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现象成因及建议》12000字(论文)_第1页
《“网红”现象成因及建议》12000字(论文)_第2页
《“网红”现象成因及建议》12000字(论文)_第3页
《“网红”现象成因及建议》12000字(论文)_第4页
《“网红”现象成因及建议》12000字(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网红”现象成因及建议目录TOC\o"1-2"\h\u3113一、网络红人相关概述 26412(一)网络红人概念 23681(二)网络红人特征 214421(三)网络红人类型 317103(四)网络红人的发展变迁 422482二、“网红”现象中受众的特点 421282(一)社交媒体平台的用户是“网红”群体的直接受众 427416(二)受众对“网红”的选择具有主动性 46843(三)受众在“网红”传播过程中参与性较强 49649三、“网红”现象受众心理分析 530175(一)受众个体心理分析 513845(二)受众群体心理分析 75988四、“网红”现象受众行为分析 812560(一)受众的浏览行为 8240(二)受众的参与行为 931126(三)受众的传播行为 923040五、受众心理及行为给“网红”现象带来的问题及建议 104130(一)受众心理及行为给“网红”现象带来的问题 101100(二)解决问题的可行性建议 1119977参考文献 13摘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各类社交媒体的兴起,各种各样的网络红人开始出现,并呈现井喷式发展,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深厚的影响。网红为什么会大规模、高速度的发展?在其中受众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是本文的主要研究问题。本文以网红为研究对象,首先,对网红的概念、特征、类型、发展历程的梳理。其次,分析网红现象中受众的特点,把握受众在网红形成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再次,从受众心理和行为两方面分析受众在网红形成与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了解受众的心理和行为是网红形成与发展的根本原因。最后,针对受众心理和行为给网红带来的问题提出可行性建议。整篇文章沿着“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思路展开,以期从受众的视角找到网红形成的原因,为后继“网红”的有序发展提供借鉴意义。关键词:受众心理受众行为网络红人引言:“网络红人”的产生是由多种因素推动而成的,是网络红人、网络推手、传统媒体以及受众心理需求等利益共同体综合作用下的结果。但是在其中最重要的要素是受众,受众是信息的接受者,没有受众,就无法传播信息,形成一个完整的传播过程。因此,研究受众是如何促进网红的产生是十分重要的,本文主要从受众的心理和行为两方面分析网红走红过程中受众所起的作用。一、网络红人相关概述(一)网络红人概念网络红人简称“网红”,“网红”这一词语不是近几年才出现的新兴产物,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已经出现,发展至今已有三十年。网红所指代的对象类型日益丰富,因此对于“网红”的概念,学界至今未有一个准确的定论,不同的学者对此有不同的解释。有的学者根据网红的特点进行定义,敖鹏在《网红为什么这样红———基于网红现象的解读和思考》一文中简要地将网红定义为依靠网络平台积聚起个人影响力,并且在各自领域内受到粉丝追捧的一类群体。有的学者从网红走红的过程入手,左芳在《网络红人景观的文化意义及其媒体空间的建构》一文中将网红界定为:以互联网传播为生产方式,互联网虚拟空间的另类自我表演为商品,在网络推手的策划、包装、炒作下,在与媒体合谋中,把各个媒体和网民巨大的娱乐性注意力转化为现实经济利益的一类人。