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园田园式美术教育研究》13000字论文_第1页
《浅谈幼儿园田园式美术教育研究》13000字论文_第2页
《浅谈幼儿园田园式美术教育研究》13000字论文_第3页
《浅谈幼儿园田园式美术教育研究》13000字论文_第4页
《浅谈幼儿园田园式美术教育研究》13000字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谈幼儿园田园式美术教育研究目录TOC\o"1-3"\h\u30645一、问题的提出 124937(一)选题缘由 113936(二)研究目的 15665(三)研究意义 123343二、相关概念界定 17766(一)农村与农村幼儿园 18670(二)自然材料 225720(三)美术活动 222660三、农村幼儿园利用自然材料开展美术活动的现状——以农村A幼儿园为例 27812(一)A幼儿园简介 39484(二)农村幼儿园教师运用自然材料开展美术活动的现状分析 328291.农村幼儿教师在利用自然材料开展活动时较为粗浅,缺乏科学性 388732.农村幼儿园利用自然材料开展美术活动频率较低 470793.农村幼儿教师对自然材料的运用还不够了解 423336四、A农村幼儿园运用自然材料开展美术活动过程中所面临的困境及不足 48037(一)自然材料本身的局限性 49931.部分自然材料成本较高 5221532.自然材料不易保存,容易腐烂 5253863.自然材料具有季节性 5247434.自然材料本身具有一定的安全隐患 510880(二)农村幼儿教师自身的局限 5165681.利用自然材料开展美术活动需要教师良好的幼教理论知识 5129842.农村幼儿教师注重分科教学,教育观念较为陈旧 620213(三)领导的不支持 6130451.没必要用自然材料开展活动 6282832.园长注重评优检查,注重迎合家长 74166(四)家长的不支持 7197081.教育观念较为落后 748712.对幼儿在幼儿园的发展关心不够 825867五、A农村幼儿园中运用自然材料实施美术活动过程中具体的策略 830849(一)农村幼儿园利用自然材料开展美术活动的目标和内容分析 832714(二)农村幼儿教师利用自然材料开展美术活动的各个阶段 9190391.材料的选择阶段 1064002.材料的收集 11294223.材料的加工 12248004.材料的应用阶段 1231815结语 1412554参考文献 156606附录A 1613961附录B 17摘要:农村幼儿园有充足的天然资源,既方便获得,又便于儿童操作和学习,所以,利用自然素材进行教学,实现“低成本、高质量”的特色幼儿园。作为最接近乡村早期教育工作的一线教师,更应该充分认识到乡村所具有的独特优势,学会利用自然素材进行教学。所以,本文主要以农村A幼儿园为例,运用文献研究、观察法及访谈法分析A幼儿园在运用自然材料进行美术活动过程中的现状,发现A农村幼儿园运用自然材料开展美术活动过程中所面临的困境及不足,基于所面临的困境及不足来讨论农村幼儿教师利用自然材料开展美术活动的具体策略。关键词:农村幼儿教师自然材料美术教育活动一、问题的提出(一)选题缘由《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提出:“各级幼儿园要立足于现实,因地制宜,为幼儿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农村幼儿园应根据本地的具体条件,充分发挥本地的优势,积极发展幼儿的综合素质(赵梵志,陈瑾萱,2022)。《幼儿教师专业标准》中还提到,要充分发挥幼儿的教育资源,为其提供和生产适当的教学工具和教材,以激发和支持其积极的学习行为。农村幼儿园要充分挖掘本地的资源,制作出与幼儿生活相结合的玩具,使其得到充分的发展(周凯文,孙紫薇,2023)。本文通过对国内外有关自然素材的文献检索,发现目前有关农村幼儿园使用天然素材的研究多为一线幼儿教师所完成,并从实践中总结出了使用自然素材的一些基本原理和方法。