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模拟试卷历史(上海卷)_第1页
2024年中考模拟试卷历史(上海卷)_第2页
2024年中考模拟试卷历史(上海卷)_第3页
2024年中考模拟试卷历史(上海卷)_第4页
2024年中考模拟试卷历史(上海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上海卷)历史(考试时间:40分钟试卷满分:3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本试卷满分30分,考试时间40分钟,全开卷。3.请将所有答卷做在答题纸指定区域,做在试卷上或指定区域外一律不得分。4.只允许携带《义务教育教科书(五·四学制)中国历史》(一至四册)与《义务教育教科书(五·四学制)世界历史》(一二两册),教科书中不得夹带任何材料。一、文明的交流(9分)假设你是历史兴趣小组成员,参加了一场探究世界文明交流历程的活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活动准备:四份相关材料A.古代文明示意图B.《世界历史(第一册)》亚历山大建立了一个空前庞大的帝国,其版图……地跨欧、亚、非三洲……亚历山大东征具有侵略性质,给东方人民带来巨大灾难……但是,东征和帝国的建立也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大交汇。C.出土于唐朝墓葬的东罗马金币D.新航路的开辟示意图1.活动一:研读上述材料,判断下列表述,在正确选项后面的括号里填正确,错误的填错误。(4分)(1)材料A的示意图中,属于亚洲古代文明的是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古代印度文明和中华文明。()(2)综合材料B、C推测,不同地区间的交往,既有战争的暴力形式,也有经济、文化交流的和平形式。()(3)凭借材料C中出土于唐朝墓葬的东罗马金币,足以证明唐朝与东罗马之间有直接的往来。()(4)材料D的示意图中,哥伦布开辟了航海路线③,使欧洲与美洲之间建立起直接的联系。()2.活动二:将上述材料归入相应探究板块,将表格补充完整。(填写字母)(3分)板块早期区域文明的形成区域文明的扩展向全球文明的过渡材料B、3.活动三:综合上述材料,以一句话向同学介绍世界文明的交流呈现怎样的发展趋势。(2分)二、如此“翻译”(9分)以历史的眼光解读译文,不仅为判断“正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793年,英国使团以向乾隆祝寿为名,出使大清。以下为英国国书原文节选:英国的军事威力虽然远及世界各方……陛下(指英王)也曾……组织远航旅行……(这)并非谋求有益本国臣民的对外商业……(英王志在)交流技术及生活福利的知识。——《英使谒见乾隆纪实》4.该使团出使时,英国________。(双选)(2分)A.依然实行君主专制统治 B.正与美国进行独立战争C.国王权力受到议会限制 D.已开始第一次工业革命5.结合当时中、英两国发展状况,说说英国此次来访是否如其宣称的“并非谋求对外商业”“志在交流”?(2分)中国翻译们对这份国书进行了“加工”:(翻译们)让英国国王在信中欢呼中国“大皇帝万万岁”……又删去信中英王说他自己……军事威力强大,“远及世界各方”等语……反而把这样内容加在乾隆身上,改写成“大皇帝心里常把天下的事情、各处的人民时时照管”。——《饥饿的盛世》6.中国翻译们如此“加工”国书的意图当是()(2分)A.忠实呈现原文的内容 B.迎合统治者天朝大国的心态C.体现商业互惠的原则 D.强调两国外交上的平等地位7.有人说,以上英国国书与中方译文之间不仅仅是文字上存在差异。你如何理解?(3分)三、铁路与中国式现代化(12分)铁路是近代工业文明的产物。铁路在近代中国的出现和发展加速了近代中国的转型,也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进程的缩影。1876年,英国怡和商行在上海铺设吴淞铁路,全长约14公里,这是我国第一条真正运营的铁路。