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泰安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1页
山东省泰安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2页
山东省泰安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3页
山东省泰安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4页
山东省泰安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山东省泰安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材料一:中国画理论与创作体系一方面有着自身悠久而自足的学术渊源、相对明确成形的研究对象与深闳丰富的文献成果,另一方面又并未完成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学科转型,在很多的语境与场合中,常常停留在一个包容度极大、涵盖范围很广的学术概念上。作为一门专业学科,特别是作为中国绘画学术系统的主干内容,20世纪的中国画研究在承继传统画史画论思想的同时,显现出浓重的现代学术理路与学院属性。无论是主张“传统出新”还是“引西润中”,无论是强调“笔墨核心”还是“形式革变”,围绕现代中国画发展路向、价值标准、创作理念乃至教学传承的思考,已经成为百年来中国美术研究的重要版块。相对于其他美术门类,中国画学体系更为强调综合性、本体性与会通性。一般意义上,中国画理论体系的主要研究范畴是古代到近现代以来有关绘画的文字著述,涵盖了中国画的历史、理论、品评、技法、著录等各方面的内容。在画理、画法、画道的不同层面中,现代中国画学在精细分科研究的基础上,也需要宏观的整体性研究,更倾向于对形而上的画道层面的研究。与传统研究方法相对,在20世纪西方学术思想全面引入以后,以西方现代研究方法与视角重新审视传统中国绘画,成为当下中国画理论体系的主要参照。经由译介引入法与外中国美术研究方法与观念,已经深刻影响了中国画史论研究,一方面使中国学者们游照式地重审中国自身的绘画史学传统,另一方面更契合了中国画学研究进入现代学科体系的需要。然而,由于海外中国古代绘画研究全面转向图像研究,亦使现代中国画学研究时常遇到研究观念的不对应与方法论的抵牾。对于中国画史上的画家与画派的人金讨论,使中国画学研究重新聚焦于具体的绘画作品、史实细节与画论文献。这在客观上扭转了单纯以西方观念对于中国画作品进行理论阐释的空泛现象,同时也及时地提示了中国画学研究的本体性问题。在此角度上,古代与近现代中国画史论文献的发现、整理至今仍是中国画学研究的重中之重。中国画理论、评论、创作、价值、话语体系的发展都有其自身规律,如同一条不断流淌的河流,在绵延流动中取舍增删、沉积聚沙,在不同的历史阶段、社会文化语境中,体现出不同的适应性与差异性。近现代以来,对于传统中国画的观照,常常在很大程度上融入现代视角,也接受了现代西方学术之民主、科学思维。如20世纪20年代,陈师曾的文人画观体现了一个现代知识分子的胆识,更兼具了建构文人画之现代理论体系的策略意识,这种对于“文人画”概念的重新发掘、建构,在厘清了文人画注重主观表现而不求形似的特点之外,也使“文人画”增益了新的内涵,使其由零碎、单纯而变得系统、丰富,顺应了进化论思潮影响之下的时代风气。总的来看,当下语境中的中国画创作,其重点和难点并不在于用以表现当下社会生活的写实基础与造型能力,也不在于以宣纸笔墨作为媒材所展开的西方现代主义的观念实验,而是通过吸纳笔墨传统,抒写主体精神,使之完成中国人内在精神的延续与拓展。(摘编自于洋《守正创新建构当代中国画学体系》)材料二:在世界画种中,能够以国别称呼的并不多,中国画是其中之一。从某种意义上讲,它代表了中国文化和中国哲学的精髓,看似简单的笔墨纸砚的组合,却贯通天地世界,构成了其独特的具备民族性的艺术语言。中国画的创作,需要作者具备将自己的生活感受形象思维、传统笔墨进行消化与提升等内在功力,需要作者反复进行高度的艺术提炼,苦心经营,达到匠心独运、物我两忘的境界,而这又和西画完全不同。中国画最为鲜明的体现就是笔墨。笔墨是中国画的灵魂和生命,是它区别于所有其他画种的重要形式。笔墨具有其他画种不可替代的独立性和无法比拟的特殊性。脱离了笔墨,任何堂皇恢宏的表现,任何华丽绝妙的色彩,都不能被定义在中国画的范畴之中。笔墨是中国画的主体精神,五色俱全形神兼备,线条丰富墨蕴机巧,它是包容的、开阔的、创新的。千百年中,它并不放弃创新,而是形成了江潮汹涌、百舸争流、万千风格的生态。