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测试卷
七年级(初一)语文
一、语言文字运用(16分)
1.填补下列句子的空缺。
(1),以观沧海。(曹操《观沧海》)
(2)海日生残夜,。(王湾《次北固山下》)
(3)诵古典诗文,赴文化盛宴。读李白①“,”(《峨眉山月歌》)可聆听平羌江的淙淙江
声;读李益②","(《夜上受降城闻笛》)可欣赏边城夜色的月华如霜;读子夏
③“,,仁在其中矣”(《〈论语〉十二章》)可参悟儒家为仁的不二法门。
【答案】①.东临碣石②.江春入旧年③.峨眉山月半轮秋④.影入平羌江水流⑤.
回乐烽前沙似雪⑥.受降城外月如霜⑦.博学而笃志⑧.切问而近思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句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
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碣、峨、羌、
烽、博、笃”等字词容易写错。
2.阅读下面语段,按要求答题。
我们的徉在文字的世界里,拥抱热烈而粗guMg①、丰饶而动人的夏云;感受孩童变成一朵金
色花,躲在高枝上ni②笑与母亲嬉戏的趣味;旦咏老师那注满情屡的双眸和让我一生受用不尽的
母谆教诲……阅读点燃着我们的激情,丰盈着我们的思想,涤荡着我们的心灵。
(1)给加点字注音。
彳断羊()厚谆()
(2)根据注音写出字形。
粗guangni笑
(3)下列对词性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拥抱②夏天③孩童④躲
⑤上⑥回味⑦情思
A.①④⑤⑦/②③⑥B.①④⑥/②③⑤⑦
C.①④⑤⑥/②③⑦D.①④⑤/②③⑥⑦
【答案】(1)®.chang®.zhun
(2)①.犷②.匿(3)B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考查词语的正确读音。
徜徉:chAngylng,安闲自在的徘徊。
谆谆:zhUnzhUn,忠谨诚恳貌。
【小问2详解】
本题考查汉字的正确写法。
粗犷:cuguang,粗鲁而豪放。
匿笑:mxiao,意思是暗中偷笑。
【小问3详解】
本题考查对词性的辨析归类。
①拥抱一动词;②夏天一名词;③孩童一名词;④躲一动词;⑤上一方位名词或动词,句
中“高枝上”的“上”是名词,上面;⑥回味——动词;⑦情思——名词;
所以,可以分类为:①④⑥(动词)/②③⑤⑦(名词)。
故选B。
3.学校初一年级拟开展“有朋自远方来”语文专题学习活动,邀请任课老师共同参加此次活动。下面是
小豫拟写邀请函的正文,其中谦辞和敬辞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邀请函
敬爱的老师:
为帮助同学们树立正确的交友观,我班拟于2024年11月10日16:00在班级举行“有朋自远方来”
专题活动。现诚挚邀请您莅临我班,分享您的交友经验,望您不吝赐教。另外随函敬赠活动安排表,再
次感谢您拨冗拜读。
七年级1班
2024年11月7日
A.莅临B.赐教C.敬赠D.拜读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谦辞和敬辞的正确使用。
D.“拜读”,意思是读别人作品或书信的敬辞,或受某某人指点,是自己对别人的尊敬。文中指让老师
从繁忙中抽出时间来阅读学生的作品,表意不当。可将“拜读”改为“垂阅”。
故选D。
二、文言文阅读(10分)
阅读甲乙两篇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洋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而》)
②曾子日:“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学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③子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乙】
①子曰:“巧言、令色①、足恭②,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
之。”(《论语•公冶长》)
②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③;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论语•季氏》)
③交友者,识人不可不真.疑心不可不去,小嫌不可不略④。(《日录•里言》)
【注释】①令色:面目伪善。②足恭:过分谦恭。③醴(II):甜酒。④略:忽视。