1881年,在李鸿章坚持下,清政府同意修建唐胥铁路,聘请英国工程师金达尔作为负责监督铁路修筑的总工程师。1905-1906年,詹天佑主持修建中国自主设计并建造的第一条铁路①_________创设“竖井开凿法”和“人”字形线路,震惊中外。1911年,清政府宣布“铁路干线国有”政策,激发了声势浩大的“保路运动”,有力推动了辛亥革命的爆发。1953-1957年,第一个②________期间,在苏联专家的援助下,新修建宝成、鹰厦等铁路30余条。2006年,③__________全线通车,大大加强了祖国内地与边疆地区的联系,促进了青海、西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2011年,京沪铁路正式开通运营。这是当时世界上一次建成线路里程最长、技术标准最高的高速铁路。8.在学习“铁路与中国式现代化”主题的过程中,同学整理了上述大事记表格。根据表格,完成填空。(3分)材料1:交通为实业之母,铁道又为交通之母。国家之贫富,可以铁道之多寡定之,地方之苦乐,可以铁道之远近计之。——孙中山《上海与〈民立报〉记者的谈话》(1912年)材料2:数年来,军阀私斗,以平汉、津浦、北宁之规模为最大。盖交通既便,而又省区过大,适足以为军阀扩大地盘之好资助,故北洋军阀层出不穷,循环不已。——杨栋林《缩小省区问题》(1931年)材料3:学习中长(铁路)经验之可贵在于苏联先进经验与中国具体情况相结合……学他们善于把先进经验与具体情况相结合。——邓小平《邓小平文选》(1956年)材料4:京沪高铁…极大地促进了人员、物资、信息等资源要素的快速流动,对贯彻落实国家战略提供了坚实保障和有力支撑。——刘牧涵《京沪高速铁路对国家重大战略支撑作用研究》(2021年)9.材料1中,孙中山修建铁道的目的是什么?材料2描述了民国时期何种政治现象?材料2中认为,这种政治现象与铁路修建有什么关系?(3分)10.根据材料,结合所学,谈谈你对“铁路与中国式现代化”的认识。(6分)

2024年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上海卷)历史(考试时间:40分钟试卷满分:3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本试卷满分30分,考试时间40分钟,全开卷。3.请将所有答卷做在答题纸指定区域,做在试卷上或指定区域外一律不得分。4.只允许携带《义务教育教科书(五·四学制)中国历史》(一至四册)与《义务教育教科书(五·四学制)世界历史》(一二两册),教科书中不得夹带任何材料。一、文明的交流(9分)假设你是历史兴趣小组成员,参加了一场探究世界文明交流历程的活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活动准备:四份相关材料A.古代文明示意图B.《世界历史(第一册)》亚历山大建立了一个空前庞大的帝国,其版图……地跨欧、亚、非三洲……亚历山大东征具有侵略性质,给东方人民带来巨大灾难……但是,东征和帝国的建立也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大交汇。C.出土于唐朝墓葬的东罗马金币D.新航路的开辟示意图1.活动一:研读上述材料,判断下列表述,在正确选项后面的括号里填正确,错误的填错误。(4分)(1)材料A的示意图中,属于亚洲古代文明的是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古代印度文明和中华文明。()(2)综合材料B、C推测,不同地区间的交往,既有战争的暴力形式,也有经济、文化交流的和平形式。()(3)凭借材料C中出土于唐朝墓葬的东罗马金币,足以证明唐朝与东罗马之间有直接的往来。()(4)材料D的示意图中,哥伦布开辟了航海路线③,使欧洲与美洲之间建立起直接的联系。()2.活动二:将上述材料归入相应探究板块,将表格补充完整。(填写字母)(3分)板块早期区域文明的形成区域文明的扩展向全球文明的过渡材料B、3.活动三:综合上述材料,以一句话向同学介绍世界文明的交流呈现怎样的发展趋势。(2分)【答案】1.(1)正确(2)正确(3)错误(4)错误(一个1分,共4分)2.A(1分)C(1分)D(1分)3.世界文明由相对隔绝到建立起更为广泛、直接的联系。