近百年来,出现了黄宾虹的焦墨法、林风眠的西画法、张大千的泼彩法、崔振宽的浑融墨法等,这些艺术家们的大胆尝试创新,丰富了中国画笔墨的内涵,其价值也逐渐地被人认识、认同,这些中国画的艺术家完成了对中国画创造性的转换,成为中国画发展的重要链条。在当代中西文化相互碰撞、交流影响的今天,当代中国画的创作已经从原有传统的单一形式发展成多元并存的繁荣格局,并逐渐进入跨文化的视野,影响着世界的艺术创作,在形式、范式、语言、表现手法等方面为世界提供独特的文化创造与中国经验。中国的艺术家无意以中国画改造别国的画种,其他的画种也不可能改变中国画的特质和本性,它们可以相互影响、相互借鉴,但不应改变对方最根本的特质。一百多年的实践证明,中国画代替不了西画,西画也代替不了中国画,二者相互独立。几千年形成的审美观念及语言形式,已经融入民族的基因与血脉。坚守中国画的基本理念,不是因循守旧,而是一种对传统的尊重。在创作观念上我们是开放包容的,但在核心的理念中,我们保持着传统的文化自信,这种传统的文化自信,也是一种现代精神。(摘编自吴川淮《笔墨是中国画的灵魂》,有删改)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画研究是中国绘画学术系统的主干内容,不仅继承了传统画史画论思想,也表现出浓重的现代学术理路与学院属性。B.中国画史论研究受海外中国美术研究方法与观念的深刻影响,既对照式重审自身史学传统,更契合进入现代学科需要。C.笔墨是中国画的灵魂和独有特色,有无笔墨是中国画与其他画种的显著区别,凡是中国画都必定会有笔墨的存在。D.当代中西方文化碰撞交流,如今中国画的创作有着世界影响力,在相互融合的过程中,中国画与别国画种互为借鉴。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很多语境与场合中,中国画理论与创作体系常常停留在一个包容度极大、涵盖范围很广的学术概念上。B.陈师曾的文人画观是对“文人画”概念的重新发掘、建构,这成为近现代以来对于传统中国画的观照已经融入现代视角的佐证。C.和西画完全不同的是,画家们创作中国画时,需要反复进行高度的艺术提炼以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D.在中国画千百年来的发展中,笔墨一直是其主体精神,同时也不放弃创新,呈现出千姿百态的风格。3.下列选项中最能支撑材料二第二段观点的一项是()A.夫善画者,筑基于笔,建勋于墨。——黄宾虹B.盖笔者墨之帅也,墨者笔之充也。——沈宗骞C.盖笔墨两者相依则为,相离则俱毁。——潘天寿D.笔以立其形质,墨以分其阴阳。——韩拙4.两则材料论述的侧重点不同,请简要分析。5.下图是著名书画家魏宇彤参加“中国写意画作品展”的作品《平凡铸就伟大》,描绘了渔民们正在劳作的场景。请结合材料分析入选原因。【答案】1.C2.B3.A4.①材料一侧重从理论与创作两个角度论述当下中国画的发展方向。②材料二侧重论述笔墨对于中国画创作的重要性。5.①在观照传统中国画的基础上融入现代视角,再现了新时代渔民们辛苦打渔的场景;展现了新时代人民的新生活、新精神、新面貌;②通过呈现渔民们的劳动形象,抒写渔民们为创造美好生活不辞辛苦努力奋斗的主体精神,完成了中国人内在精神的延续与拓展;③画面通过平凡的打渔场景,歌颂了伟大的劳动精神,这与作者将自己的生活感受进行高度的艺术提炼、苦心经营密切相关;④线条丰富墨韵机巧,为中国画的发展注入崭新活力,体现文化自信,展现时代气象。【解析】【1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A.“中国化研究”错,原文“作为一门专业学科,特别是作为中国绘画学术系统的主干内容,20世纪的中国画研究……”说的是“20世纪的中国画研究”。B.“海外中国美术研究方法与观念”错,原文是说“经由译介引入法与外中国美术研究方法与观念”已经深刻影响了中国画史论研究。D.“相互融合”错,原文是说“它们可以相互影响、相互借鉴,但不应改变对方最根本的特质”。故选C。【2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B.“已经融入现代视角”错,原文为“常常在很大程度上融入现代视角”。故选B。【3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材料二第二段观点是:笔墨是中国画的灵魂和生命;笔墨具有其他画种不可替代的独立性和无法比拟的特殊性。BCD三项只论述了“笔”和"墨”的关系,未论证“笔墨”对于中国画的重要性。故选A。