4.用“/”给下列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只划一处)。
匿怨而友其人。
5.解释加点词意思
(1)说()(2)忠()(3)若()
6.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识人不可不真,疑心不可不去。
7.【甲】【乙】均谈及交友的话题,请结合相关内容,谈谈我们初中生在''交友之道”方面可以获得哪些
启示。
【答案】4.匿怨/而友其人。
5.①.同“悦”,愉快②.竭尽心力③.像
6.(1)选取他们优点而学习,看到他们的缺点就(对照自己)加以改正。
(2)了解一个人不可以不真切,心有猜疑不可以不去除。
7.甲文中“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告诉我们与朋友交往要诚信;乙文中“君子之交淡若水”,告诉我们真
正的友谊应像水一样纯粹,不应掺杂功利心。(答案不唯一,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导语】这篇阅读文章通过对《论语》及相关文献的选段进行分析,探讨了古代儒家关于学习和交友的
智慧。甲文段强调学习的重要性和对自身行为的反思,如“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强调择善而从的学
习态度。乙文段则关注交友的真诚与节制,反对伪善、虚情交友,如“君子之交淡若水”。两者结合,
旨在引导读者理解古人对学习与交友的深刻见解,对塑造个人品德和社交能力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划分句子节奏。
句意:把怨恨藏在心里,表面上却装出友好的样子来对待他所怨恨的人”。“匿怨”与“而友其人”是
转折关系,“而”作为表转折关系的连词,前面需停顿。故划分为:匿怨/而友其人。
【5题详解】
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①“不亦说乎”句意:不是很愉快吗?说,同“悦”,愉快;
②“为人谋而不忠乎”句意:替别人谋划事情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忠,尽心竭力;
③“君子之交淡若水”句意:君子之间的交情淡得像水一样。若,像。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
况。重点词有:
(1)择,选择;善者,好的方面,优点;从,这里指学习。
(2)识,认识,识别;真,真实,这里指准确地认识;去,去除,摒弃。
【7题详解】
本题考查阅读启示。
甲文中,例如“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强调要有个人修养,即使别人不了解自己,误解了自
己,也不要去怨恨别人;“与朋友交而不信乎”,直接点明交友要讲诚信这一核心要点,诚信是友谊的
根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强调了要有谦虚的学习态度,我们
可以学习他们的优点,也可以以他们的不足为鉴。
乙文中,例如“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告诫我们交友要远离那些虚伪、心怀不轨的人,要注重朋友的内在品质和真诚态度。“君子之交淡若
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清晰地对比了君子之交与小人之交的区别,让我们明
白真正的友谊不应被利益所驱使,而是建立在相互理解、尊重和心灵契合的基础上。“交友者,识人不
可不真,疑心不可不去,小嫌不可不略”进一步阐述了交友过程中的要点,即要准确认识朋友,不轻易
怀疑,对小矛盾要宽容对待。然后,将这些解读内容与初中生的交友实际情况相结合。本题为开放性试
题,言之有理即可,答案不唯一。
示例:甲文中“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提醒我们在交友时,若朋友对自己有所误解或未能完全
了解自己的优点与努力,要保持平和宽容的心态。乙文中“交友者,识人不可不真,疑心不可不去,小
嫌不可不略”告诫初中生交友需谨慎地认清朋友的本质与品格,不被表面现象迷惑,同时在相处过程
中,不能无端猜疑朋友的行为动机。
【点睛】参考译文:
【甲】①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时温习它,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快
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有才德的人吗?”