(二)研究目的随着国家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学前教育问题备受关注,而发展乡村幼儿园一直是我国全民幼儿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农村幼儿园具有丰富的天然资源,其使用方式也是多种多样,易于获取,而且适合孩子的活动和学习,所以农村幼儿园可以利用大量的自然材料来进行教学活动,构建“低成本、有质量甚至是高质量”的特色幼儿园。作为最贴近农村幼儿教育,有必要认识到农村幼儿园的特殊优势,学习如何在教育活动中使用自然材料(张云飞,刘思彤,2021)。(三)研究意义本研究强调了自然材料在美术教育活动中的运用,是希望农村幼儿园教师能够重视自然材料的应用价值,解决农村美术教育活动的一些问题。同时,鼓励乡村幼儿教师在教学中运用天然素材,提高学生对自然素材的认识。同时,通过对乡村特有的自然环境与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发掘其潜力,开展多种形式的艺术活动,使乡村儿童的艺术素质得到全方位的发展,并培养其独立创作的积极性。二、相关概念界定(一)农村与农村幼儿园农村是指城市以外广大乡村地区的总称。人类历史上最早形成的居民点单位。农村的主要标志是居民以农业为经济活动的基本内容,村庄是居民的生活处所和生产活动基地。它具有一定规模的农业人口,以农业、畜牧业为主,少数工商业单位。其特征是:农业、牧场、渔场等经济活动占用的居住空间比居住面积多,而经济活动的区域则与居住区的联系密切。其主要特点是:1)人口稀少、居住分散(林浩宇,陈梓萱,2020);(2)大部分居民从事农业生产,以农民为主;(3)物质生产技术比较落后,经济活动比较单一,商品经济比较落后,有一定程度的自给型经济;(4)物质和文化条件不健全,物质和精神生活水平不高;(5)社会交往的空间狭小,家庭和血缘意识比较强。本文所界定的“农村幼儿园”,是指建立在“农村”的基础之上,即在经济发展相对于城市发展滞后、以农业生产为主要特征的农村地区,其中包括县级及以下的幼儿园。(二)自然材料在查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后,作者对“自然材料”的定义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因此作者把“自然材料”分为“自然”和“材料”两大类。“自然”是指自然的;不是人造的。②不需要人为的干涉而自行发展。③不言而喻。文章取其“自然,无人为”。一般意义上的“自然”。材料是指没有经过处理和整理的原料,也可以用来制作材料,如木材、钢材、水泥等。还包括事实、场景、人物等,例如“积累材料”等,为创造内容提供内容。该文取其“原材料未经过加工、整理”的意思。综合以上两个词语的含义,本文所说的“自然材料”是来自自然的、非人为的、自然的、未经处理的、自然的。例如:水、石头、树叶等(罗文昊,高雅婷,2021)。(三)美术活动艺术活动是广义上的艺术创造活动。在此项研究中,美术活动是指幼儿美术教育的具体内容,即幼儿的年龄、美术能力的发展及兴趣的需求,利用美术资料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有组织的美术教育活动,以达到幼儿对美的向往、对美表达的要求。三、农村幼儿园利用自然材料开展美术活动的现状——以农村A幼儿园为例(一)A幼儿园简介A幼儿园位于P县,位于成都附近,物产丰富。在植物资源方面,本县有松、衫、竹等树种,还有油桐、油茶、板栗等经济林。植物种类有月季,芭蕉,竹子,枫叶等。萝卜、玉米、袖子、南瓜等蔬菜。坚果类包括罗果子、五眼果等(梁俊杰,郭婧琪,2019)。此外,这里还有各种家禽,如猪、牛等,还有蝗虫、蝗虫等。还有野生的松鼠和青蛙。(二)农村幼儿园教师运用自然材料开展美术活动的现状分析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共发放130份问卷,回收128份。访问XX省12所农村幼儿园,包括2所一级幼儿园、4所二级幼儿园、2所三级幼儿园、4所未达标的幼儿园。并采访了12家农村幼儿园的12位老师。1.农村幼儿教师在利用自然材料开展活动时较为粗浅,缺乏科学性从图3.1可以看出,当你被问及“你在艺术活动中的什么部分使用了天然的材料?”