还有的学者把网红定义为“草根偶像”,学者余霞认为网络红人是网络中产生的“草根偶像”,是一种重要的网络文化现象,它展示了一个后现代主义的文化景观。余霞从文化的角度解释了网红的概念,认为网红是从草根阶级产生的,经过网络的传播,被媒体关注从而走红的人。结合上述学者对网红的定义,这里将网红定义为:在某方面具有过人的长处或异于常人的特点的个人,以互联网为传播媒介,利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进行传播,通过策划、包装、炒作被网民关注和追捧从而走红,达到某种利益或者自我实现目的的一类人。(二)网络红人特征第一,具有独到的个人魅力。无论是之前的“芙蓉姐姐”、“犀利哥”,还是现在的“Papi酱”、“李子柒”等网红之所以走红,与其独到的个人魅力有很大的关系,例如2010年凭借一张照片火遍全网的“犀利哥”,照片里,犀利哥头发凌乱,眉头紧皱,眼神深邃,嘴里叼着一根烟,衣服略脏却带着混搭的时尚感。整个人给人感觉放荡不羁,好像他不是一个街头流浪者,而是正在舞台上走秀的时尚模特。正是因为这不羁的气质和混搭的时尚吸引了人们的眼球,受到了众多网友的追捧,使得犀利哥在网络上迅速走红。第二,贴近生活使受众产生共鸣。目前各大平台上的网红都有一个显著的特征,那就是能引起受众的共鸣。当人与人的空间距离拉大,情感上的共鸣就显得尤为重要。走美食路线的网红桃子姐在两年时间跻身抖音头部网红行列,从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变成一个两千多万粉丝的“网红”,靠的就是那一个个贴近生活的视频,在视频里桃子姐做着家常便饭,与老公日常斗嘴,与父母儿女有爱的互动,这种真实温暖还带着烟火气的视频正是受众所喜欢和向往的,也容易使得受众产生心灵上的共鸣,拉进与受众的情感距离。第三,多平台互动扩大影响力。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社交媒体平台出现并发展壮大,给用户提供了选择的余地,用户可以选择单一的或者多个平台进行交流。抖音、快手等主要是视频内容的传播平台,微博、微信是集文字、图片和视频为一体的进行传播的平台。因此,在社交媒体多元发展的当下,网红在进行内容传播以及互动交流时并不局限于一个平台,而是采用多平台互动的模式,在不同的平台发布同样的内容,更好地覆盖了具有社交平台使用偏好的用户,从而使网红获得了更多的关注,扩大了自身的影响力。(三)网络红人类型按照网红传播内容来划分,“网红”的类型主要有以下六种类型:第一,搞笑幽默类。这类网红有的是通过独特幽默的言行举止点燃人们笑点,有的是通过单人或者多人扮演多个角色,构成一个完整的情景剧,在情景剧中使人发笑。或通过情景剧来展现社会现象,如Papi酱,紧抓网络热点进行演绎并吐槽,通过这种幽默诙谐的方式带给大家众多笑料。又或通过情景剧再现生活中的某些场景,通过较为夸张的方式演绎出来,如郑丽芬最近的出了好几期宿舍里的内卷,夸张的同时也很真实。第二,美食类。这类网红无非就是围绕着美食来策划内容,有的网红是探店,即在全国各地品尝美食,无论是高级餐厅,还是路边小摊,都是他们选择对象。还有的网红主要是自己在家制作美食,发布美食制作教程。第三,知识科普类。这类网红有的通过科学实验来展现科学现象,为大众揭示科学原理,从而使大众可以在短时间直观了解到相关的科学知识。还有的网红通过视频教给大众生活小妙招、饮食禁忌、养生健康等都属于知识科普类网红。第四,时尚健身类。美妆博主、健身博主、服装饰品搭配网红都属于时尚健身类,大众在浏览这些网红内容时可以跟随这些博主的脚步,学到适用于自身的化妆、健身、服饰搭配技巧。第五,游戏电竞类。这类网红主要通过直播打游戏或者将打游戏的视频经过后期剪辑发布到媒体平台上以供大众观看,无论是贪吃蛇、斗地主,还是王者荣耀、植物大战僵尸,各种游戏应有尽有,数不胜数。第六,颜值才艺类。这类网红中有的既有颜值又有才华,有的只有颜值或者才华,但总的来说颜值才艺类网红在各大平台上最为常见。走颜值路线的网红他们通常靠着或美丽或帅气的脸庞,令人羡慕的身材,轻而易举的就可以获得受众的好感,吸引受众的目光。走才艺路线的网红通常依靠个人才艺,如唱歌跳舞等引起受众的关注。