②曾子说:“我每天多次进行自我反省:替别人谋划事情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
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
③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选取他们的优点而学习,看到他们身上
的缺点(如果自己也有)就加以改正。”
【乙】①孔子说:“花言巧语,面貌伪善,过分恭敬,左丘明认为这种人可耻,我也认为这种人可耻。
把怨恨藏在心里,表面上却装出友好的样子来对待他所怨恨的人,左丘明认为这种人可耻,我也认为这
种人可耻。”
②君子之间的交情淡得像水一样,小人之间的交情甜得像甜酒一样;君子之交虽然平淡,但心地亲近,
小人之交虽然甜蜜,但容易(因为利益等原因)断绝关系。
③交朋友的人,认识他人不能不真切,猜疑之心不能不摒弃,小的嫌隙不能不忽视。
三、现代文阅读(18分)
(一)(8分)
8.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散步
莫怀戚
①我们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②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儿就觉得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
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③天气很好。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在清明将到的时候去世了。但是
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④这南方的初春的田野!大块儿小块儿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枝上的嫩芽儿也密
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儿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⑤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
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
⑥后来发生了分歧:我的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
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
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领袖人物在严重关头时那
样。我想找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
儿子了,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我说:“走大路。”
⑦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睛顺小路望过去:那里有金
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
1兑。
⑧这样,我们就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了。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我的母
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我们的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
毕竟幼小,自然也很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
来,就是整个世界。
为参加学校艺术节活动,班级打算将课文《散步》排演成情景剧。请你阅读文章,帮助完成排演前的准
备任务。
(1)【研读剧情】文似看山不喜平,本文以“散步”为线索,记叙了一家四口在初春的田野上散步的情
景。文章一波三折,请你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事件过程的梳理。
“我”提议散步经“我”劝说,母亲同意“我”选择走大路
波折一:①_______波折二:②波折三:③
(2)【选景布景】布景是根据情节表现的需要在舞台上布置景物。请你从原文中摘录一处景物描写的语
句作为布景参考,并说说你的理由。
(3)【旁白朗读】班级选择划线句作为旁白,请运用正确的朗读符号,从重音、停连等角度任选其一进
行朗读设计,并写出你的理由。
重音,是为传情达意的需要,对语句中某些词或短语以
重读的形式加以强调,一般用“•”标示在词语下
面。停连,是语流中声音的中断和延续。声音的中断即
设计提示
停顿,声音的延续即连接。停顿可以用“1”和“八”
来标示,前者用于较短停顿,后者用于较长停顿。连接
可以用来标示。
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
设计方案