在多个选项中,“环境创设”是所有老师的首选,32.8%的老师选择了“集体教学”,37.5%的老师选择了“区域活动”,选择“所有环节”占7.8%。只有21.9%的老师选择了“环境创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们都或多或少地使用了天然素材,而在其它方面却没有充分的利用,只有少数老师在各个环节中使用了天然素材,这就表明了教师对自然素材的使用往往是肤浅的,缺乏组织和计划性。图3.1您曾经在美术活动的哪个环节使用过自然材料?2.农村幼儿园利用自然材料开展美术活动频率较低作者在调查问卷的基础上,对“你经常使用天然材料进行艺术创作吗?”约93%的老师选择“偶尔”,而另一种方式仅占7%。这表明,乡村幼儿教师使用天然素材进行艺术活动的比例很低,大部分老师只是偶然地使用自然素材进行教学。3.农村幼儿教师对自然材料的运用还不够了解从图3.2可以看出,当你提出“如果你想用天然的素材来进行艺术创作,你觉得有哪些困难?”结果显示,15.6%的教师选择了“不知道选什么材料”,14%的教师选择了“不知道怎么收集”,11.7%选择了“不知道怎么开展”,58.7%的教师选择了“以上皆有”。这表明教师在使用天然素材进行艺术创作时,缺少相应的理论支持,对自然素材的使用认识不足。图3.2如果让您现在利用自然材料开展一场美术活动,您认为最大的困难是什么?四、A农村幼儿园运用自然材料开展美术活动过程中所面临的困境及不足(一)自然材料本身的局限性任何东西都有其两面性,尽管天然材料的各个方面更适于发展和使用农村幼儿园,但其自身仍有其局限性。1.部分自然材料成本较高在走访12所幼儿园后,我发现有些天然材质并非像我们所想的那样廉价,有些原料在乡下随处可见,但若要大量采购,其价格就会相对偏高。如A园使用的小型簸箕,让孩子们在小小的簸箕上作画。在乡下,簸箕是很普通的农具,但园长说一把簸箕要10块钱,粗略一算,当园里的簸箕有3.40个,总共要花3400块钱(陆思远,何雨欣,2022)。而X幼儿园则是利用了当地的特殊竹材,对竹子进行了打磨,打磨师无法自己动手,必须要经过专业的打磨、钻孔,才能制作出一套两套的竹制玩具。目前,农村地区的幼儿园,除少数有一定的经费之外,大多数都是资金不足,无力购置一些天然原料,因此很难经常更换天然原料。2.自然材料不易保存,容易腐烂天然物料大多含湿气,在大气中会氧化,造成物料腐烂,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儿童美术作品的保存。尽管老师们会尽可能地选用不容易腐烂的材质,但是,如果只是挑选那些不易腐烂的材质,那些色彩鲜明、具有独特美感的材质就无法再使用了(蒋志豪,谢婉婷,2023)。比如白菜,在拓印过程中,如果不及时换掉,从这些结果可以推测出那白菜就会很快腐烂。而套筒的外壳,如果不能妥善保管,很可能会霉变。有些用来做装饰的花瓣,过不了多久就会枯萎,变得暗淡无光。由于其本身的性质,天然物质是不能改变的,因此,幼儿园老师们降低了使用这种物质的次数。3.自然材料具有季节性由于季节因素,天然原料仅能从应季原料中选取原料,这就给老师在选材上带来了一些限制。比如冬季,一切都会安静下来,老师们想要更换或者添加新的材料,却因为季节的原因,而找不到太多的材料。4.自然材料本身具有一定的安全隐患天然材质因其天然特性,有一定的安全性问题,比如有些花的根部有刺,会刺穿婴儿的娇嫩肌肤。花粉、动物羽毛等都会引起宝宝的过敏。有些天然物质还会被喷洒杀虫剂,对儿童的健康有害。一些天然材质又硬又有锋利的棱角,这也会对儿童造成伤害(蔡嘉伟,赵雅琳,2020)。(二)农村幼儿教师自身的局限1.利用自然材料开展美术活动需要教师良好的幼教理论知识天然材料的使用,并不是单纯的将这些材料堆放在角落里,而是会让孩子们去处理,如果不能正确的利用和处理,那么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就会让这个教室成为一个“垃圾厂”(余天俊,孙梦琪,2021)。尽管天然材料优良,农村幼儿园的天然素材也十分丰富,但是如何合理使用天然素材,在此背景下考虑问题除了老师的巧手外,还必须具备一定的教育理论知识。对于设计的合理性,本文将通过其最终成效来加以证明,并融合实际应用范例、专家评判及长期跟踪评价数据等多层面信息,进行全方位验证。