(2分)【解析】1.(1)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古代印度文明和中华文明,属于亚洲古代文明。答案:正确。(2)亚历山大帝国东征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大交汇,唐朝墓葬出土的东罗马金币反映了中西商业交往,说明不同地区间的交往,既有战争的暴力形式,也有经济、文化交流的和平形式。答案:正确。(3)出土于唐朝墓葬的东罗马金币,不足以证明唐朝与东罗马之间有直接的往来,有可能有中间商人促进二者的往来。答案:错误。(4)哥伦布开辟了航海路线①,使欧洲与美洲之间建立起直接的联系。答案:错误。2.古代文明示意图,反映的是早期区域文明的形成,①填写A;材料C中出土于唐朝墓葬的东罗马金币,反映了不同区域文明的扩展,②填写C;材料D新航路开辟,反映了不同区域文明向全球文明的过渡,③填写D3.综合材料和所学,可从世界文明由相对隔绝到建立起更为广泛、直接的联系进行总结。言之成理即可。二、如此“翻译”(9分)以历史的眼光解读译文,不仅为判断“正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793年,英国使团以向乾隆祝寿为名,出使大清。以下为英国国书原文节选:英国的军事威力虽然远及世界各方……陛下(指英王)也曾……组织远航旅行……(这)并非谋求有益本国臣民的对外商业……(英王志在)交流技术及生活福利的知识。——《英使谒见乾隆纪实》4.该使团出使时,英国________。(双选)(2分)A.依然实行君主专制统治 B.正与美国进行独立战争C.国王权力受到议会限制 D.已开始第一次工业革命5.结合当时中、英两国发展状况,说说英国此次来访是否如其宣称的“并非谋求对外商业”“志在交流”?(2分)中国翻译们对这份国书进行了“加工”:(翻译们)让英国国王在信中欢呼中国“大皇帝万万岁”……又删去信中英王说他自己……军事威力强大,“远及世界各方”等语……反而把这样内容加在乾隆身上,改写成“大皇帝心里常把天下的事情、各处的人民时时照管”。——《饥饿的盛世》6.中国翻译们如此“加工”国书的意图当是()(2分)A.忠实呈现原文的内容 B.迎合统治者天朝大国的心态C.体现商业互惠的原则 D.强调两国外交上的平等地位7.有人说,以上英国国书与中方译文之间不仅仅是文字上存在差异。你如何理解?(3分)【答案】4.CD(2分)5.英国此次来访并非如其宣称的“并非谋求对外商业”“志在交流”。1793年,中国正处于清朝统治的鼎盛时期,人口众多,物产丰富,经济实力强盛,对于当时正在进行工业革命,积极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英国来说,中国无疑是一个极具吸引力的海外市场,因此,英国此次访华的重要目的仍是与中国建立贸易关系。(2分)6.B(2分)7.英方国书与中方译文不仅是文字上的差距,更主要的是治国理念上的差距,英国为了更好地发展资本主义,奉行自由主义经济政策;中国统治者维护的是封建统治,奉行闭关锁国政策。在天朝上国的迷梦中不能自醒。(3分)【解析】4.注意材料中给出的时间点为1793年,此时英国在政治上已经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国王权力受到议会的限制,从1765年英国开始进行工业革命,故1793年正在进行工业革命,所以CD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目中的时间是1793年,当时英国已经推翻君主专制统治,确立了资产阶级统治,排除A项;英国与美国进行的独立战争在1783年结束,与题目时间不符,排除B项。故选CD项。5.根据材料“1793年,英国使团以向乾隆祝寿为名,出使大清”,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793年,中国正处于清朝统治的鼎盛时期,人口众多,物产丰富,经济实力强盛,对于当时正在进行工业革命,积极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英国来说,中国无疑是一个极具吸引力的海外市场。