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设计理由
【答案】(1)①母亲不愿出来②出现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儿子要走小路③母亲依从“我”儿子,大家一
起走小路
(2)摘录语句:这南方的初春的田野!大块儿小块儿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枝上的嫩芽
儿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儿……
理由:通过选取“新绿”“嫩芽”“冬水”等景物,展现了春天的气息,表现了春天万物勃发的特点,暗
示母亲艰难度过冬天,将在春天得到新的活力,寄托着生命继续萌发的希望,同时烘托出一家人散步的幸
福心情。
(3)示例一:
设计方案:但我和妻子人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
个世界。
设计理由:“我”和妻子走得小心仔细,怕有闪失带给老人孩子伤害,体现了“我和妻子”对家人的爱
与责任,故在“我和妻子”后面停顿。
示例二:
设计方案: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擎个
世界。
设计理由:重读“整个世界”,强调“我”作为中年人身上所肩负着的扶老携幼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答案
不唯一,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导语】本文通过一次全家三辈四口人的散步的事件,引发了作者的一种“生命的感慨”,抒发了一种
交织在母子、父子、祖孙三代之间浓浓的亲情。此文语言平易朴实,但内涵丰富,耐人寻味,使读者的
心灵随着作者优美的文字在亲情、人性、生命这三点构成的轨迹上的一次愉悦而高尚的美的旅行。
【小问1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概括文章内容。
第一空:结合第②段“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儿就觉得累”可知,当“我”
提议散步,母亲是不愿出来的;据此概括“母亲不愿出来”;
第二空:结合第⑥段”后来发生了分歧:我的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
思……”可知,出来散步后,发生分歧,“我”的母亲要走大路,“我”的儿子要走小路,据此概括
“出现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儿子要走小路”;
第三空:结合第⑦段“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第⑧段“这样,
我们就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了”可知,母亲改变主意,依从孙儿的意见,选择走小
路;据此概括“母亲依从‘我‘儿子,大家一起走小路”。
【小问2详解】
本题考查赏析语句。从原文中摘录一处景物描写的语句作为布景参考,并说明理由即可。
示例:摘录语句:她的眼睛顺小路望过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
鱼塘。
理由:通过选取“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等景物,展现了充满诗情
画意的田园风光,揭示了“小路有意思”的内涵,也点明了选择走小路的原因,展现了母亲充分理解孙
儿愿望的内心世界,字里行间流露的是一种对生活的酷爱,对生命的珍惜,也烘托了一家四口散步的愉
快心情。
【小问3详解】
本题考查朗读设计。运用正确的朗读符号,从重音、停连等角度任选其一对选句进行朗读设计,并写出
理由。
示例1:设计方案:但我和妻子都是I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人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
来,就是整个世界。
理由:在“都是”后面稍做停顿,表明强调与确定感,强调“我和妻子”走得慢、稳、仔细,体现了
“我”和妻子对家人的关心与爱护;“好像”后面停顿,能够更好地引出后面的内容;“我背上
的”“同她背上的”连读,表明“我和妻子”是一个整体,体现了“我和妻子”两人背负的责任与使
命。
示例2:设计方案: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战,稹穆加,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
是整个世界。
理由:重读“慢慢地”“稳稳地”“很仔细”,强调了“我和妻子”背着家人走路时缓慢稳定与仔细
从容,表现了“我和妻子”对家人的爱与责任。
(二)(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春山的生机与活力
张君燕
①随着第一声春雷的响起,酣睡了一整个冬日的大山睁开了眼睛。贴着地皮钻出头的青草尖是它忽
闪的睫毛,松软的泥土是它厚实的胸膛,根根直立的树干是它舒展的胳膊,那迎面吹来的、隐约带着泥
土与草木气息的微风是它刚打的哈欠。被春雷叫醒,春山很高兴,笑得水面上的海冰全都裂开,荡漾起
一圈圈涟漪。
②如果经常到山里造访,你会发现,在此之前春山就已经悄悄地苏醒,一切都有迹可循。原本寂静