文章将详细阐述设计在解决具体问题中的表现与成果,通过对比不同情境下的应用效果,来评估其有效性及可行性。同时,本文也将结合专家评判意见与长期跟踪数据,对设计的持续优化提出有益建议,旨在为相关领域的发展贡献更为科学和可信的参考。这就需要教师具备更高的职业素养。而根据作者的问卷调查和整理,农村幼儿园教师中专(高中)学历占41%,大专学历占25%,本科占7%,转岗教师占27%,农村幼儿教师的学历一般,与教师相应的理论知识提升培训又较为缺乏,没有理论知识的支撑使得农村幼儿教师难于利用自然材料开展活动。2.农村幼儿教师注重分科教学,教育观念较为陈旧在“小学化”的教育趋势比较突出的农村幼儿园中,大部分幼儿园更注重算数、识字、拼音等的分科,而忽略了幼儿其它各方面的综合发展。他们把孩子们放在幼儿园里,主要是为了了解“知识”。因此,在园长和幼儿教师看来,使用天然材料进行活动,既不现实,也很浪费时间。要运用自然素材进行教学,必须转变农村幼儿教师和领导干部的思想观念,把幼儿的综合发展放在第一位,从“知识”的角度进行教学。但就当前情况看,学校领导与老师的教育理念相对落后,致使农村幼儿园很难运用自然素材进行活动(程浩宇,李欣怡,2019)。(三)领导的不支持1.没必要用自然材料开展活动目前,我国农村幼儿园教师在利用天然素材方面存在着诸多困难,如园长、领导等方面的不支持等问题。由于学前教育不是“义务教育”,地方政府对初中生、高中生的关注程度比较高,而对幼儿园的需求相对较少。园长越来越关注与其关系密切的现实问题,如幼儿园的升学率。W老师负责当地的农村幼儿园,他跟我说,他们学校的大部分幼儿园都是附设在幼儿园里的,所以学校的领导才会把注意力放在小学上,而对于附属幼儿园来说,最重要的就是保护孩子的安全。除了附设的幼儿园外,在此框架范围内还有很多“家庭作坊”,这些都是从乡下人家的院子里改造出来的,在教室外的空地上,摆放着一些玩具(丁俊杰,陈思涵,2022)。幼儿园的老师都是家里的人,他们很少接受幼儿园的专门知识训练,而且“凭感觉”地进行教学。W先生告诉我,这样的幼儿园在乡村的幼儿园中占据了六成左右,“由于本地的适龄儿童数量众多,而公立的幼儿园和民办幼儿园数量又很少,因此,就出现了这样的‘家庭幼儿园’,上面也不能禁止,一旦取缔,很多孩子都没有办法去学校,我只好每天都去检查一下,看看有没有什么安全问题,但只要不出什么问题,就不会有什么问题。”看着这一幕,我也就不再问W老师为什么不使用天然材料了,原因很简单,保护好自己的孩子,才是最重要的,没有必要搞什么创意活动,最好是让学生在教室里听话,保证他们的安全。这折射出乡村早期教育的困境与无奈。2.园长注重评优检查,注重迎合家长笔者走访了一些农村幼儿园,了解到一些“迎评促建”的情况。在采访一些乡村幼儿教师时,发现有些老师表现出了一种紧张、戒备的态度,在老师带领下来到幼儿园进行采访时,老师还以为是领导在视察,连忙给我讲解还没有做好,但在作者说明来意后,老师们的心也就放了下来。而本人提前知道的对天然材质的评价不错的幼儿园,在幼儿园里却发现其实这些素材都是非常稀少的,或是被遗忘在一边。老师们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有些幼儿园为了迎接上级的检查,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展现得淋漓尽致。在此特定条件下也有几个园长对上司的检查很重视,在每一次检查前,都会对幼儿园老师提出书面材料、布置教室等等。P教师说,在领导视察前,他们会非常忙碌,要准备好教案,要准备各种玩具,要创造教室的氛围。教师的教学目标由幼小的儿童转变为各种形式的监督,教师的工作热情逐渐丧失。不仅如此,园长还让老师们把自己的教室装饰得很漂亮,这样才能博得父母的欢心。上述发现与本研究构建的理论框架紧密相符,这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本研究路径的正确性和价值。该理论框架为整个研究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而结论与其的一致性不仅彰显了研究方法的精确性,也证明了研究预设在实际应用中的有效性。