机质含量低

27.针对该土壤的特性,该地宜采用的农业技术是()

A.免耕直播B.深耕改土

C.大棚温室D.砾石压土

题组说明

本题组以我国东部某地土壤剖面图及为该土壤有机质分布图为背景材料,以该地表层土壤的

有机质含量、针对该土壤的特性该地宜采用的农业技术为切入点,考查了土壤、土壤改良的

措施、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等相关知识及获取与解读信息的能力、地理问题的分析能力。难

度中等,对解题者综合分析能力要求较高,同时本题组也可以练习解题者能对地理景观的判

读能力。

题组第一小题中,根据题干所给信息再结合所给图表,从右图中可以知道该地土壤表层(。

厘米附近)的有机质含量低于5,这说明地表有机质含量较少;人工所增施的有机肥,大多

集中在地表附近,而地表的有机质含量不高;该地位于我国东部地区,位于季风区,降水多

189

且集中,不干旱,而表层的有机质含量还不如较深处,可能是因为表层土受降水形成水土流

失导致;题干中还要注意的是枯枝落叶多,并不能代表有机质多,因为枯枝落叶必须经过分

解才能形成有机质。

第二小题中从图中可知表层图有机质低,但较深区有机质丰富,免耕直播即不耕情况下直接

在土地上种植,有利于保埔,虽然可以减少水土流失,但对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改变不大;

而深耕改土则可以将较深处的有机质丰富的土壤耕上来,可以有效将表层土壤与深层混合,

提高肥力;大棚温室是改变的热量条件,不会影响有机质含量;而砾石压土主要改变的则是

土壤的水热条件,也不能提高土壤的有机质。

题组答案:CB

拓展知识

1

免耕技术

免耕一词的原意是保护性耕作制度,主要目的是防止土壤侵蚀(水及风的侵蚀为主)。它是

一种不翻动表土,并全年在土壤表面留下足以保护土壤的作物残茬的耕作方式。

免耕直播,可以保护土壤和保埔h土壤一旦翻耕后,有肥力的沃土会暴露在阳光下,风化加

快,又会被雨水侵蚀或被风力侵蚀,免耕法可使这层沃土得到保护,而且残留的秸秆不断腐

烂,持续向土壤提供肥力。

免耕直播还可以很好地保持土壤环境。免耕法使得土壤微生物达到平衡水平,并由这些微生

物承担起耕作任务。收获农作物后,将秸秆留在田间,自然形成一个很好的保护层,有利于

保墙。

2

土壤

土壤是由矿物质、有机质、水、空气和生物组成的生物与非生物的混合体。(伍光和:自然地

理学)。土壤形成开始于有机体生长的地表岩石的风化层,这些有机体在生命活动中进一步分

解岩石并从中吸收和集中必需的矿质养分,使陆地表层富集了植物营养元素和含氧有机化合

物。土壤与岩石的本质区别在于土壤具有肥力。

土壤的物质组成:

190

土壤矿物质:它是土壤的主要组成物质,基本上来自成土母质,母质又起源于

岩石,按成因分为原生矿物和次生矿物。

土壤有机质:是指土壤中动植物残体微生物体及其分解和合成的物质,是土地

壤固相组成部分,它是植物和策生物生命活动所需养分和能量的源泉。

土壤水分:存在于二壤孔隙中,其来源主要是大气降水、地下水、灌溉用水,

水汽凝结也会增加极少量的封水分。而其损耗则主要有土壤蒸发、植物吸收利

用和蒸腾、水分的渗漏和径流。

土壤空气:指土壤孔隙中存在的各种气体混合物。以氧气、氮气、二氧化碳及

水汽为主,土壤中的二氧化碳比大气中含量高,但氧含量比大气低。

全球化智库(CCG)认为,2016年来自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表现活跃。据统计,2016年中

国海外并购额已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活跃的出境并购国。中国企业海外投资集中于欧洲、北

美与亚太区域,特别是重视对欧洲等发达区域的先进制造业的投资。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中国对欧美企业的跨国并购,主要看重欧美企业拥有

