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所式法律教育探究的理论基础综述》5700字_第1页
《诊所式法律教育探究的理论基础综述》5700字_第2页
《诊所式法律教育探究的理论基础综述》5700字_第3页
《诊所式法律教育探究的理论基础综述》5700字_第4页
《诊所式法律教育探究的理论基础综述》5700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诊所式法律教育研究的理论基础综述目录TOC\o"1-2"\h\u16663诊所式法律教育研究的理论基础综述 111512(一)诊所式法律教育的界定 1315221.诊所式法律教育概念 1303182.诊所式法律教育特点 216801(二)诊所式法律教育的基本原则 475441.以学生为主 4132022.实践性原则 437293.经济性原则 55917(三)诊所式法律教育的理论基础 573161.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 5112142.实践性原理 526734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6225474.自主学习理论 6110775.基本需要理论 7明确诊所式法律教育的概念、特点、基本原则及理论基础,能够充分利用诊所式法律教育为中职学生学习法律专业知识与技能、培养法律职业素养服务,为诊所式法律教育在中职法律事务专业中的应用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一)诊所式法律教育的界定1.诊所式法律教育概念“诊所式法律教育”(ClinicLegalEducation)作为一种新式法学教育方法,于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法学院兴起,也称之为法律诊所教育。该教学方法自出现即在美国法学院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几乎所有法学院都在教学过程中或多或少的应用诊所式法律教育。2000年开始在美国福特基金会的支持下,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华东政法大学7所高校开设“法律诊所教育”选修课程,开启了诊所式法律教育在我国的实践历程。美国学者罗伯特·科德林认为诊所式法律教育是:“在律师或法学教师的监督下,学生从实际办案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处理人际关系的技能及职业伦理观念。”[美]罗伯特·科德林:“实案法学教育的道德缺失”,载赫尔德等:《律师之道》,袁岳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80页。中国海洋大学学者刘加良在《法律诊所教育研究》中对诊所式法律教育做出如下定义:“法律诊所教育,又称临床法学教育,是指参照医学院的诊所教育模式,在法学院建立法律诊所,教师指导学生在法律诊所中为当事人提供法律咨询,诊断案件所涉及的法律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法律对策,进而为当事人提供法律服务,在司法实践中学习和掌握法律实务技能。”[美]罗伯特·科德林:“实案法学教育的道德缺失”,载赫尔德等:《律师之道》,袁岳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80页。刘加良,刘晓雯,张金玲:《法律诊所教育研究》,载于《山东大学法律评论》2007年,第261-270页。甄贞:《一种新的教学方式:诊所式法律教育》,载于《中国高等教育》2002年第8期,第26页,第35-36页。2.诊所式法律教育特点从诊所式法律教育的概念出发,诊所式法律教育突出实践性,兼顾理论性,让学生在真实地案件环境中为当事人提供法律服务,学生是一个真实案件的参与者。诊所式法律教育有别于传统法学教育,有其独特的特点。具体而言:(1)以学生为中心在传统法学教育课堂中,教师是课堂的主宰者,是教学的权威,由教师把握课堂的节奏及学生所要学习的内容。而在诊所式法律教育课堂中,“学生由一个被动的听课者到一个主动的办案者的身份转换”郑曙光:《法律诊所教学的理论与实践》,载于《宁波大学学报》2013年第1期,第1-6页。郑曙光:《法律诊所教学的理论与实践》,载于《宁波大学学报》2013年第1期,第1-6页。(2)真实性诊所式法律教育的另一特点则是真实性。学生在诊所式法律教育设置的真实场景中,所使用的案例为真实的正在发生的案件,所面对的当事人、证人、对方律师、法官等均是现实具有真实身份的,所经历的过程也是真实发生,而不是虚构的、模拟的。实践性诊所式法律教育突出实践性。在诊所式法律教育课堂中,学生从会见当事人、了解案件情况、收集证据、法律分析、起草法律文件等方面参与案件处理的全过程与细节,能够训练学生的会见、调查、沟通、调解、诉讼等法律职业技巧。这区别于传统法律教育重视理论教学而轻视实践教学的特点,尤其是能够培养“学生对法律问题的判断力和解决法律问题的方法与技巧”甄贞:《一种新的教学方式:诊所式法律教育》,载于《中国高等教育》2002年第8期,第26页,第35-36页。,培养学生的法律职业责任心及应变能力,规范学生的法律职业行为。甄贞:《一种新的教学方式:诊所式法律教育》,载于《中国高等教育》2002年第8期,第26页,第35-36页。