【4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信息的整合和对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①材料一,文章第一段具有概括性,结合“中国画理论与创作体系一方面有着自身悠久而自足的学术渊源、相对明确成形的研究对象与深闳丰富的文献成果,另一方面又并未完成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学科转型”“在画理、画法、画道的不同层面中,现代中国画学在精细分科研究的基础上,也需要宏观的整体性研究,更倾向于对形而上的画道层面的研究”可知,侧重从理论与创作两个角度论述当下中国画的发展方向。②材料二,结合“笔墨是中国画的灵魂和生命”“笔墨是中国画的主体精神”可知,侧重论述笔墨对于中国画创作的重要性。【5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运用的能力。①材料一说“近现代以来,对于传统中国画的观照,常常在很大程度上融入现代视角”,《平凡铸就伟大》这幅画再现了新时代渔民们辛苦打渔的场景,展现了新时代人民的新生活、新精神、新面貌,表明它在观照传统中国画的基础上融入现代视角;②材料一说“通过吸纳笔墨传统,抒写主体精神,使之完成中国人内在精神的延续与拓展”,这幅画描绘了渔民们正在劳作的场景,展现了渔民们为创造美好生活不辞辛苦努力奋斗的主体精神,完成了中国人内在精神的延续与拓展;③材料二说“中国画的创作,需要作者具备将自己的生活感受形象思维、传统笔墨进行消化与提升等内在功力,需要作者反复进行高度的艺术提炼,苦心经营,达到匠心独运、物我两忘的境界”,画面通过平凡的打渔场景,歌颂了伟大的劳动精神,这与作者将自己的生活感受进行高度的艺术提炼、苦心经营密切相关;④材料二说“笔墨是中国画的主体精神,五色俱全形神兼备,线条丰富墨蕴机巧,它是包容的、开阔的、创新的”“在核心的理念中,我们保持着传统的文化自信,这种传统的文化自信,也是一种现代精神”,这幅画线条丰富墨韵机巧,为中国画的发展注入崭新活力,体现文化自信,展现时代气象。(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王四海的黄昏汪曾祺北门外有一条承志河。承志河上有一道承志桥,每天往来行人很多。这桥的特别处是上面有个顶子,不方不圆而长,形状有点像一个船篷。桥两边有栏杆,栏杆下有宽可一尺的长板,就形成两排靠背椅。夏天,常有人坐在上面歌脚;下雨天,躲雨。人们很喜欢这座桥。桥南是一片旷地,这就成了放风筝、踢毽子的好地方。这又是各种卖艺人作场的地方。耍猴的,最好看的是猴子戴了“鬼脸”面具,穿一件红袄,骑羊。耍木头人戏的,老是那一出:《王香打虎》。到了有卖艺人作场,广场周围就来了许多卖吃食的,卖烂藕的,卖煮荸荠的,卖牛肉高粱酒,卖回卤豆腐干,吆吆喝喝,异常热闹。还有卖梨膏糖的。梨膏糖是糖稀、白砂糖,加一点从药店里买来的梨膏熬制成的。卖梨膏糖全凭唱,唱词是:太阳出来一点红,秦琼卖马自山东。秦琼卖了他的黄骠马啊,五湖四海就访宾朋!①年复一年,都是那一套,大家不免有点看厌了。终于有一天,来了王四海。有人跟卖梨膏糖的说:“嗨,卖梨膏糖的,你把王四海给唱来了!”卖梨膏糖的不知王四海是何许人。王四海一行人下了船,一共七个人。走在前面的是一个小小子,一个小姑娘,一个瘦小的年轻人,一个四十开外的彪形大汉。后面是王四海。他一边走,一边时时抱拳向路旁的人们致意。后面两个,一个挑着一对木箱,一个扛着一捆兵器,牵着一头水牛。他们走进了五湖居客栈。卖艺的住客栈,少有。有人议论:“五湖四海,这倒真应了典了。”五湖居客栈的生意很好。人们说这是因为掌柜的内眷,外号貂蝉。叫她貂蝉,一是因为她长得俊俏;二是因为她丈夫比她大太多。她二十四五,丈夫已经五十大几,俨然是个董卓。这董卓瘦得只剩下一把骨头,是个痨病胎子。栈里的大小事务,就貂蝉一个人张罗。下午,王四海就在全城的通衢要道、热闹市口贴了很多海报。打武卖艺的贴海报,这也少有。海报的全文上一行是:“历下王四海献艺”;下行小字:“每日下午承志桥”。语意颇似《老残游记》白妞黑妞说书的招贴。大抵齐鲁人情古朴,文风也简练如此。第二天,王四海拿了名片到处拜客。这在县城,也是颇为新鲜的事。王四海献艺的头几天,真是万人空巷。锣鼓声紧张热烈。②虎音大锣,高腔南堂鼓,听着就不一样。场子也和别人不一样,不是在土地上用锣槌棒画一个圆圈就算事,而是有一圈深灰色的帆布帷子。入门一次收费,中场不再零打钱。玩艺也很地道。③真刀真枪,真功夫,很干净,很漂亮,很文明。彪形大汉、精干青年、小小子、小姑娘,依次表演。或单人,或对打。三节棍、九节鞭、双手带单刀破花枪、九节鞭破三节棍……王四海在前面表演了两个节目:护手钩对单刀、花枪,单人猴拳。他这猴拳是南派服装就很摄人。下边是白绸肥腿大裆的灯笼裤,上身是白紧身衣,腰系白钢大扣的宽皮带,脉门上戴着两个黑皮护腕,护腕上两圈雪亮的泡钉。