A.完善的配套设施

B.灵活的企业机制

C.先进的科学技术

D.充足的原料供应

5.中国企业走出国门参与国际并购,对企业自身的积极影响有

A.消化国内落后产能,减轻生态环境的压力

B.塑造企业品牌,提高市场竞争力

C.整合全球资源,缩短产业链

D.融入当地文化,增加就业机会

题组说明

本题组以我国企业跨国并购为背景材料,以中国对欧美企业跨国并购的区位因素、中国企业

走出国门参与国际并购对企业自身的积极影响为切入点,考查了产业转移的原因及其影响等

相关知识及获取与解读信息的能力、地理问题的分析能力。难度较易,在解题时根据产业转

移的根本原因,还要抓住题干信息中的关键字进行分析,方能得到正确的选项。

题组第一小题中,我们根据题干的〃中国企业海外投资集中于欧美,特别是重视对欧洲等发达

区域的先进制造业的投资〃这条信息可以分析出,投资的重点是先进制造业,而这类企业需要

拥有先进的科学技术,否则谈不是制造先进。所以中国对欧美企业的跨国并购,主要看重欧

美企业拥有先进的科学技犬。其它选项全部为干扰项。

191

第二小题中我国企业通过走出国门参与国际并购,得到了先进的核心技术,在全球竞争中有

利于消除贸易壁垒,同时收购也为自主品牌产品市场定位提供了有利条件,也扩大了企业品

牌影响力,通过企业并购,原企业的市场也收之麾下,减少市场的拓展费用,同时因为是先

进制造业,所以也有利于企业提高市场竞争力等;因为是走出国门,在并购时可能就会对国

内的本企业进行产业结构调整而丢弃国内的落后产能,所以不是为了消化国内落后产能,但

是叫以为产品技术的消化吸收和研发制造提供有利条件;通过并购先进的制造业,产业链非

但没有缩短反而会延长;产业转移的根本原因是利润,且产业转移可以对国内的就业机会有

一定影响。

题组答案:CB

拓展知识

1

产业转移

产业转移是企业将产品生产部分或全部由原生产地转移到其它地区的现象,很多区域在进行

产业转移的过程中“腾笼换鸟”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工业的跨国或跨地区转移,已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T现象。对此问题的理解要紧紧抓住两

点:首先要分析工业部门的特点和地区的差异;其次是把握影响产业转移的主要工业区位因

素。

发达国家到发展中国家投资建厂:首先是利用廉价劳动力资源,其次是占领当

地的市场,再次是利用地价便宜的特点。

发展中国家到发达国家投资建厂:则主要是利用发达国家的的技术优势、信息

优势,避开关税壁垒。

01

转移产业的类型: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技术处于成熟期和衰退期的产业,污染严重、资

源消耗多(三高:高能耗、高消耗、高污染)的企业。

02

192

迁入地区的优势:劳动力便宜、地价便宜、政策优惠、市场广阔、资源丰富等。

03

影响: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改变区域地理环境;改变劳动力

就业的空间分布

对迁出区的影响:有利于集中区域内生产要素发展新的主导产业;有利于开发产业价值较高

的产业或产业发展阶段:环境得到改善:不利的是有可能会增加失业人口。

对迁入区的影响:有利于加快工业化进程,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就业机会,缓解就

业压力;不利的是易带来环境污染;产业始终处于低附加值的加工等环节。

04

转移规律:先是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和轻工业,然后是资金、技术密集型工业和直工业。多由

发达国家或地区向发展中国家或地区转移。

05

发达国家到发展中国家投资建厂,首先是利用发展中国家的廉价劳动力,其次是占领当地市

场,最后是利用其地价低的优势。

发展中国家到发达国家投资建厂,主要考虑发达国家的技术优势、信息优势以及避开关税壁

垒等。

06

劳动力在产业间的流动表现为: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劳动力一般首先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产

业转移,再向第三产业转移;

劳动力在产业间的分布状况表现为:第一产业逐渐减少第二产业先增后减,第三产业稳步增

加。

吐鲁番盆地低于海平面的面积有4050平方千米,盆地内生长着一种多年生植物--刺山柑(又

名老鼠瓜),其主根入土很深,水平根极少。地上部分为放射状的平卧株丛,叶片为肥厚肉

质卵圆形,花朵呈白色或淡绿色。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关于刺山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主根深是为吸收深埋的地下水②平卧株丛有利于吸收地表径流③肥厚肉质叶片

利于水分的保存④花朵颜色可以减弱强光的照射

A.①②③B.①②④

193

c.②③④D.①③④

4.关于该地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吐鲁番盆地是风力作用下形成

B.吐鲁番盆地是流水作用下形成

C.盆地内部外力以风力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