应用性诊所式法律教育在促进学生将法学理论与法律实践相互结合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诊所式法律教育要求学生将法学理论应用到法律实践中。首先,应用的前提是学生需要全面学习法律专业知识,提高学生法律知识储备;其次,诊所式法律教育教学内容的设计亦具有应用性,且有其自身的教学规律与教学手段,能够教给学生对法律问题进行“把脉问诊”的方法与技术,使学生熟练掌握应用法律规范的工具;最后,诊所式法律教育让学生在应用法律知识解决法律问题过程中,面对新情况新问题,能够始终充分发挥主动性、积极性,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以解决问题,最终提升学生分析法律问题与解决法律问题的技能与素养,提高学生的法律应用水平。开放性在诊所式法律教育中,学生需要为当事人提供法律服务,学生必然会与当事人、证人、对方律师等进行接触,在此过程中学生能够学习经验,提高法律职业技能。这就决定了诊所式法律教育所面对的是开放的环境,所接触的人和事亦是开放的而不是封闭的。同时,开放式的诊所式法律教育,不仅能够让学生向老师学习,也能够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评价体系多元化诊所式法律教育拥有较为多元的评价体系,包括学生自我评价、社会评价、学生案件小组内互评、教师评价四部分。由于学生在诊所式法律教育中面对的是开放的人和事,学生所承办案件的成败得失、当事人满意度、教师与其他同学对学生在提供法律服务时的整体评价等,均会对诊所式法律教育的结果产生影响,仅靠传统的考试评价方式无法全面衡量学生在诊所式法律教育中的表现,因此必须由不同角色从多个角度进行综合评价。(二)诊所式法律教育的基本原则1.以学生为主“学生参与法律实践是诊所式法律教育的核心。”[印]马海发·梅隆主编:《诊所式法律教育》,彭锡华等译,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第16页。[印]马海发·梅隆主编:《诊所式法律教育》,彭锡华等译,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第16页。2.实践性原则“真案真做”江德平:《高职法律专业“诊所式”教学面临的问题与对策》,载于《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6年第30卷第2期,第127-129页。,诊所式法律教育要求学生立足实践。一方面,学生需要会见当事人、了解案件情况、收集证据,进行法律分析、与其他当事人接触、起草法律文件等,这些均是实践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管是从语言表达能力、法律分析能力还是文书写作能力等多方面都能得到实战锻炼,相关能力水平均有所提升。且由于真实案件过程中的利益博弈、案件的最终结果均会影响当事人的利益,学生在做出选择与决定时对学生的法律职业素养也产生直接影响。另一方面,学生将在提供法律服务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与所学法学知识对应起来,通过自身对问题的分析以及教师的指导解决问题,能够加深学生对法律专业知识的认识,提高自身法律知识水平及法律实践能力。江德平:《高职法律专业“诊所式”教学面临的问题与对策》,载于《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6年第30卷第2期,第127-129页。3.经济性原则由于诊所式法律教育需要在真实环境中面对真实地案件,其需要建设真实环境,需要学校提供办公场所、基本的办公用品等硬件设施设备并配备相关的人员。而学校作为政府拨款的事业组织,其资金有限,诊所式法律教育环境建设需要用最少的资源消耗服务最多的学生。这就要求,一方面诊所式法律教育设施设备投入资源的总量最少,即科学制定环境建设方案,减少浪费,用最少的投入取得最好的效果;另一方面,诊所式法律教育设施设备投入的方式最合理,且不能有缺失,即基本的办公桌、办公电话、办公电脑等以及接待人员等需要配齐配全。这样就能降低诊所式法律教育的经费,在有限资源条件下,提高诊所式法律教育设施设备的利用率,更好的为师生服务。诊所式法律教育的理论基础二十年间诊所式法律教育在我国遍地开花,不仅仅因为其丰硕的实践成果,还因为其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支撑,在人本主义理论、实践性原理、建构主义理论、自主学习理论、需要满足理论等理论中都可以发现其根源。在此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五种理论进行介绍。1.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