(四)网络红人的发展变迁互联网的发展变迁促进了网络红人的发展变迁,按照出现顺序划分可分为四代:一文字时代的网红,这时互联网刚进入中国,人们也开始了解到互联网,网红这个词还没有出现,有的只是网络上的名人,包括宁财神、安妮宝贝等通过文字走红的一类人,二图文时代的网红,包括芙蓉姐姐、凤姐、犀利哥等人,通过照片或者言论走红。三富媒体时代的网红,包括Papi酱、桃子姐、李佳琦等,互联网的发展使得人们的选择范围扩大,既可以通过文字、图片照片走红,又可以通过视频、直播的方式走红。二、“网红”现象中受众的特点(一)社交媒体平台的用户是“网红”群体的直接受众社交媒体平台指的是微博、微信、抖音、快手等集分享信息、传播信息、互动交流为一体的综合平台,这些社交媒体平台的使用者是网红群体的直接受众。网红要进行内容传播需要借助一定的平台,而社交媒体平台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既拥有大量的用户,又可以传播文字、图片、视频等内容。用户出于娱乐、社交等原因下载了社交媒体平台,如果网红在平台上传播的内容刚好是平台用户所喜欢的,那么这些用户就有很大可能转变为该网红的粉丝受众。(二)受众对“网红”的选择具有主动性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使得网民选择范围扩大,传播格局也随之改变,由“以传者为中心”转变为“以受众为中心”,受众为本的思想得以强化,受众不再是被动的接受信息,而是主动的、有选择的接受信息。面对网络上各种各样的网红,受众不再是一味地全盘接受,而是主动选择符合自己要求的、自己喜欢的网红。网红需要尽量满足受众的心理需求,成为受众喜欢的网红,以获得受众的选择,进而被受众熟悉和关注。在这个过程中,受众的主体地位得到体现和提升,一个网红能否成功走红,关键在于受众是否选择关注和追捧该网红。(三)受众在“网红”传播过程中参与性较强受众的积极参与是“网红”现象的一个显著特点,任何“网红”的产生与发展都离不开受众的参与。受众的参与即受众在媒体平台上的点赞、评论、关注行为。受众在“网红”传播过程中参与性较强主要是因为两方面,一方面是网红故意引导受众参与。由于互联网的匿名性和包容性,人们可以在网上畅所欲言,尽情发表自己的看法,在网红现象中网红创作的内容发表在媒体平台上,都会在文案中提到两到三个话题,并发表自己的意见,以引起受众的共鸣或争议,从而引发热度,传播给更多的受众,扩大自身的影响力,达到走红的目的。另一方面是受众对此感兴趣而主动参与。受众对网红创作的内容或者其他受众的评论产生了兴趣,因此主动在评论区与网红或者其他受众完成双向互动,在互动中拉进彼此的距离,在畅所欲言中宣泄情绪、释放压力、消遣娱乐。三、“网红”现象受众心理分析在大众传播活动中,受众既是信息传播的“目的地”,又是传播效果的“显示器”④。也就是说,受众是网红传播的目的地,也是网红传播效果的最终表现。网红进行内容创作、网络推手对网红进行包装炒作等都是为了使受众买单,获得受众的关注。受众关注和追捧网红,又进一步刺激了网红的形成,受众的心理需求是受众关注和追捧网红的主要原因,本章主要研究哪些受众心理促进了网红的形成。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发现对网红形成起促进作用的受众心理主要有娱乐消遣、猎奇、窥私、代偿四种受众个体心理以及从众、宣泄情绪、自我表现三种受众群体心理。(一)受众个体心理分析使用与满足理论站在受众的立场上,通过分析受众对媒介的使用动机和获得需求满足来考察大众传播给人类带来的心理和行为上的效用。受众的个体心理充分反映了使用与满足理论,受众的娱乐消遣、猎奇、窥私、代偿心理是受众从社交媒体平台上获得某方面的满足的具体表现。网红的出现填补了某些特定的市场需求,而网红群体之所以能够发展到如此现象级的程度,并能够不断扩张延续生命力,从根本上讲是契合了受众群体的内在心理需求,从而引发了一场网络空间下的受众集体狂欢⑤。1、受众的娱乐消遣心理娱乐消遣心理是受众追求快乐、打发时间、缓解压力的一种方式。弗洛伊德认为人的人格的由三个部分组成,“本我”“自我”“超我”本我是有快乐原则所支配,它唯一的运行原则就是躲避痛苦,寻求快乐⑥。快节奏生活下的人们面临着巨大的生活和工作压力,他们想要休闲放松的心也更加迫切。