果是身手矫健,状如猿猴。他这猴拳是带叫唤的,当他尖声长啸时,尤显得猴气十足。到他手搭凉棚,东张西望,或缩颈曲爪搔痒时,周围就发出赞赏的笑声。王四海再次上场,只见他上身穿了一件黑大绒的褡膊,上绣金花,下身穿了一条紫红库缎的裤子,足登黑羊皮软靴。他双手抱拳,作一个罗因揖,随即走向水牛,双手扳住牛犄角,浑身使劲。牛也不瓤,它挺着特角往前顶。王四海双脚一踩,钉在地上,牛顶不动他了。王四海把牛拽到场中,当他又一次抓到牛角时,这水牯牛猛一扬头,把王四海扔出去好远。王四海并没有摔倒在地,而是就势翻了一串小翻,身轻如燕,落地无声。王四海绕场一周,运了运气,突然从牛的背后窜到前面,手扳牛角,用尽两膀神力,大喝一声:“嗨咿!”只听见“吭腾”一声,水牛已被摔翻在地。“好!”全场爆发出炸雷一样的喝彩声。王四海抬起身来,向四面八方鞠躬行礼。他这回行的是颇像西班牙斗牛士行的那种洋礼,姿势优美,一表非凡。不几天,王四海在北门外大街上租了两间门面,卖膏药。王四海为人很“四海”,善于应酬交际。膏药铺开张前一天,他把附近较大店铺的管事的都请到五柳园吃了一次早茶,请大家捧场。承志河涨了春水,柳条儿绿了,不知不觉,王四海来了快两个月了,王四海卖艺的高潮已经过去了。王四海的武术班子一天不如一天。王四海觉得对不起叔伯兄弟,只留下一对护手钩,其余的,都叫他们带走。王四海一个人留下来,卖膏药。他到德寿堂找了管事苏先生。“苏先生,我来求您一件事。能不能给我几个膏药的方子?”“膏药方子?你以前卖的膏药都放了什么药?”“什么也没有,就是您这儿的膏药子。”“那怎么摊出来乌黑雪亮的?”“掺了点松香。”“苏先生!我想在贵宝地长住下去,往后我就指着这吃饭,得卖点真东西。”苏先生觉得这是几句有良心的话,就答应了。苏先生还把王四海的这番话传了出去。大家还议论,这个走江湖的人品不错。光阴荏苒,王四海穿起了长衫,戴了罗宋帽。他的语声也变了,腔调还是山东腔。头顶有点秃,而且发胖了。他还保留一点练过武艺的习惯,每天清早黄昏要出去蹓蹓弯,在承志桥上坐坐。这天他收到老大的信,看完了,依旧去蹓弯,他坐在承志桥的靠背椅上,听见远处在吹奏“得胜令”,④他忽然想起大世界,想起霓虹灯。他很想把那对护手钩取来耍一会。不大一会,连这点意兴也消失了。王四海站起来,沿着承志河,漫无目的地走着。夕阳把他的影子拉得很长。(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开头,大篇幅描绘承志桥,一方面写人们对这座桥的喜欢,另一方面也为人物的活动提供了特定场景。B.小说前四段,写承志河周边居民的消闲方式和饮食日常,风俗画式写作,带有浓郁的市井气息。C.“秦琼卖马自山东”“《老残游记》白妞黑妞”,这些内容看似随便,但提及人物与王四海都来自齐鲁,足见作者的精心选材。D.小说浓墨重彩地描写王四海两次上场表演的不同装束和一系列娴熟的动作,主要目的是突出他的“姿势优美”“一表非凡”。7.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句子①中的“复”“都”两字暗含了观众对老套把戏“看厌了”的心态,为“王四海献艺头几天”的“万人空巷”蓄势。B.句子②连续使用否定词“不”,突出表现了王四海一行人献艺时的与众不同。C.句子③语意上是对“玩艺也很地道”的进一步阐述,但单独成句,构成排比,语气和表达的感情更强烈。D.句子④与前文王四海在承志桥上献艺的热闹场面相照应,暗示王四海从未忘记年轻时灯红酒绿的生活。8.试概括王四海这一人物形象。9.本篇小说的结尾独具匠心,试分析其妙处。【答案】6.D7.D8.①技艺高超。②待人真诚。③重情重义④人情练达/善于应酬。9.①结构严谨,照应标题,照应开头;②动作描写,用“漫无目的”表现王四海帐然若失的状态;③环境描写,用“夕阳”这一意象渲染了王四海的惆怅无奈之感;④象征手法,“影子”既是夕阳下王四海的影子,又表示他处于岁月流逝的阴影中,给人以迟暮之感。【解析】【6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赏析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的能力。D.表现他的“姿势优美”“一表非凡”错,目的是突出众人对他高超技艺的赞赏。故选D。【7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赏析文学作品的艺术手法的能力。D.“从未忘记年轻时灯红酒绿的生活”错,此处意在表达他追忆往事的惆怅。故选D。【8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的能力。①技艺高超。“果是身手矫健,状如猿猴。