C·R·罗杰斯,美国心理学家,美国应用心理学的创始人之一,人本主义理论代表人物之一。罗杰斯在教育上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学校为学生而设,教师为学生而教,强调学生主动自发全心投入的学习才会产生良好效果佐斌:《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载于《教育研究与实验》1998年第2期,第33-38页。。只有自动和自发的学习活动才能使学生专注于发现问题,专注于思考问题和寻求答案,才能激发学生的思想,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培养对学习的兴趣,从而热爱知识,并基于成就感而更加努力地学习。教师的任务不是教学生学习知识,也不是教学生如何学习,而是为学生提供各种学习资源,提供促进学习的氛围,并让学生决定学习的方式。教师的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的。诊所式法律教育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在课堂中起引导、辅助作用,同时强调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并在解决法律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学生法律知识水平,增强法律职业责任感。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为诊所式法律教育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佐斌:《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载于《教育研究与实验》1998年第2期,第33-38页。2.实践性原理杜威,美国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学家、心理学家和社会学家。杜威把教育视为从已知经验到未知经验的连续过程,这种过程不是教给儿童既有的科学知识,而是让他们在活动中不断增加经验。而经验的获得离不开儿童的亲身活动,由此杜威提出了“从做中学”的教育原则。“从做中学”要求在教学过程、教学方法、课程、教学组织形式等各个方面都应做到“从做中学”。杜威重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主动地活动,积极地思维,并注意学生的兴趣与需要。在诊所式法律教育中,学生法律知识体系的建构正是在学生提供法律服务的活动中逐渐形成的,杜威的“从做中学”思想是诊所式法律教育的理论基础之一。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活动是人类生存和发展最基本的活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逄锦聚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年修订版,第64-67页。逄锦聚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年修订版,第64-67页。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由教师向学生传递,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学习过程中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学生是活动的参与者和知识的建构者,面对真实世界的情景,并在其中完成任务。学生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而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的角色是学生建构知识的忠实支持者,成为学生学习的高级伙伴或合作者。为了成为学生建构知识的积极帮助者,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动力。同时,学习的建构过程包括对新信息意义的建构和对原有经验的改造和重组。学习者以自己方式建构对事物的理解,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需要共同针对某些问题进行探索。在诊所式法律教育中,教师应积极为学生创设分析法律问题及解决法律问题的学习情境,学生通过与教师沟通、与同学交流,共同探索案件中存在的法律关系及遇到的法律问题。学生通过对实际遇到的法律问题的解决,将新知识与自身原有的知识进行整合、加工、建构出更完善的法律知识体系。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将教学看作是逐步减少外部控制、增加学生自我控制学习的过程,教师成为学生意义建构的引导者,学生通过不断改造和重组自己的法律知识结构获得提高,是诊所式法律教育重要的理论基础。4.自主学习理论自主学习理论是指学生本人对学习的各个方面及学习活动的整个过程都能自觉地作出选择和控制,其学习就是主动的、自主的庞维国:《论学生的自主学习》,载于《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1年第2期,第78-83页。庞维国:《论学生的自主学习》,载于《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1年第2期,第78-83页。诊所式法律教育以学生为中心,能够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学生需要对自身的学习活动进行管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