一般会通过看电视、电影、综艺、小说等方式放松,但这些方式耗费的时间过长,并且如果没看完可能会一直想着后续剧情,不易将注意力集中与工作与生活中,适合在下班或者放假的时候观看。而网红在网络上发布的精美的照片,新颖有趣的言论、视频等,都带有娱乐性质,并且大众可以在短则七秒长则五六分钟的时间里浏览完,满足了受众在碎片化的时间里放松消遣的需求,打发了受众在工作、学习之余无聊的时间,有利于排解烦闷的情绪。2、受众的猎奇心理好奇之心,人皆有之。猎奇心理就是人们对于新鲜的不了解的或者稀奇古怪的事物产生的一种好奇心理。猎奇心理主要表现在受众对于新鲜、奇异的事物投入过高的关注度。如极限跑酷、公路飙车等具有危险性和刺激性的运动,受众往往对这些运动敬而远之的同时会给予更高的关注,因为普通人一辈子往往都不会亲身经历这些事,但仍会对此具有好奇心,而且在网络上观看这些运动时受众既能体会到极限运动的刺激,满足好奇心的同时又不用承担任何风险。又如网络上的某些吃播,他们吃的食物往往奇形怪状、分量较大,像大冰块、芦荟等,与一般人吃的食物大相径庭,这些新奇的食物戳中了受众的猎奇心,获得了受众的关注。在受众对这类网红投入过高关注后,就会有新的网红在此基础上进行模仿或者创新,从而导致猎奇风格的网红随之增多。3、受众的窥私心理由于互联网的开放性,网络上有许多大胆的、私密的话题。公众可从中窥见他人的私生活和内心秘密,它也满足了人们了解别人、展露自我的欲望,但同时挤压了他人的隐私空间和独享的精神天地,使得私生活成了一种社会的展览品⑦。弗洛伊德的性本能论认为,人的本质是一种无意识原始冲动和本能欲望,它只追求快乐和满足。而窥私恰好可以满足受众了解别人、展露自我、获得快乐和满足的欲望。窥私心理几乎人人都有,在日常生活中与他人聊八卦或者看他人手机都是窥私的表现。在网络上,受众喜欢观看和关注秀身材的穿着轻薄的女性、裸露上半身秀腹肌的男性,这种行为其实是受众窥私心理的折射。4、受众的代偿心理代偿心理就是人在面临某些困境或难以逾越的障碍时,放弃原定目标转而寻找类似的目标,以谋求心灵上的满足的心理。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有代偿心理,在前几年乃至现在,各大平台上的吃播都是一个比较活跃的群体,受到了很多受众的关注和喜爱,受众也特别乐意看吃播们吃东西,受众喜欢他们的原因很大程度上在于代偿心理。现代人由于工作、学习、时间、金钱等各种原因的制约,往往只会长期待在一两个地方,没办法去到全国各地品尝美食,而吃播的存在解决了这个问题。例如密子君,她不仅会在家自己动手做饭吃,而且还会去全国各地品尝美食,并且在吃每样东西时都会向观众介绍,给观众展现一场视听盛宴,让观众躺着在家就可以了解到全国各地各种美食的口感、味道,节省了观众的时间、精力,减少了不必要的麻烦。通过密子君对美食栩栩如生的描述,让观众身临其境,仿佛自己也吃到了美食,体会到自己也吃到美食的满足感。(二)受众群体心理分析1、受众的从众心理从众心理是指个人受到外界人群行为的影响,而在自己的知觉、判断,认识上表现出符合于公众舆论或多数人的行为方式,是大部分个体普遍所有的心理现象⑧。简而言之,就是个人受到他人的影响而改变自己的想法、行为,转而跟随他人的一种心理,即所谓的“随大流”。网红之所以能受到大量粉丝的追捧,受众的从众心理功不可没。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种行为,刷微博时会优先选择看热搜榜上的事件。这其实是典型的从众心理,相信他人的选择,认为他人选择多的就一定是好的。例如网红主播李佳琦,全网粉丝六千多万,他每次在直播间带货时,商品往往在几秒就被抢完,而其他粉丝量小的网红在直播带货时往往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把商品卖出。在社会中,个人离不开群体,群体由个人组成。当网民周围的人都在讨论自己不知道的某个人或某件事时,出于好奇以及不想落伍于人的心理会主动对其进行搜索、关注;当周围的人都对某个人或者某件事持与自己相反的意见时,网民会为了避免产生孤独感和受到他人的集体排斥,从而隐瞒自己的看法,积极寻找与他人一致的看法,以获得群体归属感和安全感。正是由于这样的从众心理,有不同看法的人不敢发表自己的意见,敢于发表不同意见的人处于少数,从而引起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参与,进而传播给更多的人,促使网红获得大量的关注度,造就了网红的迅速走红。