通过对相关数据的细致收集和深入分析,本研究在特定领域内提出了新颖的看法,为同行学者及实践工作者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启示。此外,结论的稳健性得益于科学的研究规划和严格的研究处理步骤,对后续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父母期望孩子能在学校里多学些科技和文化,而园长则要求老师多教识字、算术,利用天然的资料进行活动,会被视为不会得到真实的知识,让父母觉得孩子在学校里没有学到什么,因此,园长不建议使用天然的物质进行活动。(四)家长的不支持1.教育观念较为落后当前,幼儿园重视儿童发展的综合性、多元化,提倡儿童在玩中学习,在玩中发展。而我参加贵州儿童基线调查时,调查发现,农村地区留守儿童数量较多,隔代式教学是非常常见的,当问及爷爷奶奶他们最关心孩子在幼儿园期间的什么问题时,大多数家长首先选择了“学习内容和学习效果”,从这些结果可以推测出继续问他们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他们回答是识字、算数。他们把注意力集中在孩子们在幼儿园所学习的“知识”上(郑思远,魏雨菲,2023)。而从整体的观察来看,父母对幼儿园的依赖性更强,孩子们除了上幼儿园,基本上没有什么有组织的、有计划的幼儿教育,他们觉得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幼儿园是最好的,在此背景下考虑问题因为在幼儿园里,孩子们总是老老实实地呆在教室里,而在幼儿园里,他们会觉得自己在学校里什么都没学到,就会觉得老师没有把自己的知识“教”出来,这也成为了父母评判幼儿园好坏的一个重要依据。2.对幼儿在幼儿园的发展关心不够一些农村幼儿父母仍有“不关心”的现象,表现在工作繁忙、辛苦、靠种地谋生的父母,因为家庭收入不高,所以许多父母在工作之余,也无暇顾及子女的成长,觉得把孩子放在幼儿园,交给老师照看就好。这一类人的教育水平普遍偏低,当我问及一名父母时,“你觉得孩子在幼儿园里学到什么有用的东西吗?”一开始,我不知道,一遍又一遍的问,直到他们想起来了,我才勉强说:“是啊,我不知道。”作者认为,这些父母并非不想照顾子女,只是由于生活困苦、自身条件有限,不能照顾好子女的成长。而幼儿教师在没有父母的支持下,利用自然素材进行教学活动是很困难的(马天宇,张婉清,2020)。五、A农村幼儿园中运用自然材料实施美术活动过程中具体的策略(一)农村幼儿园利用自然材料开展美术活动的目标和内容分析小班:小班儿童的思维具有鲜明的具象化特征,该年龄段的儿童对外界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并对周边的玩具、植物和动物产生浓厚的兴趣。但是,在这个时期,儿童的手和小肌肉的精细控制能力很弱,创意思维水平也很低。老师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来培养孩子主动地发现美、感觉美、在艺术中得到快乐的情绪,并组织一些简单的天然素材让他们自己去探索(黄嘉豪,李梦洁,2021)。中班:随着年龄的增长,中班幼儿的想象力逐步发展,在游戏中表现出的能力也在不断增强,并逐步发展出有意识的行为。在这种环境作用下此时可以和孩子一起来决定艺术表达的主题,一般都是在孩子的日常生活中,让孩子们运用日常生活中的自然素材来表现自己所熟知的东西。同时,本文深切意识到,跨学科合作是科学创新与技术进步的重要驱动力,其实现并非易事。它要求各学科的研究人员与学者不仅需拥有扎实的专业素养与宽泛的学术视角,还需具备开放包容的心态与合作的热忱,敢于打破学科壁垒,共同探索未知领域。另外,为确保跨学科合作的顺畅推进与高效执行,还需构建一套科学的合作体系与平台,为参与者提供资源支持、信息交流与协调沟通渠道。在教学活动中,老师不会过多干涉,也不会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只会在孩子有困难的时候给予帮助。儿童的作品不能只以“像不像”、“好不好”来评判,而应从鉴赏性的观点,给予儿童作品以感性的意见,肯定其优点。大班:大班幼儿在活动中的自主性、主动性逐渐增强,他们不再满足于听命于成人,而是有了自己的主见。