他这猴拳是带叫唤的,当他尖声长啸时,尤显得猴气十足”描写王四海的表演,直接表现技艺高超;“周围就发出赞赏的笑声”“全场爆发出炸雷一样的喝彩声”通过观众的反应间接表现其技艺高超。②待人真诚。如“我想在贵宝地长住下去,往后我就指着这吃饭,得卖点真东西”对苏先生实话实说,以诚相待。③重情重义。如“王四海的武术班子一天不如一天。王四海觉得对不起叔伯兄弟,只留下一对护手钩,其余的,都叫他们带走”对待武术班的人有情有义。④人情练达/善于应酬。如“王四海为人很‘四海’,善于应酬交际。膏药铺开张前一天,他把附近较大店铺的管事的都请到五柳园吃了一次早茶,请大家捧场”王四海药铺开张请大家捧场,吃早茶,可见其善于交际和应酬。【9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重要情节的作用的能力。①结尾写“夕阳把他的影子拉得很长”王四海在黄昏沿着承志河,漫无目的地走着,照应标题“王四海的黄昏”,也照应开头“北门外有一条承志河”关于承志河的描写,首尾呼应,结构严谨,②“沿着承志河,漫无目的地走着”是动作描写,写王四海在夕阳黄昏中独自走着,用“漫无目的”表现王四海帐然若失的状态;③“夕阳把他的影子拉得很长”是环境描写,把人物放在夕阳的背景之下,用“夕阳”这一意象渲染了王四海的惆怅无奈之感;④“夕阳把他的影子拉得很长”运用象征手法,结合“他忽然想起大世界,想起霓虹灯”“不大一会,连这点意兴也消失了”可知,王四海怀念过去,追忆往事,然而岁月荏苒,一去不回。“影子”具有象征意义,既是夕阳下王四海的影子,又表示他处于岁月流逝的阴影中,给人以迟暮之感。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梅花岭记(清)全祖望顺治二年乙酉四月,江都围急,督相史忠烈公①知势不可为,集诸将而语之曰:“吾誓与城为殉,然仓皇中不可落于敌人之手以死,谁为我临期成此大节者?”副将军史德威慨然任之。忠烈喜曰:“吾尚未有子,汝当以同姓为吾后,吾上书太夫人,谱汝诸孙中。”二十五日,城陷。忠烈拔刀自裁,诸将果争前抱持之,忠烈大呼“德威”。德威流涕不能执刃,遂为诸将所拥而行。至小东门,大兵如林而至,马副使鸣禄、任太守民育及诸将刘都督肇基等皆死。忠烈乃瞠目曰:“我史阁部也。”被执至南门,和硕豫亲王以“先生”呼之,劝之降。忠烈大骂而死。初,忠烈遗言:“我死,当葬梅花岭上。”至是,德威求公之骨不可得,乃以衣冠葬之。或曰:城之破也,有亲见忠烈青衣乌帽,乘白马,出天宁门投江死者,未尝殒于城中也。自有是言,大江南北,遂谓忠烈未死。已而英、霍山师②大起,皆托忠烈之名,仿佛陈涉之称项燕。吴中孙公兆奎以起兵不克,执至白下③,经略洪承畴④与之有旧,问曰:“先生在兵间,审知故扬州阁部史公果死耶,抑未死耶?”孙公答曰:“经略从北来,审知故松山殉难督师洪公果死耶,抑未死耶?”承畴大恚,急呼麾下驱出斩之。呜呼!神仙诡诞之说,谓颜太师以兵解⑤,文少保亦以悟大光明法蝉蜕,实未尝死。不知忠义者圣贤家法,其气浩然,常留天地之间,何必出世入世之面目?神仙之说,所谓“为蛇画足”。即如忠烈遗骸,不可问矣!百年而后,予登岭上与客述忠烈遗言无不泪下如雨想见当日围城光景,此即忠烈之面目,宛然可遇,是不必问其果解脱否也,而况冒其未死之名者哉?梅花如雪,芳香不染,异日有作忠烈祠者,副使诸公谅在从祀之列。(选自广陵书社《古代散文》,有删改)〖备注〗①史忠烈公:即史可法,崇祯进士,时以大学士身份督师扬州,故称“督相”。“忠烈”是其谥号。②英、霍山师:明末在英山、霍山一带起义抗清的义军。③白下:南京的别称。④洪承畴:本为明朝重臣,松山战败被俘,降清后被清朝重用为经略。⑤兵解:学仙之人称死于兵刃为“兵解”,意思是借此脱离躯壳而成仙。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予A登岭上B与客述忠烈C遗言D无不泪下E如雨F想见当日G围城光景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顺治二年乙西”使用了年号千支兼用纪年法,与《核舟记》中“天启壬戌”的用法相同。B.谱,是一种以表谱形式记载家族的世系繁衍及重要人物事迹的书。文中活用作动词,记人家谱。C.“和硕豫亲王以'先生’呼之”的“以”与“吴中孙公兆奎以起兵不克”中的“以”含义相同。D.“经略洪承畴与之有旧”与《岳阳楼记》中“增其旧制”的“旧”的含义不同。12.下列对原文内容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江都城沦陷后,副使马鸣禄、太守任民育及都督刘肇基等众将领都战死在小东门。B.忠烈未死的传言遍布大江南北,英、霍义军假托忠烈的名号起义抗清,就好像陈涉起义时假托自己是项燕。C.作者引述世俗关于颜真卿、文天祥成仙的传说,是为了批评当时神仙鬼怪说法的荒诞可笑。D.