2、受众宣泄情感的心理互联网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每个人都可以在上面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这种特性吸引人们聚集“狂欢”。狂欢理论最初由苏联著名思想家巴赫金提出,国内许多学者发现网络狂欢与狂欢理论具有紧密的关联,网络传播的自由性、交互性与虚拟性都与狂欢节的全民性、仪式性和平等性相契合⑨。现如今,人们受到来着工作、生活等多方面的压力,迫切需要一个宣泄情感、释放压力的出口,社交媒体平台恰好给人们提供了这样一个“泄洪口”,不仅可以观看到网红生产的内容,通过带有娱乐性质的内容来放松心情和缓解压力,还可以在评论区自由的发表看法、表达意见,在与他人的沟通交流中得到情绪的释放。而受众宣泄情绪的过程其实也是网红圈粉的过程,网红为受众营造了一个欢乐和轻松的氛围,使得受众的得以进行情感宣泄和压力释放,从而吸引受众,成为受众的追捧对象。3、受众自我实现的需要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马斯洛1943年在《人的动机理论》一文中提出,人的需求由低到高可以分为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五个层次。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指人们追求发挥自己的潜能、实现自己的价值、促使自己趋于完善的一种心理需求。受众自我实现的需要是网红产生的一大原因。一方面,自我实现的需要促使受众向网红转变。在整个社会中,绝大多数都是普通人,为了生活而来回奔波,他们渴望有一天能发挥自己的潜能,一展自己的抱负,完成自我实现。纵观其他网红的成名路可以发现,他们在成名前只是一个普通人,凭借个人才艺而走红于网络,进而名利双收,走上人生巅峰,如papi酱、桃子姐、李子柒等。这种走红模式给人感觉成为网红是一件轻松容易的事,激励了受众想要成为网红的信心。受众渴望像网红一样表达自我、实现自我,完成名利双收,因而促使受众向网红转变,催生出新的网红。另一方面,自我实现的需要促进网红的走红。一些人由于自身能力的限制,无法成为网红,转而寄情于自己喜欢的网红,追捧和关注自己喜欢的网红,在此过程中获得自我代入感和满足感,代入自己以满足自我实现的心理需要。四、“网红”现象受众行为分析(一)受众的浏览行为浏览行为是指受众对个人在网络上发布的照片、言论、视频等进行浏览、观看的行为。受众的浏览行为是网红产生的基础,也是衡量网红内容生产质量优劣的标准之一。人们在媒体平台上发布自己的作品,如精美的照片、幽默有趣的言论或视频等,常常需要受众进行浏览观看才会有热度,一般来说,浏览量大的作品内容上往往比较优质,更容易吸引受众,其作者也更容易成为网红,而浏览量小甚至为零的作品在内容上可能存在较多问题,对受众的吸引力微乎其微,其作者不能称之为网红,只能说是内容生产者。浏览行为又分为单次浏览和重复浏览。单次浏览是指受众对人们在媒体平台上发布的作品只浏览一次的行为,重复浏览是指受众重复观看人们发布的某一作品的行为。在单次浏览中受众的喜好和兴趣并不能明显地表现出来,受众可能是因为好奇才看完该作品,而不是因为喜欢,但重复浏览可以。如果受众完整且重复对某一照片、言论、视频等进行浏览行为,说明受众对这方面感兴趣程度高。受众就会关注发布这些内容的人,成为他们的粉丝或者相对稳定的观众,给他们带来人气和“热度”,越来越多的受众进行浏览有利于上媒体热点榜,媒体会自动把浏览量大的照片、言论、视频等推荐给别人,从而扩大受众范围,而经过推荐的照片、言论、视频等也更容易吸引粉丝,而后通过媒体再次推荐给更多的人,形成一个有效的循环。从而把这些现实生活中的普通人,助推成网络上拥有众多粉丝的网红。(二)受众的参与行为受众的参与行为是网红产生的必要条件。参与行为主要表现为受众对网红的作品进行点赞、评论以及关注内容生产者本人的行为。在众多媒体平台如微博、抖音、微信公众号上,都会有点赞、评论和关注的功能,它们是各大社交媒体平台的标准配置。