从使团后续提出的希望中英互通有无,发展贸易,并在京建立大使馆的请求来看,与中国建立经济贸易关系仍是英国此次访问的目的。6.由材料“让英国国王在信中欢呼中国大皇帝万万岁”“删去信中英王说他自己……军事威力强大……反而把这样的内容加在乾隆身上……"可得这样做的目的是迎合统治者天朝上国的心态,B项正确;对比两则材料,很明显,中国翻译们对国书进行了加工,没有忠于原文内容,排除A项;加工的国书中没有体现“商业互惠原则”的信息,排除C项;根据材料中“大皇帝心里常把天下的事情、各处的人民时时照管”可知,并没有尊重中英两国外交上的平等关系,排除D项。故选B项。7.根据材料“让英国国王在信中欢呼中国‘大皇帝万万岁’”“改写成‘大皇帝心里常把天下的事情、各处的人民时时照管’”以及“英国的军事威力虽然远及世界各方……陛下(指英王)也曾……组织远航旅行……(这)并非谋求有益本国臣民的对外商业……(英王志在)交流技术及生活福利的知识。”对比可知,英方国书与中方译文不仅是文字上的差距,更主要的是治国理念上的差距,英国为了更好地发展资本主义,奉行自由主义经济政策;中国统治者维护的是封建统治,奉行闭关锁国政策。在天朝上国的迷梦中不能自醒。三、铁路与中国式现代化(12分)铁路是近代工业文明的产物。铁路在近代中国的出现和发展加速了近代中国的转型,也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进程的缩影。1876年,英国怡和商行在上海铺设吴淞铁路,全长约14公里,这是我国第一条真正运营的铁路。1881年,在李鸿章坚持下,清政府同意修建唐胥铁路,聘请英国工程师金达尔作为负责监督铁路修筑的总工程师。1905-1906年,詹天佑主持修建中国自主设计并建造的第一条铁路①_________创设“竖井开凿法”和“人”字形线路,震惊中外。1911年,清政府宣布“铁路干线国有”政策,激发了声势浩大的“保路运动”,有力推动了辛亥革命的爆发。1953-1957年,第一个②_________期间,在苏联专家的援助下,新修建宝成、鹰厦等铁路30余条。2006年,③__________全线通车,大大加强了祖国内地与边疆地区的联系,促进了青海、西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2011年,京沪铁路正式开通运营。这是当时世界上一次建成线路里程最长、技术标准最高的高速铁路。8.在学习“铁路与中国式现代化”主题的过程中,同学整理了上述大事记表格。根据表格,完成填空。(3分)材料1:交通为实业之母,铁道又为交通之母。国家之贫富,可以铁道之多寡定之,地方之苦乐,可以铁道之远近计之。——孙中山《上海与〈民立报〉记者的谈话》(1912年)材料2:数年来,军阀私斗,以平汉、津浦、北宁之规模为最大。盖交通既便,而又省区过大,适足以为军阀扩大地盘之好资助,故北洋军阀层出不穷,循环不已。——杨栋林《缩小省区问题》(1931年)材料3:学习中长(铁路)经验之可贵在于苏联先进经验与中国具体情况相结合……学他们善于把先进经验与具体情况相结合。——邓小平《邓小平文选》(1956年)材料4:京沪高铁…极大地促进了人员、物资、信息等资源要素的快速流动,对贯彻落实国家战略提供了坚实保障和有力支撑。——刘牧涵《京沪高速铁路对国家重大战略支撑作用研究》(2021年)9.材料1中,孙中山修建铁道的目的是什么?材料2描述了民国时期何种政治现象?材料2中认为,这种政治现象与铁路修建有什么关系?(3分)10.根据材料,结合所学,谈谈你对“铁路与中国式现代化”的认识。(6分)【答案】8.①京张铁路(1分)②五年计划(1分)③青藏铁路(1分)9.目的:推动国家富强,人民幸福。(1分)现象:军阀混战。(1分)关系:铁路的修建,便利了交通,也加剧了军阀之间的战争。(1分)10.【示例】近代以来,铁路从“立国”之路到“兴国”之路和“强国”之路的逐级变轨、稳步提升,反映了中国式现代化正是这样一个分阶段不断演进、不断累积的过程,具有从量变到质变,不断升华、飞跃的特征。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后,国门被迫打开,铁路随之传入中国。此后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