作者所写的内容时间跨度虽大,但条理清晰,均赞扬了史忠烈公的崇高节操像梅花一样芳香不染、冲风傲雪。13.请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德威流涕不能执刃,遂为诸将所拥而行。(2)先生在兵间,审知故扬州阁部史公果死耶,抑未死耶?14.史可法的哪些行为能够与“忠烈”这一谥号相称?请结合原文进行概括。【答案】10.BDF11.C12.C13.(1)德威(悲痛)流泪不能举刀,于是(史可法)被众将领簇拥着走。(2)先生在军中,(是否)确凿知道原扬州阁部史公真的死了呢,还是没有死呢?14.①发誓与江都城共存亡(宁死不落入敌人之手);②城陷的时候,拔刀自裁;③大骂贼人,拒不投降,不畏生死。【解析】【10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我登上(梅花)岭,同朋友们谈起忠烈的忠言,没有(一个人)不泪如雨下,想象当天扬州被围的情况。“岭上”作“登”的地点,其后断句,选B;“忠烈遗言”作“述”的宾语,其后断句,选D;“如雨”作“下”的状语,状语后置,其后断句,选F。故选BDF。【11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理解文言一词多义现象的能力。A.正确B.正确。C.错误。用;因。句意:排在(太夫人的)孙儿辈中。/吴中的孙兆奎因起兵失败。D.正确。交情,老交情;原来的。句意:经略洪承畴同他有老交情。/在它原来的基础上扩建。故选C。【12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是为了批评当时神仙鬼怪说法的荒诞可笑”错误,由原文“即如忠烈遗骸,不可问矣!百年而后……此即忠烈之面目,宛然可遇,是不必问其果解脱否也,而况冒其未死之名者哉”可知,是想说明忠烈的遗骨,(现在)已不可能找到了,(但)百年之后,忠烈的音容笑貌仿佛就在人们眼前,(这也说明)不必去问他果真成仙成佛了没有,更何况假托他没有死而冒他的名义呢。故选C。【13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涕”,眼泪;“执”,举起,拿;“为……所”,被。(2)“审”,确凿;“果”,真的;“抑”,还是。【14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①由原文“吾誓与城为殉,然仓皇中不可落于敌人之手以死”可知,发誓与江都城共存亡(宁死不落入敌人之手);②由原文“城陷。忠烈拔刀自裁”可知,城陷的时候,拔刀自裁;③由原文“劝之降。忠烈大骂而死”可知,大骂贼人,拒不投降,不畏生死。参考译文:梅花岭记(清)全祖望顺治二年乙酉(年)四月,江都被(清兵)围困的(形势)很危急,督相史忠烈公知道局势(已)不可挽救,(就)召集众将领告诉他们说:“我发誓与扬州城同作殉国(之物),但(在)匆忙慌乱中不能落在敌人的手里死去,谁(能)替我在临近城破时完成这个(为国而死)的大节呢?”副将军史德威悲痛激昂地(表示愿意)担负这一任务。忠烈高兴地说:“我还没有儿子,你应当凭同姓的关系作我的后嗣。我(要)写信(禀告)太夫人,把你(的名字)记入(我的)家谱,排在(太夫人的)孙儿辈中。”二十五日,(江都)城沦陷。忠烈抽出刀来自刎,众将领果然争着上前抱住他(不让他自杀)。忠烈大声呼唤德威,德威(悲痛)流泪不能举刀,于是被众将领簇拥着走。到小东门,清兵像密林般地到来,副使马鸣禄、太守任民育及都督刘肇基等众将领都战死了。忠烈就瞪着眼看敌人说:“我就是(大明朝的)史阁部。”被(俘)押到南门,和硕豫亲王用“先生”称呼他,劝他投降。忠烈大骂而死。当初,忠烈(留下)遗言:“我死后应葬(在)梅花岭上。”到这时,德威寻找史公的尸骨不能找到,就拿(他的)衣冠(代替尸骨)埋葬他(在梅花岭上)。有人说:扬州城被攻破时,有人亲眼看见忠烈穿青衣戴黑帽,骑着白马,跑出天宁门跳入长江而死,不曾死在城内。自从有了这种话,长江南北就传说忠烈没有死。不久英山、霍山(抗清)义军大规模起义,都假托忠烈的名义(来号召群众),(就)好像陈涉(起义时)假托项燕(的名义)一样。吴中的孙兆奎因起兵失败,被俘押到南京。经略洪承畴同他有老交情,问(他)说:“先生在军中,(是否)确凿知道原扬州阁部史公真的死了呢,还是没有死?”孙公回答说:“经略从北方来,(是否)确凿知道原(在)松山殉难的督师洪公真的死了呢,还是没有死?”洪承畴(听后)非常恼怒,急忙叫部下(把他)推出去杀了。唉!(那些)成神成仙的荒唐无稽的说法,说颜太师因被杀而成仙,文少保也因彻悟“大光明”佛法像蝉脱壳一样遗下了躯壳而成佛,实际上(他们都)不曾死去。殊不知忠义是圣贤人传统的道德准则,那种凛然正气浩大磅礴,永远存留(在)天地之间,为什么一定要(问他的)面目形象是出世成仙成佛还是入世为人了呢?