此时老师可以不设定活动的主题,在活动中可以让孩子选择自己的主题进行创作。大班幼儿的逻辑思维已经初步形成,在进行活动时,可以让孩子们用自然的素材来表现自己所想像的东西,比如,想象的宇宙飞船,幻想的外星人等等。上述实例是《指南》指导下使用天然素材进行艺术实践的实例,并根据幼儿园的具体情况,幼儿的发展程度加以灵活应用。(二)农村幼儿教师利用自然材料开展美术活动的各个阶段在农村幼儿园使用天然素材进行艺术创作时,作者将其进行了如下步骤:材料选取、资料搜集、材料运用。在教材的选取上,要注意学生的兴趣和年龄特征,根据他们的发展情况来选择教材。在此框架范围内比如《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着重于小班幼儿对艺术活动的浓厚兴趣和愉悦的情绪体验,而教师在选取教材时,尽可能地选用与幼儿生活场景相接近、变化多样的素材,以吸引小班幼儿的兴趣。同时,应选用容易使用、无需较高的操作技巧就能完成的艺术素材,使小班幼儿在完成作品时能够感受到成功与喜悦(张浩然,刘雅琪,2019)。在素材搜集阶段,可以让孩子和父母共同参与,让素材的搜集成为一种有效的亲子互动方式,让幼儿和父母共同搜集素材,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在亲子互动中,父母可以给幼儿介绍天然材料的生长环境、生长季节、实际用途等,加深了幼儿对材料的理解,使幼儿在利用这些材料创作美术作品时,有不一样的情感体验。按照当前背景在教材使用的过程中,老师要考虑的是,在投入教材后,会引起哪些活动,会对孩子产生怎样的影响(陈嘉宇,王秀婷,2022)。比如“喂瓶娃娃吃饭”,培养孩子的手眼活动协调性,孩子们会用不同的勺子把豆子倒进瓶子里,因为孩子们很容易受到启发,所以他们会反复地玩同样的东西,玩法也比较单一,很快就会对“喂瓶娃娃吃饭”的游戏失去兴趣,只会重复做一些动作,机械地处理。受到《指南》的启发,玩家们利用各种低结构的素材,将游戏移至沙坑,在沙坑里放置各种大小不一的罐子、汤匙,并在沙坑里埋下各种玩具,让孩子们在沙坑里“寻宝”,看谁能找到更多的宝贝。这种基于儿童的生活场景,低级、结构化的游戏素材,激发了孩子们的兴趣,丰富了他们的操作经验,让他们体会到了各种材料的差异。1.材料的选择阶段1)材料的卫生和安全选用材料时,要从安全性出发,尽量不要选用有危险的材质,如有尖锐的棱角或凸起,对儿童娇嫩的肌肤及脏器造成伤害;从中得以观察到如果材质太细,孩子们在做运动时,很容易被塞到他们的耳朵和鼻子里。在原料的卫生上,要注意不要选用经过杀虫剂和杀虫剂的天然原料。老师在拿到资料后要消毒。比如,在采集树叶的时候,要先把叶子清洗一下,然后晾干,最后交给小孩子。2)材料的可用性材料的供应由三个部分组成:首先,原料要易于获取,并尽可能选用附近地区或幼儿园附近的材料。还可以根据季节的不同,挑选不同的食材。第二,要容易地把材料拿起来,贴上去,涂在上面。避免教材太过繁琐,以致孩子们无法正常地进行活动。第三,材质要牢固,不能用容易撕裂和损坏的材质。3)材料的教育性大自然中的一草一木,都是对孩子们进行教育的材料。在选择教材时,可以有针对性地选取与班级的教学目标相匹配的天然素材。比如,本周是端午,教师会在课堂上向孩子们讲一些有关端午的小故事,使他们认识到端午的由来和风俗。那么在挑选天然的原料时还可以搭配上一些粽叶、五彩米等原料,让孩子们在艺术活动的同时也能感受到端午节的特色。4)材料的适宜性材料是否与儿童的年龄、心理特征相适应,选择的材料对幼儿有没有吸引力,选择的材料与幼儿最近的发展区相吻合,在此背景下考虑问题材料能不能使幼儿在自己的活动中有所进步,材料是否有层次等。教材应根据不同年级的孩子的特点来选用。小班儿童在进行艺术活动时,重点在于培养孩子们的绘画兴趣,因此,在挑选适合孩子的材料时,要选用色彩鲜艳、大、易于抓住的材质,以便孩子们可以自由地拼接、涂抹。而中班幼儿在进行艺术活动时,则更注意对教材的选用与运用,与小班相比,在创作上更具目的性与美感(赵志远,徐思涵,2023)。不同的材料,不同的形状,不同的色彩,能更好的激发孩子们的想像力。这些新的认识或补充资料极大地增强了本文对研究对象本质及其规律的认知深度,让本文对其内在运作机制有了更为全面且透彻的理解,并为后续的科学探索、技术创新、政策规划或教育实践等领域开拓了新的探索领域。