的大山变得热闹起来,虽然只是窸窸窣窣的声响,但每一声都清晰可闻。春江水暖鸭先知,在大山里,
最先感受到春意的则是栖息在这里的各种小动物们。鸟儿重新唱响了欢乐之歌,松鼠在枝杈间跳来跳
去,巢穴里的各种小兽们也耐不住寂寞,纷纷加入盛大的游行队伍。它们一会儿摸摸春山的头皮,一会
儿挠挠它的胳肢窝,一会儿又对着它的耳朵哈口气——春山索性敞开怀抱,与它们一同嬉戏。
③一座刚睡醒的山,孕育着无限希望,拥有着无穷的能量。行走在春山上,明明四周无人,却能听
到无数回响,乍听细密些微,细听轰轰烈烈。这是春山热情的回应,亦是季节华丽的转身。春山精神抖
擞,充满生机和活力,山里人亦斗志昂扬,做好了准备要在大好的时节里奋力耕耘。
④瞧!太阳刚刚爬上山头,院子里的公鸡便抖抖全身的羽毛,伸直脖子发出一声长鸣。人们听到起
床的号令,不再像冬日那样赖床——晚起一秒钟就是对春日的辜负。伴随着院子里舀水的声音、劈柴的
声音以及锅碗瓢盆碰撞的声音,一缕缕炊烟升起来,与笼罩在村庄上空的薄雾融合在一起,须臾间消失
不见。
⑤不一会儿,小路上繁忙起来。山里人背着农具走出家门,从四面八方汇聚到小路上,这是通往庄
稼地的必经之路。孩子们一蹦一跳地跟在身后,好奇地东瞅瞅、西望望,偶尔摘一朵野花,或者抓一把
泥土。若是年轻的父母在场,大概会撇嘴皱眉,老辈人却从不阻拦,在这方面,他们对孩子们无限“纵
容”。在土地里打个滚儿也没关系,“泥娃子”们一个个皮实得很,不容易生病。新鲜的泥土气息和庄
稼蓬勃的味道,就这样一代一代刻进人们的血脉中。爱凑热闹的大黄狗断然不肯放过这个机会,在人群
中钻来钻去,来回奔跑,却总是先一步到达田野。小路像一条纽带,连接起了房屋和田地,也连接起了
人们的幸福和希望。
⑥农谚说:“万事开端从岁首,一年之计在春头。”春天是农业生产的黄金季节,春耕一分忙,秋
后一分甜。勤劳的山里人怎么会不懂这个道理?他们早早地来到田间地头,恨不得日夜守在那里,松
土、除草、浇水、施肥……对于农人来说,田里总有干不完的活计。但他们从不觉得累,更不会不耐
烦。在他们眼里,庄稼就像自家的孩子,怎么爱都爱不够!总想为它们做得更多,生怕哪里做得不到
位,耽误了它们生长。
⑦整个春天,农人们披星戴月追着时间奔跑,庄稼也步履不停紧跟其后。在千百年来的配合中,农
人和庄稼早已血脉相连,默契又自然。身后的春山默默看着这一切,情不自禁地露出笑容,满山盛开的
桃花是它脸上藏不住的红晕。
(摘编自2024年3月25日《人民日报》)
9.在作者笔下,春天就像一幅幅美丽的图画。请阅读全文,看看描绘了哪些春日图景,并仿照示例,在
横线处补充完整。
春山苏醒图一①一晨起备炊图一小路欢闹图一②
10.品味下列语句,体味句中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它们一会儿摸摸春山的头皮,一会儿挠挠它的胳肢窝,一会儿又对着它的耳朵哈口气——春山索性敞开
怀抱,与它们一同嬉戏。
11.请结合划线句,谈谈你对文章主旨的理解。
【答案】9.①.动物嬉戏图(意近即可,如:春山嬉戏图)②.农人劳作图
10.运用拟人和排比的修辞手法,赋予万物和春山以人的形象和动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山万物复苏、
富有生机与活力的特点,突出表达了作者愉悦的心情,同时增强了语势。
11.本文通过描绘春山万物复苏、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同时,也借山
里人在春天劳动耕作、奋力耕耘的图景,表达对山里人勤劳品质的赞美之情。
【解析】
【导语】本文通过生动的描绘,展现了春天到来时大山苏醒的美丽图景和山中生命的勃勃生机。作者通
过拟人的手法,赋予春山灵动的生命力,将自然与人类活动巧妙结合,传达出勤劳与希望的主题。文章
不仅细致描写了动植物的活动,还描绘了人们辛勤劳作的场景,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以及对春天
和生活的热爱。整体文字优美,富有感染力,唤醒读者对春日美景和山村生活的向往。
【9题详解】
本题考查梳理和概括文章内容
根据题干各空中已有的内容可知,答案是应是五个字,格式是“……图”。
根据第②段中的“在大山里,最先感受到春意的则是栖息在这里的各种小动物们。鸟儿重新唱响了欢乐
之歌,松鼠在枝杈间跳来跳去,巢穴里的各种小兽们也耐不住寂寞,纷纷加入盛大的游行队伍。……春
山索性敞开怀抱,与它们一同嬉戏”可得:动物嬉戏图。
根据第⑥段中的“勤劳的山里人怎么会不懂这个道理?他们早早地来到田间地头,恨不得日夜守在那
里,松土、除草、浇水、施肥”可得:农人劳作图。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赏析句子。
从修辞手法角度分析。常见的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对比等。针对所使用的修辞手
法,结合文本内容进行具体分析其表达效果。
句中“一会儿摸摸春山的头皮”“一会儿挠挠它的胳肢窝”“一会儿又对着它的耳朵哈口气”三个分句
结构相似,内容相关,排列在一起,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起到增强语势的作用;
“摸摸春山的头皮”“挠挠它的胳肢窝”“挠挠它的胳肢窝”“春山索性敞开怀抱,与它们一同嬉戏”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万物及春山以人的动作描写,将春山和春日复苏的景象进行了细腻的描
写,从大自然的复苏到村庄里人们的勤劳景象,一一展现。特别是描写春山苏醒、动物嬉戏等画面,生