第一,受众的点赞行为。受众的点赞行为有两个的作用:筛选和激励。俗话说,一千个读者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受众都会有自己所偏好的内容,受众对自己感兴趣的作品点赞,一方面可以帮助平台筛选出更符合自己喜好的作品,另一方面,作品的点赞量也可为其他受众提供一种参考要素,点赞量高的作品一般质量不会太差,有利于帮助其他受众筛选出质量较高的作品。点赞更重要的是可以给予内容生产者继续生产的动力,激励他们生产出优质的作品。受众的点赞行为表现出受众对内容生产者生产的内容持认同态度,说明该内容引起了受众的共鸣,给网红带来被肯定的快乐,使网红更积极的生产内容。第二,受众的评论行为。受众可以通过评论表达自己的看法,加强与创作者的互动,从中更加了解创作者,而网红可以在与受众的互动中获得曝光度,并增加粉丝粘性。由于人们性格、经验、身份地位、看问题角度等的不同,面对同一网红的同一个作品,都会有不同的看法,这些看法会表现在他们的评论中,因此,评论区里的评论往往有好有坏。这种有争议的评论可以吸引更多的受众参与进来,从而获得更大的浏览量和转发量,取得更大的经济利益。第三,受众的关注行为。受众对内容生产者进行关注说明内容生产者有了粉丝基础,可以激励生产者持续生产出新的内容,增加粉丝黏性。而关注的人多了,可以扩大生产者的影响力,促进内容生产者逐渐成为“网红”。由此可知,受众可以通过点赞、评论、关注网红的方式参与网红走红的全过程,网红又因为受众的参与行为扩大自身的影响力,成为簇拥百万甚至千万粉丝的经久不衰的大网红,因此,受众的参与行为是网红产生的必要条件。(三)受众的传播行为受众的传播行为是网红产生的重要条件。传播行为是指受众把内容生产者生产的内容通过转发功能分享给他人的行为。不断进步的传播技术和新兴媒介使“传播方式从传统媒介主导的单向式转变为专业媒介组织与普通公民共同参与的分享式、互动式”传播⑩。每个内容生产者都有成为网红的潜力,在这个过程中受众的传播行为起到关键作用。受众的传播行为分为分享式传播和互动式传播,受众的分享式、互动式传播,扩大了受众范围,增加了粉丝数量。第一,分享式传播。内容生产者在初期时影响力很低,而成为网红之后影响力却很高,主要是因为人与人具有不同的偏好,有的喜欢美食内容,有的喜欢搞笑内容,还有的二者兼顾,内容生产者在创作内容时常常只能顾及一方面,因此这些内容有的人喜欢,有的人不喜欢,而喜欢的人在看过之后会转发给自己的亲朋好友,这就类似于饭圈文化的“安利”,将自己喜欢的内容分享给亲朋好友,亲朋好友中有感兴趣的又会分享给别人,这样层层传递,在无形中使内容生产者获得了众多关注和粉丝,使得内容生产者逐渐走红成为网红。第二,互动式传播。互动式传播与分享式传播一致,只是在分享的基础上增加了与他人的互动,通过互动的方式促进他人对内容生产者及其内容的了解,增加对内容生产者的好感和兴趣,从而内容生产者的粉丝。五、受众心理及行为给“网红”现象带来的问题及建议(一)受众心理及行为给“网红”现象带来的问题纵观网红从出现到走红的全过程,都离不开受众的关注和追捧,受众在整个过程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受众由于某一种或多种心理对网红进行关注、点赞、评论、转发行为,推动网络红人的产生。同时,受众的各种心理及行为也给网红现象带来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如下:1、传播内容中充斥低俗之风低俗内容是指含有低级趣味、用语不文明、宣扬暴力、衣着暴露、举动带有性暗示意味等的内容。受众关注网红,大多都抱着娱乐消遣、猎奇、窥私等心理。网红中的一类人为了成名,主动迎合受众的窥私心理,不惜进行涉黄表演,如一些女网红穿着低胸装、超短裙跳性感舞或者故意不小心走光,借此来炒作,从而获得受众的关注。还有一些人打着教大家拍纯欲照的旗号,实际上在打擦边球,一举一动都带有性暗示的意味。值得一提的是,这种情况不仅出现在女网红身上,男网红也有,某些男网红为了博眼球,通常在社交媒体平台上晒肌肉、秀身材,并配上带有性暗示的言论。这种为了吸引眼球、增加粉丝而无所不用的网红,任由传播内容充斥低俗之风,污染了网络环境,使得网络环境变得混乱。