它们为科研人员提供了新的思考路径,激发了多样的研究热情与方向,促进了相关领域的蓬勃发展。同时,这些新认识也为实践者提供了更为具体且实用的操作指南,帮助他们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大班儿童在进行艺术活动时,在此框架范围内更重视对材料的精确度的运用,要让孩子将脑海中所想的东西,用材料来表现,这样就可以增加材料的种类和数量,而且材料之间的颜色和形状也会有很大的差别,这样才能让孩子们在活动中挑选自己喜欢的东西。5)材料的便利性幼儿园师资力量有限,尤其是在农村幼儿园,存在着班级人数多、师资不足的情况下,若选用的天然素材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势必增加幼儿老师的工作压力。然后在挑选的时候还应该考虑挑选一些已经成形的,不需要过多的处理就可以直接投入到艺术活动中。6)材料的经济性由于农村的幼儿园经费比较紧张,因此,在挑选教材时,尽可能选用本地容易获得、便宜的原料。2.材料的收集1)教师收集老师在搜集资料时,通常采取两种方法:一是根据幼儿的活动状况搜集资料。在开展艺术活动时,教师要注意观察儿童的自主性,并将其在艺术实践中所缺少的资料进行记录,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搜集。还可以在学生自主活动的情况下,激发老师利用天然素材的灵感,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搜集。二是收集材料,以游戏为基础。在搜集资料之前,老师要先弄清楚游戏的内容,再依著所需要的资料,系统地搜集资料(王俊杰,孙雅琳,2020)。2)教师与家长合作收集自然资料的搜集常常是由老师自己来完成,这既要有幼儿园的合作,又要有父母的帮助。一些物质在日常生活中比较容易得到,但是由于数量的限制,很难达到游戏的要求。这时候就可以邀请父母参加一些活动,在这种情况影响下来收集一些天然的物质。定期组织亲子活动,让父母了解自然物质的使用和益处,让父母了解自然物质对于孩子的成长有多大的意义,并让父母自发的去收集一些天然的物质。3)教师与幼儿共同收集乡村自然资源丰富,果树、灌木、花卉随处可见,一些农村幼儿园也有大量的天然原料。可以带孩子去幼儿园,观察树木、花草的变化,让孩子们根据自己喜欢的自然素材进行自己的艺术创作。在此特定条件下还可以在搜集素材之前与孩子们探讨艺术活动的主题,之后,带领他们去自然中找寻可以表达作品的树叶、花草、蔬菜等等(李浩宇,陈雨琪,2021)。让孩子们完全自主地参与到各种活动中来,极大地增强了他们的创造热情和兴趣。3.材料的加工材料的加工可分成两大部分,一部分是防腐。因为天然的物质是很容易腐蚀的,所以在采集天然的物质后,这个幼儿园也会处理天然的物质。比如那些容易腐烂的树叶,老师会将它们晒干,然后扔进角落里。另外一部分则是根据需要而进行的。不同材质因其物理性质的差异,必须将材料的使用与其在活动中的应用相结合。至于那些用来拼装的黄豆,则是要将黄豆泡软,然后用牙签将其固定在一起。如果是颜色比较单一的,可以先上色,方便孩子们进行艺术创作。4.材料的应用阶段1)自然材料应用的阶梯性在使用天然材料时,要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儿童的身体和心理发展特点,选择合适的材料。小班儿童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着较低的目的性和不固定的学习行为。在使用材料时,不要放入过多的种类和复杂的物料,也不要让孩子在玩的过程中,把这一块的材料捡起来,看看,再换一块。按照当前背景小班儿童的小肌肉群发育较差,因此在使用材料时,应尽量避免使用太过复杂、较细的物料。比如树枝太容易缠结,羽毛太细,等等(周嘉伟,高雅琳,2019)。能适当地投进尺寸大、形状大、易握持、色彩鲜艳的物料。在活动中,中班儿童的注意力仍以无意识注意为主,自觉注意逐渐发展。因此,在使用材料时,可以提供更多的材料,让他们在玩的时候可以选择,并鼓励他们选择自己喜爱的素材。