(那种关于他们成为)神仙的说法,正是(人们)所说的“画蛇添足”。就像忠烈的遗骨,(现在)已不可能找到了,(但)百年之后,我登上(梅花)岭,同朋友们谈起忠烈的忠言,没有(一个人)不泪如雨下,想象当天扬州被围的情况,忠烈的音容笑貌仿佛就在人们眼前,(这也说明)不必去问他果真成仙成佛了没有,更何况假托他没有死而冒他的名义呢?梅花像雪,芬香而不染尘埃,将来如果有人修建忠烈祠,马鸣禄副使等想必要列入从祀的位置。(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小题。六州歌头·少年侠气【宋】贺铸少年侠气,交结五都①雄。肝胆洞,毛发耸。立谈中,死生同。一诺千金重。推翘勇矜豪纵。轻盖拥,联飞鞚②,斗城③东。轰饮酒垆,春色浮寒瓮,吸海垂虹。闲呼鹰嗾④犬,白羽摘雕弓,狡穴俄空。乐匆匆。似黄粱梦。辞丹凤,明月共,漾孤篷。官冗从⑤,怀倥偬⑥,落尘笼。簿书丛,鹖弁⑦如云众,供粗用,忽奇功。笳鼓⑧动,渔阳⑨弄,思悲翁。不请长缨,系取天骄⑩种,剑吼西风。恨登山临水,手寄七弦桐,目送归鸿。〖备注〗①五都:泛指北宋的各大城市。②鞚(kòng):有嚼口的马络头。③斗城:汉长安故城,这里借指汴京。④嗾(sǒu):指使犬的声音。⑤冗从:散职侍从官。⑥倥偬:事多、繁忙。⑦鹖(hé)弁(biàn):本义指武将的官帽,指武官。⑧笳鼓:都是军乐器。⑨渔阳:安禄山起兵叛乱之地。此指侵扰北宋的少数民族发动了战争。⑩天骄:汉代人称北方匈奴单于为天之骄子。15.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上片回忆青少年时期在京城的任侠生活。“少年侠气,交结五都雄”是总括句,接着词人极尽铺陈地突出了少年武士们侠雄的性格行为。B.下片开头“似黄粱梦”过渡自然,既承接了上片对过去的回忆,又把思绪从过去拉回到现实中来。上下片今昔对比,体现了词人目前境况不佳。C.“思悲翁”原是汉代有关战事的乐曲名,同时也寄托着词人的深厚情感,道出词人对昔日伙伴们的思念和不得相见的悲伤。D.全词叙事、抒情结合紧密,笔力雄健劲拔,神采飞扬,激越的声情在跳荡的旋律中得到体现,两者臻于完美的统一。16.词评家认为,这首词当属贺铸《东山词》压卷之作,闪耀着爱国主义的光辉。请结合下片,试做具体分析。【答案】15.C16.①沉沦下僚,不坠爱国之志。尽管境况不如意,“官冗从,怀倥偬”,词人长期担任低微官职,琐事繁忙,但当国家遭遇危难时,仍渴望为国建功。②落入尘笼,仍怀报国之情。“笳鼓动,渔阳弄”,词人时刻关注国家形势的变化,借典抒怀,表达了渴望投身战场、为国效力的感情;③壮志难酬,常发报国之愤。“不请长缨,系取天骄种,剑吼西风”,词人因为无路请缨,不能生擒敌首,借剑“吼”出了爱国志士报国无门的满腔愤懑。【解析】【15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词的内容的能力。C.“道出了词人对昔日少年伙伴们的思念和不得相见的悲伤”错误。“思悲翁”,双关语:既是汉代有关战事的乐曲名,又是词人自称。四十岁不到,却感到自己老了,一个“思”字,写尽了对自己被迫半生虚度、寸功未立的感慨。故选C。【16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①“冗从”,乃散职侍从官,“倥偬”,事多而迫促。对于贺铸来说,官是做了,但官小而身劳心苦,琐事繁忙,写出了其境况的不如意。“奇功”指杀敌卫国的奇勋大功,当国家遭遇危难时,作者仍渴望为国建功。所以,作者虽沉沦下僚,但不坠爱国之志。②“笳”为胡笳,“鼓”为鼙鼓,均军中乐器。“笳鼓动”,即战争爆发之意。“渔阳弄”化用白居易《长恨歌》的“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借指战争。词人虽然官微职低,但仍绷着一根战争的弦,时刻关注国家形势的变化,尤其是边境侵扰北宋的少数民族发动的战争,借典抒怀,表达了渴望投身战场、为国效力的感情。所以,作者虽落入尘笼,仍怀报国之情。③“不请长缨,系取天骄种,剑吼西风”想我这悲愤的老兵啊,却无路请缨,不能为国御敌,生擒西夏酋帅,就连随身的宝剑也在秋风中发出愤怒的吼声。词人“不能请”,或“请而不用”,他的为国御敌的心愿只能落空,只能借剑“吼”出了爱国志士报国无门的满腔愤懑。所以,作者虽爱国,却壮志难酬,常发报国之愤。(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借代是借和某人或某事物密切相关的名称去代替某人或某事物的手法,在古诗词中很常见,如:①白居易在《琵琶行》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鲜有音乐熏陶之苦;②高适在《燕歌行》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战士与思妇两地相思之情;③李白在《将进酒》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对权贵蔑视之意。