动形象地表现出春天的生机勃勃,传达了作者对春天的热爱与赞美之情,同时展现出山村生活的和谐美
好。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章主题。
“庄稼也步履不停紧跟其后”“农人和庄稼早已血脉相连,默契又自然”“身后的春山默默看着这一
切,情不自禁地露出笑容,满山盛开的桃花是它脸上藏不住的红晕”采用拟人化手法,通过描绘春山和
山里人的活动,展现春日的勃勃生机和人们迎接新一年的劳动热情。“在千百年来的配合中,农人和庄
稼早已血脉相连,默契又自然”形象地刻画了山里人细心劳作的场景,表达对山里人勤劳品质的赞美之
情,以及对勤劳付出与美好收获之间密切关系的讴歌,隐喻了只要用心耕耘,就能收获美好生活的主
旨,体现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共同迎接美好未来的主题。
四、名著阅读(6分)
12.“离开也是一种成长”,请回顾《朝花夕拾》中鲁迅的成长经历,完成表格。
地点《参考篇目》原因
第一
《从百草园到三“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
次离①______
味书屋》我送进书塾里”
开
第二
次离绍兴《琐记》为追求新知识,冲破封建束缚
开
第三
次离仙台②《______》感到中国人的麻木
开
【答案】①.百草园②.藤野先生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对名著内容的识记。
根据《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原文“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而且还是全城中
称为最严厉的书塾。也许是因为拔何首乌毁了泥墙罢,也许是因为将砖头抛到间壁的梁家去了罢,也许
是因为站在石井栏上跳了下来罢……都无从知道。总而言之:我将不能常到百草园了。Ade,我的蟋蟀
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可知,“我”即将离开百草园,和百草园中的蟋蟀、覆盆子等说再
见,要去书塾读书。
根据《藤野先生》原文可知,“我”因匿名信事件与看电影事件,感受到中国人的麻木,于是弃医从
文。
13.一个人的成长过程离不开身边人的影响。请从《朝花夕拾》中任选一个人物,结合具体内容,分析其
对鲁迅的影响。
【答案】示例:寿镜吾先生方正、质朴、博学,在三味书屋中对学生严格要求又不乏慈爱。他的言传身教
让鲁迅先生领略到了知识的魅力和师道的尊严,激发了鲁迅先生对知识的渴求和对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
促使鲁迅先生在文学道路上不断探索,追求真理。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对名著中人物的理解认识。
《朝花夕拾》创作于1926年,是鲁迅所写的唯一一部回忆性的散文集,原名《旧事重提》,是鲁迅先生
在晚年回忆童年时期、少年时期、青年时期的人和事,共十篇。此文集作为“回忆的记事”,多侧面地
反映了作者鲁迅青少年时期的生活,形象地反映了他的性格和志趣的形成经过。前七篇反映他童年时代
在绍兴的家庭和私塾中的生活情景,后三篇叙述他从家乡到南京,又到日本留学,然后回国教书的经
历;揭露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种种丑恶的不合理现象,同时反映了有抱负的青年知识分子在旧中国茫
茫黑夜中,不畏艰险,寻找光明的困难历程,以及抒发了作者对往日亲友、师长的怀念之情。《朝花夕
拾》人物很多,可从中任选一个人物,结合具体内容,分析其对鲁迅的影响即可。
示例:范爱农热心革命,对革命充满希望后又失望,宁可处境艰难也不趋炎附势。鲁迅对范爱农的追
忆,体现了他对辛亥革命不彻底的失望,这促使鲁迅去探寻更有效的救国救民道路,在思想层面上给鲁
迅带来了新的思考和探索方向。
五、写作(50分)
14.莎莉文老师让水流过“我”手的瞬间,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异地企业管理办法
- 护士管理办法课件
- 杭州海鲜管理办法
- 拍摄计划管理办法
- 暗访工作管理办法
- 改进教导管理办法
- 护理保险管理办法
- 建筑命名管理办法
- 2024年四川省屏山县急诊医学(副高)考试题含答案
- 林业信访管理办法
- 2025年食品安全知识竞赛试题库与答案
- 欠税管理课件
-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理咨询职业技能培训项目模拟试题
- 2025上半年四川五粮液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招聘8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4年金华市警示教育基地管理中心招聘真题
- 小学英语-三年级升四年级英语阅读理解专项(附答案)
- 农田水利工程监理环保监理实施方案和措施
- 2025年资阳市税务系统遴选面试真题附带题目详解含答案
- 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的护理
- 肿瘤科质控汇报
- 口腔科发展汇报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