在游戏和制作中,他们经常会有一些灵感,在游戏中很难有明确的目标,所以在使用材料时,他们需要的材质、形状和色彩都不能太过单一,以免引起孩子们的兴趣和好奇心。教材也不能太复杂,以致孩子们不能专心做一些事情,而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来选择教材。大班幼儿的思考能力逐渐提高,活动时的目标感也逐渐增强,可以运用各种材料来表达所想像的东西,我们可以针对不同的主题运用不同的素材,比如,当一次活动的主题是让孩子们去拼一只象,在准备材料时,他们会自觉地给孩子准备各种不同尺寸的叶子,像是象的尾巴,像是像的耳朵,又像是豆子,又像是像的眼睛。然后,从中可以分析出还要准备一些可以用来装饰大象的东西,比如:贝壳、羽毛、花瓣等等。本文成功地将各领域的知识与技术资源集结起来,共同应对科学难题,推动相关研究迈向新的高峰。借助跨学科的协同与合作,本文不仅集合了多样化的思考方式和策略,还实现了技术与理论的深度融合,为复杂科学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创造性的方案。这种综合性的研究方法不仅加速了学科间的交叉融合,也为相关领域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应用开辟了新方向。自然物质运用的阶梯性也表现在同龄儿童的发展上。在使用材料时,同龄班级的孩子也要注意材料的运用,不但要使用比较规则、比较容易拼贴的材料。也要用一些形状比较不稳定,需要孩子们的想象力来拼凑。2)自然材料的应用的动态性在进行各种活动时,要注意观察孩子的活动状况,当孩子对原来所用的资料渐渐丧失了兴趣时,应适时添加新的资料,并加以改善或抛弃原有的资料。使所使用的教材更具针对性,更能适应幼儿的发展需求(吴思远,郭婧怡,2022)。在运用这些材料时,我们还可以通过适当的组合来指导孩子们如何将它们结合起来。比如,在一些豆子上打洞,然后在边上放上一些棉花,让孩子们玩玩戴项链。3)自然材料与普通材料的结合性我们在使用材料的时候,不能完全使用天然的材料,有时还会使用一些常规的材料。比如用棉花串着豆子,用来扎豆子的塑料针头,用胶水和剪刀。这些都是我们所需要的辅助资料。在使用这些材料时,要小心避免太多的天然物质,造成儿童对材料的选择本末倒置。一般的物质也能和天然物质一样地搭配。比如,如果一个分地区的活动,要求孩子们把父亲的形象画出来,可以用一种常见的颜料,比如用水彩笔,在父亲的脸上画一个轮廓,然后用树叶和其它天然的材质来装饰。从中得以观察到在应用材料时,可以根据主题的不同,对常用材料的比例进行适当的调整(徐志豪,谢梦琪,2023)。若发现儿童在活动中无法运用天然素材进行拼贴,则可适当增加一般材质的比例,首先让幼儿透过比较熟悉的一般材质进行创作,再由其引导学生运用天然素材进行创作。

结语农村幼儿园拥有丰富的天然资源,而天然的天然物质又是一种优良的艺术教学资源。自然物质的价值是明显的,但是在农村幼儿园中,很少有科学、有系统地运用天然物质进行艺术活动。在问卷调查、访谈、日常生活中,我见到了乡村幼儿们那一张张可爱的笑容,心中既是欣慰又是高兴,又是遗憾。感受到了农村幼儿园面对现实问题的无奈,也有几分无力,农村幼儿园虽然拥有大量的天然资源,但是因为种种原因,无法充分利用其潜在的潜力,而幼儿的综合发展也受到了制约,这些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必须要经过长期的努力,但笔者坚信,农村幼儿园能够充分发挥其自身的优势。农村幼儿园中也有不少把自然素材用于艺术活动的比较好的幼儿园,本文从实践中发现了优秀的利用自然资源的优势,并结合当前的实际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本文从实践的角度对我国农村幼儿园的现状进行了调研,发现样本数量偏少,对幼儿的观察、访谈等方面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在对农村幼儿园所遇到的困境及原因进行剖析时,作者试图进行理性的剖析,但最终,也会包含一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