【答案】①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②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③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1(本题共3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儿时的乡间,家家瓦房①,户户屋瓦在一排排高高低低、起起落落的筒瓦板瓦上,长满红绿红绿的瓦花,在朝阳里夕阳里,都显出红色,十分美丽。在一些上百年的古老瓦房上,瓦花可以长到两三尺高,密密麻麻、亭亭玉立在瓦房顶上,从屋脊上一直长到屋檐边,使得一院院古老的瓦房显得更加生机盎然、鲜活灵动、古朴美丽。雨季来时,②地待在家里,欣赏雨水从瓦房屋檐边滴落,叮叮咚咚的,滴落在地面上,就像仙子们的一枚枚细细长长手指,在一架无边的硕大古琴上敲打弹奏一首首乡间古曲,在美丽无边的大地上织绣美丽的花朵。看雨看得兴起的我们,这时就会走到屋檐边,用小手接捧那些美丽的水滴、水线和仙子们的手指,猜想着是什么仙子在弹奏大地上的树木花草、河流山脉、庄稼屋瓦、万千乐器,想象着是什么仙子的一枚枚手指,那样温润白嫩,那样纤细修长、灵动迷人,猜想着一排排像琴键一样起起伏伏高低错落的屋瓦是谁的琴键……于是,我们把乡居的一个个枯燥乏味日子过得③、有滋有味。18.请在文中序号处填入恰当的成语。19.请简要分析画波浪线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20.对文学作品来说,标点标示的停顿,有时很有表现力。分析文中画横线部分的顿号是怎样增强表现力的。【答案】18.①鳞次栉比②百无聊赖(无所事事)③趣味无穷(饶有风趣)19.①比喻,将滴落在地面的雨水比喻为仙子们细长的手指,生动形象地描摹出了雨水细密的形态。②通感,“敲打弹奏”是听觉,“美丽的花朵”是视觉,将听觉转化为视觉,表达了作者对雨水的喜爱之情。20.①两个顿号将三个补语独立出来,起强调作用;②突出(茂盛的)瓦花对古老瓦房的点缀;③体现了瓦房的生机、灵动、古朴。【解析】【18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第一处,根据空后“一排排高高低低、起起落落”可知,此处是指房子排列有次序,故可填“鳞次栉比”。鳞次栉比:像鱼鳞和梳子齿那样有次序地排列着,多用来形容房屋或船只等排列得很密很整齐。第二处,根据空后句“欣赏雨水从瓦房屋檐边滴落”可知,此空指下雨天闲着什么事情都不干,非常无聊,故可填“百无聊赖(无所事事)”。百无聊赖:指精神上无所寄托思想感情无所寄,非常无聊。无所事事:指闲着什么事情都不干。第三处,前句是说“看雨看得兴起的我们”的做法,所填词语应和“枯燥乏味”意思相对,指下雨天的日子过得很有风趣,故可填“趣味无穷(饶有风趣)”。趣味无穷:指横生妙趣,美妙动人的意趣时时迸发,处处充溢。饶有风趣:形容事物或人很有风趣。【19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及赏析句子表达效果的能力。原句“欣赏雨水从瓦房屋檐边滴落,叮叮咚咚的,滴落在地面上,就像仙子们的一枚枚细细长长手指”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滴落在地面的雨水比喻为仙子们细长的手指,用手指的细密紧凑生动形象地描摹出了雨水细密的形态。原句“叮叮咚咚”是听觉,“敲打弹奏”是听觉,“美丽的花朵”是视觉,作者将听觉转化为视觉,运用通感的手法,写出了雨水给人们带来的乐趣,表达了对雨水的喜爱之情。【20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及分析标点符号的作用的能力。原句中的“生机盎然、鲜活灵动、古朴美丽”在句中作补语,说明(茂盛的)瓦花对古老瓦房的装点作用,连用两个顿号将这三个补语独立出来,更能起到强调突出瓦花对瓦房的点缀作用。上百年的古老瓦房是古朴的,但有了密密麻麻、亭亭玉立的瓦花装点缀,就有了生机、灵动,也更加美丽,“生机盎然、鲜活灵动、古朴美丽”中间的两个顿号更能突出瓦房的这些特点。(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