2、传播内容同质化严重由于网红行业低成本、高回报的特点,大多数人都想进入这个行业分一杯羹,社交媒体平台以及内容生产者增多,优质的内容却逐渐减少,出现传播内容同质化严重的现象,在短视频这方面表现的更加明显。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副教授付晓光曾经说过:“当一个现象级的短视频作品出现后,基于吸引流量的目的,同类型产品的数量会在一段时间内激增。”其实我们在浏览短视频时只要稍加留意就能注意到如果有一个作品突然爆火,就会有大量的人跟风模仿,也就是俗称的蹭热度行为,导致在这几天里同类型的作品大量出现。如十一月尾爆火的话题“圣诞摇铃变装”在网红“菜菜”的作品点赞量达到一百五十万后,越来越多的网红加入这个话题,模仿“菜菜”对镜亲吻后变装的动作拍摄了相同类型的作品。3、传播内容颠覆主流价值观“网红之所以红是因为他们的独特性,面网红往往推崇价值的多元化。而且为了出名无奇不用,与传统的中国价值观相距甚远”11。有些网红为了获得流量和利益,无所不用其极,一再刷新自己的道德底线,传播的内容颠覆了主流价值观。第一,颠覆了传统的婚恋观,传播了错误的婚恋观。为了博眼球,引起受众的猎奇心理,一些网红把感情和人生当做取悦受众的游戏,例如韩安冉,20岁就结婚生子,在生孩子后没多久又离婚,之后再婚,又离婚,对待感情极度不认真,犹如儿戏。第二,颠覆了务实的职业观,传播了功利主义的职业观。由于网红低成本、高回报的特点,很多人都想成为网红,轻松的获得高收入,激起人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态。第三颠覆了理性消费高,传播了拜金主义消费观。有些网红为了引起受众的关注和崇拜,在网络上“炫富”,晒自己的“名牌包”“豪车豪房”等,容易使受众形成拜金、享乐的思想,不利于理性消费观的形成。第四颠覆了正确的审美观,传播了庸俗主义审美观。一方面,部分网红为了追求美,再借由“美”吸引受众,致力于用整容、化妆等方式把自己打造成大眼睛、高鼻梁、尖下巴的“网红脸”,给受众传递了“颜值即正义”的错误想法。另一方面,部分“网红”为了迎合受众的猎奇心理,故意搞怪扮丑,拉低了受众的审美水平。(二)解决问题的可行性建议网红行业的迅猛发展,推动经济进步的同时,也带来了传播内容充斥低俗之风、同质化严重、颠覆主流价值观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净化网络环境,是现阶段的主要任务。1、打造榜样式网红网红作为粉丝群体的意见领袖和信息的传播者,受到众多人的关注,一举一动都可能引起受众的模仿。因此,网红应该是有道德、有素质、值得别人学习的榜样式网红,向受众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受众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首先,网红应提高自身素质。由于自媒体行业准入门槛低,汇集了各形各色的人,降低了网红的整体文化水平和媒介素质。其中有的人为了获得流量和利益,利用低俗、媚俗的内容博眼球,因此,网红应提高自身素质,抵住来自流量和变现的诱惑,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形象。其次,网红应积极创新,打造属于自己的风格。如今一个作品火了,往往会出现很多为了蹭热度的同类型的作品,易造成受众的审美疲劳。因此,作为榜样式网红,应该做到不盲目跟风、听之任之,面对传播内容同质化严重现象,榜样式网红要做的不是为了蹭热度加入其中,而是积极提高传播内容的创造性,进行创新,做到有新意、有自己的风格,进而吸引更多的受众,维持粉丝黏性。2、受众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受众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就要提高自身素质和分辨能力,做到理性看待网红的言行举止。网红和受众之间存在一个供需关系,受众有需求,网红就根据受众的需求生产内容。目前网络上出现的低俗、媚俗、无下限的内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